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调查报告

2024-06-26

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调查报告(共7篇)

篇1: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调查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整顿食品药品市场经营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县食品药品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和规范,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得到坚决遏止,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分散,监管资源未能有效整合;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处置方式滞后,缺乏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食品药品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经营秩序堪忧,安全隐患突出;农村及城郊结合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薄弱甚至处于监管真空状态。本文就构建我县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强化农村市场监管,确保农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行初步探讨。

一、我县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的基本情况

达县位于**省东北部,地处**结合部,幅员面积2695平方公里,辖64个乡镇,81个居委会,828个村,总人口126.9万,人口总数名列全省第十位,其中,农村人口106.1万,占人口总数的84.3%。我县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未有效形成,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以西地区交通落后,生产条件恶劣,经济不发达,群众生活水平较低,食品药品总体消费水平不高。

(二)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1.农村群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意识不强。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农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缺乏必须的辨别力和抵制力,不能抗拒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价格低廉的诱惑,纵使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在农村市场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农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低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经济条件制约,消费心态“畸形”。我县农村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收入低,经济条件差,消费能力弱,贪“便宜”、图“相因”的“畸形”消费心态十分普遍,购买食品药品仅看价格高低成为相当部分农村群众的首要考虑。二是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更为欠缺,不能正确判别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认识不到伪劣食品药品对人体的危害性。三是消费习惯不易轻易改变。相当部分农村群众在消费食品药品这类特殊商品时凭经验、想当然,诱使一些不法经营者投其所好,趁机钻营,大力推销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四是随众心理作崇。部分农村群众在消费食品药品时随众心态严重,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甚至认为即使“吃亏”、“上当”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抱有侥幸心理。

2.农村食品药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我县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加之县级职能部门因各种要素制约,对食品药品监管存在不少盲点区域,客观上给一些食品药品经营业主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经营者缺乏食品药品专业知识和诚信守法经营理念,法律意识淡薄,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价值取向严重扭曲,农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体系十分脆弱。据调查,我县农村食品药品市场普遍存在着经营场所卫生条件较差;无证经营现象普遍;食品药品储藏条件简陋;过期、劣质食品、药品大肆经营、出售;无进货台帐,进货渠道混乱;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小食品加工厂大量存在;“三无”劣质保健食品在农村市场方兴未艾,农村食品药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二、浅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部分乡镇甚至个别县级部门领导领导干部认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应该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家的事情,与乡镇和部门没有关系;还有的认为食品药品特别是食品应该出不了多大的安全问题,出点问题也大不了是住院治疗而已;有的搞不清楚食品药品安全到底归属哪个部门管理,干脆装糊涂,不管不问;有的认为经营食品药品多为场镇上的居民,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去讨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的认为现在乡(镇)政府职能有限,不应管也不该管。

(二)群众维权意识差

农村群众在消费食品药品方面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绝多数都认为反正不严重也没有危及生命,往往采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他们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不了解应该到哪里去申诉。也有相当部分群众“面子”思想严重,即便被坑受骗,也不愿检举揭发,害怕受到乡邻的嘲笑。农村群众落后的维权意识诱使一些违法经营者铤而走险,也造成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在农村市场整而不净,打而不绝。

(三)监管主体不明确

我国食品药品特别是食品的安全管理已经形成多部门综合监管的格局,在不同的环节、品种或领域都有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执法监督,形成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各自为政的工作局面,必然造成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以致于监管缺位、监管出现空白和盲区现象。我县虽然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这种情形在我县依然存在。城区范围内,食品药品安全有众多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市场秩序较为规范,信用体系较为健全,而农村不少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多处于监管空白状态。

(四)行政监管效率低

一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仅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例,全局现有职工26人,其中工勤人员7人,离岗待退人员4人,现有人员既要行使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职能,还要负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专项执法监督和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应急救援工作,人手紧张,力量单薄;二是各监管部门把监管重点习惯于放在城区及中心场镇,对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疏于管理,形成农村市场监管薄弱甚至无人监管。加之,查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案件取证困难,查处案件率低。三是部分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工作专业性不强,执法素养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构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对策初探

(一)主要思路

构建信息网络,解决信息不畅的问题;构建监督网络,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构建管理网络,解决管理缺位的问题。

(二)工作机制

1.强化领导,周密部署。县委、县政府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全县大安全生产工作范畴,成立县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纳入全县安全工作一盘棋,年初同安排、同部署,年中同检查、同督办,年末同考核、同奖惩,强化乡(镇)政府的责任;乡(镇)要建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或卫生工作的副乡(镇)长为第二责任人,安办、医院、工商、农技、广播、畜牧、派出所等组成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协调机构,该机构挂靠乡(镇)安办。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食品药品的日常监管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相关的善后工作,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处置辖区内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

2.落实人员,定职定责。构建食品药品信息网络,关键在于是否有信息联络员,信息联络员是否认真负责。各乡(镇)务必落实食品药品兼职信息联络人员,强化信息联络员的管理,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健全信息目标考核。根据乡镇工作特点,建议乡(镇)一级的信息联络员为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村一级的信息联络员为村主任。各乡(镇)要畅通信息渠道,为及时、妥善解决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提供信息资源,切实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3.加强监督,确保安全。各乡(镇)要针对农村群众食品药品意识淡薄、知识匮乏、维权意识差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多的现状,充分利用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赶场咨询、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坚决抵制,监督和净化食品药品市场,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要依托农村“两网”人员,聘请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单位人员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积极搭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平台,切实加大监督力度。

(三)保障措施

1.积极落实经费。构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面广事多,任务繁重,为了保证监管网络建设进程和正常运行,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加大经费的落实力度。一是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全县安全总体工作部署,列入财政预算;二是争取县政府拨付专项经费;三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信息联络工作成绩突出人员予以适当奖励,稳定和巩固信息网络队伍。

2.加强业务指导。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除涉及到食品药品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法律法规、中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首先要提高三个“网络人员”的基本素养。要通过乡镇加强对相关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乡镇公务员的行政执法能力,通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监督管理能力。

3.强大考核力度。县委、县政府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分管领导要与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签定《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县政府要制订详细的考核办法,要有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评分细则,年终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被考核单位、部门自行检查、自我总结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县委、县政府。

篇2: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调查报告

清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0年5月

农村是食品药品流通消费使用的重要市场,又是农产品种养的源头、食品加工的产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最基础、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给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当前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药品监管网络逐步健全。药品监管部门组建以来,深入开展药械市场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行为,狠抓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储存、使用各环节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了规范有序的药械市场。在农村,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药品“两网”(供应网和监督网),为农村群众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

(二)食品安全监督更加有力。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了从农产品种养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体系,加大了食品安全保障力度。特别是《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食品药品监管责任越来越大。随着食品药品产业发展,食品药品监管责任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问题乳品、问题疫苗、问题药品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更加认真履职,创新监管,提升效能,确保安全。

二、当前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存在问题

(一)在农村食品安全方面,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薄 1

弱,农产品种养源头滥用化肥农药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农村食品药品供应渠道还不很规范,食品小作坊整治难度大,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农村红白喜事、学校食堂等集体用餐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二)在农村药品安全方面,售假违法行为时有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通讯、邮政等手段,找“盲区”、钻空子,规避打击;部分药品零售企业认证后规范管理意识下降,存在为贪图蝇头小利违规经营、违法经营的现象;乡镇卫生院存在设备短缺、人才缺乏,药品使用管理不规范等现象;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等影响,农村药店发展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意识不够强。

(三)在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方面,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需进一步理顺。目前食品安全仍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分段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组织协调、综合监督职责,存在部门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弊端,需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二是药品安全监管手段亟待加强。目前药品监管存在检验检测设备缺乏、监管手段有限,技术支撑难以体现等问题,在新形势下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督机制。

三、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一)要建立标准生产、绿色无害的农村食品药品产业体系。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引导农副产品的无公害深加工,争创国家注册商标、驰名品牌、名牌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认证。各监管部门要立足职能,加大对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监管指导,促进绿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要建立从源头-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绿色食品通道,切实保证农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一要强化政府责任。县、乡政府要进一步增

强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投入,定期督查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强化、领导上得力。二要落实部门责任。要建设以“四条保障线”为核心的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即由农业部门负责的初级农产品安全保障线,由质监部门负责的加工食品安全保障线,由工商部门负责的市场流通食品安全保障线,由卫生部门负责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线。要通过建设四条保障线,构筑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实现农产品的源头安全检测和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餐饮等环节监管的全程覆盖和有效管理。三要搭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络。要依托农村药品“两网”(药品监督网、药品供应网),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两网”体系,切实加强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四要开展有效监管。各监管部门要围绕重点环节和品种,采取专项整治、联动执法等形式,着力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要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基本质量保证措施、产品标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以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等问题。要全面检查药品经营企业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情况,规范农村药品渠道秩序,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三)要建立多元供应、源头保障的农村食品药品现代流通体系。一要积极引入现代流通体系,既搞活农村食品药品供应网络,活跃农村经济,使农民群众用上品种丰富、价格实惠的食品药品,又从源头上规范供应渠道,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二要以 “千乡万店建设”工程为主要载体,积极推进“小超市、大连锁”和“超市进乡村”的发展,促进农村食品流通。三要加快农村药品供应网建设,延伸农村药品供应网点,鼓励有资质的药品批发企业参与药品配送,促进药

品配送的全覆盖,从源头上保障药品安全。四要推进农村医疗机构药房药库规范化建设,改善药品储存条件和设施环境,强化人员培训,增强法律和专业知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五要将符合条件的零售连锁药店逐步纳入“新农合”定点参保单位,有效利用市场竞争手段,平抑药价,惠及于民。六要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从业行为,提高管理标准。

(四)要建立预先防范、快速反应的农村食品药品应急处置体系。要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演习,提高应急处置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能力。要加强食品卫生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建立食源性疾病暴发预警系统,对农村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要重点监测。要针对农村红白喜事聚餐多、地点分散的特点,防止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建立群体性聚餐报告、登记、备案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实现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报告和处理,实现对目标人群的及时有效救治。

篇3: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调查报告

1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监管的重要性

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因为我国的食品大多数来源与农村, 这也说明了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督是基础部分, 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科学有效的食品监督体系能及时的发现食品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问题控制, 消除安全隐患[1]。最大限度的保证食品安全, 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 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职能部门不够重视

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最直接的手段是行政监督, 同时也是最有效果的手段。行政监督有着强制性和权威性等特点, 在农村食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我国的政府机构不够完善, 再加上政府相关单位的不重视, 导致我国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并没有做到位, 也无法及时的避免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2.2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

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相关监管机制不能及时的将零散的农村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行业间的监管组织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监管职能并不成熟, 严重的制约着行业的发展。此外, 农村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等方面都没有行业制约, 导致整个农村食品生产安全处于空白, 这种情况无疑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2.3 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差

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作用在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督中是最有效的, 群众举报和投诉在当前也是农村食品安全事件发现的重要途径。但当前我国的农村人民群众在食品安全监督上的意识仍然比较差[2]。

3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在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方面一定要及时的承担起自身的监管责任, 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对此应当定时或者不定时的对农村食品进行质量检测, 同时结合举报和动态走访等形式来实现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 及时了解到食品安全问题。为了避免出现各个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 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督上各个部门要各司其职, 协调合作, 提升监管的质量和效果。

3.2 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首先应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 当前我国有《食品卫生法》作为基础, 应当在此之上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 以适应于当今的食品安全形势发展需要。同时我国地域辽阔, 要想建立起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不可能的, 也没有必要[3,4]。因此, 可以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相对集中, 并明确职责, 以此来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3.3 提升农村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监督意识

食品安全问题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农村居民, 同时他们也是食品安全监督中的最基本人群。面对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督意识差的问题, 可以通过传单和讲座等方式来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鼓励农民积极的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去, 可以采取奖励制度来鼓励群众, 只要是举报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农民都能得到相应的奖励。此外, 也可以设置一些举报箱和投诉电话, 让农民们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来进行食品安全监督, 提升监督的效果。

4 结束语

农村食品安全关系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健康, 而是所有食用农村食品的人们安全问题, 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 一定要将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进行认真的落实, 认真的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中去, 将低食品安全隐患。作为政府部门应当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职能, 为人民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而作为农村居民, 是最直接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的人, 一定要强化自身的食品安全监督意识, 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董秀金, 王小骊, 叶雪珠, 等.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51 (12) :41—44.

[2]马晓华.“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如何造就[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3, 36 (10) :50—52.

[3]于国栋, 王洪英, 安娜.欧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启示[J].吉林农业科学, 2011, 52 (1) :41—44.

篇4: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调查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是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清食品药品监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履行监管职能,对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笔者认为,食品药品监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把握以下几

个问题:

一、把握食品药品监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高度负责地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的生活必需品,药品是人的身体健康保障品,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搞得如何,是检验一个地区和单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要充分认识食品药品监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构筑起食品药品“安全网”,拉起“安全线”,克服因食品药品监管不力,给群众心理造成巨大创伤,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牢固树立“食品药品监管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无小事”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下大力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实施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切实维护人的生命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最基本物质基础。

二、把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搞好食品药品监管

(一)食品药品监管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保障。一方面食品药品监管是满足于人们生存、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手段,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安全阀”,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道安全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只有履行好政府赋予的职责,才能够提高人们生存、生活和生命质量。另一方面有效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证食品药品安全,人们才会有稳定的心态,创造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物质、制度,化解各种矛盾,建立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相匹配的保障体系,不断推动和谐社会的进步。

(二)食品药品监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的主体是人,食品药品监管根本目的是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生命价值凸显,不仅要求满足生存需要,还要求满足安全、健康和享受的需要,这就意味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任务越来越艰巨。一方面要以保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用药安全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主要任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发展,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在食品药品监管发展的思路、措施和各种部署中,落实到发展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要把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到以人为本上,实现人民意愿、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机制。和谐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改进和创新食品药品工作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一项重要任务。在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上,当前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全面建设和营造当地医药经济壮大的发展机制。二是制定完善依法行政机制,制定行政许可程序规定、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三是健全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协调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探索建立纪检监察与监管业务互相融合的机制。四是建立与行政相对人定期座谈、征求意见的制度,保持与行政相对人随时交流的畅通渠道,使“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工作宗旨得以体现。

三、把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四个能力

(一)提高促进食品药品经济和谐发展能力。坚持“以监管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一是营造食品药品经济和谐发展环境;二是要强化优质服务,促进食品药品经济发展上档升级;三是加强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

(二)提高沟通协调能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赋予了“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新职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主动向政府汇报工作,主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融合相处、加强沟通、通力协作,齐心协力将食品药品安全搞好。当前,应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章立制;二是牵头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三是重视加强工作督导。

(三)提高和谐相处的能力。要实现人自身的良性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提高和谐相处的能力是搞好食品药品监管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做到:创建内部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相关部门之间要和谐相处;与行政相对人要和谐相处。

(四)提高监管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一支素质全面过硬的监管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把监管队伍素质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效工程来抓,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

业务知识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学习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为民服务的能力和应对各类复杂局面的能力,尽快向三个方面转变:即由偏重专业型培养向注重复合型培养转变,由偏重传统思维向注重创新思维转变,由偏重教育引导向注重机制保障转变,打造一支全面过硬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

《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构建和

篇5: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调查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项德才的带领下,教科文卫工委与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一道,对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在听取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听取了县卫生局医政股、卫监所、疾控中心和县质监局、商务局、工商局、粮食局、畜牧局、发改局、农业局、教育局、法制办、桃花江镇、武潭镇等单位有关情况汇报,并分别召开了座谈会,调阅了部分案卷,走访察看了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的有关场所,调查了部分农户、食品加工经营户和消费者,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三年来,县人民政府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组织和监管,食品药品经营秩序明显好转,连续三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较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基本形成县人民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比较重视,按照有关文件精神,2004年组建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主任,23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建立了工作例会和调度会制度,出台了《桃江县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并与各监管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县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桃江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2008年起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绩效考核内容。部分乡镇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乡村两级明确了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基本完善了监管网络

。各监管部门按照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原则,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确保食品药品的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县政府逐年增加了投入,2008年,安排20万元经费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安排7万元经费用于定点屠宰工作,今年起将药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等等,为保证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督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食品药品安全氛围得到优化

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多次发表电视讲话,食品药品安委会牵头,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深入超市、农贸市场、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消费单位开展了各种宣传教育活动。2007年以来,在县电视台、桃花江报等媒体上进行专题报道分别为110多期,举办各类讲座200多次,张贴标语200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11万余份。加强了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举办了各类培训班200多个,培训人数达4万多人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法制

观念和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全社会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优化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氛围。

(三)加大了监管力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效果明显

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和开展专项整治,对涉食涉药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加大了对农药、兽药、饲料、畜禽水产品等的监管力度,开展了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的检测,严格把住了外销生猪的质量检测,在县城已建立定点屠宰厂2个,规范了县城屠宰市场秩序,创建了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了源头管理。对全县食品加工企业加强了巡查、回访,积极实施了添加剂备案制度,对小作坊的治理采取监管与帮扶并重的工作思路,制订了管理办法和审查通则,并与204家食品小作坊签订了承诺书。对食品经营单位统一印制了《食品购销台帐》,强化了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进销台帐两个100%,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小食杂店、小摊点1047户实现有照经营,在超市建立了企业自检制度。严查了以公益讲座、免费体验、学术交流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的行为和广告。加强了酒类市场的清理,对酒业产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问题进行了监管。严把粮食收购资格关,实行了粮食收购质量检验、出库检验、原粮储藏卫生等制度。加强了食盐、加工用盐、工业用盐市场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工作,开展了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排查,县城453家餐饮单位全部建立了原料采购索

证台帐,强化了餐具、农家乐、生活饮用水、学校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卫生监管和学校食堂食品与饮用水定点采购和索证索票制度。开展了兴奋剂治理,严查了无证经营药品、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农村“两网”建设和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了两非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开展了药品价格检查。加大了应急处置措施力度,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我县迅速启动食品安全I级应急响应,制定工作方案,作出专项部署,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相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7年以来,以食品药品安委会牵头,各职能部门开展的专项整治达70多次,农业、畜牧、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粮食、盐业、教育、物价等部门按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部署,各负其责,基本规范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净化了市场,有力地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四)重视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

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先后设立了执法股室或执法大队,配备了专门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以食品药品安委会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各自职责职能进行了学习培训。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各单位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执法人员素质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公示执法工作人员的职责和电话号码,发放监管责任牌,增强问责制度等方式,强化了对执法人员的监管,增强了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按照“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原则,食品药品监督体系有待完善,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有待加强。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不太完善,各职能单位和乡镇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乡级协管员和村级信息员作用发挥不够,监管未形成合力,部门之间信息难以共享,沟通渠道不畅,如许可证的办理,有些部门只管本部门,而忽略其它部门的前置条件。各单位之间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部门由于执法力量不够,执法成本又高,职能作用难以发挥,乡镇因为不是执法主体,大部分没有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监管,作用也未充分发挥,执法部门与乡镇工作联系不太密切,因此出现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造成监管难到最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涉及的部门多,部门管理体制又不同,有的属地方管理,有的属垂直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存在差异,在食品安全法颁布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牵头单位,很难组织协调。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职能部门的职能有所调整,但机构改革未能同步,执法难以进行。

(二)宣传培训力度不够,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县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但全社会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意识有待加强。由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许多人甚至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上存在麻痹、侥幸心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不熟悉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缺乏法律意识,生产加工销售出许多问题产品。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等产品,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一些不法商贩非法经营使用添加剂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害消费者;一些食品药品加工经营户,将一些假冒伪劣过期或将要过期的食品,大量低价倾销给消费者。广大消费者安全知识、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食物中毒、伤人和死人的层面上,对问题食品鉴别能力不高,对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长期积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知之甚少,一些低收入群体,因图价格便宜,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受害者。部分群众缺少正确的用药知识,未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特别是一些农村老年群众,相信虚假药品广告,高价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给身体带来危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大部分群众不能通过法律来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监管仍有差距,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仍然堪忧

近几年来,我县食品药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层次低,产品处于低端水平,安全信用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到位,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仍然堪忧。目前,食品药品监管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政府机关所在区域,广大农村地区成为监管的薄弱环节,成为不法商贩倾销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地带。工业排污、城市污水对农产品的生产造成的污染严重,种植养殖户滥用农药、兽药、不当使用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等问题比较普遍。有些有害成分检测越来越难以发现。超市、批发市场等农产品市场都还不具备检测能力或没有开展检测工作,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难开展。农村定点屠宰推进缓慢,私屠滥宰销售未经检验的不合格畜禽水产品行为较为普遍。使用非食用或劣质原料、回收过期食品重新加工、过量或违禁使用添加剂,在不卫生的环境中加工食品等情况还大量存在,城郊地区的无证无照黑作坊、黑屠宰点等,规模小,流动快,很难监管,一些农资兽药、名烟名酒、南百货门店对假冒伪劣产品交易隐蔽极深,难以监督。流动小吃摊、麻辣烫、早餐店、漫酒摊、红白喜事家宴等卫生状况较差。粮油市场劣质油、潲水油仍然存在,变质粮食交易仍有发生。学校及周边小卖部学生食品质量差,含有大量色素、添加剂,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学校食堂仍需进一步规范。大部分乡镇自来水厂水质不达标。食品药品虚假广告未监管到位。保健品、性用品监管乏力。农村

“两网”建设和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个别医院仍有违规现象,药品配送范围较窄,卫生院分所、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房不规范,卫生状况较差。游医药贩、无证无照诊所打击不力,医院“以药养医”现象依然严重。食品药品索证索票制度未能坚持,不合格食品药品退市、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有待加强。

(四)保障机制薄弱,执法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上投入了一定经费,增加了人力、物力,但还是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单位从事监管的人员不稳定,变动频繁,编制少,有的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单位,工资保障难以到位,乡镇基本没有经费投入,乡镇协管员、信息员没有经费来源。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食品药品监管投入不足,部分职能部门主要靠罚款来保证人员的工资待遇和执法开支,有的单位每年完成的罚款任务较重,与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造成执法重罚款、轻教育整改的现象比较严重。执法成本高昂,从县城出发幅射全县范围,执法一天需几百元,而这些费用最终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执法装备落后,检验设施陈旧,检测费用高。农业、质监、卫生、畜牧、药监等部门近几年来加大了投入,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检验检测设备,但各自为政,未共享资源,设备成本高、更新快、利用率低,加上制假手段越来越高科技,现有装备设施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日常检测的成本大,时间长,如每天检验猪的尿液的试纸,每张约需二十元,有些成分通过尿液还检验不出来,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至少需要四个小时才有结果,造成难以监管到位。抽样检验费用高,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职能部门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执法行为有待规范,有的只管收钱了事,轻管理、轻服务,个别工作人员还态度粗暴,索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罚款有时不切实际,弹性大,执法不太严肃。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执法监管阻力大,部分领导、熟人说情、打招呼,干扰正常执法,一些低收入的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无证无照经营,不懂法律,对执法检查存在抵触情绪,一些不法商贩受高利润的诱惑,欺骗搧动不明群众,阻挠和辱骂执法人员,甚至暴力抗法,由于多种原因,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难以执行到位。

三、几点建议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深远,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构建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继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民本思想,充分认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长效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卫生、农业、畜牧、质量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的职责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县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重新调整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和规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乡镇的监管责任,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界定和细化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充分调动乡镇监管积极性,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明确专人负责,形成完整的监督网络;建立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自律作用;要加强网络化建设,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部门联动,建立行政许可联审制度,便于一站式服务监管。在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下,各职能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继续加强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完善各应急预案,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依规、依纪严格追究责任。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应抓住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的契机,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加强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的宣传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大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特别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大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信用意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多层次培训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从业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全社会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增强消费者识假、辩假能力,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健康消费、合理饮食用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的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县电视台、桃花江报等新闻媒体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公益宣传,并加以舆论监督。消费者要增加维权意识,确保食品药品最后防线的安全。

(三)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

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方法,端正执法理念,坚持严格执法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执法人员的监管和服务、责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将监管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把与群众生活息处息相关的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作为监管重点,加大对日常生活饮用水、酒、饮料、加工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等的监管力度,对学校、医院、饭店等人群密集区加强监管,加大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诊所的监管。农家乐、红白喜事家宴、早餐店等要加强监管。提高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药品广告、杜绝播放虚假药品广告,严查以免费体检等方式推销保健药品、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加大专项整治与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牵头,部门联动,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整治,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违禁物品等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严厉查处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行为。对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大案要案要严格追究责任,并予以媒体曝光。

(四)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水平

篇6: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调查报告

推进改革履新职保障民生谱新篇

——江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机构改革调查与思考

今年3月份,江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完成了与卫生部门的职能交接、人员划转工作,开始承担餐饮、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职能,成为扬州全系统较早完成机构改革的县区局。经过几个月来的磨合和实践,目前各项工作基本步入正轨,餐饮及“保化”监管稳妥推进,初见成效。

一、基本情况

依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规定,江都局现设人秘科、药品综监科、药品稽查科、餐饮安全监管科和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5个行政科室,及行政服务科、医疗机构监管科2个挂牌科室,下设食品化妆品监督所和药品检验所2个全民事业单位,核定行政编制18个、行政附属2个、全民事业37个,行政编制较改革前减少2个,附属编保持不变,事业编增加29个。从江都市卫生监督所划入工作人员27名。

二、存在问题

随着人员划转的到位、新职能的行使,由于对新的工作领域、环境、职责缺乏充分的估计和考虑,相关准备不够充分完全,一些问题逐步显现。

(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讲,新进人员素质能满足岗位需要,但还集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平均年龄达44.8岁,远高出药监局人员,其中最大者59岁,40岁以上有22人,占划转人员总数的81.5%,年轻骨干力量缺乏,出现青黄不接现象。二是专业人员比例偏低。专业以行政管理、预防医学为主,法律、食品工程等相关专业只有5人,仅占划转人员的18.5%,对照省局相关规定要求,存在很大差 1

距。三是学历层次不高。划转的27人中,具有本科学历的7人、大专10人、高中(中专)8人、初中2人,本科学历仅占25.9%,学历层次明显偏低。四是作风建设不太到位。由于历史沿袭因素,部分新进人员存在精神面貌不佳、进取心不强等工作作风问题,对机关作息时间等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少数人员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行,工作被动应付。

(二)执法保障缺乏力度。一是地方财政投入不够。随着执法领域的拓展,监管对象数量成倍增加,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导致车辆、经费等执法保障未能及时配套,开办费、公用经费、检验检测经费等均未能落实。二是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暂行的双轨工资制度,造成事业编制人员之间收入差距较大,药检所人员与新进人员相比较,学历、工龄、职称均相同者,前者工资比后者多2650元,是后者的2.5倍。三是镇村缺乏监管力量。机构改革后,农村地区监管相对人单位数量急剧增加,而农村地区又偏离执法力量集中的城区,在镇村尚没有专业执法力量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在城乡之间疲于奔波,难免顾此失彼,极易形成监管盲区。

(三)监管工作压力较大。一是原有工作基础薄弱。作为其中一块工作,餐饮和“保化”监管在原监管单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加之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客观因素,造成工作基础薄弱,突出表现在多数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管理不够规范,违规现象较为普遍;监管制度、台账资料不健全,甚至缺失;监管考核标准、评价体系尚为空白等等。二是监管工作面广量大。餐饮、“保化”与群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经营服务单位数量庞大,如江都市总人口108万,有大小餐饮单位(店)和“保化”生产经营企业近4000家,点多、线长、量大,要把众多单位按要求管理好,对监管部门是严峻的考验。三是餐饮监管条目繁多。相关法律法规从餐饮管理的10多方面提出了100多项要求,内容十分具体细化,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制度订立、布局流程、餐具洗消、餐厨废弃物处置、添加剂管理等一条龙管理均有明确规定,事无巨细,任务繁重。

(四)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食品安全法》虽已颁布,但在诸如食品摊

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省级层面尚未制定具体管理办法,造成部分餐饮监管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药监部门不便监管。此外,国家《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配套法规未能及时出台,《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尚在修订之中,即使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由于缺乏处罚依据和标准,不能对违法单位实施处罚,使得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于停滞状态,仅限于市场调查阶段。

三、主要工作

江都局自2010年9月份启动职能调整以来,便立足于抓早、争主动,一手抓“三定”方案的制定与落实,一手抓改革到位后各项工作的启动,保证了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得到有效落实。

(一)加强沟通协调。一是向上级机关多争取。该局从利于监管事业、部门和职工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多次向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尽可能地增加编制,增设科室,划转人员,为推进改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二是与卫生部门多沟通。主要是在卫生监督所人员划转上达成一致意见,保证了划转人员及时到位,确保餐饮和“保化”监管工作不断线。三是和地方编办多联系。一方面,争取其支持,向党委政府建言;另一方面,借助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卫生部门协调,化解矛盾,增强共识。经多方努力,机构改革后,江都局增加行政科室1个、挂牌科室2个、下属事业单位1个,新增全民事业编制29个,保留原食品综合监督行政编制3个(原为5个)。

(二)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建立规章制度。把2011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初步建立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抽样检验、餐饮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编制了涵盖法律法规、工作程序、监管标准等内容的监管手册,建立了全市大、中、小餐饮单位和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分类管理规范、标准及考评体系。二是开展工作调研。集中2个月时间,对全市“四品一械”单位进行摸底,累计调查餐饮单位和“保化“企业1827家、药械单位716家,建立了监管电子档案和基础数据库,基本掌握了全

市餐饮服务业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三是强化教育宣传。推进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年”、岗位大练兵等活动,鼓励创先争优,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法规水平和监管业务、工作创新能力。加强社会公众和监管相对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造浓餐饮安全监管工作氛围。四是规范管理。组建食品化妆品监督所法人机构,人员和财务纳入机关统一管理,财务实行监督所独立核算。参照药品行政执法的程序、标准等,规范餐饮监管执法行为,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施说理式执法文书,固化行政处罚幅度,提高执法卷宗质量。

(三)强化监管工作。一是加强目标管理考核。以餐饮和“保化”监管现场科室为单位,逐一制定全年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标准、要求、序时、责任人和考核分值,年中组织自评,年底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评优挂钩,激发活力,催生动力,提升绩效。二是严格行政许可。坚持许可证发放程序和标准,强化发证现场勘查,对不符合申办或换证要求的坚决不予发证,切实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三是实施网格化监管。合理分组监管人员,划分执法区域,将全市分为3个片,实行科室包片、人员包点、定人定岗定责的监管模式,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四是强化执法检查。督促管理相对人单位加强软硬件建设,认真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规定,优化操作间布局,改善场所卫生环境,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与培训,严格餐厨废弃物管理,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健康证不全、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目前已立案30余起,给予行政警告单位100余家。同时,积极探索餐饮和“保化”企业电子监管,推进量化分级管理、诚信体系建设,启动餐饮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年内将打造餐饮安全示范镇2个、示范街4条、单位100家。五是开展“餐饮安全月”活动。7月1日起,利用1个月时间,在全市集中开展安全知识宣传、餐饮单位自查自纠、从业人员与执法人员培训、专项执法检查等6个分项活动,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分2个批次进行视察,全方位地掀起餐饮安全工作热潮。

四、有关思考

(一)政府重视是机构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机构改革对部门权力进行调整,必然触及相关利益,只有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才能保证改革顺利推进。药监部门由于下放时间不长、与地方联系不多,必须要通过向上级机关多汇报、请示,不失时机地宣传中央改革精神,才能使其思想上足够重视,认识到改革是贯彻《食品安全法》、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从而走出等一等、拖一拖的认识误区。江都局在此轮机构改革中主动出击,强力推动,多次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提交请示报告文件近10份,并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正确选人用人是机构改革成功的关键。人是事业兴旺的根本因素。在机构改革中,必须要树立人本理念,坚持正确的导向,把好选人用人关口。一方面,要严格坚持选人标准,按照利于监管事业发展的原则,用科学的标准、严格的程序来选拔监管人员,对思想、工作、作风等内容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注重合理搭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层次。另一方面,要坚持岗位需要、德才兼备的用人理念,做到因岗安人、人岗匹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目标,充分释放队伍的潜力。此次部门职能调整过程中,江都局打破局所分割限制,实行交叉任职,新进人员有两人担任行政科室科长职务,局机关同时选派具有工作经验的公务员担任监督所现场科室负责人。

(三)思想工作是推进机构改革的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转化和塑造人的思想、感情、心理、行为的重要作用。机构改革必然涉及人事调整、岗位安置、福利待遇等问题,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加强思想整治教育,坚持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领导干部多与职工交心交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化解矛盾,调和情绪,才能维护大局稳定,保证机构改革深入实施。江都局新进人员到岗就位后,因与机关、药检所人员收入差距较大,新单位工作量大、标准高、要求严,部分人员情绪低落,积极性受到挫伤,工作绩效不明显。针对这一情况,该局在多方面协调解决工资保障的同时,及时开展谈心活动,局党组逐一和新进人员谈话,有效化解了悲观情绪。

篇7: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调查报告

一、现阶段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脱节问题

就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来说,还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问题,很多条例操作性不强,与社会实际存在脱节问题。很多相关的法律中,都是针对行为进行处罚,而不是针对结果。但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很多乡镇、私营个体食品药品机构,对于现行的法律处罚标准,根本很难承担,执法人员工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一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等,继而出现执法腐败问题,损害人民利益,也给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二)食品药品监管社会共治合力不足

食品药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注度提升,各级政府也在积极的探索社会共治问题,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实际的行政执法过程中效果差强人意。

一方面,很多食品药品企业采用虚假广告进行宣传,但对虚假广告的查处属于工商部门的工作范畴。一些消费者根据虚假广告购买了产品,由于和广告不符,向监管部门举报,但是监管部门到达现场后发现这些产品都是合格产品,经销商也都具有合法的手续等。对于虚假广告监管部门无权对其进行处罚,这必定会引起群众的不满,给监管部门扣上“不作为”的帽子。

另一方面,社会中出现食品或药品安全事件,媒体都会将抨击的矛头指向监管部门,忽视了对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方面,这些社会舆论、谴责等给监管部门造成极大的压力,给实现社会共治合力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食品药品技术监督水平落后问题

食品药品技术监督是监管部门行政执法中的基础,如果食品药品技术监督水平落后,在实际的监督执法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会影响行政监督部门的职能。现阶段,我国食品药品技术监督水平普遍偏低,主要表现为:第一,技术设备较差,特别是一些基层的监管部门,相关设备陈旧,加上经费紧张,不能引入现代化的监督设备,不能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需求;第二,监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目前,我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中,很多执法人员都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对监管设备不能掌握,在安全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漏洞,给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系统内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足问题

如果权利失去了监督,必定会发生腐败现象。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权利缺少有效的监督制度,监督手段落后,滋生出一定的行政执法腐败问题,给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设造成恶劣的影响。

另外,现行的行政监督体系中,监管人员和系统内部监督人员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导致两方接触较多,很可能出现手心监督手背的问题,给监督工作不利,影响执法监督的公平公正性。

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保证食品药品监管法律的完善性

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是监管工作的重点,必须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周密的部署。这就需要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设过程中,以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保证各项法律法规能够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一线执法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来说,必须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在执法过程中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和修缮食品药品相关法律过程中,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避免法律条文和社会脱节问题。

(二)端正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态度,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文明、及时、规范的理念,不断的提升办案质量。在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行政执法部门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政府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中,工作人员作为执法者,不仅需要重视法律效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执法,同时还应该顾全大局,提升自我的社会服务意识,保证执法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实现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加强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的培训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办案质量和效果的前提。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作为执法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更新自我执法理念,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等,这对于提升整体的执法水平至关重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情况不断发生,给食品药品监管人员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大人员素质培训工作,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各项监管工作的质量。

(四)建立公众参与的食品药品社会监督机制

在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人民法制观念不断提升,自我权益保护能力更加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药品安全更加关注,对其安全监督要求更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群众维权意识增强的大环境下,应该积极的联合公众,让群众积极参与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建立举报邮箱、举报网站等,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的食品药品问题进行曝光,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威信,保证食品药品监督工作秩序,确保各项监管工作能够顺利执行。

三、总结

在党的十八大中,十三五期间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食品药品安全与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寄予了厚望。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临更为严峻的工作形势,必须加强部门改革与职能整合,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素质培训,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于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据此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过了几次改革,对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重新整合,有效的提升了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但是在实际的监督行政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

参考文献

[1]刘成春,董立武.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的思考[J].齐鲁药事,2010,25(8):155-156.

[2]姚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4,32(6):66-68.

[3]蒋秋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4,10(2):99-100.

上一篇:房地产新媒体营销案例下一篇:我有个好老师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