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立体网络平台

2022-09-12

创新能力就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的努力,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2020年为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 高职学生承担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 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 构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立体网络平台迫在眉睫。

1构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立体网络平台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学校内在联系看, 教职员工要有“以学生为主”的意识;教务部门、学生处、团委、就业办、校办企业等要相互协作, 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 如, 科技创作、企业问题探讨、勤工俭学等;教务部门各系各专业要有效配合, 成立有教师指导的创新实验室;师生、同学间设立“课题研究小组”, 互通有无探讨问题, 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图书资料对学生全面开放, 便于学生的研究活动。这样资源共享和资源互补有利于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外部联系看, 学校要搞好校际合作, 实现资源互补;加强校企合作, 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学校与专利局信息沟通, 为学生提供创新信息, 避免创新实践的盲目性。可见, 创新型学校的建立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2建立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 还要具备创新能力。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灌输”式的本本主义, 形式上完成了教师的职责, 事实上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 阻碍了学生创新的脚步。所以教师要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理论的指导下, 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并付之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的“创新与实践”感染学生的“创新与实践”;以本本主义为主转变为“教之以渔”为主, 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想象思维与联想思维等, 授学生以创新之法, 即设问检查法、组合法、逆向转换法、分析列举法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成果应纳入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中, 激发教师不断的探索创新之路。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

3建立创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

许多学校在教学管理模式上, 认为把过去纸上的文字电子化, 把简洁式的内容细化, 就是教学改革创新。条条框框越来越细, 却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忽视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可见, 建立创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第一, 教学管理的理念要创新。很多学校的管理者重专业课, 轻基础课;重自然科学, 轻社会科学, 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错误,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念, 导致学生认为“创新与自己遥不可期”,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 我们发现伟大的学者都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融于一身的, 如, 爱因斯坦、钱学森和李四光等。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 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是人们打开创新之门的一把钥匙。

第二, 教学内容要创新。教材的出版与使用往往有个时间差, 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留有陈旧的知识点或者不实用。学校应鼓励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 编写实用教材或补充旧教材, 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理论和企业问题传递给学生,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全面性。

第三, 学校的课程体系要创新, 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辐射性。开设“创新能力”和“美学”课程具有一定意义, “创新能力”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美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外观设计专利”的获得, 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学生保证完成规定的课程及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情况下, 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听课;完善实用的实践证书的鉴定制度;拓宽选修课程, 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学科教师开设前瞻性专题讲座, 实行文理渗透;加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基地的实践功能。这样即弥补了课程体系的不足, 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为“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 考试制度和考试方式要创新。考试制度上, 很多学校采取“试题库”, 表面看很规范, 事实上不科学有待创新。如数学, 不同专业所用的数学知识点不同, 经济类多用微积分, 机械类多用函数、几何等, 可学生的试题都由试题库抽, 缺乏实用性、实践性;一些人文学科试题还具有滞后性;有些学校还硬性规定平时与期末试卷成绩的比例, 学生为了取得试卷好成绩, 往往忽视实践活动, 高分低能就成为普遍现象;学校应对有一定科研成果或奖项的同学, 免除相关科目考试, 并推荐到大学学习。在考试方式上, 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课程发展的现状、教学内容等, 采取创新实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笔试、口试、操作、调研报告、策划、论文、产品设计及相互结合的方式等。总之, 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的考评,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 教学方法要创新。考试方式与教学方法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考试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也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创新。考试中能力测试比重的加大, 使教师的教法由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设问法、辩论法、质疑法、学生讲课、误导法 (教师说错误的内容, 让学生找错)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实验和实践等, 这些方法开启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引导学生乐于研究、乐于创新,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下, 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突破教材, 逐渐养成善于创新的习惯;在实验和实践学习中, 学生带着现实的问题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不断的在失败中进取, 又磨炼了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这样使学生成为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并且勇于创新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 构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立体网络平台, 就是通过一个点—创新型学校建立, 带动一个面—创新型人才培养, 辐射一个国家—创新型国家建成, 实现大国崛起的目标。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产品与国家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对矛盾, 即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与国家需求创新人才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 实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构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立体网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构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立中, 刘云虎.创新能力培训教程[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浅谈以信息化建设服务民生水利下一篇: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