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策略

2024-06-19

旅游开发策略(精选十篇)

旅游开发策略 篇1

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在“中部崛起”中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尽快将其培育成为湖南的主导产业, 已经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以长株潭为例, 近年来长株潭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迅猛,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素质不断提升, 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攀升, 旅游业呈现出勃勃生机。2007年长株潭地区共接待入境旅游者57.715万人次, 国内旅游者3, 868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32, 459.79万美元, 旅游业总收入达299.84亿元, 上述四项指标分别占全省的43.72%、35.89%、50.55%和40.93。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也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 长株潭地区现有星级饭店170多家, 旅行社200多家, 以岳麓山、韶山、炎帝陵为代表的旅游景区 (点) 建设也有了较好基础, 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尽管湖南旅游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 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格局, 但是湖南旅游业在产业集群上要实现突破性发展仍有不少制约因素。

(一) 旅游开发理念较为落后, 对旅游业发展认识不足, 缺乏合理科学的长远规划。

由于急功近利的驱使, 许多地区并没有将旅游产业纳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中, 只注重眼前利益, 在经济上投入偏少, 在政策上支持不够, 忽视了长远利益。同时, 在开发旅游景点时没有前瞻性, 缺乏高附加值的特色旅游产品, 没有注重旅游品质的发展, 甚至出现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行为, 导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并且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资源优势, 这些做法都必将影响到湖南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 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旅游开发模式较为落后。

湖南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全省强势品牌企业不多, 旅游品牌创建的滞后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构成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软肋。一般而言, 到湖南来的游客, 除了对独特的自然风光的欣赏, 同时也想体验本地区浓郁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而在以往的开发过程中, 各地区都倾向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 却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忽视了自有旅游资源的特色特性, 主要开发手段在于简单的复制与模仿, 缺少开发具有持久吸引力的创意文化旅游产品。当前情况下, 大多数已经开发的旅游产品, 除了自然禀赋带给游客不同的视觉感受外, 没有开发出让游客产生独特的个体体验的旅游产品。

(三) 缺乏旅游创意。

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效益低下、规模较小, 因而缺乏竞争力, 严重影响了旅游商品销售与进一步开发。旅游商品对整个旅游经济的贡献很大, 是旅游业最直接的衍生物, 根据以往数据的统计分析, 国际上旅游购物形成的旅游收入约占整个旅游收入的30%左右。以张家界为例, 张家界特色旅游商品主要有山野菜系列、蕨根粉、竹筒酒、猕猴桃饮料、葛根粉、生物化石雕刻、土家腊味、土家织锦、茅岩、梅茶和土家蜡染等。早在2000年, 张家界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只有44户, 采取小作坊形式存在, 当年就取得7, 500万元的销售收入。而到2007年, 全市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发展到156户, 企业户数增加315倍, 其中规模企业36家, 实现销售收入1, 114亿元, 销售收入较之2000年增长约15倍, 初步形成了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产业集群。然而, 近年来张家界旅游收入在迅猛增长, 但购物收入并未取得同步增长, 在旅游收入构成中仅占15%左右。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旅游产品提供者没有把旅游商品看成是文化的载体, 割裂了旅游商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把旅游商品的买卖看成是单纯的商品销售活动, 使游客的旅游体验与旅游商品之间无法产生有效联系, 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这既降低了商品的附加值, 又影响了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

(四) 各地区之间的协调不够, 开发旅游资源的布局不合理。

各旅游景区竞争多于合作, 只顾开发自己的旅游产品, 形成到处是“民俗村”、“漂流”等雷同旅游产品的局面, 没有突出各地旅游资源特性。因而无法形成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 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理的规划, 非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相互转化困难, 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 旅游开发布局实行各自为政, 大量的资源浪费, 旅游产品重复投资, 造成旅游产品的边际效应降低, 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产出比变小, 旅游产业的经营成本加大, 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正常收益。

二、湖南省开发特色旅游的必要性

(一) 特色旅游有利于提升地区旅游业的竞争力。

个性与主题是特色旅游的灵魂, 是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源泉和市场竞争的核心。没有个性的旅游形式就没有生命力, 不能激起旅游者的任何兴趣, 没有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或旅游产品, 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旅游产品及线路的主题设计与塑造要有个性, 而个性要通过主题来体现。唯有充分挖掘与众不同的风采, 独特的个性, 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主题突出, 才能将其特色旅游形象具体而鲜明地映人旅游者的心目中, 产生巨大的旅游吸引力。

(二) 特色旅游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逐渐向多元化、多领域发展, 当今的旅游消费呈现出“求精求新”的特点, 而特色旅游是以“产品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为主的特色品牌竞争格局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这就要求特色旅游供给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三) 特色旅游有利于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特色旅游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旅游市场而开发设计的, 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性。发展特色旅游必须注意对市场和潜在客源的调查研究, 充分了解游客市场的心理需求和偏好, 从本区域特有的环境背景、文化传统、资源条件出发, 以自身优势为依托, 从旅游者的角度去透视和设计特色旅游产品, 开发具有新、奇、特、有内涵、有品位的旅游产品。

(四) 特色旅游强调科技创新, 前景广阔。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对旧的旅游产品重新设计、包装, 甚至有的干脆人工创造或“凭空而建”, 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容。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为旅游供给提供了便利条件, 使各种旅游景观和设施的建造成为可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离开了高科技手段, 某些特色旅游是不可能产生和发展的。

三、湖南特色旅游开发策略

(一) 加强内外联合与深度合作。

一方面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需要各部门的联合和多行业的协作, 包括旅游管理与接待部门的协作、交通协作、资源开发协作等等, 旅游部门还可以联合进行宣传促销活动, 利用遍布全国的旅行社形成旅游信息传播体系, 加强与国内各大旅游机构和团体的联系与合作, 逐步形成成熟的客源协作开发网络;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协作联合, 形成优势互补, 提高知名度, 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二) 加快软、硬件建设, 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

塑造良好的旅游地形象, 必须提高软、硬件水平, 加大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外地游客陶醉在优美景色的同时, 往往也会因城市交通拥挤和公共卫生状况不佳而对整个旅游体验过程和旅游的质量产生消极的评价。必须改善某些城市市内交通拥挤状况, 优化旅游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树立良好的旅游地形象。而这一切均需要大量的投资, 构建市场机制导向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非常重要, 其中吸引民营资本的投入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 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应注重挖掘文化内涵。

文化是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民俗旅游, 其实质是追求文化认同和文化差异。因此, 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 要挖掘文化内涵, 注意突出特色, 创奇出新, 突出各民族的建筑风格、艺术品位、文化情趣、审美风格、民风民俗等要素的特色, 显示其独特性, 以特色取胜。湖南省具有多民族、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 因此借鉴其他旅游区域的特色旅游资源模式, 有利于突出旅游特色。

(四) 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

要增加特色旅游资源的魅力, 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 充分开发近似、异特与拟古资源。旅游心理学认为, 两种知觉对象如果相似, 易为人们知觉并乐于接受, 这就是求似心理。旅游者看到似曾相识的民俗事象, 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同自身联系起来, 产生一种亲切感, 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这对侨居国外异域的华人来说, 往往由此激发起强烈的归属感、民族感和爱国心。对这类旅游对象, 特色旅游的设计、表演要越近似越好, 以充分满足“寻根求源”的欲望。至于求异, 则更易理解, 因为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 就是一种求异的欣赏活动, 这对外国游客来说特别重要。他们往往有猎奇求新的心理。对这类旅游对象来说, 特色旅游的设计、表演, 要越异越好, 前提是不要违反民族政策, 不要做出有损少数民族形象和有伤民族情感的事来。至于求古或求旧, 这是游客的另一种心理需求。当今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生活的氛围, 故而对越古旧的东西越喜爱, 以满足怀古怀旧的欲望。故特色旅游尤其是体现历史文化的旅游目的地设施宜旧不宜新、宜拙不宜丽。

总的来说, 湖南特色旅游的发展应该突出“生态旅游”、“文化民俗旅游”和“红色旅游”这三张王牌, 形成三个旅游“发展极”和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 从而促进湖南省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摘要:旅游管理活动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都必须依靠客源市场, 而旅游市场的竞争使得特色旅游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相关旅游统计资料, 探讨湖南开发特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省特色旅游开发提出相关对策。

我国葡萄酒旅游开发优化策略 篇2

要使我国葡萄酒旅游市场打开局面,必须切实解决上述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通力合作,围绕旅游产业特点,进行开发优化。

(一)以政府为主导,制定葡萄酒旅游开发整体规划,建立葡萄酒旅游基础设施

首先,优势产区政府要制定葡萄酒旅游总体开发规划。政府根据规划引导相关企业建立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水电设施等)及旅游专用设施(住宿、餐饮、休闲购物场所等),以便旅游中介组织推广。其次,着力培育海滨度假、葡萄酒高尔夫、温泉、湿地、文化等优势产品集群,增强我国葡萄酒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山东就可以修建一批以旅游休闲度假为载体的滨海旅游度假产业带,以葡萄酒庄、葡萄园、葡萄酒窖、葡萄酒文化博物馆、葡萄酒风情节区、葡萄酒俱乐部为载体的东方葡萄海岸旅游休闲产业带

(二)重视葡萄酒旅游产业和区域合作

葡萄种植属于农业即第一产业;葡萄酒加工,无论是小作坊式或大规模酿酒厂都属于第二产业;而葡萄酒旅游则处服务业范畴,属于第三产业。葡萄酒旅游横跨三大产业,利益主体的复杂性对产业发展中的区域合作提出了要求。葡萄酒旅游跨产业的特点以及各产业的产业组织环境差异,要求葡萄酒业和旅游业在经济、技术、文化、地理等一系列因素上融合,不同管理部门和区域通力协作。政府要出面协调并制定葡萄酒旅游发展战略,增强旅游业界对葡萄酒业贡献的意识、对葡萄酒与美食及生活方式联系的理解、对地方文化认同感的增进,进而增强区域合作和行业合作,鼓励投资葡萄酒旅游业。此外,还要发挥旅行社在旅游行业穿针引线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旅行社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葡萄酒精品旅游线路,并纳人常规旅游项目。同时,利用山东、云南、河北等地区葡萄酒资源打造几条精品旅游线路,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三)加强葡萄酒旅游营销宣传

蝶、带着晨露的葡萄、椰树、大象等等构成美妙奇异世界,就渲染出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葡萄酒酒庄/厂要找准文化营销定位,就要充分挖掘所在产区的地脉和文脉,明确自己的可利用优势资源,并将其与葡萄酒文化相联系,找到三者的契合点。(四)提高葡萄酒旅游服务质量

提高葡萄酒旅游服务质量有利于葡萄酒旅游的开发优化。要加大对葡萄酒庄园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实行定期培训制度,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涵养,增强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特别是要培养服务人员对葡萄酒的认知度和对葡萄酒旅游文化的认同感。

完善葡萄酒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在城市入口、路口、公交站点、各个葡萄酒庄园设立醒目的旅游指示牌;优化公交线路,在各主要庄园之间开通可以直达的公交车;在庄园内外设立可供游客休息的长椅等设施;加强对各个庄园停车场、卫生设施的管理,不断提高葡萄酒庄园的硬件水平。

(五)开发葡萄酒旅游体验项目

从旅游体验的角度看,体验的要点在于主体体验多元化和支撑体验主题化。在主体体验多元化中要强化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体验,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加强旅游者与葡萄酒旅游产品的有效互动,如葡萄的采摘、酿造和消费体验,使游客获得全方位的感受。支撑体验主题化是指旅游产品要形成主题,如主题饭店、主题餐厅、主题购物、主题线路等。在体验项目设计上,游客可品尝葡萄酒产地的特色饮食,欣赏富有设计感的庄园风光,参观各种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设施;参与各种农业健身运动,例如用机械或手工采摘葡萄,用简单的酿酒工其自酿葡萄酒;品尝甜美的葡萄和葡萄酒,还可以学习品酒知识;开发葡萄酒浴和葡萄酒美容等特色项目;加强专业的旅游讲解甚至建立葡萄酒课堂让游客在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到葡萄及葡萄酒知识;葡萄庄园里的葡萄酒博物馆、酒店可以设计成各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式建筑;葡萄酒专卖店、酒吧、餐馆在店内装修、服务礼仪、员工服饰等方面都要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游客在品尝美酒、美食的过程中可以聆听葡萄酒品牌故事和地方典故。

长春市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篇3

摘要: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我国乡村旅游出现较晚。目前,长春市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农旅合一”的特点。本文着重对长春市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乡村旅游的类型与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以期对推进长春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基金项目: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东北亚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项目编号:长旅休科合字[2014]第13号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02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以迅速发展的,随着现代都市人对特色旅游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日趋迅猛,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长春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就其开发策略进行了介绍。

1长春市乡村旅游现阶段发展状况

长春市乡村旅游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山庄等乡村旅游形式在长春市郊大量涌现。从总体上来看,长春市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长春市郊区,属于城郊型乡村旅游,满足了都市人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牧歌式”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

长春市的乡村旅游多是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起于“农家乐”旅游点。随后经过细致的规划,科学的管理,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鼓励,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体系。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和交通条件越来越便利,休闲度假成为都市人旅游的新需求,因而乡村旅游成为了都市人的消费新时尚,每逢周末去往乡村旅游已成为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乡村旅游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洋溢着的乡土文化气息给都市人一种全新的感受,而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长春市是著名的汽车城及电影城,交通便利,从而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很好的宣传,并且使乡村旅游的规模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产品品质不断上升。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乡村旅游经营单位700余家,其中有全国特色景观名镇村1家(莲花山四家子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长春市关东文化园),省级特色景观名镇村4家(朝阳乐山镇、净月玉潭镇、双阳山河街道办事处、九台土们岭镇),吉林省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42家,长春乡村旅游接待单位32家,关东文化园等乡村旅游单位被评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

2长春市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2.1开发经营者的认识不足

一些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对乡村旅游所需要的条件缺乏充分的认识,对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缺乏评价,往往是过于乐观,评价也过高。很多经营者认为以自己现有的农家小院,果园、农田便能成为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对开发乡村旅游的其他资源条件如地理条件、资金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认识不够。许多经营者办乡村旅游点全凭一腔热情,一拍脑袋就上项目,“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最终会把乡村旅游点经营成什么样,能形成多大规模和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心中全无规划。

2.2促销程度不足和产品无亮点

促销不足,营销不利,导致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低。另一方面,缺乏过硬的旅游产品,也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长春市乡村旅游景区内的纪念品品种少,质量差,旅游产品特色不足。在长春乡村旅游市场上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质量很让人担忧,从而削弱了旅游者的消费欲望。购物是旅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长春市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的原因,直接导致了旅游业收入减少的局面。

2.3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滞后

多数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得以吸引游客的至关重要因素。如乡土特色、服务质量与水平往往重视不够,他们更愿意在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而不愿在乡村环境、经营特色、服务质量水平方面投入过多。大多数的乡村旅游经营者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员工多是亲戚朋友,人事制度极不完善,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而且多以模仿他人的管理经验经营,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的愿望不强烈。

2.4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欠缺

由于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环保意识薄弱,且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监管缺位,执法渠道不畅、手段不严,使乡村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开发到哪里,破坏到哪里”的局面。

3长春市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3.1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

长春市的很多乡村为了开发乡村旅游,由政府出面请专家制定旅游规划,但纵观我国的乡村旅游规划,多是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修宾馆、建别墅,大造特造人造景观,游乐项目也多为现代项目,完全将城市旅游规划的部分内容生搬硬套到乡村,完全忽视对当地乡村文化特色的挖掘。开发乡村旅游的重头戏就是要将乡村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成产品。例如长春市目前加大力度开发休闲度假、民俗风情及绿色采摘等特色产品。只有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独一无二的地区特色,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2注重宣传树立品牌

要加大宣传力度与深度,打造长春乡村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在信息化时代,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营销方式,通过网络广告促销,开展网络公关,网络预订等方法,进行旅行社、旅游产品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促销宣传。

3.3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乡村旅游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一方面可以借助“外脑”,另一方面要加快自身人才的培养。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时候,需要借助旅游专业人才这“外脑”,以引导乡村旅游走上正轨。但最重要的还是对自身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多加强与农业机构、旅游院校的交流合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或让乡村旅游从业者走进课堂,或让专家学者来到乡村,实现近距离交流,真正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3.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针对农村资金匮乏的实际,除了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之外,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农户投资和民间资本、社会资金等外来的资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合理参与资源开发,支持企业办旅游,把旅游业建设成全社会参与的富民产业。

3.5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很多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是被这种新型的快速致富途径吸引到乡村旅游的项目中来的,为了实现其经济效益,往往“竭泽而渔”,掠夺性开发,丝毫不考虑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只有保护好农村的自然景观,提升环境质量,防止农业污染,,杜绝破坏性开发,才能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使乡村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留下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

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兴旅游产业,深受人们的青睐。但是长春市乡村旅游由于受地域、经济水平、居民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仍落后于我国其他先进城市。各乡村旅游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综合所有问题,加大重视力度。根据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发对策,在了解不足与优势的情况下,制定开发策略与营销策略。在政策支持,与其他企业的经济带动下,针对环境资源和环境问题总结经验,从而使乡村旅游可以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韵涵.长春周边地区农业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洪兵兵.长春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姜春红.长春市发展休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4]郑治伟,王崇文.北京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刍议[J]. 商场现代化,2007,(8).

[5]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

[6]肖佑兴,明庆忠.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

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篇4

1 民众的参与是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关键

广泛的民众性是传统节庆赖以成功的关键。民众的参与包括两部分, 一是当地居民的热情参与, 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任何传统的节庆活动, 都源于劳动民众的生产生活, 而后又内化为其自身生产与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当地人不重视这个节日, 那么这种消极态度很快会波及到游客, 节日在游客心中自然就没有了吸引力。换句话说即节目不能从某种程度上正确反映本地和本地人一些实质和灵魂性的东西, 那么它给游客的经历将是残缺不全的, 易混淆的, 或是空洞的。二是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传统的节庆普遍是以舞台的形式来展现的, 游客不能真正融入传统的节庆当中, 就会减弱游客的参与热情和旅游体验。传统节庆旅游在开发时, 必须充分考虑到游客的体验需求, 打破这种将游客排在外面的舞台形式, 让游客也成为传统节庆的组成部分。

韩国端午节至今还生机勃勃地传承着, 每年吸引着将近200万人次的旅游者,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精神依然扎根于现代民众的心里。那些传统的祭祀仪式、风物游艺, 依然是他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 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 彼此朝夕相处, 须臾不离。正是当地民众的自觉参与, 推动着传统自然地传承与衍变, 生生不息。为了提供参与平台, 韩国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广泛举行各种活动。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周边和各地民众的广泛参加, 增强了对节日的认同感。

反观在我国, 端午节虽然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但现在中国大部分地方已不再重视这一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 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大部分已无人知道。人们最多也就是吃吃粽子, 就算是过了端午节。对端午节的忽视使得这一节日最终没有发挥它所蕴含的巨大旅游价值。

2 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保障。

文化是传统节庆旅游的生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各自独特的文化。有些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消失。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不但要展现现有的节日文化传统, 还要把那些不为人们所熟悉的, 被人们忘却的文化挖掘并表现出来。充分的挖掘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 并把这些文化内化在当地人的行为当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者感受到传统节庆旅游的魅力。

江陵端午节中的端午祭过程复杂, 文化内涵丰富。江陵端午祭的活动丰富多彩。除指定的祭礼 (谨酿神酒——送神仪式) 、巫祭、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儿童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 (这些都是地区或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 外, 还有众多的民俗活动, 如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全国时调竞唱大赛、拔河、摔跤、荡秋千、射箭、投壶等;庆祝活动, 如烟火游戏、端午放灯等;夜间活动, 如国乐表演、伽琴并唱等;艺术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此外还有被称为“乱场”的商品交易。现在, 在江陵端午祭时还邀请国外民间艺术团体到场表演, 增进各国的艺术交流和友谊, 今年参加江陵端午祭演出的就有中国吉林省的吉剧团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的昆剧。

令人惋惜的是,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的传统节庆, 其内蕴很多不被国人所知, 渐渐遗忘。

3 以特色资源为依托, 打造品牌化的传统节庆旅游

对于很多人来说, 提起奔牛节, 就会想起西班牙;提起啤酒节, 就会想到德国的墨尼黑;提起电影节, 就会想起戛纳。品牌化能够提高传统节日的吸引力, 维持传统节庆的生命力。我们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等只是停留在民间的传统节日上, 平淡没有特色。打造品牌化的传统节庆旅游, 我们应该做到:一是主题的特色性。传统节庆旅游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通常围绕某一主题而展开, 对当地资源、产业等要素进行整合。二是举办的周期性。各地为了达到树立品牌,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对推出的旅游节庆活动一般都采取周期性举办的方式, 每次短则三、五天, 长则半月到一月。三是内容的综合性。各地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一般都包含了旅游、经贸、文化、艺术、宗教等众多方面的子项目, 内容丰富。四是参与的广泛性。旅游节庆活动一般强调从总体上形成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热闹、欢庆气氛, 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 较之一般性的观光和度假旅游产品, 产品的质量在较高的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环境气氛的营造。

4 创新是传统节庆旅游持续发展的途径

创新的前提是挖掘传统节庆的内涵和外延, 包括节庆的起源、神话传说、民间风俗、节目表演、祭祀、庆典等各个方面。传统节庆一般历史悠久, 其内涵极其丰富。一个传说、一首歌、一个人就可以造就一个节庆旅游活动。江陵端午祭是现在韩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原来在韩国许多地区都有端午习俗,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 唯独江陵地区完整地保存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除了保存祭礼 (谨酿神酒——送神仪式) 、巫祭、官奴假面戏等传统项目外, 还把现代的一些元素、一些文化的元素注入节日里。为了吸引游客, 还开发了众多参与性的民俗活动, 如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全国时调竞唱大赛、拔河、摔跤、荡秋千、射箭、投壶等;庆祝活动, 如烟火游戏、端午放灯等;夜间活动, 如国乐表演、伽椰琴并唱、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的项目。实现传统节日旅游的现代转型, 使它在今天仍然显得年轻, 并得到了国际认同。这对中国的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5 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 整合开发旅游节庆产品

节庆的旅游开发是节庆经济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运用, 是节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嫁接产物。节庆活动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 就是由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运行, 政府只起辅助作用。其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经济产业活动, 旅游节庆的利益性也决定了它最终必然走向市场。节庆涉及筹备策划、宣传促销、集资、包装、广告、会务、展览, 到场地布置、观礼台搭建、纪念品设计制作等环节。仅筹备策划就需数月时间, 官方机构独自承担不仅不专业难以做出水准, 而且影响正常的行政管理工作。故政府策划旅游节庆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 不利于旅游节庆活动的长期发展。因此, 需要采取市场化运作, 由相关企业承担, 交由专门的部门和专业人士运营。在实际操作中, 应将节庆旅游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产品或品牌来经营, 并重视节庆活动的群众性、观赏性、自发性和娱乐性。节庆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要在充分了解游客的欣赏爱好和审关情趣的基础上决定;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将旅游节庆与商贸活动结合起来, 同时应遵循资金筹措多元化、活动承办契约化、管节办节规范化市场化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参考文献

[1]江金波.论城市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原则与市场运作[J].地方经济, 2009.

[2]程金龙, 赵威.河南节庆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2) :5776~5778.

[3]章建刚.传统节日内容和形式创新能做得更好[EB/OL].http://www.sina.com.cn, 2009-05-30.

[4]王丹.学者指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对中国有诸多启示[EB/OL].中国新闻网.

[5]陈素平, 黄波.论我国传统节庆旅游品牌的培育[J].社会科学家, 2007, 3 (02) .

研究我国养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篇5

关键词:老年旅游市场;养老旅游;产品开发 ? ?

1 养老旅游的概念界定?

李松柏认为养老旅游是老年人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养老环境离开他们的常住地,到其他地方休闲、度假、养生,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周刚认为养老旅游在本质上属于老年度假旅游,是老年旅游者以异地养老的形式而发生的不以工作、定居和移民为目的的旅行和游览活动的总称。?

这两种定义都是站在旅游者的角度来定义的,笔者认为养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应该以旅游的定义为基础,旅游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短期性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在旅行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所以我认为养老旅游是指老年旅游者在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异地养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 开发养老旅游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2.1 庞大的市场容量为养老旅游提供了可观的客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3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1.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636万人,占总人口的8.1%。并且有关人口专家预测, 老年人数量正在进入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2.8 亿, 占人口总数的 18.46% ,2050 年将达到 4.2 亿, 占人口总数的 29.8%,从而成为高度老龄型国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人群,而据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调查结果显示,70%的老人退休后有旅游的倾向,所以养老旅游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

2.2 老年消费者具有可观的购买能力?

据不完全估算,目前老年人各类收入总和已达到4000亿元,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数值还将持续增长,到 年可能会突破1万亿。另一方面,与在职的中青年人口相比,子女多已成家立业,负担较轻,而且过去我国老年人大多生活节俭,重积累轻消费,习惯于攒钱,他们往往有着较充裕的储蓄,其储蓄存款将产生较大的近期或远期购买力,从而为我国养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3 观念的转变使老人消费者具有强烈旅游欲望 ?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变得单调而乏味,他们日渐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渴望享受宁静,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旅游正是满足老年人此种需要的绝好方式,它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是求新、求知、求乐的综合体验。加之现在一些传统观念的变化,更增强了老人外出旅游的欲望。旅游逐渐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而养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老年方式,将养老和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老年旅游者在旅游中养老,在养老中旅游,一定会受到老年老年旅游者的青睐。?

2.4 四二一家庭模式的出现,为养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中职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30

在中职教学中,设置旅游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旅游服务人员。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因而对相关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为中职旅游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为培养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旅游服务专业的教学上,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制约了旅游教育的发展和旅游人才的培养。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近年,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去而没有与时俱进,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很多学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只会一种服务技能,显然这已经不能符合当前旅游市场和旅游服务的需要。另外,旅游业在快速发展中呈现出的一些新的特点、新动向,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在中职旅游课程中基本上没有体现,对以前以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和酒店管理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出了新的要求。而旅游业中目前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又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引入其他跨行业、跨专业的课程内容。

(二)教学方法陈旧

大部分中职旅游教学都是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本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却严重脱节,教师教学理论时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枯燥无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资源有限,学生又多,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不多,每一项服务技能的学习,耗费的时间长,但是效果和效率一般,学生实际学到的技能项目不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课程开发的随机性比较大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进行课程开发的随机性比较大,各中职旅游学校还没有形成一种鼓励课程开发以及进行新课程评价的有效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中职旅游学校以及中职教师缺少课程开发的意识和积极性,即便开展了新课程,也很难保证其质量。

(四)实践教学无量化评价指标,目标和要求不明确,课堂实训时间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中职旅游教育应该以培养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人才为主,但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甚至脱节。比如,目前的实践教学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对专业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不能全面锻炼其专业技能的目的。同时实训时间严重不足,而且分散,在这种传统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下无法保证专业技能的掌握,往往是在某项专业技能还未掌握或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实训就结束了。学生看似面面俱到,什么都学了,其实是“蜻蜓点水”,学得不深不精,实训结束后大脑一片空白,忘得一干二净,这样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了。

二、中职旅游课程开发策略

(一)设置科学的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日标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制约着此后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对此后的课程内容确定、教材编写、方法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都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课程目标要具有针对性。在今天这样一个旅游经济的社会中,如果学校旅游教育课程目标设置时只停留在学校的“想当然”中,没有针对当前的旅游市场,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可能是未来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旅游专门人才。

所以,当前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开发目标要体现中职旅游教育的特色,以市场为导向。课程目标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在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科学技术也向着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对中职旅游毕业生来说,只精通专业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拓宽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故在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注意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针对岗位群设置而不是某一个岗位,满足培养复合型高技能旅游人才的需要。

(二)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内容开发策略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需要转化为具体的知识、技能和科研项目。专业课程内容开发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在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始终要牢牢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要把握好课程内容与职业的匹配程度。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其课程内容的确定必须面向市场与行业的需求,把握好与职业的匹配程度。

2.把握好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虽然强调实践性,但它不是纯粹的“技能本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也讲求课程的理论性,它需要专业理论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必须的理论支撑。

3.把握好课程内容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职业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除了需要客观知识外,还需要大量的具有个人性质的经验知识。

(三)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我国目前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如果以模块形式表示,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其结构可以划分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三个模块。不管以那种结构模式进行区分、开发,我们始终都要合理分配各个课程模块的教学时数,合理开发各个模块的教学深度,合理把握各个模块的教学广度,紧紧依靠行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教师共同进行职业分析,依据所面向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专业课程结构的开发,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职业要求。

对于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改革,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当然改革是必须的,但是改革的路却是曲折的,还有很多条件不完善的地方,如学生的短期实习需要得到相关旅游企业的大力配合,双轨制教学需要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教师等等,这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崔晓燕.中职旅游专业实践式课程改革初探[J].成功:教育,2012(7):12.

[2] 梅广龙.中职旅游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3(5):5-5,34.

[3] 尹顺丽.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大观周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8):15-16.

工业旅游的开发策略 篇7

一一、工业旅游开发意义

1.工业旅游的发展, 促进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 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直接成效就是将第三产业引入第二产业的发展中, 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据不完全统计, 现有的工业旅游点共吸纳直接劳动就业人员2万余人, 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更多。更为重要的是, 工业旅游的发展还为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镇, 其中许多都因资源枯竭面临产业转型的难题。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 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都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产业。

2.工业旅游的发展, 提高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提升了品牌形象。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生产企业都非常重视通过开展旅游让客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和生产过程, 提高消费者的兴趣和信任感, 同时宣传企业的历史、文化、理念, 进而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特别是一些工业企业建立的博物馆、展览馆, 更是集中展示了企业的文化和产品, 不仅促进了工业旅游的发展, 也在市场营销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二、工业旅游开发的基础工作

工业资源虽然丰富, 但只有符合一定资源条件的工业企业才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从旅游资源的特点看, “定向吸引力”和“垄断性”是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 也是筛选工业旅游资源的基本标准。满足基本标准的工业资源即可称为潜在旅游资源, 但它们能否成为现实旅游资源, 还必须进一步分析其旅游潜力。

工业资源的旅游潜力可以从工业企业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挖掘。从硬件方面看, 首先, 企业要具有能够成为旅游吸引物的工业活动, 且这种工业活动有一定的可观赏性, 这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基础。一是优美的生产场景、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和生产劳动场面、典型的生产工艺及加工状态。如高科技加工方法, 自动化的运作程序, 主打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二是先进的科研条件及成果展示。如比较先进的设计条件、试验与检测条件, 企业的科研成果及企业有史以来的各种产品;三是历史与文物、企业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对国家的贡献、具有历史社会意义的老厂房、老建筑。其次, 企业要有足够大的参观游览活动空间。最后, 企业还需具备一定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要把服务与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努力提高工业旅游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虽然, 工业旅游不是企业的主业, 但服务规范和质量不能降低标准。要把工业旅游接待人员的业务培训抓好, 解说词、宣传品等都要精心准备。

从软件方面看, 首先,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重视工业旅游项目。其次, 企业要有正确的开发目的。开发工业旅游应遵循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 企业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相对于其他旅游活动, 工业旅游的安全性要求更高, 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就无法保证旅游者的安全。另外, 将旅游活动融入工业生产过程中, 实质上是在检验、考核企业的管理能力。如果企业管理落后, 旅游者与企业的这种“亲密”接触, 非但不会树立企业形象, 还会对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从外部条件看, 主要是与旅游企业的协作。旅行社是旅游产品的加工者, 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组织、协调、传递信息的重要功能, 他们在产品设计、包装、宣传、服务方面有专业传势。因此, 工业企业在开发工业旅游项目过程中应积极寻求旅行社的支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业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效率, 而且还能有效缩短产品的导入期, 使其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三、突出科普教育功能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 人们进行工业旅游产品的消费, 更多考虑的是认识工业产品性能, 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工艺及其中的科技知识, 目睹工业产品生产的场景及相关的工业建筑、工业史知识等。这种接受教育、开拓视野、学习知识的需要, 是旅游者选择工业旅游产品为消费对象的最普遍、最重要的目的。适应这种市场需要, 工业旅游景点应把科普教育功能放在首位。最好是提供系统的从讲解、生产现场参观、博物馆参观、学习报告厅演示讲解、产品参观到可参与性生产活动的系列产品旅游“套餐”。

一是向旅游者展示生产工艺及产品方面的知识。对生产企业来说, 可通过开放生产线, 直接向旅游者传播本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苏州一丝厂是一家大型缫丝企业, 在旅游部门的帮助下, 他们开发出能展示苏州丝绸工业特色的栽桑养蚕、缫丝生产、蚕丝被生产、产品展示、厂史参观、江南秀女时装表演等“一条龙”项目, 使游客不仅了解到中国丝绸历史的沿革、生产工艺, 还了解到“蚕、茧、丝、绸”的演变过程。在参观过程中, 要加大讲解内容, 随时解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游客应给予不同深度的介绍;在必要的生产现场增设解剖样品, 进行实物演示。增设与企业相关领域的科技馆, 通过实物、图片以及音像演示手段, 向游客介绍更多的产品知识。

二是制造全新体验。工业旅游要从人们的体验心理出发, 组织游客参观访问, 满足消费者求知、求新、求奇的愿望。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旅游”的简单结合, 而是基于人们的内在需求, 把工业的魅力渗透到旅游诸要素中, 如让旅游者参与到产品生产的某一环节, 以便在充分向人们展示工业文明的同时, 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国外的工业旅游对此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如在德国奔驰汽车公司, 旅游者不仅可以参观到该公司的总装线, 也可穿上工作服拧几颗螺丝钉, 到工人食堂吃午餐, 还可以将自己亲手拧过螺丝钉的汽车买走。

四四、提升品牌形象

在开展工业旅游的同时, 企业要学会向游客“推销”自己。要把工业旅游纳入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把工业旅游视为落实企业品牌战略的一种创新和延伸。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建立在企业品牌的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础上;反过来, 工业旅游搞得好又可以强化、优化企业品牌, 使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不断提高。比如,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其厂房四期建设和周边配套厂商圈的风貌充分展示了自主自强的实力;企业文化展示厅大量详实的展品、展板和宣传片记载了奇瑞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国内走向国际的发展历程, 讲述着一个民族工业企业“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的精神与信念。通过工业旅游游客不仅会赞叹奇瑞的科技实力, 更增强了对奇瑞产品品质的信赖。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篇8

一、当前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

目前我国专门开设部门为老年旅游服务的旅行社还是偏少。旅行社一方面想吃老年旅游市场这块肥肉;另一方面又不愿承担旅游风险, 更不愿投入太多的资金为老年人旅游提供健全的、人性化的导游服务。现在旅行社的导游服务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化和浅层次的常规接待方面, 不能适应“以人为本”的要求。例如, 老年人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 对出游活动的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已经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的好奇, 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媒介对目的地的情况做尽可能详尽的了解, 并力求提前安排。所以, 旅行社必须建立针对老年人的旅游网络体系, 在提升对老年游客的服务功能、方便老年游客上下功夫。

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

我国很多旅行社在设计老年旅游产品时不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把不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出售给他们。很多老人对旅行社常规旅游项目心存看法, 反映说旅行社的行程太满、太紧张, 花的钱多, 身体还吃不消。老年游客不同于其他游客, 体力和饮食习惯有其特殊性。他们希望拥有一个轻松的、高质量的旅游, 过多的景点和过长的旅游周期会使体力透支。而旅行社为了赚取利润会安排过多的景点和购物点, 导致行程紧迫, 从而影响老年游客的心情和身体健康, 进而对旅游产生恐惧。这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

据旅游权威机构测算, 我国老年游客每年旅游消费可达三千亿元左右, 而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仅为不到五百亿元, 且专门为老年游客量身订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与老年人的旅游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许多旅行社还没有看到老年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 忽视了对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 使得老年旅游市场长期被冷落, 导致了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

二、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有充分的经济基础和闲暇时间。

当今城市老年人中有近一半拥有储蓄存款, 现在60岁左右的老年人, 还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受益者, 每月能领到一定金额的退休金和养老保险金, 其子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会进行适当的资助。现代人提倡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 老年人不必整日操持家务。家庭结构逐渐由“四世同堂”向“三口之家”甚至“两口之家”转变, 于是出现了大批的“空巢家庭”。因此, 老年人的空闲时间非常充足。

2、大多具有强烈的外出旅游欲望。

据有关部门统计, 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打算。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学习方式, 是自我丰富和自我肯定的途径;并且旅游是一项兼观光、疗养、运动、购物、休闲和娱乐等于一体的大众活动, 能够丰富、点缀老年人的空巢生活, 备受老年人的喜欢。

三、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满足消费心理需求, 拓宽营销渠道。

老年人的旅游行为, 多属于理性购买, 强调经济实惠, 质量可靠。针对这一情况, 旅行社应提供优质产品, 并提供优质服务。要向老年人提供完善的专门化服务, 从而赢得老年旅游市场。在行程上应注意节奏要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适应。在吃、住、行方面要细心安排, 保证老人们得到充分地休息, 以消除途中疲劳。

目前, 多数旅行社都接待普通的老年人旅游, 但却一直是不温不火,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老年人特色。所以, 开办老年人旅行社必须有新的特色, 比如策划金婚银婚游、百名老人游等, 以特色来产生轰动效应,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朋友参加。

旅行社应成为老年人有求必应的窗口, 热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 推荐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及时追踪老年市场动态, 做好信息反馈, 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充分利用电脑网络, 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健全的老年市场预定系统, 以最简单的方式和最快捷的速度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还要积极和企事业、机关团体、老年学校、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密切联系, 利用适宜的时机推销其产品。这样可以随时了解老年人的旅游需求变化, 以便对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或创新。

2、不断优化价格策略, 进行灵活促销。

老年人属于理智型、节俭型的消费者, 价格因素在购买活动中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物美价廉是老年人基本的产品价格趋向, 老年商品价格策略的总原则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采用较低的价格。随着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 尽管传统的包价旅游形式正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 但对于老年旅游市场而言, 包价旅游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这是由老年市场的特点决定的, 老年旅游者希望一次性购回成套的旅游产品 (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地活动安排等诸多项目的组合) , 而不愿购回“零件”再自己进行组装, 因此老年旅游市场应以包价旅游为主。但具体实施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的调整。

在促销方式上, 除了传统的“广告+促销”的方式外, 更应根据老年人的社会形态, 实现活动营销、体验营销、公关营销。对老年旅游市场进行广告宣传时要讲究方式方法, 注意宣传角度和宣传地点及时间。可在节假日、双休日或其他有利的时机, 选择老年人较集中的地点开展老年人旅游咨询活动, 以传播相关信息。宣传时注意要从老年人的一种生活需要的角度入手, 强调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心理需求。

另外, 产品宣传要适度:要做到名副其实, 实事求是。因为老年人多为成熟的消费者, 同时老年人对价格十分敏感, 所以制定产品的价格要符合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心理预期, 在做报价、宣传时要特别注意降低直观价格, 让老年人从心理上愿意关注旅游产品。

摘要:我国的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无限的市场。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对于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分析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的可行性, 并探讨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老年市场,价格策略,消费心理,养生旅游,促销策略,心理预期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报.

四川石桥古镇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篇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承着历史文化、沿袭着民间习俗的古村落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旅游开发的视野,如四川的洛带,黄龙溪,平乐等,然而古镇旅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全球化、现代化与消费化带来的古镇雷同化。本文试图通过对石桥古镇旅游开发可行性的分析,探讨古镇的旅游开发如何与其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以实现其物质、功能与文化的复兴。

一、石桥古镇现状分析

(一)物质环境老化:石桥镇作为四川有名的“移民古镇”,曾留下众多风格特异的会馆。但旧式会馆在破四旧时损毁严重,而现有的传统民居也多为危房。

(二)城镇功能衰退:石桥镇曾是川中有名的金融中心、水陆码头,基础设施良好。但无论是旅社、还是公共活动区域都尚不具备旅游接待的条件。

(三)民俗活动活跃:石桥镇历来民俗活动繁盛,如川剧折子戏、艄公逗幺妹、龙灯、舞狮、城隍娘娘出驾等,以及被作为古镇旅游名片的“九莲灯”。

二、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石桥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如下表所示:

限于篇幅,本文仅举最有特色的“九莲灯”民俗活动为例。“九莲灯”自2012年复出以来,就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甚至作为简阳市代表性旅游资源被央视“北纬30°寻找远方的家”进行了专题录拍。但“九莲灯”表演如果要作为一种民俗旅游资源来开发的话,最大的挑战是文化展示平台的问题。当然,在镇文化站、四川康辉国际旅游公司以及九莲灯文化传媒公司等的介入下,这个问题已经在着手解决,如对位于陕西街的关帝庙进行整修,打造“九连灯”传奇,甚至由康辉旅游公司带团过来参观等。然而,古镇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并不是单纯的“表演”和“观看”问题,那些关于古镇的历史记忆、人文情怀甚至居民的日常生活等,其内涵的重新诠释都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这个被誉为“天府一绝”的“九莲灯”仪式在解放之前作为镇上居民(多为屠户)的一种赎罪方式,多在3月清明期间举行,并且其人员的选拔、交接、生活戒律,以及行业神的祭祀都有专门的讲究。据简阳市文体局陈水章老师介绍:中国素有“杀生有罪”的观念,干屠宰这行的人都有“沉重的心理包袱”,所以后来渐渐形成了燃灯谢罪的习俗。在肉皮上挂灯燃灯,虽然残酷,但是屠户们都愿意参加,“他们认为只有经过了这番皮肉之苦,才能得到神灵的宽恕和老百姓的敬重”。从目前收集到关于九莲灯起源的几个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见该习俗虽然是以“痛感”来满足人们杀生谢罪的心理,但是旧时人们对生命的礼遇与敬畏也是我们现在提倡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态度。故如果把“九莲灯”活动作为旅游资源来展演的话,它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仍然具有道德文化重塑的重要意义。因此,石桥古镇这样一种看似残忍实则温情脉脉的人文情境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古镇的一大优势。

但是,由“九莲灯”民俗活动而兴起的石桥古镇旅游开发热以及古镇文化保护热也引来不少人的质疑,在地方论坛上就有不少网友表示:“看不懂是啥子”,“这个有点凶”,等等。而且问题不止在于“九莲灯”作为一种民俗旅游资源能否被广大游客所接受和理解,还在于这样一种民俗展演其文化空间的打造上。

三、从公共空间的整治到古镇的复兴

城市复兴是指以全面的观点为导向来解决城市问题,以使一个地区在经济和物质环境、社会和自然环境上得以持续改善。古镇复兴是指在特定尺度下的城市复兴。对于古镇而言,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是复兴的基础工作,其中包括了有形的物质环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九莲灯”作为资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以来,已经引起了诸多关注,文化各界也在积极探索其未来的开发之路,像给“九莲灯”注入川剧元素打造“九莲灯传奇”,像成立专门的九莲灯文化传媒公司对其旅游吸引力进行宣传,等等。但古镇有形物质环境的保护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无源之水。故而,公共空间的整治是石桥古镇复兴的关键。

(一)公共空间整治的内涵

1、整体性:即古镇要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复兴。以实现物质、社会与精神文化的共同繁荣。

2、综合性:即古镇复兴实践主体的多元性,如物质环境的保护与修缮;民间信仰习俗的传承;经济、社会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撑。

3、长期性:即古镇的规划整改历时长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按照街区特点以及古镇的整体视觉效果,从局部开始渐进式地进行改造。

(二)公共空间整治的原则和措施

1、物质上:首先是维护物质遗产的原真性,对历史遗产的公共建筑和空间采取严格的保护态度,维持和修复古镇的传统风貌,保存遗存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其次是继承人性化的空间特色,在公共空间整治中保留传统空间人性化的尺度和空间形式,营造异质与多元的空间场所,以容纳多种文化行为。如针对传统民居、会馆、寺庙等进行的维修,需要恢复建筑原有的构造和形式,其内部的布局和功能可适当进行调整,增加必要的设施,以满足公共服务和旅游接待的需要。

2、功能上:即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与社区的建设相结合,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为开展社区体验旅游创造条件。如可以在过去废弃的工厂遗址上兴建一批公共建筑,这些建筑要延续古镇的建造工艺,遵循当地的建筑风格,并适当利用新的建筑技术手段,适应新的功能需求。

3、文化上:公共空间的整治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相结合,一方面,以特色文化保护指导公共空间的保护和改造,使物质空间保护的内涵得以深化;另一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生存环境,把抽象的文化保护落实到具体的文化空间之中。如通过建筑造景(亭台楼阁不能恢复的可重新建造),场镇的绿化,沱江沿岸水系的治理,再现古镇的历史生活场景,提升空间的文化意味和美学内涵。

试析体育旅游开发及营销策略 篇10

1 体育旅游概述

体育 (Sport) :以有形的体能活动, 透视临时或组织参与, 目的在于改善体能、心理、社会关系或收获各种水平的竞争成果。所以体育本身就是为追求技能、趣味及提升个人表现。

旅游 (Tourism)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 对旅游的定义:离开日常生活居住地, 前往其他地方从事休闲、商业、社交或者其他目的相关活动的总称。国内外学者提出:旅游是人为达成某一愿望, 离开原居住地, 经过一段相当路途到达居住地不同的处所, 观察或体验新环境中的事务或其他特色。

体育旅游是一项融体育、娱乐、探险、观光为一体的专业性旅游服务产业。所谓体育旅游, 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1]。

笔者认为体育旅游 (Sport Tourism) 定义可归纳为:凡项目、活动、计划的办理与体育运动有关联, 其目的在于吸引有兴趣的民众、游客观赏或参加该活动、项目, 均属于体育旅游产业所发展的范畴。

体育旅游可分为三类:

(1) 体育景点旅游:游客主要是为了实地参与运动或观赏。例如,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鸟巢、体育馆等地的旅游参观。

(2) 趣味体育旅游:游客主要是为了参与趣味项目本身。例如, 潜水、高尔夫、爬山、滑雪、沙滩排球等项目。

(3) 体育赛事观光:游客主要是为了观赏运动赛事。例如:奥运会、世界杯、网球公开赛等项目。

2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2.1 还没有形成规模性的经济效应

目前我国的体育旅游大致可分为体育休闲游、惊奇探险游、赛事观摩游、项目商务游、民间传统游、活动参与游等几大类。我国的体育旅游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 在体育资源整合、部门协作、市场开发等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前几年各地就开始了对体育旅游的探索和尝试。如:2004年, F1中国站比赛首次落户上海。据统计, 决赛当天有15万人到现场观赛, 其中来自全国其他城市和境外的观众占到2/3, 为上海相关产业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此后, 上海又引进了网球大师赛、斯诺克大师赛、世界田径黄金联赛、国际马拉松赛和国际高尔夫赛等国际赛事, 不仅赚足了人气, 也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融入了城市发展的大局之中。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跟国外比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 我国体育旅游业整体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经营和管理机制。我们虽然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 但不论是旅游产品、活动方式都比较落后, 而且开发的线路单一, 尤其是设计的理念没有足够开放。相关的硬件配套措施和软件服务都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

2.2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体育旅游的发展关系到很多行业, 因而它与每个行业都有密切的联系, 必然受到各方面的牵制。体育旅游目前在很多省市都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更无法完善。例如, 在目前很多省市内景点的归属权不一样。有归文化部门管理的、有归国土部门管理的、有归体育局管理的、有归省市直接管理的。这些部门直接缺乏沟通, 规定比较死板, 使很多体育旅游资源不能很好的结合, 浪费了资源。这种粗放式管理对体育旅游的发展是不利的, 是一种短视行为。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这个部分的关系, 会致使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滞后。近两年, 因体育旅游纠纷起诉到法院的案件, 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因旅游事故、甩客、强加消费等事件最多。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管理不明确的旅游市场出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竞争状态, 为了拉拢游客, 不计后果的夸大宣传;还有司机如追尾, 雨天路滑车速过快导致翻车, 车辆制动装置不合格等造成人员伤亡等事故。这些都对体育旅游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3 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体育旅游发展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50年代前, 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 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五十年代后, 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 重工业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 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 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 同时, 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体育旅游的户外性使得其对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 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3 体育旅游开发及促销策略

3.1 根据景点和自身情况准确定位

根据韩鲁安等人对全国21个省、3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中1500位不同社会阶层6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所作的调查, 发现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人口构成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类型和收入有着密切关系, 并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趋势[2]。特点如下:

(1) 没有性别上的差别。调查显示,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对体育旅游的喜欢在人数上无明显差别。

(2) 体育旅游与学历和收入存在正比关系。调查显示, 学历越高、收入越多是体育旅游的重点目标对象。

(3) 单身或未婚族是体育旅游的主要人群。一般已成婚且有小孩的家庭对体育旅游兴趣不大。单身或者谈恋爱人群是体育旅游的主要消费者, 占被调查人群有60%以上。

所以体育旅游景点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对自己的消费人群进行准确定位。只有先定位才能根据人群进行有效的宣传, 否则只能白白浪费钱财, 而起不到好的效果。

3.2 加强各部门协作

任何一个地方要发展体育旅游事业,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当地的体育事业与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特别是和当地传统的体育赛事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人文资源, 制定整体规划, 为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同时, 体育旅游具有群体性特点, 一般是朋友、同事和家人共同参与, 并且游客为参与体育旅游必须提前到达活动地点, 因此, 体育旅游活动期间必将带动当地餐饮、交通、住宿及其他服务设施。为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以增强游客的重游意愿, 当地政府在制定整体规划的基础上, 还必须加强各部门协作, 方能给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此外, 在提供参与行程中包含的体育项目外, 还可规划安排附近的景点以推动当地旅游观光发展。

体育旅游涉及的人员广, 部门多。各部门的协作还可以保障旅游活动安全。需要公安局、旅游局要加强对各类体育旅游活动的安全审查和监管, 认真做好隐患排查、预案演练和现场疏导工作, 严防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公安局、卫生局、安监局、质量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在体育旅游的旺季要注意沟通合作, 对旅游景区进行安全检查, 以民俗旅游、冰雪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和旅游设施设备为重点, 消除隐患, 确保旅游场所和接待单位不发生食物中毒、火灾等危害游客人身安全的事故。只有多部分协作, 才能让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的游玩。

3.3 建立多层次体育旅游营销策略

如何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 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体育旅游需求, 建立多层次体育旅游营销体系尤为重要。首先, 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 由学历高、单身等人群确定合适的旅游产品组合, 不断开发出适合这些人群的多样化服务, 给消费者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其次, 由于体育旅游对性别、年龄等限制较小, 可在考虑当地体育旅游产品成本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迅速的推出适合高、中、低不同消费层次, 老、中、小不同消费年龄的体育旅游产品, 如:比赛类型的体育旅游形式, 这种纯粹的观看比赛的形式主要是以追求明星和对体育项目热爱为目的的体验形式。在这些消费者四处观看比赛的过程中, 他们的吃住行还可以拉动当地的消费。所以要适度发展这种老少皆宜的体育旅游, 并把利润压低, 以形成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旅游消费价格。再次, 也可以开发一些文化参观型的体育旅游形式, 这种形式目前还比较少, 但是根据前面的调查, 体育旅游参与者中大部分人群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这部分消费人群文化、素质相对高些, 所以开展一些了解传统文化的体育旅游项目, 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如:对少林拳法、武当剑法、硬气功、杂技等中国传统表演的参观。最后, 就是要保证渠道的通畅。任何产品和服务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 通畅的渠道至关重要。例如, 由于旅行社能够全方位、多方面的争取到各级各类客源, 具有通畅的销售渠道, 在市场开发的初期, 当地体育旅游景点可以将突破点放在与旅行社的合作上, 通过委托旅行社代理产品和销售服务。

3.4 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 体育旅游迅猛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形成, 大众参与体育旅游的热度越来越高。作为一项大众广泛参与的旅游活动, 体育旅游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 首先要坚持以保护为主, 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当地政府可以把与体育旅游相关的环境问题纳入社会长期的发展、规划、设计中来, 通过对体育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集中利用, 保护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生态环境。同时, 要加强对体育旅游环境保护的立法力度, 提高公众环保素质, 倡导一种文明、和谐的体育旅游方式, 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从我做起, 自觉遵守体育旅游规范的蔚然风气。

4 结语

目前体育旅游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体育旅游必是未来趋势。2009年12月10日在哈尔滨举行的, 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主办,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黑龙江省体育局、黑龙江省旅游局共同承办的“动观天下”中国体育旅游发展高峰论坛, 已落下帷幕。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的领导在论坛上联合签名并向社会发出《促进中国体育旅游发展倡议书》, 这将会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

摘要:随着人们休息日的增多和对健康的重视, 人们希望在旅游途中释放压力、强身健体的观念愈发强烈, 于是, 体育旅游应运而生。但是, 现实中我国体育旅游开发仍存在诸多不足。文章介绍了体育旅游的相关概念, 在此基础上, 从经济效应、管理、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并针对体育旅游现状和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的体育开发和营销策略。

关键词:体育旅游,开发,营销

参考文献

[1]谭白英, 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 2002, (3) :33~36.

上一篇:文献调研英语报告下一篇:问题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