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

2024-06-23

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精选四篇)

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 篇1

1 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①接受过传染病护理的专科培训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②健康的身心:负责传染病的护士应配合并参加各种医疗卫生服务, 如:对传染病的筛选、预防接种等。③护士必须有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经验, 还应了解各种传染病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 而且应对疾病流行保持高度敏感性,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疾病蔓延。还需不断更新知识, 了解传染病流行预防护理最新信息。④敏锐的观察力及护理评估能力。护理人员通过视、触、叩、听及各种诊断仪器等方式了解服务对象身心情况。以正确判断其健康问题, 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⑤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护士必须对工作热忱, 有同情心, 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 一视同仁, 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不歧视传染病患者, 并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 专科护理技术性强

传染病属于专科护理:①传染病隔离及消毒, 防止疾病扩散及交叉感染;②做好各种传染病的标本采集, 并及时送检,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③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④做好病情的观察,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治疗及护理效果, 有无并发症等。

3 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

3.1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①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 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有条件时, 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②患者使用的食具, 大小便器和排泄物, 均按规定消毒。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③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 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消化道有无出血等;④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 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 要避免过度劳累;⑤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 适当补充维生素;⑥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瘀血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 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注意观察尿量, 准确记录出入量, 定期测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 定时通风, 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 加强口腔护理, 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3.2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①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 室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 加床栏, 防止坠床。②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 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 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 给予低钾、低盐饮食, 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 给予高营养饮食。③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 禁忌搬动, 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 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 及时送检尿标本, 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 不宜用酒精擦浴, 协助患者洗漱, 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④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 室温保持在20℃左右, 可加盖棉被, 毛毯等, 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 h出入量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⑤少尿期护理;严密观察尿量,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量, 一般应限制钠盐及钾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并发症。导泻患者应注意大便次数、量、性质, 并准确记录。有消化道出血禁用导泻疗法, 协助患者做好床上排尿、排便护理。遵医嘱正确使用利尿剂, 观察并记录利尿效果。⑥出血倾向时护理:密切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尿血、便血、呕血、咯血。如出现剧烈头痛、视力迷糊、血压增高应考虑有颅内出血。进行注射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注射后针眼部位压迫时间延长, 以防出血和血肿。

3.3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篇2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均进行终末消毒。

2、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疾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并经常开窗通风。

6、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传染病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肺结核护理常规

执行传染科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由于长期休养而悲观失望,对治疗无信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予以解释和安慰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安心治病。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按消毒规定,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尤其是痰的处理,痰吐入硬纸盒内用火焚烧或煮沸或用漂白粉搅拌消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咯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对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必要时专人护理。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人出现耳鸣,口唇麻木,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肝功能损害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做好保健及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消毒,隔离,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隔离:对病毒性肝炎实施接触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2。活动与休息:急性肝炎、肝衰竭、慢性肝炎活动期者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3。饮食:肝炎急性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慢性肝炎患者,适当增加蛋白的摄入量;血氨升高、有肝性脑病倾向及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严重肝性脑病时严格限制蛋白质;腹水、少尿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

4。病情观察:患者的精神、食欲及乏力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程度如何,皮肤、巩膜黄染情况。了解黄疸的消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5。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对肝衰竭患者应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6。用药护理: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多,最初治疗的l~2周内可出现流感样症状,患者也可出现发热、疲乏、体重下降、脱发和骨髓抑制,有的患者可有焦虑、易激动、忧虑和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应注意观察与护理。

7。健康宣教:应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和活动,饮食上宜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并能提供足够热量的食物,绝对禁洒。遵医嘱用药,所有用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并保证按时服药,忌滥用药物,以免增加肝负担,阻碍疾病恢复。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到门诊复查肝功能、8超和病毒复制指标等。

三、肝硬化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悲观情绪。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呕吐物,大便颜色及量,若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肝昏迷前期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吗啡,四环素等)。病人躁动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并发症。

腹水病人应取半卧位,并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合并肝昏迷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禁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灌肠。

四、高热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若出现谵妄,神志不清,惊厥者,应加床栏,减少刺激,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坠床和舌咬伤。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按医嘱补液。

鼓励病员多饮水,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体温39度以上者,每2小时测T,P,R一次,可行冰枕,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观察出汗情况,并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大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衣服,防止受凉。诊断未明,疑为传染病者,应暂时隔离,并配合医生及时留好标本送验,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五、休克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抢救室内,采取头与腿均抬高30度与平卧位交替使用。

备齐一切抢救用物和药品。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提高血氧含量,纠正缺氧对休克的危害。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根据病情在输液前抽血,做好各种急测工作。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严密观察意识,表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皮肤色泽,肢端温度等改变,并作好记录。

留置导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特别注意尿量,比重,颜色及酸碱度等。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体温过低者要注意保暖。

六、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立即停止给药,将病员平卧,就地抢救。吸氧。

迅速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可静注,小儿酌减,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期。

严重者,应立即静注地塞米松5-10MG。

抗组织胺内药物的应用,如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肌注。

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曲池,三阴交等穴。耳穴肾上腺,神门等穴。

呼吸受抑制时,可肌注可拉明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酌情施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出现呼吸停止,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准备气管插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行被动呼吸。心跳骤停时,可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和一般情况,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七、伤寒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床旁隔离至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卧床休息,热退1-2周后才可适当活动。

给予高热量,低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腹胀时应停食牛乳和糖食。

高热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清洁。热退后仍应每日测体温三次,继续观察1-2周。

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有精神症状时,应专人守护并加床栏,防止发生意外。

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生命体征改变及腹痛,便血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八、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急性期因体温高,排便次数多,应卧床休息。

多饮水,给予清淡少渣易消化的流汁或半流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病情,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及时采取大便标本送检。有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腹痛剧烈时腹部置热水袋热敷。中毒型痢疾的护理:按高热,昏迷,抽搐护理常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如发现呼吸不规则,暂停,或抽泣样呼吸等,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及时给氧,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主要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疹后l0天。患者离开病室应戴口罩,严格探视与陪护。

2。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风,但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患者身上,避免强烈光线刺激患者的眼睛。

3。饮食: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做到少量多餐,多喂开水及热汤,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做好饮食护理,无需忌口。要经常开窗通风利于排毒、退热。4。发热的护理: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高,一般不宜降温,因体温下降可使出疹困难,易于并发症的发生。对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按医嘱给予镇静药,体温超过40℃时,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搐。

5。口、鼻、眼的护理: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清洗,口腔粘膜表面有真菌感染的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沽口腔,局部可涂抹制霉菌素粉剂。麻疹患者鼻分泌物多,应及时清除,以免分泌物积存,形成鼻痂堵塞鼻腔,切忌用指甲强行抠除,以免损伤粘膜造成出血或感染。眼部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清洗,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

6。并发症的发现及处理: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皮疹的变化。并发喉炎、肺炎、脑炎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刺激,保持安静。

十、水痘护理常规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其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泡疹,伴有全身症状。

1。隔离: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一经确诊为水痘,须隔离至全身皮损干燥、结痂或病后l4天。

2。休息:若有发热需卧床休息。

3。饮食:发热时应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辣食品、油腻食品、热性食品。

4。防止疱疹感染的措施:忌搔抓,保持手的清洁,常为儿童修剪指甲,婴幼儿可包裹双手或戴布手套,避免抓破皮疹引起细菌感染。与皮疹直接接触的床单、被单、内衣、尿布应平整、干净、柔软、勤晒洗,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并观察皮疹发展情况,若发现有继发感染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予以处理。

5。口腔疱疹每天用淡盐水或2%~3%碳酸氢钠液含漱l分钟。有鹅口疮时;用2%~3%碳酸氢钠液漱口后,涂抹制霉菌素粉剂。6。鼓励患者进食。重型水痘患者因口腔疼痛,进食困难,应选用患者喜爱、无辛酸辣味、易咀嚼消化、富有营养的蛋羹、牛奶、粥等半流食,温热为宜。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伴有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肺炎的表现,或有头痛、抽搐、谵妄、昏迷等脑炎症状时,应积极救治。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防感染其他疾病。

十一、登革热护理常规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皮疹、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疼痛、极度疲乏、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

1.隔离:病房应有防蚊设备。防蚊隔离至完全热退。

2.休息:急性期患者宜卧床休息。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体温正常、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倾向方可适当活动。

3.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索、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潜在血容量不足者呵静脉补液。

4.发热患者可用物理降温。严格按医嘱慎用止痛退热药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做好记录。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需静脉补液的患者,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注意防止输液反应。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等变化,避免诱发脑水肿而加重病情。6.注意观察皮疹的分布情况,剪短指甲,加强皮肤保护,避免痒感搔抓致皮损,诱发感染。

7.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鼻衄、呕血或黑便,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如出现烦躁不安,四肢厥冷、体温下降、呼吸快丽不规则、脉搏细弱等休克者,应立即报告医师,迅速而准确地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牛常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常规诊治 篇3

本次研究将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定义为, 可经过呼吸道传染的多种疾病, 临床上通常也可经过消化道传染, 显症不一定仅表现呼吸道症状, 亦有其它症状。当前, 常见的有牛巴氏杆菌病、牛支原体病、牛副流感病毒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 其临床症状表现与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之高危症———牛肺疫有相似之处, 但牛肺疫在我国已经基本绝迹, 因为从1996年起,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通过实施免疫、检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牛肺疫。目前, 正在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申请无牛肺疫国家认证。所以广大养殖户和兽医要提高认识, 正确诊断与区别疑似病例, 更要加强对牛肺疫的高度戒备,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堵源截流, 防止其危害我国养牛业。

2 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显症及诊治

2.1 牛肺疫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目前本病在我国已不常见, 但曾经有病史, 而且是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 简述之以提高大家认识。

2.1.1 诊断

诊断要点: (1) 病原特点。革兰氏染色阴性;日光、紫外线、较高温度可将其灭活;对来苏儿、漂白粉、氢氧化钠、升汞等消毒剂敏感, 可迅速将其灭活;对链霉素较敏感。 (2) 流行病学特点。易感群主要是牛, 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也可经消化道或生殖道感染;剖解可见大理石样典型肝病变, 融合性大叶肺炎, 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 (3) 症状特点。多数表现急性发病, 体温升高至40~42℃, 鼻孔有脓性鼻液流出;呼吸困难, 呈腹式呼吸, 咳嗽;反刍迟缓或消失, 可视粘膜发绀, 肌肉震颤;前胸下部及颈垂水肿。胸部叩诊有实音及痛感;听诊时肺泡音减弱, 胸腹积液时叩诊有浊音;多数继发全身症状、衰竭、窒息而死;机体免疫力下降, 消化机能紊乱, 食欲反复无常, 临床症状易与结核病混淆。 (4) 确诊。结合以上三大特点即可初步判定, 但临床上需经国家专门实验室进行细菌学、血清学相结合方法进行检查予以确诊。

2.1.2 综合防治

本病为一类传染病, 只能以防为主, 坚持勿从疫区引进牛;老疫区宜定期用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预防注射;确诊病牛应隔离、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污染环境用3%来苏儿或20%石灰乳消毒;不主张治疗, 坚持国家扑杀政策。

2.2 牛巴氏杆菌

2.2.1 诊断要点

该病的临床诊断由于初期发病死亡较急, 且无明显病理特点, 临床上准确诊断较困难。初步判定的依据有:临死体温不高, 心律快, 急性死亡, 与前胃迟缓有相似症状, 常因瘤胃酸中毒死亡;肌肉震颤、眼睑浮肿、倒退行走、倒地抽搐、四肢游泳状划动、吐白沫、神经高度紧张性死亡等。

2.2.2 对症治疗

当确诊为巴氏杆菌病后, 宜采用青链霉素对症治疗效果较好。按1头成年牛计, 用复方青霉素10g, 鱼腥草20ml, 穿心莲20ml, 安乃近10ml混合肌注, 2剂/d, 连3d;心律过快的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4mg, 单独注射, 肌注1剂/d, 注1d;对咽喉水肿的用速尿注射液按1mg/kg体重肌注, 1剂/d, 注1d;治疗期间配合口服补液盐2~3剂, 可提高治愈率。

2.3 牛支原体病

2.3.1 诊断方法

诊断要点: (1) 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2°C左右, 持续3~4d;食欲衰退, 被毛粗乱, 脱水及消瘦;剧烈喘咳、流清亮或脓性鼻汁;病中期腹泻或血便;出现关节炎和角膜、结膜炎;犊牛发病病情最为严重;病死率50%左右。 (2) 剖解变化。肺和胸膜轻度粘连, 少量积液;心包积水, 液体黄色澄清;肺部有化脓性炎症, 散在分布干酪样坏死灶;支气管肺炎或坏死性支气管肺炎。 (3) 临床需经血清学诊断方法确诊。

2.3.2 综合防治

预防措施: (1) 购进犊牛在运输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至少在运输前30d断奶, 并使其适应粗饲料与精饲料喂养;运输前还应做好牛口蹄疫等规定疫病的预防接种, 做好牛结核、牛支原体感染等相关疾病的检疫检测, 并对泰勒虫感染进行治疗, 确保引进牛的健康;隔离观察30~40d, 确定健康后方可并群。 (2) 坚持“自繁自养”是控制本病的最好办法。 (3) 良好的饲养管理, 保持牛舍通风良好, 清洁, 干燥;牛群密度适当, 避免过度拥挤;不同牛龄及来源的牛分开饲养;补充精料、维生素及矿微元素, 保证全价营养提高机体抗病力。 (4) 加强牛舍定期消毒, 发现病牛, 尽早诊断、隔离与治疗。

治疗方法:本病对青霉素不敏感, 建议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等;或泰乐菌素类抗菌药物:泰乐菌素, 替米考星, 瑞可新等。牛支原体极易产生抗药性, 故以上药物宜交替应用;牛为反刍动物, 以上药物可肌注, 禁止口服, 以免引起消化机能紊乱。

2.4 牛副流感病毒

2.4.1 诊断方法

本病俗称“牛运输热”, 故在运输过程中因寒热交变, 诱发状如感冒的情况宜首先判定为本病;参考依据 (1) 流行特点。成牛、奶牛易感, 犊牛少发病, 长途运输高发。 (2) 临症表现严重呼吸道症状, 流浆液性鼻液, 呼吸杂音, 听诊肺部湿性啰音。 (3) 剖解可见支气管肺炎, 纤维素性胸膜炎, 肺组织硬结、实变, 肺泡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有合胞体形成, 胞浆和胞核内检出嗜酸性包涵体。 (4) 结合流行特点、临症表现及剖解病理可初步判定, 临床上需经血清试验进一步确诊。

2.4.2 综合防治

要做到:消除气候等不适环境应激, 运输中采取保护措施;对易感群4月龄肉牛和6~8月龄奶牛采取主动免疫接种, 制定适合本牛群的免疫程序;因本病常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故宜同时接种牛副流感3型弱毒苗和巴氏杆菌苗;治疗选用青链霉素或磺胺二甲嘧啶、卡那霉素都可以, 主要是控制继发症;常规方法是卡那或磺胺按0.2~0.3ml/kg体重, 肌肉注射, 2剂/d, 连3~5d。

2.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和发热, 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

2.5.1 诊断方法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动物, 病毒主要存在于鼻、眼、阴道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可通过空气、飞沫、物体和病牛的直接接触、交配, 经呼吸道粘膜、生殖道粘膜、眼结膜传播, 但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吸血昆虫 (软壳蜱等) 也可传播本病;自然条件下, 仅牛易感;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易感, 其中以20~6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 肉用牛比乳用牛易感;本病在秋、冬寒冷季节较易流行;高密度饲养, 牛群接触频繁的条件下易传播;发病与运输、运动、发情、分娩、卫生条件等多种应激因素有关。 (2) 症状及剖解特点。临床分为5种类型, 一是“呼吸道型”表现为鼻气管炎, 是最常见的。病初高热40~42℃, 流泪流涎及粘脓性鼻液, 鼻粘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 呼吸困难, 不时咳嗽。二是“生殖道型”, 多见于母畜, 表现为阴道炎, 阴门、阴道粘膜充血, 表面有散在粒状脓疱, 重症脓疱融合形成伪膜;公牛表现为龟头包皮炎, 龟头、包皮、阴茎充血、溃疡, 阴茎弯曲, 精囊腺变性、坏死。三是“流产型”, 常见初胎青年母牛或经产母牛流产。四是“脑炎型”, 4~6月龄犊牛高发, 病初流涕流泪, 呼吸困难, 之后肌肉痉挛, 角弓反张, 共济失调, 病死率高达50%以上。五是“眼炎型”, 表现结膜角膜炎, 常与呼吸道型合并发生, 结膜下水肿, 结膜上形成灰黄色颗粒状坏死膜, 重症眼结膜外翻;眼鼻流浆液脓性分泌物。 (3) 确诊。结合流行病学、症状及剖解病理可初步判定, 确诊宜采集病料:鼻腔拭子、脓性鼻液 (在感染早期采集) 置于运输培养基, 4℃保存并快速往专业机构送检。

2.5.2 综合防治

预防措施:自繁自养仍是最佳选择;高发期为秋季, 入秋时应给育肥牛注射疫苗, 可有效避免发病;强化消毒本场消毒措施, 以0.5%氢氧化钠、0.01%氯化汞、1%漂白粉、5%甲醛溶液等进行定期消毒, 可灭活病毒, 预防感染;治疗可参照牛副流感病毒病, 采用抗生素并配合对症治疗, 可以减少死亡, 牛只康复后可获坚强的免疫力。

3 中医辨证

结合上述病例显症之综合特点, 采用“透卫清热、解毒消肿、利湿化瘀、益肾固本”之中药组方辨证施治, 取得良效。组方:马勃18g、牛蒡子30g、红花30g、玄参30g、柴胡30g、麻黄18g、板蓝根120g、升麻18g、黄芩30g、黄连20g、桔梗20g、连翘30g、薄荷20g、甘草30g。上药合用, 加水2000ml浓煎汤至1/3, 待温凉后, 取500~600ml灌服, 2剂/d, 连3~7d, 至痊愈。

4 两点建议

(1) 治疗本病勿滥用抗生素, 特别要注意禁止口服或胃投给药, 可以规避产生耐药性影响疗效及损伤牛瘤胃反刍功能。

(2) 重视中医中药对反刍动物的保护及治疗优势。中药对牛胃肠的保护、调节作用明显, 能帮助消化, 而且能保肝护肾, 利尿排毒, 解毒消肿、利湿化瘀、平喘止咳等, 在多方面都能兼而顾之。要注意的是, 中药需按疗程服用, 1个疗程是3d, 3d以上症状逐步缓解, 再坚持巩固1~2个疗程, 则不易反弹。

摘要:牛肺疫是我国一类传染病, 是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的高危症, 通过多年努力已经基本控制, 但兽医要提高警惕、加强认识、重点防范;其它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与牛肺疫有相似症状, 临床需正确诊断与防治;合理应用抗菌素, 辅以中医中药对症施治, 可达到对本病的理想疗效。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篇4

执行传染科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由于长期休养而悲观失望,对治疗无信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予以解释和安慰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安心治病.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按消毒规定,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尤其是痰的处理,痰吐入硬纸盒内用火焚烧或煮沸或用漂白粉搅拌消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咯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对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必要时专人护理.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人出现耳鸣,口唇麻木,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肝功能损害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做好保健及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消毒,隔离,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立即停止给药,将病员平卧,就地抢救.
吸氧.
迅速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可静注,小儿酌减,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期.
严重者,应立即静注地塞米松5-10MG.
抗组织胺内药物的应用,如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肌注.
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曲池,三阴交等穴.耳穴肾上腺,神门等穴.
呼吸受抑制时,可肌注可拉明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酌情施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出现呼吸停止,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准备气管插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行被动呼吸.
心跳骤停时,可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和一般情况,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隔离至症状消失.乙型,丙型肝炎应注意血源性传播,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废弃,用具应严格消毒.
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直至黄染减退,症状基本消失.
给予低脂,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饮食,重症肝炎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有腹水时,给低钠饮食,限制入水量.
向病人宣传防治肝炎知识,如一般隔离,消毒常识,禁用对肝脏有害药物,严禁饮酒,定期复查等.对重症肝炎,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情绪.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出血及神志,性格,行为等改变,提示为肝昏迷先兆表现,要立即报告医师.如出现昏迷,则按昏迷护理常规.
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先安定患者情绪,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详记出血量,同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肝硬化护理常规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悲观情绪.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呕吐物,大便颜色及量,若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肝昏迷前期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吗啡,四环素等).
随时准备好抢救药械,如三腔二囊管,止血药,输血输液器等.
病人躁动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
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并发症.
腹水病人应取半卧位,并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
合并肝昏迷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禁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灌肠 高热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若出现谵妄,神志不清,惊厥者,应加床栏,减少刺激,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坠床和舌咬伤.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按医嘱补液.
鼓励病员多饮水,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
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T,P,R一次,可行头部冷敷,或给予醇浴,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观察热型及出汗情况,并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每日用朵贝氏液或生理盐水漱口3-4次,口唇干燥者涂以甘油或石腊油.
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大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衣服,防止受凉.诊断未明,疑为传染病者,应暂时隔离,并配合医生及时留好标本送验,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休克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
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抢救室内,采取头与腿均抬高30度与平卧位交替使用.
备齐一切抢救用物和药品.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提高血氧含量,纠正缺氧对休克的危害.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根据病情在输液前抽血,做好各种急测工作.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
严密观察意识,表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皮肤色泽,肢端温度等改变,并作好记录.
留置导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特别注意尿量,比重,颜色及酸碱度等.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
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体温过低者要注意保温 昏迷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躁动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下,以防误咽引起窒息.并随时清除口腔内及呼吸道的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应托起下颌或用舌钳将舌拉出,缺氧时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切开后应按气管切开术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瞳孔,血压,呼吸与脉搏的变化,和24小时出入水量,每30-60分钟测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2-4小时测一次.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上下午,早晚各班用盐水棉球清洗口腔一次.可根据口腔感染情况选用不同的溶液漱口.
眼睑闭合不全者应每日二次滴入0.25%氯霉素,并涂以抗菌眼膏,再用油纱布复盖,防止角膜干燥,溃疡.
尿潴留者可用针炙或按摩帮助排尿,无效时可留置导尿管,间歇放尿,每日更换引流袋.
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整洁,平坦,柔软.每2小时翻身一次.若用热水袋保温时必须使用布套,防烫伤.
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入,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每天5-6次,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两次之间可补一定的水分.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预防肢体挛缩,进行肢体按摩或帮助病人活动.、伤寒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床旁隔离至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卧床休息,热退1-2周后才可适当活动.
给予高热量,低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腹胀时应停食牛乳和糖食.
高热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清洁.热退后仍应每日测体温三次,继续观察1-2周.
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有精神症状时,应专人守护并加床栏,防止发生意外.
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生命体征改变及腹痛,便血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急性期因体温高,排便次数多,应卧床休息.
多饮水,给予清淡少渣易消化的流汁或半流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及时采取大便标本送检.
有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腹痛剧烈时腹部置热水袋热敷.


中毒型痢疾的护理

:按高热,昏迷,抽搐护理常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如发现呼吸不规则,暂停,或抽泣样呼吸等,应及时清

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及时给氧,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按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感.
遵医嘱禁食或给冷流汁饮食.
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色,肢体温度及周围血管充盈情况,同时注意呕吐物,排泄物的量及颜色,认真做好记录.
出血严重,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配血,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门脉高压引起消化道出血时,禁用安眠药及吗啡,并备好三腔二囊管及急救药械.
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30、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危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或恢复期病人可适当活动.
加强膳食管理,给易消化,少刺激,富有营养,少渣饮食,少量多餐为宜.
密切观察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报告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作好相应处理.
熟练掌握消化系统有关检查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保持完好状态,以利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做好心理护理,配合治疗. 心跳骤停护理常规

按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平卧地上或硬板床上,传呼有关人员参加.立即行心前区叩击3-5次,心跳未恢复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如确认心跳呼吸同时停止,应先口对口吹气4次,即行胸外心脏按压3-5次,如此反复.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循环和使用各类特殊药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流量为5-6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呼吸器.
心电监护,观察抢救效果,必要时除颤起搏.
备齐抢救药品和用物,并能熟练操作抢救仪器和掌握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或先给心急救处理.
病人情况及抢救药品,应准确记录.并保留安瓿备查.
复苏后的处理:①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心率应维持在80-120次/分,心率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均易再次出现停搏或心功能不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②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可置冰袋,冰帽于头部,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保持体温32-35度之间,遵医嘱给以脱水剂,细胞活化剂,保护脑组织.③每30-60分钟测血压一次,应维持在80-90/50-60MMHG,血压测不到,应协助医生查明原因.④复苏后的呼吸功能不健全,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表浅,双吸气,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做气管切开术.⑤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以判断病情.⑥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尽早拔除插管,合理使用抗菌素.

上一篇:模型类型下一篇: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