指导

2024-05-03

指导(精选十篇)

指导 篇1

自学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由于学生在初始时自学能力低,学习起来困难较多,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尽快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就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体会,谈谈自主学习指导的要求和做法。

一、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抓住自主学习目的和结果的教育,使得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根据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知识教育受到重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的社会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具有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会使学生受益终生。首先,把握自主学习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在很多学生眼中,历史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历史课堂也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就应帮助学生挖掘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给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这就是把一部分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他们基本领会教材内容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决这些问题,问题解决了,内容就掌握了。其次,有意识的让学生尝试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是一种快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大多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初始就尝试到成功,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对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表了独特见解的同学,我应及时给予表扬。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自主学习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最后,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兴趣是动力,方法是途径,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就为达到目的找到了一条捷径。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依据教师的指导,略去枝节,抓住重点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质疑问题,对自己无法质疑的问题用记号标上,在听课时引起高度的注意,把自己思考的成果记在笔记本上以备课堂交流和以后的分析。要求学生正确的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工具书和参考书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遇到具体问题可以参阅相关内容就可以掌握知识。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很重要的教学经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品尝获取知识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紧紧围绕教师的言语和教学思路,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提问和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答案,营造学生自觉地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的态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怎样学。”学生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使自己学会学习,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语)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行为方式。一经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相反,则会有碍学生的进步,并且不易克服。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要的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掌握“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宝库。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它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和动力,但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导和他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自主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它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体性人格培养,通过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最终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存储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主动的努力,他们的认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体。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并非独行其事,而是指学生不盲从老师,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课后反思这一问题强化课改理念的自觉实施和有效实施。通过反思,肯定会发现传统的影子,甚至课堂教学是新鞋旧路兜圈子,这就需要执教者具备自我解剖的勇气和胆量,要看到自己的发展,敢于肯定自己,但同时更要加大胆地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有效教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

指导教师指导计划 篇2

(一)思想认识及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一是要使年轻教师认识理解高中教育的特征及其规律,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要使年轻教师把握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三是要使年轻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二)备课

从如何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熟悉大纲,分析教材,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如何编写教案,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如何收集使用教参材料,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性总结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的教案规范化,学期授课计划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使年轻教师学会科学的进行教学反思性总结并记录以教案之中。

(三)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组织、板书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反应教学规律的一般要求,突出实用技能的培养,学生反映良好。

(四)作业批改、讲评及信息反馈

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作业批改规范,正确处理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学会收集使用来自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并据此改进教学工作。

(五)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应用

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

为完成以上培养目标,特制定以下计划:

1.新教师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跨学科,跨年级,汲取教学经验。

2.指导教师定时为新教师上指导课,新教师要认真听课,做好记录,勤于反思,把握好上课各个环节的要领和艺术。

3.老教师要指导新教师分析教材、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详有略,新教师要钻研教材,备好每节课,每节课要有规范的教案。

4.指导教师要进行随堂听课,下课后帮助小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每次听完课,新教师一定要主动地与指导老师分析得失,主动准备一些课型,请指导老师听课,进行指导。

规划指导 应用指导 习惯指导 篇3

1、笔画、笔顺的书写规则及指导

学生从刚入学时起,教师就应在学生书写时,对其基本笔画、笔顺及一些书写的规则方面加以指导。比如:最基本的横要平,竖要直,竖折就是竖折,不能写成竖弯等。笔顺方面,要按照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书写顺序进行书写,要让学生牢记,并应用到实际写字中去。比如:“人”字是先撇后捺;“宁”字是从上到下;“从”字是从左到右;“小”字是先中间后两边;“园”字是先里头后封口等。教师在教学时要一一向学生做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否则一不小心学生就落下了倒下笔的坏习惯。

2、田字格的规范应用及指导

小学生思维空间感觉很窄,一个字的起笔和落笔不知该放在哪好,这时的田字格会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在低年级教材中就有用好田字格的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自方位记心间。”语文教材中每个一类生字都是在田字格里的,这时教师在教学学习生字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起笔在什么位置,落笔又在什么位置,以及写这个字时的要领,并且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带有田字格的黑板上板书,这样学生的记忆就更加深刻了。长期坚持下来,每次学生写字都要求对照教材中田字格里的字,让他们模仿着写,时间一长你会发现学生的字进步很快。

3、利用教材加以强化指导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指导写字也是一样,不管是怎样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教材都是根,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分析教材,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总结式的加以强化指导。比如:“恼”、“陆”、“吵”这三个字共同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都要注意写得左窄右宽,从而表现出字的形体美。“龙、兔、亮”,这三个字都是以撇、竖弯钩为主要笔画的,要求写得既正确,又美观。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鲜活例子,教师课堂上只要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很快就领会了写字的奥妙。

4、学生书写习惯的指导

俗话说“良好的习惯成功的一半。”可见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呢?对于刚入学的学生,首先要求写字时一定要认真,速度要慢。其次是最好让学生的作业在班级完成,这样有利于发现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如,一位学生笔顺出现错误,如果是在家中完成,当老师看到学生的作业结果时,是正确的,就认为他是正确的,这样教师就不能及时发现该学生的错误,也就不能及时的纠正。如果在班级完成,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像执笔姿势,运笔方法,难点字的起、落笔的位置,学生都能得到及时而又有效的指导,把一些错误消除在荫芽状态。这样,学生在认真书写的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最终形成写字的能力。

5、学生书写姿势的指导

《全国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教材-写字》一书中说:写字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重视。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虽然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是要时常提醒,处处注意,教师千万不可轻视,或忽略。

6、学生执笔方法的指导

硬笔书法大师们说:“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并且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刚入学的学生对写字很陌生,教师应正确的加以指导,让其形成良好的执笔方法。否则,一旦形成了习惯,纠正起来就很难了。教材中介绍了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课堂上学生进行写字练习时教师加以巡视指导,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让其养成良好习惯。

当孩子刚入学时,他们对于笔顺、笔画,写字时的坐姿及执笔的方法,这一切都是陌生的,教师应有计划的、规范的加以指导。一定让每一位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为这将终身受益。

浅析健身健美操指导员的指导技巧 篇4

随着我国发展的突飞猛进, 人们的余暇时间日益增多, 体育健身价值观日益更新, 加之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一股股巨大的健身热潮促使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健身俱乐部踊跃崛起。本文针对健身健美操指导员的指导技巧作出相应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性研究, 为提高健身健美操指导员的指导技巧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2、健身健美操课前的准备阶段的技巧

健身房健美操课是指导员带领学员在连续的运动中掌握学习的内容并达到健身目的的过程, 其合理的教学方法, 再加上指导员的口令、手势等的运用;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音乐选择;舒适的环境、以及场地器材的布置, 这些都是在上课之前健身指导员必须准备和考虑清楚的。

3、课前准备的内容与要求

3.1 动作设计

在上一节健身健美操课之前, 我们要明确这节课的目的, 明确我们的会员要通过我们这节课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根据这些来编排动作和套路。最好是这节课中的动作编排中有一定的能提高身体有氧耐力的并容易进行的动作, 也一定要是简单、有趣、能提高课堂气氛、提升会员积极情绪的动作。使会员在能够接受的情况下, 再适当增加动作或路线的变化, 使会员能在“容易”和“相对难一点”之间快乐的选择。

3.2 教法选择

健身操课的教法有很多种, 通过哪种方法才能将你的动作组合较好的传授给会员是衡量一节健身健美操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要注意会员的接受能力, 会员参与健身时, 一般多采用几种比较好, 这样让会员学着不是很困难, 同时也存在一些小的“挑战”, 会增强会员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3.3 音乐选择

不同类型的课程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准备部分的热身阶段, 音乐要稍缓, 节奏不要过强, 速度不可过快, 给会员一个适应的过程。当课程过度到基本部分时, 即动作套路的教授阶段, 音乐则要由热身的缓慢逐渐加快, 节奏要动感, 感染会员的情绪, 激发她们的激情, 以这些来烘托课堂气氛。最后再逐渐过度到结束部分的放松调整的音乐风格。一般同一音乐可用几次课, 但要避免长时间使用, 应及时更换音乐。

3.4 场地器材准备

作为指导员, 应尽量在每次课前十分钟进入场地, 检查自己课上需要的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如:健身球, 垫子、小杠铃、小哑铃等, 还要检查音响设备是否正常, 自己是否会使用, 耳麦、电池是否需要更换等。

4、健身健美操课的课中实施阶段的技巧

4.1 认真贯彻健身指导原则

4.1.1 目的性原则

作为健身指导员, 当你在正式上课之前, 要亲切地与会员打招呼, 并进行自我介绍, 介绍这一节课的内容, 以及这节课将会达到的效果, 了解会员的目的与要求, 并且介绍健身操的特点、功能, 给会员一个初步理解和认识, 然后在课中逐步让会员感受健身健美操带给他们的美好享受, 以保证顺利完成一次课的任务。

4.1.2 全面性原则

前来健身房健身、休闲、娱乐的会员来自不同单位, 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等等。因此, 我们的指导员在上课时, 如果出现动作难度较大, 会员接受能力不同时, 要提醒会员要量力而行。指导员要随时与会员交流, 无论从语言或面部表情观察, 或指导员自身敏锐感觉, 尽量照顾全面。

4.1.3 循序渐进原则

很多指导员都希望健身房的会员能够接受自己, 喜欢自己所带的课程。这种心理非常好, 但要切忌急于求成。课程的进度也要循序渐进, 要引领着会员来跟随着音乐, 由热身过渡到课的中央环节再调整到最后的放松。让会员对自己充满信心, 享受学会动作的愉悦感。

4.1.4 经常性原则

优秀的指导员的学习和更新永远不会停止, 他们需要不断地追求更高、更好、更强的健身指导水平。另一方面要经常向会员介绍属于自己的将来也同样会属于他们的健身健美操。让健身健美操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一项休闲运动方式。

4.1.5 合理负荷原则

也就是适量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指导员首先在上课内容的强度安排上要根据会员体能水平选择运动量较强、一般、较弱的动作编排套路组合。其次, 根据会员的能力不同选择课型, 初级课主要针对会员入会时间短, 接受能力较差的会员。中级课程和高级课程依次类推。

4.1.6 差异性原则

即针对性原则。不同的健身场所其场地设置不同, 健身指导员应根据场地设置的不同, 调整自己课的形式或教学方法。

4.2 健身健美操指导员经验技巧的使用

健身情绪障碍是指会员在健身过程中, 影响其个体正常休闲娱乐和健身效果的消极情绪状况。很可能使其将不良情绪带到健身课程中, 形成被动的、机械的连锁反映, 无法体验到从身体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享受。当然, 指导员的授课内容枯燥, 教学方法单一, 组织措施落后, 缺乏新意, 或指导员自身形象较差都将直接影响会员的情绪, 产生健身情绪障碍。

5、小结

健身健美操是健身房健身项目中的重要运动项目之一, 健身房健美操课中的任何一部分处理不当都会影响一堂课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技巧性。而这些最好的体现就是如何在一节健身健美操课程中使用健身指导技巧进行巧妙艺术地组织, 来调整教学方法、课堂气氛, 使会员在轻松、愉快、积极地情绪状态下进行健身、锻炼, 从而顺利、完美地完成每一节健身健美操课的即定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洪韬:《健美操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马洪韬:《健美操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先松:《健美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张先松:《健美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常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效应》[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4) :50[3]常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效应》[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4) :50

写游记指导 作文指导 篇5

一、写景:抓住特点,一线串珠

游记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存在着不同之处,做好“选”“画”“串”三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第一步“选”。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会看到 许多景物,如果通通写进游记,文章肯定会冗长且使人不知所云。所以同学们要选择那些与中心联系得最紧密、最能突出景点风格的景物。第二步是要将景“画”活。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 特征,如华山险峻、黄山奇秀等。在描写时,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特色,写出神韵。第三步,同学们还必须突出 时间或空间线索。或由高到低,或由远到近,或由物到人,或由动到静,或移步换景,逐步将精美景物巧妙“串”连起来。这样,结构才会浑然一体,内容也会锦上添花。

二、抒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游记类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 。所以写作时,同学们不要刻意在“游”上下功夫,而要用心于“记”上,要突出个人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内心的特殊感受交融在一起。

三、语言:善引辞章,巧注文蕴

游记不能只以景取胜,还应讲究语言的优美,展示出扎实的写作功底。同学们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美不胜收,可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多情动人,也可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景色描写得如在眼前。

【例文引路】

雪花洞游记

著名的雪花洞就在峰峦叠嶂、怪石兀立的香炉峰脚下。穿过写着“雪花洞”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的洞口,我随着人流朝里走去。(简要交代雪花洞的位置,然后就直奔景点,开头简洁。)

一进洞,我就觉得凉气袭人,嗅到了一股石钟乳特有的味道。看到星星点点的 灯光,踏着蜿蜒的石阶走去,转过一道石壁,眼前立刻展现出奇异的景象。一块高大的石笋像一座晶莹透亮的多层高塔,从洞底直插到壁顶,仿佛要把壁顶拱破似的。再仔细瞧瞧,嘿,那塔里还坐着一尊佛像呢。我越看越觉得它像弥勒佛,一只手捧着圆鼓鼓的大肚皮,一只手得意地拍着,还张着大嘴朝我们笑着。(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单个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有情趣。)

朝弥勒佛摆摆手,我向前走去,进入了主洞。主洞里,五光十色的彩灯闪闪烁烁 ,映照着千姿百态的 石钟乳,使人恍若来到了一座光怪陆离的艺术宫殿。看,那些石钟乳多像一群狮子!前面是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后边跟着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狮子。它们正在森林里嬉戏,有的在追逐,有的在打滚儿,有的在摔跤,好不热闹!只有那头大雄狮没有加入嬉戏的行列中,而是高昂着头,看样子警惕性还很高呢。它在干什么?也许是在 这 儿守卫着雪花洞吧。再看 那边,那石钟乳有的像拄着龙头拐杖的老寿星,有的像一员威风凛凛的战将,有的 像体 态轻盈的仙子,有的像一对依偎着说悄悄话的恋人,有的像正在喝水的大象, 有的像摇晃着笨拙身躯的恐龙,有的像安静吃草的小鹿……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写主洞中的景物,想象丰富,以动写静,让人从静物中获得一种热闹欢快的体验。)

穿过主洞,再往里走,到了没有彩灯而只有水银灯的地方,情景又是一变。雪花石无不洁白如玉,色泽润湿柔和,显出婀娜秀美的神韵、冰清玉洁的风采。两边石壁的下边各有一条二尺来宽的小溪流,无声无息地缓缓流动着,倒映着那些玲珑剔透、形态各异的雪花石,你看:半人高的珊瑚状的雪花,盆样大的六角形雪花,几个小矮人,两只小天鹅……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串串惊叹号不时地从我心底涌出,一声声赞叹不住地从我嘴里发出。(“情景又是一变”一句过渡自然。此段写了洞中的雪 花石,展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有意境美。)

出了雪花洞,我又登上香炉峰。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眺望着苍翠的群山,我放开喉咙高喊起来:“祖国山河,我--爱--你!”(结尾抒情,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名师点评】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条理清晰。在写景时,作 者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动写静,生动形象。文章最后点明中心,抒情真挚热烈。

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 篇6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个环节都重视不够,平时布置的预习任务也流于形式,过于笼统,或者只限于一些简单的抄写作业。之前,我对于布置预习工作也思考甚少,但是现在越发感觉到:预习不好,上课很累。高年级的文章长,内容深,涉及的知识很广。如果课前不认真布置学生预习任务,注重良好的预习习惯的话,课堂上将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去解决一个问题,甚至很多问题不查资料都难以解决。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得从教学活动的“热身运动”——預习开始!。

一、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预习与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对比,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其次,明确预习任务,知道预习什么;预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而不知道具体应该预习什么。所以教师应该给出具体指导:1.看学习内容,包括课题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2.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问题。把这个预习任务写到书的哪里,在预习时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

最后,通过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预习;最先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预习要求,可以在课内进行,由教师具体指导他们阅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不懂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等等。除此之外,设计预习问题,要注意层次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从而养成预习的习惯。有了预习的习惯后,就可以在课前预习了。

二、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

做好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一篇课文的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前,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已掌握的教学时一带而过,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益。既然预习如此重要,那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

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指导,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针对我们高年级学生来说,对预习的要求应该逐步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课前把课文读熟,把生字词解决,能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还可以逐步尝试分段、归纳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等等。让学生关注这些思考题,读后想一想,口头做一做。另外高年级的学生应尝试在书上空白处有针对性地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的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这在新课标中对高年段的学生有相关要求。

指导 篇7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全球发展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发展的重教阶段,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人才的培养则通过教育来体现。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如何使大学生能够自我进行发展并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美国的高校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其进行的学术指导是建立在自由选课制和导师制的基础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技术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不断完善并改进其制度, 成为美国高校运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指导成为学生保持和成功的潜在贡献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

一、美国高校学术指导的定义及内容

美国高校学术指导 (academic advising) 是指美国以自由选课制为基础的个性化教育,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实行多样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个别化教学计划。为了加强对学生选课和专业发展的指导, 保证教学质量标准的同一性, 美国各大学都建立了一套与之配套的比较完善的学术指导制度。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工作内容之一。具体来讲, 美国高校学术指导有六项任务:[2] (1) 帮助学生确立价值和目标; (2)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高等教育机构; (3) 保存和传输信息; (4) 设计反映学生能力和兴趣的计划; (5) 对学习计划进行评价; (6) 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二、美国高校学术指导的特点

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工作, 从最初的学习课程的指导, 发展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计划安排和指导, 再到对职业规划与生涯规划的指导, 内容体系是立体和全面的, 展现出了动态的指导过程。但最基本的内容还是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指导, 对课程学习的计划、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课程学习的指导又与所有的课程指导相结合, 使之处于一个有机的学习经历的主体。

从美国高校学术指导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可看出, 学术指导的不断完善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美国各高校为加强对学生选课和专业发展的指导, 照顾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保证学习质量, 均有配套的学术指导顾问体系, 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来罗那大学等。以上的高校均是学术指导的典范, 其指导具有鲜明的特点。

1. 学术指导的目标个性化

美国高校的学生学习, 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要探索的领域, 进行充分的选课制而定的, 学术指导的目标是发展学生个性, 通过为学生制定个性发展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学生技能发展中心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建立了“个性评估模型”用专门的物理模型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个性发展及课程计划进行辅助决策, 从而使学生在对自身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积极听取相关的意见, 使自身学习目标的清晰化以及学习主动性增强。[3]哈佛大学设有专门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机构——学习咨询处, 负责学生注册入学前对学生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学习自我评估、在读期间课程的选择、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程辅导以及就业前的个人指导、咨询, 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服务。[4]

2. 学术指导的形式多样化

美国高校进行学术指导, 从开学的新生学习到即将毕业的就业指导, 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指导过程, 目标的形成和目标的解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开始时, 学术顾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选择课程、选择专业, 从而顺利完成学业。随着学术指导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有专家提出学术指导是帮助学生在专业上、情感上、身体上、精神上、文化上和社交上全面发展的关键。要指导全方面的内容, 就有了多种多样的指导模式。其中一种是诊疗型模式, 一种是发展性模式, 通常这两种模式交叉使用。

3. 学术指导的组织专业化

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注重专业化建设,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专业协会的建立。专业人员作为学术指导的专业从业者, 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于教师, 他们是全职的和具有专业知识技术的学术指导工作者, 通常面向全校所有学生, 尤其是没有确定专业领域的学生, 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建立基本的课程计划, 并为将来的专业选择构建基础。[5]

美国的两个总要的与学术指导相关的专业性组织, 分别是1971年成立的学术事务管理者协会 (Association of Academic Affairs Administrators) , 旨在研究个体与学业环境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及1979年成立的“全国学术指导协会” (National Academic Advising Association) , 目的是讨论学术指导工作共同关注的问题, 成员分别是各学校关注学术指导的学术事务管理人员和各高校从事学术指导的工作人员, 都有自己的刊物并定期举行地区和全国性的会议。[6]

4. 学术指导的沟通全面化

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的组织是相对完善的, 既有专门的学术指导机构, 又有专门指定的指导教师, 还可以通过正式的课程进行指导, 这样学生不论是与上级联系, 还是与同辈沟通, 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学生进行学术指导的人员是多样化的, 包括教师、专业人员和学生, 从而能够有所分工又相互补充。学术指导要求知道这在学术方面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技能, 尤其是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这其中要履行的职责包括做学术指导记录, 为学校指导人员提供给培训, 制定学术指导手册, 帮助学生制定课程计划、申报专业和转化专业, 批准毕业计划, 对不满意学术进展的学生提供帮助等。这样的组织体系, 使师生能够交互得到深层次的理解, 与指导老师之间建立长久的联系, 这既是对学生自体验的一种深化, 也是对学术指导的一种长久的认可, 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互动得到提升。[3]

三、我国高校中学习指导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高等教育尽管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但还是不能满足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美国高等教育有较长的历史, 成绩较为显著, 对比我国对大学生的学术指导,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学习指导的目标模糊

在我国的高校中, 进入高校的学习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关键的时期, 学生经常回陷入迷茫状态。高校的学习指导通常是建立在学校自己教育目的之下的一个整体目标, 或者是个院系等的一个较为笼统的目标, 这对大学生讲是飘渺的, 即使是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理解培养目标、指导目标, 仍是相差甚远。学习指导总体目标的不明确, 进而是小目标划分的模棱两可与实际较小的操作性, 是学习指导不能有效实施的重要问题。

2. 学习指导的内容僵化

高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 向来重视某一专门领域的精深发展, 而对一个普遍的学科的学习置于被动的地位, 在学习指导领域主要进行某门课程的深度学习以及经验的介绍, 总体上使学生的视野窄化、思维模式固化, 进而出现学习的被动。对普遍的学科认识以及普遍的学习方法的忽视, 成为指导内容单一与僵化的原因。

3. 学习指导的方法单一

学习指导可以从多角度入手, 方法与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我国高校的学习指导中, 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新生进行的入学教育, 从整体上大规模地学习指导, 但总体上是集体性进行, 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要求。对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长远目标, 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迷茫期, 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4. 学习指导的保障滞后

学习指导的人员不够精确, 在高校中设置的学习指导知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一个组成部分, 或者是就业指导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忽视了学习指导最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存在。同时, 学习指导的人员, 并没有专业的指导背景或相关的学习与培训, 同辈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相对狭隘。高校的辅导员部分地承担学生学习指导的工作, 但重心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 也只是专业学习领域。这反映出我国高校的学习指导的保障不足, 没有健全的协会或者是专业的教师指导, 与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矛盾。

四、对我国高校建立学习指导的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对美国的学术指导的借鉴以及分析我国高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的发展, 提出以下建议:

1. 转变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

在学术指导中, 转变教育观念, 是进行学生学术指导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有自己从分的选择权和发展权, 同时对自己的学业负责。

2. 确立明确的指导目标

我国高校的学习指导目标并没有得到具体的阐释, 确立明确的指导目标是进行学习指导的前提。大学生的学习指导,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内容。在每个高校培养方案是具体指导下,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 建立起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发展目标, 是保证学习指导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3. 逐步建立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学术指导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推进, 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因此, 不断加强学术指导工作, 逐步建立制度化和系统化的学术指导体系, 是未来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

4. 多种形式开展学术指导

学生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指导形式的多样性。根据学术指导的形式, 可以是专业指导和广泛指导的结合;可以是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的互补;可以是真实指导和网络指导的协调, 还可以是理论指和实践指导的强化等等。

摘要: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本着挖掘学生潜力、实现人生目标的原则, 作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学术指导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沟通等方面的特点, 对我国的高校的学术指导提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学习指导,大学生学习,高校

参考文献

[1]Goetz, J.J.Academic advising[A].I n:Rentz, A.L.&Saddlemire, G.L. (Ed.) .Student Affair Func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C].Spring field, Illinois, U.S.A.:Charles C.Thomas Publisher, 1988.

[2]Crockett, D.S.Academic advising:A cornerstone of student retention.In:L.Noel (Ed.) , New direction for student services:No.3.Reducing the dropout rate.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78.

[3]蓝江桥.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学术顾问指导制度[J].外国教育研究, 2004年第5期第31卷总第167期.

[4]薛春.艳哈佛大学学习咨询现状及具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05年第2期 (总第177期) .

[5]李俊, 赵平.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借鉴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08年第1期.

指导 篇8

【案例一】

某校开完运动会后, 某节美术课上, 教师要求学生以学校运动会的内容画一幅画。有的学生的作业画面没有内容, 空洞干巴;有的学生不知道该画什么……

教师进行启发道:“你们在运动会上什么时候是最激动、最紧张的?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不能和别人一样哦!”

生1:我们班××在100米赛道上跑了第一名, 我们班同学嗓子都喊哑了。

生2:我一个人拿到3个第一名时最激动!

生3:拔河比赛时最紧张, 我的手都磨出水泡了!

……

于是, 教师顺势启发道:“你们班××跑了第一名, 他胜利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啊?你们一定也举起双臂, 高声呼喊了吧!”“拔河比赛时你们拼命向后拽, 脸一定都涨得通红吧!啊, 失败的一方全咕咚咕咚倒成一片了!”……

伴随着这样的对话, 学生笔下的“运动会比赛”的画面自然很少有概念性、程式化的因素, 而是充满稚拙童心体验到的真实质朴的表现。

【案例二】

人美版新教材第三册第3课《漂亮的小钟表》, 这一课非常贴近学生们的生活, 本课通过欣赏古今钟表的不同, 体验不同时代的钟表在色彩、形状以及设计上的差异,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小钟表。一时间, 同学们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有些束手无策。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动手制作, 而是先询问孩子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钟表。同学们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有的同学想做小丑钟表, 有的想做大肚子猪八戒钟表, 还有的想做向日葵钟表等等。解决了思路的问题, 接下来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如何让表针能拨动, 怎样才能使你制作的小钟表稳定地站立, 这些技术环节都是影响制作成功与否的现实问题。教师这时就通过示范使同学们了解材料的哪部分最适合制作表盘, 选定后再添加表符, 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 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制作表针, 最后根据刚才的想法固定装饰, 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小钟表。而如何让表针能拨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出出主意。比如, 前面可以用图钉, 后面用橡皮或者彩泥浆图钉固定等等,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制作。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真切感受审美的体验。

【反思】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 我们发现:正确巧妙地引领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桥梁, 恰当地引领比我们滔滔不绝地说更有作用。教师在指导前详细了解了学生们的兴趣、欲望、能力、内心世界以及生活经验和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指导过程中, 教师没有直接取而代之, 告诉他们该怎样做, 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 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案例1中孩子们对于运动会本身就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通过情景创设, 提示某些场景, 引导他们从单纯的经历表现进入到体验表现的过程中, 使学生产生共鸣, 有感而发。每个不同的孩子在运动会上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教师鼓励孩子们在表现形式上不去模仿别人, 提倡每个人的作业都与别人不相同,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独创能力。而案例2中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怎样才能使你制作的小钟表稳定地站立, 这些技术环节教师就没有必要在引导中浪费时间了, 直接点拨即可。

【概述】

关于怎样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作业创作, 每个教师可能都有不同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不能也不应该把成人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强行灌输给学生。美国学者厄尔·林德曼曾在他的《艺术与感官意识的发展》一书中认为:家长和老师要理解儿童的各种画法, 不要随意横加指责, 尤其要避免错误性的指导, 因为孩子画画的愿望是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和感情。在艺术及其他教育中, 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 也不是滴水不漏, 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和判断, 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教师应着重开拓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把具有个性的、独创性的表现视为追求目标。引导学生提高感受和想象能力,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 加强对学生使用材料、工具以及技法能力的训练, 真正做到指导落到实处。

我们知道在各门类的学科中都离不开专业知识与技能技法, 离开了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术也不例外。美术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教学科目, 必然有其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训练体系来支撑, 不然便失去了作为独立教学科目存在的意义, 这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儿童阶段的美术辅导, 我想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原创, 了解并保持孩子特有的造型能力的基础上, 适时告知他们一些易用的美术知识, 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引领。教学时, 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作业问题上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 比如:刚接触美术学习的幼儿喜欢在画纸的底边画上线或直接在底边画物体, 而且不管画什么。我们就要在课上运用得当的作业解决这个问题。告诉他们画在底边只是运用纸张的一种方法, 还可以把整张纸当做地面、天空、海洋, 下面上面都可以画上你喜欢的内容;下是前, 上就是后;还有的孩子画的画特别小, 那就让他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锻炼他们的胆量的同时, 也让他们觉得很有趣, 从来没画过这么大的人。杨景芝教授的美术活动中心, 不管多大的孩子, 第一张画就是《爸爸、妈妈和我》, 通过这张画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 如智力水平、造型能力, 还有大与小、高与矮、胖与瘦的理解能力。

陈铁桥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儿童绘画的最典型的语言是“符号”, 是最简单抽象的“符号”, 虽说每个孩子表达的“符号”有区别, 但万变不离其宗。这种符号区别于成人化的简笔画, 是孩子们与生俱来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手段。它把世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孩子们都能成为小画家, 所以了解这些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帮助他们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些信息, 教学中我常采用加一加、变一变、动一动的方法。如很多孩子画人物, 不画耳朵、头顶的头发、衣领、衣袖、鞋、细节花纹等等, 孩子们想不到的地方可以用加一加来提醒, 通过提醒以后的添加会使整个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 还有可以提醒让眼睛、嘴巴、表情变一变的方式使人物更生动。

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也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尝试运用, 以起到真正有效的引领指导。

1.简入繁法:第一步画出物体的外部形象, 第二步画它形内的图案, 第三步画图案中的图案。由此使学生了解丰富绘画内容的步骤方法。

2.夸张法:重点是抓住所描绘的物体特点大胆夸张变形, 采取拉长、压扁、放大、缩小等手法, 使画面更有变化。

3.随机补救法:有的学生经常会说自己画错了, 对学生认为画错的地方。教师要启发学生在错误的地方, 开动脑筋改一改改、添一添, 就会使画面出现意想不到到的的效果,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绘画的兴兴趣趣。

4.问题法::通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思思考考, 拓展思路。

指导 篇9

一、当前督导工作在教学指导上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指导缺乏专业协作

教学活动一项复杂的专业技术活动, 涉及到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原理与方法及教学组织管理, 现实中很难有哪位督导在这三方面全精通。在教学督导实际工作中, 一个督导往往要对教师进行跨专业、跨领域指导, 这种“万能督导”只能指导教学中的皮毛, 甚至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尴尬:有些督导可能精通本专业的知识理论, 但疏于先进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 如职业院校的项目教学法;有些督导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领域, 只能给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浅显的指点, 无法进入到专业的深层次指导。此外, 当前大学课堂管理普遍较为松懈, 课堂上学生如何管理, 如何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很少有高校安排有丰富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教育的督导进行指导。

2. 教学督导在对教师教学指导上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当前, 高校督导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主要采取随堂听课和课后评价的形式, 一个督导对一个教师的听课一个学期一般为1—2次, 对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可能会更多些。在实际中, 督导对一个教师一堂课的评价往往采取孤立的评价方式, 也就是很少有督导把一个教师前后的听课记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评价, 这种前后对比评价即使在一部分督导中存在, 也只是以一个学期为时间单元, 很少有督导把这种评价延伸到该教师入校以来的教学历程中去, 客观上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为过往的教学听课记录零散很难整理或者已经丢失。必须认识到, 要帮助一个教师牢固树立一种教学理念, 接受和熟练掌握一种教学方法, 决不是通过一两次听课和指导所能做到的, 而应是追踪以往的教学历程, 在动态中发现问题、肯定成绩与进步。

二、教学督导团队制指导建立的理论基础

1. 现代质量控制理论

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TQM) , 认为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 又认为质量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 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建立起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 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提供合乎规定的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2. 团队管理理论

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及不同知识的人员组成的, 通常人数不多, 他们分别来自组织中的不同部门, 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特能技长, 为了某一特殊的任务而工作。团队管理具有强大的威力, 能使各个本来分散的个体和具有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人组织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相互协调的整体。团队管理的能力并不是其所属成员能力的简单算术和, 而是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原有成员能力的新的力量。

三、督导团队的建立及工作运行机制的形成

1. 督导团队的建立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涉及到特定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以及学生的组织管理, 因此, 教学活动的指导要由在来自这三方的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功底的专家型教师或管理人员组成。这种组合, 不仅仅是专业、职称和学历的简单相加, 还要考虑到年龄结构, 要敢于选拔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成效突出、课堂深受学生喜欢的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到团队中来。年轻教师吸收新知识理论快, 更熟悉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尤其是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更贴近, 更懂得怎样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这些优势是老督导所不具备的。这样的团队指导, 必然比单个督导指导更具有战斗力。

2. 督导团队的工作运行机制

在一个学期里, 每位教师教要接受一个督导团队 (以3名督导组合为宜) 的指导, 由首位听完某一教师课后的督导建立一个该教师在本学期的教学成长档案, 详细记载该教师教学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帮扶的建议, 然后把档案提交给下一位准备听该教师课的督导;第二位督导在听完课后要结合课堂对照前一位督导发现的问题, 看教师在教学上是否做了改正, 是否有新的问题, 把成绩、问题、建议同样详细地记载下来, 最后传交给第三位督导;第三位督导听完课后对该教师在一学期来教学上的成长经历做总结性的评价。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 前一位督导在移交档案给下一位督导时, 要告知下一位督导在其准备听该教师的课时是否作出提前通知该教师的决定。如此, 三位督导针对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就实现了信息的互通, 就等于每一个教师拥有了一个对其教学进行个性化指导的督导团队, 这如同许多著名运动员都拥有一个教练团队一样, 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摘要:教学督导是提高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督导团队的建立及运行机制要充分体现现代团队组织的整体功能, 科学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学指导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学督导,团队

参考文献

[1]张北群, 张新厂.新时期高校开展创新性教学督导工作的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3) :48.

[2]单嵩麟, 潘立本.以人为本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制度[J].职教论坛, 2006, (14) .

指导 篇10

阅读方法指导课常见的读书方法有以下三种:

1.三读法。浏览性泛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 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 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品味性精读:静心细读, 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谋篇布局, 欣赏佳词妙句, 细嚼慢咽其中精华。

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圈点勾画, 作批注。用相关符号和文字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写读书笔记、作摘抄, 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3.边读边思考法。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等专项训练, 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 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一般包括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 笔者感到这类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也许没有固定答案。立足实践, 观察思考, 江汉区的语文课堂正悄然发生改变……

一、巧用“学习清单”,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根据课程标准, 对照每课教材内容, 依据学生认知经验, 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以一张张作业纸的形式呈现, 简称清单。江汉区不少小学尝试以“完善学生学习, 丰富学生体验”为主线, 借清单串联起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环节, 教给学生把握语文的钥匙。

1. 清单基本使用方法。清单一般有课前预习单、课中实践单、课后拓展单。使用方法如下:

(1) 课前预习———重难点预热, 学习方法引路

预习单是课中思辨和课后拓展的基础, 先学后教,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提升“个性化”的预习能力。预习单一般指向基础素读、脉络梳理、质疑问难三方面, 即“读画问 (思) ”。 (如下图)

“读”是基础, 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查找资料, 自助把文章读通、读顺, 培养理解能力;“画”是途径, 整体感知课文,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问”是方法,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提升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此环节, 预习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 课中思辨———直指重难点, 提升思维品质

阅读过程中, 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可提供学习包 (清单资源) , 组内自主选择、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认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在肯定中转换, 在悬置中定向, 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勾画、小组讨论、合作释疑的方法, 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培养分析表达的能力。 (如下图)

(3) 课后拓展———重自主体验, 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清单还让课后拓展更丰富更有情趣, 可设计突出开放性的作业“读”, 如自主选择《空城计》的拓展作业;突出层次性的作业“写”, 如制作“读书卡”;突出实践性的作业, 如给“古诗配画”、办“专题小报”、编排“课本剧”……此环节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大, 实践创新能力, 语文素养提升快。

“静水深流寻思辨, 睿智成溪溯本源”, “小清单”促进“大变化”, 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课内教师传授方法, 课外学生学以致用。

2. 清单的突出特点。清单有别于练习, 其中思维导图和以疑启思的运用是展开阅读、习得方法的两大特色。

(1) 让“思维可视”能力提升

江汉区语文教学提倡引进“思维可视化策略”, 也就是利用思维导图, 助力知识建构。思维导图号称“大脑万用刀”, 它图文并重, 借由颜色、图像、关键词的使用让思维变得更具个人特色和多面性。作为一种学习策略, 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必须通读课文, 绘制的过程中又要通过读来把握要点, 理清脉络, 从而抓住关键词语。这个过程, 其实是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 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少年闺土》是经典传统课文。文中主要写了“回忆”、“相识”、“交谈”、“分别”四个方面, 其中, “交谈”是教学重点, 也是难点。教学中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 绘制了右边思维导图。这份导图不仅清晰勾勒出课文的整体结构, 而且特别关注教学重难点。从导图上看出, “交谈”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抓住“雪地捕鸟”“拾采贝壳”“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四个方面, 条理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赏析。传统课文创新教。

我们再看下面这份思维导图。这是教学《空城计》时, 教师在总结阶段绘制的思维导图。它把小说的基本要素与课文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 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思维导图解篇章, 脉络清晰助读文。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绘图时机与绘图策略, 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 以立体方式思考文本, 既整体把握又联系局部, 帮助学生更好地和文本“对话”, 迅速把握文章主旨, 理清写作思路,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 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

(2) 用疑问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眼睛

阅读教学中, 我们努力做到寻疑有方, 导疑有法, 释疑有术。

低年级引导学生会问善问巧答。质疑方法很多:课题质疑、联系生活实际质疑、重点词质疑、上下文对比质疑、写法探究质疑……比如《三只小板凳》学生通过课题质疑:为什么爱因斯坦要做三只小板凳呢?三只小板凳是怎么样的呢?《献给妈妈的诗》学生联系生活质疑:狮子是凶悍的, 那为什么小狮子会大声地读“我的妈妈最温柔”?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 往往打击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如此, 学生还能较熟练地运用释疑方法, 深入文本。《会上树的鱼》学生提出“这是什么鱼啊, 怎么在陆地上还这样厉害?”老师鼓励他们查阅资料了解弹涂鱼特点, 自我释疑。《篓子里的青虫》引导观察课文插图了解蝴蝶生长过程, 解决“小青虫到底去哪儿”的问题。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探寻、习得更多、更合适的方法, 以疑悟文, 以疑启思。

高年级引导动态质疑。比如学习《囚蚁》时, 一度质疑:紧扣课题“囚”字质疑———为什么囚?怎么囚?囚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的答案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初读与思考结合在一起, 整体感知, 还掌握了质疑串联, 了解大意的方法。二度质疑:随着阅读深入, 学生派生新疑———文中字里行间明明是“爱”蚁, 为什么用“囚”呢?学生抓重点词句感悟自由的可贵, 逐步转化为对自由意义的追寻!在品词析句中获得内心成长的体验。思考更深入、更有价值。三度质疑:课尾提出新疑:现在你对“自由”二字怎么理解?联系所思所想写上几句话。学生自由表达:有的结合课文, 把自己想象成蚂蚁来谈自由的含义, 有的联系生活实际谈, 有的结合课外阅读《金翅雀》创作诗歌。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由的理解和感悟, 谱写对自由的赞歌。这一度、二度、三度质疑的过程, 就是动态质疑, 逐层推进, 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提升感悟文字的能力, 从而走进充盈、智慧的精神王国。

课内教给学生质疑释疑方法, 促进思维、语言与情感共同成长;课外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提升素养, 踏上阅读的心灵之旅。

二、借力“群读类学”, 出入结合, 学以致用

“群读类学”意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新体系, 它立足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重构,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把一组文章, 以一定的方式或主题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一群一群、一类一类, 甚至一本一本的读文、学文, 指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实践, 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 不断进行自我建构, 从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1. 关于“群读”

一是“大量阅读”。强调阅读的数量要增多, 从“一篇”到“多篇”, 到“一组”“一群”“一类”。变传统阅读教学一节课或两课时中读一篇、学一篇, 为一课时或两课时读一“组”、读一“群”、读一“类”的文章, 在数量上有突破。

二是读怎样的“群”。“群”的建立首先要确定一个鲜明而有效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将一组有联系、有特点的文章组织在一起, 形成“群文”。“群文”组元, 可以按人文专题组元, 可以按体裁组元, 可以按题材组元, 可以按作家作品组元, 还可以按表达方式组元……方法不一而足。

2. 关于“类学”

一是这一类“学什么”。这一“群”这一“类”文章“学什么”, 取决于读的是怎样的“群”。不同的“群”有不同的特点或侧重点, 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指向就应该不同。“类学”的目的是在同一“群”同一“类”文章的阅读学习中, 获得某种启迪和熏陶, 了解、发现隐含在这一“类”这一“群”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掌握阅读方法, 形成阅读技能。

二是这一类“怎样学”。不同“群”不同“类”的文章组元, “教什么”“学什么”不同, 必然导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 “群文”中不同体式、不同特点的文章, 阅读的方法会不一样, 教学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类学”的方式方法是有区别的, 具体的阅读教学课程形态 (课型) 应该是多样化的。【《朱自清散文一组》经典欣赏 (朗读、感悟、语言积累、作家作品及相关评论简介) 、“先概括后具体”的阅读方法习得 (认知———实践———迁移) 】

三是这一类“学到什么程度”。阅读教学理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在各个年段分级实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每个年段“学”的目标要具体、清晰, 指向明确, 操作性强,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目标的导向、引领作用, 发挥评价的检测与调节功能。比如“经典作品欣赏”, 就是要从中体会经典作品怎样好, 好在哪里?从而提升学生文化和文学修养。

群文阅读的文本是基于教材而又丰厚于教材的文本形式。比如重庆读本中《聊聊人和动物》《声音竟可以这样写》都与教材单元相关;《民间爱情故事中的秘密》《大作家为什么也写流水账》《谈一谈梦想》是有别于教材体系界定的新议题。我们认为文本议题的选择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从学生需求出发, 便于学生对新知的建构;二是文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 更有互补性。如“故事里的‘冲突’”, 老师选择《奇特的和平使者》《桃花》《鸿门宴》《痴鸡》《小刺猬》五篇文本, 揭示故事中的冲突存在于人和人, 人和环境, 人物内心的矛盾及其激化。单篇文本各有侧重, 统整建构起来对“冲突”的认知就完整了。三是学习方式有可选择性, 学习结果能多元呈现。

“群读类学”的重点落在“类学”上, 例如有老师以生活中的“水”为主题, 引导学生品析四篇短文, 体会语言文字的千变万化之美。有的以“故事”引入主题, 通过一组小小说的阅读、感受小小说的特点和结尾“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妙处。还有在群读中渗透“先概括, 后具体”的写作“秘笈”, 引导学生在写作和说话中学以致用。

“群读类学”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教育实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端正阅读的态度, 让小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核算及涉税下一篇:涉外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