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2024-06-12

《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共9篇)

篇1:《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今天听了《人口合理容量》一课,我感触很深,真正体会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

首先,该堂课进行了良好的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一:给出了世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根据图显示,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世界人口数量将在26达到630亿。老师由此提出问题:地球能养活这么多人吗?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情景创设二:给出了内蒙古从古到今人口数量与生活水平的相关材料。根据材料显示,内蒙古在20世纪60年代人口超过80万,人们只能保证最低生活水准,在20世纪90年代人口超过150万,部分人不得不签到别处谋生。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该地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在20世纪60年代要让人们活得好,当时人口应该大于还是小于80万?

通过这样两个情景创设,教师轻松地引入了新课,并且由此提出人口环境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运用比较法,形象而轻松地理解了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理解新的概念后,紧接着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内蒙古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哪些因素?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大都能回答出来,而该知识点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教师通过两个情景创设成功地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地思考。学生根据材料自主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有的知识点及结论都由学生根据材料自己分析得出,最后在书上加以验证。

其次,该堂课成功设置了两个讨论题。

讨论题一: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是否可以将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并说明理由?

讨论题二: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乐观者、悲观者及介于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的.三种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通过两个讨论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自主地掌握了环境人口容量制约因素的分析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只是进行简单地引导和点评,最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学会了很多,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思维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为我的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

篇2:《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2、课标分析

课标: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可以分解为: ①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②能够正确辨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③能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④形成这样一个思想: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能力目标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二、说教法、学法

作为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也都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学习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明确“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本节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教学时,主要利用书本上的“木桶效应”理论,进行一些列的问题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

材料分析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某些具体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比较“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两者区别时,主要利用一些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最大的人口数,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最适宜的人口数。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老师: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学生:略

老师:我们班级还能容纳更多人吗?如果现有更多人,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略 老师:大家觉得班级多少人最合理?为什么? 学生:略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是涉及到一间教室的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到底多少最适合呢?最大的容量是多少呢?小到一间教室,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我们的全球,都涉及到这个我们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我们国家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我们地球母亲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展示一些漫画)大家知道吗?如果想知道这些答案,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设计意图]:从教室实际情况和师生平常的对话导入新课,这种问题引导法显得很自然,并结合一些夸张的漫画,既能引起学生对《人口的合理容量》这节课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新课教学]: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

1、区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两概念

(图片展示):世界180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老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老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地球上的可用空间越来越狭小,自然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匮乏。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这是大家首先关心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两个概念: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请同学自己看书说说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 [设计意图]:介绍环境人口容量产生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提出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这两个概念。

2、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这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提供的“木桶效应”理论,设置了一连串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过分析讨论。

教材提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其中各要素与人口容量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因果关系呢?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情景:

⑴让学生阅读分析木桶效应示意图及其原理:我们知道,当一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同,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多数学生很快回答:当然取决于最短的板。

⑵结合思考题:假如各块桶伴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短暂思考和讨论后回答:木桶容量由短板决定,那么环境人口容量也就由短板代表的某一资源的数量来决定。

⑶进一步分析,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可能是哪些资源呢?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资源种类很多,这里主要考虑的应该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基本资源,如土地、淡水和能源等。

⑷再给桶板赋予不同的含义进行讨论:如果桶板代表环境人口的各个制约因素,那么木桶效应又反映了什么道理呢?有了前面的分析经验,这次学生很快议论:由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是随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资源的消耗还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紧密联系,这就取决了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接着问:那么,短板有可能是那个因素呢?有的同学回答:是资源,因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度都离不开资源,资源多了当然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有同学反对:是啊,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技水平上。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科技水平很低,获得的资源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还有的同学说:消费水平的高低才决定人口容量的大小。在同样的资源条件下,如果人均消费大,则其所能养活的人口就少,如果人均消费小,则环境人口容量就大。

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书中“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中的三种观点,让学生对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述,并鼓励他们在不同观点间辩论。

最后教师小结,让学生认识到:

I、不论是科技还是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的影响,多要建立在一定的资源基础上的,所以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II、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及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地区的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对变化不大,那么其环境人口相对时确定的,一般以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的估计值。

III、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人类的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设计意图]:通过“木桶效应”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资源决定了大小不一的环境承载力,而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道理,同时揭示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揭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应有限的人口。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地球上适宜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教学设计

承转: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刚够温饱,好像就可持续供养,但那是我们向往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我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略

教师:过这样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仅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资源和财富。那么,一切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够供养的人口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减少。

教师: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提问: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答案: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养活好多少人,而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值,是一个警戒值。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环境中的人口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之内,最好是处于人口的合理容量。[设计意图]:从生活现实入手,结合上面关于我国人口容量分析的材料,通过对两个概念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它们间的区别。

2、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战略意义

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共同讨论,小结:

主要原因:(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

教师追问:(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篇3:人口的合理容量

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1 以色列国土面积1.49万平方千米,2/3的土地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人均水资源每年仅270吨,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人均耕地1亩地,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仅靠一代人就建立了现代农业,创造了令世界惊讶的奇迹。

如今的以色列,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农产品和农业技术产品大量出口创汇;荒山改造成森林公园,沼泽和沿海洼地变为良田,南部沙漠建起了众多绿洲和温室。1997年农业产值37亿美元,农产品出口8亿美元,1个农民可供养90人,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准,地球可以养活3倍于现在的人口。回答下列问题。

(1)制约以色列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热量不足

C. 人口的消费水平 D. 淡水资源

(2)以色列扩大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途径是( )

A.大量进口资源 B.提高科技水平

C.降低消费水平 D.大力发展交通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以色列最缺乏的就是淡水资源,而他们依靠大力发展农业科技,采用滴灌和喷灌系统突破了水资源缺乏的瓶颈创造了令世界惊讶的奇迹,依靠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资源匮乏的缺陷。

答案 (1)D (2)B

例2 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化的表现 ②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大城市劳动力短缺 ④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②依靠资源开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1)由图可知人口流动和方向是由四川、贵州等地向东南沿海流动,原因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而内地又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承载能力越大,环境人口容量与科技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呈正相关性。

答案 (1)D (2)C

练习

1. 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根据“木桶效应”,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为突出的是下列哪种资源(按人均量最少计)的短缺( )

A. 淡水 B. 土地(尤其是耕地)

C. 矿产 D. 森林

2.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复杂 B. 资源匮乏

C. 气候湿热 D. 地处内陆

3. 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资源丰富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③

4. 《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一文认为:“地球能养活多少人?”并不是一个与“你有多大年龄?”一样的问题,它无法仅用一个数甚至是一个数的范围来回答。地球的承载力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待认识的过程,也取决于我们和子孙后代有待做出的选择。自然限制和人类选择的相互作用是理解人类承载力的关键。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是_____ 的基本内涵,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反映了这一概念的_____ 特征,为什么这一概念具有这一特征?

(3)材料中“人类承载力”的实质是什么?其影响因素可分为哪几类?

(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需要我们和子孙后代做出怎样的选择?

5.阿拉斯加是美国的第49个州,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森林、渔业、黄金、石油等资源丰富。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平均每英亩二分钱的价格从俄国购得。土著居民为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和印第安人,其他种族被称为“新定居者”(New Settlers)。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公里。其中白人占67.6%,土著居民占15.6%,拉美裔人占4.1%,亚裔人占4%,黑人占3.5%,混血儿占5.4%。

请结合美国阿拉斯加州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美国本土比较,阿拉斯加州环境承载力较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 。从历史角度看,阿拉斯加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_____。

(2)2007年10月17日,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口达到3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请应用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原理,阐释这个观点。

参考答案

1~3. ACD

4. (1)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20世纪中叶以来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人类开始关注、研究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这一概念。

(2)不确定性;因为在概念中有“可预见到的时期内”,若时期发生变化,环境人口容量必然会发生变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人口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3)环境人口容量;自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人类选择)。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5. (1)小;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人口迁移

(2)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全球的环境承载力下降。

篇4:《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反思

第一:对于高一教材不是很熟悉,对于教材中提到的某些细节讲解没有到位,如人口合理容量中的`意义中应该更多的讲解如何建立公平的秩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过多的是本人总结,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

第二:由于本学年刚刚参加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板书缺乏美体性,语言的精炼性欠佳,知识的总结性不强并出现了一些口误,普通话也不是特别标准。

第三:偶尔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影响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篇5: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牢牢抓住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本课以“人口合理容量”为突破口让学生构建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学情分析】

本教材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说难度不大,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考虑针对高中学生以问题形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以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看待问题的角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一是“人口爆炸”的现实。二是环境的限制性,着重分析土地、矿产、水资源以及环境对人口的制约。三是人口的合理容量,介绍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人口容量的特点。

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象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合作教学的研究者们认为:“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合作教学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创造条件,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相互之间融合、相互渗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的内容,在采用合作学习时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而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篇6:《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从容说课

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时间的延续,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也在不断增长。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和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的有限性,这彼此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又互相对立的双方之间,矛盾也日益突出。当今世界,这种矛盾在有些地区已近于激化。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展开了关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和讨论。本节课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安排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彼此有内在联系,但决不是等同的。三者指的都是某个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相对更是一个笼统抽象的概念,而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则更显具体,评估依据相对比较明确、具体。不论是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还是人口合理容量,对它们的估计都要考虑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区(国家甚或全球)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同情况。因此,它们都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对它们进行的估计,因为假定条件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甚至出入很大。不过,虽然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只是相对的,但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前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已十分紧迫。而要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则需要各国(各地区)政府协调一致,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它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影响力;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知道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以及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

3.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使学生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地区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例,讨论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理解对某一国家(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多种数值,以及这些数值甚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手,引导学生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5.结合中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大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具体实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 口政策的合理性。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教具准备

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一直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都十分缓慢。然而自1650年后„„

(图片展示:世界165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

生:观察、判读图片。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现? 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长。

师:是的。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为64亿。依目前的情形发展,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预测,2020年,世界人口会达到80亿,2046年,世界人口会突破i00亿。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地球孕育的,同时地球又是人类的唯一家园。在人类生活的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叉能容纳多少人口?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新知识传授)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师: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展的,特定环境以其空间和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在学术界进行相关研究时,就以“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大家请看我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所”网站的网页上下载、编辑的两段文字,看完后请你们来说说你们对“环境承载力”的看法。

文字资料展示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持力量究竟有没有极限呢?这就是所谓“环境承载力”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环境承载力

这一概念的提出,其思想前提是环境的“资源观”和“价值观”。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动植物、矿产等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环境状态);二是指与环境污染相对应的环境纳污能力,即“环境自净能力”。“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定义可表述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闭值。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由于它所承载的是人类社会活动(主要指人类经济发展行为)在规模、强度或速度上的限值,因而其大小可用人类活动的方向、速度、规模等量来表现。

生:阅读文字内容后,进行小范围讨论。师:知道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吧,说说看。

生:“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师:对,很好。它涉及了多种指标,其中的哪一项指标,是人们考虑得最多,引用得最多的? 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指标。(推进)师:这项指标又被人们称为什么? 生:环境人口容量。

师:教材给它下的定义是怎么说的?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韵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师:从这个定义的表述中,大家仔细品味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生:各自默念,或互相议论,仔细辨别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特定的历史时期、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对比分析)师:好。下面,咱们就先逐个来看看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师: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个相对更突出? 生:资源。

师:确实如此。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建立在不断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上的a一个地区,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其所能供养的人口相应也多,反之则少。譬如:同在欧洲的德国和梵蒂冈,前者现有人口8000多万,后者人口只有1000左右。香港经济繁荣,以

1000多平方千米土地维持680来万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也十分富足。但若要它供养如河南9000多万人,则情况可想而知。

(延展)师:那是不是资源相对少的国家(地区),其供养能力肯定就少呢?大家别忙回答,先看了下面的材料再作回答。

(材料展示)(师生互动)同读材料,师启发引导,展开讨论

材料一:以色列农业的魅力

以色列农业概况

国土面积

1.49万平方千米,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 年均降水量

约200毫米

人均水资源

270吨,不足世界人均的3% 耕地

41万公顷,人均1亩地 1997年农业产值

37亿美元 1997年农产品出口

8亿美元

1997年农业劳动力

6.7万人,1个农民可供养90人 以色列实际上只有北部加利利湖周围平原和约旦河谷适宜农业。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仅仅一代人就建成了现代农业,创造了令世界惊讶的奇迹。

如今的以色列,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农产品和农业技术产品大量出口创汇;荒山改造成森林公园,沼泽和沿海洼地变为良田,南部沙漠建起了众多绿洲和温室。

迄今为止,以色列农业产值和出口比1948年建国时翻了数百番,但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20世纪50年代的60%降为目前的1.8%。农民从总劳动力的70%降为仅3%。以色列农产品自给率达95%,还大量出口,只进口部分粮食、糖、油、咖啡、荼等。进出口相抵,净出口仍近2亿美元。以色列国际合作项目的l/3是农业项目,每年3000多农业专家在外国讲学,60多个国家的人员来以色列培训。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准,地球可以养活3倍于现在的人口。

师:从这一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国以色列土地和水资源条件如何? 生:土地面积小,贫瘠缺水。

师:但是,它的人口供养能力怎样? 生:很好,很高。材料二: 滴灌是法宝

滴灌比漫灌节水1/3~l/2。

滴灌可使单位面积土地增产1/3到5倍。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

滴灌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以色列水资源总共才16亿立方米,其用水总量为20亿立方米,不足部分靠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补足。

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曾预言,以色列的未来在南方沙漠。水是改造沙漠的命脉,以色列从1952年起耗资1_5亿美元,用11年时间建成了145千米长的“北水南调”输水管道。然而传统灌溉使农业革命和沙漠改造进展缓慢。

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这一发现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闻名世界的耐特菲姆(NETAFIM)滴灌公司于1964年应运而生。

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滴灌的原理很简单,然而,让水均衡地滴渗到每颗植株却非常复杂。以色列研制的硬韧防堵塑料管、接头、过滤器、控制嚣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以色列滴灌系统目前已是第六代,最近又开发成小型自压式滴灌系统。如今,世界80多个国家使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耐特菲姆滴灌公司年收入2.3亿美元,其中80%来自出口。

滴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以色列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蓝白色输水干管连接着无数滴灌系统。大田地头是直径1米多的黑塑料储水罐,电脑自动把掺入肥料、农药的水渗入植株根部。滴灌使沙漠城市也照样绿阴浓浓。

在以色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真谛,不在于挖沟渠,而在于科学灌溉高效用水。滴灌使每寸土地都渗透着高科技,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喷灌系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它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证明,以滴灌为代表的科学灌溉将大大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

科技为本

政府每年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的3%。3500多个高科技公司。

7个研究所,250多位博士研究员,正在从事750多个科研项目。以色列把科技兴农作为国策。农业发展主要受益于科技,农业投入也主要用于农业科研,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

以色列农业从种籽、育苗、栽培、灌溉、施肥、收割、加工、储藏、温室等每个环节,都努力追求最佳效益,发展成高度专业分工的科技密集型产业。农户像经营现代化工厂一样管理农场。

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其研究领域包括材料,化工、电子、基因、细胞、医学、生物工程等。大学也有农研所,但主力是承担3/4农业科研的农业部的研究组织,它下属农技、水土、种植、动物、园艺、农作物、储存等研究所,形成了有科研人员、技术员和农民密切合作的体系,使科研成果迅速推广普及。

以色列分子水平的生物工程研究能随心所欲地开发菜果、花卉、畜禽新品种,新品种问世周期大大缩短。用生物工程改造番茄,不但产量倍增,而且口味好、耐储存,现已开发出40多种,种籽出口每千克价格达数千美元,现在,欧洲的西红柿种籽40%来自以色列。

在以色列,人们甚至更喜欢沙漠种植,因为烈日干旱使光合、蒸腾作用更强,土地不板结,可任意控制水肥。南部沙漠大片柑橘、柚子、柠檬果园,全部用遥控电脑灌溉,电脑测定果实酸甜度·机械化采摘、包装、运输,24小时内水果就摆放在国内外货架上。

以色列科学家用基因技术改造的黑胡椒,粒大味浓,向胡椒之国匈牙利出口;生物工程培育的花卉新品种年出口额2亿多美元,80%直接销往荷兰花卉市场;欧洲3/4的柚桔来自以色列;霍夫丁奶牛每头平均年产奶9220千克,最高达1.8万千克;每头种牛一年出口冷冻受精卵可收入15万美元,甚至还向奶牛之国荷兰出口;药用羊奶成分近于人奶,含特殊基因。这一系列的优质农产品无一不是农业高科技的成果。

农业科技还包括间接服务。如,放射性氡确定水源水龄,水龄大就不宜作为农用稳定水源;长链乙醇取代银碘化合物,可提高人工降雨量的15%;电渗析薄膜能净化化肥污染;加工技术使农产品增值5倍以上;等等。

科技使农业工业化,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5%靠科技。以色列的农业奇迹表明,科技就是生产力,农业的未来在于科技。

师:这下大家找到原因了吧? 生:是的。师:什么原因? 生:有发达的、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师:对喽!(推进)师:可见,科技发展水平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相应地区自然资源不足的缺陷的。因为发达的科技不但能提高人们的资源综合利用程度,科技发达,通常经济也发达,财力、物力雄厚,技术先进,还为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以弥补本地区资源的不足创造了条件。我国现在不是也已在太平洋中部,夏威夷附近圈了一块7.5万平方千米深海锰结核储量很大的海域吗。大家想想,现在世界上哪些国家(地区)就是凭借科技优势,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雄厚财力物力,靠大量进口资源原材料来维持其国民生活的,能否列举一些? 生:美国、日本、德国等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多是。(承转)师:那么,除了资源和科技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也能显著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供养能力呢? 生: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师:正是。

师:大家设想一下,中国现在的13亿人,如果生活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辉煌时期之一的大唐贞观年间,会怎么样? 生:绝大多数会死掉。

师:为什么?不都生活在同一个中国吗? 生:虽然在同样的中国,但以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力水平所能生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毕竟少,与现在比是十分有限的。这只能养活当时中国的几千万人口,根本养活不了现在如此多的人口。再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消费水平也远比那时候高,这样,那时有限的那些财富,对于现在如此多的人.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师:原来如此。高潮(重点难点突破)师:从刚才我们分析的现实中国与盛唐时期的中国供养人口数量的巨大差异中,大家是否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便就某个确定的地区而言,所有能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这样的话,考虑这些因素而估计出的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不是固定不变的。

师:如果地区确定,时间明确,那么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影响因素的数量是不是相对确定的? 生:是的。

师:那么,由此推算出的环境人口容量也就相对确定了喽? 生:是。(归纳承转)师:由上,我们可以归纳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两大基本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下面,我们看教材图1.10和图1.1l,具体了解一下,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应当怎么进行评估?对全球,对我国,相应的评估结论怎样? 生:(读图,讨论)1.P12“读图思考”

1、2 2.P13怎么看待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不同结果? [教师精讲]

各种资源的综合决定环境承载力,在所有不同种类的资源中,相对最少的资源直接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这个最小值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类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所获取的资源的数量影响最大,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类获得资源也越多。一定的资源条件之下,只能供养相应数量的人口。如果每人每年最低耗水量是400立方米,那么,一个只有1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地区最多也就只能供养2S万人。就目前这个阶段来看,各种资源的数量再怎么丰富,也总是个定数,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也就只能是个有限的定数。

(师生互动)师:三种环境人口容量评估的结论为什么会不同? 生:它们评估时的假定条件不同。

师:想一想,三种不同观点的人,他们各自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生:乐观论者:人类是大自然中最高级的生物,有聪明才智,人类科技进步的潜力是无穷的;悲观论者:所有的资源潜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供养有限的人口,有些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因此现在地球人口已经太多;持中间观点的人:虽然有些资源已经濒临枯竭,但人类科技的发展潜力还是存在的,因此100亿左右是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师:分析得很好。下面咱们再看一下P14的“活动”。请大家考虑: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多少,它主要以什么作为评估依据,为什么? 生: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6亿。它是以中国的土地资源作主要依据。因为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料。

2.评估出的人口为16亿,现在是13亿,尚有3亿。那是不是意味着形势还并不严峻,还挺充裕? 生:不是,现在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师:何以见得。

生:(回忆前述内容后)我们的人口基数庞大,每年的新增人口仍然很多;资源相对短缺严重,数十种主要的基础矿产和能源资源中已经有很多短缺,如石油;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并且还有继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

师:我们怎么办? 生: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总结过渡)师:前面我们深入探讨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细节。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但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刚够温饱,好像就可以持续供养吧? 生:是啊!师:可那是咱们向往的吗? 生:肯定不是。

师:那你们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生:幸福日子。

师:怎样的日子可以称得上幸福呢? 生: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危害子孙后代。师:过这样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仅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资源和财富。那么,一切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够供养的人口肯定就会明显减少了吧? 生:是的。

师:这样的人口数值,人们把它称为什么? 生:人口合理容量。

(板书)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师:对。大家在P13上找到它的定义后,考虑这个数值是否是确定的?要评估它的话,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否相同?

生:它也是不确定的,但也是相对确定的。对它进行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标准要更高些。

师:人类同处一个地球上,那么,我们评估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时,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按统一标准执行? 生:不行,不可能。师:为什么? 生:因为各国、各地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各个因素有不同的表现。比如环境资源条件,比如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各地区各有其自身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少,消耗的资源却很多,人均收入高,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高。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增长也快,人均收入少,消费水平也低,贫困人口众多。

再说,假如大家都按照现在发达国家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生活的话,世界上现在已经相当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势必进一步激化。从而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安全。

师:这样看来,要在世界上形成和保持一个人口合理容量也很艰巨。不过再怎么艰巨,人们还是得努力吧? 生:是的呀。

师:那该怎么去努力呢? 生:一是各国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二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有追求过好日子的平等权利。

师:为此,我们该怎么做呢„„ 课后大家不妨好好去想一想。(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环境两方面紧密联系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重点分析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像资源、科技的发展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突出影响,了解了三种不同的世界环境人口容量评估观点,明确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艰巨性,贯彻落实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中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大基本国策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气候极端干旱的无流国,过去的农业生产规模很小,需大量进口农产品。但现在它是世界第六、海湾地区最大的小麦出口国。请课后搜集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相关资料,想一想,环境人口容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些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课后练习

1.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正确的是„„„„„„„„„„„„„„„„„„()A.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不确定

B.在假定条件下,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绝对量的估计

c.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D.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大致相同’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

篇7:《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环境人口容量又称为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一个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多人口数,也称最大的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满足人们最佳营养或消费水平的条件下,环境所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或理想人口规模。前者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后者强调的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在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制约因素

1.资源丰富程度。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资源种类繁多,在进行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时往往主要考虑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须依赖的某一种或几种资源持续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2.科技发展水平。人类社会获得资源的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断发现新资源,探索资源的最新利用方法、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般来说,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的消费水平,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4.地区的开放程度。如果一地区是封闭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对外开放的地区,由于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人口容量就会比封闭时大得多。地区开放程度越大,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5.环境的地域范围。一般地域范围大,区域内各类资源数量、种类相当丰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则容纳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反之,则容纳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三、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导致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从而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使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但是在具体时期,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不变(实际上是变化不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称之为相对确定性,如根据与人们生活密切的基本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大致估算出一定时期的环境人口容量值。

四、如何理解合理人口容量

首先,明确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合理人口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理解地域的开放程度对合理人口的影响。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得这一地域的人口容量大大降低。生产力愈发达、交通愈便利,人类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愈强,人口容量就愈大。第三,正确理解人口容量的相对性。

①环境一旦变化,则该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也将发生相应的波动。

②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减少人们对环境的依赖,提高合理人口容量;但另一方面因人们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消费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当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合理人口容量就会降低。

③一个地区短期内的人口容量会高于保证其长期发展的人口容量,因此短期内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造成未来人口合理容量的降低。

④不同的分配方式将导致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一个平均分配资源和财富的社会,人口合理容量无疑大于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

五、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篇8:《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1.衡量标准: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文化因素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特点: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警戒值

2.人口合理容量:理想值

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

十、教学反思

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

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篇9:《人口的合理容量》评课稿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

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

【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

【学生作图回答】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投影展示】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案例分析】

如果人类的人口增长不考虑环境承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阅读复活节岛的悲剧一文,我们从中能吸取到什么教训?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学生总结教训】 【教师点评】

在叹惜复活节岛的悲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因为复活节岛就是地球的缩影。就象复活节岛一样,我们的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岛屿,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越来越快地破坏着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投影展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案例分析】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案例分析】

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称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学生回答】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什么?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归纳】

根据上述定义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5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应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例如,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消费水平,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问题讨论】

(1)如果让你估算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2)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会是多少呢?(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师生讨论】 【教师总结】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

但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两重性。

【读图辩论】

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看看你比较支持哪种观点:

(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教师提问】

你比较趋向与赞成哪一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承转提问】

据英国去年的《卫报》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我们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

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案例分析】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学生讨论】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人口合理容量是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一般而言,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教师追问】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那么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师生互动】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教师提问】

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讨论】 主要原因:(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

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教师追问】

(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

(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后探究】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

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上一篇:小学请假下一篇:行政法学模拟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