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类型

2024-06-23

模型类型(精选七篇)

模型类型 篇1

1993年, 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麦克格鲁教授萌生“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的念头, 目的是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 并希望将之运用到其它学科领域。1995年英国利兹大学的T. P. Kee教授提议, 让学生针对特定主题开展“一分钟演讲”或者“一分钟讲座”。这就是“微课”的滥觞。

2008年,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女学院的戴维·潘罗斯教授正式提出“微课程”的概念, 他希望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六十秒课程。2009年美国恩州立大学实现了用两分钟时间讲解世界未解之谜和民间奇闻怪谈的梦想。2010年, 美国可汗学院将“微课”应用于翻转教学取得成功。

2009年, 国外这种短而精的微型网络视频受到国内关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一些教育技术实力雄厚的学校, 纷纷效仿制作内容深入浅出的微型视频课件。这些微型视频课件, 长度在2~10分钟不等。当年公开课上, 出现了用微型视频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思考的案例, 这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2009年, 笔者开发了基于《相信未来》课堂教学的诵读微视频、用于促进作文教学的作文微视频。2011年广州省佛山市许多教师开发了中小学各学科系列“微课”。2012年9月, 教育部携手北大未名集团举行“首届中国微课大赛”。2013年12月, 江苏、浙江先后启动全省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比赛项目。

2014年, “微课”一步步走进我们的教学视野。“微课”设计、开发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研究热点。那么, 语文“微课”的类型和基本使用模型是怎样的呢?

一、辅助性+自主性 :语文“微课”基本类型

高中语文学科“微课”可以简单定义为, 由高中语文教师或者学生根据语文学习需要而设计的、以短小视频 (2~10分钟以内) 为主要资源载体的微小课程。从课程原理角度看, 高中语文“微课”具备“大课程”的一切设计元素, 如微设计、微学案、微课件、微视频、微环节、微反思、微习题、微反馈、微点评等。

相对于语文常规课来说, 高中语文“微课”是一种容量微小的课程。从促进教师的教看, 许多“微课”只是用以讲授单一语文知识或突破阅读教学某个环节或消除作文教学上的困难点等。这些语文“微课”制作方式和途径也丰富多样。高中语文“微课”, 从使用层面看, 可以分成两类 :辅助性“微课”和自主性“微课”。前者用于教学, 后者用于自学。

1. 辅助性“微课”是基于辅助课堂教学或者促进课堂教学而设计的。由于“微课”制作精美, 情境性强, 资讯时新, 一旦出现在课堂, 便有聚焦作用, 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当前中高考背景下, 一些教师从提高课堂效率出发, 纷纷设计“微课”, 来辅助课堂教学。因此, 辅助性是当下开发“微课”的重要理念, 也是开展“微课”教学的重要特征。

辅助性是当下开发“微课”的重要理念, 也是开展“微课”教学的重要特征。

案例一 :关键处, 采用单个“微课”促进

教学诗歌《相信未来》, 让学生分别读出作者在凄凉中的自信、在梦想中的自信、在历史理性中的自信和超越苦难中的自 信, 是教学的关键。2009年, 笔者设计、制作了2分38秒的《相信未来》诵读微视频。当年, 呼和浩特教研室邀请笔者在暑期为全市教师上教学示范课。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附中高一年级 (1) 班, 当教学进入“诵读见情”阶段, 学生们读不出各种“自信”的情味, 笔者便将2分38秒“微课”《相信未来》诵读微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精美的图片、不同情味的朗诵和配合默契的 动画, 一下子感染了学生……学生在不停“翻转”的投影中, 跟着诵读, 课堂学习意趣盎然。

案例二 :要紧处, 使用多个“微课”强化

常规课中, 可用多个“微课”促进课堂教学。为了解决好教学的要紧处, 教师有时使用多个“微课”强化。2010年, 笔者在广东惠州一中执教“作文审题 :‘名人’引领我们”, 就是用多个惠州地区名人制作“微课”, 如张九龄、苏东坡、叶挺等, 以小片段“微课”呈现信息, 学生通过“观赏微课——思考微课——理解深化——整理运用”, 从而获得对“名人”之“名”的深刻理解。

案例三 :深刻处, 使用组合式“微课”丰富

为了深入探讨“人, 为什么活着”, 2012年笔者在青海西宁三中的作文课堂上, 设计、运用了组合式专题“微课”。当时执教的是作文课《孙杨·活着》, 我从“孙杨夺金”新闻事件出发, 设计、使用了10个“微课”, 引领学生对“孙杨现象”作深刻思考。一般的, 超过三个“微课”, 就需要教师进行比较复杂的加工组合, 以形成大的课件。对于这种“大课件”, 可以称之为“组合式”。又因为这种“组合式”是围绕某个专题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可以称之为组合式专题“微课”。

教学实践表明, 设计、使用“微课”, 可以较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当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现代技术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时, 开展“微课”设计, 应该更多地着眼“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层面进行。这未尝不是一种大胆探索与经验积累。

2. 自主性“微课”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某个专题或者某篇课文而设计、开发的。比如高考考点“语言表达”这个专题, 我们可以设计成、制作成“排列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仿写句式”“图文转换”“语言得体”“情境表达”“标点符号”“拟写对联”“简明准确”等讲解性“微课”放在“云空间”, 让学生根据需要自主点击。

这种“微课”具有双重“翻转”功能。第一种“翻转”功能表现为教师“翻转”。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观看“微课”的人数及“翻转”次数, 确定“微课”热门性, 判定课堂教学的重点, 还可以根据学生点击数据对“微课”的题目背景、创新解答、知识讲授、例题示范、内容拓展、练习强化等进行修改。第二种“翻转”功能表现为学生“翻转”。学生的“翻 转”即对同一个“微课”反复观看, 掌握为止。学生的“翻转”学习, 真正把传统学习方式给“翻转”了过来。有时, 他们针对具体考点或者具体课文的掌握, 自主确定观看的次数、自主控制自主学习时间。这是国外“微课”设计时最原始的追求。这样“翻转”, 可以解放常规“大课堂”师生共存互依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自由与开放。这也将是未来二三十年, 语文“微课”革新课堂、改变课堂的最主要突破形式。但由于一线教师开发能力有限, 许多学校现代化条件跟不上, 这类自主性“微课”, 许多教师仅仅在教学过程中偶尔尝试。

2013年11月, 笔者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李凭箜篌引》, 开发出了54个5~10分钟的视频“微课”, 在校园网“云空间”建构成《李凭箜篌引》“微课”群。笔者希望学生利用学校的“无线课堂”, 借助手中的IPAD开展《李凭箜篌引》“无教师存在”的自主“翻转”学习。笔者的自主性“微课”群——《李凭箜篌引》一经推出, 倍受学生欢迎。从学习过程看, 仅仅“鲁璐 :‘当代李凭’”单个“微课”被47位学生点击了284次, 人均6次。2013年12月笔者开展《相信未来》“微课”群自主学习, 仅仅是诵读视频, 一周之内被两个班级学生点击1100多次, 平均一个学生“听读”10次。——基于自主学习设计、开发的“微课”, 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与开放, 变得更加真实。

当下, 江苏、广东等地区高中语文学科“微课”的设计、开发, 仍处于辅助教学实践的探索阶段。个别接触比较早、走得比较远的教师, 其课堂教学上“微课”已大量使用。这些“微课”, 内容短小精要, 时间长度2~10分钟, 或者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或者借助“微课”提出课堂要探讨的问题, 或者借助“微课”开阔学习视野。但语文“微课”辅助课堂教学的特色非常明显。“微课”设计的本真应该是学生自主翻转学习, 但“微课”辅助教学也很关键。辅助性“微课”设计、使用, 将为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翻转学习奠定设计、开发基础与使用、评价基础。

二、“问题+讨论”:使用“微课”的基本模型

“微课”具有“有限时空, 无限创意”的特点。“微课”如何使用? 有没有基本的使用模型? 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认识“微课”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传统课堂, 语文“微课”一般突出五个“语文性”:一是语文“微课”的情景性、场景性。“微课”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 也容易生成课堂问题 ;二是语文“微课”强调重点性。语文“微课”要求重点非常明确。设计“微课”一定要指向教学的关键处、学生的薄弱点、考试的热点处可以是一类诗歌主题归类、一种词类活用归纳、一种特殊句式讲解、一段精彩故事情境, 还可以是某个作文审题、某个论证方法使用、某个富于文采语段等, 这非常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语文“微课”基于学生的自主需求。语文“微课”内容要精致, 资源容量要较小, 这样既适于学生的观赏、思考和理解, 也适用于教师间的观摩和借鉴 ;四是语文“微课”的兴奋性。语文“微课”播放时间要短, 不超过10分钟。这样短小精悍, 学生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容易保持语文兴奋 ;五是语文“微课”制作上的结构流线性。这种流线性结构可以保证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主线来整合教学设计和相关教学资源, 从而构成一个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流畅的课件, 营造着一个真实完整的语文“微课”学习情境。

尽管语文“微课”具有上述特点, 尽管“微课”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尽管“微课”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构建基于“微课”使用的语文教学与学习模式, 仍然是当下语文学科的重要使命。美国开展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 已经提出了“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我国将“微课”应用于课堂, 也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但语文学科至今还没有探索出相应的学、教模式。

建构语文学科“微课”的学、教模式应该关注“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微课”的设计、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中, 视频是“微课”最核心和直观的构成元素。从某种程度来说, 视频元素决定了“微课”呈现的质量。就目前开发出的“微课”看, 视频“微课”呈现内容的方式非常丰富。除教师讲解、讲座、示范视频外, 还有电视剪辑视频、卡通动画、采访视频、演出视频、电子黑板、师生自拍视频等多种呈现形式。这些呈现方式, 均具有生动有趣的情境特点。教学过程中, 用“微课”辅助教学, 也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建构“微课”使用的学、教模式, 就要重视尊重“微课”的呈现特点与呈现效果。

要建构良好“微课”使用的学、教模型, 特别是教的模式, 应该关注“微课”对问题的生成与聚焦。“微课”具有打开视野、激活思维的特 点, 也具有生成问题、聚焦问题的特征。

其次, 要建构良好“微课”使用的学、教模型, 特别是教的模式, 应该关注“微课”对问题的生成与聚焦。“微课”具有打开视野、激活思维的特点, 也具有生成问题、聚焦问题的特征。

江苏省“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 笔者开设了“三个和尚没水喝”作文课。笔者以网络视频“三个和尚没水吃”创设作文问题情 境, 学生边听歌曲, 边观赏视频, 边思考“三个和尚没水吃”折射的社会心理。视频观看完毕, 相应的问题便被学生提出, 课堂活动非常热烈。

生1 :没制度作保证, 三个和尚便没水喝。

生2 :光依赖别人, 和尚才没水喝。

生3 :没有订立轮流取水的制度。

生4 :和尚没有明确分工。胖的挑水, 高的就洗刷, 矮的就倒马桶……

生5 :没水喝, 也没有和尚承担责任。

“三个和尚”存在的问题确实折射了社会问题。怎样解决和尚的吃水问题?

课堂上, 我又把“微课”播放了一遍, 让学生思考。视频上高山、竹子、山路、寺庙, 再次出现在学生视野。学生们认为, 要解决三个和尚的吃水问题, 一要加强教育, 提升内心修养 ;二要建立规章制度, 轮流去挑水 ;三要对庙内事务合理分工……学生的思路并不活跃, 显然受到“没水吃”原因的干扰。这时, 我投影了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三个和尚没水吃”原因是“观念过时了”。看“厉以 宁 :吃不完”微课。

1. 分成三段接力挑 :三个人接力, 第一个挑一段坐下来休息, 第二个接着挑, 第三个挑到庙里。关键词 :协作。

2. 改变规矩 :都去挑水, 谁的水挑得最多晚上吃饭给他加一道菜, 谁的水挑得最少, 菜减半或者吃白饭。关键词 :创新机制。

3. 建立输水管道 :用山上的竹子, 连成一个输水管道, 河边上装一个辘辘, 三个人取水、摇水、装水分工操作。关键词 :技术创新。

微课“厉以宁 :吃不完”投影以后, 学生的思路立刻被打开了 :安装自来水、搞旅游开发、信徒送水、开挖蓄水池……

这个教学案例是笔者探索“微课”促进“教”的探索, 语文学科要建构“微课”使用的良好学、教机制, “微课”在问题生成与聚焦上的特征, 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基于“微课”可以促进课堂教的理念, “微课”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型应该是“问题+讨论”式。而“问题+讨论+深化”式则是组合式“微课”的基本模型。

从“微课”促进教的意义看, 教学中呈现的“微课”不仅为了教学艺术提升而来, 还是为课堂生动、课堂趣味而来, 是为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而来。简言之, 课堂上引进“微课”多是为了生成问题、聚焦问题的。在此基础上, 师生围绕由“微课”生成、发现的“问题”,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可见, “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型主题明确, 主线清晰, 结构明了, 无论是设计还是操作, 都非常简便。

为什么说“问题+讨论”式是“微课”辅助教的基本模型呢? 从教的层面看, “微课”的重要作用就是创造鲜明的问题情境——当然, “微课”还有许多作用。而“微课”蕴藏的问题由何处而来呢? 像上面“三个和尚没水吃”“微课”那样, 问题可以蕴藏在“微课”文本、情境自身, 也可以来自自我创作设计上故意的情节偏差, 来自网络视频取舍上的偏差, 来自同伴教学认知上的偏差, 等等。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林庙》, 教师用98版电视剧《水浒传》制作了三个视频“微课”。

1. “好雪啊”微课1分22秒 :

林冲看到大雪纷纷而大叫一声“好雪啊”, 便舞了一顿枪法。

2. “山神庙”微课49秒 :

林冲路过山神庙, 说 :“山神爷, 您贵为神仙, 也发配此地, 您同我一样遭如此冷落……”

3. “三枪”微课4分58秒 :

管营、陆谦与富安来到山神庙。林冲听清阴谋后, 揣开门, 先后用枪戳倒管营、富安, 对陆谦说“我不愿杀人, 也不想杀人……”后, 一枪要了陆谦的命。

上述三个视频蕴藏了丰富的问题。问题来自哪里呢?“好雪啊”微课中有林冲“舞了一顿枪法”, 而课文写林冲到古庙之前, 根本没有这段情节。这样问题就出来了 :编导为什么要增加“舞了一顿枪法”呢? 而“山神庙”微课中为什么电视与电影中都非常重视设置这个“道具”呢?“三枪”微课中林冲杀死陆谦时, 为什么编导不让林冲“取出那口刀”来,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七窍迸出血来”?……这三个“微课”, 第一与第三个的问题来自取舍上的偏差 ;第二个问题来自文本、情境自身。从问题教学理论看, 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对“微课”来说, 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微课”。而有了这些问题之后, 才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热烈讨论。

总之, 问题在前诱发, 讨论在后跟进, 这就是“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型。“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型, 遵循了常规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 也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基本规律。课堂教学中, 巧妙的揭示“微课”蕴藏的问题后, 深度理解文本就有了凭借, 学生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张一川, 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6) .

模型类型 篇2

开题报告

班级(学号): 机0303-38 姓名:刘小川

指导老师: 孙江宏

一、综述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设备类型的增多,零件品种的增加以及形状的日益复杂,迫切需要速度快、精度高的编程,以便于直观检查。为了弥补手工编程和NC语言编程的不足,近年来开发出多种自动编程系统,如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数字化自动编程系统、会话型自动编程系统、语音数控编程系统等,其中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为基础,首先形成零件的图形文件,然后在调用数控编程模块,自动编制加工程序,同时可动态显示刀具的加工轨迹。其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直观性好、使用简便,已成为国内外先进的CAD/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软件所采用的数控编程方法。目前常用的图形交互式软件有MsterCAM, NC3APS M, HZAPTⅡ, MAPT,EdgeCAM等。

在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中,零件CAD模型可分为线框模型、曲面模型和实体模型。这三种模型以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一个物体。

1.线框模型

线框模型用来描述三维对象的轮廓,主要由点、直线、曲面等组成,不具有面和体的特征,不能进行消隐、渲染等操作,也不能直接产生刀具路径。

2.曲面模型

在曲面造型中,利用已有的线框模型,通过不同的熔接转换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曲面模型。这些曲面包括:举升曲面(Loft)、昆氏曲面(Coons)、直纹曲面(Ruled)、旋转曲面(Revolve)、扫描曲面(Sweep)和牵引曲面(Draft)。曲面模型表示工件曲面的真是形状,具有立体感。能在曲面模型上进行编辑和着色,可以直接产生刀具路径来加工曲面。

3.实体模型

实体模型是一个单个图案,不管多么复杂,还是一个图素,是一个整体。在实体造型中,可通过对绘制的曲线串联进行挤出操作、旋转操作、扫描操作或拉伸操作来创建实体模型。

三维模型的三种表现形式如图1所示。

c)实体模型 a)线框模型

b)曲面模型

图1 三维模型的三种表现形式

其中,适用于数控编程的主要有曲面模型和实体模型,其中以曲面模型在目前的数控编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零件的几何形状可在零件设计阶段采用CAD/CAM集成系统的几何设计模块在图形交互式下进行定义、显示和修改,最终得到零件的几何模型(可以是表面模型,也可是实体模型)。以实体模型为基础的数控编程方法比以表面模型为基础的数控编程方法较为复杂,基于后者的数控编程系统一般只用于数控编程,就是说,其零件的设计功能(或几何造型功能)是专为数控编程服务的,针对性强,也容易使用。前者则不同,其实体一般都不是专为数控编程服务的,甚至不是为数控编程而设计的,为了用于数控编程往往需要对实体模型进行可加工性分析,识别加工特征(加工表面或加工区域),并对加工特征进行加工工艺规划,最后才进行数控编程,其中每一步都很复杂,需要在人工交互方式下进行。

然而实体模型能够完整且无二意性地表示实体。依靠计算机实体模型中完整的几何与拓扑信息,可以顺利完成从消隐、剖切、有限元网格划分、NC刀具轨迹生成到计算实体体积、重量、重心、惯性矩等质量特性等问题,具有实际意义。从产品设计、分析测试、图样生成到产品加工等等,实体模型已经成为CAD/CAM/CAE/CIMS的基础。而且由于着色、光照及纹理处理等技术的运用,使物体的可视性更为出色。此外,运用提示模型进行加工,可通过自动查找加工特征、自动设置加工参数等功能,大大减少了编程的操作过程。

实体模型是几何造型的高级模型,它可提供三维形体的最完整的几何和拓扑信息。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它在 CAD/CAM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的环境下,需要将产品的有关设计制造管理信息尽量完整地包含在数字化定义中,以便提高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水平。使用实体模型将有助于推动设计工作中自动推理机制的运用,提高成组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数控加工刀具轨迹的自动生成和校验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和干涉检查,因此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随着数控技术的进步,数控加工正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零件模型的造型方式对数控加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各国研究工作者为建立实体模型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探索,但很少有文章探讨零件模型建模方式对数控加工影响。本课题将对三维模型的三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预测哪种建模形式将是未来数控加工的方向。

二、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线框模型、曲面模型和实体模型这三类数学模型在数控加工当中的应用,以及对刀具加工路径、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等方面的影响。主要设计任务是复杂零件的设计和夹具设计,并对夹具的传动和动力进行计算。

本次研究由北京第一机床厂提供数控加工设备,该加工中心如图2所示。要求了解该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及其加工特点,并在此机床上对研究的理论进行验证。

图2 CHA6130数控加工中心

本次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有:

1.分别建立典型的线框模型、曲面模型和实体模型,辨别其不同。

2.分别利用三种模型,完成一个零件的设计到加工过程,分析不同类别的模型对数控加工的影响。

3.在EDGECAM软件中完成一个实体模型的加工编程过程。4.对未来的STEP-NC前景进行适当的探索研究。

5.部分解决当前工厂中所遇到的复杂模型的建模问题,并在实验台上完成实际加工,并对仿真过程与加工过程进行比较。

三、实现方法及预期目标

本次研究主要利用数控机床插补原理以及刀具轨迹的计算方法,辨别并研究这三种三维模型的特点及其对数控加工的影响,并在CXHA6130加工中心中进行验证。

为了实现本次研究的所有目标,重点需要完成如下任务:(1)三维模型的表现形式及其来源;

(2)找到合适的刀具轨迹算法,计算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模型对数控加工的影响;(3)三维实体模型对数控加工的影响,并与其他形式三维模型进行比较;(4)接合前面做出的理论研究,对未来STEP-NC前景进行适当的探索研究;

(5)运用前面做出的理论研究,部分解决工厂中所遇到的复杂模型的建模和加工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在建模软件中建立复杂零件的线框模型、曲面模型和实体模型,要求其复杂程度能满足理论研究的要求;观察不同类型的模型之间的差别,并重理论上分析它们的特点。

(2)结合数控机床插补原理,利用多轴数控加工刀具轨迹生成方法计算出不同类型模型中的刀具轨迹。辨别和分析这些刀具轨迹的区别,并且与实际机床相结合,分析对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对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各种数学模型适合于何种加工环境。这部分是该研究的核心部分。

(3)在EDGECAM中对该零件的三种模型进行加工,注意其加工参数设置的差异以及加工方式是否有差别。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观察刀具路径的细微变化,比较找出最优的刀具路径。

(4)STEP-NC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制造特征进行编程,而不是直接对刀具运动进行编程。基于这个原理,采用STEP-NC的方式更有利于本次研究。此外STEP-NC对数控编程接口以及加工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变革,是未来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这里很有必要对对对未来STEP-NC前景进行适当的探索研究。

(5)解决当前工厂中所遇到的复杂模型的建模问题,并运用前面做出的理论研究优化刀具路径,在试验台上完成实际加工,验证前面得出的理论是否正确。同时对仿真过程与加工过程进行比较,观察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原因。

此外,本课题还包含夹具的设计任务,设计指导思想是:结构简单,加紧力能满足加工时的要求,与机床的配合简单合理,装夹过程简单易操作。夹具设计重点应考虑机床干涉问题,在设计夹具时应同机床一起进行三维干涉检查,以保证并联机床在工作空间内安全操作。

四、对进度的具体安排

3月1日-26日完成调查研究和开题报告。

3月26日-4月20日完成夹具的设计、复杂零件的三种形式建模。4月20日-4月25日审查图纸。

4月25日-5月15日完成零件的加工编程,仿真校验,G代码的后处理,在工作台上进行实际加工。5月15日-6月10写毕业论文。

五、参考文献

1.王润孝,秦显生编著.机床数控原理与系统[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2.刘雄伟 等编著.数控加工理论与编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庄海军等.一种基于实体模型的三轴数控加工刀轨生成算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 报.2002, 34(4):332-335 4.郭朝勇,黄海英.自由曲面数控加工刀具轨迹曲线的一种生成算法[J].现代制造工程.2005(1):39-40 5.曹炜,曾忠,李合生.快速成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5):104-106 6.杜文杰.管联结密封垫圈三种建模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1):53-54 7.王文中,杨君顺.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逆运算[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1):113-114 8.黄建波,李凤学,黄海英.面向制造的产品三维建模特征规划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5(1):32-34 9.周济,周艳红编著.数控加工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10.李业农.数控机床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指导教师:

督导教师:

领导小组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字:

模型类型 篇3

关键词:联盟网络类型;资源整合方式;企业绩效

联盟网络与企业绩效关系成为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在作用结果方面,联盟网络中重复性伙伴关系与联盟中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Goerzen et al.,2007)。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个时间段联盟网络可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Lazer et al.,2007)。联盟的复杂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倒U形的关系(Duysters et al.,2011)。联盟网络的中心性、关系属性、社会资本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Gulati,1995)。联盟成员的资源控制能力和联盟密度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Bae et al.,2004)。联盟网络多元性会增加联盟成员间沟通与学习的障碍,阻碍企业绩效提升(Goerzen et al.,2005)。企业与企业、中介机构、研究型组织的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Zeng et al.,2010)。联盟网络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认知性嵌入均正向影响企业绩效(易朝辉,2012)。联盟网络之间关系的强度、中心性正向影响企业长期绩效(彭伟等,2014)。在作用关系方面,联盟组织形式可能影响合作伙伴共享信息的能力和激励,从而影响其绩效(Sampson,2007)。构成联盟的企业技术性越多样,企业探索性与创新性越强(Phelps,2010)。制度环境在联盟网络与企业国际化绩效关系中有显著的调节效应(Shirokova et al.,2012)。通过企业联盟能力的中介作用,联盟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位置均与企业竞争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赵红梅等,2013)。

综上,许多研究者就联盟网络与企业绩效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对于联盟网络能否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这一问题存在争议。多数研究者的观点是联盟网络对提高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但也有学者发现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非都是正向的。二是尽管已有研究对理解联盟网络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不少有力论点,但是忽略了联盟网络类型对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的研究。作为联盟网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盟网络类型对企业绩效的作用研究不够充分,此外,不同类型的联盟网络对企业成长的不同意义、企业嵌入的网络类型如何促进企业绩效等方面目前均无定论。鉴于此,本文创新性地将企业资源整合作为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试图建立联盟网络类型、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新概念模型,深入分析不同联盟网络类型的运作机制,以期打开联盟网络类型作用于企业绩效的黑箱,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联盟网络和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一、 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联盟网络是指一个企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各种协议和契约的约束下,通过对成员企业若干要素资源进行整合,为达到成员企业特定战略目标而结成的网络组织。企业联盟的对象一类是纵向合作对象,即买方与卖方。另一类是横向合作对象,涵盖与竞争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有关联的科研机构及提供配套设施的供应商等的合作。成员企业提供的要素资源既可以是互补的,也可以是相似的。因资源优势互补而构建战略联盟的成员企业,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改善自身在經营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取超额利润。资源相似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当达到一定规模时,可实现规模经济,并形成联盟竞争优势,同样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在联盟网络中,并非所有企业都具有同样的地位,个别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在联盟网络的构建及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引导着联盟网络的演进方向,我们称这样的企业为焦点企业。本文借鉴Dussauge和Garrette(1995)的研究成果,以焦点企业为核心,依据联盟企业对联盟网络的贡献和联盟网络的产出,将联盟网络类型划分为互补型、供应分享型和准集中型。

当联盟企业贡献的资源在性质上不同时,企业间构成的联盟网络即为互补型联盟网络。典型的模式是一个联盟企业生产了一种产品,利用另一个联盟企业的分销网络进行销售。如在旅游业,单体酒店与在线旅游企业(如携程)合作销售客房,就是典型的互补型联盟网络。在互补型联盟网络中,联盟企业间能够从对方提供的互补型资源中获益,从而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能力的培养,让各个企业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拥有的资源,提升企业绩效。

当联盟企业贡献的资源在性质上相似时,根据联盟网络的产出性质,可将联盟网络分为两类:一是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是指联盟企业为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而结成的联盟网络关系。联盟企业在向市场提供最终产品时使用了联盟网络提供的产品,但是,联盟网络提供的产品并非专门针对某个特定的联盟企业,而是向所有联盟企业提供相同的产品。典型的模式是几家企业共同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将其用于各自相关产品生产中。如在旅游业中,各大酒店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独立化经营的第三方互联网公司,为各方会员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当企业独自从事价值链上某特定环节的业务活动,无法达到其经济规模要求时,企业往往构建或加入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通过寻求规模经济效应,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二是准集中型联盟网络,该类型的联盟企业向联盟网络提供的大部分资源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不同的是该类型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联盟网络提供的产品成为直接向市场提供的所有产品的一部分。显然这种类型的联盟网络是并购的替代形式,联盟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联盟企业间的竞争,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典型的模式是多家竞争企业共同研发、制造和营销一种终端产品。在旅游业中,基于特许经营模式,单体酒店和酒店集团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准集中型联盟网络。企业组建或加入联盟网络获取企业所需资源,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巩固其市场地位。联盟企业利用资源整合的杠杆作用,创造或争取新的商机,或借助联盟网络的知识溢出,通过学习内化,增强竞争优势。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不同联盟网络类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a:互补型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c:准集中型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 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资源是企业发展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其转化为实际的竞争优势需要一系列整合。资源整合是指企业打破原资源体系,重构新资源体系的复杂动态过程。企业整合来源不同、层次各异、结构不一、内容不同的旧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吸收其中能与企业现状融合的部分进行重新合理配置,摒弃毫无价值的部分,为企业谋求更好的发展。新资源体系往往更有条理、更系统化、更有价值,且具柔性,更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Hitt et al.,2001)。

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资源整合已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升绩效水平的关键。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理解或诠释了资源整合。蔡莉等(2007)将资源整合过程分为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开发过程三个部分,其中资源开发过程包括资源的合并和转化两个环节。Sirmon等(2007)认为资源整合主要分为稳定调整、丰富细化及开拓创造整合三种方式。马鸿佳(2008)将创业资源整合过程划分为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利用四个过程。吴树桐(2009)将企业集团资源整合分为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源整合,资源整合一般经历资源识别与选择、资源获取和资源开发及整合三大环节。Brush等(2011)提出企业资源开发路径为:识别资源、吸引资源、将个人资源转化为企业资源。董保宝(2011)区分了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内外部行为,将资源整合分为资源识取和资源配用两大过程。前者主要是企业面向外部的行为,包括识别资源和获取资源,而后者是企业内在资源组合与使用的行为,包括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综上,目前对于资源整合的分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从资源整合方式上看,资源整合可归纳为稳定调整、丰富细化及开拓创造整合三种整合方式。从资源整合过程上看,资源整合可归纳为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四个方面。本文以资源整合方式作为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进行研究。

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是指企业通过对现有资源和能力进行微调,更新現有资源和能力,以维持竞争优势。该方式只是针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当企业处于相对占优的市场地位,又不愿过多投入资源进行产品创新时,选择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有助于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相应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绩效的改善。如在旅游景区点附近的酒店,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酒店只需不断完善现有资源配置,即可提高酒店绩效。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还能保持企业的渐进式发展,企业资源和能力通过长期积累,可能会形成其他组织难以模仿的新资源和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丰富细化资源整合方式是指企业对现有资源和能力的拓展及完善。企业可以通过新技能的学习或引入新资源加入到现有资源束中,实现资源的丰富细化。新技能的学习可以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或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继而改善企业绩效。引入的新资源既可能是原资源组合中已有的,又可能是新开发的,亦或是通过丰富一种特定能力而获取的(Sirmon et al.,2007)。如在旅游业中,单体酒店为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与在线旅游企业合作,拓展其市场渠道,提升酒店营销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与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相比,该方式所需成本相对较高,但对企业绩效改善效果更明显。

开拓创造资源整合方式是指企业对现有资源和能力进行创造性组合的过程,涉及到整合全新的资源,目的是产生新能力。企业可采用有创意的方法对现有资源、新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新资源或能力,帮助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同时,提高企业绩效。如在旅游业中,各大酒店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独立化经营的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打造PC和移动平台,创造出新的资源,为联盟酒店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服务,开创酒店竞争的新局面。企业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独特的战略资源平台,可获得持久竞争优势(Steffens et al.,2009)。

由于本研究关注的是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机理,而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主要是针对企业原有资源进,对联盟需求较低。因此,本研究中只关注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两种资源整合方式。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不同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a:丰富细化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开拓创造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 联盟网络类型与资源整合关系

联盟网络类型决定了联盟企业资源整合的内容,也决定了联盟网络的发育及给联盟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机会和限制。联盟网络使联盟企业的资源成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继而使联盟企业大部分获取相应利益。另外联盟网络通过资源整合,发挥资源综合利用的杠杆作用,创造新的商机,通过知识和技术溢出,形成新的资源或能力。资源整合在联盟与绩效之间起中介调节作用(Wiklund et al.,2009)。联盟双方资源依赖性促使双方形成利益一致的生产共同体,而共同利益的形成提高了联盟绩效(Holm et al.,1999)。联盟成员建立有效关系之后,既可以使联盟成员企业更准确地估算出对方资源所具有的价值,又能够使联盟企业成员通过提高资源识取活动的方式更有效率地创造价值(谢恩等,2003)。若联盟成员企业在资源结构上互相依赖、彼此信任、沟通有效,联盟绩效将有明显改善(徐二明等,2012)。两个企业资源相似性的增强,可能会减少企业之间的互补因子并降低战略联盟的形成机会(李玉剑等,2005)。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资源整合活动对其绩效产生影响(彭伟等,2015)。由此,根据联盟网络类型和资源整合方式的内涵,提出如下假设:

H3:联盟网络类型通过影响企业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H3a:互补型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丰富细化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H3b: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开拓创造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H3c:准集中型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丰富细化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四、 概念模型的提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基于研究假设和“结构—行为—绩效”的战略管理学研究范式,构建联盟网络类型、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如图1)。从该模型中可以看出,联盟网络类型分为互补型、供应分享型和准集中型,资源整合方式分为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

联盟网络类型和资源整合方式都对企业绩效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类型的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互补型联盟网络通过丰富细化资源整合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通过开拓创造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准集中型联盟网络可能通过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两种资源整合方式提升企业绩效。

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深入探究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路径及机理,丰富和完善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地以资源整合方式为中介变量,分析了联盟网络类型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特别是从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两个维度分别探讨了互补型、供应分享型和准集中型联盟网络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指导企业组建或加入不同类型的联盟网络,通过网络手段,用有限的资源去获取更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蔡莉,尹苗苗.新创企业学习能力、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9,(10):1-10.

[2] 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3):92-101.

[3] 魏江,邬爱其,彭雪蓉.中国战略管理研究:情境问题与理论前沿[J].管理世界,2014,(12):167-171.

[4] 彭伟,符正平.联盟网络、资源整合与高科技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15,(3):26-37.

[5] Dussauge Pierre, Garr Bernard,李东红,译. 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Yves L·Doz, Gaey Hamel,郭旭力,鲜红霞,译. 联盟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 Linda Cohen, Allie Young,虞海侠,译.资源整合:超越外包新模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 Gulati R.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forcontractual choice in allia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1):85-112.

基金項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15CGL033);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项目号:15TABG027);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项目号:WMYC20151071);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号:CXJJ-2014-340)。

作者简介:张一博(1983-),男,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高中数学应用题的常见类型及模型 篇4

1.问题内容丰富

问题背景包含构成生活事实和科技实例必不可少的背景信息, 也包含构成新情景问题的条件和关系等信息, 问题内容充实丰富.

2.试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

应用题的性质决定了学生的解题具有实用性、实践性, 可以有效地缩短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熏陶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试题的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 教育要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 就需要关注现实生活, 应用题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感.

4.应用题以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的特点凸显对数学能力的考查

应用题的选材广泛, 情境多样, 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超越了课本的知识架构, 更突出其对应用意识的关注.

5.试题背景设置体现公平性

应用题背景的设置要求与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相一致, 注重学生理解问题层面的公平性.命题时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

二、应用型试题常见类型及模型解决策略

我们通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且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的、要求通过数学建模方法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 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称为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与纯数学题的区别在于其问题情境, 数学应用题一般是通过语言文字 (必要时附带图表信息) 来向解题者呈现其问题情境的, 而且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包含数学概念、方法或结果, 更直观的是包含了非数学领域中的各种对象、事件及其关系, 即所谓应用背景, 应用背景是应用题赖于存在的“土壤”, 也是应用题特征的直接反映.应用背景一般来自于非数学领域, 一般是实际背景或真实背景, 也可以指非数学学科的问题背景.

应用题建模的基本过程包括: (1) 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 明确其实际意义, 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 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 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 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 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 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 (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4) 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 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 (估计) . (5) 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6) 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 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 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 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 则应该修改假设, 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7) 模型应用: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简单地说, 其步骤是: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数学模型——解模——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解决——实际问题.

近几年高考中应用题所占分值越来越多, 考试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应用型试题以立意新、情景热、情景实、考查点丰富、设问巧的特点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虽然整体难度不大, 但考生得分率较低, 究其原因, 是对应用问题的实际背景数学化的能力不够, 不会转化应用问题,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与新课改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突出数学建模能力的要求不符, 随着新课改对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要求的提高, 应用题将会在今后的高考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应用型问题的求解关键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 是学生对试题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里就涉及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抽象能力、转化能力) .其二, 是从实际问题中通过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建立模型的能力.

三、小 结

高中数学应用题强调数学跟外界的联系.数学建模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阅读、理解题意, 建立数学模型, 解模并回答.而建模能力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因而必须让学生多接触社会, 多了解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社会现象.这就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 不失时机地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针对数学应用题, 张景中先生指出, “数学家不喜欢含含糊糊的问题.先要把问题理清楚, 把现实的问题化为纯数学的问题.这叫做数学建模.”这就是说要将问题进行“数学化”, 或者说进行“量化”.对于遇到的应用题, 要根据具体的背景知识, 对实际问题进行转化, 借助常见的数学模型, 将问题转化为用数学可解的模型.另外, 这种类型的试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 与实际生活有关, 数学是有用的, 我要用数学, 我能用数学, 让这种意识融入学生的头脑中, 化为信念, 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庄美金.社会应用题——高考命题新视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7 (8) .

模型类型 篇5

温州民间借贷产生历史悠久, 随着改革开放, 温州的民间借贷更是速猛发展。如今温州是一个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本昌盛、以及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投资以及对各类最流行的资产的投资而著称的城市。据人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约90%的家庭、个人和60%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由此可见, 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 很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 最后损害实体经济。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央行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使经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景象。此时民间信贷的需要更是如饥似渴。经济投资出来了, 但结果是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泡沫经济。因此又通过银根收紧来防止通货膨胀, 尤其是针对对房产企业的出台的政策, 加上实业制造持续不景气, 温州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了民间借贷, 供求关系影响无形中抬高了利率水平, 这样根据供需法则, 本来健康的情况下, 如今变成了疯狂的“高利贷”。但中小企业又不得不“饮鸩止渴”, 当利率越来越高的高利贷还不起的时候, 2011年4月温州出现了温州资金链断裂, 跑路、跳楼便就纷纷出现。

二、财务预警模型介绍

自1966年国外学者Beaver到2001年的陈文浩与郭丽红有很多关于财务危机的说法。大体上对财务危机认识, 是指无力按期偿还到期债务、利息、股利, 严重的就是破产、重整等。因此, 财务危机提前预测, 对于信贷机构管理而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国外学者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有相当长的历史, 而国内学者是在国外学者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性研究。根据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分类有很多种, 本文是针对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汇总。

(一) 国外研究的分类

1、统计方法

(1) 一元判别法。BEAVER在1954-1964年对158家企业研究得出, 用30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是现金流量/债务总额指标最好90%, 其次是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指标也是比较有效的80%;特点是操作简单, 但企业的财务受很多种因素影响, 这种方法不能全面解释企业的财务状况;现在不常用。

(2) 多元判别模型Z模型。Altman在1970-1973年运用Z=1.2X1+1.4X2+3.3X3+0.6X4+1.0X5指标依次是对流动资金/总资产、盈利留存/总资产、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股票市价/总负债、销售/总资产, 进行分析;结果 (Z<1.81破产可能性大, 1.81≤Z≤2.99破产不确定, 2.99

(3) Z的修正模型。有人运用Z=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其中相比多元判别模型Z模型指标。X4是股东权益/总负债;结果是 (Z≤1.2破产概率大, 1.2

(4) F模型。周首华、杨济华、王平在1996年运用F=-0.1774+1.1091X1+0.1074X2+

1.9271X3+0.0302X4+0.4961X5指标依次是:期末净营运资本/资产总额、期末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税后净利润折旧) /平均总负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税后净利润利息折旧) /平均总资产; (F≤0.0274发生严重财务危机, F>0.274财务良好) ;F模型加入现金流量变量, 弥补了Z模型的不足;实用于所有的公司。

(5) 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模型。Ohlson在1970-1976年对105家破产公司, 运用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分析。Zj=β0+β1X1j+…+βkXkj, Mj=1/ (1+e-yi) 式中, Zj代表第j家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 j=0或1, 0表示财务正常企业, 1代表财务危机企业, ;Xkj表示第j家企业的第k个财务比率, Mj所估计出财务危机的概率;结果的准确率达到96.12%;没有严格的假设条件, 范围广, 但处理过程复杂, 有多重共线性问题导致精确度降低;适用于普遍的公司。

(6) 多概率比模型。计算方法与Logistic逻辑类似, 运用此法的得出P<0.5财务正常, P>0.5财务危机;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普遍适用。

1.非统计方法

模拟类预测方法 (神经网络模型) :Lapedes和Fayber (1987) 适用范围广, 具有较好模糊识别能力, 对自变量没有严格的条件, 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和纠错能力, 精确度高, 但理论比较抽象, 实用效果不理想;Dutta和shekha (1988) 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 来预测企业债券等级。

此外还有行为反映类分析法 (股价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专家系统、遗传算法, 这些都是正在摸索中的方法, 有待继续研究。

(二) 国内的研究分类

1、陈静在1999年对27家上市公司花费了3年时间, 进行单变量和二类线性判定, 运用的指标是: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得出得出只有在企业破产一年前预测成功率较高;得出只有在企业破产一年前预测成功率较高;适用于可以提前三年预测上市公司。

2、张玲在2000以120家公司为样本进行Z=0.517-0.46X1-0.338X2+0.93

2X3+1.158X4指标依次是为资产负债率、为营运资金/总资产、为总资产利润率、为留存收益/总资产;Z<0.5财务危机公司;0.50.9非财务危机;Z<09为健康公司;可以提前四年预测财务危机的准确度;上市公司。

3、吴世农、卢贤义在2001年以70家财务危机的公司和70家财务良好的公司, 检验 (LPM)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的指标是:盈利增长指数、负债比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营运资本与总资产;LPM、Fisher、Logistic回归模型在财务危机发生1年误判率是10.07%、10.07%、6.47%;这三种模型均能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上市公司。

4、姜秀华、任强、孙铮在2002ln{p/ (l-p) }=-0.1661-0.0 7 3 0 MR+10.148l O

AR/TA+10.1484STL/TA-4.5669H, 指标依次是毛利率、其他应收款比重、短期借款比重、股权集中度;准确率为95.45%;上市公司。

5、刘红霞、张心林在2004年以主成本分析法, 对118家ST公司进行分析。运用8个指标;在ST公司中误判率为18175% (6家) ;在非ST公司中, 误判率为9137% (3家) ;上市公司。

6、杨淑娥、黄礼2005对90家ST和90家非SI公司进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指标是择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等10个指标;其正确判定率分别达到90.8%和90%;工业板块和综合板块。

7、梁飞媛2005年从现金流流角度, 选取相应的19个指标, 然后分析选出具有预测能力的指标, 通过典则判定模型和Fisher线性判断模型;都取得较高的正确率;机械设备行业。

8、杨华2006年对2002-2004对79家首次被ST的公司, 进行运用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可以提前三年预测到财务危机, 准确率超过80%;ST上市公司。

9、王琳2008年在2002-2005年对55J家ST公司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精确度达到83.33%;ST上市公司。

1 0、杨宝安、季海、徐晶2001年, 李霞2007年, 张明媚、孔玲2008年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正确率高达95%。

三、温州信贷危机建立财务危机模型的必要性

1、加强财务管理:温州的金融危机是温州企业是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造成资金链连跳的断裂, 发生了财务危机。不管是企业或者信贷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 提前做好预警措施。特别是据相关资料披露, 温州的民间信贷总量高达8000-10000亿元, 因为这次危机的出现, 可能会有10%-15%的贷款变成坏账。

2、建立快速预警模型:温州信贷机构应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提高监管的薄弱环节, 对未来企业客户的风险进行预警, 对预警信号早发现、早处理, 及时解决不良资产, 从而及时发现和预测贷款的现有问题和发展趋势, 确定贷款的按期足额偿还的可能程度。

3、注意事项:对上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类型的详细介绍, 旨在为构建符合温州信贷危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同时也要借鉴专家的意见和企业的具体情况, 减少模型的失误率,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维持信贷资金链的稳定, 稳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运用财务危机模型时应谨慎处理, 根据温州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

参考文献

[1].吴世农, 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 2001.6

[2].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3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1会计研究, 1999.4

[4].吴世农, 黄世忠.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J].中国经济问题.1986, 6

[5].Stephen A.Ross, Randolph W.Wester field, Jeffery F.Jaff1公司理财[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1

模型类型 篇6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出具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概要表征 (韩丽荣, 2006) , 其以简单而明确的形式, 向资本市场传达财务信息可靠性的信号, 影响着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决策。虽然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在收集了大量审计证据后出具的, 可是如果能根据相关财务信息,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审计意见的类型进行合理预测, 将会大为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效率。因此,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审计意见类型的预测模型。这一模型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提供辅助判断;或者作为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审计前筛选客户的一种辅助手段;同时也为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证实和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提供有益帮助;还可以作为法庭判断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辅助工具。

Dopuch等 (1987) 曾进行了基于财务指标和股票市场变量的审计意见类型预测, 使用了probit模型, 变量包括:资产负债率的变化量、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百分比的变化量、存货占总资产百分比的变化量、期末总资产账面价值的自然对数、当年是否亏损--虚拟变量1表示亏损、在纽约或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时间是否超过5年———虚拟变量1表示超过5年、市场模型回归出的斜率即贝塔系数β的变化量、从市场模型回归出的投资回报的剩余标准差的变化量、股票回报率减行业回报率 (行业指数) 。朱小平、余谦 (2003) 进行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logistic分析, 研究假设是:认为当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较差时, 公司管理当局出于各种动机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会增大, 从而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刘爱东等 (2005) 使用上年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正负变化等作解释变量, 进行了审计意见类型预测的logistic分析。蔡春等 (2005) 进行了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发现资产规模、是否被ST、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事务所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主要因素。张玲等 (2006) 基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财务报告, 其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和程度均大于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财务报告”这一假设, 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 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 使用财务指标和Fisher判别分析方法, 建立了会计信息失真公司的判别模型。由于统计方法会受到诸如多元正态分布、多重共线性、样本完全分离等统计约束, 而且预测准确率低于计算智能模型, 因此本文使用遗传算法建立了审计意见类型预测的规则积分模型, 不但不受统计约束, 而且判别规则透明清楚易应用、预测准确率更高。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从审计报告看, 审计意见类型包括:2003年前的标准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加说明段、否定意见、否定意见加说明段、拒绝发表意见;2003-2006年的标准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否定意见、无法发表意见;2007年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发表意见等。尽管在理想状态下, 审计意见类型应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无关, 但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具体原因, 对审计报告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大都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出现问题, 如亏损、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主营萎缩、借款逾期、担保逾期、诉讼赔偿、持续经营疑虑、关联交易、大股东资金占用、资产被冻结抵押、资产置换重组、审计范围受限、违反会计制度等。违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报表舞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业绩考核、私人报酬最大化、取得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及配股、仕途晋升为目的, 一般调高利润或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另一种是为了少交税款, 而调低利润或低估资产高估负债。通常前一种类型危害更大且数量多, 换言之当公司业绩差时, 舞弊的动机更强烈, 公司未予调整或调整而审计范围受限, 从而更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另外, 会计报表也显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大多数处于正常状态 (尽管也有少数公司业绩较差)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 采用积分的方法综合评判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 试图找到审计意见类型与财务指标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而进行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预测,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与其获得的审计意见类型相关, 即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较差时, 更多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反之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

(二) 基于遗传算法的审计意见类型预测方法

遗传算法是重要的数据挖掘工具之一, 由美国Holland教授于1975年提出, 是以达尔文自然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变异理论为基础的求解复杂全局优化问题的仿生型算法, 其以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为进化策略, 对包含可能解的群体反复进行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学操作, 从而使种群不断进化, 以搜索到最优解。基于遗传算法的审计意见类型规则积分预测模型的通用形式如 (表1) 所示。首先寻找每个财务指标的最佳判别点以及每个财务指标相对应的得分, 然后把某个公司的财务指标与最佳判别点进行比较, 决定是加分还是减分, 最后根据该公司多个指标的累计积分大小判断该公司应获得审计意见的类型。 (表1) 中X1—Xn是公司的财务指标, n是指标数;C1—Cn是财务指标的阈值;V1—Vn是各指标的得分, 类似于权重, 但却和阈值交互影响, 不同于普通的权重, 各得分的取值范围限定在[0, 1]之间。阈值和各指标得分均由遗传算法搜索得到。累计积分最初设为0, 如果公司最终累计积分大于等于零就判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否则就判为非标准审计意见。Vi (i=1…n) 前面的正负号取决于财务指标, 如果该指标越大公司绩效越好, 如总资产净利润率, 则当Xi≥Ci时加上Vi, 当Xi

(三) 样本选取

使用当年的财务数据预测当年的审计意见类型, 本文从CSMAR数据库中过滤出了沪深A股2000~2005年不含金融类的所有上市公司数据作样本, 经过数据清理, 如查询新浪财经股票网填补空缺数据、删除数据缺损较多的个别样本, 最后得到共7208家公司作样本。将所有样本分为两个集:训练集和测试集, 训练集用于训练模型, 测试集用于测试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其中训练集由2001~2003年的公司组成, 共计3574家公司, 包括404家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和3170家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测试集由2000、2004、2005年的公司组成, 共计3634家, 包括460家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和3174家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在所有样本中, 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占12%, 而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或事项段类型占非标准审计意见总数的54%。

(四) 指标选取

笔者最初挑选了26个财务指标, 根据经验和文献最终选取了15个指标, 以反映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水平和公司规模, 如 (表2) 所示。根据假设1定义各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如下:一是流动比率、营运资金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流动资产净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比重、总资产增长率、ln (总资产) , 假设上述指标越大公司绩效越好, 公司越可能收到标准无保留意见。因此, 积分符号为正。二是资产负债率、管理费用比例、财务费用比例, 假设上述指标越大公司绩效越差, 公司越可能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因此, 积分符号为负。

(五) 指标均值差异检验

使用SPSS软件对训练集的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两类公司15个指标的均值进行差异性检验。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正态检验显示, 两类公司的指标均未同时服从正态分布, 因此使用两独立样本曼-惠特尼方法进行检验, 结果是显著性概率p均小于0.001, 说明两类公司指标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 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与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公司、与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公司、与保留意见公司 (X1、X2、X3、X8、X13、X15除外) 、与保留意见加说明段公司、与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公司、与拒绝发表意见公司、与无法发表意见公司的指标均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显著性概率p<0.001。为了更直观地观察指标均值间的差异, (表3) 列示了训练集样本各类型审计意见公司5个财务指标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相比, 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明显变差, 自然获得的审计意见更严厉。

三、基于遗传算法的审计意见类型预测模型

(一) 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Visual Foxpro编程, 提取了审计意见类型的预测模型, 如 (表4) 所示。采用染色体实数编码和40条染色体。每次进化保留上代4个最优个体。根据试算和经验交叉概率取0.65。阈值和积分的变异概率取为:进化的前100代取0.035, 大于100代取0.005。终止进化条件为进化500代停机。

(二) 预测分析

累计积分最初为0, 该模型表示如果某公司的流动比率X1大于等于1.236就累加上0.411分, 小于1.236就减去0.411分;如果财务费用比例X5大于等于5.564%, 就减去0.303分, 小于5.564%就加上0.303分。依次类推。最后该公司累计积分大于等于0, 就预测公司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 如果累计积分小于0, 就预测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该模型预测准确率如 (表5) 所示, 其中训练集回代准确率分别为:非标准审计意见79.70%、标准无保留意见80.60%、总准确率80.50%。测试集预测准确率分别为:非标准审计意见78.48%、标准无保留意见79.14%、总准确率79.06%, 其中否定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和无法发表意见预测全部正确。包括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所有样本的预测准确率为:非标准审计意见79.05%、标准无保留意见79.87%、总准确率79.77%。

说明:如果累计积分≥0, 则标准无保留意见;如果累计积分<0, 则非标准审计意见

如 (表5) 所示, 2000-2002年度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类型预测准确率较低, 可能原因是:1996年施行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中规定, 当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时, 如果认为必要, 可以在意见段之后, 增加对重要事项的说明。但部分审计报告中的“重要事项”并没有重要到2003年以后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或者“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那样重要程度, 即2000~2002年度的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类型, 如果按照2003年以后的标准划分, 大部分应归类于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中, 少部分应归类于标准无保留意见中。 (表5) 也显示, 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报告年平均数, 多于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报告年平均数, 如果按照2003年以后的标准, 多出的且说明段事项内容不那么重要的报告将划归于标准无保留意见中。如果剔除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样本, 则测试集的非标准审计意见预测准确率上升到85.05%。以000597东北制药为例, 其2005年度的审计报告类型为保留意见。2005年的15项财务指标分别为:X1=1.281, X2=0.219, X3=3.396, X4=10.579%, X5=2.056%, X6=3.487, X7=0.776, X8=60.830%, X9=0.565%, X10=0.803%, X11=2.328%, X12=10.432, X13=8.969%, X14=-5.323%, X15=21.555。代入模型计算其累计积分等于-0.197, 因此预测其2005年审计意见类型为非标准审计意见, 预测结果正确。

四、结论与局限

本文使用遗传算法、15个财务指标和大样本, 提取了审计意见类型预测模型, 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自然也就证实了本文的假设, 即审计意见类型与公司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当公司业绩好时, 更多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当公司业绩差时, 更多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该模型可以成为投资者、监督机构证实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工具;或是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司会计报表之前的辅助判别工具, 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遗传算法的优点在于不受统计约束, 判别规则透明清楚, 模型中的参数具有明确的财务经济涵义, 并且测试集预测准确率高于logistic模型2% (模型略) 。数据挖掘的经验告诉我们, 使用更多的财务指标建立遗传算法预测模型, 或许还可以提高预测准确率, 原因在于指标多则累计积分组合的可能性就多, 通过累计积分进行分类的准确率就可能提高 (前提是计算机能胜任更大的计算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 本文使用的样本是经过审计的报表数据, 从中注协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分析结果中可知:经过审计的报表数据中, 包含经过注册会计师调整后的数据和未经调整的数据。如果模型要成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公司会计报表之前—审计意见类型的辅助判别工具, 理想的建模样本是审计之前未经调整的报表数据和应该与之相对应的审计意见类型, 本文中未能获得这样的数据, 这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采用财务指标建立了审计意见类型预测的遗传算法积分模型。模型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辅助判断工具, 也是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证实和监督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工具。

关键词:审计意见,遗传算法,财务指标

参考文献

[1]韩丽荣:《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朱小平、余谦:《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中国会计评论》2003年第1期。

[3]刘爱东、朱威:《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意见的预测价值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4]蔡春等:《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财经科学》2005年第1期。

[5]温亚丽、陈玉洁:《会计报表分析技能实操案例》,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2007年。

[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2007年。

[8]周春光、梁艳春:《计算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进化计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模型类型 篇7

以函数为模型的数学建模问题的建模类型通常会设置两小问, 第一问是列出函数关系, 建立函数模型;第二问一般转化为求最值问题。依据其最值解法, 我们又将题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一、二次函数型

例1:某汽车销售公司以每台10万元的价格销售某种品牌的汽车, 可售出该品牌汽车1000台, 若将该品牌汽车每台的价格上涨x%, 则销售量将减少mx%, 且该品牌汽车每台的价格上涨幅度不超过80% (其中m>0, 为常数) 。

(1) 当m=时, 该品牌汽车每台的价格上涨百分之几, 可使销售的总金额最大?

(2) 如果涨价能使销售总金额比原销售总金额多, 求m的取值范围。

解析: (1) 设该品牌每台的价格上涨x%时, 销售总金额为y万元。

由题意得y=10×1000× (1+x%) × (1-mx%) , 即y=-mx2+100 (1-m) x+10000 (0

当m=1/2, y=1/2 (x-50) 2+11250, 当x=50时, ymax=11250万元。

即该品牌汽车每台的价格上涨50%时, 销售总金额最大。

(2) 由 (1) 得y=-mx2+100 (1-m) x+10000>10000 (0

如果涨价能使销售总金额比原销售总金额多, 则当010000, 0

所以-mx2+100 (1-m) >0, 0

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0

小结:对于二次函数型求最值问题, 通常的求解方法有配方法、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法、判别式法、图象法等。要注意的是, 二次函数的定义域, 以及如果二次项系数含有参数, 应考虑参数是否为0。

二、基本不等式型或导数型

例2:经市场调研, 某商场的某一种商品在过去30天内, 销售价格f (x) (元) 与时间x (天) 的函数关系近似满足f (x) =100 (1+1/x) , x∈[1, 30], x∈N, 销售量g (x) 与时间x (天) 的函数关系近似满足g (x) =125-|x-25|, x∈[1, 30], x∈N。

(1) 试写出该商品的日销售额h (x) (元) 关于时间x (天) 的函数近似表达式;

(2) 试求出该商品的日销售额h (x) 的最小值。

解析: (1) 当1≤x≤25时,

当25

综合可得:

(2) 当1≤x≤25时, h (x) =100 (x++101) ≥100 (+101) =12100, 当x=, 即x=10, 等号成立;

当25

比较可得h (x) 的最小值为12100元。

小结:此种题型的函数通常为分式函数形式。用基本不等式法求解时, 要注意“全正”和“取等号”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 否则就只能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用导数法求解时, 应用求导公式正确求导是前提, 然后依据导数的性质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进而得到函数的最值。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模型类型】相关文章:

文献综述报告-不同类型数学模型(典型件)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05-16

问题类型与创业者类型05-20

类型人物04-30

合同类型05-13

作文类型05-17

职业类型06-12

患者类型05-07

机构类型05-08

心理类型05-09

媒介类型05-16

上一篇:批评学生技巧下一篇: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