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学生技巧

2024-06-23

批评学生技巧(精选十篇)

批评学生技巧 篇1

笔者认为“不驳斥、不压制”学生, 首先要接受、认同、肯定对方的想法。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 又是为自己发表看法作铺垫。

这里有一个古代案例。楚襄王对宋玉说:“你想必是有什么表现不好的地方, 要不然,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对你议论纷纷, 说你不好呢?”

宋玉心里并不接受楚襄王的批评, 但却没有直接反驳, 而是对楚襄王说:“大家都说我不好, 我的确应该受罚。但希望您听我说完后再处分我。”

得到楚襄王的应许后, 他讲起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故事。

楚襄王听后终于明白:大家对宋玉议论纷纷, 是因为宋玉的境界是“阳春白雪”, 而那些人的境界只是“下里巴人”。

面对楚襄王的批评, 宋玉采取的是“分两步讲理”的对话艺术。第一步, 先接受楚襄王批评, 为自己赢得解释的机会;第二步, 向楚襄王阐明“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道理。

教师面对的是不谙世事的学生, 他们有时幼稚单纯, 有时任性冲动, 教师对其批评教育时, 不能采用粗暴的方式, 只能引导他们认识错误, 自己改正, 而“不驳斥、不压制”是重要的一步。

2 不屈从, 不迁就

这是指在大是大非的原则和立场问题上不让步。那么, 怎样做到不屈从、不迁就呢?可以采取2种方式: (1) 用与对方意见相平行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意见; (2) 以请教代替反驳的方式启发学生, 让他们发现自身错误。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 笔者常采用第二种方式。

有一次, 学生随意挪动宿舍床铺。笔者很生气, 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可学生并不承认错误, 反而高声叫嚷着:“老师, 您说过宿舍是我们的家,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布置自己的家呢?”笔者听后十分生气, 可又确实说过这些话, 于是平心静气地对学生说:“不错, 我是说过宿舍是你们的家, 可是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与宿舍这个‘家’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听后没有反驳, 笔者继续说:“你们自己的家是纯粹的私人空间, 可以随心所欲;而宿舍这个家既是你的私人空间, 又是大家的公共空间, 具有双重性。既然是公共空间, 就有公共秩序。如果每个学生只承认它的私有性, 都随心所欲, 那么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就难以保障。你们说是不是?”听了这番话后, 学生认识到了错误, 将床铺归于原位。

3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炽热的感情, 真挚的语言, 才能使被谈话者感到亲切。在与学生谈话时, 教师表露不耐烦的神情, 或者一个不经意的举动, 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 从而引起对立情绪。因此, 教师在谈话时要有一点“人情味”, 以便和学生沟通、交流。晓之以理, 就是摆事实, 讲道理。有一位年龄较大的班主任找一名吸烟的学生谈话时, 不是用校规警告他, 而是以自身为例, 告诉学生吸烟对身体的危害, 同时, 也给他算了一笔经济账。最后, 师生商定互相监督戒烟, 那次谈话之后, 这名学生再也没有吸烟, 而这位班主任也成功戒烟。这次谈话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教师采用摆事实, 讲道理的方法, 引起了学生共鸣, 促其思想发生转变。由此可见, 说服学生,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需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而非严厉斥责。

批评学生要有技巧 篇2

许多班主任都很苦恼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学生犯了错误,怎样批评教育更好?比如有这样一部分学生,犯错误时教师批评他,他们当面说一定会改正,但过后还有犯类似的错误。时间一长,有的学生似乎不再惧怕老师的批评,而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也不敢对学生过分批评,害怕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利影响。请万老师能够给予解答,谢谢!

——鄢陵县三高 王伟锋

有学生的地方就会有教育,有成长的地方就会有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该如何进行教育,这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价值问题。

说它是技术问题,实在是因为这其中是富含技巧的。

我以前读书时,我的班主任很善于批评学生,很多次,她的话让我脸红,我知道她在批评我,方式却很巧妙。

有一段时间,班级自习课纪律不佳。她在全班说,有一些同学,自习课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甚至包括极个别成绩很优秀的同学。说完,她的眼光在全班扫了一遍,所有的人都被她扫到。我隐隐觉得她应该是在说我的,虽然我最多只有过一次自修课说话的记录。

又有一次,我上课的时候坐姿不够端正,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她突然停下来,指着一个小组说,这个小组的同学,上课到现在,一直保持很好的坐姿,提出表扬。我心头一凛,马上正襟危坐。

我的字在同学中写得算好的,因此有点浮躁,只要同学夸我字写得好,我甚至连检讨书都愿意帮他写。老师看在眼里,却不明说,只是不经意间当着我的面表扬一位同学,你的字写得像是模板刻出来的一样,而且,更重要的,你从来不炫耀。

每个人都会有起伏,我也不例外。我的班主任很少对我提出表扬,为数不多的一次表扬却是,你这学期表现特别稳定。重音在“这学期”三个字。我马上回想上学期,的确有些波动。于我而言,这哪里是表扬,简直就是迟到的批评。

像我这样有悟性的学生,批评可以点到即止。对于那些过于调皮的学生,直面问题或许是更佳的选择。对此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的教育家是陶行知,他奖励学生五颗糖的故事广为流传。故事是这样的: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

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 说完,陶行知走进了校长室。

陶行知的批评技巧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而进入价值层面。换句话说,高超的批评技巧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而悟,需要修炼。

当前,教师批评陷入困境的模式基本是以下的“六步曲”:

一、学生犯了错误;

二、教师批评他;

三、学生当面表示要改正;

四、回去之后不久再犯;

五、学生不再惧怕教师的批评;

六、教师不敢拿学生怎么样。到了第六步,教师黔驴技穷,举双手投降。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六步曲”:

第一步,学生犯了错误。这再正常不过了。有不犯错的学生吗?没有。有不犯错的人吗?没有。人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的,学生当然也是这样。其实,中小学是青少年学生犯错的黄金时期,现在的犯错是为了以后的不再犯错,此时不犯,更待何时?如果这样理解,教师就释然了。

更何况,如果有些孩子一点不犯错,那才真的可怕。我读过一篇文章,叫做《乖孩子才是真正的问题学生》,讲得极有道理。那些教师眼中的乖孩子,心灵受到压抑,无法正常健康地成长,日积月累,会产生心理扭曲。进入成人社会,可能会产生大麻烦。所以,如果教师真正为学生成长考虑,他所要担心的,不是学生犯错,而是学生不犯错。偶然犯点小错,引起自己和他人警醒,就不会犯大错;从来不犯错,在不知不觉之中,大错已经铸成。

第二步,教师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如前所言,批评是需要技巧的。采取不正确的方式进行批评,那也是犯错。我有一次在大学里进修,讲课的是一位年轻教师,他讲得很认真,无奈教室太大,听课的人有200多,有些学生听得不太认真。我前排的一名学生从上课开始就一直和旁边的人说话,声音越来越响。年轻教师停下来,从很远的讲台前伸出手指,很生气让这名学生站起来。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名男生竟然反过来指责教师讲话声音太轻,他根本听不见。后来又大声抱怨学校只顾赚钱,把几个班级的学生凑在一起上大课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一时间竟然赢得许多人的支持。教师眼看形势不妙,只好偃旗息鼓。

我们常常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遭致学生的反抗,例如,学生会说,张三也是这样做的,李四也是这样做的,老师为什么不批评他们,只批评我?教师通常会反驳,不要管别人,管好你自己。这句话,我们扪心自问,是有问题的。事实证明,它不能说服学生。学生即便承认自己犯错,也仍然要抗议教师的不公以及批评的不当。耶稣说,不要批评他人,以免被人批评。

在没有掌握好的批评方式之前,还不如不批评。

第三步,学生当面承认错误。许多教师以为到此问题就宣告解决,却不知这才是问题的开始。要知道,在强权面前,口是心非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我是一名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智力正常一些,最多略作抵抗,最终一定是要低头认错的,虽然心头有许多不服气。

判断学生是口服还是心服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允许学生和你进行辩论。不是依靠威权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学生在一个平台上公平公正地PK,此时学生的口服一定也是心服。

第四步,学生继续犯错。不要说那些态度诚恳、屡教不改的家伙了,即使是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真心悔改的学生,指望他不再犯错,也是过于天真的想法。如果世界上的所有错误我们都只犯一次,所有人都可以直接修炼成圣人。问题是,我们自己能够做到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人总有糊涂的时候,尤其是学生。既然容忍他糊涂第一次,不妨容忍他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又何妨?相信他会有幡然悔悟的那一天。

一位父亲这样教育他的儿子,你要好好学习,你老爸我当年就是因为不懂事,学习不认真,现在后悔莫及。你可不能再犯老爸的错误了!由此可见,再调皮的人,最晚到成为父亲之后,必有醒悟的那一天。教师的任务是让这一天尽量提前,而不是立马实现。

第五步,学生不再惧怕教师。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说批评更是一个价值问题,就在于,假如你碰到一个类似于王友这样的学生,你用陶行知的方法去“批评”他,也不一定收到大师那样的效果。同样的话,换不同的人说,甚至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所以,方法不是关键,人才是关键。

天子无德,老百姓都可以起来造反。一位将军被解职成布衣,手中没有任何权力,走进军营,却仍然得到老部下一如既往的拥戴。原因何在?不外乎威信二字。威信有两种获取途径,一种以威取信,另一种以信取威。前者易,后者难。然而易则短暂,难则长久。学生不再惧怕教师不是学生的问题,恰恰是教师的问题。

第六步,教师不知该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办,就不要怎么办。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批评是一种需要高度技巧的教育方式,在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前,无为而治至少不是一个坏的结果。那些因为教师一句批评的话而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也不是绝无仅有的,陷入漩涡中的教师可能觉得很冤,然而,过度的批评必将伤及自身,这原是他们在批评前就应当想到的。

卢梭的方法比较绝,这个人倡导自然教育,也和大自然一样的无情。他说,小孩子如果犯了错,一定要让他承受犯错的后果。例如,他把窗户打破了,冬天,北风那个吹,屋子里冷得不得了。卢梭说,不要修,也不要糊。让小孩子冻上一段时间,不用说一句话,他以后自然会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那个窗玻璃。

把卢梭的方法稍稍转化一下,就可以避免教师批评学生导致的冲突问题。卢梭的思路是转移批评的主体,学生犯错,为什么非得是教师批评他?除了教师,难道没有第三者了吗?换作是我,至少可以这样做:带着班委,制定一个班规,把学生可能犯的错误都列上,包括处罚

措施,全班表决通过。接下来,对于违反此班规的学生,教师不必出面批评,那是纪律委员的职责。如果生出恻隐之心,或许还可以出面为一些学生求情呢,就像当年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授意军事法庭宣判张学良10年有期徒刑,随即马上发布总统特赦令。总而言之,我们何必要站到学生的对立面上去呢?

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批评的文章,叫做《批评的境界》,其中有这么一段:

批评也有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看谁都不顺眼,到处找茬,其实自己做得比谁都差,但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永远是错的。第二个境界,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如果别人不能做到,则不会轻易罢休,看起来是对事,结果却是伤人。第三个境界,对其他人所谓愚蠢的错误不轻易发表评论,偶尔会以过来人的口吻提一些忠告,有时候也给予帮助但很少怜悯。第四个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自己几乎不犯错,遇到别人犯错,哪怕伤害到自己,也报以宽容一笑。

把握学生心理,巧施批评技巧 篇3

学生犯错误后的心理

1. 自卑心理。平时比较听话但性格内向的学生犯错误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成绩不佳的学生平日常受同学讥笑、父母训斥、邻里轻视,本身就存在自卑心理,犯错后由于害怕批评,自卑的消极反应更为明显。

2. 侥幸心理。学生把自己的错误行为同其他未被批评的错误行为融合在一起,并把它们等同起来,以侥幸的心理希望借助未被批评的错误行为来逃过批评。如:“某学生旷课去看球赛是不对的,可是班上其他旷课看球赛的同学多着呢,还有班干部也去了,老师干嘛只盯着我一个,要批评也先批评班干部。”“这么多同学都去了,总不会批评这么多人吧!”

3. 逆反心理。当教师提出批评时,有的学生对教师缺乏了解或信任产生逆反心理,因而对教师抱有戒备心理,怀疑教师的诚意,不肯轻易接受教师的批评意见。这一类型的学生往往不愿意正面回答发问,或小心翼翼地探析批评的意图,有时甚至会借口推脱或敷衍搪塞。后进生较容易产生这种心理。由于这类学生成绩欠佳,平时缺点错误多,经常受批评,久而久之便形成对谁也不信任的戒备心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你愈要禁止,我愈要做,你能把我怎么样”,大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气概。

4. 悔恨心理。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刻苦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组织纪律性强,认识水平也比较高。对自己偶然的错误行为,他们能迅速意识到危害,懊悔不已,并自我谴责。

5. 无所谓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是成绩不太好也不太差,受关注程度不高,却不时犯一些不太严重的错误,多表现为纪律散漫,上课开小差,缺乏上进心等。他们认为,反正考不上什么好的学校,我又不想当班干,老师能把我怎么样?

准确推测学生心理,合理运用批评技巧

1. 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的批评应结合鼓励。这类学生十分敏感,疑忌心理重。一有错误,心理就特别紧张,压力加重,害怕别人提及他的错误,总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针对这种心理,教师首先应尽量避免公开批评,要以勉励的口气与学生谈话,肯定学生某方面的优点,再提出错误的方面,分析问题的利害,消除其心理压力,这样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同时又受到了勉励,增强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决心,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我班的一名班干部工作一直积极主动,学生工作做得很不错,但一次组织全校性的班级活动时,搞得很糟,部分同学对此表示不满,该同学就背上了思想包袱,工作不再像原来那样积极主动热情了。我找他谈话:“你以前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能因一时的失误就失去信心,你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认真、细致,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名学生又开始积极主动进行班级工作,成效一直不错。

2. 对有侥幸心理的学生,教师不能够操之过急,可以从他感兴趣或对他有利害关系的话题入手,引导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进行批评。教师表情应自然,态度要温和,说理要充分,使学生在轻松的交谈中产生信任感。可尝试这样一种批评方式:先要求他写一则不少于300字的违纪心理报告(是心理报告而非保证书更不是检讨书),描述违纪时和违纪后的心理,然后根据他的认识再批评他行为的错误。这样有利于矫正学生心态,提高他们认识水平。

3. 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可采用冷处理法。这是暂时缓冲师生矛盾的做法,如果教师使用震慑式批评,或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极易激发他们的攻击性心理,学生不但不接受批评,而且态度生硬,甚至指责教师态度粗暴,形成僵局。因此,教师在批评前应做好准备,不妨设法创造轻松环境,以真诚的态度进行批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逐步表达自己的诚意,并在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做好心灵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真挚感、亲切感,逐渐消除其内心疑惑和戒备。

4. 对有悔恨心理的学生,教师应批评后再安慰。要以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照顾其自尊心,不使其无地自容,丧失改过进取的勇气。所以不必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错误,更不必对他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责,批评尽可能委婉一点,点到即止。

5. 对有无所谓心理的学生,教师的批评应该一针见血,使学生感到震惊。突如其来的强烈批评可使学生加深印象,待其猛醒过来后,再耐心地晓之以理,使其进一步加深认识。

浅谈对中职学生的批评技巧 篇4

1 批评的时机

批评教育不等同于简单的言语训斥, 不等同于气愤状态下的情绪发泄, 更不等同于教师空闲时的谈心。把握批评的时机, 应注意以下两点:

1.1 不可翻旧账

教师应就事论事, 当天的账当天清, 不可将学生的陈年旧账一并翻出。如果教师喜欢翻旧账, 就像已经为学生贴上了坏孩子、差学生的标签, 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感。

1.2 不可秋后算账

教师应在学生刚犯下错误的时候, 对事件进行调查,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若将学生的错误记上一笔又一笔的账, 等自己有空再来处理。这样做一是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事隔已久, 学生无法准确回忆起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二是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 学生明知自己犯了错, 而老师却并没有处理这件事, 使学生产生了侥幸心理, 屡屡犯错;三是不利于师生的和睦相处, 很多学生认为记账式的老师是阴险毒辣的。如果这样做,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人格魅力将无从体现。

2 批评的对象

教师教学生要求因材施教, 而批评学生也应该因人而异。因为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 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在批评不同学生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迥异之处, 不可千篇一律。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

所谓气质是指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即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出来的, 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层面。通常在心理学上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的学生表现为直率热情、好动、脾气急等, 这部分学生, 兴奋时, 决心克服一切困难, 精力耗尽时, 情绪又一落千丈。所以教师应掌握这一特点, 对这部分学生批评时应以直率为突破口, 直言不讳但以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为好, 并应注意观察其反应和情绪变化。

多血质的学生爱活动、敏感、反应快, 但情绪不稳。对于这部分学生, 教师的批评应该点到为止, 并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面子, 留有思考和反省的时间和机会, 不应步步紧逼, 咄咄逼人, 否则将适得其反。

黏液质的学生表现得安静稳重、反应慢、沉默寡言。对于这部分学生犯错误, 教师应以关心和开导为主, 可将其所犯错误的危害和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摆明厉害,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之处, 更利于改正错误。

抑郁质的学生孤独、反应迟缓、多愁善感。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最好以实际的例子作为说服教育的内容。学生会从真实的故事, 教师的情感中体会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不良影响。最终达到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的目的。

3 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这种方法、手段必须要以一定的教育目的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批评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容易导致学生的怨恨、逆反心理。学生只有明确了教师批评他的目的, 才能更好地接受批评。

3.1 用爱的责任惩罚学生

要让学生明确, 教师批评学生的真正目的不是故意给学生难堪, 而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想教会学生如何承担责任, 如何避免不良的结果, 如何不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只有知晓了教师的良苦用心, 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 真正地做到心服口报。

3.2 用爱的理由教育学生

教师在批评教育不同的学生前, 不妨做一些准备性的工作, 包括中外名人的故事、身边同事朋友的故事、之前学生的故事, 甚至自己的亲身经历。当这些真实的事例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 相信比教师的说教更能使学生信服。让学生在教师的真心关怀中知道自己犯了错, 让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温暖中认识自己的错误, 让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才是批评教育的最终目的, 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4 批评的后效

4.1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因为学生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师应关注这一点, 在批评过学生的一周至两周内观察学生的状况, 以备在学生有反复时, 采取进一步的教育措施, 以强化批评教育的效果。

4.2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学生的情绪是可以表现在外的, 但心理的变化却是隐藏在内的, 这就需要教师下更大的功夫、用更大的心思在学生的身上, 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状况。

4.3 关注学生改错的效果

对于批评过的学生, 教师一定要在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 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 暗示学生, 老师的批评并不是想将其一棍子打死, 而只是就事论事。但注意不可对于其错误本身再做提及, 否则学生会认为教师对他的错误念念不忘, 学生也将无法释怀。

无论赏识也好, 批评也罢, 这些都只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手段, 教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使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 成龙成凤。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而言, 这龙这凤可以和成绩无关, 可以和分数无关, 可以和技能无关, 但它一定与人品相关, 让学生成为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才是采用这些手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卢勤.漓江出版社.

[2]《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肖安明.重庆市技工教育第四届教学教研教改论文竞赛《优秀论文集》.重庆市技工教育研究室.

批评学生技巧 篇5

教书先育人,经常有老师感慨学生又怎么顶撞老师了,学生又怎么不礼貌了,于是感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教不好,但教育证明,绝大多数孩子是能教好的。当学生不愿与你交流时作为老师的你是否应该反省自己的不足,是不是自己的谈话存在不当的地方,让学生产生反感了?

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使学生如沐春风,给学生以启发、鼓励;反之,也可以使学生消沉、迷惑,甚至一蹶不振。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所以班主任在谈话时一定要善于应用谈话的艺术,启迪学生积极向上,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才能较好地使用这一教育手段呢?我对三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进行了反思,得出班主任的谈话要选择适当的场所,批评学生时避免在办公室谈话.批评学生尽量不选择在办公室进行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给老师自己留一个台阶下。很多老师动不动就把学生“请”到办公室,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曾有一位班主任对待学生“责之心切”,大事小事都会骂学生,而且特别喜欢在办公室训话。有一次,班上一个学生第三次犯“八禁”,该老师又把学生请到办公室,老师坐下,学生站着,当时很多其他班主任也在场。训话开始,老师很激动声音很大,态度很严厉,批得学生无地自容,学生一声不吭。(班主任工作

)后来该老师把学生家长也请来了办公室,同样先斥骂了一通,学生家长很不好意思,要自己的孩子向老师道歉,谁知学生竟然说道:“我不向她道歉,她不配做我的老师。”当时气氛非常很尴尬,所有的班主任都听到了他们之间的对话,这回变成了老师无地自容了。老师也许觉得自己没面子,于是怒问学生:“我怎么不配做老师了?”事件由此进入僵持局面。

表扬与批评的技巧 篇6

关键词:表扬 批评 技巧 人格评定 事件评定

想让你的孩子更优秀一些吗?

巧妙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这里要介绍的是表扬与批评的方法——人格评定与事件评定。

表扬是抚慰灵魂的阳光,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倍增,因此,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生活在爱的阳光下。当然,批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是照耀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但是,批评要注意分寸!有分寸的批评如和风细雨般涤荡心灵,叫人甘愿敞开心扉、诚心接受。

我是支持即时表扬与批评的。孩子有自尊心,但是更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再优秀的孩子,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到社会上经历风雨的时候,也是一触即溃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之差,所谓的“自尊心”强到病态,这是社会的责任。

关于表扬与批评,我只想说:在表扬的时候,最好通过事件评定上升到人格评定,批评的时候,最好就事论事,不要扩大事件,不要用人格评定。

人格评定就是对本人的认定,例如“你真乖”“你这么爱读书啊”“你怎么这么坏啊”,被评价的都是“你”。人格评定会让孩子想:“哦,我是这样子的啊,那我证明给你看。”

事件评定就是对某一件事的评定,例如“今天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是不对的”“你把零花钱都花光是不好的”,被评价的是某一件事。

为什么很多人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聪明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我认为,孩子从出生起,他的人生彷如一面镜子,最纯净,这面镜子,折射出了世界的缤纷。不要说什么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孩子是最敏感的,世界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三句两句话的事情。人格评定,对于孩子,就是外界对他的一个评价,是一个催眠,直接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孩子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这时候最好用事件评定,就事论事。

人都会在乎别人的看法,虽然我们总在安慰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内心里,人还是不自觉得要从别人的眼里看自己。早上起来,你可能在想:哎呀,今天我穿一件新衣服,别人会羡慕我的。人在乎别人的看法,是与生俱来的。

人格评定,会让孩子从心底塑造自己的形象。人都喜欢别人表扬自己,这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我班里一个女孩,叫霆霆。霆霆的数学不理想,跟不上班里进度。在跟霆霆妈妈交流的时候,当着霆霆的面,霆霆妈妈跟我说:“我闺女忒笨,在家里教她的时候,把她爸爸气得直打她。”我说:“可能是这部分内容孩子脑筋没转过弯来,她语文课上表现就比较好,每次认读生字都比较快。”客观看来,霆霆认读生字在班里也只能占中等偏后一些,只比那些困难户强一些。事情过去了,我却发现,霆霆的认读确实快了,屡次排前五,一个月过后的期中考试里,霆霆的语文得了九十六分,上次的抽测她语文还只得了八十三分。表扬是一门技巧,通过事件上升到人格评定,能给孩子上进的动力。

孩子从父母、学校这里学到最基本的判断世界的标准,他做对了,要表扬;做错了,要批评教导。

有一个孩子叫林林,他的作业经常等到周日下午来写。林林的爸爸经常听到别人家孩子的事迹“哎呀,我家宝贝都是放学就开始写作业,不写完不吃饭的那”,然后对林林产生了很深的失望:“你要是这么不爱学习,以后就不要上学了,上完这学期就不要上了,给你买几只羊,去放羊吧!”各位猜,接下来会怎样?这句话,第一次吓唬林林的时候,林林哭了。但是林林的拖沓习惯只改了三天。第二次吓唬林林,林林撅了撅嘴。后来有一次,林林偷着问我:“如果我去放羊,你说我可以带风筝吗?”我赶紧说:“那怎么可以?你放羊的时候还要把你家地里的草都拔掉,地里的庄稼从种到收都是你的活,你怎么有空放风筝。”我只能对林林爸爸说:“不要再说这句吓唬他了,吓唬多了不管用。”后来我悄悄和林林爸爸讨论:以后不要说那句“你要是这么不爱学习”。“你不爱学习”就是典型的人格评定,而且是负面评定。这句话说的次数多了,孩子会想:噢,我是这样啊。孩子都会犯错,他有错的时候,最好就事论事:“你这么做不好,应该如何如何。”不要总结成“你这人如何如何”。关于孩子写作业这件事,其实可以结合习惯培养。限定时间完成,给奖励,不完成的话就强制完成。不要说不给物质奖励什么的,大学都有奖学金,公司都有年终奖。一个月下去,习惯养成,再顺势表扬,强化人格评定。用事件表扬总结出来的人格评定,就是让孩子在心里认同:“我是个好孩子,看,这是证明。”当然,我不提倡虚浮的表扬“这孩子特聪明,就是没用在正地方。”这话很多人都听过,都成笑话了。

孩子调皮是难免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表扬与批评,表扬请把事件表扬上升到人格评定,批评请就事论事,不要总结成人格评定。

参考文献:

批评学生技巧 篇7

一、批评的时机与场合

对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的职业学校学生而言, 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和场合对于我们班主任非常的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一般情况下, 对于少数和个别同学批评应该单独进行, 不要在班级里很直接的指出。对于一些比较固执、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学生, 我们可以找学生到办公室里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那些自尊心很强的学生, 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和他进行单独聊天;对于已经认识到个人的错误的学生, 并处于自责状态时, 可以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或事后批评;当班级里学生出现的错误具有代表性时, 可以在班级里进行公开的批评, 达到对全体学生“敲警钟”的作用。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批评还应该随机的进行, 切不可等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采取措施, 应随时发现, 随时批评。

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 我们还要注意态度要缓和, 尽量使学生对你能够产生信任感, 愿意和你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教师批评要批到“点”上, 抓住问题的根本, 直奔主题, 不能泛泛而谈, 使学生不得要领;同时, 是非观点一定要明确、中肯, 既讲正面的合理, 也讲反面的不合理, 使学生心服口服。

二、批评的方式

1. 鼓励———巧妙的批评。

有些学生是自尊心很强, 特爱面子, 对于这一类学生不可从正面提出批评。而要婉转地从侧面绕一绕, 即寓批评于鼓励中, 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果。徐特立说过“对犯错误的学生要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中去批评他们的坏处。”例如, 我们班里的一位学生, 他喜欢上计算机课, 玩电脑。上语文课, 他也拿计算机方面的杂志看个不停, 我找他来谈话:“你热爱电脑, 喜欢计算机, 这是好事, 老师也赞赏你。要是你在语文方面也能这样用功, 那就更好了, 相信你是能做到的……”后来这位学生对语文也下了苦功, 写了许多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小论文, 获得了学校一等奖。这样貌似鼓励, 实是批评的方法较之训斥和责备, 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2. 提醒———善意的批评。

面对性格倔强的学生, 应该以诚恳的态度, 热情的关怀去帮助他们, 做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使他感到教师的善意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从而接受批评, 改正错误。如:有一位学生, 他家庭经济不好, 却染上打游戏机的习惯, 成绩直线下降。找他谈话时, 我不直接提出批评, 而是先与他拉家常, 问他家中父母情况, 每月收入及姐弟的开支, 然后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不像个别同学成绩差而又不努力……你父母对你寄予很大希望, 他们培养你, 很不容易, 够辛苦了!要是你能在生活上多替你父母想想, 自觉约束自己, 你父母也一定会很欣慰, 老师会更高兴。”这位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表示一定改正错误。这种适时提醒的批评方法是从善意的立场出发, 分清是非, 以情感人, 使学生容易接受。

3. 沉默——无声的批评。

在一定的场合,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采取沉默的方式, 因为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在采取这样方法时, 一定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 批评者表情要严肃、眼神要专注, 使学生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 产生一种心理压力, 并在自我反省和检查中领悟到自己的不足或过错, 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这种无声的批评方式要把握时间的长短, 适可而止。

4. 谴责——严厉的批评。

学生中有个别平时表现极坏, 而且屡教不改, 甚至有个别犯了严重错误, 影响较坏, 对他们则不能采取委婉的批评方式, 更不能一味地迁就他们或放任自由, 而应该不失时机地予以严肃的批评教育。注意批评时态度要严肃认真, 要让犯错误的学生及其它学生都要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让这些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例如:我班的刘龙, 平时学习态度极差, 作业完不成, 上课不专心听讲, 我找他谈话几次都没改, 甚至上课还走出座位, 用橡皮筋抽打其他同学。对这样的学生, 只有把他抓出来, 严肃地批评, 才能在小段时间里取得一些效果。如果迁就他, 取得的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5. 批评———莫说绝对话。

批评要讲艺术, 切忌把话说绝对, 如果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 永无出息, 势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就使批评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造成教育工作的被动, 同时也可能彻底毁灭了一个孩子的明天。正确的批评应该是中肯的、恰如其分的分析, 在批评中伴随着鼓励与期望, 在批评中包含着诚意与热忱, 既让学生看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 又让他看到纠正错误的可能性, 改正错误的可能性, 激起学生心中的火花, 使我们的批评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 批评是一服苦口的良药, 具有艺术性, 同时应充分给学生留足自尊, 让批评顺耳入心。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适时巧妙地采用批评艺术, 因人而异, 因事而施,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将它发挥最大的功效, 达到教育的最佳境界———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金平.班级管理中批评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反思[J].新课程·教师, 2011年第四期

[2]雷琳.让忠言不再逆耳——教师批评方法浅探[J].新课程 (上) , 2011年第02期

批评效果控制的技巧 篇8

一、心理控制:

批评源于教师对学生错误的不满, 教师的不满程度与学生错误的大小往往是成正比的。所以, 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错误, 常常会感到生气、怨恨甚至愤怒、鄙弃, 这些消极情绪如果任其宣泄, 劈头盖脑地把学生斥责一通, 就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也会损害教师本人的威信。因此, 教师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之前, 教师一定要遏制自己的不满情绪, 不能被怒气所左右, 想到错的事情而不是学生这个人本身, 冷静下来, 想好批评的大致内容, 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和语气去分析、评判学生的错误, 并指出他改正错误的途径。可以说, 有效的心理控制是进行批评的前提。

二、时间控制:

批评要讲究时效性, 这个问题常常被人忽视, 特别是对于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教师。及时的批评可以变成一种动力, 它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顺利进行, 且立竿见影, 效果显著;而延期的批评总带有“秋后算账”的意味, 平时不说, 到时候一古脑儿端出来,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触, 旧事重提, 容易使学生失去安全感, 教师在批评中所包含的期望也就消失殆尽了。比如, 学生由于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 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偏差, 这时候, 教师就必须及时指出他的缺点, 同他一起回顾目标, 重申你对他的期望, 并启发他想出办法, 指导他走上正确轨道。如果对平时的错误熟视无睹, 日积月累, 等到出了大问题, 才满怀失望地进行批评, 这时, 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 此时的批评就变成了惩罚。所以, 我们掌握批评的时效性, 在恰当的时候提出合理的批评。此外, 批评的时效性还表现在每次批评的时间长短的控制。一个小失误用不着批评几个小时, 或作彻夜长谈, 应该“点到为止”;一个大错误不允许轻描淡写地就几句就完事, 一定要作细致的工作,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 这些都需要教师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三、修辞控制:

它指的是教师实施批评时对词句、语气的斟酌和取舍。在控制批评心理的时候, 其实就在对批评的修辞语言进行删节和改造, 消极情绪受到抑制, 就能减少批评用语的火药味, 在批评的语言和语气中注入关怀和期待, 让学生受了批评也感到舒服。一般而言, 不能讽刺和谩骂, 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情节轻重, 可直率, 可委婉, 可幽默, 可暗示, 可以说理为主, 也可以从情感入手。教师只要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 在批评时注意修辞控制, 就会逐渐积累经验, 成为一个善于批评的育人者。

四、对象控制:

面对一种普遍的错误表现, 教师应该选择什么人作为批评对象, 这也是一门艺术。当一个班级的学习与生活出现偏差, 显然应该批评班级的负责人, 让他承担责任, 虽然有些时候错误是由于部分学生造成的, 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 以学生干部轮船为缓冲带, 通过他们把地班文任老师的意见传播下去, 批评的压力减少了, 效力却增强了。当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出现集体性的错误时, 由于这种群体缺乏正式的领导者, 就应该以群体中的全体学生作为批评对象, 不能只把矛头对准其中的某个学生, 以免有厚此薄彼的嫌疑。但当错误是由一个人造成的时候, 就只能批评这一个人, 不能瞎子摸象, 把个别的错误当成普遍的大多数学生的过失。明确职责, 不误伤他人, 这对于批评自觉意识尚不够的学生时尤为重要。

五、场合控制:

也谈批评的技巧 篇9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手段之一,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权利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但批评毕竟是一剂苦口良药,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一种技巧。

一、批评要以热爱学生为前提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在平时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一旦犯了错误,教师的批评就容易从和谐师生关系这座桥梁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教师节前夕,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教育工作者说:“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若要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热爱学生,从细微处考虑学生的感受,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二、批评要言之有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一切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使学生觉得批评不是专门惩治自己。如果没有事实作为依据,那么批评就没有说服力,就容易让学生想不通,教育也就无法开展了。所以,不管情况多么急迫,教师在处理问题前都要先弄清事实,掌握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批评才会有针对性,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三、批评要因势利导

批评学生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感情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那些认识能力、判断能力较差,但性格又比较倔强的学生,应以诚恳、平和、热情的态度去帮助和引导他们,适时采用恰当的语言指出其不足,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不良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指出纠正的方法,使其感到老师的诚恳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进而自觉改正错误。如批评学生时态度生硬、粗暴,学生不仅听不进去,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有损教师的形象。因此,批评学生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无论学生的思想行为有多恶劣,教师都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进行批评教育。

四、批评要以理服人

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应该坚持说理与批评相结合,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发现,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要好。教师在批评学生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有时轻微的批评就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批评要侧重引导

一般老师批评学生时只把重点放在学生的错上,而不指明怎么做才是对的。真正懂得批评教育的人则重引导,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明辨事理,用积极的态度思考自己的过失。学生犯了错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这时教师就不必批评,而应给予关心和体贴,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接受教师的指点并积极付诸行动改掉错误的行为习惯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予以赞扬。当批评转化为表扬时,就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六、批评要合理有度

批评学生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就事论事的评价。对个别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作出惩罚决定时,也必须恰如其分,考虑实效。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绝对话语。如,“没有哪一个老师和同学会相信你”、“你不可救药”、“世界上再也没有像你这样蠢的人”等语言。恶语伤心如三春寒霜,花儿也会凋零,何况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花儿。因此,教师在批评时不要用冷言恶语刺激学生,而要加以引导,指出改正错误的办法。

七、批评时要标准一致

表扬与批评的运用技巧 篇10

在课堂教学中, 表扬往往起推动学习的作用。 批评相对表扬而言少一些, 大多数学生喜欢表扬。 但是,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 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所以, 应该把奖惩结合起来运用, 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 在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 则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表扬与批评作为教师教育学生的手段, 要善于运用, 在多年的小学教育中笔者感悟颇深, 就新课改形式下的表扬与批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善于了解学生, 对症下药

课标中强调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 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心理变化各有特征, 孩子是花朵, 含苞待放, 教师是花匠, 剪枝修叶。 教师要了解一个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基本状况。 如对经常受教师和同学表扬的学生, 要抓准时机, 适时地指出他的缺点, 让他知道人无完人的道理, 知道自己的不足, 有助于外在的动机及时转换为内在的动机。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很有自信心、 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学生王某, 平时教师常常表扬她, 久而久之, 她自己也觉得是班上最能干的学生。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让学生阅读各自的作文, 当这位学生读完她的作文时, 有位学生对她说:“也没多好啊。 ”她就立刻把作文纸揉成一团, 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 从这一偏激的行为看来, 一再的夸奖, 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 更容易滋生现在的独生子女自以为是的不良心态。

林肯曾经说过:“关键的一句话, 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在我的工作中, 我也体会到呵斥不会让人进步, 反而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而对缺点较多、学习较弱的学生, 当他们有了一些进步就要及时肯定, 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肯定他们的进步, 让他们感受进步的喜悦, 进一步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 促其发展, 促使自尊自爱的需要产生。

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 时常有部分后进学生, 由于过去长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冷落已经对奖惩产生了冷漠的态度。 这时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 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教师, 同学之间一旦有了友谊的桥梁, 他们之间就无话不说。 在学生群体中, 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过于直率, 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过严肃而不能接受的情况下, 让学生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我班有个学生叫周文杰, 他对学习不感兴趣, 造成他的学习成绩较差, 也不能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不予理睬, 可谓“承认错误, 坚决不改。 ”为了不影响整个班级体, 为了提高他的成绩, 除了在思想教育上“润物细无声”, 感化他, 在互帮互助上做到持之以恒。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责任心强, 学习成绩较好, 又乐于助人的女同学跟他坐, 发挥同桌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和帮助他。 在这位同学的帮助下和他自己的努力下, 他各方面都渐渐有了进步, 学习上更努力了, 也更遵守纪律了, 成绩有了进步。 因此, 表扬与批评, 都起不到外在动机作用的时候, 必要时就需要 “动之以情”, 或从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直接的兴趣入手, 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让其在快乐中学习、生活。 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快乐。

三、尊重学生,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夏丏尊先生说的好:“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 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 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每个学生都希望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励, 获得进步的动力。 有一次上课的过程中, 有一个男生走了神, 在做小动作, 我发现后立即有了气, 疾步走了过去, 一气之下就想处理, 但走到跟前后我的火气又逐渐压下了。 我注视着他, 没有说什么, 开始他还没有站起来, 昂着头。 但在我的注视下逐渐地低下了头, 慢慢地站起来, 等待我的处理。 我摸摸他的头让他坐下, 说到:“课后到办公室来一趟, 这会儿认真听课。 ”等下了课, 他找到了我, 直接对我说:“老师, 您原谅我吧, 我错了, 我保证以后决不再犯。 ”我笑着对他说:“很好, 既然你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并做了保证, 老师就相信你一次。 ”自那以后, 他真的没有再犯。 当时我如果在课堂上直接处理他, 看当时的情形, 很可能会造成学生恨我, 处理效果将会很差。 所以只有尊重学生教师才能做到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只有尊重教师, 学生才能重视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否则, 就会使批评与表扬无法达到其应有的作用。

四、教师要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就是个性化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 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这不仅激励学习欠佳的学生, 对学习优异的学生也能适时地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 帮助他们改进与提高。 让他们在进步的过程中体会到幸福感, 获得全面发展。 无论对学困生还是优秀的学生, 如果评价不公正, 不实事求是, 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一篇:更新建议下一篇:模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