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程序

2024-06-26

纳税程序(通用8篇)

篇1:纳税程序

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填写《税务登记表》一式两份、《纳税人税种登记表》一式一份,并根据不同情况向税务机关如实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1、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及复印件;

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及复印件;

3、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及复印件;

4、法人代表(负责人)或业主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及复印件;

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一、办理税务登记的对象

作者:办公室日期:2005-04-26

(一)下列纳税人应当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1.领取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以下统称营业执照),有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义务的国

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以及

上述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2.领取营业执照,有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义务的个体工商户;

3.经有权机关批准从事生产、经营,有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义务的机关、团体、部队、学

校以及其他事业单位;

4.从事生产经营,按照有关规定不需要领取营业执照,有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义务的纳税

人;

5.实行承包、承租经营,有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义务的纳税人;

6.有缴纳由国家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义

务的纳税人。

(二)下列纳税人可以不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7.偶尔取得应当缴纳增值税、消费税收入的纳税人;

8.自产自销免税农、林、牧、水产品的农业生产者;

9.县级以上国家税务机关规定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其他纳税人。县级以上国家税务机关

规定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其他纳税人。

二、开业税务登记

作者:办公室日期:2005-04-26

(一)办理开业登记的时间: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主动依法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

理登记。

2.按照规定不需要领取营业执照的纳税人,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自发生纳税义

务之日起三十日内,主动依法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二)办理开业登记的地点

1.纳税企业和事业单位向当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2.纳税企业和事业单位跨县(市)、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除总机构向当地主管

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外,分支机构还应当向其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3.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业户向经营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流动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向户籍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4.对未领取营业执照从事承包、租赁经营的纳税人,向经营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三)办理开业登记的手续

1.纳税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并提供下列有关证件、资料;

(1)营业执照

(2)有关章程、合同、协议书;

(3)银行帐号证明;

(4)法定代表人或业主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回乡证等其他合法证件;

(5)总机构所在地国家税务机关证明;

(6)国家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2.填报税务登记表 纳税人领取税务登记表或者注册税务登记表后,应当按照规定内容逐项如实填

写,并加盖企业印章,经法定代表人签字或业主签字后,将税务登记表或者注册税务登记表报送主管国家税务机关。

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还应当按照规定内容逐项如实填报总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业务范围、财务负责人等。

3.领取税务登记证件 纳税人报送的税务登记表或者注册税务登记表和提供的有关证件、资料,经主

管国家税务机关审核后,报有权国家税务机关批准予以登记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领取税务登记证或者注册税务登记证及其副本,并按规定缴付工本管理费。

篇2:纳税程序

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不同的纳税人、各种不同的税种,纳税程序也不完全相

同。

一般来说,纳税程序是:

(1)纳税人领取营业执照后,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由税务机关

核发税务登记证;

(2)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后,应确定办税主管领导、主管会计、主管办税人员;

(3)纳税人按照发票管理制度的规定购买、使用发票,并建立内部的发票管理制度;

(4)纳税人按期如实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并按规定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5)纳税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将应纳税款如期缴入国库;

(6)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纳税自查、并有义务接受税务机关定期或不定

篇3:基于纳税人角度的纳税遵从研究

1 纳税遵从的理论

关于纳税遵从问题的研究, 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 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对“地下经济”的研究引起了广泛注意, 美国国税局并因此开始估计地下经济给税收收入造成的损失。1979年, 美国国税局首先对未付税的经济活动进行了粗略估计, 发现对纳税人遵从的有关数据及对此的研究相当缺乏。1983年, 美国国税局进行了较为精确的研究, 认为1981年由于纳税人不遵从联邦所得税法, 导致了900多亿美元的税收收入损失, 但在纳税遵从方面的全面研究很少。鉴于纳税遵的潜在研究价值, 1984年, 美国国税局研究部请求美国国家科学院对纳税人遵从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内容。从而也产生了纳税遵从的定义:纳税人遵从意味着纳税人在适当时间填写所有要求填写的申报表, 申请表上的应纳税额与按照运用于填表时期的税法、规定和法院裁决的要求相符合。不符合前面定义的就是不遵从。

与此同时, 纳税遵从理论的系统研究及著作也相继产生, 1972年Allingham&Sandmo的《所得税逃税:一种理论分析》, 在“纳税人都是理性人”的假设基础上建立了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 (即A-S模型) 。他们研究认为, 纳税人作出纳税遵从或不遵从的决策只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并从理论角度论证出罚款率、稽查率与纳税遵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而税率与逃税之间的关系不能确定。1992年, Aim (1992年) 用期望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现实的纳税遵从度高于预期效用理论得出的遵从度。认为人们纳税的可能原因是高估了稽查概率。所以在低概率损失面前, 纳税人是风险厌恶型的, 所以选择遵从。 1997年, Elffers和Hessing (1997年) 的实证研究表明——有意提高预扣税款可以提高纳税遵从。因为人们往往将获得税款返还视为一种获得。而将补缴税款视为一种损失。

国内对纳税遵从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研究成果如:王火生 (1998年) 、麻勇爱 (2002年) 、张文春 (2005年) 对国外纳税遵从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并分析了其对我国税收征管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马国强 (2000年) 在借鉴西方学者对纳税遵从和不遵从多项分类的基础上, 对它们进行了更集中的概括;将税收遵从分为防卫性遵从、制度性遵从和忠诚性遵从;将税收不遵从分为自私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和情感性不遵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决定税收遵从与不遵从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税收观念、二是税收知识、三是税收制度、四是纳税程序、五是逃税成本。马拴友 (2001年) 、郝春虹 (2003年) 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应用于税收征纳行为分析中。研究得出纳税人与税务当局的非合作博弈。李林木 (2005年) 结合我国的实际对纳税遵从同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的研究较为全面, 也给我国当前的税收征管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的说来, 国内学者对纳税遵从的研究大多是对国外纳税遵从经验的总结, 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在研究视角上较窄, 更多的研究仍局限于税务机关本身的实际税收管理模式、具体的征税方式等, 割裂了纳税人、征税人关系角度去考察, 没有从整个环境角度如管理机制、行为机制等来分析问题。因此, 本文从纳税人的角度来分析纳税遵从, 并提出了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的建议。

2 影响纳税人纳税遵从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对纳税人纳税遵从的研究可以得出, 影响纳税人纳税遵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税收政策方面的沟通不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税务机关不一致;第二是税收政策制定部门对纳税人经济业务事项变化发展不了解, 导致税收政策制定的滞后与经济事项的发展。

(2) 执法机关对政策理解的一致性。

由于国家制定的部分税收政策不具量化指标, 导致税务执法部门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理解把握尺度不一致的情况, 给纳税人选择更利于纳税人的政策解释制造了便利条件, 增加了纳税人产生纳税不遵从行为的风险。

(3) 国家税收征管体制。

目前国家虽然在进行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 将对纳税人提供服务的理念逐渐灌输到征管过程中, 但是, 将检查查补税款作为一项税务机关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标的方式预计在较长一段时间不会加以放松, 而以查补税款作为税务机关工作考核指标, 不可避免的带来税收执法与税收政策本质的背离, 导致纳税人在日常工作中的纳税不遵从。比如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规定, 以使用期限是否超过12个月来判定是否应按期摊销, 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个标准很难在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中间有一个统一的量化认识, 往往会造成寻租行为。

(4) 财税政策的多变以及差异加大了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理解、遵从的成本。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近10年中屡次变化, 并随着新业务的发生单项会计准则不断出台, 税收政策也根据社会经济事项的发展不断进行了修改和出台新政策。对于纳税人来说, 财税政策的不断变化提高了纳税人的学习、理解、应用成本。同时, 财税政策的不一致尤其是暂时性的差异, 提高了纳税人纳税成本, 并给纳税人带来了税收风险。

3 提升纳税人税收遵从的建议

针对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产生纳税不遵从的影响因素,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 优化税收政策制定的程序。

主要是在税收政策制定过程中强化纳税人的参与和意见。一是在社会新的经济事项出现时, 税收政策制定部门要积极与国家其他相关部门沟通, 同时, 广泛征求纳税人意见, 保证税收政策的制定与纳税人纳税需求相匹配, 保证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有法可依;二是在税收政策制定过程中, 要广泛听取纳税人意见, 保证税收政策的科学、合理和指导性, 提升纳税人主观纳税遵从的意愿;三是在税收政策实施后, 要及时听取纳税人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纳税人提出的合理意见, 要及时对政策进行修改或另行出台政策。

(2) 改善国家税收征管体制。

一是要简化税制, 保持税法稳定, 减少纳税遵从成本。简化税制一方面是在税种上的简化合并, 如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合并, 减少纳税人在不同税种间的选择活动;二是在单一税种内部的简化合并, 比如个人所得税下各税目及税率的简化合并, 减少纳税人在不同税目和税率上的选择活动, 保证同一经济事项下纳税人纳税结果的一致性。税制的简化, 有利于税法的稳定, 税法的稳定有利于降低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我国应将构造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作为税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达到即可以保证税收收入, 促进各种相互联系的税种采用共同税基, 又可以防止纳税人在税种之间的转移, 减少相应的遵从成本, 矫正经济扭曲, 最大限度地降低临界点税率附近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程度。

二是要逐步改变以事后查补税款的税务系统内部管理考核方式, 进一步推进纳税服务, 将纳税遵从从事后查补提前到日常征管中, 加强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解读、指导和事前的监督, 减少简单的事后检查查补税款方式, 并将纳税服务作为内部考核管理的必要部分, 以此避免税收政策的滥用。

三是加强税务执法人员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要改变税务机构行政人员对整个税制的看法与态度, 树立纳税服务的意识;二是加强对内税务执法人员的政策培训, 提升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能力, 以此减少纳税人主观不遵从的行为和对抗执法的行为。

(3) 减少财税政策的不一致。

财税政策的不一致直接导致纳税人纳税遵从成本的提升, 原因为纳税建立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上, 财务和税务在政策处理上的不一致直接造成纳税计算及申报过程复杂化。因此, 制定财务准则和税收政策的部门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 保证财税政策的科学、合理、统一, 尤其是减少财务和税收暂时性的差异, 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以减少纳税人纳税不遵从产生的风险。

(4) 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在我国,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较弱, 因此在税务征管过程中, 要加强纳税义务宣传, 告知纳税人纳税义务以及国家征收税款的意义和必要性, 增强纳税人纳税遵从的主观意愿;同时, 在税务机关执法过程中, 对纳税人的问题要给与充分便捷的纳税咨询服务, 如免费提供通俗易懂的税收手册、配备足额称职的税务咨询人员、张贴各项税务事宜的办税流程、提升纳税信息化等, 纳税人办税的过程便捷后, 遵从成本就可相应降低, 从客观上提升纳税遵从度。

摘要: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提升纳税人纳税遵从的需求下, 通过从纳税遵从的理论出发, 分析了影响纳税人遵从度的因素, 并在纳税人的角度提出了国家提升纳税人纳税遵从的几点建议。

篇4:纳税程序

关键词:纳税会计 纳税筹划 经营策划

Research for tax accounting to carry outtax planning ofrequirements and procedures

Tian Di Wang Shufeng

Abstract:Tax accounting of the main functions is tax planning and therefore must bear the economic unit of taxrelated business planning tasks.In practice,tax accounting must first master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ax planning,follow reasonable procedures,seriously grasp the actual situation ofenterprise,to establish the focus of tax planning goals,to develop a practical ratepaying plan,And through its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planand operating activi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ict control system,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and personnel to implement coordinated tax planning program.

Keywords:Tax accounting Tax planning Operating plan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29-03

研究表明,纳税会计的主要功能是纳税筹划[1]。但在我国,部分单位设立了纳税会计却依然停留在涉税业务核算,即只会算税报税,而没能有效地发挥纳税筹划的重要职能,以致于影响到很多企业企事业单位设立纳税会计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纳税会计不懂得怎样开展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可见,设计纳税会计开展纳税筹划的要求与程序,对会计顺利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指导意义十分重大。

1.纳税会计开展纳税筹划的要求

纳税会计应通过接受培训、咨询专家和自主研究等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素质和驾驭税收政策能力,尽快达到纳税筹划的各项要求,为顺利开展纳税筹划创造条件。

1.1 专业技术要精。

纳税筹划是涉及到包括会计、税收、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分析等诸多学科和专业在内的一项高智能工作,客观要求纳税会计务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和灵活驾驭专业的扎实技术,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恰当地运用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出各个“目标税种”的分布环节与结构并产生税负影响,以此确立纳税计划的重点方向和范围以及应采用的专业技术方法。

1.2 政策能力要强。

纳税筹划讲究“用好用足税收政策,为纳税人创造税收利益”[2]。国家税收政策频繁,变化速率高,经常出现同会计准则要求的诸多差异。所以,作为经常与税收政策交锋的纳税会计,一定具备娴熟的政策驾驭能力。既要及时把握税收政策动态,随时捕捉到适合本单位应用的政策;还应该对政策理解到位,把握政策精髓。如原消费税政策和新《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粮食白酒企业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不论将来押金是否退还,一律并入所包装货物销售额计征消费税”,纳税会计的正确反应便是该政策属于“一法二用”,即粮食白酒企业收取包装物押金“不仅应征消费税,更应征收增值税”。这样,才能引起对包装物押金纳税筹划的高度重视。

1.3 工作经验丰富。

纳税筹划不是纸上谈兵,而完全属于实战工作。从纳税计划到具体实施方案,都必须与筹划单位实际经济活动紧密相连、步步衔接。换言之,纳税计划和筹划方案完全是结合筹划单位产生税收的实际经济活动情况制定的,是对实际纳税活动站在经济学高度的内容提炼和科学理财深度的方法挖掘。因此,要求纳税会计既要全面、细致地掌握单位的实际情况,又要具有丰富的会计、管理、税收、法律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还要有能与税务机关建立友好关系并始终保持密切交往的秘诀。只有这样,方能确保纳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方案实施一帆风顺。

1.4 提前运筹帷幄。

“时间超前性”是纳税筹划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客观要求纳税筹划务必在经济活动运行期内或者尚未发生之前进行,决不能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后开展。纳税义务一经发生,就必须如是核算和申报纳税。任何以降低当期应纳税额为目的的“会计调整”,都构成偷税。纳税会计应在企业活动没有发生之前,就要通过理论和经验预测等手段,拟定出纳税计划并形成分步、分块、分人的筹划实施方案,下达到相关部门、环节、领域、层次和人员贯彻落实,按照筹划方案控制运行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计税结果,才是真实的、合法的,并且一定是节税策划所预期的。

1.5 明确纳税筹划目的。

纳税会计必须首先明确单位领导的筹划愿望,指导自己为什么进行筹划。一般说来,纳税筹划主要有四大目的:减少税金支付绝对额的“节税”,减少税金支付相对额的“递延纳税(晚纳税)”,设法将自身税负转移别人承担的“税负转嫁”和避免税收额外负担的“纳税成本控制”。其中,节税是任何单位领导都不能放弃的首选目标,纳税会计必须承担节税筹划任务。

除此而外,纳税会计要参悟单位领导意图,并结合自己的能力、工作时间和精力,量力负担。

2.纳税筹划的程序和方法

纳税筹划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纳税筹划的基本程序是指纳税会计从筹划前准备(按照基本要求操作)到最后完成,需要经历的工作流程和次序以及应同步完成各步骤的工作内容。纳税筹划是企业理财活动,属于经营管理策划范畴,因此没有法定程序,也没有统一规则和操作指南,需要纳税会计在结合实际需要,自行摸索规律。就一般情况而言,纳税筹划的程序应遵循以下步骤开展:

如图所示:纳税会计首先掌握纳税筹划的各种客观要求,这是开展纳税筹划的基本前提;当单位作出纳税筹划决策后,纳税会计立即进入“准备程序”——分析单位涉税经济活动和影响纳税结果的要素及关系;继而履行纳税筹划“技术程序”:依据分析论证结果,确立纳税筹划的主要或重大目标,围绕目标制定确保主要税种税负最低、纳税时间最晚、税负转嫁效果最好的《纳税计划》,随即指导相关各机构部门制定和落实“纳税筹划方案”,最后根据方案落实信息反馈进行计划和方案评价,调整和完善新的纳税计划方案。

3.纳税策划的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

3.1 分析涉税经济活动。

税收产生于经济活动,企业每一项经济活动和行为都影响到纳税。首先,纳税会计应比较分析单位应纳各税种的税负,确定应重点筹划的主要税种目标;然后分析现行经活动运行的方式、程序、时间、效率和效果等,确定影响税负较大的重点经济活动或行为的方向、范围,以便确定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和实施的经济部门。对单位经济活动分析的覆盖面要广,要细致入微,包括企业产品市场分布、客户信誉及索要发票情况,原料来源、质量、价格与供应商提供发票情况,资产规模、性能、维护保养状况,部门功能、履职能力与相互协作程度,领导管理水平、习惯、理念、作风及对税收关注程度,产品工艺水平、产品结构、生产能力、创新水平、仓储运输方式,费用结构、额度、控制措施等。

3.2 确立纳税筹划重点目标。

纳税筹划无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善于抓大放小,立足主要税种和大项目。对于税种,工商企业主攻增值税、消费税,劳服各业主攻营业税,公司必谋划企业所得税,自然人企业和事业单位须筹划个人所得税;从产生税收的经济内容看,重点目标集中在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以及企业所处的投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分配等重点环节上;从企业关注目标上,重点围绕绝对节税、递延纳税、税负转嫁和降低纳税成本等四大方面的某一个或几个,当纳税会计业务分工比较细化,纳税筹划力量比较雄厚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全面筹划。

3.3 制定纳税计划。

制定纳税计划,是纳税会计施展纳税筹划技术的第一步,纳税会计应按纳税筹划的要求和目标,结合纳税筹划实际工作量负担,确定自己单独策划或借助配合力量筹划等形式。纳税会计单独制定纳税计划,筹划成本最低且实用性最强,但工作负担最重。适合应纳税种少、牵涉业务面小、纳税筹划任务较轻、工作量较低的中小企业和以扣缴个人所得税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大中型企业和巨型企业,因目标税种多且牵涉经济内容杂、领域广、环节多、工作量大,完全由纳税会计承担纳税筹划,势必影响到日常涉税经济业务核算和纳税信息报告时间及质量,为此应借助财税专家教授、分支机构会计能手等内外配合力量支援来完成。而对于大型项目的纳税计划和长远纳税规划以及未设纳税会计的单位,其纳税筹划工作可以委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高校教授、理财规划师等外部机构或人员进行,这另当别论。

制定纳税计划,要善于抓大放小,突出重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比如,当单位同时缴纳税种较多时,侧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负重、筹划收益高的大税种筹划,忽略车船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负低、筹划成本高的小税种筹划;纳税计划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计划期、主要税种名称、纳税最高额指标线、税基指标控制线、相关经济指标控制点等。例如:农产品加工企业纳税会计论证计划期内增值税指标为至多10万元,其计划内容列出销项税额控制在30万元以下,进项税额应保证在20万元以上。

3.4 制定纳税筹划实施方案。

纳税会计制定的纳税计划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后,各相关部门或机构应据以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按照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原则,能让各级各类人员从字面上就能直接读懂读透,一看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如纳税会计围绕当期进项税额保证20万元以上的计划指标,要求供应部门“对所有农产品收购均必须开具或取得合法正规发票”,供应部门就要据此制定方案:“向家庭农场和农户收购农产品时,采购员出发前必须到财务部签领《农产品收购专用发票》;收购时必须先让交售人在发票上确认签字后方可付款,一户都不能漏开发票;向供销社、粮库、商贩等收购时,采购员必须向交售方索要正规发票,不得以‘白条’顶替”。

此外,纳税会计要对方案制定提出比较客观、具体的操作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如国家规定“企业销售因清理债权抵回的货物,应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的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纳税会计就应要求“清欠办”原则上必须欠债还“钱”,对于及特殊情况只能收取货物的,应按国家规定销售额4%(3%征收率与附加税费之和)的比例加收,作为货物“变现”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负担转移。

需要强调说明,在实践中并不能直呼其名曰“纳税筹划方案”,而是体现为各个部门机构的业务工作和活动事项的具体安排,是相对于纳税计划而言的“方案”。对各个机构部门来说,通常表现为“分月工作计划”,如财务计划、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所不同的是,在有纳税筹划需求的企事业单位,这些工作计划需要按照纳税计划制定并报呈纳税会计审核调整,因此也就具有了纳税计划执行方案的性质。

3.5 指导并监督纳税方案的落实执行。

纳税筹划是纳税会计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个从纳税会计设计到落实再到产生结果的连续运行的动态过程。其中,落实执行纳税筹划计划和方案,是确保取得纳税筹划预期效果的关键与核心。纳税筹划方案落实需要通过以下途径:

3.5.1 参与经营策划发布纳税筹划指令。

不注重经营管理策划的企业,就不会有真正的纳税筹划。因为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策划重要组成部分的纳税筹划,不能孤立运行,需要借助经营管理执行落实才能发挥效用。所以,应提前渗透于企业的各项采购、生产、销售、分配等工作规划和计划中,并通过计划、指挥、协调、领导等活动产生结果。纳税会计参与企业策划的主要方式包括:

3.5.1.1 形成会议决议内容。税收活动遍布于供产销和利润分配各环节,所以企业管理层召开的管理会议、采购会议、生产会议、销售会议等,以及董事会召开的的投资、兼并、清算、资产处理、股息红利分配等会议,都应该允许或要求纳税会计参加;纳税会计要发布与筹划目标相关的工作要求和指令。如采购会议提出采购员务必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小规模纳税人低价采购货物必须索取正规发票或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这样,纳税会计的意见或要求就会借助会议决议,以单位文件指令的形式形成经济活动“政策要求”,有关方面必须认真履行。但要注意,纳税会计凡是参加生产经营会议,要坚持保守商业机密,不应做任何解释说明,并有权拒绝相关提问。

3.5.1.2 参与制定企业经营策划。每个企业都需要制定发展规划和经济计划。在此过程中,纳税会计一定要积极争取参加,提出应该融入有利节税的意见、建议或要求,并在技术上给予必要指导,以便使日后制定具体纳税计划最大限度地与企业规划保持高度一致,避免发生冲突引发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抵触情绪,影响纳税筹划效果。

3.5.2 争取法人授权直接部署。

纳税是直接影响单位利益的净损失指标,主管领导应予高度专注。纳税会计应争取单位最高行政长官的授权许可,就可以直接将预先制定通过的纳税筹划方案,形成规范的文件制度,发布到各个相关部门,要求其认真落实执行。

3.6 调整修订纳税计划。

税收政策和经济活动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加之纳税计划和方案本身可能存在问题,客观需要纳税计划应经常进行调整以确保日臻完善和成熟。纳税会计应经常浏览国家税收政策,随时掌握税收动态信息,再结合纳税筹划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分析确定需要修订、调整的目标、内容、范围及影响指标,然后按照制定纳税计划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纳税计划的调整和修订。

4.纳税会计开展纳税筹划的保障措施

4.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4.1.1 建立纳税筹划责任包干制度。

明确会计机构负责人全面领导纳税筹划方案执行落实工作,纳税会计作为纳税筹划第一责任人,应直接对会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工作和请求批示相关责任处理,同时对计划执行负责;各级各类业务部门和职能机构主管领导为纳税筹划方案第一责任人,对纳税会计负责通报情况和承担方案落实的主要责任;项目或业务经办人为一般责任人,直接对部门机构领导负责。通过确立层层包干管理,使纳税计划深入单位各个领域和层面,促使人人都为纳税做贡献,人人都为纳税筹划尽心尽力的良好氛围。

4.1.2 建立纳税计划执行报告制度。

纳税会计应按月向单位主管领导提供纳税会计报表和税负分析指标,报告当期纳税或扣税情况,请求法人批示;各部门机构领导应每月三旬各一次向纳税会计通报其纳税筹划方案落实执行情况。纳税会计应根据纳税筹划需要,对各个部门机构的工作方案作出执行总结,并对其下一步工作安排提出指导意见。

4.1.3 建立纳税会计巡检制度。

纳税会计不能殷建立了报告制度而坐等报告,必须经常主动与各个机构部门领导和主要项目经办人员联络沟通,借此机会巡回检查纳税计划和筹划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对属于“关键控制点”的要害机构部门或业务事项,应经常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督促,以提高纳税筹划方案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4.1.4 建立奖惩制度。

纳税筹划要求要形成制度,建立待遇兑现办法和奖惩明细条款,奖优罚劣,公平对待,确保各个部门机构和人员的全力配合协作。如采购工业品不能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含税务代开)的,应给予什么样的处罚;连普通发票都不能索取的采购员,又应给与什么样的处罚;向农户和家庭农场采购农产品或向居民收购废旧物资,没有开出收购发票的该怎样处罚;采购农产品对全部符合纳税计划要求的采购员,应给与什么形式和程度的奖励等。

4.2 认真检查考评并兑现奖惩。

在经济单位,纳税筹划应和国家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避免流于形式。为此要求,除了制定纳税计划和指导纳税筹划方案制定外,纳税会计应将主要精力放在纳税筹划方案落实贯彻的检查监控上,悉心做好纳税计划控制。所以,纳税会计应参与阶段性工作检查考核和评比,对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特别是关键控制点的表现,要明确提出奖惩意见和建议,报呈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对有功人员、责任人的奖惩,分月或分季或每半年兑现一次,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拖到年底让相关人员心中“没底”。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制度的威力和肩负纳税筹划责任的重要性,积极而认真地履行职责,努力配合纳税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树锋.纳税会计的职能辨析.会计之友[J].2007.2(11)

篇5:申请一般纳税人程序

新企业在办理完税务登记证后,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且需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企业,在申请一般纳税人时需提供如下资料:

1、工商营业执照副本;企业法人代码证。

2、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和复印件)。

3、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有实物投资的,还需资产评估报告。

4、企业银行账号证明(开户许可证)。有关企业合同、章程、协议书。

5、法人代表身份证明(身份证、暂住证或护照);会计人员身份证和会计证;办税人员身份证。

6、真实有效的房屋来源证明:

(1)固定经营场所的房屋租赁合同及房屋租赁结算凭证。租赁个人房屋的需产权证明。

(2)无偿使用房屋的且房屋产权属投资人的,需提供该房屋的产权证明,并由产权人写出无偿使用说明。

(3)无偿使用其他人员房屋的,需提供该房屋的产权证明,并需公证无偿使用房屋的协议。

7、从业人员明细表(姓名、住址、身份证号)。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的企业还需有在劳动部门备案的从业人员的劳动合同。

8、商贸企业需真实有效的货物销售合同、明确的货物进货渠道(供货企业证明)。

9、企业的书面申请。(需打印,主要内容: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经营地址、法人代表姓名、注册资金、主要经营项目、年预计销售额,有无库房、店面、车间、设备,有无专职财务会计人员、是否能准确核算增值税销项和进项税金等)。

10、外省(市)企业在本市设立的分支机构申请一般纳税人的,需提供总机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表复印件,总机构的验资报告,总机构批准成立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的证明,总机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注:需加盖总机构公章)

11、自办理税务登记后进行纳税申报之月起至申请一般纳税人认定的前一个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缴款书。

12、非商贸企业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的来源证明。

13、外区迁入企业的需提供迁移单、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原防伪税控认定登记表、防伪税控的流程表或缴销登记表。

14、出口企业需提供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加盖备案登记专用章的有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纳税人提出申请后,主管税务局管理所的税管员要实地查验,与法人、出资人、财务主管、业务主管约谈,达到一般纳税人规定标准的,同意进入辅导期(临时)一般纳税人,一般需要20个工作日。新开办企业超过3个月未提出认定申请的,需要一年后其销售收入达到规定标准的才允许划转为一般纳税人。

申请一般纳税人认定范本,一般纳税人申请报告范本

XXX国家税务局:

兹XXX公司经XXX市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于XX年X月X日正式成立。本公司法人代表:XXX。经营范围XXX。经营地址:XXX路XXX号。现有人员XXX人。

本公司财务制度健全,财务人员齐备。公司采用《新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期间为本月一日至三十一日。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存货采用进价核算。设置的账薄有总账、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等。增值税方面我们能够做到准确核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并能够提供贵局要求的其他税务资料。本公司财务安全设施完备。配有防盗门、防盗窗、保险柜。公司配有专职发票保管员,保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财务资料的安全。根据预测,本公司年销售收入应在80万以上。

从上述情况来看,我公司已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条件,并有能力履行一般纳税人的义务,现因业务需要特向贵局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请予以考察批准!

此致

篇6:一般纳税人注销程序

第一步:请到大厅领取、填写《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发票缴销登记表》、《“二卡一器”收缴清单》;

第二部:请到大厅进行防伪税控系统注销;

第三部:办理注销手续并提交以下资料:

(1)《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发票缴销登记表》、《“二卡一器”收缴清单》;

(2)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发票领购本;

(3)最后一次购买的发票(专票、普票)、发票专用章;

(4)公司提供不再从事经营活动的证明或股东会决议;

(5)“二卡一器”实物;

(6)总机构注销的,提交分支机构的《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

(7)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吊销决定。

(8)公司涉及跨区地址变更,属于迁移注销,需在“注销原因”栏注明变更的详细地址。

第四部:第一步至第三部办理完毕后,请于15个工作日后,携带公章到稽核评税科领取《税务稽查结论》;

第五步:请拿着《税务稽查结论》及有关资料到大厅领取《注销税务登记审批表》、《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

篇7: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程序

2010-07-23 23:45李忠信哈尔滨 | 分类:财务税务 | 浏览2233次

我们是刚注册成立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项目预计总1亿元左右,现在筹建期,估计一年后才能正式进行生产,请高手指教:我们现在可以申请一般纳税人吗?如何申请?谢谢!

新办企业可以直接申请一般纳税人 申请一般纳税人的流程

根据规定,凡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的纳税人,都必须主动提出申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手续。

增值税纳税人在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手续之前,应依照规定的一般纳税人的标准,进行自我鉴定。凡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应按下列规定的时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1、新开业的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增值税纳税人,应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税务机关对其预计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暂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其开业后的实际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重新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凡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视为小规模纳税人,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关规定进行征管。否则,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

2、已开业的小规模企业(不包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纳税人),如其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于第一次达到标准的年份的次年一月底以前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3、全部销售免税货物的纳税人,不管是否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都不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手续。

一般纳税人的认定,由县级以上国家税务局负责。具体为:

1、无分支机构的纳税人,应向其所在地县以上国家税务局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2、有分支机构的纳税人,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其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分别向各自的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国家税务局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纳税人总、分支机构实行统一核算,其总机构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其分支机构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在办理认定手续时,必须提供总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国家税务局批准其总机构为一般纳税人的证明(总机构申请认定表的影印件)。

纳税人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时,应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证件、资料。否则,税务机关有权不予受理,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纳税人自己负责。一般说来,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应向税务机关提供如下证件、资料。

1、申请报告。纳税人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必须向税务机关出具书面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着重说明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的具体理由,以及履行一般纳税人的义务能力。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放的营业执照。

3、与纳税人的成立以及经营活动相关的章程、合同、协议等资料。

4、银行账号证明。

5、注册资金证明。(商贸企业)

6、法人代表、办税人员的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合法证件)。(商贸企业)

7、房屋产权证明、房屋租赁合同等证件、资料。(商贸企业)

8、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证件。

对与总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分支机构,在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时,还应提供总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国家税务局批准其总机构为一般纳税人的证明(总机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等材料的影印件)。

一、申请和审批程序

1、纳税人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领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登记审批表》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查;二是主管税务机关深入企业进行初审并写出初审意见送法制征管科;三是法制征管科根据初审意见报告进行复查后,报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四是法制征管科收到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的一般纳税人审批表后,于三个工作日内通过税务分局在CTAIS中完成文书流转操作。并制作《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交纳税人。收到局长办公会研究未通过的一般纳税人审批表后,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税务分局审批结果。税务分局应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纳税人。

二、申请一般纳税人的条件

1、规模标准:商业企业年销售额180万元;工业企业年销售额100万元;

2、财务核算健全,能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

3、依法纳税,能准确提供纳税资料。

三、审批时限:自收到纳税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批完毕。

四、企业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后,要填开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必须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1、认定登记流程:

(1)、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法制征管科审核后,企业填写《防伪税控企业认定登记表》一式四份。

(2)、企业派开票人员持〈防伪税控企业认定登记表〉到航天金穗公司参加操作培训。

(3)、企业培训结束向航天金穗公司购买专用设备(开票金税卡、IC卡、读卡器)持两份〈登记表〉回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开票授权发行。

(4)、由航天金穗公司技术人员负责为企业安装、设置系统。

2、注销流程

(1)、企业注销时,若遇申报期。企业必须先正常抄税、报税,然后由办税服务厅对其IC卡进行“时钟修改授权”企业进入开票系统将金税卡时钟修改为次月的1日,执行“抄税”,再到办税服务厅进行“注销防伪税控资格报税”。

(2)、企业注销时,若遇非申报期,可免去“正常抄、报税”环节。直接到办税服务厅进行IC卡“时钟修改授权”。以后程序同(1)。

篇8:从“纳税意识”到“纳税人意识”

第一,“纳税意识”不等于“纳税人意识”。毋庸讳言,纳税意识里面有没“人”,更多指的是没有合法权力保障的利益交换意识。直言之,合法性没解决时,在这种权力所保障下的国家与国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交换,仅仅是一种形式。但“纳税人”与纳税者不一样,纳税人本身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意味着保障其权利和义务分配的这个税权是合法的。这是因为,只有在合法权力保障下的国民与国家之间公共产品交换这一活动,才具有正当性的,也才可能是公正的。纳税意识不等于纳税人意识。

第二,当代纳税人意识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毋庸讳言,当代纳税人意识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传播终极目的模糊,二是传播主体错位。由于我们是纳税者意识导向,是纳税意识信息的传播,所以,传播主要是政府导向的,其突出特点就是“选择性”。这首先表现在税制的安排方面。比如,现行的税制安排“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格局,就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因为间接税与直接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间接税可以转嫁税负,纳税者不知道交了多少税,因此也就不大关心税款的用途和效率,无助于税权的监督。相反,直接税不能转嫁税负,而且纳税者知道交了多少税,因此“税痛感”强,乐于监督税权,关心税款使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说,如果非要在直接税与间接税之间做选择的话,宁愿选择直接税,因为选择直接税利大于弊。好比本文开头提到的我们的日常消费,一般情况下已被政府征了13%—17%的增值税,或者一定的消费税与营业税,但作为交税者,我们并不清楚。

同样,在具体的财税信息传播方面,更是充满“选择性”。比如,据周天勇教授计算,2013年中国政府全口径收入21.9382万亿,其中,财政预算内收入12.9143亿,政府性基金收入52239亿,社会保险费收入约28000亿,可能如交通、计生、城管等没有纳入政府基金的收入最少约10000亿。2013年GDP总量57.2万亿,因此,宏观税负达到38.35%。同样,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大大提高,2013年占到46.6%。

當然,从用税角度看,也存在信息的“选择性”传播问题。比如我们的用税传播,目前基本处于秘密状态。还是以2013年为例,全国财政支出13.97万亿元,增长10.9%。其中,全国教育支出21877亿元,仅占财政收入的15.65%;医疗卫生支出8209亿元,仅占5.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17亿元,仅占10.31%;住房保障支出4433亿元,仅占3.17%,四项合计仅占35%。而且,如果把非税收入也纳入总预算的话,这四组数字之低,或让我们更为尴尬。

总之,目前中国纳税人意识的传播层次与质效都不是很高。可以说,我们纳税人意识信息传播面临体制性与机制性的受阻压力,但纳税意识信息传播却比较畅通。就传播内容而言,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在为高税负辩护(避谈宽口径税负——政府全部收入与GDP之比);而且关于直接税优点的传播明显滞后,关于“用之于民”财税信息的传播更是大而化之。同时在传播途径上,也基本由政府控制,由税务机关和政府媒体掌控传播。

因此,未来纳税人意识的传播,一是重在纳税人主体传播权利的归位;二是重在纳税人意识传播内容的优化与人本化,要多传递人道自由、公正平等、法治民主等信息;三是传播目的一定要有助于增进全社会和每个国民的福祉总量。而且,要通过纳税人意识的传播,促进财税权力“闭环式”监督机制的形成,让财税信息公开透明成为常态。

财税是最大的政治。英国、法国、美国包括荷兰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转型,大多都是因为财税风险,或者说,这些社会的大变革都是从财税开始的。如果中国不是一个例外,那么,中国社会文明转型的危机与风险是什么?在哪里?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都值得深思。

(作者系西安市税务学会副秘书长。文章系作者在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第二届公共治理与政治传播论坛上的发言。)

上一篇:初三原来是这样作文600字下一篇:高校优秀班主任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