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规制的法律完善

2022-09-11

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骚扰电话总数高达270亿通, 并且骚扰电话中手机占比正在提升。今年两会召开之际, 国家领导人也接到过骚扰电话,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组织部长李世杰提案建议加强对骚扰电话及信息的管理。[1]因此, 为了有效的治理骚扰电话, 须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 并提出法律规制的建议, 从而更好的促进语音电话业务健康发展。

一、骚扰电话的法律界定及其特点

(一) 骚扰电话的法律界定

根据2000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2012年公布实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 我们总结得出:骚扰电话是指未经电话 (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其他移动通信终端等) 持有者同意或者请求, 以拨打等方式向其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或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行为。[2]

(二) 骚扰电话的特点

1. 高度的分散性。移动电话的高普及率, 使得想要迅速准确地查找到电话源头, 非常困难。

2. 较强的隐蔽性。

借助互联网平台, 骚扰电话甚至可以随意改号, 这为许多屏蔽软件和系统, 带来了不小的技术难题。

3. 界定难度大。

由于人们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电话, 怎样进行界定?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比较概括, 模糊不清, 亟须监管部门作出相对明确的规定。

二、骚扰电话的分类以及违法性

文章所说的骚扰电话是指广义上的骚扰电话, 我们对骚扰电话进行了分类, 并指出骚扰电话违法性。不同类型的骚扰电话的社会危害性质不同, 据此可将骚扰电话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人身骚扰型、广告营销型、电信诈骗型的骚扰电话。

(一) 人身骚扰型

这类骚扰电话的特征是电话发起者 (主叫) 以各种污言秽语辱骂接收者 (被叫) , 或者对被叫进行人身攻击, 或者恐吓被叫, 或者单纯的多次反复拨叫被叫, 对被叫的个人生活造成困扰。这类骚扰电话侵犯了人们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名誉权、生活安宁权、休息权、生命健康权等, 依法可以进行治安处罚, 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诽谤罪。

(二) 广告营销型

1. 广告型的骚扰电话, 这种是用电话间接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我国《广告法》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内容、广告活动及广告审查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而利用语音电话业务向任意或特定群体用户传播商业广告信息显然不符合《广告法》的要求。

2. 营销型的骚扰电话, 直接用电话营销自己的某种产品或服务, 电话即可办理相关业务。

中国保监会于2013年4月25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电话销售业务市场准入具有相应的条件建立健全电话销售禁拨管理制度;保险公司对客户信息和电话录音内容负有保密义务, 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等。

(三) 电信诈骗型

指犯罪分子通过语音电话、网络电话方式, 编造虚假信息, 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 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骚扰电话。我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将依法定罪处罚, 电信诈骗行为将受到从严惩处, 而解释规定,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 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 或者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 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以诈骗罪 (未遂) 定罪处罚。

三、要加强对骚扰电话的法律规制, 促进语音电话业务的健康发展

几年前, 在社会舆论和监管部门敦促下, 运营商开始认真治理垃圾短信, 情况日益好转。相反的是, 骚扰电话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 为了依法保护电信用户的合法权利, 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规制骚扰电话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 电信运营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实行行业自律;同时广大的电信用户应该提高防范意识, 积极主动的配合相关国家机关打击骚扰电话的活动。

(一) 立法追求精细化, 重视和加强的对骚扰电话的专门立法

鉴于骚扰电话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和较强的隐蔽性, 甚至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特别是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不少呼叫中心利用了群呼、透传等技术, 为遏制骚扰电话, 多个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包括“清网行动”“查处伪基站”等整治活动的频率并不低, 但在实践中, 治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法律难度。怎样界定和认定骚扰电话?如何细化电信企业必要的制止措施?这些都需要立法给出比较清晰的规定。

目前, 我国关于骚扰电话规制方面直接的专门立法, 只有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但是, 国外对电话营销法律规制较为完善, 尤其是美国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电话营销规制法, 1991年的《电话用户保护法》对电话营销做了禁止性规定, 1995年《电话营销销售规则》进一步限制了拨打营销电话的时间, 2003年《拒绝来电实施法》又建立了适用于全国的拒绝来电登记制度。[3]在国内, 2012年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推出了类似项目, 开通了人身保险方面电话营销禁拨号码登记平台。消费者在所选择的禁拨期限内, 将不会接到所选择人身保险公司的营销电话。[4]由此可以看出, 国内有关人身保险的电话营销业务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 在其它的电话营销业务、广告电话等方面, 我国法律对此并未做出相关规定, 因此, 需要以人身保险电话销售的法律规定为范例, 加强这方面的专门立法, 以更好的对相关的骚扰电话加以规制。

(二) 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 违法必究

对于电信诈骗, 有专门的网络电话技术人员, 负责话务窝点网络电话设备维护, 高额线路操控者购买、承租网络虚拟线路、电话改号、群发电话等一系列严密的犯罪组织行为。[5]尽管, 我国对与电信诈骗类的骚扰电话, 法律有相关的规定, 但是, 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关于骚扰电话相关问题, 如:个人信息非法买卖、运营商对骚扰电话提供各种支持、以及对“透传”的默许等。因此, 从监管层面看, 工信部与当地的通信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公安局网警是信息管理的三支主要力量, 要严格执法, 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同时对违法的移动运营商也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三) 立法应当加强对移动或固定通信、互联网通信业务经营者的立法规制

对来势汹汹骚扰电话, 3·15晚会在密切关注, 经调查发现, 一些运营商实际却在为骚扰电话提供各种支持。为从源头和渠道上治理电信诈骗类骚扰电话, 建议:首先, 建议两高加快出台两项司法解释: (1) 根据十一届五次会议两高答复, “由于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 如何追究运营商的刑事责任问题, 必要时, 也可以由两高通过司法解释先予明确”。 (2) 将出售、购买银行卡行为纳入视为出售、购买伪造银行卡行为, 按照刑法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处罚。其次, 根据十二届一次会议两高的答复:“如果有证据证明电信运营商明知行为人利用电信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由电信运营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近些年, 我国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 各种网络电话软件十分流行, 由此也引发了各种骚扰电话来袭。依据刑法修正案 (九) 草案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从而, 加重网络服务商的安全管理责任。第二十六条还规定,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 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 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情节严重的, 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 广大电信用户只有依法追究移动、固话运营商和互联网通信业务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才能迫使他们履行社会责任。所以, 我国要加强对移动、固定通信和互联网通信业务经营者的义务的相关立法, 从而, 从根本上减少电信诈骗类骚扰电话对人们的影响。

(四) 立法应当加强对电信用户的立法规制

我国现行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和《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登记和保护电话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提供的真实身份信息, 对用户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但是, 全面落实电信用户实名制在实践中却遇到了障碍, 切实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还是需要法律制定可以实际操作可行实施细则, 这样更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

2003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启动了“别打我电话”项目, 只要用户申请了“别打我电话”的注册服务, 推销公司每违规拨打一个“别打我电话”列表中的电话, 就将被罚款1.1万美元, 同时还可能面临消费者诉讼。这为我国对于加强电信用户的立法规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我国也可以从立法上规定如果用户申请了不接受广告、营销的电话服务, 如果还有单位拨打, 就有可能承担大额罚款, 那么, 骚扰电话就会大大减少。

四、结语

总之, 对骚扰电话的法律规制就是要规范每一个法律主体的行为, 语音电话业务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不应该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问题根源。因此, 文章通过对骚扰电话进行法律界定、分类、违法性分析, 并提出法律规制建议, 以期能够提供立法借鉴, 从而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手机已经非常普遍, 移动电话业务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由于大量非接收者愿意接听的骚扰电话出现, 严重侵犯了广大电信用户的生活安宁权。文章通过骚扰电话在现实中存在问题进行简要法律分析, 提出应当加强对骚扰电话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以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骚扰电话,电信,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国家领导人曾受骚扰电话干扰[EB/OL].http://rmrbapi.people.com.cn:82/share/index.php?itemid=7_18010&tagid=5&devicetype=1, 2015-03-13.

[2] 徐冬梅.骚扰电话的分类、危害与监管困境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9) .

[3] 刘国.电话营销法律规制问题研究美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江西大学学报, 2012 (3) .

[4] 李心萍.骚扰电话太烦人如何根治是关键[EB/OL].http://www.wenming.cn/xj_pd/ssrd/201412/t20141208_2332280.shtml, 2015-03

[5] 科技杂谈:人大代表怒揭电信诈骗内幕, 100亿黑金流去哪儿了[EB/OL].http://www.tmtpost.com/98360.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15-03-14.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下一篇:浅谈实验室“变废为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