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6-18

关于区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通用6篇)

篇1:关于区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学校要求,我于2010年4月2日---2010年4月23日到***公司实习,实习期间我对药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合报告如下:

一、药品安全监管具体做法

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及新出台的《药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精神,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协作、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药品市场秩序,人民群用药安全得到保障,有效预防了重大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浦口区政府为了响应国家和市政府对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的实施对区内医药企业进行了强化管理,具体作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浦口区政府对药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督促药品安全措施的落实。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区政府还成立了市药品安全委员会,并根据市领导工作分工的变化及时调整充实委员会成员。二是科学界定职责。针对药品安全监管存在多头执法、职责不清、检测资源重叠等问题、专门组织进行调研,召开专题协调会,进一步理顺药品源头、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做到不留空档、不留死角。三是周密部署工作。区委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药品安全工作调研,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检查,督促措施的落实。

四、是经费列入预算。为保障药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区财政局将药品安全经费列入预算,所有经费由委员会集中管理、专款专用。

(二)加强协调联动,齐抓共管。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委员会充分发挥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职能,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检查、突击检查与明查暗访、群众举报与点上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强化药品监管。近两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共组织开展药品各类执法检查100多次,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40户,查处各类药品违法行为20多起,查获污染药品十几吨,总货值500多万元。二是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两年以来共办理人大和政协有关药品安全的建议和提案12件,通过建议和提案的办理,使药品安

全方面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三)突出治理重点,强化专项整治。根据药品产供销各环节的市场供给状况和安全薄弱环节,结合浦口区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多个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开展小企业专项整治。2008年,对全区小企业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全区现有药品生产加工小企业的基本情况。从2008年起,每年都对药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两取缔”、“一转产”、“四个到位”等措施,把绝大多数药品生产加工小企业纳入正常监管范畴。二是开展了产品质量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开展产品质量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浦口区政府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如期完成了10大整治工作任务,实现了30个硬性整治目标,包括省定的13个100%量化目标。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大药品市场整规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几年来,我区共组织开展了100多次专项检查,查处药械违法案件32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8起,取缔无证经营药械12起,不断净化药品市场。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一是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药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药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并通过加强与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联系,大力宣传《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上半年,大约共计发送药品安全短信500条,发放《药品管理法》单行册500本,宣传单8000份,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提高了全社会对药品安全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开展药品安全培训。全区各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监管职责,举办了药品安全监管人员、药品从业人员等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监管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监管水平,增强了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和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自律意识都得到加强。我区今年举办药品安全法学习培训宣贯会2期,邀请有关专家解读《药品安全法》,共有十多单位已获GMP认证的药品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二、药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

(一)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

一是一些领导和干部对药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意识不强。我区至今未设立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协调不够有力。一些卫生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二是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守法经营意识淡薄,生产企业设施简陋,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从业培训不到位,对药品卫生安全要求和常识不了解。三是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个别药品经营单位单位台账、相关记录登记不全,流于形式。

(二)是部分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药品的储存、保管和养护,药事管理不够有序、规范,对体外诊断试剂、医用耗材、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较为薄弱。药品流通环节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三)药品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相关部门分段监管衔接不紧密。3月23日省政府关于研究落实《药品安全法》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下发后,有的部门传达不及时,造成衔接不力,相互推诿。此外,按照《药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质量监督部门、工商部门、药品监督部门、卫生部门之间的权限应当重新调整,但《药品安全法》没有界定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含义,导致监管工作内容难以截然分清,存在监管缺失和交叉的问题。二是有的部门监管责任没有到位,降低标准,放松要求。

(四)药品安全保障措施不配套。

一是监管队伍力量薄弱。一些部门存在承担的监管任务与配备的人员不相适应的问题,有些地方监管专业化水平不高。区质量监督局负责药品质量安全监督仅2人,二是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和手段。相关监管部门普遍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配套设施,检测技术落后且资源分散,只能做简易的药残留检测,无法进行抗生素、重金属等残留检测,依靠感观、目测进行现场检测的方法仍然存在。三是经费保障水平与药品安全监管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三、药品安全监管建议

这段时间的实习,使我认识到要想搞好企业药品安全监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强化药品安全宣传教育。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药品管理法》的宣传力度,提高相关部门领导的法律意识,依法依规

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各项措施。要加强药品制售从业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和社会公德教育,熟悉并掌握必要的药品知识和技能,知晓本行业科学发展的动态和信息,加强自身规范化管理。要加大媒体对违法生产、教育行为的曝光力度,促进依法、诚信经营。要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分期分批对不同人群进行药品安全健康教育,让药品安全知识进入千家万户,增强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对假冒、伪劣食品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安全药品,积极举报违法经营行为。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药品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落实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一是要继续抓好药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定期召开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加强沟通,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对照《药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之间的权限,对监管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切实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空白,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要完善和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依法履职,严格监管,切实负起责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执法人员行政不作为、玩忽职守、执法犯法应严肃追究责任,给予必要的处分和处罚。

(三)加强药品安全日常监管。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消除监管盲区。一是加强对药品生产源头的监管。积极扶持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提升产业水平,做大做强、规范生产,二是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相关部门要严把好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准入关,不能因陋就简,降低门槛,对不符合相关规定和违反相关程序的厂商要加大处罚力度、限期整改。三是加强对流通环节监管。要严格执行健全索证索票制度,加大对产品抽查检验力度,确保进入流通药品安全。四是高度关注广大农村药品安全状况,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卫生监督力量,从源头上控制伪劣药品对农民群众的危害。

(四)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围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对象,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和联合执法,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提高市场规范化程度和群众用药安全保障程度。

五)健全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快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步伐,通过有效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和监管力量,把分散的监管集中起来,把具体的监管统一起来,切实使现有监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管体系。建立药品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和信息体系,继续开展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和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安全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对安全风险分析和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推广药监系统的监管台帐制度,健全和完善各监管部门检查、抽查台账和现场记录,落实整改措施和时限,使各项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探索农村药品综合监管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充分发挥药品监管网络的作用,真正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

(六)健全和完善药品监管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将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逐年增加。解决好药品执法交通工具、快速检测装备、取证工具和信息化设备的配备,提高监管水平。要进一步整合各单位药品检测资源,提高检测面和检测水平,切实使检测到位,实现检测常态化。二是尽快配齐配强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同时要把住人员的进出关,对现有的执法人员要加强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人事编制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和乡村药品协管员编制,以满足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七)大力扶持医药产业发展。通过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全区药品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将安全的管理延伸到农户。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标准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逐步提高名牌产品企业和质量认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源头上更好地保障药品安全。

在实习期间非常感谢南京赛尔金生物医学有限公司人事部吴经事和公司的陈懂事长。以及公司对外部周主任!

报告人:***

2010-4-23

篇2:关于区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问题。按照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下旬,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白晓玲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到秦州、麦积、清水、张家川四个县(区)20余家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采取定点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对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我市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139户,其中,食品生产加工单位421户,流通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872户,餐饮服务单位2846户。畜牧养殖、加工企业70个,养殖小区282个,养殖专业村610个,生猪定点屠宰场6处。全市工商、食品、质检等部门共有执法和工作人员1388名,检验技术人员200名(其中工商系统981名,检验技术人员156名;食品药品监督系统160名,检验技术人员29名;质量技术监督系统247名,食品检验技术人员15名)。

(一)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近年来,全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通过媒体专栏、举办培训班、“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药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广大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共发放宣传资料16万多份、各类食品药品宣传材料9.3万份(册),宣传教育群众达 6万余人次,在各新闻媒体刊发食品安全专题报道353篇,发布消费警示信息164条。

(二)深化改革,完善机制

市、县(区)政府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调整、理顺、完善县(区)、乡食品监管体制,明确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和职能。针对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力量不足的现状,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秦州区和麦积区食品药品监管稽查分局,各设编制15名。甘谷县和秦安县分别组建了县级食品药品监管稽查队,其他县(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工作机构正逐步完善和规范。在乡镇政府内设机构加挂卫生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履行工作职能和责任。同时,市政府设立了专项经费,列入预算,支持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三)强化领导,齐抓共管

为了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市、县(区)政府都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从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入手,制定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了社会监督网和信息平台、监测预警网络和风险评估体系,强化监管协作机制,经常组织成员单位开展日常监管、重点整治和联合执法,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和责任考核,形成了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总体质量和水平。

(四)突出重点,严格执法

为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让老百姓放心消费,各职能部门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一是迅速有效查处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对含三聚氰胺乳制品开展市场清查,注销了天水澳牛乳业有限公司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对天水嘉乐乳业有限公司乳制品的生产许可按相关规定重新审查,杜绝问题乳粉上市销售。二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苏丹红、毒豆芽、地沟油、一次性筷子等问题食品和违规行为,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三是坚持对食品药品开展质量抽验,对发现的问题产品严格查处。四是加强重大节庆活动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保障节庆活动安全顺利进行。近两年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6960多人次,检查涉药单位18639户次,累计查处各种药品违法案件638起,案值31.41万元,罚没款83.32万元。检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87户次,办理涉及食品生产案件1060件,查获不合格食品13130公斤,涉案金额99.49万元,罚没款53.78万元,有力地震慑了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强化素质,提升效能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各职能部门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学习和培训,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奖励、处罚等工作制度,形成了一支专业比较熟练、执法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执法队伍。同时,市、县(区)政府加大经费投入,职能部门多方争取支持,添置更新了一批检测设施和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手段和工作效能。

二、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市、县(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药品生产、流通各环节运行较为规范有序。总体看,药品好于食品,超市好于摊点,大餐饮好于小吃店。但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意识还不强

部分食品生产和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意识差,不能自律守法经营,特别是一些“两证”不全的食品加工业户,违规、违法现象较为严重,加之生产加工设备落后,食品原料低劣,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大多数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安全的辨别能力较低,安全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市场。一些食品安全执法人员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不强,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

(二)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问题较多

一是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设施简陋,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不同程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秦州区王家坪豆腐作坊现场条件简陋,苍蝇成群,卫生状况很差。二是市场上过期霉变等问题食品仍然存在,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三是食品流通终端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落后,索证登记不规范。麦积区天水利丰源粮油有限公司生产现场混乱,工艺简陋,加工的食用油没有商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四是小型餐饮业卫生状况差,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难以保证。秦州区箭场里和光明巷市场,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气味难闻,家禽售宰和小吃摊店混杂,“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反应强烈。

(三)监管体制不完善,缺乏工作合力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在运行中客观存在监管“缝隙”。一是相关部门分段监管衔接不紧密,有些监管职能边缘的问题无人管,相互推诿,既形成监管扇区,又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涉及到监管权的环节,各职能部门重复管理,交叉执法,导致食品安全执法出现混乱,也加重了经营者的负担。三是综合性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缺乏有效配合。四是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刚完成,职能还未完全到位。

(四)监管保障严重不足

一是监管力量十分薄弱。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工作人员仅有200多名,监管对象却达7000余家,平均每人监管35个食品加工、流通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餐饮摊位,任务十分繁重,难以保证监管到位。二是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配套设施,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检测项目无法开展,只能凭经验判断,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依据。三是经费保障水平低,特别是抽检经费严重不足。虽然市、县(区)政府设立了专项经费,但远不能满足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和内容的需要,一些食品无钱抽检,不能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全的承诺。四是市场建设还不完善,现有的市场硬件条件差,管理不到位,货物乱堆,道路拥堵,环境较差,影响市容。

(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我市各乡镇卫生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虽已挂牌成立,但权责不明确,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法规和专业知识,没有专项经费和必备的设施,工作制度不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还未完全开展。

三、对策及建议

保证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民生,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望和信誉,事关执政水平和社会信心。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大于天。各级政府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要引起高度重视,从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为食品药品安全筑起一道屏障。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建议政府将《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通过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讲座,教育广大群众,惩戒不法分子,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观念和食品药品安全意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自觉遵纪守法,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广大消费者也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觉抵制不安全不健康食品的能力,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二)坚持全程监管,严格执法整治

一是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要严格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准入制度,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和门槛,从源头上把好关。对不符合规定和违反程序的厂商要严查重罚,坚决整改或取缔,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二是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加大产品抽查力度和检查批次,坚决销毁过期和变质的食品药品,确保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药品安全。三是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管。重点对生产和经营场所环境卫生、原辅材料进行整治和规范,禁止不安全和不卫生的肉、菜上桌入口。特别要下决心综合整治秦州区箭场里和光明巷市场的餐饮点,符合条件的,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彻底改变“脏、乱、差”的面貌,让百姓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四是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的监管职能,靠实责任,督促乡镇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鼓励食品药品生产批发企业面向农村配送,支持零售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建立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流通和消费通道,保证农村市场食品和药品安全。五是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的具体管理办法。

(三)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作配合

食品药品安全现行的监管体制涉及多个部门。一是继续强化市、县(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的职能,定期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二是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各个环节的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和空白,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三是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在市、县(区)政府的领导下,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监管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监管责任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玩忽职守、包庇纵容、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行为,应给予严厉的处罚。

(四)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市、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继续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推动政府责任的落实。一要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监督员,负责食品安全的日常检查和监督。二要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基金,将举报查处后的罚没收入作为奖励基金,调动全社会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积极性。三要建立食品生产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对制售食品药品违法的行为,从严从重打击和处罚,并列入黑名单逐出食品药品行业,不得再生产和销售。四要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和事故的快速应对能力,着力探索和实践事前监管、动态监管、有效防范、处置及时的监管长效机制。五要建立健全定期巡查、检验检测等制度,继续扎实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使各项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五)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工作保障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保障机制。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市、县(区)两级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编制,加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的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将食品药品监管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增加。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交通工具、检验检测装备、取证工具和信息化设备,解决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的慢等问题。加大对市场建设投入,改善硬件、完善设施,提升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安全、放心、满意的购物消费场所。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篇3:关于区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通过对全市危化类企业分布进行数据分析, 并用分析结果直观反映危化类企业分布对我市安全监管工作的影响, 进而掌握我市当前危化类企业安全监管的工作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 福泉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加油站、烟花爆竹企业总数为42家, 其中危化生产企业11家, 危化经营企业5家, 加油站22家,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家, 经营企业2家, 分布于福泉市各个乡镇。

1.2 安全监管队伍

目前, 危化类企业安全监管人员7名, 其中主要领导1名, 分管领导1名, 股长一名, 工作人员4名。

2 企业分布和安全监管工作数据分析及结论

2.1 企业分布和安全监管工作数据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全市危化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马场坪、金山办事处、牛场镇及龙昌镇, 其中马场坪企业总数最多, 由图2可知, 马场坪企业占全市危化企业总数的45%, 反映出马场坪是我市危化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心;其次是金山办事处, 所占百分比为22% (见图2) ;再次是牛场镇, 所占百分比为15% (见图2) ;最后是龙昌镇, 所占百分比为8%。

由图1还可看出, 加油站在不同乡镇均有分布, 主要集中分布在马场坪 (7家) , 金山办事处 (5家) , 牛场镇 (4家) ;因此, 我市加油站安全监管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这3个乡镇, 在全年安全监管计划中要适量增强对这3个乡镇安全监管和检查频次,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由图1还可看出, 危化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马场坪 (10家) 和龙昌镇 (2家) , 因此, 危化企业安全监管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这2个乡镇, 在全年安全监管计划中要适量增强安全监管和检查频次。

由图3可知, 全市不同类别行业所占百分比, 其中加油站占53%, 危化企业占37%, 烟花爆竹行业占10%, 由此可知, 加油站、危化企业是我市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

2.2 危险源等级对安全监管的影响

目前我市登记在案的重大危险源企业数为6家 (均为危化企业) , 其中涉及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数为3家。由于危化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具有毒害性、扩散性及易燃易爆性等, 且工艺复杂、关键部位和环节多、人员相对密集等原因, 一旦发生事故, 其后果和影响尤为巨大, 应急救援难度也相当困难, 因此, 危化企业是我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

3 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分布相对零散、行业类别多。

加油站分布相对较为零散, 在全覆盖安全检查过程中较为耗时耗力;涉及行业类别较多, 如合成氨企业、制酸企业、烟花爆竹生产和经营企业及加油站等类别, 这就要求安全检查人员业务素质必须过硬、专业知识水平必须过硬、相关法律法规必须熟知。

3.2 企业安全意识不足、“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在执法检查过程中, 面对部分企业存在的抵触行为和现象, 甚至对执法人员指出的问题屡改屡犯, 说明企业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 这种现象和行为很容易使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麻痹大意, 造成安全事故, 部分企业甚至在行政处罚之后仍然存在侥幸心理, 得过且过。

3.3 安全监管思维固化、缺乏创新。

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过程中, 往往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内容 (如警示标志和相关台账等) , 而对于企业动态监管不够深入 (如对危险物料的运行状态、各种控制仪表的运行状态等) , 对企业的监管不仅要抓“静”, 更要注重“动”, 只有“动静”结合, 才能发现隐患的根源,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4 建议

在未来的监管工作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意见:

4.1 强化相关部门沟通, 建立信用体系并立即贯彻执行。

目前我市部分企业仍未达到三级标准化要求, 对于2015年底全市各类微小型企业全部达标仍有一段距离, 这类企业安全设备设施不足, 安全监管意识不够, 风险性大且易发生事故, 因此, 对于这类企业到相关部门 (比如各类银行、信用合作社等) 贷款、或办理手续之前, 需到我局签字后方可办理, 进而提升我局公信力并促进企业逐步重视安全监管工作。

4.2

制定专项检查计划, 邀请不同行业类别专家, 对不同行业类别进行专项检查的同时, 安全监管人员向专家虚心请教, 边学边用、活学活用。

4.3 短期借调, 互换互利。

对化工仪表和设备的安全检查, 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 可以向其他部门沟通, 相互短期借调相关人员增长专业技能。

4.4

篇4:关于区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确保生鲜乳的质量安全,2012年省财政安排1050万元用于支持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试点,对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和加工前贮存等环节实现了适时动态监控。从一年来的实施情况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基本内容和功能

该平台的主要内容是:依托中国电信3G网络、结合翼机通等物联网技术,以奶户手机、奶站、乳企POS机作为操作工具和信息传输载体,来实现奶账统计结算电子化,达到精准掌握生鲜乳数量;以GPS定位和奶车罐口电子抓拍,无线上传图片管控奶车的营运过程;以在奶站关键点安装摄像头和通过中国电信2GCDMA卡传输现场实时画面,管控奶站的收奶行为。

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了4个基本功能:一是能够精准掌握奶量,防范非法添加。由于目前机械化榨乳站的普及,使奶农开始牵牛到奶站集中榨乳,为开展信息化监管提供了条件。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精准掌握每头牛的挤奶量,得到奶站的总收奶量数据,同时也能精准掌握乳品企业的收奶明细,得到奶站的交奶量数据。通过数据对比,可以有效防范非法添加行为发生。二是能够有效监督奶车,防止调奶行为。通过监控奶车的运行轨迹,可实现生鲜乳运输途中监管,掌握是否有非正常中途停靠,防止在运奶过程中添加化学物质调酸、调碱和压菌等行为。三是能够远程控制奶站,监视关键部位。信息化平台可以监控奶牛乳区消毒和弃乳留样过程,储奶间的制冷罐有奶封闭过程,散牛奶收购、私收抗奶等行为,确保奶站管理科学、规范。四是能够联网现有数据,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平台,既能结合生鲜乳“三方检测”每天抽取的生鲜乳样本检验的相关数据,将生鲜乳入厂前的监测数据与之并网,进行统计与分析,又能结合奶牛群体改良计划(DHI)相关数据,指导奶牛养殖环节,还可以与已经运行的奶牛保险、购买奶牛贷款、奶牛合作医疗等系统互联,实现数据共享,完善奶业服务体系。

二、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运行方式

在运行方式上,主要采取三步连环监管法:一是奶农牵牛到奶站挤奶后,由奶站将奶量和奶价信息输入POS机,经奶农核对无误后,再用指定手机在POS机上刷机确认,确认后奶农会收到短信,短信载明奶量、奶资的当日当次数据和累计数据;与此同时,相应数据同步传输到控制中心,并自动生成当日、当月、本年度的该奶农、该奶站和所有奶站的奶量、奶资数据,从而得到精准的统计结果;系统生成每个奶站当天的收奶量以后,自动比对该奶站向乳品企业交售的鲜奶数量,一旦发现哪个奶站收奶量和交售量差异超过合理误差,系统在控制中心界面提示的同时,向监管人员手机发送“报警”短信,监管人员马上介入调查,为彻底杜绝“非法添加”行为提供信息和技术保障。二是通过对每辆试点奶车加装GPS定位系统和车载奶罐口开启自动抓拍装置,一旦哪个奶车中途停车开启奶罐口,监管人员就会收到“报警”短信,20秒之内该车奶罐口实拍图像就会传送到控制中心屏幕上,监管部门可以随时调取奶车运行情况。三是通过对试点奶站关键部位安装3—6个摄像头,影像数据二次压缩后,通过中国电信2GCDMA卡传至控制中心,监管人员随时调取实时数据,管控生鲜乳收购、贮存过程。在分级查询上,根据不同授权等级设置了4个查看页面:一级界面为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管理员掌握全部系统数据;二级界面为乳品加工企业、管理员掌握自己企业的全部数据;三级界面仅供奶站查询相关数据;四级界面为奶农公共查询窗口,奶农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以后,可以查询自己的交奶数量和奶资发放记录,系统信息最低保存三年。在技术保障和服务上,重点开发了奶农服务功能,指定专业运营商组建了专门的服务团队,负责奶业信息平台运行与配套服务,开通了“6010000”奶农咨询专线,奶农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固定电话获得便捷帮助与服务。

三、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取得的效果

从先期启动试点的齐齐哈尔市的运行情况看,2012年,信息平台共对齐齐哈尔市1.37万名奶户、211个奶站、69台奶车实施全程监管,监控范围覆盖运营奶站的35.17%、运行奶车的17.25%。监管期间,共发现奶量差异自动报警72次,监管部门查处牛奶掺水案件9起,26.37吨。奶车运行轨迹改变自动报警31次,监管部门查处违规倒运含抗奶26次、117.22吨,控制酸败奶欲私卖现象11起、46.53吨,涉案的生鲜乳全部予以销毁。使非法添加行为得到有效根治,保障了进厂生鲜乳的质量安全。下一步,随着大庆、绥化市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全面启动和其他地市的陆续实施,监管平台的作用和效果将更加明显。

四、下一步政策建议

下一步,将在总结完善目前监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逐步对全省的3062个生鲜乳收购站配备监控系统、1330台生鲜乳运输车配备GPS定位及监控系统,运奶车全面纳入监管范围,为奶农配备手机和物联网卡,实现奶业生产信息化监管全覆盖。一是完成硬件设施的建设,届时可以对全省境内所有奶站、奶车实施数字化监管。二是应用、驳接牧场管理系统,对境内规模化养殖场实施监管与服务,力争承担起奶牛疾病预警和生鲜乳理化指标的统计与分析等功能。三是进一步完善平台在畜牧防疫、政策咨询、信息传递等方面的辅助功能,力求功能与效用最大化。四是积极申报农业部农业农村信息化基地认证,稳定长效地发挥平台作用,目前项目已被推荐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证”重点项目,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申请农业部的支持,争取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认证的30个项目之一,使其真正成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成功尝试和典型范例。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篇5:关于区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了解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现状,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我办分别深入到各乡镇,县城街道等地,和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具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对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一次为期3个月调研。调研采取走访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单位和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食品药品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我县食品安全工作主要情况

从这次调查摸底中了解到,截止2011年6月统计,全县21个乡镇有335家餐饮单位,学校集体食堂45家,共有从业人员近2000人,当前我县食品工作分工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卫生监督局负责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及日常监督检查。

(二)、我县药品监管

截止2011年6月,我县共有51家药品零售药店,2家药品批发企业,2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3家县级医疗机构,21个乡镇卫生院,107家村卫生室,11家医疗门诊。上述单位经营使用的药品均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监督检查。

二、采取的主要监管措施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政领导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2010年,县政府根据国务院和中央编办的文件精神,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明确了三个责任,即: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分段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对食品安全负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提高了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县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工作机构、人员、责任、措施都已到位,初步形成了“全县统一领导、乡镇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实行目标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协调机制高效规范运转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为确保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县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州县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为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今年初,县政府又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完善了制度建设和责任监管体系建设,为开展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确保食品安全

我县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农业、畜牧等部门负责抓好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确保食品源头安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确保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食品销售现场的监管,确保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经贸局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的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依据各自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食品安全监管各组成部门协调一致,尽职尽责,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与联合执法并重,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全县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县质监、工商、卫生防疫、农业、经贸等执法监管部门针对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强化日常监管,突出专项整治,重大节假日期间大力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的执法活动;据统计,仅今年前6个月,全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360人次,车辆68台次,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70户次,各类食品经营企业1600家次,各类食堂、餐饮摊点60家次,下架各类不合格食品2000公斤,全县辖区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五)药品安全工作

1、扎实做好药品市场的整顿工作。

以日常监管为基础、专项检查为手段,对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药品购进渠道、供货资质、储藏养护、调配使用等行为进行了全面检查,我局在药品监管工作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50多人次,车辆40多台次,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102户次,共立案5起,结案2起。

2、巩固GSP认证工作成果,加强对企业跟踪检查力度

为巩固GSP认证成果和GSP跟踪检查,2011年4月18日我局对今年到期换证的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为期一天的法律法规和GSP培训,通过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药品安全

(1)、开展从江县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调查及监督检查。根据州局《关于调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局对县级医疗机构163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今年,我局重点对医疗机构检查基本药物的购进、验收、养护等环节的检查,截止6月底,我局共检查了医疗机构3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对不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下达整改通知书。

(2)、开展了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检查。为巩固第一阶段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集中整治工作成果,净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我局深入地开展了第二阶段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以及所辖21乡镇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有重点的检查。通过检查,对2家药品零售企业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9个品种进行抽样送检,要求其立即下柜,暂停销售处理。通过检查对净化我县药品流通市场收到了很好得效果。

(3)、其他专项检查。根据省、州稽查局转发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今年1-6月以来开展了查处假药欧亚新疝王胶囊及高效壮骨胶囊等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我县未发现文件所述假药。

4、加强药品抽样监督工作。2011年州局下达了30个品种药品抽检任务,目前已经抽取23个品种,保健品3个品种,协助州局快检车筛查抽样10个品种,截止目前发现不合格检品1个批次,已立案调查。

六、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工作

(一)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

继续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管,一是查购进渠道是否合法;二是查索要的资质证明是否齐全;三是查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四是查批发行为是否规范。对辖区内的企业组织开展“回头看”行动,促进企业强化经营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器械批发企业的经营行为。

(二)强化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1、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一是查对大型医疗器械是否建立了采购、使用、维修档案;二是查对检验用医疗器械是否纳入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具体内容有购进渠道、索要资质证明、验收登记、贮存条件、用后处理);三是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是否规范(重点是用后毁形)。

2、小型医疗机构:主要查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购进渠道是否合法,购进时是否索要资质证明,购进后是否按规定验收登记,用后是否按规定毁形程序进行毁形并记录。

(三)加强对口腔医疗器械的监管

针对历年来对口腔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薄弱的现况,我局对口腔诊所进行了专项整治。通过整治,使口腔诊所的负责人转变了看法,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法律意识,并督促建立了医疗器械验收记录,索要并建立了合格供货方档案。

(四)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

我局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及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专项检查。一是查进货渠道是否合法,是否有相关证明材料;二是查是否有购进、验收、使用记录;三是查是否建立了产品追溯制度;四是查产品、相关病例、购进验收记录上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是否与注册批件一致;五是查是否签订了使用协议,协议内容是否完整。

(五)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下发通知,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并将此项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六)加强与工商部门信息沟通,积极监测我县医疗器械广告宣传产品,对发现违法的医疗器械广告,及时移送工商部门依法处理。目前,我县已移送1起医疗器械违法广告。

二、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工作

1、监管体制和机制不顺,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不到位 现阶段,我县在食品安全监管上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的模式,工作中坚持“全县统一领导、乡镇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但目前监管体制和机制尚未理顺,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资源、信息资源分散,以致监管合力不强、职能重叠、多头执法、监管缺位、执法空白等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分段监管环节链的连接点上较易出现监管空缺。一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不到位。县食安委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两者合署办公,没有直接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设施薄弱,办公设备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综合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力度不够,作为同级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抓手”职能还未充分体现;二是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各部门分段监管,综合监督协调难度大。食品监管各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存在思想统一、步调不一,认识统一、行动不一的问题。最突出的事例如注水猪肉问题,按照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定点屠宰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由经贸部门管理,生猪在屠宰场待宰停留时间要在24小时以上,但是,他们对生猪注水现象监管不力,品质检验形同虚设,致使猪肉品质受到影响。《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还规定,县场销售的注水肉由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实际情况则不容乐观;三是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在监管中,由于实行分段管理,各部门之间在信息资源上又缺乏网络平台和沟通机制,不能共享信息,甚至各单位上报的数字都不相统,给监管工作造成被动。

2、监管措施不力,检验检测资源分散

目前,我县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在监管方式和措施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视证照办理,轻视日常检查;重视现场准入,轻视生产经营。凡是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户,有关执法部门都要求他们办理各种证照,但是在取得证照之后,便放松了对这些监管对象的日常检查,这种监管模式,对成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加工作坊,和县区大量存在的小摊小贩,则力度有限,起不到应有的监管作用;二是重城县轻农村。受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加之我县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点多、面广、线长,监管任务重,监管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再加上一些执法人员意识上还存在重城县轻农村的误区,所以对农村食品领域的监管还存在着缺位现象;三是检验检测资源缺乏,检测成本高。全县没有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成本高,抽检一头猪,按标准需要检测费上50元,企业颇有怨言,为节约成本,我县出现将近一个月屠宰的生猪共计1041头未按规定进行检验。

3、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经营和不规范生产加工食品问题突出

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未取得证照而擅自生产经营,一些从业人员不经健康检查而上岗工作,产品质量把关不严,消毒设施欠缺或弃之不用,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缺乏;有些餐饮摊点卫生条件极差,餐具消毒无保障;有的规模餐饮服务单位拒不配合监管等等,这些违法行为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了诸多隐患。

生猪私屠滥宰现象依然存在,受利益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部分养殖户则本着少亏一点的心理,私下屠宰、加工、销售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病死畜禽产品大多通过商贩卖给工地学校餐馆,活禽宰杀仍在集贸现场进行。在城乡结合部和城郊附近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不少家庭作坊式的食品生产加工点,这些家庭式加工作坊既无证照,又达不到合格的卫生条件,取缔不了,管理起来又非常麻烦。一些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厂为盲目提升食品的色香味,一些制假食品加工厂为掩盖假劣原料的颜色和气味,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

4、农村监管力量薄弱,问题食品流向农村

农村食品经营呈现“低、小、散、多”的状态,农村食品现场多以小规模食品加工、销售和消费的形式存在。个别农民贪便宜,部分商家图利润,不合格、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以低廉价格通过“小字号”食品经营企业充填农村食品县场。非法食品经营企业利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资源匮乏的现实,向农村转移,躲避监管。因而,出现农村县场食品质量合格率明显低于城县的情况。农村餐饮业卫生保障低下,农村集贸现场经常出现无卫生许可证销售食品,餐饮从业人员亦无健康体检证。食品加工间、店面和住房多数不分间,卫生标准不符合要求。小餐馆和部分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多数无食品卫生培训合格证就上岗,农村婚丧宴请,餐饮加工场所、就餐场所卫生无保障,食品安全亦无保证。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有限,食品安全宣传难度很大,加之农村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识别假劣食品能力低,这些都给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

(二)、药品医疗器械工作

1、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监管执法专业人员匮乏,尤其是保健食品、化妆品、药械、法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人才尤其匮乏。

(2)、人才队伍不稳定,多数同事有“调离,考走”的想法,尤其是年轻同事,考走想法更为强烈;同时,机改整合后有些执法人员被安排去干与食品药械安全监管无关的工作,本来基层食药监管人员就不足,导致执法队伍的能力不是加强了,而是削弱了。

(3)、执法队伍培训力度远远不够。尽管省局每年举办多期培训班,但由于会期过短,同时对培训效果缺乏有效测试,以致很多学员往往是巧借学习机会“潇洒走一回而已”,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4)、下划地方机改后,人员编制数流失严重,原各县食药监局的编制在原有基础上不仅未得到增加,反而被削减了大部分。(5)、06—09年贵州省食药监系统新招考人员的公务员登记一直未予以解决。尽管前段时间省州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要求地方主管部门妥善办理公务员登记事宜的相关文件;但是鉴于机构改革,下划地方后,县卫生局和食药监局合并,06至09年大部分新进人员由于合并后单位编制数不足,以造成公务员登记变为遥遥无期;而很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遴选基层公务员都要求必须是进行公务员登记的在职人员,由此给新进人员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非常不利于队伍的稳定。

(6)、下划地方机改后药监基础设施流失严重 由省下拨的建楼专项资金建成的药监办公楼,现已逐步被地方政府征用作他用,基层药监人员面临无办公场所,国有资产面临流失,严重影响到基层人员正常的工作开展。

三、加强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认识,统一思想,落实责任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各监管部门要尽职尽责,加强配合,增强综合监管能力。建议在县政府领导下,组织各监管部门开展一系列专项联合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加强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形成综合监管格局,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责任。

2、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

县食品安全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机制,多方协调,密切配合,研究探索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整合监管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资源、信息资源,构建信息交换平台,做到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共享,克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制不顺、机制不畅、职责不清、职能重叠、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监管乏力的弊端,达到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切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3、增加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投入

在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国家规定对食品进行抽检不得向企业和经营者收取费用,因此,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和食品检验检测经费的投入,增加检测设备和流动性检测车辆,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己任,努力克服重收费轻管理、重执法轻服务、重城县轻农村的弊端。

4、创新监管方式和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

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各个部门,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路子、新途径,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要借鉴外地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如借鉴北京县工商部门的错时工作制,对一些平时不易监管的早餐夜县、集贸县场、集体食堂、生猪屠宰等时间性、流动性较强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适时加强监管。对农村广大地区,要真正将监管重心下移,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品安全城、乡、村监管网络,努力克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空档和死角。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是保证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经营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安全的关键。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降低培训成本,节约培训费用,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采取一个职能部门培训,各有关职能部门交叉授课的综合培训方式,降低监管部门和企业负担。

5、采取有效宣传方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宣传专栏,特别是要面向农村地区,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典型案件,从思想上逐步树立食品安全事关自己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意识。

6、关于加强药品监管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1)、针对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法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人才匮乏现象,建议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最大限度通过招考渠道“招贤纳士”,同时强化学历,专业背景知识等。

(2)、加大基层执法队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餐饮服务专业监管知识和常识的培训力度。可以采取现场培训,也可以统一编制培训教材,让执法人员采用自学方式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采取严格的测试方式测试学习效果,对未“合格”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强化学习效果。

(3)、省、州食药监部门应参照中央国家机关或省、州其他系统,从本系统县一级遴选基层公务员的机制。

(4)、强烈建议省食药监局与省人事主管部门积极协调,由省食药监局统一解决06至09新招录人员的公务员登记事宜,这是目前最直接最讲效率的方法。而不是“一纸文件”完全推给地方人事主管部门解决,以避免由于县级机构改革新组合部门由于编制数不足原因,导致此期间新招录人员的公务员登记遥遥无期的情况。

(5)、尽快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相关执法依据。做到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既要“喊得起口号”,也要“ 落实好口号”,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篇6:关于区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项德才的带领下,教科文卫工委与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一道,对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在听取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听取了县卫生局医政股、卫监所、疾控中心和县质监局、商务局、工商局、粮食局、畜牧局、发改局、农业局、教育局、法制办、桃花江镇、武潭镇等单位有关情况汇报,并分别召开了座谈会,调阅了部分案卷,走访察看了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的有关场所,调查了部分农户、食品加工经营户和消费者,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三年来,县人民政府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组织和监管,食品药品经营秩序明显好转,连续三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较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基本形成县人民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比较重视,按照有关文件精神,2004年组建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主任,23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建立了工作例会和调度会制度,出台了《桃江县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并与各监管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县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桃江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2008年起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绩效考核内容。部分乡镇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乡村两级明确了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基本完善了监管网络

。各监管部门按照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原则,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确保食品药品的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县政府逐年增加了投入,2008年,安排20万元经费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安排7万元经费用于定点屠宰工作,今年起将药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等等,为保证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督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食品药品安全氛围得到优化

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多次发表电视讲话,食品药品安委会牵头,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深入超市、农贸市场、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消费单位开展了各种宣传教育活动。2007年以来,在县电视台、桃花江报等媒体上进行专题报道分别为110多期,举办各类讲座200多次,张贴标语200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11万余份。加强了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举办了各类培训班200多个,培训人数达4万多人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法制

观念和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全社会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优化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氛围。

(三)加大了监管力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效果明显

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和开展专项整治,对涉食涉药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加大了对农药、兽药、饲料、畜禽水产品等的监管力度,开展了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的检测,严格把住了外销生猪的质量检测,在县城已建立定点屠宰厂2个,规范了县城屠宰市场秩序,创建了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了源头管理。对全县食品加工企业加强了巡查、回访,积极实施了添加剂备案制度,对小作坊的治理采取监管与帮扶并重的工作思路,制订了管理办法和审查通则,并与204家食品小作坊签订了承诺书。对食品经营单位统一印制了《食品购销台帐》,强化了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进销台帐两个100%,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小食杂店、小摊点1047户实现有照经营,在超市建立了企业自检制度。严查了以公益讲座、免费体验、学术交流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的行为和广告。加强了酒类市场的清理,对酒业产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问题进行了监管。严把粮食收购资格关,实行了粮食收购质量检验、出库检验、原粮储藏卫生等制度。加强了食盐、加工用盐、工业用盐市场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工作,开展了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排查,县城453家餐饮单位全部建立了原料采购索

证台帐,强化了餐具、农家乐、生活饮用水、学校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卫生监管和学校食堂食品与饮用水定点采购和索证索票制度。开展了兴奋剂治理,严查了无证经营药品、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农村“两网”建设和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了两非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开展了药品价格检查。加大了应急处置措施力度,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我县迅速启动食品安全I级应急响应,制定工作方案,作出专项部署,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相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7年以来,以食品药品安委会牵头,各职能部门开展的专项整治达70多次,农业、畜牧、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粮食、盐业、教育、物价等部门按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部署,各负其责,基本规范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净化了市场,有力地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四)重视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

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先后设立了执法股室或执法大队,配备了专门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以食品药品安委会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各自职责职能进行了学习培训。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各单位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执法人员素质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公示执法工作人员的职责和电话号码,发放监管责任牌,增强问责制度等方式,强化了对执法人员的监管,增强了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按照“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原则,食品药品监督体系有待完善,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有待加强。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不太完善,各职能单位和乡镇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乡级协管员和村级信息员作用发挥不够,监管未形成合力,部门之间信息难以共享,沟通渠道不畅,如许可证的办理,有些部门只管本部门,而忽略其它部门的前置条件。各单位之间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部门由于执法力量不够,执法成本又高,职能作用难以发挥,乡镇因为不是执法主体,大部分没有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监管,作用也未充分发挥,执法部门与乡镇工作联系不太密切,因此出现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造成监管难到最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涉及的部门多,部门管理体制又不同,有的属地方管理,有的属垂直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存在差异,在食品安全法颁布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牵头单位,很难组织协调。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职能部门的职能有所调整,但机构改革未能同步,执法难以进行。

(二)宣传培训力度不够,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县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但全社会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意识有待加强。由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许多人甚至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上存在麻痹、侥幸心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不熟悉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缺乏法律意识,生产加工销售出许多问题产品。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等产品,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一些不法商贩非法经营使用添加剂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害消费者;一些食品药品加工经营户,将一些假冒伪劣过期或将要过期的食品,大量低价倾销给消费者。广大消费者安全知识、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食物中毒、伤人和死人的层面上,对问题食品鉴别能力不高,对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长期积累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知之甚少,一些低收入群体,因图价格便宜,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受害者。部分群众缺少正确的用药知识,未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特别是一些农村老年群众,相信虚假药品广告,高价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给身体带来危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大部分群众不能通过法律来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监管仍有差距,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仍然堪忧

近几年来,我县食品药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层次低,产品处于低端水平,安全信用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到位,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仍然堪忧。目前,食品药品监管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政府机关所在区域,广大农村地区成为监管的薄弱环节,成为不法商贩倾销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地带。工业排污、城市污水对农产品的生产造成的污染严重,种植养殖户滥用农药、兽药、不当使用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等问题比较普遍。有些有害成分检测越来越难以发现。超市、批发市场等农产品市场都还不具备检测能力或没有开展检测工作,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难开展。农村定点屠宰推进缓慢,私屠滥宰销售未经检验的不合格畜禽水产品行为较为普遍。使用非食用或劣质原料、回收过期食品重新加工、过量或违禁使用添加剂,在不卫生的环境中加工食品等情况还大量存在,城郊地区的无证无照黑作坊、黑屠宰点等,规模小,流动快,很难监管,一些农资兽药、名烟名酒、南百货门店对假冒伪劣产品交易隐蔽极深,难以监督。流动小吃摊、麻辣烫、早餐店、漫酒摊、红白喜事家宴等卫生状况较差。粮油市场劣质油、潲水油仍然存在,变质粮食交易仍有发生。学校及周边小卖部学生食品质量差,含有大量色素、添加剂,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学校食堂仍需进一步规范。大部分乡镇自来水厂水质不达标。食品药品虚假广告未监管到位。保健品、性用品监管乏力。农村

“两网”建设和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个别医院仍有违规现象,药品配送范围较窄,卫生院分所、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房不规范,卫生状况较差。游医药贩、无证无照诊所打击不力,医院“以药养医”现象依然严重。食品药品索证索票制度未能坚持,不合格食品药品退市、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有待加强。

(四)保障机制薄弱,执法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上投入了一定经费,增加了人力、物力,但还是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单位从事监管的人员不稳定,变动频繁,编制少,有的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单位,工资保障难以到位,乡镇基本没有经费投入,乡镇协管员、信息员没有经费来源。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食品药品监管投入不足,部分职能部门主要靠罚款来保证人员的工资待遇和执法开支,有的单位每年完成的罚款任务较重,与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造成执法重罚款、轻教育整改的现象比较严重。执法成本高昂,从县城出发幅射全县范围,执法一天需几百元,而这些费用最终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执法装备落后,检验设施陈旧,检测费用高。农业、质监、卫生、畜牧、药监等部门近几年来加大了投入,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检验检测设备,但各自为政,未共享资源,设备成本高、更新快、利用率低,加上制假手段越来越高科技,现有装备设施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日常检测的成本大,时间长,如每天检验猪的尿液的试纸,每张约需二十元,有些成分通过尿液还检验不出来,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至少需要四个小时才有结果,造成难以监管到位。抽样检验费用高,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职能部门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执法行为有待规范,有的只管收钱了事,轻管理、轻服务,个别工作人员还态度粗暴,索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罚款有时不切实际,弹性大,执法不太严肃。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执法监管阻力大,部分领导、熟人说情、打招呼,干扰正常执法,一些低收入的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无证无照经营,不懂法律,对执法检查存在抵触情绪,一些不法商贩受高利润的诱惑,欺骗搧动不明群众,阻挠和辱骂执法人员,甚至暴力抗法,由于多种原因,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难以执行到位。

三、几点建议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深远,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构建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继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民本思想,充分认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长效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卫生、农业、畜牧、质量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的职责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县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重新调整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和规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乡镇的监管责任,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界定和细化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充分调动乡镇监管积极性,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明确专人负责,形成完整的监督网络;建立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自律作用;要加强网络化建设,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部门联动,建立行政许可联审制度,便于一站式服务监管。在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下,各职能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继续加强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完善各应急预案,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依规、依纪严格追究责任。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应抓住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的契机,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加强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的宣传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大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特别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大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信用意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多层次培训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从业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全社会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增强消费者识假、辩假能力,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健康消费、合理饮食用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的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县电视台、桃花江报等新闻媒体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公益宣传,并加以舆论监督。消费者要增加维权意识,确保食品药品最后防线的安全。

(三)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

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方法,端正执法理念,坚持严格执法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执法人员的监管和服务、责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将监管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把与群众生活息处息相关的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作为监管重点,加大对日常生活饮用水、酒、饮料、加工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等的监管力度,对学校、医院、饭店等人群密集区加强监管,加大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诊所的监管。农家乐、红白喜事家宴、早餐店等要加强监管。提高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药品广告、杜绝播放虚假药品广告,严查以免费体检等方式推销保健药品、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加大专项整治与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牵头,部门联动,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整治,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违禁物品等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严厉查处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行为。对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大案要案要严格追究责任,并予以媒体曝光。

(四)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水平

上一篇:大数据技术下一篇:关于请求治理英雄校区校园交通秩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