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2024-06-28

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通用11篇)

篇1: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一)营业税纳税企业

营业税纳税企业主营或兼营营业税征税业务的企业必须每月申报营业税,当月无营业额的应作零申报。其他企业发生营业税涉税行为也应按规定申报营业税。

1.纳税企业纳税前的准备工作

从事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和金融保险业等业务的企业,申报营业税应纳税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1)核查营业收入相关账户及主要的原始凭证,计算应税营业收入。

(2)根据企业应税项目的具体情况,确认税前应扣除的营业额。

(3)核查兼营非应税劳务、混合销售以及减免税项目的营业额,确认应税营业额和适用的税目税率。

(4)计算填表后按规定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及其他计税资料。

2.纳税企业报税的注意事项

(1)纳税申报程序

①应填写纳税申报表,在地税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持《纳税申报表》、《代扣代缴报告表》一式二份及相关资料到纳税申报征收窗口办理纳税申报。

②申报征收窗口受理后加盖“已受理申报”戳记,退回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一份。并据此开具税票征收税款或指定纳税人到银行缴纳税款。

实行“以票管税”的纳税人应持《纳税申报表》和已填用的发票存根联,交大厅申报征收窗口查验审核。经审核后,加盖“已查验”戳记,退回纳税人,并据此开具税票征收税款或到指定银行缴纳税款,并凭完税凭证到大厅发票发售窗口领购或开具发票。

需缴纳罚款的,凭《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有关资料向大厅申报、缴纳。征收罚款后加盖“已交罚款”戳记。《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退当事人一份。

因特殊困难不能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申报的,必须在申报期限届满3日前(人力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到大厅提出书面延期申 请,填报《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并于纳税申报期限结束前一日到大厅领回有关批复文书。

经批准延期申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款或者按地税机关核定的税额在规定的原申报期限内预缴税款,并在批准延期内到大厅办理申报纳税结算。对未批准延期申报纳税人,仍应按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纳税人未申报或未及时查询批复结果造成申报逾期的,按逾期申报处理。

③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持税收缴款书到银行缴税。

(2)纳税申报时需报送的相关资料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月度)、损益表(月度)、现金流量表(年度);

纳税申报表:《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代征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

附报资料(内资):代扣代缴税款账簿(复印件)、建筑安装企业收款及纳税情况表(建筑安装企业用)和应税合同清单等;附报资料(外资):代扣代缴税款账簿(随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一起报送)和建筑单位基建项目动态情况表(建设单位用)等。

(二)外企商社

外企商社即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根据税法及现行政策规定,外企商社核定为纳税或暂不纳税两种。属于核定纳税的外企商社可以采用三种计税方法:按收入纳税、按核定收入纳税和按经费支出核算纳税。最普遍适用的是按经费支出核算纳税的方法,申报营业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相同,都是按季度核算的经费支出额。外企商社营业税应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其计税依据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本期经费支出额/[1-核定利润率(10%)-营业税税率-核定利润率(5%)]

属于按经费支出征税的外企商社,还要附送全部经费支出明细。对属于在中国境外的经费支出部分,要提供其总机构和境外注册会计师签字的证明文件,一并报送税务机关审核。

外企商社纳税申报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与营业税纳税企业基本一致。

篇2: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我的问题是,当房产开发公司取得账款时,只能作预收账款处理,而不能确认营业收入。如果要求对预收账款预缴营业税,那么税金与收入如何实现配比?另外一个问题是,计算营业税时,是按照实际收到的预收款计算,还是按应收取的全部价款计算?请予解答。谢谢!

——某房产开发公司财务负责人

老师答: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搞清一个问题,那就是纳税人在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取得预收款时,必须缴纳营业税,并非预缴营业税;其次,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实际收到的预收账款金额,并非应当收取的全部价款。下面,我们对预收款应纳营业税的账务处理作简要分析:

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转让土地使用权或销售不动产取得预收款计征营业税的账务处理进行明确。一般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在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根据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对这部分税款暂不结转,留待营业收入确认时,再结转“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这种方法操作性很强,但存在弊端。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应交税金是一个负数,这会给阅读会计报表的人带来一个错误的信息,即企业多交了营业税。

另一种方法是,增设“待摊税金--待摊税金及附加”科目,在收到预收账款时,按照应纳的各项税费,借记“待摊税金--待摊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当会计上确认营业收入时,按照营业收入应纳的各项税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待摊税金--待摊税金及附加”,按其差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等科目。我们认为,第二种方法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可以弥补第一种方法的不足。

篇3: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在营业税法中,经营租赁按“服务业”税目中的“租赁业”项目征收营业税。这对于完全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经营租赁业务似乎不存在营业税纳税问题的争议,但涉及到境外的经营租赁却出现了不同的理解。笔者曾就境内企业取得的境外设备经营租赁收入是否需要缴纳营业税问题,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的纳税咨询系统进行了多次咨询,但不同的答疑人员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复,这使企业在实务操作中感到无所适从。那么,为什么出现不同的理解?境内企业境外经营租赁收入究竟是否应该交纳营业税呢?

一、税法对在境内提供劳务的界定

修订后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因此,何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就成了判定境内企业境外经营租赁劳务是否应该缴纳营业税的关键。

修订后的《营业税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是指:(一)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二)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的接受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三)所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四)所销售或者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营业税实施细则》在劳务界定方面遵循了“属人原则”,即“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或者”一词表达的是并集而非交集的概念,也就是说不论劳务发生地是否在境内,只要劳务提供方和劳务接受方中的任何一方位于境内即满足《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之规定;而修订前的《营业税实施细则》采用的是“属地原则”,即“所提供的劳务发生在境内”,不论劳务提供方和劳务接受方是否在境内,只要所提供的劳务发生在境内就满足《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之规定。修订后的《营业税实施细则》扩大了对境内的解释范围,不再单纯地从劳务发生地这一地理概念上来辨别,而是以纳税主体所处的位置为主要判断依据,这在实务上更具有可操作性。表1以矩阵的形式对营业税法修订前后各种劳务类型的纳税义务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对涉及境内企业境外劳务营业税免税文件的解读

笔者查阅了2009年以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涉及境内企业境外劳务营业税免税政策的有关文件,这些文件主要有《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关于国际运输劳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0]8号)和《关于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31号)。

1. 财税[2009]111号文第三条规定: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以下简称境外)提供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近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规模不断增长,一大批大中型企业走出国门承揽工程,对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果对这些企业的境外业务开征营业税,则必然影响其国际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这一税收优惠政策,但这一政策并未涵盖境内企业境外经营租赁劳务。

2. 财税[2010]8号文的免税政策主要针对国际运输劳务,包括:

1)在境内载运旅客或者货物出境;2)在境外载运旅客或者货物入境;3)在境外发生载运旅客或者货物的行为。该文件也不涉及境内企业境外经营租赁劳务。

3.

财税[2011]131号文主要是结合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对试点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出规定,这其中也不涉及境内企业境外经营租赁劳务。

由此,我们可以推定在修订后的《营业税实施细则》对境内企业境外经营租赁劳务规定负有纳税义务,而国家又没有出台关于该项劳务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时,该项劳务即负有纳税义务。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的界定不清。

《营业税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一)款:“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第九条:“条例第一条所称单位,是指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条例第一条所称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以“企业”为例,其“在境内”的界定标准是什么?是依法在境内注册成立,还是经营管理在境内,或两者兼具?营业税法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我们知道企业的概念非常宽泛,从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上来划分,可分为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那么,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实行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或者中国公司在境外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实行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是否属于“在境内”呢?前者可能容易理解,但后者可能就会产生争议,如某中国公司在某国的分公司向当地一家公司提供的完全发生在某国境内的经营租赁收入是否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呢?建议参照我国所得税立法中有关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何谓“在境内”。

2. 财税[2009]111号文第三条表述不严谨。

修订后的《营业税实施细则》对何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进行了重新界定,即“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但财税[2009]111号文第三条又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提供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这一对立概念造成对同一劳务类型的不同界定,违背了同一概念前后表述须一致的原则,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笔者认为若表述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则避免了概念的冲突,更显科学、严谨。

3. 对境内企业境外经营租赁征收营业税存在征管漏洞。

我国实行“以票控税”的税收征管模式,这对劳务提供方和接受方均位于境内的应税劳务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监管作用,但涉及到境内企业境外提供劳务时,“以票控税”就会“失控”。其根本原因是境外劳务接受方并不受中国税务机关发票管理制度的制约,甚至会不认可中国税务机关开具的中文税务发票,对他们来讲一张具备发票各项基本要素的商业发票足以。因此,境内企业向境外客户提供的经营租赁劳务,就面临发票监管环节的漏洞,税务机关只能通过加大查账力度来监督税收,从而增大了税收征管成本。

4.“双向征税”易造成“重复征税”,加重企业负担。

修订后《营业税实施细则》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将境外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发生在境外的劳务纳入征税范围,尽管后来又通过财税[2009]111号文件对该类型的部分劳务实行了免税政策,但这与境外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发生在境内的劳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进口劳务征收营业税的思想,这一思想与增值税、预扣所得税的征税原则保持一致,符合国际惯例。但与此同时对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发生在境外的劳务,即出口劳务征收营业税,就形成了“双向征税”,不符合“出口退税、进口征税”的税收机制,如果进口国也对该项进口劳务征税,就会形成无法抵扣的重复征税,加重了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企业境外经营租赁劳务逐渐增多,尤其是一些大型发电设备、机械设备、环保设备、建筑施工机械、石油化工成套设备的国际租赁业务呈较快上涨态势。同时,随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规模的迅速增长,中国承包商企业从国内市场租赁施工设备运往项目所在国使用的情况也大大增加,这些经营租赁通常都是湿租,利润空间较前几年大大下降,负税能力不高。此外,财税[2009]111号文对境内企业提供境外建筑业实行了暂免征收营业税的政策,继续对与境外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境外设备租赁劳务征收营业税,不但直接影响其国际竞争力,还会使一些租赁商采取变通方式将实质上的经营租赁改成形式上的建筑业,从而逃避税收,给纳税征管带来难度。

篇4: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增值税;影响;应对

本文以创新型企业为考察对象,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价值取向来看,实则在于避免重复征税。而这一点对于该类型企业而言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以提供高科技产品及专门服务为主导的企业,具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技术特征。对于后者而言,则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积累能力。这种能力的最终获取,仍然基于企业的税后利润的所得。由此,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拓展,这一制度安排对于企业的影响如何;同时,在现实背景下企业又怎样构建自己的应对措施,便成为笔者感兴趣的问题。

从现有文献中不难发现,同行大都以大众化企业作为考察对象来进行探讨。然而,与普通企业不同的是,创新型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存量,甚至体现为一种创意(工程设计),而这类产品在出售后所将面临的税制影响却很少被提及。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税制转换的认识

除了知道税制转换的初衷在于避免重复征税仍显不够,还需从增值税的特征、规则、效应等三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增值税的特点

从税收理论的角度来看,增值税属于流转税,且是针对新增价值而进行征收的税种。其中,针对新增价值征税便成为增值税特点的核心。根据广义价格理论可知,在产品价值创造中存在着物化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方式,前者将中间品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此时并不形成价值,而只是将过去活劳动所形成的价值进行转移罢了;后者却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这就意味着,在价值链构成日益复杂的当下,若仍然按照营业税制进行征收,那么最终产品中的不同要素将面临重复征税的弊端,进而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价格。对于企业的专利转让或是技术特许使用上,价值链各利益主体仍然面临着以上弊端。

(二)增值税的规则

按照试点行业营业税实际税负测算,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交通运输业转换的增值税税率水平基本在11%—15%之间,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鉴证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基本在6%—10%之间。改革试点选择了11%和6%两档低税率,分别适用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知晓,增值税规则的设计存在着显著的产业调控意味。在构建创新型大国的战略安排下,各类创新型企业承担着技术创新的重要职能,在维系其良好的内生发展驱动前提下,执行差异化的税率将避免营业税那样的刚性化弊端。

(三)增值税的效应

不可否认,2012年1月1日才开始试点的税制转换,其最终的效应并未得到充分显现。但从近年来的呼声来看,其在避免重复征税和差异化、优惠性征税方面,必然能提升市场经济主体的经营意识。特别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在逐步市场运营的大背景下,将在较低税率的推动下实现自营资本的积累,从而不断从内涵和外延两个领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二、认识基础上影响企业纳税的分析

众所周知,增值税的征收具有严格的法律规制机制,企业财务部门在适应税制转换计算方式的同时,还应强化自身的财务职能。而这不仅是对增值税规则的响应,也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举措。

为此,以下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对企业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从正面影响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上文反复提到的规避了重复征税的弊端,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从创新型企业通常所具有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不难看出,在企业技术优化过程中并未积累起充分的资金存量,进而在市场化运作中往往受到资金瓶径的制约。特别是在垂直化分工体系的运营中,过去的重复征税极大地影响到经营稳定性。然而,在增值税税率一档中,企业属于6%的那一类。这样,就能在国家税收政策下,享受到政府的产业扶持优惠。

(二)负面影响

由于增值税是针对最终出售的产品价值而征收的。这样一来,企业的诸多创新性产品因市场评价较高(如IT产品),必然面临着所交纳增值税绝对数的增加。由此,这就是本文在开篇之处所提到的,即企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那么如何面对这一影响呢。首先应该在合规的条件下来应对;另外,企业在“创意”出售的合约中,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将纳税部分转嫁给中间商。

以上从两个方面所提出的影响,实则并不带有价值判断。创新型企业作为专业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组织,税制转换对其的负面影响是长期存在的。当然,还需要通过强化自身财务职能和成本控制效果,来优化内部资金使用监管并配合增值税制度的执行。最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税制转换下的企业应对措施构建

结合以上所述并针对企业的业务特征,以下从三个方面考察税制转换后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市场化运营意识

在上文的相关试点安排中可知,增值税在税率设计上根据不同行业制定了差异化对待举措。对于创新型企业这样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组织,在6%的较低税率下必然直接增加了它们的税后利润总量。在以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经营特点的市场环境下,税后利润的增加在满足企业内涵发展要求的同时,还应从企业市场逐利性方面提升其市场化运营意识。或者说,从过去的害怕面对市场,转变到如今的积极面对市场上来。目前,企业实行了项目负责制,税制转换便从微观层面激发了项目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这样一来从整体上辅助了企业系统体制改革的平稳过度。

(二)增强市场化规则意识

经济主体在实施市场行为时是需要讲规则的,这种规则不仅体现在竞争方面,也体现在财务制度管理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管制缺位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我行我素的市场行为特征,其中,有关偷税漏税则成为社会公众所声讨的对象。然而,在增值税严格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上述行为将从声誉约束上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增值税在其完善制度设计下,无形中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起了外部制度压力。这种压力必然借助倒逼机制,来促进其市场化规则意识的形成。反过来理解则是,企业须主动提升自己的市场化规则意识。

(三)增强市场化责任意识

与规则意识不同,责任意识强调企业的公民意识。具体而言,公民意识要求企业应主动、合规交纳增值税。笔者认为,责任意识的形成也是企业公司化改革的最高标准。尽管税制转换本身无法建构起企业的责任意识,但通过增值税的制度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必然使企业管理层意识到:责任意识的形成并不是单边的,它将有助于自身公共关系的建立,从而获得品牌号召力。因此,市场化责任意识的形成应成为企业更高层次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发现,有关对税制转换的影响和应对的认识,须在实践中得到深化。

四、案例分析

大陆台商所投资的项目大部分属于高科技类型,如IT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下将以大陆台商企业为考察对象,来进行案例分析。

(一)案例导入

营改增的主要目的是想解决现行的间接税税制下的重复征税问题,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并由最终消费者承担,而营业税没有抵扣机制,会构成企业的一项成本,且营业税与增值税税率适用不同。企业需要评估所从事的业务是否属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中某一具体的服务类别,及其对企业产生的财税影响。

除税务法规的变革以外,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是台商关注的焦点;尤其目前大陆市场逐渐进入微利化时代,外资企业在大陆面临越来越多经营困难,不仅劳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企业经营风险也相对提高。此外,部分台商企业还面临了独有的接班传承问题,更必须及早思考如何转型升级,经营出现困难时,企业需评估是要选择财务重整,还是妥善安排退场机制。如果企业面临了销售下降、利润率降低以及现金流动性和负债比率持续变差等情况,就是企业即将面临财务困难的警讯;如果能正视这些警讯,在专业财务机构的协助下,提早透过危机管理、业务分析以及导入财务重建方案,便能主动掌握情势,不论是退场或转型,都能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二)案例分析

站在台商的角度来看待税制转换问题,首先面临的就是明确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属于增值税的哪一个档次。关于这一点,对于目前处于创业期的创新型企业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这实则就是通过产品结构调整,理性规避税制转换下的纳税额度。并且,案例最后还提出了企业退出机制。从企业市场逐利性的角度来看,退出区域市场具有风险规避的效果。然而,针对大陆创新型企业而言,一般较难采取这一策略。

似乎以上分析与本文的应对措施无关,其实不然,三种意识的增强都围绕着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而做出的。前两种意识的增强将推动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从而弱化增值税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而最后的市场化责任意识,则在于提升企业商业形象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的市场势力,从而获得政府公权力的正外部性效应。关于这一点,在大陆企业难以采取退出策略时尤为重要。当然,细节上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措施,已包含在了市场化运营意识之中了。

五、小结

本文认为,目前所执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分别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纳税。正面表现为,规避了重复征税的弊端;而负面则为,创新性产品因市场评价较高,而面临着所交纳增值税绝对数的增加。在合规的基础上,企业应在增强市场化运营意识、市场化规则意识,以及市场化责任意识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秦立为.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4月.

[2]陈云婵.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J].改革与开放,2010,(8).

[3]陈峰.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防控[J].现代商业,2010,(4).

篇5:营业税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全文

一、 除经税务机关核准实行简易申报方式的营业税纳税人外,其他营业税纳税人均按本办法进行纳税申报。

二、 纳税申报资料

凡按本办法进行纳税申报的营业税纳税人均应报送以下资料:

1、《营业税纳税申报表》(见附件);

2、按照本纳税人发生营业税应税行为所属的税目,分别填报相应税目的.营业税纳税申报表附表(见附件),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税目应税行为的,应同时填报相应的纳税申报表附表;

3、凡使用税控收款机的纳税人应同时报送税控收款机IC卡;

4、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申报资料。

纳税申报资料的报送方式、报送的具体份数由省一级地方税务局确定。

《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由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领取。

三、申报期限

纳税人应按月(季)进行纳税申报,申报期为次月1日起至10日止,遇最后一日为法定节假日的,顺延1日;在每月1日至10日内有连续3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数顺延。

四、罚则

(一)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处罚。

(二)纳税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的有关规定处罚。

篇6:营业税的纳税筹划案例

根据上述《通知》的规定,深圳桂园实业发展公司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而拥有了部分新建房屋的所有权,从而产生了转让无形资产应缴纳营业税的义务。

此时其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营业额为500万元,深圳桂园实业发展公司应纳的营业税为:

500万元×5%=25万元。若深圳桂园实业发展公司进行税收筹划,则可以不缴纳营业税。

深圳桂园实业发展公司以土地使用权、深圳黄强电子有限公司企业以货币资金合股成立合营企业,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双方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分配方式。

现行营业税法规定: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提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由于深圳桂园实业发展公司向企业投入的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因此,无须缴纳营业税。

篇7:营业税的纳税筹划案例

208月工程完工后,经有关部门评估,该建筑物价值为2000万元,永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昌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各分得价值1000万元的房屋。

永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和昌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各应缴纳的营业税为:1000万元×5%=50万元。合计共缴纳100万元营业税。

应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合计=100×(7%+3%)=10(万元)。以上合计应缴纳税费为110万元。

正当两个公司就有关事项商量妥当之后,准备派公司的财务人员去缴税的时候,有关人士提醒他们说,可以合理地规避一些税收,于是他们请来了税务专家。

税务专家开始从政策的角度为他们寻找节约流转税的方法和途径。

永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和昌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应采用投资入股的方式合作建房。永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土地使用权,视为投资入股,对其不征营业税;只对合营企业销售房屋取得的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税;在建房环节双方企业免缴100万元的税款。

分包工程合同巧运筹甲单位发包一建筑工程。在工程承包公司乙的协助下,施工单位丙最终中标,于是甲与丙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总金额为2100万元。乙公司未与甲单位签订承包建筑安装合同,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丙支付乙公司服务费用100万元。

在这个业务流程中,对于工程承包公司乙来说,不是作为建筑单位出现,而是以一个服务性公司的角色出现的,乙公司所提供的组织协调服务则应按营业税的“服务业”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

乙公司应纳营业税=100万元×5%=5万元。

篇8: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一、针对纳税义务时间的变化对房地产企业影响进行分析

【例1】甲房地产企业2009年1月,预收账款期初数400万元,期末1000万元,假设2月上述预收账款中有500万元确认结转收入。

1月份收到预收款时,借:银行存款600万元贷:预收账款600万元,同时计提营业税金借:待摊税金600×5.5%=33万元贷:应交税费33万元2月份确认收入时借:预收账款500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同时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00×5.5%=27.5万元贷:待摊税金27.5万元。

1)自2009年1月1日起,房地产企业销售不动产应当在收讫营业收入款项(含预收款项)当天确认纳税义务缴纳营业税。财税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2)自2009年1月1日起,房地产企业销售不动产应当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确认纳税义务发生,但如果合同没有约定付款日期或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应当于不动产交付业主的当天确认纳税义务缴纳营业税。

3)自2009年1月1日起,提供建筑业劳务预收工程款应当在实际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确认纳税义务缴纳营业税。

4)自2009年1月1日起,房地产企业采取预收款方式,将开发产品或自有资产租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在实际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确认纳税义务发生缴纳营业税。

【例2】甲房地产企业09年5月1日将三层写字楼租赁给乙企业,租赁期3年,年租金一次支付12万元,在此甲企业应按12万元确认营业税纳税义务,而不能按照会计上权责发生制确认5~12月的收入8万元。反过来看乙企业09年可以税前扣除的租赁费是多少?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49条》支付方只能按照实际使用期限均匀扣除8万元,这里会计和税务的规定是一致的针对新规纳税义务时间的变化,房地产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认真理解把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避免涉税风险的发生。

1)股东或个人借款,对金额较大,长期挂账,往来频繁帐户,极有可能公款私存,隐匿收入。

2)预收账款长期不结转或不入账。

3)委托代销长期没有收款,税务通过对受托方进行检查很容易发现问题。

二、针对房地产企业甲供材料使用较多的情况对营业税的影响进行举例分析

因为甲供材料是房地产企业实质上对材料的招标采购结算全程参与,为确保施工产品质量以及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使用的常态管理手段。

【例3】某乙玻璃幕墙制作生产企业承包了甲房地产企业一项目的玻璃幕墙工程,签定了安装施工合同。合同中明确了材料金额为5000万,安装劳务费为380万。现在分为两种情况举例,一是该生产企业具备施工资质,二是不具备建筑安装资质。甲方该取得乙方怎样的发票?

第一种情况:具备安装资质。

国税发[2002]117号规定:凡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的纳税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包括安装)方式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对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不包括按规定应征增值税的自产货物和增值税应税劳务收入)征收营业税。

117号文的条件都同时满足,因此,甲方只需取得该安装企业提供的材料发票和安装发票即可。取得的材料发票5000万可以直接进成本,不需要交纳建筑营业税金,因为这种情况下的材料不属于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

第二种情况:不具备安装资质。

由于117号文的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才能分别纳税,不具备安装资质,则一律征收增值税,即不再属于营业税计税范围。因此,甲方取得的发票也就是乙方提供的材料发票。这样的材料发票直接入成本,不需要再交纳建筑营业税金。

【例4】乙企业承包了甲房地产企业的外墙装饰,最后竣工付款时,乙单位拿的增值税材料发票来要求付款,双方争执不下,该怎么办?

分析:该企业应是生产销售性质的企业,它这项经营业务是混合销售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对从事生产批发零售企业的增值税纳税人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其它单位(即非增值税企业)的混合销售行为征收营业税。因此,该企业如果是增值税企业,它的混合销售行为就是全额征收增值税,所以材料发票是正确的。

1)是按纳税人是否兼营非增值税应税业务来定。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

2)是对从事兼营业务纳税人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即既是增值税纳税人又是营业税纳税人),则按纳税人兼营业务在其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两者所占比重的大小来确定。如果年货物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则全部征收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例5】甲房地产企业与某乙园艺种植中心签定项目的绿化工程,有两个方案:一是直接与园艺中心签定绿化施工工程,包工包料总价300万,由园艺中心提供植物并栽种;二是由甲方向园艺中心采购苗木250万,再拿给第三方的专业绿化工程公司种植,专业绿化工程公司只收取种植劳务费50万。两种方案孰优孰劣?该取得何种票据?分别分析两种方案的税金,总价300万不变。

第一种,园艺中心是增值税纳税主体,它300万包工包料的施工行为,是混合销售,甲方只需要取得园艺公司的增值税材料发票300万即可,不用交纳营业税金。

第二种,甲方取得园艺中心250万的苗木材料发(下转第56页)票,第三方种植完成后,再支付50万的劳务费,取得建安发票。但250万的苗木材料发票,此时即要被认做第三方绿化工程公司的计税营业额,而这250万却是甲供材料,因此甲供材料建筑营业税却要由甲方承担交纳了。

所以第一种方案较第二种方案节税。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成本科目设置时,为以后方便自己核算成本,以及与税务核查清理的需要,应尽可能在建筑安装工程费子目下把五金类,电气类,门窗类材料,苗木类材料等甲供材料与其它的建筑材料分开,免得税务笼统的把所有材料认定为应交纳建筑税金的甲供材料。

参考文献

[1]张孟.现代企业税务策划问题探讨[J].交通财会, 2001.

篇9: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关键词】施工企业;纳税筹划;税务风险;营改增

目前,施工行业征税制度比较复杂,加工制造环节征收增值税,而土建、安装、施工环节征收营业税,这样的税收制度对施工企业来说负担较大,所征营业税缺乏与增值税相抵扣的衔接环节,营业税重复征税的瓶颈无法消除,导致税负不均衡,加大了施工企业的纳税负担,影响了行业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影响

(一)对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影响

税改前,合同收入额中含有税额部分,而税改后,增值税是价外税,收入中不包含增值税,因此,税改后收入会因增值税的抵扣而减少。成本方面,大部分工程所需原材料在发生时产生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而人工费暂时不能抵扣。综合来看,成本因为抵扣也会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小于收入幅度,进而影响最终利润总额的变化。

(二)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更新换代的影响

施工企业正朝着机械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将来的机械设备会更多,增值税改制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如大型机械设备等产生的进项税额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税改后这笔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因此,“营改增”有利于企业更新机械设备,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又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有利影响。

(三)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

现行政策规定,建筑用的砂、土、石料以及以生产水泥混凝土的企业可以选择依照6%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施工企业使用上述产品只能按照6%的税率抵扣税金;另外,与施工企业打交道的纳税人多为小规模增值税纳税人,这些供应商没有发票或发票来源不正规,施工企业发生的这部分费用只能低抵扣或根本不能抵扣。同时,增值税费的减少会增加企业税前利润,计算出来的应缴所得税就会相应增加。综合考虑,税改后施工企业的税负会略有增加。

二、税改后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注意防范发票风险

施工企业改征增值税后,许多供应商可能还会像税改前那样采取各种手段四处搜罗“额外”发票获取利,这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票控税”的方法,国家税务部门对发票越来越重视,对假发票严查严打,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这种风险,及早做好应对的准备。

(二)注意纳税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税收计算方法的改变

税改后,施工企业要注意转换纳税思维,不能还按以前旧思维处理纳税业务,应按增值税确定的缴纳时间和地点核定增值税税额。税改后施工企业在购进、发出材料,与甲方验工计价、与分包方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可能都涉及增值税相关的核算,在实际工作中要熟练增值税计税方法,注意价外税的问题,将已税收入还原为未税收入。

(三)注意增值税发票的开具

增值税发票的开具需要独立的企业法人名称,集团公司和下属子公司都需要开增值税发票来作为抵扣凭证,这就要求在开具发票时提供正确的企业法人名称,履行独立的纳税义务。同时还要考虑发票在哪一管理层级进行抵扣,是在集团公司统一抵扣还是在下属公司进行抵扣,这些问题应提前考虑清楚。

三、税改后纳税筹划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施工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营改增”之后,施工企业日常与税务有关的工作量会相应增加,施工企业应做好税务筹划工作,财务部门应增加税务岗位人员,加大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力度。另外,其他部门也要积极做好配合,一切都按照规定要求提供合理合法的完税凭证,及时汇总和上缴,方便企业集中进行税额抵扣。企业各个部门应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加强对各自日常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以最好的姿态迎接税改带来的挑战。

(二)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员纳税意识

税改后,施工企业应针对增值税相关知识进行持续培训,让企业每位员工、每个部门人员都了解增值税的税收制度,培养全员的节税意识,充分认识到税改对施工企业的影响,从思想上先接受税改,建立起新税制制度的框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员工从思想上重视税制改革。

(三)严格发票管理

税改后,施工企业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日常购进业务会产生增值税进项税额,涉及到增值税发票的取得,要求对每一笔可产生进项税额的支出,都要争取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杜绝“不含票”、“无票”、“假票”等现象的发生。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以抵扣增值税的条件规定很严格,必须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这要求财务人员在审核日常发票时,对于已发生的支出项,要特别注意是否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来保证产生有效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四)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

不同的材料供应商适用不同的税率,纳税人可以选择这些不同的供应商,进而进行税务筹划,就可以降低企业税负。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纳税人有了更多的纳税筹划空间和机会。施工企业采购原材料时,首先,可以选择购买一般纳税人,索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其次,经过比选测算,可选择购进在税额临界点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的材料。

(五)合理选择购置固定资产的时间期限

实行增值税后,企业购置固定资产产生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全面抵扣,由于固定资产本身的价值很高,如果选择在税改期初更新设备就可以将一大部分税额有效转嫁出去,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另外,一些固定资产的配件如果选择和固定资产一起组合为整体购进也可以抵扣,这样选择合适的购进时间和购进方式就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为企业节省支出。

(六)从运费、销售折扣以及时间价值等方面节税

施工企业可以从运费和商品销售折扣等方面考虑纳税筹划,购进材料产生的运输费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抵扣,可以节省部分费用。对于销售折扣,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针对此规定可以纳税筹划,将价款和税额在一张发票上开具,为企业提供一点“节税”空间,不过这种折扣形式的节税有限。另外以集团总公司名义大批量购进材料就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可以取得较合理的折扣优惠,也可以相对推迟付款期限,取得时间价值优惠。

当前,施工行业应抓住税改前的有利时机,充分做好纳税筹划方案,仔细核算分析本企业成本结构,规范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原始票据,充分认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逐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把握税改的机会,借助税改做好充分的纳税筹划,恰当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负,为施工企业争取更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程慧丽.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改纳增值税后的思考[J].会计师,2012,(4).

[2]李晓灿.浅议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公路运输企业的纳税筹划[J].现代商业,2012,(8).

[3]蔡芳方.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J].企业导报,2012,(17).

[4]戴国华.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2,(3).

篇10: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在税收实践中,税务人员由于对建筑行业的营业税纳税义务时间把握不准从而出现执法偏差的现象尤为普遍。笔者结合有关税收政策,谈谈“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问题。

一、预收工程款是否形成纳税义务

预收工程款是双方协议商定,在工程未动工或未进行结算前而由建设方预先支付一部分工程款给施工单位的一项负债,这项负债需要企业在收款后,以提供劳务来加以偿还,预收款单位若到期无法履行合同,则必须如数退还预收的工程款,在会计上并不确认收入。根据财税[2003]16号文关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和商誉时,向对方收取的预收性质的价款(包括预收款、预付款、预存费用、预收定金等,下同),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该项预收性质的价款被确认为收入的时间为准。”。

而施工企业预收性质的价款是否与会计确认收入有关?作分析如下: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跨工程确认收入的时间规定如下:

1、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需要指出一点的是,跨期工程在资产负债表日前竣工结算的,在办理竣工结算时确认收入)。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合同完工进度-以前会计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2、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企业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应区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确认收入: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2)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不确认收入。合同成本能否收回,取决于客户与建造承包商双方能够正常履行合同。如客户破产或死亡、客户的财务支付出现严重困难、或非常原因造成客户的生产或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等情况;建造承包商不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造合同等,则意味着双方不能正常履行合同,合同成本不能收回。

再从企业的会计处理上看,施工单位预收工程款时,按企业会计制度应作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对已完工程进行结算时作会计分录为借:预收账款,贷:工程结算;收到工程款时作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跨期工程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合同完工进度或合同成本作会计分录为借:工程施工―毛利、主营业务成本,贷:主营业务收入。

所以说,预收工程款与施工企业确认收入的时间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二、会计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收入是否应当作为营业税应税收入的实现?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跨期工程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时间为资产负债表日即公历12月31日,而对施工单位来说,在确认收入时并未取得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而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仍然是以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原则。税法所规定的收入确认的时间与会计制度的规定存在着差异:会计制度对收入实现的规定是从会计核算主体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会计制度体现出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税收则是从保障国家税收出发的,税法更注重收入形式的规定,讲究证据的可操作性,只要相关手续符合税法要件的规定,就标志着纳税义务发生。所以,虽然会计上确认收入,但税务机关并不能就依据其反映的营业收入征收营业税。

一般来讲,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而取得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一般是指经发包方确认的工程价款结算清单。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国家税务总局对建筑行业的纳税时间制定了四种具体规定:

(一)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性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

(二)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成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三)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各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四)实行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与发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当

天。总之,只有发包方与施工方就已完工程进行了结算才确认纳税义务的发生,反之双方未进行结算就不发生纳税义务。已完工程结算的实质也就是发包方对施工方已提供的建筑劳务的认可。

三、分包人纳税义务的时间

总承包商将其承包的工程项目中的单项或单项工程中的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另一个承包商(即分包单位)进行施工时,分包单位所承包的那部分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既为分包工程。对总承包商来说,分包工程是其承建的总体工程的一部分,分包工程的工作量也是其总体工程的工作量,在工程结算时,发包方连同分包人提供的建安劳务一并与总承包商进行的结算,总承包商就整体工程取得了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了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在分包工程中的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虽然是总承包商的一项资金支出,但该项支出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工作量。但分包工程按完工进度应支付的工程款已包含在总承包人结算的价款之中。也就相当于总承包商代替分包人取得了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了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所以,根据财税字[1995]045号文规定:“营业税的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扣缴义务人代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索取营业收入款项依据的当天。”。

四、“自建行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根据营业税政策规定,纳税人自己新建建筑物于销售时应补征建筑业营业税,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其销售自建建筑物并收讫营业额或者取得索取营业额的凭据的当天。

问:本单位向银行贷款200万元后,将此款转借给其他单位,该单位付给本单位5万元利息,请问该利息是否要缴纳营业税?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发[1995]156号)第十条“问:非金融机构将资金提供给对方,并收取资金占用费,如企业与企业之间借用周转金而收取资金占用费,行政机关或企业主管部门将资金提供给所属单位或企业而收取资金占用费,农村合作基金会将资金提供给农民而收取资金占用费等,应如何征收营业税?

答:《营业税税目注释》规定,贷款属于„金融保险业‟税目的征收范围,而贷款是指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行为。根据这一规定,不论金融机构还是其他单位,只要是发生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行为,均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之规定,任何单位,只将资金借贷给他人使用的,均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并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篇11:营业税纳税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访问次数: 116

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条例、新细则)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新旧法规的变化使得原来关于建筑业营业税的规范性文件已失去了法律效力,日前,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依各自的权限相继下发文件对原有文件进行清理,继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3月4日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废止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国税发[2009]29号)文件后,2009年5月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财税[2009]61号)文件,本文从新条例及细则以及上述废止文件来分析建筑业应如何纳营业税。

一、建筑业纳税义务人

(一)关于内部提供劳务是否纳税,根据新细则第十条规定,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但具体何为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我们理解应为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如办公室、生产车间等。

原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60)文件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发[1995]156号)关于单位所属内部施工队伍承担其所隶属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如何征收营业税,强调内部无论是否独立核算只要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利益(结算工程价款)的单位均为营业税纳税人,但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从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收取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即排除了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提供劳务时应纳营业税,并且强调分别记账,分别核算。同时160号文件第二条对独立核算进行了限定,即:“

(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

(二)具有法人资格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而新细则将原细则第十一条已改为第十条:“除本细则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外,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新旧规定对除外规定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新规定强调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因此,基于原细则第十一条规定的解释性文件160号已不再有效。另外,对160号文件第二条

(一)的规定在实践中是有问题的,办理了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是不可能为非独立核算的,这个问题现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二)关于承包人的规定,根据新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原细则第十条关于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45号)对承租人或承包人的解释:“有独立的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出租者或发包者上缴租金或承包费的承租人或承包人”规定不再执行。

二、建筑业扣缴义务人问题

根据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建筑业的总包人不再被规定为分包人的扣缴义务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如何认定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人间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247号]关于总包人为扣缴义务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发

字 体:【大 中 小】 [1995]156号)文件对境外机构总承包建筑安装工程由总包人扣缴的规定,以及原来对建筑业影响很大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文件已不再执行,建设方与总包方均不再是分包方建筑业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包方应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税款。

根据新细则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那么对总包方而言是可以差额纳税的,这里会有一个发票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假设总包工程款为200万元,其中分包为50万元,如何开具发票更合理?现在的处理模式应为:总包人向建设单位开具200万元的发票进行工程结算,分包方向总包方开具50万的发票进行分包工程结算,然后总包将分包开来的发票进行营业额抵减并申报纳税。现实中为征收管理需要,通常税务机关会采取委托建设方代扣总包方和分包方的税款的办法。

这里强调说明的是,只有总包方发生分包业务可以差额纳税,其他企业的再分包业务应按取得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因转包属于法律禁止的行为,新细则同时也删除了对“转包”的相关规定。

三、建筑业征税范围

新条例附表《营业税税目税率表》取消了原条例附表中的征税范围规定,那么建筑业的征税范围是否还适用试行了15年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文件,有待总局再次发文明确。

根据新细则第二条规定,加工和修理、修配,不属于条例规定的劳务(以下称非应税劳务)。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维修大型成套装置征收营业税的批复》(国税函[1999]257号)文件规定的:“维修化工等生产企业所用的大型成套装置的维修费,是参照建筑行业的收费标准确定的,因此,维修单位为化工等生产企业维修塔、罐、管道等装置取得的维修费收入,暂按‘筑业’税目中的‘修缮’项目征收营业税,其他单位不得比照。”不再执行。

四、建筑业营业额

根据新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这里强调只有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不包含在应税营业额中。基于原条例及细则条款制定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4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承建南川市人力发电厂工程设备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国税函[1998]32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营业额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58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是否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1]695号)不再执行。

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新条例规定,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注意采取预收账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当天。《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9号)关于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区分是否为一次性结算价款办法,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办法,实行其他结算等四种方式的复杂规定不再执行。

六、纳税地点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建筑业纳税人纳税地点要特别关注,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取消了纳税人承包的跨省工程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规定。同时借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的规定,异地提供建筑业劳务超6个月未申报纳税,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税务机关可补征税款。基于原法下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溪洛渡大坝工程营业税纳税地点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77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江苏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输变电工程营业税纳税地点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6]06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疆库鄯输油管道运输业务营业税纳税地点的通知》(国税函[1997]645号)关于不再执行。

七、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建筑业中的装饰劳务如何纳税

新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新细则第七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一)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新细则已对装饰劳务做了除外规定,即对于装饰劳务,无论是否为清包工的形式,其营业额可以不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对装饰劳务避免了重复征税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以清包工形式提供装饰劳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14)关于仅以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装饰劳务,即: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由客户自行采购,纳税人只向客户收取人工费、管理费及辅助材料费等费用的装饰劳务。按照其向客户实际收取的人工费、管理费和辅助材料费等收入(不含客户自行采购的材料价款和设备价款)确认计税营业额的规定不再执行。取消上述规定后,笔者认为原则上还是按上述文件执行,对客户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可以不计入承揽方的营业额纳税,但由承揽方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还是要依混合销售的规定并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二)混合销售如何纳税

根据新条例及细则关于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对建筑业劳务只有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情形需要分别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外,其他情况下的混合销售行为均应缴纳营业税,并取消了自产货物的范围限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业企业安装铝合金门窗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76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石材加工企业承包建筑装饰工程征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940号)同时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规定不再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对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也一并废止。

(三)关于境内外劳务的划分

新细则第四条对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的界定为: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因此,对外商接受中国境内企业的委托进行的建筑进行建筑、工程等项目的设计均应征收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征收流转税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 214号)规定的除外条款不再执行:设计开始前派员来我国进行现场勘察、搜集资料、了解情况外,设计方案、计算、绘图等业务全部在中国境外进行,设计完成后,将图纸交给中国境内企业,对此种情况,可视为劳务在境外提供,对外商从我国取得的全部设计业务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否则,对其所取得的设计业务收入,除准予扣除其发生在中国境外的设计劳务部分所收取的价款外,其余收入应依照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但对在委托设计或合作(或联合)设计合同中,没有载明其在中国境外提供设计劳务价款的,或者不能提供准确的证明文件,正确划分其在中国境内或境外进行的设计劳务的,都应与其在中国境内提供的设计劳务所取得的业务收入合并计算征税。

(四)扣除凭证管理

新条例规定,对总包方应取得分包方开具的合法有效凭证才可以差额缴纳营业税,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根据细则规定,建筑业合法有效凭证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上一篇: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下一篇:外交风云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