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2024-06-23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精选十篇)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临床疗效验证中, 主要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 并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患者, 年龄段为32~50岁之间,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6.8±5.46) .在治疗中可以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不同可以将子宫肌瘤大致分为四种, 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以及子宫颈肌瘤.在观察组中肌壁间肌瘤的患者有20例, 粘膜下肌瘤有8例, 浆膜下肌瘤有7例, 子宫颈肌瘤8例, 与之相对应的对照组分别是15例、12例、8例、8例.

1.2治疗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 在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后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 于脐轮下缘处做横切面, 并在左右侧麦氏点做切口, 放置腹腔境与手术器材.根据患者的肌瘤的位置和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 如浆膜下肌瘤可以采用电凝后切片, 蒂细肌瘤一双极凝止血, 蒂粗肌瘤可以采用2-0微荞线“8”字缝合止血, 在切除前有穿刺针在肌瘤旁边注入脑垂体后叶素6u, 氯化钠注射液2ml.在宫缩后, 在肌瘤突出处用单极电钩作横切形切口, 抵达肌瘤组织, 肌瘤锥固定肌瘤后向外牵拉并上提, 并用剥棒分离, 将瘤体向同一个方向旋转, 最后电凝基底部后切断, 止血缝合[1].,

对照组的子宫肌瘤患者则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并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 依据传统手术方式进行切除手术.

1.3临床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的评定主要是根据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胃功能恢复的时间作为主要的评定项目, 以此数据来证明两组患者那一组的疗效更为明显[2].

1.4统计学方法

在临床中获得所有的数据都应用于SPSS13.0软件统计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的数据均用±标准差表示, 以t为检验, 以x2检验.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比对照组的少, 观察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也比对照组快, 患者术后并发率, 作为疗效的评定[3].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具体的如表一、表二.

3结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生殖系统疾病, 其肌瘤是一种良性肌瘤, 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盆腔包块、流产、不孕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患者对手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希望用最小的创伤得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临床试验观察中, 可以明显的知道观察组的疗效整体上对比对照组优越, 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的时间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少, 患者的肠胃恢复功能也比对照组的快, 术后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4].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因此我院认为, 在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切除术疗效显著, 并具有传统开腹手术不可替代的优点, 同时还可以使子宫肌瘤患者在最小的创伤下, 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效果, 因此, 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中, 腹腔镜切除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志.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J].吉林医学.2012, 5 (07) 45-46.

[2]李枫.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 6 (01) 12-13.

[3]齐祥意.子宫肌瘤患者不同术式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0, 9 (08) 15-16.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篇2

【关键词】 子宫肿瘤;子宫动脉;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R7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75-02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以其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妇科最受关注和欢迎的手术方式,为探讨子宫动脉预处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2009年3月~2012年12月,江阴东方妇科医院妇科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对24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子宫肌瘤患者42例施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25~43岁,平均34岁。38例为肌壁间肌瘤,4例为蒂较宽的浆膜下肌瘤。肌瘤数最多3个。肌瘤直径最大为7cm。已婚未育13例,余均为经产妇。患者均有月经过多和贫血,其中轻度贫血16例,中度贫血2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子宫动脉阻断组24例,先于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18例未于腹腔镜下电凝阻断子宫动脉,直接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两组患者年龄及肌瘤数、大小、位置无差异。

1.2 手术方法

1.2.1 子宫动脉阻断组: 患者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术前宫腔内放置举宫器。于脐下作一1cm纵切口,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CO2 气体,维持气腹压力在14mm Hg。10mm Trocar穿刺成功后,置入30°腹腔镜。在双侧髂前上棘内侧约3cm处各穿刺5mm Trocar为操作孔。先探查盆腔脏器有无粘连,再探查子宫肌瘤数量及大小。改为头低足高位,助手用举宫器将子宫向前向上举起。于子宫峡部稍上方剪开阔韧带后叶腹膜,分离暴露双侧子宫动脉。镜下见子宫动脉迂曲、有搏动。紧靠子宫,以双极电凝钳电凝子宫动脉,阻断子宫的血供。镜下见宫体颜色变为紫红色。用单极电凝钩沿肌瘤表面最突出部位的长轴切开子宫浆肌层,直达肌瘤表面。用大抓钳钳夹肌瘤并向外牵拉,助手协助紧贴子宫肌瘤用单极电凝钩切断肌瘤假包膜的结缔组织,切除肌瘤。创面用10可吸收线8字间断缝合。创面张力较大时体外打结,再腔内打结,闭合创面。切下的肌瘤用电动子宫旋切器旋切成小块取出。穿刺孔留置直径5mm的橡皮引流管,术后第1天拔出。

1.2.2 对照组: 麻醉、体位、穿刺均同子宫动脉阻断组。探查后直接行肌瘤切除术。用单极电凝钩沿肌瘤表面最突出部位的长轴切开子宫浆肌层,直达肌瘤表面。内凝器分离止血。若大血管出血,用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创面缝合同子宫动脉阻断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结果

子宫动脉阻断组24例中1例因肌瘤较大且向左侧阔韧带突出,阻断子宫动脉困难,术中出血较多而中转开腹,余者均顺利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80min,平均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ml,大部分出血量20~50ml。对照组18例,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中转开腹,余者均顺利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210min,平均1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0ml。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子宫动脉阻断组中6例术后体温超过38℃,持续1~2d;其中1例术后体温达38.3℃,2d后恢复正常,其余18例术后体温均在38℃以下。引流量最多100ml,平均50ml。对照组中8例术后体温超过38℃,持续2~4d;其中3例术后体温38.5℃,3~4d恢复正常。引流量最多220ml,平均80ml。两组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腹部穿刺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3~5d痊愈出院。随访两组31例患者月经规律,周期和月经量恢复正常。

3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具有患者损伤少,腹部疤痕小,粘连发生几率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但仅适用于浆膜下或外凸的肌壁间肌瘤。主要是因子宫血液供应丰富,按常规方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时,无法像开腹手术那样用压脉带勒压子宫峡部暂时阻断子宫血流以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而且,无论是用内凝器还是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术中视野暴露。有时为了止血需用单极、双极或内凝器反复电凝,结果由于损伤组织较多,镜下缝合时对合较差,术后吸收热较高,持续时间长。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后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子宫切口愈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适应证为:(1)年龄<40岁有生育要求的妇女;(2)B超检查肌瘤直径<10cm、数量不超过3个;(3)经妇科检查证实为浆膜下或外凸的肌壁间肌瘤。禁忌证为:(1)多发性子宫肌瘤,数量超过3个;(2)单个肌瘤直径≥10cm;(3)子宫肌瘤向宫腔内生长,并有50%突出于宫腔内;(4)怀疑子宫腺肌症;(5)宫颈或阔韧带肌瘤等。腹腔镜子宫动脉预处理后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是:(1)病例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2)术者要有丰富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经验与技巧,在打开阔韧带后叶腹膜后能准确找出子宫动脉,必须在分离后看到子宫动脉搏动方可电凝,电凝以双极电凝为佳,切勿损伤输尿管;(3)镜下创面多用8字缝合,若张力较大要腔外打结;(4)术后常规留置腹腔引流,24h后拔出。本研究结果表明,先行子宫动脉电凝阻断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平均为80ml,大部分为20~50ml;对照组平均失血18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u等[1]用腹腔镜或开腹结扎子宫动脉后切除子宫肌瘤,术中平均失血(50±26.9)ml,未结扎子宫动脉直接切除子宫肌瘤组术中平均失血(250±132.5)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子宫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先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手术几乎在无血状态下进行,镜下术野极为清晰,避免了反复电凝肌层切口,电凝少,组织损伤少;缝合子宫切口时,几乎没有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所以术后吸收热的发生率和腹腔引流量均较对照组低和少。两组患者术后月经均恢复正常,表明先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影响月经恢复。由于电凝子宫动脉后,子宫仍有来自卵巢动脉的血供,随着侧枝循环的建立,子宫能够得到足够的血供[2]。郎景和等[3]的研究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妊娠率与开腹手术相似,妊娠率可高达70%。Liu等[1]用腹腔镜或者开腹手术结扎子宫动脉后切除子宫肌瘤,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为0,对照组则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由于例数少,随访时间短,未统计术后妊娠率及复发率。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4],术野清晰,创面电凝少,可明显减少组织坏死,术后渗血少、并发证少。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至于对妊娠的影响,鉴于本研究病例较少,随访时间短,尚需更多资料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Liu WM,Tzeng CR,YiJen C,et al.Combining the uterine depletion procedure and myomectomy may be useful for treating symptomatic fibroids [J].Fertil Steril,2004,82(1):205-210.

[2] 徐恩多.局部解剖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8-150.

[3] 郎景和,冷金花.妇科腹腔镜的现状及展望[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2):68-70.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 9 例, 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 年龄在44~58岁, 平均年龄 (50.3±2.1) 岁;黏膜下肌瘤患者10例 (34.48%) , 浆膜下肌瘤患者6例 (20.69%) , 肌壁间肌瘤患者13例 (44.83%) 。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①术前访视:术前1 d要进行访视, 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内访视患者, 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方法、优点及缺点, 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对手术未知的恐惧感及顾虑, 认真的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可以使患者放松心情, 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 指导患者术后如何预防切口感染, 选用香皂对患者会阴部、脐部、腹部进行清洗, 完成术前准备。②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均需调节, 温度22~25 ℃, 湿度50%~60%, 这样可以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同时避免室内微生物生存及繁殖。③体位准备:协助患者选择适合的体位, 可选择截石位, 注意患者身体部位与手术床的金属部分不要接触, 这样可以防止电灼伤的发生, 用约束带进行固定, 避免腓总神经损伤, 患者的上肢放置于体侧, 这样可以方便医师进行手术。

1.2.2 手术配合。①巡回护士配合:术前认真检查仪器的性能, 核对患者的临床资料, 监理静脉通道, 可以有利于麻醉, 麻醉完成后, 帮助患者截石位, 根据医师的习惯及要求, 将各种器械摆放到合适位置, 在患者小腿处摆放一次性电极板, 检查患者的身体是否接触到金属物品, 避免电灼伤的发生, 常规消毒铺巾, 连接各种仪器, 适时帮患者改变体位, 调整仪器的功率, 穿刺腹腔时, 要选择平卧位, 建立气腹, 将患者变为足底体高位, 将子宫肌瘤切除后, 将患者改为水平位, 术中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肢体情况, 若出现异常, 及时告诉医师, 手术结束后, 注意患者的保暖, 注意标本的处理及送检, 等待患者清醒。②器械护士配合:器械护士20 min前要洗干净手, 将器械整理好, 检查器械, 摆放好, 协助医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

1.2.3 术后配合:术后要将器械拆卸后, 使用溶酶进行侵泡消毒, 洗涤后再使用清水洗干净, 摄像头导线、冷光源导线均要细心整理, 避免打折、扭曲, 放置平稳, 严格遵照无菌原则进行消毒操作, 可耐受高压灭菌的手术器械, 均采取高压蒸汽灭菌, 剩余器械则采取消毒剂灭菌器进行灭菌, 将摄像头导线、冷光源导线用保护套套好。

1.3 观察指标:观察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 出院时间等。

2 结果

本组29例子宫肌瘤患者, 平均手术时间 (90.1±22.4) min, 术中出血量50~80 m L, 平均术中出血量 (65.1±4.9) m L, 术后2 d内基本恢复正常的活动, 术后6 d, 均康复出院, 未发生压疮、灼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未出现中转开腹患者, 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两个方面, 术前准备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器械进行定期维护, 确保器械正常工作, 避免在手术中因器械故障影响手术, 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同时术前也应准备好手术相关的一切事宜, 如手术室布置、器械准备等。而术中配合包括术前仔细核对患者资料, 避免出现差错, 并且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可熟练的遵循步骤完成与医师的配合,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3]。在优秀的手术配合下, 本组29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2 d内基本恢复正常的活动, 术后6 d, 均康复出院, 未发生压疮、灼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未出现中转开腹患者, 均痊愈出院, 说明有效的手术配合对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总之, 治疗疾病的方式在不断发展, 手术方法也在经过不断的改良, 因此临床护理也应做出相应的进步, 以满足临床需求。

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以更好的完成手术。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9例, 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 由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 总结手术配合的方法, 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29例子宫肌瘤患者, 平均手术时间 (90.1±22.4) min, 平均术中出血量 (65.1±4.9) m L, 术后2 d内基本恢复正常的活动, 术后6 d, 均康复出院, 未发生压疮、灼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未出现中转开腹患者, 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准备与术中部分, 均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 具有相当高的重要性。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孙秀军, 张梅, 李政玲, 等.团队合作舒适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8) :916-919.

[2]晋绘娟, 梁彩侠, 李红侠, 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术中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9) :1493-1494.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篇4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人性化护理;心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75-02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术式,其疗效已获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可,但患者围术期常具有程度不一的负性情绪,明显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1~2],因此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接诊的患子宫肌瘤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均满足《妇产科学》中关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3];②经B超检查、妇科检查确诊;③均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④均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⑤均无具有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者。⑥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最低年龄26岁,最高年龄53岁,平均年龄(32.73±9.41)岁;平均病程(11.53±2.76)个月;肌瘤数目:单个25例,多个15例。研究组40例,最低年龄27岁,最高年龄55岁,平均年龄(33.12±9.62)岁;平均病程(11.62±2.91)个月;肌瘤数目:单个23例,多个17例。两组的年龄、BMI、病程及肌瘤数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主要为术前给予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备皮,给予皮肤护理;帮助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观察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术前叮嘱患者休息充分;注意保持手术室的温湿度适宜,做好保暖工作;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术后擦净皮肤,对患者的尿液、尿量、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患者简单的饮食干预。研究组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护理内容:(1)术前护理:①病情评估及心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且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法向患者讲解疾病与手术的相关知识,以有效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4];②术前准备:叮嘱患者术前禁食12h,禁饮6h,术前晚上与手术当天清晨进行清洁灌肠;术前1d给予碘伏液对脐孔污垢进行清洁,避免切口感染,术前0.5h备皮;手术应注意避开患者的月经期,术前3d进行阴道准备,给予碘伏液冲洗阴道,2次/d。(2)术中护理:①心理干预:因患者处于陌生的手术室中,常出现紧张、害怕等情绪,因此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疏导和安慰,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常规护理: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合理摆放患者体位,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构建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进行中心静脉输液与动脉测压。术中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好保暖工作,为患者构建良好的手术环境。(3)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术后责任护士应将患者接至病房中,为患者构建和谐的病房环境,注意保持病房的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保持病房的安静。同时,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的成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和安慰,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护理工作;②呼吸道护理:麻醉未清醒者应协助其取去枕平卧位,头侧偏;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6~8h;术后通过叩背、雾化吸入、含片等方法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以避免呼吸道感染;③饮食干预:术后禁食,6h后如果患者没有不适则可给予流质食物进食,如米汤、鱼汤等;术后2d可给予高蛋白食物,1周可转为普通饮食;④导尿管护理:护理人员应助于确保管道的通畅性,对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进行详细的记录,且加强置尿管患者的会阴护理,叮嘱患者多饮水;⑤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敷料是否有血液外渗,皮肤是否有淤血,且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疼痛等,以便对术后出血及时进行处理;若患者存在明显的皮下气肿,可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且保持半卧位处理;肩背部疼痛者,可采用翻身、舒适体位、吸氧及安慰等方法促进缓解;呼吸道感染患者可通过叩背、翻身及雾化吸入等方法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叮嘱患者多饮水[5]。

1.3 观察指标 通过SAS与SDS量表[6]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越重,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法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法分析,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SAS、SDS评分变化对比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有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见下表。

2.2 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在中年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以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完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术式,其具有微创、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7~8]。

人性化护理理念以其倡导的在“人、环境、健康、护理”等多方面的特殊见解,将临床护理工作与爱、美互相融合,有效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在临床护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4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忠秀,黄勇.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563-2564.

[2]杨帆,林英,罗秀珍,等.舒适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3,25(8):1266-1267,1279.

[3]何春琳,王玲丽,徐惠萍,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肌瘤剔除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232-233.

[4]卢旭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89-2291.

[5]夏玲华.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816-817.

[6]王补青,潘娇平,王沁,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围手术期103例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6-117.

[7]姜亚平,戴文英,严丽芝,等.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0,9(2):131-132.

[8]刘美荆,黄媛彦,李海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89-1691.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 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收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摘除微创手术。年龄最大的45岁, 年龄最好的29岁, 平均年龄 (33.6±4.8) 岁。肌瘤直径1.4~8.2cm, 平均5.6cm。有蒂浆膜下肌瘤10例, 阔韧带肌瘤4例, 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22例。均无开腹手术史。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月经紊乱者行宫腔镜检查术及子宫内膜采取术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1.2 方法

36例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采用2~4孔操作法, 常规气腹穿刺, 其中一人在患者腹部切开1~3个5mm左右小孔, 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 将腹腔镜镜头 (直径为3~10mm) 插入腹腔内, 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 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 可获得比肉眼更清晰的图像, 清晰直观子宫发病状况, 然后由医师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 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实施微创手术摘除。切除的肌瘤用旋切器旋切成条状取出。有蒂浆膜下子宫肌瘤直接用电凝切断瘤蒂摘下瘤体。其他子宫肌瘤手术时于肌瘤的假包膜层注射缩宫素20U, 基底部宽的浆膜下肌瘤于瘤体表面切开假包膜, 大抓钳提拉取出瘤体;肌壁间肌瘤, 瘤体表面电切深达瘤核, 大抓钳提拉肌瘤, 分离取出, 创面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2]。

2 结果

3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随访无复发。平均手术时间 (47.3±25.2) min, 平均术中出血 (84.3±34.6) mL。术后肛门排气 (1.84±0.30) d;术后病死率为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2d均下床活动, 术后1~2d拔除引流管, 术后1~2d进食, 术后住院天数 (5.6±1.6) d。术后患者均得到电话随访, 患者身体状况均良好。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 多无症状, 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 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 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仪器和器械不断改进, 腹腔镜技术不断进步。微创手术是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损失的手术, 是21世纪的手术方法, 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 有助于查明不孕原因并进行手术矫治。随着社会的进步, 广大女性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子宫肌瘤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但研究表明, 激素分泌过于旺盛, 是导致子宫肌瘤的最普遍原因, 而女性的这3种行为模式, 是造成内分泌紊乱, 导致激素分泌过剩的罪魁祸首。现代西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 尚无其他理想疗法。

有文献报道,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 (1) 肌瘤结节较小 (一般<8cm) 的浆膜下或表浅的肌壁问肌瘤; (2) 肌瘤数目较少, 一般不超过2个的子宫肌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技术的适应证也越来越广泛, 无论患者是否已婚均可实施, 且手术视野暴露清楚, 若有粘连可一并分离。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 (1) 在封闭的腹腔内操作, 创伤性切口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下床早; (2) 术中反复冲洗腹腔, 镜下直视负压吸引, 可清楚地观察创面是否渗血, 盆腔内残留液体少; (3) 术后吸收热及医源性感染机会少, 术后病率低。由于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完全镜下操作, 技术操作复杂, 若肌瘤较大、数量过多、位置过低过深均可导致手术困难, 时间过长、出血过多, 甚至被迫中转开腹。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的缺点:镜下不能像开腹那样可以触摸子宫, 因此较小或过深的肌瘤可能遗漏[3,4]。

同时需要注意的事加强对护理指导, 在术前, 要通过交谈和观察, 了解患者最突出的问题, 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在术后,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本组研究表明, 3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随访无复发。平均手术时间 (47.3±25.2) min, 平均术中出血 (84.3±34.6) mL。术后住院5~8d, 平均6d。

腹腔镜下子官肌瘤手术, 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术中出血少, 手术时间缩短、不需拆线、术后恢复好等优点, 对女性健康意义重大,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权容哲, 林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出术可行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 (4) :89-90.

[2]李丽, 马树强, 周晓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 (1) :67-68.

[3]海波, 周艾琳, 高飞, 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72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 (16) :1455.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30~50 (36.5±4.3) 岁, 肌瘤数量 (5.4±1.3) 个, 子宫肌瘤直径 (6.3±1.4) cm, 肌瘤分布情况为:黏膜下肌瘤3例, 浆膜下和肌壁间25例, 肌壁间肌瘤50例, 浆膜下肌瘤22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行全身麻醉,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为:按照患者子宫肌瘤发病部位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子宫切口。对于浆膜下肌瘤的患者, 使用电凝钩将蒂细的肌瘤直接切断, 使用1 ̄0可吸收线缝扎蒂宽的浆膜下肌瘤。术后连续3d应用缩宫素和抗生素治疗。对于肌壁间肌瘤的患者, 于近宫体处行侧壁肌壁间肌瘤斜向切口, 于近宫底部行后壁和前壁肌壁间肌瘤纵向切口, 纵向使用电凝钳行一条电凝带, 保证其长度与瘤体相同, 不一定以瘤体突出处为手术切口, 沿电凝带使用电凝钩电切到瘤体部, 将瘤体假包膜完全分离, 瘤体使用抓钳进行钳夹并产生张力, 将肌瘤与基底部使用剪刀或电凝钳进行分离, 离断电凝, 残腔冲洗, 使用1 ̄0可吸收线进行固定缝合, 保留第一针线尾, 从右向左、自下而上纵向缝合前壁, 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纵向缝合后壁切口, 下一针拉紧前适当放松上一针缝线, 并返回与第一针线尾打结。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手术情况指标。同时, 两组观察对象均于手术1、3、6、12个月时分别接受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 (6.5±3.4) 个月,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若P<0.05, 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手术时间 (86.4±15.2) min, 术中出血量 (127.7±16.4) 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 (21.1±1.3) h, 术后住院时间 (5.4±0.8) d;对照组研究对象手术时间为 (100.5±13.5) min, 术中出血量为 (168.6±11.1) 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 (38.1±0.3) h, 后住院时间为 (6.3±0.8) d。两组观察对象手术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同时,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 包括子宫切口血肿1例, 术后发病1例, 术后镇痛14例,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 包括子宫切口血肿2例, 术后发病2例, 术后镇痛32例, 两组观察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子宫肌瘤治疗技术, 但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大, 因而其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止血和预防出血, 其主要决定因素在于手术医师镜下缝合技术是否熟练[2]。本次医学研究对该手术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良: (1) 瘤体残腔缝合方法。通过连续交替深浅方式进行缝合, 也就是1 ̄0可吸收线对创面切口进行底部残腔“8”字缝合, 从而防止形成血肿和残腔出血现象, 促进残腔闭合。缝合浅部为子宫肌层的0.5cm~1cm, 连续交替锁边缝合以促进浆肌层止血和对合[3]。同时, 娴熟的镜下打结与缝合技术也有利于创面的快速对合, (2) 子宫切口的设计。相比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能够避免影响创面缝合、创面止血、肌瘤剥出等对于操作和手术视野, 所以, 不需要在肌瘤明显突出的部位打开手术切口。于近宫底部行后壁和前壁肌壁间肌瘤斜向切口, 于近宫体处行侧壁肌壁间肌瘤纵向切口, 临床研究结果证实, 该治疗技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 简化手术过程, 消除操作角度和镜下视野方面的影响。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 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 有助于腹腔镜肌瘤切除术指征的放宽, 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的改进。通过改进手术操作方法, 特别是镜下缝合技术和子宫切口设计等方面的改进, 实现了手术出血量减少, 以及手术时间缩短等目标。对于大径线肌瘤也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观察组观察对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 疗效显著, 且安全性较高, 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秀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1 (4) :496-497.

[2]曹莉莉.54例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13 (3) :903-904.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因患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者中腹腔镜辅助组61例,开腹组43例,年龄22~48岁,平均(31.5±4.0)岁。两组患者入选标准:肌壁间肌瘤及无蒂的浆膜下肌瘤,肌瘤数3~5个,肌瘤直径小于10 cm。患者术前无其他合并症,均无盆腔手术史,术中未行除肌瘤切除术以外的其他手术。术前均经彩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常规进行全身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常规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月经异常者行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病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开腹组:按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方法操作[1]。腹腔镜辅助组:取膀胱截石位,阴道放置举宫器。于脐上切开皮肤,气腹针穿刺以C02气体形成气腹,气腹压力15 mm Hg。脐部10 mm trocar穿刺放入腹腔镜,首先探查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子宫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助手调整举宫器的方向,暴露术野。直视下于左下腹建立5 mm第一辅助穿刺孔,右下腹建立10 mm第二辅助穿刺孔。在子宫肌瘤旁肌层内注射催产素20 U,单极电钩于肌瘤正中纵行切开子宫肌层,长度与肌瘤直径等长,深达肌瘤,用螺旋形肌瘤固定器牵引瘤核,用电凝棒或电钩于肌瘤与肌层之间分离,切开过程中如有出血应及时电凝止血。在肌瘤与肌瘤床分离后,经耻骨联合上正中行腹壁切口4~5 cm,以鼠齿钳通过此切口钳夹子宫切缘在直视下行剥离面止血及缝合子宫(分两层缝合),并用手指触摸整个子宫以确保肌瘤完全剥除。缝合完毕,子宫放回腹腔,取出标本。关闭腹壁切口后再次腹腔镜下检查手术野,盆、腹腔冲洗,检查各创面无渗血后,常规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需拆线。标本全部送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0.1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术后使用止痛剂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生活恢复自理时间腹腔镜辅助组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年内复发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维持了子宫的生理功能,保持了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影响最小,有利于术后患者的身心健康[2]。传统的开腹手术腹壁切口大,术中操作对腹腔肠管等脏器干扰大,影响术后肠功能恢复,肠粘连较易发生,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容易形成较大的瘢痕,影响美观。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子宫肌瘤切除术由单一的开腹手术逐渐向腹腔镜等微创方向发展。

目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安全的子宫肌瘤保守术式之一[2]。它具有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术后盆腔粘连少,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3],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受肌瘤部位、大小、数目、性质的限制[4]。因为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关键步骤是缝合,缝合得好不仅可以止血满意而且可以关闭局部子宫切口,恢复正常的解剖。而腹腔镜下缝合深层缺损较困难,难以精确对合,手术时间长,缝合不严密易造成术后出血、血肿、继发感染,伤口裂开、瘘管形成和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可能。因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要求术者具备相当娴熟的镜下缝合技术,并且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不能像剖腹手术那样可以触摸子宫发现较小的肌瘤,容易遗漏小的肌瘤导致术后早期复发。

笔者在临床上探索开展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杨钦灵[5]认为LAM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接近开腹手术,使原本需要开腹手术的患者可以享受腹腔镜手术带来的“微创”。同时该方法融合了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既可在腹腔镜辅助下,更好地探查盆腹腔,分离粘连,即使剥离大的子宫肌瘤也不必做很大的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又可按传统开腹手术方法直视下缝合,关闭瘤腔,对合整齐,达到如同开腹精确对合子宫切口的缝合技术(特别对于需要生育的患者,降低了以后妊娠子宫破裂风险),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而且术者可通过手的触摸确保所有肌瘤完全摘除。尤其适合于腹腔镜操作初学者或腹腔镜下肌瘤体积过大、数量过多及缝合困难时,可保证在创伤最小的前提下完成手术。具有腹部切口小,创伤少,术中出血少,手术难度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伤口愈合快,术后恢复良好,盆腹腔干扰少,不易引起盆腹腔粘连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210.

[2]冯凤芝,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65-67.

[3]边爱平,赵倩,周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65-66.

[4]华克勤.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及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5.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篇8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年龄27~58岁,平均43.2±2.1岁,孕11~18周,平均13.2±0.3周,子宫腺肌病23例,子宫肌瘤17例;对照组年龄26~57岁,平均43.1±2.2岁,孕12~19周,平均13.4±0.5周,子宫腺肌病25例,子宫肌瘤15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疾病类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阴道冲洗3天,常规备皮,清洁脐部,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麻醉。对照组采取传统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实验组在腹腔镜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脐上取一切口,长度约10mm,插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脐部作第1次穿刺孔,放入腹腔镜,再将10mm套管放入左下腹,作第2次穿刺孔,在相应部位取完4个穿刺孔;腔镜下观察子宫、附件及盆腔情况。粘连者先行粘连松解术,将子宫偏向一侧,置入血管闭合器,分离宫旁组织,充分暴露子宫动静脉,双极电凝子宫动静脉;置入自制结扎套圈,取出举宫器。穿刺孔扩大后放入子宫电动切割器,依次取出子宫体及瘤体组织,将盆腔冲洗干净,排尽气体后即可将套管拔出,并缝合穿刺孔。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及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3]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 并发症及复发

术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实验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4例,占10.00%,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0<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妇科多发病、常见症,虽为良性肿瘤,但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过去临床主要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4],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盆底结构完整性,防止术后阴道松弛和脱垂,且损伤少,术后恢复快[5]。

实验组采取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辅助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术后肛门排气及切口愈合,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实验组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4例,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提示腹腔镜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切口愈合效果好,术后不易复发,安全性好,优于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对女性健康危害大,临床须高度重视。腹腔镜辅助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损伤小,住院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焦海宁,滕宗荣,喇端端,等.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大子宫切除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3):63-65.

[2]王晓慧.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2):76-77.

[3]程娜,吴毅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治疗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3):32,34.

[4]孟祥峰.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42-45.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篇9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95-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全子宫切除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开腹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以其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选择。我院在2011年1~6月成功地为36例患者实施了这一手术,得到了较好的结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患者,年龄在45~56岁,其中子宫肌腺瘤1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24例,平均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50~80 ml。术后2天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均无腹膜刺激及并发症,于6天后出院。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准备 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身体及心理准备状况,对手术有无特殊要求。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和思想顾虑,使之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手术。详细叙述妇科腹腔镜操作步骤,为预防切口感染,指导患者用肥皂水清洗腹部,脐部,会阴部,完善术前准备,使手术顺利进行。

2.2 手术间准备 手术开始前1 h启动空气层流系统。室内温度控制在22 ℃~25 ℃,湿度控制在50%~60%,不仅能缓解患者因不适产生的紧张情绪,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2.3 体位准备 在全身麻醉插管后,经麻醉师允许,放置膀胱截石位。约束带固定,避免损伤腓总神经。双肩用肩拖固定,防止术中采用头低脚高位而使患者发生危险。将患者双上肢束缚于体侧,这样既能方便麻醉师术中加药,又可避免患者上肢过度外展而造成伤害。

2.4 器械仪器的准备

2.4.1 腹腔镜专用器械准备 各种规格的套管穿刺器、气腹针、匙状钳、抓钳、剪刀、超声刀、宫颈托、视频镜头、双极电凝、转换器、腹腔冲洗器、粉碎机刀头,CO2充气管等。先检查器械的性能,各部件是否完整,打开关节和阀门,管道保持通畅。高压蒸气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

2.4.2 腹腔镜仪器的准备 包括显像系统,摄像系统,光源机,CO2气腹机,双极电凝机,冲洗吸引装置,超声刀系统分别放于相应位置,插上电源连接各线,确保机器保持正常状态。

3 手术配合 3.1 巡回护士的配合 巡回護士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年龄、手术名称、体位等,建立静脉通路,将输液器与三通连接,便于术中给药。将一次性电极板放于小腿处,并检查身体勿接触金属物品,防止电灼伤。消毒铺巾后,接过台上递下的光缆、气腹管、冲洗管、电凝线等分别连接于正确位置,调节好各种仪器的正常使用功率。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肢体受压,电灼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因腹腔镜手术气腹不能中断,始终要保持足够的CO2气体量。手术结束患者未清醒前,放置好正常体位后,在膝关节和髖关节处用约束带固定,接触皮肤处垫软垫,以防麻醉未清醒时因躁动而摔伤。患者在未清醒前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患者。

3.2 器械护士的配合 (1)器械护士提前20 min洗手,整理器械台,检查器械的性能,各部件是否完整,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纱布、器械、缝针等数目,并放置整齐。(2)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消毒,铺消毒巾后予冷光源光束,摄像头及无菌保护套。CO2机、气腹机、吸引管、超声刀连接并固定好,测试吸引装置是否正常。(3)手术开始时,递手术尖刀,在脐窝下或上缘做1 cm弧形切口,用两把毛巾钳提起并固定腹壁,穿气腹针,一般压力为12 mm Hg,从小流量开始。拔出气腹针后递术者10 mm套管穿刺器,在气腹穿刺处穿刺,将预热的镜头放入套管内。在耻骨联合左外上方处做0.5 cm纵向切口(第二切口),插入5 mm套管穿刺器,便于术者止血,分离组织等。取右侧麦氏点,做0.5 cm纵向切口(第三切口),便于助手操作。按手术需要递上匙状钳、超声刀、电凝针等器械,子宫切除后如需缝合,递上持针器,1号线缝合宫颈筋膜层,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冲洗干净后取出器械,缝合腹部伤口,并用速愈贴黏贴。

4 结果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等优点。但由于手术所需的仪器器械较多而精密、复杂,故要求洗手护士熟悉各种器械的性能和操作,熟悉手术步骤,准确传递,减少失误。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手术过程,根据手术需要调节各种仪器和设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5 讨论

(1)术前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手术的优缺点以及术后常见的不适,以减轻患者压力,使其配合手术。(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3)做好仪器的保养。腹腔镜器械精密昂贵,使用是要轻拿轻放,使用后立即清洗。将器械每个部分完全分拆,去除橡胶塞及封帽,先将器械放入酶消毒剂中按1∶100的浓度浸泡10 min,用专用毛刷清洗所有管腔和细小通道,不可用金属刷。然后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擦干,上油,挂入专用橱内待用。纤维导光束不的弯曲,用后呈环状盘好,以免损伤光纤。镜面禁用粗糙布类擦拭,各种仪器使用后旋转回复零位。

参考文献

[1] 林金芳,冯缵冲,丁爱华.实用妇科内镜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76.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0例,应用计算机取样法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年龄31~52岁,平均(42.25±4.43)岁;肌瘤直径2.3~6.5 cm,平均(4.0±0.5)cm。对照组:年龄32~54岁,平均(43.42±5.12)岁;肌瘤直径2.4~6.3 cm,平均(4.1±0.7)cm。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2)研究组进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根据患者肌瘤面积大小,确定肚脐孔上方穿刺点,通常1.0~1.5 cm,探入腹腔镜,注意观察并置入第2、3个Trocar下腹两侧。剪开腹膜后把膀胱向宫颈外口水平推,然后进行阴道手术操作,应用1:20万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液,注入阴道与宫颈交界部位的阴道黏膜[2],切开阴道黏膜,再分离宫颈直肠间隙与膀胱宫颈间隙。打开子宫直肠窝腹膜后,应用7号丝线实施双重缝扎。双极电凝处理,有效止血。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以用%表示,通过χ2完成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通过配对样本t完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尤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无典型性症状,一些患者表现为腹部可触及肿物、阴道出血及压迫等症状,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及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3,4]。以往临床常采取开腹切除手术治疗,但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疗效欠佳。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可有效探查盆腔粘连及盆腔脏器情况,防止出现盆腔脏器病变的漏诊[5]。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操作更加简单,手术难度较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疗效理想。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上述理论的可行性。

总之,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康复速度快等优点,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疗效显著。

关键词:腹腔镜,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

参考文献

[1]李静,赵迎宾.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5):76-77.

[2]桂新红.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4(5):71-72.

[3]徐雯,王祖俊,孙雯,等.经腹、经阴道及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259-261.

[4]李红梅.阴式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23-124.

上一篇: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下一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