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2024-06-10

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精选6篇)

篇1: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

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深有体会地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而不金钱,这 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艺术外,也是道德。”高尔基也曾精辟地指出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利。而我们古人也有至理名言:“有才无德 ,行不远。”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识学问,也难以成材。家庭教育 的首要任务,是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子做人。这里我们和广大家长一起来讨论一下:道德教育在孩 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怎样进行?家庭德育主要内容和方法?

家庭德育的不同要求

一、对婴幼儿说“好”或“不好”

任何儿童在1岁以前,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 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的交往 中(游戏是最主要形式), 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为抢夺玩具而呈现的攻击性动作,因失去玩 具而放声大哭等,这可算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随着儿童依呀学语,逐渐掌握语言后,道德行为就同时 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刺激,或负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 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是好的行为, 而被成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的最初的道德判断。只是这种最初 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 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二、对学龄前孩子明确提出要求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 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如:大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孩子,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前儿 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 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学前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有实 验证明,学前儿童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还是很空洞、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多数学前儿童常把英雄与解 放军混为一谈。还不能将“英雄”提高到道德原则上来加以评价

[1] [2] [3] [4]

篇2: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

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与其他民族相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人道德人格产生的源泉,良序美俗的创造者,是国人获得和维持家庭和睦幸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国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形成的基本前提.在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精神遗产仍然能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

作 者:曹连海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刊 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年,卷(期):“”(4)分类号:B823.1关键词:中国 家庭 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社会价值

篇3:浅谈幼儿家庭道德教育

1. 分析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以及人格特征情况都会表现在其生活风格上, 所谓“生活风格”就是一个人在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2]。研究表明儿童大约在4岁、5岁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其独特的生活风格, 儿童在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生活形态都是无意识的, 而儿童表现的生活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属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如果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或者错误教育就会养成自卑、骄傲、自私自利等不良道德品质。由此可知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对于幼儿培养良好、优秀的道德品质非常重要。

2. 分析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相关内容

(1) 教育幼儿应和小伙伴友好相处, 不打架、要谦让, 愿意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养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不怕生, 不骄傲, 不好哭, 不说谎话, 做错事情要认错并及时改正, 而不是说谎掩盖。

(3) 教育幼儿在学校要团结友爱, 尊重老师、友爱朋友、遵守学校规则,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对于能自己完成的事情要自己动手, 教育幼儿爱护图书、玩具以及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

(4) 培养幼儿不挑食、不浪费、多活动的良好生活习惯。

(5) 从小就培养幼儿学会礼貌用语, 见到长辈、小朋友要问好, 礼貌待人。

(6) 逐渐培养幼儿判断什么是不好的表现, 什么是好的表现, 教育幼儿孝顺父母、长辈, 热爱家乡。

3. 介绍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教育方法

(1) 榜样示范教育方法。幼儿虽然分辨、自我判断能力还不强, 但是其模仿能力却非常强, 加上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比较多, 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 孩子都有可能会模仿。因此, 采用榜样示范方法进行家庭教育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在日常生活表现中应注重自我行为表现, 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

(2) 正面教育方法。不同教育内容的实行都可以采用正面教育方法来开展, 正面教育方法比较常见, 并且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使用频率较高[3]。这种教育方法侧重点在于实事求是,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 从而帮助培养孩子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 培养诚实的品质。

(3) 适当批评教育方法。家长在进行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应针对幼儿存在的错误、缺点给予适当批评, 不能过分溺爱孩子。有部分家长因害怕批评孩子之后造成孩子不喜爱自己, 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做法或者错误思想时没有及时给予适当批评和正确指导, 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孩子在做错的时候没有及时给予适当批评、纠正, 就会使孩子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因此会变本加厉。所以, 在面对孩子表现出的错误做法以及缺点面前, 应给予适当批评, 从而帮助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

(4) 鼓励教育方法。面对孩子的错误时能给予适当批评, 并帮助纠正孩子错误的做法及缺点, 同样在面对孩子的做得好的一面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帮助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有些时候一个好的表扬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正能量[4]。如果家长一味的怒骂孩子、叱责孩子, 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胆小、不善于表达等不良性格特征。所以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仅要适当批评孩子的错误, 更要在适当的场合给予孩子表扬、鼓励, 帮助孩子取长补短, 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小结

综上所述, 家庭道德教育是决定幼儿道德品质培养以及人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应重视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应积极塑造一个良好榜样, 与长辈、邻里友好相处, 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 有助于培养起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健全的人格。

摘要:幼儿品德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 而道德教育作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需要社会给予重视。本文旨在分析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 以及介绍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教育方法, 从而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道德教育,人格特征,幼儿

参考文献

[1]马春玲.浅谈家庭道德教育[J].决策探索 (下) , 2010 (06) :30.

[2]龚小河.浅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 2012 (22) .

[3]尚书.浅谈幼儿家庭教育——读《理解人性》有感[J].改革与开放, 2010 (14) .

篇4: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关键词:家庭伦理道德 教育

家庭伦理道德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中国当代高中生家庭伦理道德现状如何呢?当今高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惯,导致高消费浪潮席卷中学校园。这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而且还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随着青少年性成熟年龄的提前,以及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性过分渲染的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早恋已成为高中生中常见的现象。由于青少年在性观念上悄然变化,婚前性行为已呈低龄化趋势。无论早恋还是婚前性行为,都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很大危害。

高中学生中出现不孝敬父母、与父母关系紧张,甚至出现父母杀死自己的子女、或者是子女杀死父母的违背家庭伦理道德的现象,以及早恋、早孕等,都体现了当代高中学生普遍缺乏家庭责任感。究其原因,家庭和学校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一、现代家庭道德伦理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是具有优良家教传统的文明古国,并且在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方面拥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传统,但是在当今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中,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出现很多的问题,走向了歧途。

首先,父母在教育价值观念上具有功利化的倾向,即“重智轻德”。家长倾其所有对子女进行智力投资,不遗余力地对子女进行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方面的培养,而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包括道德人格的塑造、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如何做人的教育等则相对忽视,这实际是中国传统上“功成名就”思想的延续,是一种对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力和地位的向往。

其次,代际关系错位,即“代沟”问题处理不当。所谓代际伦理,就是人类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和伦理规范的总称,是社会伦理关系和伦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说来代沟就是指代与代之间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情感体验和语言习惯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父母与子女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理解,导致亲与子的对立和仇视。

第三,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上重规约,轻体验;方法上重经验,轻科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灌输性的、强制性的,甚至是违背人本身的全面发展的。例如许多家长认为“听话”就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只要做到听话就是好孩子,而不愿意真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在现阶段,普遍的状况是家长对子女成材有较高的期望值,但缺乏科学的方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亲与子冲突不断,甚至酿成惨祸。还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认为“树大自然直”;有些则是“棍棒教育”。这些都是违背科学性这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规律的。

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在学校教育中,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主体无关论。一些人认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高中生无关,与高中教育无关。这种观点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教育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文化素质,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素质。这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必不可少的。家庭与社会,家庭伦理道德与社会公德是密不可分的。家庭伦理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内容浅薄论。一些人认为家庭伦理道德,无非是“尊老爱幼”,这是小学生行为规范,内容浅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不应该在高中生思想中延续。这实际是对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研究不足,认识片面造成的。每一个道德领域,都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不仅有道德规范、道德行为,还有道德思想、道德观念、道德理论、道德心理。因此,关键是我们要从更高层次认识家庭伦理道德,从更高起点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陈旧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需要我们去破除,许多新的家庭伦理道德现象需要我们去研究。

条件限制论。一些人认为,对高中生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学校远离家庭,条件限制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积极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三、学校对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忽视

中国的教育一直是封闭式的教育。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忽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生活教育。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作为主体的学生。课堂教育以课本为中心,忽视生动活泼的现实、实践、生活的教育。反观新课改以前的传统教育,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教学的内容呆板而单一,缺乏本应具备的丰富性,“满堂灌”、“填鸭式”横行。学生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学生的“分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其学习的兴趣却越来越低;一方面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其思想道德素质却严重地下降。

传统的高中教学存在着三个严重的弊端,其一是“重智轻德”,即重视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严重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其二是重意识形态教育轻人格教育、公民教育;其三是“多空洞说教少情感渗透”。在一个“分数至上”的观念世界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想道德教育成了一句空话,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当然也不能幸免。无怪乎学生的人格如此残缺,无怪乎学生的公德意识如此淡漠,无怪乎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此脆弱,这究竟是谁之过?

篇5: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一、引言

《弟子规》又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所著,文中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处世的基本礼仪与规范,教导子弟要养成忠厚的家风与淳朴的民风,因此该文被当时的清代朝廷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幼学教学必读的教材。《弟子规》充分传承了先圣孔子的智慧与美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思想修养,其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与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依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弟子规》在现代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弟子规》中讲述了孝、谨、信、泛爱众、而亲仁[1]。道理虽然很浅显,但是实施起来却实为不易。尤其是在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中,成年人都普遍养成了有悖于传统美德的品格与习性,如此怎能在家庭教育中教导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品德?而《弟子规》中有很多的内容都传达了家庭教育的信息,从最基本的孝道开始,在传统社会观念中,家庭是人们最先接触到的人机关系,家是建立血缘与情感基础的桑田,孩子的性格与品行,会随着家庭这个环境慢慢改变。在环境中,孩子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学习手足之爱、母子与父子之爱。很多出现人格障碍的孩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从小在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孩子在家庭中因为没能感受到爱,使得其丧失了原有的价值观。而《弟子规》中讲述的孝道,对父母,子女以及人格的修养与品行都有较大的警示作用,这些行事规矩都有利于家庭形成“真实”、“诚信”、“孝顺”的品质。并且《弟子规》中倡导的秩序,也是当今家庭教育甚至社会教育中最缺失的,如果从小就让孩子诵读《弟子规》,能够让孩子增强对家庭的认同,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与道德修养,养成勤奋学习、从小懂得尊重人。而从小养成的品德,往往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使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对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处世习惯,使孩子一辈子受益无穷。《弟子规》中还十分讲究教育的方法,比如“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体现做人做事的先后顺序,教导孩子首先要懂得孝道,然后才有诚心,继而发展为对众人的关爱,将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统一起来,随着在实践中相互依存,能够将孩子引入到一个正确发展的道路中。

三、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家庭教育以长期的封建体制与小农自然经济为导向。在古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智能居首位,将家庭视为个人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将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及最终目的,但是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家庭教育虽然能够有效的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但是家庭教育的教学现状却在限制其应用教育职能的发挥,甚至在某些家庭教育中还出现负面效应与职能错位的问题[2]。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家庭的教育观念上,往往一方面承载着“光宗耀祖”、“望子成龙”的价值观念,出现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而另一方面又受现实社会文化的影響,使得各种非原有道德的文化进入到家庭中,使家庭文化有意无意之间受到某些反文化的影响,让家庭道德教育出现教育方向失衡与教育空白的问题,致使家庭成员畸形发展;第二,在家庭的教育职能方面,家庭成员往往不能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工具,而其传递大量不必要甚至有害的信息,使得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及道德品质发生变化;第三,由于当前社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约束体系,道德标准经常发生变化,这就导致家庭教育在伦理道德的培养上往往会陷入一个茫然无措的状态,会严重影响家庭血缘关系以及家庭教育职能的发挥;第四,受当前人才选拔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智能在不断下降,这增加了家庭成为利用消极态度甚至反文化的态度来尽可能的在孩子面前塑造自我,成为影响孩子心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此可见,现存的家庭教育模式无论在教学观念、价值观以及教育职能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建立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上,借助《弟子规》中所规范的标准与做人原则,进一步剖析古代家庭教育模式,对现阶段青少年家庭伦理道德培养有重要意义。

四、《弟子规》教学思想在当代家庭伦理道德中的实施策略

《弟子规》在我国古代就被积极推广,其中所蕴含的通俗、易懂、易行的特点,正好弥补了孩子生性上理解不足的`缺陷,并且内容中蕴含的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以及饮食起居规范,是规范孩子道德与品质的重要参考。当前,在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就可以借助其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作为青少年启蒙教育的重要参考,使之为青少年思想品德成长与教育实践提供帮助。

(一)在家庭中灌输蒙以养正、道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在现代的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中,必须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青少年能够逐渐养成重视伦理理法的优良品质[3]。另外,家庭教育还应懂得应用之道,因为只重视而不知道如何使用,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教育环境的。

(二)教导孩子养成勤奋严谨、生活有序的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其养成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与日积月累的过程。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贯穿于青少年日常生活与待人处世中。在这两种品德中,《弟子规》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逐步让孩子养成生活有序、讲究个人卫生与珍惜时间的习惯,并且珍惜时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要求孩子“朝起早、晚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弟子规》中也给出了明确的指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洗手”,正确的生活习惯,能够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并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性。

(三)让孩子多诵读经典,熏陶出良好品德

文学经典是我国先贤与先圣智慧的结晶,这种经典能够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必然有其独到以及价值所在,因此孩子在学习各种知识与才艺之余,家长也应教导其诵读中国的传统经典文学。孩子在诵读经典过程中,能够逐渐被其中的文化所熏陶,主动去思索与理解其中的道理以及观点,达到思维锻炼与品德发展的目的。选择文学经典,应选取那些百读不厌,对孩子终身受用的书,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先贤文学经典,辅助孩子学习,并让孩子的朗诵能力及记忆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导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

在《弟子规》中,反复阐释了“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道德品质,其中“入则孝”属于感恩教育,“出则悌”属于尊重教育,“泛爱众”是关心教育[4]。

孝是道德形成的基础,也是一切教化得以实现的根基,在古代家庭思想中,提倡“百行孝为先”,这不仅是因为孝是一种基本的家庭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在当代家庭,独生子女往往会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关爱,逐渐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很多学生用着父母的钱,却对父母没有一丝的感激,这实则是家庭教育出现畸形,为使孩子养成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应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作为家庭教育的根本。

五、结语

总之,《弟子规》与当代青少年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探索将其转化为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应剔除其中的糟粕,取精华,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心中萌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贵梅,谭英,李庆风.《弟子规》和现代人际交往规范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04).

[2]樊继轩.儒家“孝悌文化”与大学伦理道德教育——在大学伦理道德教育中融入“孝悌文化”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06).

[3]李香平.论蒙学教材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当代价值与理性继承——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02).

篇6:家庭教育道德实践活动方案

乌镇路小学邬秀瑛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体验亲情,体验父母的艰辛,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与理解;亲身体验家庭道德教育的实践成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同学们可以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有创意的活动方案。

二、后动方案:

为了拓展同学们的思维,特意设计了几个活动方案供同学们参考,参考方案如下:

1、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个小小的不足,和爸爸妈妈共同制定方案措施帮你改正;

2、和妈妈一起发现爸爸身上存在的一个小小的不足,想办法制定方案帮他改正;

3、和爸爸一起发现妈妈身上存在的一个小小的不足,想办法制定方案帮她改正;

4、开展“我做自己的小主人”主题活动,在一天之中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并学会一项从未做过的生活技能。

5、开展以“我做一天小家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做家庭的小主人,参与家庭生

活(帮父母收拾房间、在父母的指导下 买菜做饭、安排活动等)。

6、给父母写一封信(和父母亲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三、活动要求:

1、要求学生要将自己活动过程的点点滴滴详细地写成日记,并写出活动过程的感受与体验。活动方案(1-3)要注重描述全家人改正缺点的过程及其中发生的故事和闪光点。

3、各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并组织学生习作,并在校内择优评选的基础上(中心小学5篇、南斗小学3篇、格头小学3篇),于12月15日前,将选送的优秀习作送到中心小学德育处进行参评。

上一篇: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下一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填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