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2024-07-03

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合理治疗管理制度(共11篇)

篇1: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城厢区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材、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制度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用药行为,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以科学诊治为原则,以合理为核心,以规范行为为目的,以降低费用为目标,重点针对诊治过程中对医疗费用影响较大的检查、用药、耗材及治疗措施制定本制度。

1.某些单纯或典型的疾病,检查项目要适可而止,能不做的检查不做,如最常见的普通感冒,如临床症状典型,胸部摄片检查并非必须。

2.对疑难复杂患者的申请检查应有针对性、阶梯性,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或少检查,以减少卫生资源浪费,降低病人不合理检查费用。

3.在诊疗过程中,给病人的检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费用较低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项目。

4.应酌情有条件地实行“县级以上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结果共享制度”,尽量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

5.医生在手术和诊疗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低中值耗材,收取价格适中,以减少浪费,降低耗材费用,凡包括在手术费以内的消耗材料,不另行收费。

6.在检查、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材料和高值耗材,应掌握适应症,保证质量,不可滥用,且预先要将使用的必要性和材料的价格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清楚,征得其同意并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方可使用。

7.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各类药物的使用应坚持“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对临床用药应进行动态监控。

8.各科室应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简称药占比),控制抗菌药物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

9.医生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正确诊断、正确选用、合理使用,提高药物使用效益,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同一类或同一性质的药品应严格控制重复使用。

10.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11.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文案。门诊部、急诊科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12.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剂科、医务科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13.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性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14.抗菌药物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各临床科室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性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严格抗菌药物分类分线管理,严格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审批签字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和重复使用,并制订相关的管理措施。

15.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3天量,最多不超过7天(抗结核药除外)。特殊情况下,经诊医生必须在病历上予以记载。其他西药或中成药(包括袋装或瓶装中成药)3—7天量,中药汤剂3—7贴,复诊时可续用。急诊处方不超过3日量。某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患、溃疡病、肝胆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老年病、盆血等)门诊处方可酌情给7—14天量,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复诊时可酌情续用。相同类药物不重复使用。

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和医保病人,医师要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合理用药,凡使用自费药品、乙类药品治疗时,必须告知患者家属,并签名同意。

17.检验科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18.临床药师应参与查房和协助用药方案设计,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促进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药物。

19.临床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制度》,坚持“小病小治、大病大治”的原则,必须手术的就手术,不必要手术的尽量不要手术。

20.临床手术科室应逐步推行无节假日手术制度,合理调整使用医疗、护理人员和手术间、手术设备等资源,周六、周日及其他法定节假日都应正常安排手术,原则上择期手术病人的术前住院日一般不超过3天。

篇2: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1、对患者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来抓,业务副院长及医务科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亲自抓,常抓不懈。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德教育,严格执行各种制度。特别是抓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规章教育及《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学习。

3、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切实搞好抗菌药物分级使用。使医院干部职工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思想,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训练,提高“三基”水平。尤其要提高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情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合理用药水平。

4、在疾病得到初步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针对性和特异性较强的项目进行检查,做到有的放失,避免盲目检查。

5、医师对检查结果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必要时要与所做检查的医师共同讨论后做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临床诊治。

6、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指导和引导患者就医,为患者制定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诊治方案。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效果好、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本院或当地易购的药品。

7、充分发挥本院质控组织和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医嘱和处方等医疗文书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项目是否合理、诊断是否及时准确、用药是否合理、安全、经济,特别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执行情况。把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联合用药的正确性、有无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过度用药、根据药敏用药作为重点。要对医师用药进行点评。

8、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医院对医师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的要进行干预、通报、处罚。对此类现象严重的科室从重处罚,对“用药不合理”现象严重的医师停止处方权。

临床合理用药

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一、碑林区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小组和医务科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使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须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药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四、医师在使用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时应告知患者,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使用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和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五、中、西药剂科应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对药品进行拆零调配,并加强管理,杜绝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中、西药剂科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批,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报告。

六、严格控制门诊大处方。

门诊处方注射剂为1日用量,口服及外用制剂为3~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一日用量;慢性病口服制剂处方用量可延长到15~30日用量,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门诊处方每张处方金额不得超过150元;如超过必须经过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的记录。违反上述规定的处方,药师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重新开具处方。如果医师拒绝重新开具处方,药师有权拒发,并向病人说明情况。

七、实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每月由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抽查处方和病历,对不合格处方、不合格病历进行汇总分析,尤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每月点评和院内公示。合理用药指标如下:

(一)处方指标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6、抗菌药物 特殊品种使用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

7、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

(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3、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具体指标由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另行制定。

八、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

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从而确保抗菌药物等药品使用趋于合理。继续执行《关于控制药品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的暂行规定》,各科室要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简称药占比,下同)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全院控制药占比低于42%。

各科室药占比由财务科统计。药占比超额部分按金额的20%从处方医生的效益工资中扣除。

九、实行药品超常预警与动态监测制度

每月对医院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公示,对监测到的不合理用药积极进行干预。

每月对药品使用量前3名的医生中药占比超标的在院内公示。对第二次进入前3位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三次进入前3位的医生暂停处方权一月。

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

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发现漏报或隐瞒不报者,扣当事医生一次50元。

篇3:糖尿病合理用药选择及治疗进展

1 常用抗糖尿病药物

1.1 胰岛素促泌剂

1.1.1 磺脲类

包括优降糖、达美康、格列吡嗪等多种药物,此类药物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是通过阻断胰岛β细胞表面的特异ATP敏感的K+通道来实现的,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时,胰岛β细胞内ATP/ADP比值上升,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并启动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单用饮食治疗和适度的运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药物受体结合,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前提是有赖于尚存相当数量有功能的β细胞(30%)。此类药物已发展到第三代格列美脲,在稳定降血糖的同时,还有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有利于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1.1.2 非磺脲类促泌剂

格列奈类:临床常用瑞格列奈(诺和龙)(0.5mg、1mg、2mg)、那格列奈(唐力)。 作用机理:瑞格列奈和磺脲类都与磺脲类受体结合,但结合位点不一样(如优降糖结合的蛋白亚基分子量是140kD,瑞格列奈结合的蛋白亚基分子量是36kD);不进入β细胞内,通过关闭β细胞膜ATP-依赖性钾通道,使β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诱导β细胞分泌胰岛素。瑞格列奈1mg,每日1~3次,最高每日可达16mg;或用那格列奈30mg,每日1~3次。在新诊断的非肥胖型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治疗后血糖仍高,瑞格列奈可作为首选药物;肥胖的2型DM患者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满意,或不能耐受胃肠道反应者,可加用或改用瑞格列奈[3]。

1.2 胰岛素增敏剂

1.2.1 双胍类

此类药物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的异生和分解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可降低体重,尤其是肥胖2型DM患者。苯乙双胍由于副作用较大已较少使用,而二甲双胍每次500mg,每日3次,应用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乳酸酸中毒等副作用[4]。

1.2.2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nedione,TZD)

这类药物是PPARγ高度选择性与强力的激动剂,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水平,其作用机理为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PPARγ和受体。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入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作用。该类药物主要有:高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和降低肝糖的输出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状态。主要药物有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但此类药物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导致体重增加、水肿。

1.2.3 非噻唑烷二酮类(Nonthiazolidinedione)

除了开发TZD类化合物外,还合成了许多不含TZD药效团的药物,而与PPARα有较强的亲和力的化合物。GW1929、Muraglitazar(BMS-29858)、Naeglitazar正在研发中[5]。

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吸收。该类药物适用于单纯饮食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主要代表药物:(1)阿卡波糖(拜糖平):常用50~100 mg,每日3次,随每餐第一口饭嚼服。(2)伏格列波糖(倍欣):常用0.2mg,每日2~3次。该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胀气和腹泻,小剂量开始使用可减轻其不良反应。

1.4 胰岛素

1.4.1 长期应用胰岛素的适应证

(1)1型DM;(2)2型DM患者经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不能达标[空腹血糖>7.8mmol/L和(或)糖化血红蛋白>7%];(3)因肝肾功能不全及药物副作用而无法坚持口服药物治疗;(4)存在严重的DM慢性并发症 。

1.4.2 短期应用胰岛素的适应证

(1)严重的代谢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等);(2)急性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血管事件或开胸、开腹、截肢、骨科大手术的围术期)或慢性应激状态(慢性活动性肺结核、慢性活动性肝炎);(3)“糖毒性”状态(空腹血糖>15 mmol/L)。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其胰岛功能决定是否改用口服降糖药或联用或单用胰岛素;(4)DM合并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5)其他因素引起的DM(垂体性DM、胰源性DM)。

1.4.3 1型DM的胰岛素治疗

(1)预混注射方案:常用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RI)与中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混合后注射;或直接使用预混的人胰岛素制剂(RI占30%~50%,NPH占50%~70%)。每日早、晚2次,根据每餐前血糖和餐后2h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2)多剂注射方案(强化胰岛素治疗):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RI),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3)胰岛素泵治疗:该泵可将人体所需基础胰岛素及进食后所需胰岛素按所设定的量以每小时为时间单元均匀输注,使患者随时保持正常范围血糖。

1.4.4 2型DM的胰岛素治疗

(1)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2型DM人口服降糖药物失效后(FPG>7.0mmol/L),应在原治疗基础上联合胰岛素治疗,而且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比单纯胰岛素治疗在长期血糖控制中更好,体重上升少,且低血糖发生也较少;(2)替代治疗方案:2型糖尿病在口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若联合外源胰岛素的日剂量接近生理剂量时,可以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视病人使用胰岛素的日剂量和肥胖程度而定,如果胰岛素日剂量>40U、肥胖者可联合使用加胰岛素增敏剂(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

1.5 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类似物是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及结构进行局部修饰,形成的与人胰岛素相似的生物合成剂。包括速效及长效两种。

1.5.1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1)赖脯胰岛素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胰岛素B28位与B29位的氨基酸互换,其他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没有变化。适于餐前15min内或即时注射[6]。(2)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胰岛B28位的脯氨酸替换为负电荷的门冬氨酸利用电荷的排斥作用来阻止胰岛素单体或二聚体的自我聚合,使分子间的聚合减少。与赖脯胰岛素相似,但比赖脯胰岛素稍慢,类似于DM患者β细胞内缺乏的胰岛素前体[7]。(3)赖谷胰岛素是用赖氨酸替代B3位天冬酰氨酸,谷氨酸替代B29位赖氨酸的一类新型快速作用的胰岛素类似物,显著强于赖脯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初步显示对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有望于1型DM胰岛细胞功能保护治疗[8]。

1.5.2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甘精胰岛素是由Aventis公司研发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人胰岛素的区别在于:(1)胰岛素B链C末端加上2个精氨酸残基,改变了胰岛素的等电点,由pH 5.4升至6.7,使glycine在生理pH条件下更难溶解。Glycine经注射和在皮下中性pH条件下形成沉淀,可延长吸收及作用时间;(2)A21的天门冬氨酸替换为甘氨酸,显著改善Glargine的生物活性,并使其六聚体结构更稳定,注射后可见皮下形成微沉淀,可较慢持续地释放药物,不产生血浆峰浓度值,药物释放比传统胰岛素制剂更接近正常基础的人胰岛素,同时在夜间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低[9]。

2 合理用药选择

2.1 常用口服药物的联合应用

UKPDS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能够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10]。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方案:(1)二甲双胍和磺脲类两药联合使用使更多患者(80%)HbA1c<7.0%,比任一单药治疗效果好,降低单药治疗的继发失效率。(2)二甲双胍和格列奈类:联合治疗维持HbA1c<7.0%的患者比例是45%~70%,可进一步降低HbA1c,降糖效力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联用相当。(3)二甲双胍和格列酮类:两药联用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可进一步降低HbA1c 0.8%~1.1%,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4)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两药联用可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但是胃肠道反应明显,常常导致治疗终止。(5)磺脲类和(或)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

2.2 根据病情特点应用

(1)根据是否肥胖选药:肥胖者可选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TZDs;不肥胖者可选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2)根据血糖水平选药:空腹或餐后血糖均高者可选磺脲类或双胍类;餐后血糖高者可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空腹血糖>15mmol/L者可先选胰岛素治疗,待血糖控制后改用口服降糖药[12]。(3)根据肝、肾功能选药:肝功能不全者禁用TZDs,并慎用其他口服降糖药;肾功能不全者可选格列喹酮、格列奈类;肝、肾功能均不全者则选用胰岛素。

3 治疗药物新进展

3.1 新开发的胰岛素制剂

非胃肠给药途径的有肌内注射剂、静脉注射剂、腹膜内给药系统、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系统(胰岛素泵);非注射给药的有胰岛素毫微囊、胰岛素脂质体、生物载体胰岛素(口服)等,此类药口服可避免药物被胃强酸及消化酶破坏。鼻腔给药气雾剂、直肠给药及颊粘附给药、肺部吸入剂[12]。

3.2 外源性胰岛素

诺和诺德开发了一种新的长效胰岛素NN304;口服胰岛素(胶囊、胶丸、微囊,也有用凝胶、片剂及油水复合包裹性乳液)如Lilly公司已在美国和欧洲对重组人胰岛素的一种口服剂型AF401进行临床试验[13]。

3.3 胰岛素样作用药

有GLP-Ⅰ(强降血糖肽);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C肽;纳格列奈。

3.4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DM患者在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同时,胰高血糖素升高,胰岛素难以治疗胰高血糖素的升高,若给予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胰岛素需要量减少50%。somatostatis只有与胰岛素同时应用才显效,可以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DM的新药。

3.5 抗氧剂

大量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反应是DM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氧化应激反应是指在自由基生成系统亢进或抗氧化保护功能下降的情况下体内活性氧增多,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较为活跃,内源性抗氧剂水平较低。临床上普罗布考(Probucol,丙丁酚)、N-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E及维生素C的长期应用可延缓DM并发症的进程,用于DM并发症的治疗[15]。

3.6 二肽基肽酶Ⅳ

抑制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peptedaseⅣ,DPPⅣ)的活性可以保持肠促胰岛素不被降解胰岛β细胞再生,在研的有NVP-DPP728,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药[1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由于病程长,加之患者个体差异,治疗方法、选择的药物不尽相同。本文从抗糖尿病药物分类、合理用药选择及治疗药物新进展三个方面逐一加以阐述。

篇4:治疗痛经合理用药

张女士30多岁,多年来痛经一直困扰着她。每月她都要到药店买止痛药。药师老王曾多次劝她去医院妇科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别的疾病。但张女士总说工作忙,又说痛经是女人常有的事,吃点止痛药,熬两天就过去了。这天张女士到市医院经检查发现患有卵巢巧克力囊肿。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实质性病变的痛经,可以适当服用药物来治疗;后者是由于生殖器官的某些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生殖道畸形、宫腔粘连、放置宫内避孕器等而引起的痛经。继发性痛经只要治好了原发疾病,痛经会不治自愈。长期不愈的痛经患者不可盲目滥用止痛药,要及早去医院检查诊治。

疗效很好,但不是人人皆适用

小李这个月怕是真的熬不过去了。以往月经来潮,她喝上一杯浓热的红糖水,或者用热水袋热敷一下腹部,痛经也就慢慢缓解了。可今天这两招都用了,还是一个劲儿疼。这时她想起在药店工作的老同学张英,问她看看有什么高招。

张英向清老同学的来意,神秘地告诉她:“不瞒老同学,我每月也痛经。但我有宝药,价格也便宜。”“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什么药这么好?”小李急盼地问。“就是消炎痛呀!”张英为小李拿了7天的消炎痛,小李高兴地走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小李又来药店找到张英:“老同学,你可把我害苦了。上次吃了你给我推荐的药,痛经倒是不痛了,可诱发了我的哮喘病,让我住了10天院。”小李说。“哎呀,对不起老同学,我忘了告诉你消炎痛的服用禁忌证了。”小李抱歉地说。“也不能全怪你,我也忘了告诉你我有哮喘病了。”二人对视一笑。

其实消炎痛对患有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的患者也不能用,否则会加重溃疡和高血压。因其对胎儿或婴儿也有严重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禁用。

辨证施治中成药也能解决大问题

小李自从上次服用消炎痛引发哮喘发作之后,再也不敢服用消炎痛了。一家药店店员让她服用中成药乌鸡白凤丸治疗,可是服过之后觉得效果并不理想。她这才又来到药店向老同学张英请教。这回张英搬来了药师黄大姐。

黄大姐说,乌鸡白凤丸能治痛经,但不能包治所有的痛经。乌鸡白凤丸能益气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状多见经期或经后期小腹隐隐作痛,痛而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伴纳差乏力,心悸气短。黄大姐让小李说说她的情况,小李说,她经期小腹冷痛,得温则舒。遇冷加剧,月经后期经行不畅,量少色暗淡,而且伴有四肢寒冷。黄大姐说这属寒凝血滞型痛经,用温经丸效果最好。依照黄药师推荐,小李服了一个疗程的温经丸,效果果然不错。

其实痛经还有气滞血瘀型,症状可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痛处固定,按之痛甚,经行量少,色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有乳房、胸肋胀痛,治疗当以行气活血,选用益母调经丸效果最好。还有肝肾亏损型,表现为经期或经后期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月经周期先后不定,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痛,治疗当滋补肝肾、填精补血,选用益坤丸、女宝胶囊效果最好。

老药新用维生素B6良效

篇5: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关于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 的管理办法

根据《黔南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责任追究办法》、《2015年新农合补偿方案》、《黔南州城镇职工及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等文件规定,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用药行为,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以科学诊治为原则,以合理为核心,以规范行为为目的,以降低费用为目标,结合本院的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规定

1、严格按照各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和医院临床路径、单病种等规定进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和合理治疗。

2、按照新农合和社保规定,严格执行住院标准,杜绝“小病大治”现象。

3、对疑难复杂患者的申请检查应有针对性、阶梯性,不允许大包围检查,以降低病人不合理检查费用。如医生认为没有必要而病人及家属要求检查的,告知检查费用自费并签字。

4、在诊疗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理的检查项目,费用较低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得选择费用高的检查。非病情需要,病人及家属要求检查的进行签字确认并在病程中进行说明;病人及家属拒绝检查经解释无效的,经病人或家属签字确认后相关情况病程中详细记录,已开单的及时退费。

5、严格落实“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在同级医院已作的检查认可(将检查单或复印件收入病历),不再进行该检查,必要时需复查的病程中必须记录复查的原因,尽量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

6、在检查、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材料和高值耗材,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保证质量,不可滥用,且预先要将使用的必要性和材料的价格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征得其同意并签字后完善相关审批手续方可使用。

7、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病情、药品说明书,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选择适宜的药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非病情需要的选用作用相同的两种及两种以上药品。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用药指针及改变治疗方案的原因必须在病程中作详细的记录。病人及家属拒绝治疗经解释无效的,经病人或家属签字确认后在病程中详细记录。

9、抗菌药物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分级应用管理办法》执行。各临床科室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严格抗菌药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医院标本送检及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相关规定,严禁抗菌药物滥用。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保病人,医师要按照《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合理用药,凡使用自费药品、自费治疗项目时,必须告知患者家属,并签字同意。

11、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收费必须与诊疗项目名称、记录相吻合,禁止分解收费、重复收费、篡改项目收费等任何形式的违规收费。

12、临床科室明确1-2名护士作为科室物价管理员协助护士长落实护理相关收费、退费及出院前收费核查工作,务必做到不多收、少收、未检查的及时退费。

二、管理措施:

1、临床各科室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科管理措施,做到责任到人、环环相扣,不留死角。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加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和合理收费的监管。

2、由院纪委、监察室、医保科、药剂科组成检查组,每月1次不定期抽查在架病历、归档病历、门诊处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进行通报并按处罚规定进行经济处罚

三、处罚规定:

1、检查组检查不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和不合理收费的情况进行全院通报。

2、经检查组确认的违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处罚标准按违规行为所产生的违规费用总额对当事人全额进行经济处罚。检查组根据具体情况明确科主任、护士长、科室物价管理员、质控人员在违规行为中的责任大小,负有管理责任的另行给予违规行为所产生的费用总额10%-30%的经济处罚。

3、对屡教不改、连续被查处的医师、科室物价管理员、士和科室普遍存在违规的科主任、护士长进行约谈,经约谈仍不改正的根据情节予待岗学习、限制处方权、纪律处分、移交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纪检部门处理等。

4、在新农合和社保检查中发现问题被核减的,按《瓮安县人民医院新型农合及职工居民医保考核管理办法》处理。

篇6:合理用药和合理检查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5分)

1、1987年,WHO提出合理用药标准是正确的调剂处方。(√)

2、合理检查的评价指标是检查费用占就诊病人费用的比例。(√)

3、WHO认为全球四分之一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

4、不合理用药见于用量过大、疗程过长、用药种类与复用过多。(√)

5、合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应小于95%。(×)

6、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范畴。(√)

7、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是适应症不明确,用药禁忌症不明确。(√)

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9、不合理用药的评价标准是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

10、“三素一汤’是指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

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诸多除外的是:(C)

A 无指征的预防用药B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C疗程合理D 给药次数不合理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不是:(B)A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B非细菌感染也可以选择抗菌药物

C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3、合理用药的要求不是(B)

A,安全性、有效性B、适应性,价格高,C配药准确,药品有效,D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制订除外的是(D)

A 病原菌B 感染部位C 感染严重程度D 患者的体温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是(A)

A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B 单一抗菌药物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C 3种或3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6、抗菌药物分类管理的是。(B)

A 随意使用B 限制使用C经验使用D 感觉使用

7、不属于合理检查的内涵是:(D)

A从疾病诊断讲合理 B 从经济角度讲合理C 从病人安全讲合理D从个人利益讲合理

8、不属于合理检查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A 服从性B 必要性C 安全性D经济性

9、合理检查的原则是:(D)

A确定初步诊断B 突出检查重点 C 明确诊断D以上都是

10、不合理检查的判断标准是:(B)

篇7:2006不合理用药检查分析评价

本抽查门诊处方22932张、住院医嘱450份,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等规定进行评价,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门诊处方 1.同类或成分重复

⑴赖氨葡锌颗粒+小儿复方氨基酸针或小儿五维赖氨酸糖浆均有赖氨酸。小儿复方氨基酸适应各种病因所致不能经口摄入蛋白质或摄入量不足的新生儿等,存在摄入问题才注射。

⑵参麦针+刺五加针;补中益气丸+参芪五味子片(黄芪、党参重复);一捻金散+婴儿健脾散。功能主治类似,没有伍用治疗的药理基础。

⑶扑尔敏针+扑尔敏片+地塞米松针+强的松片+葡萄糖酸钙针+特非那丁片+西咪替丁针,七联四种类型抗过敏治疗。扑尔敏针+地塞米松针+葡萄糖酸钙针+西米替丁片+特非拉丁片+强的松片,六联不同类型抗过敏治疗;特拉唑嗪胶囊+卡托普利片+倍他乐克+心痛定片+双克,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不符合治疗常规。

⑷小儿速效颗粒+小儿退热片或速效伤风胶囊;速效伤风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扑热息痛+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或速效伤风胶囊或复方锌布颗粒(扑热息痛重复);芬必得或小儿速效颗粒+尼美舒利配伍做为退热治疗;维生素K1针+山莨菪碱针+黄体酮针+双氯芬酸钠栓+曲马多针+罗通定针止痛,不符合治疗常规。

⑸扑尔敏+小儿速效或咳特灵或速效伤风胶囊(扑尔敏重复)易使产生嗜睡、乏力等。

⑹兰索拉唑肠溶片+胃复胶囊+复方维U颠茄铋铝片。吗丁啉+甲氧氯普胺片;复方维U颠茄铋铝片+654-2,颠茄和654-2作用相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兰索拉唑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养胃舒+胃复胶囊。

⑺其他:心痛定+消心痛;尼莫地平片+尼群地平片或尼莫地平缓释片。救心丸+银丹心泰滴丸或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均含冰片。复合维生素B针+维生素B2;迪巧钙+龙牡壮骨颗粒。

2.抗菌药物:门诊处方三—四联抗菌药物不符合抗菌药物使用规定。⑴同类重复: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钠。三联配伍:

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头孢呋辛钠针。①门诊病人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不符合抗菌药物规范要求;②克拉维酸对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强效广谱抑酶作用。与阿莫西林联合,可保护阿莫西林不被β-内酰胺酶灭活而发挥其杀菌作用,用于产酶耐药菌引起的各种感染;③不必联用头孢呋辛钠针。

⑵阿米卡星针与头孢曲松钠针+甲硝唑针或环丙沙星片或青霉素针+头孢拉定片或左氧氟沙星针+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

⑶阿莫西林胶囊与呋布西林针+头孢曲松钠针;

⑷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与琥乙红霉素片或普鲁卡因青霉素针或青霉素针;

⑸头孢噻肟钠针与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或林可霉素针+阿莫西林胶囊或左氧氟沙星针+环丙沙星片。

⑹林可霉素针与阿莫西林胶囊+环丙沙星片或与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环丙沙星片或与阿莫西林颗粒+头孢曲松钠针或与琥乙红霉素片+头孢曲松钠针或头孢噻肟钠针或头孢氨苄胶囊。

⑺甲硝唑针或甲硝唑维B6片与头孢呋辛钠针+头孢氨苄胶囊或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小诺霉素针; ⑻磺胺咪+依托红霉素颗粒+呋喃唑酮片。四联配伍:

呋布西林针或克林霉素针与头孢曲松钠针+阿莫西林胶囊+环丙沙星片配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与阿米卡星针+鱼腥草针或左氧氟沙星针+阿奇霉素针配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和舒巴坦不必同用。五联配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阿奇霉素片+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片。3.用药禁忌或随意配伍 ⑴氯氮平片+舒必利片+苯海索片。①三药都有抗胆碱作用,伍用中枢抑制作用加强,不良反应加重;②苯海索用于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疾患,但舒必利剂量大于一日600mg时才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正常剂量时不必加苯海索。

⑵呋布西林+头孢曲松钠,呋布西林主要用于绿脓杆菌感染,也可用于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其他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头孢曲松钠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活性,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差,对肠球菌和多数脆弱拟杆菌耐药。

⑶同仁六味地黄丸+二甲双胍片或诺和灵针;消渴丸+蜜炼川贝枇杷膏,消渴丸含优降糖,含糖中药制剂应避免与降糖药伍用,应选无糖制剂如浓缩六味地黄丸。

⑷654-2片+吗丁啉或酚酞片或复方维U颠茄铋铝片(含颠茄)+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存在药理拮抗,忌与合用。

⑸氟哌酸胶囊+次碳酸铋片,氟哌酸可被铋螯合失效。

⑹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环丙沙星片+碳酸氢钠片或环丙沙星片+碳酸氢钠片,氨苄西林对胃酸稳定性被碳酸氢钠破坏;碳酸氢钠等抗酸剂可降低氟诺酮类药物的吸收,环丙沙星是有机酸,尿碱化药可减低其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应避免同服。

⑺尼美舒利颗粒+消炎痛肠溶片+碳酸氢钠片,碳酸氢钠可破坏消炎痛肠溶片的肠溶衣,消炎痛与尼美舒利颗粒同类重复胃刺激加大。

⑻维生素B1片+碳酸氢钠片,碳酸氢钠的碱性可使维生素B1分解。

⑼西咪替丁片+庆大霉素片,西咪替丁片药品说明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似的肌神经阻断作用,合用时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

二、住院医嘱

1.同类或成分重复

⑴刺五加针+参芪五味子片,功能主治类似,没有伍用治疗的药理基础。

⑵白眉蛇毒血凝酶针+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针+酚磺乙胺针;酚磺乙胺针+维生素K1针+白眉蛇毒血凝酶针+西咪替丁针;白眉蛇毒血凝酶+奥美拉唑钠针+酚磺乙胺针+垂体后叶素针+维生素K1针+云南白药。白眉蛇毒血凝酶+酚磺乙胺针+维生素K1针+氨甲环酸针+头孢噻肟钠针2g。如此配伍非常规且不经济。近年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报道,可能与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菌群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应停用头孢噻肟钠。白眉蛇毒血凝酶不能只根据它的名称认为其为”血凝酶”。白眉蛇毒血凝酶内的类凝血激酶是能够促进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从而促进血液凝固的一类酶。

⑶硝苯地平片+尼群地平片+倍他乐克片+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尼莫地平针。

⑷其他:银丹心泰+速效救心丸,均含冰片。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复方维U颠茄铋铝片+654-2,颠茄和654-2作用相同。氯化钾针+林格针(含氯化钾),补钾浓度高。

2.抗菌药物:住院医嘱三联以上抗菌药物、普遍用大剂量的头孢噻肟钠针2g+替硝唑针0.8g,不符合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

⑴同类重复:替硝唑针+甲硝唑针;头孢呋辛钠针2g+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头孢曲松钠针或头孢替唑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或头孢替唑钠)+头孢拉啶片(或头孢羟氨苄胶囊或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

三联配伍:

⑴头孢替唑钠针+阿奇霉素针+环丙沙星针(或克林霉素针或阿米卡星针);

⑵头孢噻肟钠针2g +替硝唑针0.8g +克林霉素针(或阿莫西林胶囊或克拉霉素胶囊)或甲硝唑针+青霉素针或阿奇霉素针+庆大霉素针(或阿米卡星针)配伍;

⑶头孢呋辛钠针+左氧氟沙星针+头孢曲松钠针或克林霉素针。

⑷阿奇霉素针与替硝唑针+诺氟沙星胶囊或呋布西林针+头孢曲松钠针; ⑸氨苄西林钠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四联配伍:

林可霉素针与头孢噻肟钠针+阿莫西林胶囊+环丙沙星片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克林霉素针+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

阿米卡星针与头孢呋辛钠针+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或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或与头孢噻肟钠针+环丙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或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

头孢曲松钠针与林可霉素针+阿莫西林胶囊+麦迪霉素片或氨苄西林针+甲硝唑针+氟派酸胶囊+黄连素片。

五联配伍:

克林霉素针+替硝唑针+环丙沙星针+氯霉素针+复方新诺明片;

头孢呋辛钠针+阿奇霉素针+氨苄西林针+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该病人住院47天使用抗生素达11种:克林霉素针、替硝唑针、环丙沙星针、氯霉素针、复方新诺明片、头孢噻肟钠针、头孢替唑钠针、阿奇霉素针、阿米卡星针、呋布西林针、林可霉素针。

3.用药禁忌或随意配伍

⑴肾安针+头孢噻肟钠针2g或阿米卡星针,后二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功能减退患者未调整剂量和给药间隔,反大剂量或长疗程使用。

⑵消渴丸+双氢氯噻嗪片,消渴丸含优降糖,双氢氯噻嗪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降低降糖药作用。⑶呋布西林针+头孢曲松钠针,见门诊用药分析。

⑷左氧氟沙星针或环丙沙星片+氨茶碱针(片)。喹诺酮类,可严重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有死亡的报道,必须调整剂量。

⑸西咪替丁片+庆大霉素片,西咪替丁片药品说明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似的肌神经阻断作用,合用时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应引起注意。

⑹普鲁卡因青霉素针+复方新诺明片,普鲁卡因代谢物为对位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新诺明被细菌摄取,相互拮抗。

4.长疗程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连用24、30天。替硝唑针0.8g bid连用25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连用14天后改用头孢替唑钠针连用14天。同一病人头孢替唑钠针、生脉针连用17天和24天;环磷腺苷针连用10、11、20、22天;丁咯地尔针连用10、11、19天;舒血宁针连用19、23、24、30天;刺五加针连用14天;奥美拉唑钠针连用14天;生脉针+灯盏花素针连用12天;小牛血清去蛋白针连用16天;七叶皂苷钠针连用20天;白眉蛇毒血凝酶针连用14天。长春西汀针、丹参酮ⅡA磺酸钠针连用15天,前者改善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诱发的各种症状。但对严重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者禁用。而后者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塞,应引起注意。

此外,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外科存在超说明书的适应症使用现象。三.其他方面

⑴用法错误:辛伐他汀片“一日二次”,按照说明书应一日一次,睡前服。尼莫地平缓释片120mg “一日三次”,按照说明书应一次60~120mg,一日2次。兰索拉唑肠溶片“一日二次”,其半衰期长,应一日一次。赖诺普利片10mg、一日三次,应一日1次。格列本脲片“一日一次,睡前服或饭后服”,其口服3~4小时可达血浆峰值,应一日三次,餐前服,降低餐后血糖;奥沙普秦片“一日三次”,其半衰期约50小时,应一日一次,饭后服。阿奇霉素分散片“一日三次”,应一日一次。

⑵出生1天的新生儿用小儿复方氨基酸针。出生3个月的小儿用庆大霉素针和11岁小儿用诺氟沙星胶囊,按照《江西省抗菌药物分线使用管理办法》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一线用药,喹诺酮类不用于儿童。

四、分析

1.重复用药通过His系统配伍变化提示后,下半年显著减少,只要将检查发现的重复用药和新购入存在重复的药品,及时通过His系统配伍配对解决,一般可克服。用法错误宜通过完善His系统解决。

篇8:用材林林分合理结构培育技术探究

1 用材林的合理造林密度

实践证明, 合理的造林密度是实现用材林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技术环节。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一般有3种: (1) 根据国家或地方编制的造林技术规程中规定的各种用材树种的造林密度, 在设计时查阅相关技术规程即可。 (2) 利用密度管理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对于某些主要造林树种, 已进行了大量的密度规律的研究, 并制订了各种地区性的密度管理图表, 可通过查阅相应的图表来确定造林密度。需要指出的是, 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 还是在实际应用上, 现有的大多数密度管理图表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需继续深化研究; (3) 调查计算的方法。通过调查幼林时期树冠发育状况, 掌握某一树种平均冠幅随年龄而变化的规律, 然后根据要求幼林郁闭的年限和该年限的平均冠幅, 以及所希望达到的郁闭度, 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即可得到该树种的造林密度:

2 种植点的配置

种植点配置是指造林时植株在造林地上的排列形式, 包括行状配置和群状配置。在一定的造林密度的基础上, 配置形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木材产量与质量以及林地的生态环境都有一定影响。用材林培育主要采用行状配置形式, 主要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正三角形等配置方式。群状配置多应用在播种造林的情况。

3 混交林的培育

过去较长时期, 我国各地营造的用材林一般均集中连片, 树种单一。山区丘陵地区以大面积的松、杉、桉、落叶松等针叶纯林为主;平原地区主要是杨树等纯林。这种结构单一的人工林, 容易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地力衰退和林木生长不良。历史经验证明, 培育用材林同样也应提倡多树种造林和培育混交林, 这是因为结构合理的混交林在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的同时, 可较好地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优质, 增强林木的抗逆性;另外, 通过采用混交措施, 还可以达到改造过去营造的低产用材林的目的。因此, 营造混交林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各地经验, 培育混交用材林主要有以下的途径。

3.1 人工营造混交用材林

一般多在无林地或采伐迹地上, 按照设计营造混交用材林。造林施工和抚育管理都较方便, 而且林相整齐, 便于集约经营和达到速生丰产。但技术要求严格, 特别是树种组合必须恰当, 抚育管理必须及时, 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栽培目标。混交组合中的各个树种, 可采用分期种植的方法。在东北东部山区, 营造落叶松与云杉或冷杉的混交林, 由于落叶松喜光且生长迅速, 而云杉和冷杉幼年耐荫, 且生长较慢, 可在落叶松栽后2-3年的幼林中引入云杉、冷杉幼苗。6-7年以后, 云杉、冷杉生长逐渐加快。此外, 在比较瘠薄的立地, 可先种适应性较强的树种, 过几年再种要求立地条件较好的树种。

3.2 次生林改造为混交用材林

次生林大多属于低产林, 但是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通过引入适当的优良树种, 可以改造成为较有价值的混交用材林。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分布的次生林, 大多是由原有的阔叶红松林, 经破坏后自然演替而成。不少林分的结构以红松的伴生树种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紫椴等组成。这种林分只要人工引进适量的红松等针叶树, 可逐渐培育成优质高产的针阔混交林。

3.3 造封结合, 改造残次林为混交用材林

我国许多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残林、疏林和灌丛, 经过封山育林, 并与人工造林相结合, 也能形成优良的混交用材林。目前各地采用的方法主要如下: (1) 根据造、封结合的原则, 逐山逐坡进行造林、封山的规划设计, 把山脊、陡坡等宜于封山育林的地方, 划为封山片, 把山腰、缓坡等宜于营造用材林、经济林的地方, 规划为造林地。按照适地适树原则, 逐片安排树种, 实行多林种、多树种造林和造封结合, 形成不规则的块状或带状的混交林。 (2) 在残林迹地上种植一定数量的松树, 保留原有的阔叶树, 进行封山育林, 形成以松树为上冠的针阔混交林。有的地方在天然更新的松树疏林地上, 人工种植栎类和枫香等树种, 也可形成针阔混交林。 (3) 采伐残林时, 每亩保留几株松树作为母树, 在迹地上整地种杉, 然后封山育林, 利用松树天然下种, 形成松杉混交林, 一般长势较好。 (4) 飞播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 形成针阔混交林。不少地区混播针阔叶树种子, 结合封山育林, 取得较纯林更好的效果。

摘要: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乔木林、竹林、疏林。主要有:短期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一般用材林。本文主要对用材林林分合理结构的培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用材林林分,合理结构,培育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建国, 段爱国, 童书振.林分直径结构模拟与预测研究概述[J].林业科学研究, 2004 (6) .

[2]马友平.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量预测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7.

篇9:合理选择外用药治疗皮肤病

病情不同,用药剂型有别。外用药一般有搽剂、洗剂、酊剂、乳剂、霜剂、油剂、软膏、硬膏及扑粉等剂型,应根据病情选用药物剂型。例如急性皮炎、湿疹,有糜烂渗出或大小泡时,应以外用洗剂、搽剂等溶液剂型药物湿敷或浸泡为主,病变间歇期以油剂外搽为辅;无糜烂渗出,有红斑有少量小水泡时,可用扑粉、水粉剂;亚急性期可外用油剂、乳剂;慢性期可外用软膏、酊剂。

莫把激素当作"万灵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外用药如肤轻松、去炎松、恩肤霜等,在医治皮肤病时应用较多,具有较好的消炎、抗过敏、止痒作用。但不应把它当作治疗皮肤病的"万灵药",不加选择地随意使用,以防引起不良后果。如痤疮、水痘和皮肤细菌化脓感染及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应忌用此类药物。此外,长期使用激素类外用药还可引起皮肤肌肉萎缩,产生瘀点或瘀斑,有时亦可引起过敏。

婴幼儿用药须小心。幼儿皮肤柔嫩,故应避免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外用药,以防引起皮肤损伤和药物吸收过量而致中毒。婴幼儿要选择无刺激性的外用药,浓度宜低,用药次数宜少,涂药宜薄。

时令不同,用药有别。在选择剂型时,还须根据季节时令之不同而灵活掌握。在秋冬季一般以乳膏、软膏为宜,水剂与搽剂则疗效欠佳;夏季使用软膏,治疗效果不佳,故应多使用搽剂或洗剂。

此外,病变部位不同,用药也有区别。如同是治疗皮肤真菌感染,高浓度的水杨酸、止癣药水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不适于乳房下皮肤、外阴及面部等皮肤薄嫩处;激素类外用药也不宜搽于颜面部。

篇10:2014年3月临床合理用药检查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2014年3月随机抽查10个临床科室运行病历50份,归档病历30份。结果如下:

1、不适宜处方(医嘱):

1)用法用量不适宜:内二科病历号580331、外三科579908,阿莫西林你克拉维酸钾

2.4g q12h或1.2g q12h或1.2g bid(正确用法为1.2g q6h或q8h);五官科病历号580304,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2ku静脉滴注,白眉蛇毒血凝酶可用于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也可局部用药,不用于静脉滴注。

2)溶媒选择不适宜:内二科病历号579970,泮托拉唑选用葡萄糖注射液(质子泵抑制剂PPI是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而葡萄糖为酸性,故PPI宜选择生理盐水配制);

3)联合用药不适宜:外一科病历号580004,内三科580333,感染科580600,血栓通+胰岛素、骨肽+胰岛素、胰岛素+氨茶碱+地塞米松+氯化钾联用、辅酶A+三磷酸腺苷+胰岛素、葡萄糖酸钙+胰岛素不适宜,因中药注射剂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胰岛素为生物制剂,对使用环境要求高,也不宜与其他药物混用(除外极化液);

2、超常处方(医嘱):

无适应症用药:妇产科病历号580377,诊断为腹痛待诊:右附件炎性包块?肠粘连?肠梗阻?选用喜炎平无指征,喜炎平清热解毒,止咳止痢,可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3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4.33%,使用率偏高,需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的控制,请严格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相关规定及各专科临床应用指南选用抗生素。

2、仍然存在既往有慢性胃炎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情况,需进一步加强PPI的指征控制。

3、存在个别中药注射剂及生物制剂使用指征把握不严的情况,特别是血栓通、喜炎平、小牛血清去蛋白等。

4、建议胰岛素、水溶性维生素、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

篇11: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本季度随机抽查门诊电子处方1300张、住院电子医嘱250份,按照《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细则》[余医字(2007)04号]中的处方(医嘱)点评方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按照《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暂行)》“门诊部、诊所类的医疗机构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门诊处方超说明书适应症用

诊断为面神经炎,用脉平片+血府逐瘀口服液,超说明书适应症用。此外,存在重复用药(均含有当归)。诊断为腰腿痛,用维D钙咀嚼片或用骨肽注射液。腰腿痛原因复杂不能滥补钙,误用钙剂会延误治疗。腰腿痛不必使用骨肽。诊断为右关节肿痛,用裸花紫珠胶囊。该药用于治疗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等。诊断为小儿腹泻,用糜蛋白酶针雾化、氨溴索注射液。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用香丹针+塞庚啶片。诊断为脑外伤,用赖氨葡锌颗粒。诊断为肠炎,用维生素k3、布洛芬缓释胶囊、卡马西平。这些是无治疗学的药理基础。

2.住院医嘱超说明书适应症用

诊断为脑震荡、右側趾骨及坐骨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左腓骨及右第四趾骨骨折或,左拇指手肌伸腱断裂,多处软组织挫伤或头部皮肤挫裂伤、左漆前交叉韧带损伤,多处软组织挫伤,椎间盘膨出症等,用骨肽针/长春西汀葡萄糖针/丹参针或丹参酮。诊断为右腘窝囊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2g、长春西汀葡萄糖针,腘窝囊肿多数与关节内疾患密切相关,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游离体、半月板撕裂和前交叉韧带撕裂等均可能是导致腘窝囊肿发生的原因。非开放性创伤没必要用抗生素。

诊断为反流性胃炎、右下肺感染、脑动脉硬化、右胸锁骨关节炎;用尼莫地平针、奥美拉唑针、丹参酮,超说明书适应症用,无使用尼莫地平针、丹参酮的适应症。诊断为慢性胃炎;用头孢噻肟钠2g+克林霉素不符合治疗常规。超说明书适应症用丹参酮、长春西汀。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肺转移瘤、老年性脑萎缩、脱肛、前列腺肥大术后,用刺五加。诊断为中毒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用头孢噻肟钠4g+丹参酮+参芪五味子。丹参酮+参芪五味子,超说明书适应症用。

诊断为先兆流产。用头孢噻肟+甲硝唑针、沙丁胺醇片+硫酸镁针、开塞露。孕妇不宜使用“开塞露”尤其是先兆流产保胎的孕妇。此外,新修订的沙丁胺醇片说明书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说明书是法定的内容应引起注意。

诊断为腰2椎压缩性骨折、腰椎体骨性增生。用丹参酮针+骨肽针+鹿瓜多肽针。按照丹参酮针说明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塞,超说明书适应症用。骨肽针+鹿瓜多肽针适应症类似,属于重复用药。

二、按照《江西省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一般感染患者应首选一线抗菌药物治疗;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已确定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患者,可使用二线或二线以上药物治疗”。

头孢他啶使用问题为①是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菌药物,不做预防用药。②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所致中、重度感染。

1.门诊处方

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口腔炎、支气管炎、蛇咬伤、右食指压榨伤等用头孢他啶针。头孢他啶是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菌药物,一般不做预防和首选用药。

诊断为水痘。用头孢他啶注射液1g bid。水痘是病毒感染,使用头孢他啶等抗菌治疗欠妥。诊断为右中指压榨伤;用头孢他啶针+环丙沙星针,不能随意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作为预防用药。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用头孢他啶针+依托红霉素颗粒+利巴韦林针。

2.住院医嘱

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用阿奇霉素针头孢他啶粉针+利巴韦林针。使用二种二线抗菌药,说明细菌感染可能性大,不必用利巴韦林。

诊断为右下肺感染。用阿奇霉素针+呋布西林钠。头孢他啶、阿奇霉素针是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菌药物,无上级医师签名。

三、按照《江西省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使用三级药物对病人治疗时,要有致病菌只对三级抗菌药物敏感的药敏报告,如无报告,应由科室主任或具高级职称的医师签名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原则上禁止在门诊治疗中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经具有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

拉氧头孢钠使用问题为①是特殊使用三线抗菌药;②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所致中、重度感染。③未做药敏使用。④住院使用未做药敏或无高级职称的医师签名。⑤不得门诊使用。

1.门诊处方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用拉氧头孢钠针+阿奇霉素针。

2.住院医嘱 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用拉氧头孢钠针。

四、其他 1.门诊处方 诊断为淋病;用头孢噻肟钠+甲硝唑针,淋病用药不符合卫生部《性病治疗推荐方案》,淋病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为头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或大观霉素2g(宫颈炎4g),一次肌注;或环丙沙星500mg,一次口服;或氧氟沙星400mg,一次口服;或头孢噻肟1g,一次肌注。

按照《江西省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规范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原则上只能使用一线抗菌药物,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三天,使用的方式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

2.住院医嘱

诊断为多处软组织挫伤,脑挫裂伤并蛛网膜出血;用头孢噻肟钠2g、奥美拉唑针、酚磺乙胺针、肾上腺色腙针。对脑出血行止血治疗并无充分的理论依据。但对病前曾接受溶栓和抗凝治疗、发病24 h内就诊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止血药物。另外,如果凝血指标异常如有出血和/或凝血时间延长者,则支持使用止血药物等治疗。

诊断为右输尿管多发性结石,左肾、左输尿管结石;用头孢噻肟钠2g、甲硝唑注射液,长疗程使用二联抗菌药(5.11-31号),应该做药敏试验。

诊断为右甲状腺瘤;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2g。手术后大剂量使用时间过长(5.14-22号),不符合卫生部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原则。

诊断为双下肺感染。用氨溴索针+溴己新片。二药作用类似,不必配伍使用。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热性惊厥。用呋布西林钠+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非出院带药)。作用机理相同,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甚至作用的位点也相同,很容易由于竞争性的拮抗作用而影响到各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不能起到抗菌作用增强的效果。从抗菌谱看,它们抗菌谱是有较大部分重叠的,所以联用对扩大抗菌谱的意义也不大,而且两种联用也使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大。基于以上原因,不应联用,也没必要联用。出院带药除外。

诊断为左顶部枕区出血、背部褥疮。用克林霉素针+头孢噻肟钠针4g+阿米卡星针;肾安针。背部褥疮没必要使用三联抗菌药;此外,使用肾安表明病人存在肾功能不良,应该考虑阿米卡星的肾毒性。

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咯血。用头孢他啶+阿奇霉素针;白尾蛇毒血凝酶针+酚磺乙胺(止血敏)+维生素k1+肾上腺色腙针+垂体后叶素针+云南白药。六联止血药使用,有的作用机理相同,存在重复用药。此外,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有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诊断为脑梗塞后遗症、高血压1级、冠心病。用长春西汀+丹参酮;尼莫地平片+贝那普利片+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属于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氨氯地平是长效1 ,4-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存在重复用药。

上一篇:安全生产收尾工作安排下一篇:教学秘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