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处方

2024-06-18

不合理用药处方(精选十篇)

不合理用药处方 篇1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门诊及病房处方13548张, 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2 结果

在抽取的13548张处方中, 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467张, 不合格率为3.45%。主要表现在如下四方面。

2.1 配伍不合理

2.1.1 药理性拮抗

(1) 复方新诺明+酵母: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在阻碍由PABA (对氨基苯甲酸) 合成叶酸的最初过程, 使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被阻, 而药用干酵母是麦酒酵母菌干制剂, 含有大量PABA, 等于补充了PABA, 促进了叶酸的生物合成而使磺胺药作用下降。 (2) 雷尼替丁 (或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 +吗丁啉 (或胃复安) :雷尼替丁等主要抑制胃酸分泌, 使溃疡面修复, 其疗效与胃内滞留时间密切相关。而吗丁啉、胃腹安均能促进胃肠蠕动, 使雷尼替丁等在内滞留时间缩短而降低生物利用度。 (3) 阿司匹林+卡托普利: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可对抗卡托普利借助前列腺素释放而达到降压和激发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 (4) 甲磺丁脲+氯噻嗪类利尿药:甲磺丁脲降血糖作用是由于促胰岛素释放的效果, 这一作用可被化学结构相似的氯噻嗪类利尿药拮抗, 后者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6) 左旋多巴+维生素B6:左旋多巴用于治疗震颤性麻痹, 此药能通过血脑屏障, 在中枢部位被多巴胺脱羧酶脱去羧基转变为多巴胺而起作用。由于外周组织中亦有大量多巴胺脱羧酶, 使一部分左旋多巴在外周组织中被脱羧转变为多巴胺, 多巴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故不能发挥其抗震颤性麻痹作用。多巴胺脱羧酶需维生素B6作辅酶, 由于维生素B6增加外周多巴胺脱羧酶活性, 加速左旋多巴在外周部位脱羧变为多巴胺。因此左旋多巴不宜与维生素B6合用[1]。

2.1.2 降低疗效

(1) 雷尼替丁+硫糖铝:硫糖铝需在酸性条件下与胃黏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 覆盖溃疡面。雷尼替丁抑制胃酸的分泌, 使胃内p H值升高, 从而破坏硫糖铝分解所需的酸性环境, 减弱了硫糖铝的作用。 (2)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头孢克肟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是活菌制剂, 主要利用其对宿主无害的活性菌素来拮抗外袭菌, 纠正菌群失调, 联合应用,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易被抗生素头孢克肟杀死而失效。 (3) 思密达+口服抗生素:思密达含天然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粒, 能覆盖胃肠道黏膜, 增强黏膜屏障, 清除致病菌及毒素, 扶植肠道正常菌群, 减少肠道敏感性等作用。同服抗生素, 可被思密达吸附随粪便排出体外, 而且思密达在肠道形成保护膜, 使抗生素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4) 四环素类+复方硫酸亚铁片:两者合用时, 四环素类与复方硫酸亚铁片中的铁离子形成不溶性鳌合物, 使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导致血药浓度降低, 使四环素类抗菌效果下降。

2.1.3 加重副作用

(1) 卡托普利+螺内酯: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能减少醛固酮的生成, 增高血清钾。螺内酯为利尿药, 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 受体与醛固酮竞争, 抑制钠泵, 使钠钾交换减少, 钾的排泄减少, 当两药合用时, 血清钾就会明显升高而导致钾中毒[2]。 (2) 环丙沙星+氨茶碱:环丙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 与氨茶碱合用, 环丙沙星可抑制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 从而抑制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和清除, 使其半衰期延长, 清除率下降, 血药浓度增高而出现毒性反应。 (3) 氨基苷类抗生素+红霉素:两者合用, 加重对第8对脑神经 (听神经) 的损害。 (4) 卡马西平+西米替丁:西米替丁为酶抑制剂, 抑制了卡马西平的代谢, 故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升高, 从而增加了卡马西平的神经毒性[3]。

2.1.4 重复用药

(1) 维拉帕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三者均为钙离子拮抗剂, 同服后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 (2) 布洛芬+炎痛喜康:两者属同类药物, 不良反应相似, 均可造成胃肠道损害, 引起胃肠道出血倾向。 (3) 炎热清片+复方鱼腥草颗粒+炎宁颗粒:三者均为清热解毒药, 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4) 泰诺感冒片+百服宁片:两药均为复方制剂, 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联用易造成肝脏损害。

2.2 药物用法不合理

2.2.1 剂型使用不合理

(1) 奥美拉唑肠溶片2 0 m g×7#每次半片, 1次/d:包肠溶衣的目的:一是遮盖不良气味;二是避免药物被胃液或其他消化液破坏;三是减少胃刺激, 故肠溶衣片不能掰开分服。 (2) 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消化液的pH值及存在消化液的酶会破坏药物或使药物活性降低, 食物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3) 甲硝唑0.2g, 1次/d, 塞入阴道:甲硝唑片直接塞入阴道, 虽有一定的疗效, 但效果不及阴道栓, 因为片剂与栓剂从配方、制备工艺、给药方式到释药方式均不相同, 栓剂进入阴道内, 基质在体温下即可熔融液化而释出药物引起局部作用, 将片剂作为阴道栓使用, 药物崩解所需条件不足, 药物释出需要较长时间而不能迅速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 且片剂硬度大, 棱角会损伤黏膜, 增加刺激性。

2.2.2 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1) 青霉素每天1次给药:青霉素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其抗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体内血药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而该药的血浆清除半衰期较短, 用药3~4h后90%已排泄, 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 每天须多次用药, 才能维持所需的杀菌浓度, 此外该类药物的抗菌后效应时间也很短。所以该类药物应每8~12小时给药1次, 对重度感染, 应每6小时甚至每4小时给药1次。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每天2次给药:氨基糖苷类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同时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 集中给药更为合理, 须将全天剂量一次给予[4]。

2.2.3 选用溶媒不恰当

(1) 葡萄糖注射液+青霉素G:青霉素遇酸、碱易分解, 它的最稳定的pH值为6~7, 而葡萄糖溶液的pH值是3.2~5.5, 易使青霉素分解而降低疗效, 应选用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2) 白蛋白+生理盐水:白蛋白是胶体溶液, 分子外面有一层水化膜, 带有相同的电荷层, 在水中溶解分散保持稳定而生理盐水是电解质溶液, 胶体溶液遇电解质溶液可引起凝聚而析出沉淀, 故以注射用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较好。

2.3 选药不合理

(1) 儿童选用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 能使未成年的负重关节的软骨受到侵蚀, 该类药不但能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 而且易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有禁忌证的药物, 如甲硝唑或替硝唑及利巴韦林。甲硝唑, 替硝唑对某些动物有致癌作用, 可透过胎盘达到胎儿体内, 并能从乳汁中排泄, 而利巴韦林具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对母婴两代均有毒性。

2.4 滥用药物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应用青霉素;脑震荡患者应用头孢曲松;血管性水肿患者应用头孢地嗪;带状疱疹患者应用罗红霉素;皮肤瘙痒患者应用头孢硫脒。

3 讨论

调查中表现出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较高, 一方面说明部分临床医生对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掌握不够全面, 合理用药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说明药房调剂人员对不合格处方的判断能力有限, 未能严把处方审查关。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医疗单位应加大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 举办处方分析知识讲座, 开展处方审查及评议, 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素质,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了解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 提高药师指导医生和患者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及病房处方13548张, 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467张, 不合格率为3.45%。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不合理用药主要是由临床医生的专业缺陷引起的, 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 加强用药指导。

关键词: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参考文献

[1]叶咏年.药物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02.

[2]潘学田.中国药品实用手册[K].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96~103.

[3]叶咏年.药物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12.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 篇2

药剂科 临床药学室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其意义重大。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以及药品说明书,本着促进我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适度之目的,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现将我院2013年典型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如下:

一、用法用量不适宜

门诊号:08507300 性别:女 年龄:29 临床诊断:早期人工流产

R:莫西沙星片

400mg*3 德国拜耳 用法:1*400mg

po

qd

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

200ml 四川美大

用法:1*200ml

ivgtt qd 分析:按照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成人每天0.6-1.2g,分2-4次应用,此方200ml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药含1.0g克林霉素且1次给予,1次给药剂量偏大可增加对皮肤和静脉的刺激,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1天只给药1次难以达到治疗的血药浓度,因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其成人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为3h,血消除半衰期约为3h,如减少给药次数,将无法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大于细菌MIC(最小抑菌浓度)时间的百分率,此时不但不能将细菌杀死(这时药物浓度可能使细菌处于亚致死水平),反而可使细菌菌株产生选择耐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故此方用法用量不适宜。建议:用法用量每天0.6-1.2g,分2-4次应用。

二、配伍禁忌

门诊号:J139153 性别:女 年龄:18 临床诊断:肠炎 R: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0.5g 西安万隆 用法:1*0.3g ivgtt qd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 1.5g 威尔曼 用法:1*1.5g ivgtt qd 0.9%氯化钠注射液(双塞式)100ml 青岛首和 用法:1*100ml ivgtt qd 分析: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药物,《国家药品质量标准》中规定其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pH:3.0~4.5。因此,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呈强酸性,并具有强氧化性的药品。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是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复合制剂,在SFDA批准的说明书中有规定:奥硝唑与半合成抗生素类及头孢类药合用时应单独给药,两者不能使用同一稀释液稀释,应分别溶解稀释,分别滴注。此方中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后,同一输液通路贯序输注奥硝唑,造成两种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易导致其开环生成杂质颗粒,存在理化配伍禁忌。建议:1.奥硝唑与头孢类药物药液不能直接混合。

2.如需联合使用,两组药液应间隔给予。在贯续输注时,应科学安排药物输注顺序,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中间输入一段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必要时更换输液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三、溶媒选择不适宜

门诊号: D000656307 性别 :女 年龄:4 临床诊断:支气管炎

R: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

0.25g

东药总厂

用法:0.5*0.25g

ivgtt

qd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15ml 格殷格翰

用法:1*15mg

ivgtt

qd 5%葡萄糖注射液(双塞式)

250ml 青岛华仁

用法:0.5*250ml

ivgtt

qd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袋*6 济川制药

用法:1*1袋

po

tid 分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与葡萄糖溶液中存在的微量甲醛会发生反应,形成降解产物N-A 873 CL,影响疗效,此方溶媒选择不当。

建议:

1、含盐酸氨溴索活性成分的药物与5%葡萄糖溶液不能直接混合使用

2、含盐酸氨溴索活性成分的药物可与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给药。

四、适应症不适宜

门诊号:D000610395 性别:女

年龄:32 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R: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100ml 浙江医药

用法:1*100ml

ivgtt

qd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0.5g 西安万隆

用法:1*0.13g

ivgtt

qd 分析:

1、该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未见异常,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约90%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者,如症状持续加重、高热不退、咳黄痰、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或并发中耳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明确的细菌感染时,才需使用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故本方抗菌药物应用指征不明确。

2、联合用抗菌药物仅限于①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④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故此方无联合用药指征。

建议: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细菌感染证据者,可选青霉素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五、临床诊断不规范;适应症不适宜

门诊号:02347977 性别:女

年龄:49 临床诊断:发热;支气管炎 R:新癀片

厦门中药

用法:2*1片

po

tid

地塞米松注射液

5mg/1ml 天津金耀

用法:1*5mg

ivgtt

qd 分析:

1、“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应使用专业术语,此方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

2、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症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卫生部《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要求,加强对激素适应症的管理,严格控制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可导致感染扩撒和延缓创口愈合,并且在发热诊断未明前,不可滥用糖皮质激素,以免掩盖症状使诊断困难。此方使用糖皮质激素指征不足。

建议:加强对激素适应症的管理,严格控制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使用。

六、重复用药

门诊号:D000667519 性别:女

年龄:46 临床诊断:偏头痛;焦虑症;脑血管痉挛

R:氟哌嗪吨美利曲辛片

片*20 丹麦

用法:1*1片

po

qd

氟桂利嗪胶囊

5mg*20

西安杨森

用法:2*5mg

po

qd

尼莫地平片(拜耳)

30mg*20 拜耳医药

用法:1*30mg

po

tid 分析:氟桂利嗪胶囊SFDA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避免与β阻断剂或其他钙拮抗剂合用”。氟桂利嗪胶囊与尼莫地平片均为钙通道阻断剂,可阻滞过量的钙离子跨膜进入细胞内,防止细胞内钙负荷过量,也可防止缺血缺氧时大量钙进入神经元,改善脑微循环及神经元代谢,抑制脑血管痉挛、血小板凝聚及血液粘滞度增高等,以及细胸胞膜稳定作用。此方两种药物作用机制相同,属于重复给药。建议: 单用一种钙通道阻断剂。

规范处方 合理用药 篇3

处方是执业医师为某一特定患者医疗预防或其他需要而开写的药方,是医疗与药房或药店之间的重要书面文件,它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当前药品名称不统一,特别是某些处方和药品外包装说明书中所采用的药名不规范,处方中所用的药名与外包装说明书中所用的药名不一致,容易相互干扰,难以确认。为此,在药名规范统一之前,要求临床医生、医院药房及药店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学习和培训,尽快熟悉药名及其使用规则,这是提高基层医生药品从业人员素质确保安全用药的一个关键措施。

1药名类型

处方中药物名稱类型可分成3类:①通用名(国家药典会颁布);②商品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③除以上2类以外的其他名称。在通用名中主要包括:①英文全称或缩写;②中文译名;③与作用或用途相关名称等。

2药品类型的相互干扰

2.1商品名与其他药名的相互干扰商品名与生产厂家有关,以前其字体字型往往十分醒目,现在国家作了强制性的要求:商品名的字体不得大于其通用名。少数医生、病人及药房药店的工作人员对商品名比较熟悉,但对其通用名则比较模糊,当需要联合用药时,就容易出现重复用药甚至医疗事故。

2.2用途名称引起的干扰①用途相似、药名相似,引起相互干扰,如:长效消心痛与长效心痛定是两类不同的药物,前者是二硝基异山梨酯(消心痛)缓释片,具有直接扩张静脉血管的作用,通常用于治疗心绞痛,也适合于合并心衰的病人;后者是硝苯地平的控释片或缓释片,通过阻断钙通道而扩张血管,及能用于心绞痛也能用于高血压,但临床试验结果并不支持在严重心衰病人中使用钙通道阻滞剂,但个别医生、少数药房工作人员及部分药店的营业员发药时易造成混淆。②结构相同制剂相似容易相互干扰,欣康片是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药效持续时间为4-5小时,依姆多是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活性药物持续释放超过10小时,药效持续时间更长,在实际处方应用中,用法、用量容易造成相互混淆。

2.3英文名称与中文的译名用途名相互之间不一致引起干扰中文处方药名多使用以用途命名的药物名称,当药品外包装及说明书上使用英文时,易造成对药名的识别困。如处方药强力安喘通胶囊其对应的药品外包装及说明书中采用的却是英文译名为阿斯美。处方药名与药品外包装几说明书中的药名相互之间不能对应,难以确认应当引起重视。

3措施及对策

3.1规范处方,把握源头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处方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处方,正本清源。①处方是重要的医疗执行文件之一,力求准确,戒除字迹潦草、涂改,避免差错。如一种扩张血管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地巴唑”与一种抗甲状腺用于治疗甲抗的药物“他巴唑”仅仅一个字的一个偏旁之差,医生略有分心或稍微书写不清楚,就会向药房药店人员发出错误信号,用了不该用的药物;②处方中的药名必须唯一地指向某一个具体的药物,而不是一类药物。如个别医生把长效B-受体阻滞剂作为处方药名,而长效长效B-受体阻滞剂包括瑚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等药物,所以该处方实际上属于指代关系不明确处方。③处方中的药物必须针对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的一般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疗作用和减轻毒副反应,要求临床医生对所开处方的药物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只有明确心痛定和消心痛的药理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区别,在开写处方时就不会混用。

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2月~12月门诊处方2466张,以《新编药物学》、《合理用药问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应的参考文献为依据,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将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按配伍不合理、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药物使用时间不合理、儿童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9个方面进行分类。

2 结果

共抽查2466张处方,其中不合格处方981张, 处方不合格率约39.76%。见表1。

3 讨论

3.1 配伍不合理 (1) 雷尼替丁+乳酶生。雷尼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大剂量抗胆碱药更为安全。乳酶生为活乳酸菌干燥剂,在肠内分解糖类而产生乳酸,使肠内的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腐败菌,防止蛋白质发酵,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雷尼替丁降低酸度,乳酶生增高酸度,两者合用属于配伍不合理。 (2) 诺氟沙星胶囊合用复方氢氧化铝片。氟喹诺酮类药不宜与含铝、镁、钙、铋等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的药物以及铁剂、抗胆碱药或牛奶同服, 因而可以通过螯合作用或其他机制形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而影响其吸收, 所以两者不能配伍。 (3) 5%葡萄糖注射液、三磷酸腺苷注射液、辅酶A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五种药混合静脉滴注。由于三磷酸腺苷和辅酶A为生物制剂, 在水溶液中长时间放置易水解降效, 需要快速滴注,而氯化钾只能缓慢滴注, 二者在滴注速度有矛盾。本处方为不合理的配伍处方, 建议分别组方静滴。

3.2 重复用药 (1) 如青霉素与头孢呋辛钠, 头孢唑啉与头孢哌酮舒巴坦, 这些药物均属于β2内酰胺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相同,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位而产生拮抗,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其治疗效果起不到相加作用,反而毒性会增加,同时同类药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 (2) 格列喹酮与格列齐特,同属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 因刺激胰岛素中正常的β2细胞释放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 联用后剂量掌握不当可引起低血糖。 (3) 维拉帕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 三者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 同服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 (4) 甲氧氯普胺与多潘立酮, 两者同属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作用基本相似, 两药合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易发生。

3.3 超剂量用药 (1) 布洛芬缓释胶囊 (芬必得) 300 mg 3次/d口服。该药为缓释制剂, 每12 h给予1次用药即可, 过量服药可引起头痛、呕吐、倦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4 g2次/d静点。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为时间依赖性药物, 0.5~1 h达峰, 2~4 g/d分2~4次给药为宜, 超量使用极易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治疗厌氧菌感染200 m L (0.8 g) 2次/d静脉滴注。替硝唑在术前2h可静点0.8 g, 术后4 h静点0.8 g, 常规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 1次d, 0.8 g/次即可。

3.4 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 (1) 甲硝唑片每次1片, 每晚1次, 塞入阴道。将甲硝唑直接塞入阴道, 虽有一定的疗效, 但效果不及阴道栓, 因为片剂与栓剂从配方、制备工艺、给药方式到施药方式均不相同, 栓剂进入阴道内, 基质在体温下既可熔融液化而释出药物,局部发挥作用, 将片剂作为阴道栓使用, 药物不能在合适的条件下崩解, 也不能药迅速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 而且片剂硬度大, 棱角会损伤黏膜, 增加刺激性。 (2) 红霉素肠溶片100mg 1/2片, 口服。肠溶片、控释片药物都具有特殊的骨架结构和释放系统,只有整片服用才能保证疗效。1/2片服用不仅破坏了该药的释放系统, 对胃产生刺激, 同时药物受胃酸破坏而发生降效, 故红霉素片需整片吞服[2]。

3.5 药物使用时间不合理 (1) 多潘立酮片(吗丁啉)饭后服用;铝碳酸镁(威地美)饭前服用;多潘立酮片能增强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 应在饭15~30min服用。铝碳酸镁具有抗酸及胃黏膜保护作用, 在半空腹状态下服用可以形成有效的黏膜保护层, 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一般情况下应在两餐之间服用效果最好。 (2)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 临睡前服用。黛力新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 氟哌噻吨小剂量具有抗焦虑、抗抑郁作用, 美利曲辛低剂量时具有兴奋特性, 此药应在早上或中午服用, 临睡前服用会更加影响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患者的睡眠。

3.6 儿童用药不合理 (1) 12岁儿童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喹诺酮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 能使未成年人的支重关节的软骨受到侵蚀该类药物不但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 而且导致中枢神经的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18岁以下未成年人慎用此类药物[3]。 (2) 小儿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因小儿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差, 肾小管泌酸能力低, 尿pH值高, 影响碱性药物的排泄, 导致肾排泄药物清除减慢, 易致蓄积中毒, 因此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甙类药物应尽量避免在小儿中使用。 (3) 8岁儿童临床诊断牙周炎,用甲硝唑片200 mg, 口服, 3次/d。处方剂量偏大, 小儿由于解剖、生理、病理方面具有特殊性, 肝脏、肾脏发育不够健全, 容易造成药物的积蓄中毒, 所以小儿用药量不能看作成人的缩影。

3.7 溶媒选择不合理 (1) 青霉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青霉素水溶液最佳pH值为6~6.8,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 容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 导致β-内酰胺环破坏而失去抗菌活性。5%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5.5, 青霉素的最佳溶媒为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2]。 (2) 注射用红霉素+10%葡萄糖注射液的情况, 红霉素在葡萄糖中不稳定, 如需要加葡萄糖每100 mL溶液加入4%碳酸氢钠1m[4]。

3.8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1) 氧氟沙星+钙尔奇D。氧氟沙星可与钙离子形成一种不溶性络合物,两者合用可使钙片失去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氧氟沙星的抗菌效力。 (2) 红霉素片+维生素C片。维生素C为酸性,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在碱性环境中,抗菌力强,当pH值在5.5~8.5之间,抗菌强度随p H值增高而增高,p H值在3.2~3.5之间时,红霉素被大量分解而破坏。 (3) 5%葡萄糖溶液250ml+林可霉素1.2g,静脉点滴。选择溶液量过小,导致林可霉素浓度过高,使得输液时间缩短,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增加对神经肌肉接头毒性,宜将林可霉素1.2g溶于约5%葡萄糖溶液500ml输液中,同时静脉点滴速度不宜过快,于3h~4h内滴完。

3.9 用药疗程不合理 (1) 25岁女性泌尿道感染服用左氧氟沙星片0.2g, po, bid, 疗程2 d。对于年轻女性的单纯泌尿道感染一般应服药7 d,以防止复发, 而抗生素的疗程小于1 d大于10 d均属于不合理用药。 (2) 谷维素连续服用1个月;盐酸非那吡啶连续应用5 d。谷维素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其说明书明确指出连续服用不宜超过1周;盐酸非那吡啶对尿道黏膜有局麻止痛作用, 连续应用不得超过2 d。

4 总结

不合理用药不但会降低药物的疗效, 增加药物的毒性, 还会危害患者的健康, 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所以不合理用药问题应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笔者认为:医疗单位应从组织上, 资源上做好临床药学工作, 加大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处方分析知识讲座,开展处方审查及评议,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素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张新平, 李少丽, 主编.药物政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35-136.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8, 49, 86.

[3]汪复, 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4.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5

作者:作者:蒋玉珍 作者单位:姜堰市中医院,江苏 姜堰 225500 来源:医学期刊 / 医药科学综合收

藏本文章

【关键词】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药物配伍

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越来越复杂,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久造成药物浪费,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降低药物疗效,而且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解我院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本人随机抽取我院2006门诊处方2128张,现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如下。

配伍不合理 1.1 药理性拮抗

(1)速效杀菌药与速效抑菌药联用,如头孢拉定+美他环素、哌拉西林+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美他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为速效抑菌药,能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以致使繁殖期杀菌的头孢拉定,哌拉西林、青霉素干扰细胞壁合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故抗菌作用减弱。(2)阿托品+胃复安,阿托品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胃肠道平滑肌,解除胃肠道痉挛,同时也使胃肠排空减慢,而胃复安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促进胃肠蠕动和加快胃排空,两药合用作用相互拮抗。(3)阿司匹林+依那普利,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对抗依那普利借助前列腺素释放而达到降压和激活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4)氢氯噻嗪+降糖药,氢氯噻嗪属噻嗪类利尿药,能直接抑制胰岛β细胞的功能,抑制胰腺释放胰岛素,并能降低血钾,两者均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增高,与降糖药合用,两药作用拮抗。1.2 减少吸收,降低疗效

(1)氧氟沙星+西米替丁,西米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减少,疗效降低。(2)整肠生+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对整肠生等微生态制剂有不同程度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因此两类药物一般不宜同时服用。(3)法莫替丁+硫糖铝,硫糖铝在酸性条件下与胃粘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法莫替丁抑制胃酸的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从而破坏硫糖铝分解所需的酸性环境,减弱了硫糖铝的作用。(4)维生素C+维生素Vk3:维生素C含有烯二醇结构,具较强还原性,维生素Vk3具有氧化性,两者在溶液中相遇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两药疗效降低或消失。1.3 降低疗效,加强副作用(1)红霉素+地高辛、克拉霉素+地高辛、四环素+地高辛,红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均不宜与地高辛同用,因地高辛的降解有赖于肠道细菌Eubact、Lentum的存在,而红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能抑制肠道菌群,从而减少地高辛的降解,增加地高辛的吸收,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2)环丙沙星+氨茶碱,环丙沙星可抑制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从而抑制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和消除,使其半衰期延长,消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毒性反应。西米替丁、红霉素、四环素等也可使氨茶碱的半衰期延长,毒性反应增加(3)消炎痛+强的松,消炎痛可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胃粘膜内部缺血,增加了对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敏感性,造成胃粘膜细胞的分化,组织坏死,从而形成消化道溃疡,引发胃出血,强的松能诱发胃溃疡,引起胃出血,两药合用增加了副作用胃溃疡的发生率。1.4 同类药物联用或重复用药副作用增加或造成浪费

(1)庆大霉素+萘替米星,庆大霉素和萘替米星同为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对耳、肾的毒性增加。(2)甲苯磺丁脲+消渴丸,甲苯磺丁脲为磺酰脲类降糖药,消渴丸为复方制剂,也含有磺酰脲类降糖药,合用易发生低血糖。(3)维C银翘片+快克,维C银翘片和快克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联用易发生肝脏损害。一般作用机制及作用方式相同的药物不宜合用,以减少毒副作用的累加[1]。2 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次/天,静脉滴注。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短,小于2.5h(头孢曲松除外)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决定其临床疗效的是血清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每天须多次用药,才能维持所需的杀菌浓度,此外该药的抗菌后效应也很短,所以该类药物1d总量应分2~4次给药,以增加药物与细菌接触的时间,充分发挥杀菌效力,而喹诺酮类为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半衰期长,体内代谢慢,其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且它们大多数具有抗菌后效应,所以目前较多提倡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具抗菌后效应的抗菌药物,采用1日1次的给药方案[2]。3 给药剂量不合理

炎痛喜康4mg,2次/天,炎痛喜康的半衰期为45h,每日只需服药1次,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处方中每日2次,既无必要又易引起毒性反应。4 选用溶媒不合理

(1)5%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钠+青霉素钠,临床以5%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纳注射液作青霉素钠盐的溶媒的不合理使用较常见。青霉素钠盐在近中性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则降解加速,疗效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增加。5%葡萄糖的pH为3.2~5.5,5%葡萄糖氯化纳的pH为3.5~5.5,均偏酸性不宜作为青霉素钠盐的溶媒,应用0.9%氯化纳注射液(pH4.5~7.0)。(2)红霉素乳糖酸盐+0.9%氯化钠,红霉素乳糖酸盐如果用0.9%氯化钠直接溶解,则生成胶状物而不溶,如果将粉针溶于注射用水中,再加入至氯化钠中,则可顺利溶解。有不少注射用粉针在配制时需要用特殊的溶剂溶解,对这些药物中配备的专用溶剂不要随便丢弃,或擅自用其他溶剂替代。5 选用溶煤的量不合理

青霉素钠+250mL0.9%氯化钠或500mL0.9%氯化钠,临床上常用的杀菌型抗生素为了保持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输注时宜选用少量溶媒于短时间内输注完毕,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宜加入100mL0.9%氯化钠中在0.5~1h内输注完毕[3],加入250mL或500mL0.9%氯化钠中输注难以达到治疗效果。6 使用剂型不合理 6.1 成人剂型用于小儿

由于药房中供应的小儿规格的药物剂型较少,临床医生为便于小儿服药常将成人剂型分开供小儿服用。红霉素由于易受胃酸破坏且对胃有刺激性,故制成肠溶片,如分开服用,则易在胃内受胃酸的破坏,降低疗效且增加对胃的刺激性。快克、芬必得等缓释胶囊,由于囊内为不等速的若干成分,分剂量用于小儿药物颗粒难以均匀,达不到缓释定释的作用。6.2 口服片剂用于阴道给药

妇科常用制霉菌素片,甲硝唑片,红霉素肠溶片阴道给药治疗阴道炎。阴道环境不同于胃肠道,口服片剂在阴道内崩解慢,生物利用度低,如红霉素肠溶片在阴道pH4~5的生理状态下,几乎不崩解,药物最终以原型随阴道分泌物排出体外,达不到治疗目的,临床应根据阴道局部的特殊性,选用栓剂、泡腾片剂等合适的剂型,以取得最佳的疗效,又可防止细菌耐药。

6.3 庆大霉素注射剂用于口服

临床上消化科常用复方维生素B液+庆大霉素口服治疗胃炎,庆大霉素易被消化液及消化液中存在的酶所破坏,故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疗效很差。7 输液的先后顺序不合理

临床上常用复方氨基酸以维持正氮平衡,但临床上常不重视使用方法,常先输氨基酸后输葡萄糖,甚或不输葡萄糖,这样氨基酸输入人体后被当作热能消耗,而非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起不到维持正氮平衡的作用,正确的用法是先输葡萄糖再输氨基酸。8 选药不合理(1)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婴儿秋季腹泻等使用抗生素治疗。上述疾病多系病毒性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明显治疗作用,而且易使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进一步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2)小儿选用胃复安。20岁以下的青年、儿童使用胃复安,易出现运动障碍等锥体外系副作用,因此应尽量不用。(3)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对软骨的生长有影响,能使未成年人的支重关节的软骨受到侵蚀,且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未成年人慎用此类药,12岁以上儿童禁用。(4)小儿选用氨基甙类。氨基甙类对耳、肾的毒性大,加上小儿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差,肾小管泌酸能力低,尿pH值高,影响碱性药物排泄,更易致氨基甙类蓄积中毒,因此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甙类应尽量避免用于小儿。(5)泛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绿脓杆菌感染,以及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及尿路感染等,对于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其首选药物为青霉素,但在临床处方上,尤其是急诊处方中,在未明确病原菌的情况下常首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大的头孢噻肟,这样不仅在经济上造成浪费,也给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了机会。

不合理用药处方 篇6

【关键词】 处方合理性;合理用药指标;抗生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3-02

合理用药已经成为一个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突出问题,合理用药的指标(SDuIs)是对于是否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与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临床上存在的用药不规范和滥用抗生素问题相对突出,本文通過对某院1816例处方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探讨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总结其临床意义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患者1816例,患者的年龄在2-68岁,平均年龄在49.6±2.1岁,男911例,女905例,皆来自于门诊的病例,其中妇科378例,儿科210例,内科911例,普外317例。将其处方进行整理,对其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

1.2 分析选取患者的门诊处方

1.2.1 制定处方分析评价表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及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制定处方分析评价表。

1.2.2 填写评价表 根据处方内容填写处方评价表.

1.2.3 处方评价的指标设置 ①临床诊断;②患者的性别和年龄;③患者每次就诊时的平均用药品数目;④患者就诊时应用抗生素的百分率;⑤采用药物通用名开处方的百分率;⑥患者就诊时应用针剂的百分率;⑦处方中基本药物在处方用药中的百分率;⑧患者每次就诊时平均的药物费用。

1.2.4 支付方式与补充指标 支付方法为就诊的患者交付药费和诊疗费的付费方式,包括社会医疗保险、省市公费医疗、自费或者其他方式等。

1.3 处方的合理性评价标准 参考的是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药学专业的人员针对处方的用药适宜性审核内容进行评价,包括:①临床上规定必要进行皮试的药物,开出处方的医师有无注明需要进行过敏试验,并如实进行结果判定;②临床诊断与处方用药的符合性;③处方中药物的用法用量;④给药途径和剂型;⑤有无重复用药;⑥有无存在配伍禁忌;⑦有无潜在药物相互作用;⑧有无采取PASS进行系统评价合理用药[1]。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处方,并计算其中项目的数目,并按照PASS合理用药系统单机版与《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对各调查的指标情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其不合理用药的数据采取SPSS13.0软件处理,期间的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单位采取χ±s表示,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之间的相关性采取系数r表示,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16例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的有54例,占3.0%,其中以药物的用法用量的不合理率最高,占24.1%(13/54),其次为联合用药的不合理,占20.4%(11/54),与其他不合理用药指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X2=10.66,7.87,4.08,5.8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众多影响用药合理性的因素中,抗生素使用种类、药费、年龄为主要的因素,期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0.31,0.32,0.4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本文中统计发现,1816例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的有54例,占3.0%,其中以药物的用法用量的不合理率最高,占24.1%,其次为联合用药的不合理,占20.4%,与其他不合理用药指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显示出某院处方用药方面基本合理,不合理率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的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有文献中也指出[2],目前多数医院的抗生素皆有广泛应用的趋势,大多比世界的标准要高出,但长期和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明显的耐药性,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进行威胁。本文中也统计发现,在众多影响用药合理性的因素中,抗生素使用种类、药费、年龄为主要的因素,期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0.31,0.32,0.4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认为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合理,医师开出处方时应慎重,需要对药物用法用量、药物配伍、联合用药方面合理选择,避免发生专业性的错误。

针对以上的结果,临床建议医疗的机构可以进行有效改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医疗保障,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尽可能减低,同时可将医师与患者间的交流进行加强,加深对疾病的了解,正确并合理地使用药物,全面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还需要全面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药知识的相关宣传进行加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临床上一个突出的问题,某院处方的统计表明基本合理,但仍需要继续重视抗生素的使用问题,以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临床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永先.浅析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1):223-225.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月-12月处方1600张, 调查内容有性别、年龄、药物名称、规格、剂量、剂型、用法等, 分析我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2 结 果

16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180张, 占总调查处方数的11.25%。联合用药不当46张 (25.56%) , 用法用量不当32张 (17.78%) , 用药不当102张 (56.67%) 。

3 讨 论

3.1 联合用药不当

在某种情况下药物的联合应用是必要的, 但药物种类各异, 作用机制不同, 又各有其不良反应, 药物联用过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因此,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这种情况在老年患者处方中比较突出, 老年患者病种多, 一张处方上药物有时多达几种。调查中发现, 抗生素的不合理联用现象十分突出, 如青霉素与红霉素合用, 前者为快速杀菌药, 后者为快速抑菌药, 联用降低了药效。

3.2 用法用量不当

如氨苄西林一日剂量一次性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4岁儿童给予青霉素320万U一次静脉滴注。要知道大剂量青霉素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 还可进入中枢神经而引起中毒, 可产生青霉素脑病而出现抽搐、神经根炎、大小便失禁等[1]。且剂量加倍不能使作用时间相应加倍延长。

3.3 用药不当

(1) 选药不合理, 如儿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为含氯类药物,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12岁以下儿童禁用。又如典型的病毒感染, 而使用了抗生素治疗, 这样不但治疗无效, 且可使患者体内菌群失调, 免疫力下降,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 用药疗程不当, 有的抗生素使用一次便更换另一种抗生素, 而有的药物则使用时间过长, 如头孢噻肟钠使用超过10d, 这种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长期使用, 易导致二重感染[2]。

总之, 杜绝不合理用药,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不仅是临床医师的责任, 还应包括药师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临床医师方面: (1) 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尤其在诊断方面。诊断正确与否对用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应的诊断决定相关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的选择。 (2) 加强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与药物基本知识的学习, 不断学习新的药物知识,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等药物最新资讯, 增强用药责任意识。 (3) 掌握药物复方制剂的组成, 避免由于对组成不了解而造成不合理用药。药师方面: (1) 加强临床理论学习, 增强医师是否合理用药的判断能力; (2) 深入临床实际, 参与临床诊断和用药方案的制定, 使药师真正融合到临床当中。患者和亲属因素:对医师要有较好的依从性, 不能盲目地要求医师随时变更药物及使用方法, 更不要盲目相信进口药品、贵重药品或新药, 这些也是不合理用药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要:目的 分析该院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 提高门诊医师临床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5月-12月门诊处方1600张, 分析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 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结果 16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180张占11.25%。结论 该院门诊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需要引起临床医师和医院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许银川.临床抗生素滥用分析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4) :183.

注射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12月住院患者的注射用药医嘱。

1.2 方法

依据《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2011版注射药物应用指南》,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等参考资料, 结合药师审方经验对患者注射用要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经药师审核和分析发现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处方156例, 接收的不合理医嘱类型包括注射途径不合理, 溶媒及溶媒量不合理, 配伍不合理, 用药频次不合理及用量不合理等。见表1。

2.1 注射途径不合理

(1) 注射用腺苷钴胺1mg+0.9%氯化钠溶液10ml静脉滴注:注射用腺苷钴胺与维生素B12注射液相似, 针剂药物含量高, 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时, 会导致血管内药物浓度骤然增高, 敏感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过敏性休克或哮喘等, 并加大肝脏代谢的负担;同时由于浓度饱和, 也易使肾脏排泄增加, 药物过快从体内排出而造成浪费。故应肌内注射给药。 (2)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0m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冻干制剂分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2种给药方式。用于静脉滴注的粉针为避免用输液稀释时, p H大幅下降导致稳定性降低, 而加入稳定剂EDTA;静脉推注用的粉针因稀释量小, 推注时间短, 而不必加入稳定剂, 但配有专用溶剂 (聚乙二醇400溶液和p H调节剂枸橼酸10ml) 。供静脉推注用的制剂稀释后用于滴注时, 由于配伍后p H偏低 (先用专用溶剂溶解后再稀释, p H多<8) 。其溶液在p H<8时, 溶液易变色或产生不溶性沉淀物[1]。故2种制剂给药方式不能相互替代。注射用奥美拉唑是静脉推注用粉针, 说明书规定只能用专用的溶媒溶解后, 用于静脉注射。

2.2 溶媒选择不合理

注射剂溶媒选择不当, 会改变药物的p H值, 使药物的稳定性下降, 使注射液浑浊、变色, 增加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如,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5%葡萄糖溶液100ml, 泮托拉唑钠是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呈弱碱性, 其稳定性与输液的p H值密切相关:p H在9.4~9.5时稳定;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用5%葡萄糖溶液 (p H3.2~5.5) 100ml溶解后p H约8.22, 溶液易变淡黄色[2];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溶解, p H约9, 溶液较稳定。所以应采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 (溶媒量增大, p H值下降) 溶解, 在20~30min内滴完。

2.3 溶媒量选择不合理

选用溶媒量不当也包括药物浓度及输注时间控制不当。有些药物由于自身稳定性原因, 需要短时间输注, 溶媒量在100ml左右;而有些药物有最高浓度的规定, 溶媒量又不能太少。例如: (1)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2ml:10mg) 20ml+5%葡萄糖溶液250ml:氢化可的松不溶于水, 略溶于乙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为稀的乙醇溶液, 注射剂含有50%的乙醇, 必须稀释至0.2mg/ml浓度后滴注, 所以应用于500ml稀释液。 (2)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0.9%氯化钠溶液250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水溶液不稳定, 易分解变质。药物的稳定性与浓度、p H值有关。溶媒的量多, 输注的时间较长, 药物容易分解。而且配制好的输液在30min的时间内完成点滴, 所以更不适宜用大量的溶媒稀释, 应用100ml的氯化钠溶液稀释。

2.4 配伍禁忌

包括药物体外配伍变化和体内联合用药的配伍禁忌。 (1) 呋塞米注射液80mg+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20mg+5%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滴注呋塞米与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两者合用, 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利尿作用显著增强, 虽然有药理上的协同作用。但呋塞米不溶于水, 其注射液是加入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制成供注射用的水溶液, p H 8.5~10.0;5%葡萄糖溶液p H 3.2~5.5, 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的p H2.0~5.0, 由于酸碱度的差异较大, 直接混合后发生酸碱反应, 产生沉淀。呋塞米注射液也不宜用葡萄糖溶液稀释, 应用氯化钠溶液稀释, 与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分开使用。 (2) 0.9%氯化钠溶液100ml+头孢美唑钠1g, 再滴注氢化可的松 (2ml∶10mg) 20ml+5%葡萄糖溶液500ml:氢化可的松的注射液含有50%乙醇, 头孢美唑钠 (拉氧头孢、头孢孟多酯、头孢哌酮、甲硝唑等) 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 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干扰乙醇的正常代谢, 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醉酒现象) 。应避免合用。 (3) 注射用氯诺昔康8mg肌内注射、再滴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6g每天1次:氯诺昔康是噻嗪类非甾体抗炎药, 主要用于术中及术后止痛。左氧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素。氟喹诺酮类由于氟原子的引入, 药物的脂溶性较强, 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 抑制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 使中枢兴奋性增强, 出现失眠、头痛, 头晕、甚至惊厥。氟喹诺酮类中左氧氟沙星的ADR发生率最高, 约占19.81%[3]。左氧氟沙星体外降低γ-氨基丁酸半数结合剂量为300mg/L, 而在非甾体抗炎药存在时减少到1/1000[4], 两者合用时有引发惊厥的可能。左氧氟沙星是浓度依赖性抗菌素, 血药浓度峰值越高, 抗菌作用越强。临床为提高其抗菌作用, 常将1天的用量, 1次给药。但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的剂量、速度有关, 1次注射超过400mg, 容易诱发不良反应。药典规定:用至0.4g时, 应分2次给药。所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说明书:用药量0.6g, 应分2次给药。左氧氟沙星与氯诺昔康合用时, 由于氯诺昔康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 会导致左氧氟沙星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下降, 游离的药物浓度增加, 药物半衰期延长, 更易引起药物体内蓄积, 加剧中枢毒性反应。两者应避免联合使用。

2.5 给药频次不合理

主要是一些时间依赖性抗菌素, 例如:甲硝唑注射液每天1次给药。时间依赖性抗菌素最大的效能取决于给药间隔期药物浓度维持在超出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对于抗菌后效应短, 血浆半衰期较短的抗菌素, 给药的间隔长, 细菌又生长繁殖, 易产生耐药。甲硝唑注射液应每8小时1次给药。

2.6 用量不正确

某骨科男性患者30岁, 术前使用头孢呋辛钠0.75g, 根据《抗菌素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对于抗菌素不易到达的部位, 应使用治疗量的上限, 剂量小, 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引发细菌的耐药性。对于预防手术感染, 头孢呋辛钠的用量是1.5g。

4 讨论

4.1 参考资料的差别

《药典》规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加灭菌注射用水、或不含电解质的溶液中溶解后, 再用葡萄糖溶液稀释静脉滴注。我院药房现用的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说明书中用法用量:可溶于氯化钠溶液中滴注。同一成分厂家不同, 制备的工艺、所加入的辅料不同, 说明书中用法用量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当有新的药品 (包括更新厂家的药品) 进入临床使用时, 医务人员只有认真阅读说明书的内容, 才能正确了解药品的使用方法。

4.2 给药方案应合情合理

某些时间依赖性抗菌素的注射液、抗病毒药阿昔洛韦需每8小时1次给药。因影响患者的作息, 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 所以多使用每天2次的给药方式。对于时间依赖性的抗菌素, 会降低药物的抗菌效应。应采用滴注加口服的给药方式, 合理安排注射时间, 在睡前口服同种或相同抗菌谱的同类抗菌素, 以维持最佳的抗菌作用。

摘要:目的 对医院中心药房不合理注射处方进行分析, 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中心药房2012年6~12月注射剂配剂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审查发现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处方156例, 其中注射途径不合理9例 (5.77%) , 溶媒及溶媒量选择不合理90例 (57.69%) , 不合理配伍13例 (8.33%) , 用药频次不合理27例 (17.31%) , 用量不合理17例 (10.90%) 。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对注射处方的审核, 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充分体现临床药师的价值。

关键词:药师,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张俊松, 戚燕, 王晓利, 等.注射用奥美拉唑溶液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师, 2007, 10 (4) :352-354.

[2] 郜俊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5 (8) :90.

[3] 黄晓虹, 张晓娟, 廖广仁.308例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 2010, 21 (10) :928-930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9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12月半年门诊、急诊处方, 每月抽取3 d 共6149张, 以《药理学》、《不合理用药分析手册》、《合理用药》和相关的参考文献为依据, 对不合理用药状况进行分析。

2结果

在6149张处方中, 有不合理用药处方179张, 不合理用药率为2.911%, 见表1。

3分析

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3.1 配伍不合理

3.1.1 药物拮抗

①阿司匹林+卡托普利: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作用, 对抗卡托普利借助前列腺素释放而达到降压和激活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 降低疗效;②多潘立酮+西咪替丁:西咪替丁会降低多潘立酮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影响疗效和加重不良反应;③阿托品+甲氧氯普胺:阿托品是抗胆碱能药, 甲氧氯普胺是胃动力药, 阿托品能减弱甲氧氯普胺增强胃动力的效应。

3.1.2 减少吸收, 降低疗效

①泮托拉唑 (或兰索拉唑) +硫糖铝:硫糖铝需要在酸性条件下与胃黏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 而泮托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 抑制胃酸的分泌, 使胃内pH值升高, 酸性环境受到破坏, 从而减弱了硫糖铝的作用;②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维生素B2为两性化合物, 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 当二者合用时,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B2被还原为还原性维生素B2而失效。

3.1.3 毒性增加

①诺氟沙星+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减少诺氟沙星在尿液中的溶解度, 形成结晶尿, 损伤肾脏;②卡托普利+螺内酯: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能减少醛固酮的生成, 增高血钾;螺内酯为利尿药, 与醛固酮受体结合, 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 促进Na+和水的排出, 钾的排泄减少, 当二者合用时, 血钾升高而致钾中毒。

3.2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①如在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中用抗菌药物 (如头孢噻肟钠、阿洛西林钠等) +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 的情况, 在未弄清病因时, 把二者联用, 不但延误正确的治疗, 而且还会引起继发性感染或药源性疾病;②阿莫西林+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二者作用靶位相同, 均竞争青霉素结合蛋白而产生拮抗作用, 合用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1];③将环丙沙星用于儿童:环丙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具有软骨毒性, 不宜用于儿童;④克林霉素+青霉素钠:克林霉素是快速抑菌药, 而青霉素钠为繁殖期杀菌剂, 二者合用会降低杀菌剂的效果。

3.3 用法、用量不合理

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临睡前服用:此药为复方制剂, 氟哌噻吨小剂量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低剂量时具有兴奋特性, 应在早上和中午服用, 临睡前服用反而影响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患者的睡眠;②在抽查处方中, 有芬必得胶囊、头孢氨苄缓释片, 每天服三次, 它们是缓释制剂, 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 以达到长效作用[2], 故只须每日服二次即可;③辛伐他汀和氟桂嗪未注明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发挥降脂作用, 该酶夜间活性高, 晚上服用效果较好;晨间不宜服用氟桂嗪, 该药致头晕、嗜睡作用明显, 宜夜间服用[3]。

3.4 重复用药

①西替利嗪+扑尔敏 (或赛庚啶) :它们均是H1受体拮抗剂, 二者合用会使毒副作用增加;②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二者均是胃动力药, 同属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作用相似, 合用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易发生。

3.5 溶媒选用不当[4]

5%葡萄糖+氨苄西林钠:氨苄西林钠稳定pH为5.0~8.0, 用葡萄糖 (pH=3.2~5.5) 配伍或葡萄糖氯化钠 (pH=3.5~5.5) 溶解静脉点滴欠佳, 应选用生理盐水 (pH=4.5~7.0) 或林格氏液 (pH=4.5~7.5) 为溶媒较为合理。

4讨论

不合理用药的存在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是医患纠纷的隐患。开展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意义在于提高医院药学人员的审方能力, 促进合理用药, 建议医院加强药事管理的协调、监督作用和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努力做到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药品。

摘要:目的对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了解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 提高药师分析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下半年门诊、急诊处方,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主要原因为配伍不合理, 用法、用量不合理, 选药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值得重视, 应加强管理。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参考文献

[1]唐蕾, 王振宁, 等.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其对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11) :1435.

[2]毕殿洲.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01.

[3]刘晓琰.从处方分析谈合理用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11) :1073.

儿科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篇10

1 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7~2008年儿科门诊及住院处方6000张, 调查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统计含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查阅2007~2008年的儿科护理记录及医疗质量查房记录, 调查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药品使用情况。

2 分析

从调查中看, 我院儿科用药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 应引起重视。

2.1 溶媒选择不当

有22张处方中青霉素与5%葡萄糖溶液配伍, 青霉素在近中性 (pH 6~7) 溶液中较稳定, 酸性及碱性增强均可使之加速分解, 应用时最好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2.2 用法不当

调查中发现使用静脉滴注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处方中多为每日药量1次给药。β-内酰胺类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其抗菌作用与药物同细菌的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与峰浓度关系较小, 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时间和24 h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的时间[2]。因其半衰期较短, 故应增加给药次数来增强疗效。每天给药1次既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 又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2.3 药品联用不当

①处方中有12例阿奇霉素片与蒙脱石散联用, 蒙脱石散属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对病毒、细菌有极强固定、抑制作用, 二者联用, 蒙脱石散的吸附作用会使阿奇霉素片的药效降低;②处方中有5例地衣芽孢杆菌与阿莫西林联用, 地衣芽孢杆菌为活性菌制剂, 而阿莫西林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对细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二者合用, 地衣芽孢杆菌的活性被阿莫西林所破坏, 阿莫西林的药效也被降低。必须合用时, 应间隔2~3 h为宜;③处方中有2例克林霉素与红霉素肠溶片联用, 两者作用机制相同都是作用于细菌的50 s亚基, 竞争核糖体的结合位置呈拮抗作用, 两者联用既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 又影响疗效。

2.4 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

儿科处方抗菌药使用率高达71%, 明显高于卫生部要求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低于50%的标准。

2.5 抗菌药与激素类药联合使用率高

从处方分析中发现, 地塞米松等激素在儿科输液中应用相当广泛, 使用激素比例达到72.3%, 该比率反映我院儿科可能存在激素使用过度的问题, 激素对病原微生物无抑制作用, 且由于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降低机体防御机能, 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 反而有可能使潜在的感染病灶活动或扩散。

2.6 配液后放置时间过长

特别是儿科门诊输液在医疗高峰时期, 护士忙不过来, 治疗护士提前配液, 有时提前超过4 h, 这样会大大增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7 给药间隔不合理

在药物用法上, 3次/d是指每8 h用药1次, 2次/d是指每12 h用药1次, 只有按均衡时间给药, 才能确保药物的血药浓度在24 h内都处于有效血药浓度之上和24 h内都有药物疗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许多药物未按此原则来使用[3]。例如, 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 医嘱规定用头孢地嗪0.5 g, 静脉滴注, 2次/d, 护士在上午10时输注第1次, 下午3时输注第2次, 可导致下午头孢地嗪药浓度很高, 更易发生毒副作用, 而深夜时药物已大部分被代谢, 从而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起不到应有的疗效。

2.8 注射器使用存在严重混用现象

一些护士为节约无菌注射器, 在使用同一规格的注射器时, 该注射器几乎是通配。殊不知注射器中难免会残留少量药液, 在配置下一药物时, 很可能与该药物发生反应, 形成极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随后被输入血管, 增加血液栓子形成的机会。

3 讨论

针对目前本院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 建议:①加强临床医生的教育和在职培训, 提高医生处方质量和用药水平。 组织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 医务科应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 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处方医嘱书写情况进行讲评, 定期开会分析评价临床用药情况, 提出整改措施;②提高药剂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监控水平。组织药剂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聘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药师授课, 不定期在科内进行抽查考试,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药师定期下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③在护士的继续教育考核中, 增强护理药物学知识, 多开展一些护理药物学方面的讲座, 重视并解决护士具体给药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4]。合理用药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对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需要医生、药师、护士互相协作才能真正实现。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儿科用药情况,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7~2008年儿科门诊及住院处方6000张,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统计含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率71%, 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部分联用不合理、护士对具体药物使用不当等问题。结论应加强医师、护士、药师合理用药培训。

关键词:儿科,处方,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1.

[2]李连瑞.我院2004年度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中国药事, 2006, 20 (9) :569-570.

[3]全心荣.我院儿科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儿科药学杂志, 2004, 10 (5) :43-44.

上一篇:正交频分复用信号下一篇:心理契约违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