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初探

2024-05-13

湖南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初探(共6篇)

篇1:湖南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初探

摘要:道德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学生德育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的占比率最大。目前我地区我们面临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这篇文章中主要介绍我区目前农村家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及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农村家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当班主任以来我深入感觉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是在家庭。我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处理学生之间出现的德育问题的过程中,跟家长都次进行谈话,在此过程中发现,农村家长基本上认识不到德育的重要性。原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德育行为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收到的教育关系,其中家庭环境最重要。一个人知识能力的高低对他的一生,但有一定影响,品德的好坏影响他的一生。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学习来弥补,道德不足的人难以弥补。及时智力水平不高,他照样可不在同岗位上社会做奉献。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过程中渐渐形成了独立的德育思想,从我们出生就在不断强调尊老爱幼,强调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孩子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中父母给他留下的影响最深。但大部分家长不重视德育对孩子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导致德育中出现很多问题。

我在德育工作中,处理自己所遇到的德育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家庭德育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家长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很多家长一孩子进校就教育孩子的自任推给

到学校和老师。大部分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的,教师的责任,而且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教育。有个学生的家长谈话中很奇怪的样子问我:老师给孩子进行专门的道德教育那么重要吗?可见这位家长根本认识不到德育的重要性,所以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行。谈话当中有些家长明明地说:教育孩子是你们教育者的责任,德育也不之外。

二,许多家长重视孩子的知识技能的获取,忽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学习

成绩的高低是家长最关注的大事,家长认为有了丰富的知识技能孩子的未来就有希望。有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错的,学习也很勤奋,但是她一动就跟其他同学吵架,不喜欢穿校服,跟这位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每次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承诺我以后再也出现这种错误,但过了几天她的行为还是老样子。跟家长谈话中,家长说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希望她的学习比其他人的好就行了,其他的道德问题慢慢会纠正。

三,家长文化素质低。目前我区农村家长中高中及上文化水平的占比率非常低,大部分家长不能科学的教育孩子,处理问题时用感情和传统的观念来解决。在班里有一个学生常常没有告诉家长和我的情况下去别人家,夜不归宿的次数多了,我知道了之后跟家长谈话,家长就不但配合我而且提出了不让孩子上学的不合理的要求。

四,家长的说谎问题严重,言行不一。有些学生按时没来学校,给家长打电话询

问情况时家长说孩子病 了,孩子到校了,问原因大部分说其他原因,而不说自己病了。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学生,他是我高一带的学生,初期一周内两三次逃课,跟家长电话谈话中家长说孩子根本就不回家,让家长到校一起进行教育时,家长在孩子面前说孩子帮自己做家务,电话里说的和面谈说的不一样,在这样情况下无法对这孩子进行教育,进行了也无效。到了高一的第二学期这学生的逃课行为更严重了,家长也管不了,学生的爸爸都哭了起来,也承认初期自己说谎。还有些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言行不一,不考虑自己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五,家长的守信度低。这种现象开家长会时多见,邀请家长到校参加家长会,除

了两三个家长之外其他的都答应来学校参加会议,但到时候大概十几个家长没有特殊的原因而不参加会议。我们都知道好多学生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拼搏提高学习成绩,原因是在家长会上为了避免家长的指责。可见家长常来到学校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有些家长的守信度低的原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比较困难。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来提出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利用基层单位的文化资源来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文化素质。我在去

农村家访中发现,农村的村委会等基层单位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文化园地,比如家庭书屋,远程教育基地等,还有定期的组织一些各式各样的讲座活动。但这些都是已经变成形式上的文化场地,基本上没有教育性质,不能有效的利用。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可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同时能改变他们旧的教育观念。

二,注意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的作用。现在各类学校都开

办家长学校,但根本谈不上家长学校教育家长的实际作用,家长学校的作用只限于一学期内开一两次家长会,忽视实际意义。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经常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家长接触新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养成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良好的品德行为。

三,通过学生教育家长。周末放学前让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比如学生跟家

长一起看教育形式的电视节目之后写上感受,一起读教育类的书然后谈感受,教师设计一些改变教育观念的问卷调查报告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报告送到家长作答,这样了解每位家长的教育观念而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篇2: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初探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村的良好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 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教育问题心系着每个农民家庭,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对创建和谐家庭, 稳定社会治安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储备军,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是保证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因此, 我们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 从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局出发, 从根本上认清楚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时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并将一系列工作落实, 这对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师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力, 而不是唯一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 农村留守儿童也越发增加。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部分留守儿童在思想教育上出现缺陷, 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频率增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情况, 有关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提出了措施, 例如教师和学生结对子,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代理家长, 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是在农村, 这不是一个合理长久的措施。任何人都是以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出发去做事的。教师也是以人而非神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们也会被自己的生活困境所迫。在农村任教的老师, 大多数人员的家里也有农活或者家事, 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在留守儿童的身边, 再加上农村条件有限, 教师不可能不顾自己的利益去帮助这些孩子, 这是不现实的, 即使有这种情况也仅限于少数,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说,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 结对子的方法目前还不适用。当前, 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尽职尽责, 最大限度地帮扶这些留守儿童, 尽可能地多付出一些关心和爱护。但是要知道, 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 仅仅依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三、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

我们都知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也是孩子来到世上的第一任教师, 属于早期性教育, 而且,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这就意味着父母教育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 在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 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上, 父母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和依靠。身为父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将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 为人父母要多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 若孩子年龄较小, 无论生活多艰苦, 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 假若条件不允许, 可以考虑在距离家里近点的地方打工, 可以经常回家看看孩子。若孩子稍微年长一点, 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 与孩子时常交流,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通过与孩子或者班主任的联系, 了解孩子近期的情况, 听听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 让他们可以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声。切记不要因为经济条件就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 也不要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所有的责任就归老师了。要知道, 无论何时何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父母永远是主角。

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

1.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讲, 父母要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俗话说:“子不教, 父之过。”父母应当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卡尔?威特有句话说得好:从孩子出生那天起, 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了。;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母亲是儿童最好的老师, 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加起来还多。多好的忠告啊, 可是我们的父母对于财富的欲求总是高过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谋求发家致富原本正事, 可是他们也是反思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

2.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讲, 学校要放下应试教育的模式, 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 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当前学生的成长特征和家庭情况, 学校开展多元化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另外, 还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 为人师表, 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端正教学态度, 争做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师。最后, 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联系, 及时把学生的情况向他们反映, 以谋求最佳的教育方式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从社会大环境角度来讲, 从政府到学校需加大力度整治周边环境, 那些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的娱乐场所要加以取缔。至于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我想更多的还是寄希望于国家的政策和监督了, 学校和家庭尽量地教育学生远离其糟粕, 汲取其精华。

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提升, 净化他们的心灵, 让他们都成为“四有”新人。

摘要: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在特殊的人口经济环境下,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有其特殊性。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也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初探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齐建英, 关注留守儿童道德建设[N].中国教育报, 2005-08-01.

篇3:湖南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初探

当然,整个的社会打环境、大气候也会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严重影响。市场经济之下,开放的世界之中,各种文化、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这种情况下,一些家长的思想观念尚且会模糊,何况这些还未定型的青少年?尤其农村,经济与文化相对于城市都落后,改革与开放中缺乏思辨,缺少辩证,因而负面的影响更严重。

二、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尊师重教,为家校联合教育学生提供保证

1提高教师待遇。提高待遇,增加工资。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上有“高薪兼廉”一说。对老师不能光讲奉献,不讲经济基础又何谈上层建筑呢?不仅可以“高薪兼廉”,还可以“高薪养安”。教师队伍稳定《教师安心工作,这是教育水平提高的前提和保證。

2 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培训平台。首先,收到培训的应该是一校之长。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一个好的校长就会有一所好的学校。因此,一所学校的前途与命运与一个校长的胜任与否关系重大,而学校的命运有牵动着多少学生和老师的命运。

其次,对于普通老师而言,通过学习来发展自己是必要的。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一次学习而受用终生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农村教师缺乏的是学习的机会。尤其高质量的学习和培训。当然,如果凭个人努力总可以有进步,但走的弯路就多了。国家培训能大幅度快速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农村的教学设施建设,平衡教育资源,为减小城乡教育差距创造条件。

(二)政府为农村家长提供教育理论学习平台

1聘请专家讲座,提高农村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聘请教育界、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或是教子成功的知名人士,利用讲座、演讲、录像或直播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对农村家长讲解科学的教育理论,分析亲自矛盾,并利用案件说明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然后还可以设置热线等方式随时帮助家长解决现实中的教育问题。这种专家讲座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而设置不同的内容,如婴儿阶段、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这样才针对性更强,效果显著。

2成立农村家长学校。由财政拨款成立集约化农村家长学校。财政拨款首先由政府和学校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做好宣传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学校的必要和好处;再把家长们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挂钩。这样既满足农村父母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国家提高人口素质的要求。家长参与后,尝到了甜头,慢慢也就乐于学习了。那么这项工程也就取得了成效。

3 建立婚前或生育前为人父母的育儿学习制度。为保证人口优生,我国建立了婚检制度。其实这只是在生理上健康的保证。为保证优育,国家应该针对国情对结婚前的男女予以必要的为人父母的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越早接受良好教育,越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因而这种制度的建立就更显得必要了。

(三)无论是教师发展还是家长学习,都需要日趋完善的制度加以保证,并要有有力的监督体系的存在并发挥作用

篇4:湖南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初探

1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总体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存在内在必然联系和明显区别,身心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特点,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部分家长眼里只有金钱,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家庭教育跟不上;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腐朽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入,对部分未成年人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成因

2.1 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1)家庭成员不良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不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变化。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一是父母离异和留守家庭不断增多,使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家庭关爱;二是父母忙于工作或经商,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与生活;三是父母及长辈过分溺爱纵容孩子,使孩子养成自私、蛮横的性格,四是父母以钱作为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唯一手段。五是父母自身素质不高,文化层次低,无法指导孩子的学习、生活。

(2)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不够科学。一是教育态度生硬,即家长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动辄训人,缺乏平等交流的观念和态度。很容易造成被教育的排斥心理甚至逆反心理。二是教育方式简单,即家长教育时往往采用“我说你听,我讲你懂”的单一方式,很少采用现身说法、典型引导、心理暗示、情景感染、故事启迪、名言激励、幽默表达等有效教育方式。三是教育方法粗暴,即未成年人现出思想道德问题时,往往采用非打即骂的身体施暴办法,或采取偷看日记,乱揭隐私的心理施暴办法,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给他们造成身体创伤和心理阴影,激发他们的仇视心理甚至报复之举,有的还会引发未成年人犯罪。四是教育形式不当,其表现在“三重三轻”:(1)重养轻教,即过于重视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衣食住行等生活上的呵护,至于对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则不重视。(2)重智轻德,即过于重视智力发育、智商开发,学习成绩、特长培养,而对心理承受能力、兴趣爱好、思想特点、品德表现等则顾及不多甚至不闻不问。(3)重言轻行,即对未成年人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说的多,做的少”,甚至有的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出现人格分离现象。

2.2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忽略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特别是农村学校近乎疯狂地追求学生的成绩,过分强调升学率,减少甚至没有课外活动,即使有课外活动,也没有这方面的老师去引导而是放任自流,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德育教育成为空洞的说教,形式上走过场。二是学校生源存在差异。由于受到招生条件的限制和择校生的流动影响,有些学校汇集了各小学的“尖子生”、“特等生”,而个别学校则成为“问题学校”的聚集地,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带来不便。有些学校教学秩序差,教学水平低,教师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的思想问题、缺点和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而是用家长或体罚方式,有意无意地孤立、歧视他们,以及不管不问任由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3 家庭、学校、社会未形成合力

未成年人不仅生活在家庭中,也生活在学校里,同时还要接触社会,对他们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单靠家庭是无法完成的,还必须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三个脱节”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一些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心理,不支持学校开设必要的德育课程,认为这样做是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二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一些家庭对未成年人搞的是“封闭教育”、“滞后教育”,教育内容、方法、手段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不能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三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学校对社会上的腐朽思想文化给学生带来的侵蚀认识不够,对社会上存在的消极道德理念给学生带来影响估计不足。

2.4 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冲击

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质欲望,金钱成了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及时享乐成了一些人的座右铭,孩子们睁眼便会看到大人们对金钱、权利、感官欲望等赤裸裸的追逐;大众媒体有着价值导向的传播,加之现在的大众传媒媚俗思想严重,影视文学作品中充斥着不少暴力、颓废和其它低级不健康的内容。孩子们的自控力较差,在无人监督和管束的情况下极易陷入其中而深受其害,再说,学习是一件需耗费较多时间和较多费用的事情,大学费用又高,毕业又不包分配,于是一些父母总是急功近利地认为读书无用,从而放弃了对孩子学习的管理,甚至让孩子早早结束学业,也影响着一批学生在学校不读书而无事生非。

3 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

正视现实,克服一切畏难情绪,全面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以未成年人行为规范养成为重点,牢牢把握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重要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突出问题,切实扭转农村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不协调的局面,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

(1)搞好德育课题研究,为了进一步加强了解“学校的品德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中所占份额”和“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差异”等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新的对策,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协调,我们组成了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方案,确定了研究对象,研制出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采取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对象是全县三万多小学生和近两万中学生,有67.3%是农民子女,7.3%是干部子女,9%是个体工商户子女,有7.7%独生子女,9.7%是父母外出打工由他人代管的留守子女,所定的对象具有全面性、典型性和代表性。整个调查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2)丰富校园文化,优化德育环境。办好学校的德育墙;挂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类型的德育目标;各班教室内外都有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校内每一处醒目的地方都有一些善意的提示语;真正做到了环境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学校德育处每月都主办了一期《德育》刊物。

(3)成立家长学校,帮助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定期召开家庭德育经验交流会和举办家教知识竞赛活动。

(4)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形成德育合力,齐抓共管,共同促进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学规范、用规范”的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注重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注重在小学开展“五小”(即在家庭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会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襟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篇5:湖南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初探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湖南德育资源, 开发地方德育课程, 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于教材之中, 增强德育课程的地方特色, 强化德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省教育厅把每年的9月定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集中开展德育活动。同时在各种节庆日或入学、入队、入团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组织学生到韶山、花明楼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长期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等道德实践活动, 组织中小学生到农村、社区和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此外, 还积极开展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体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三是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平等受教育的权益。省教育厅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弱势群体子女都给予了特别的关照、关心和关爱。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为农村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贴, 切实解决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扎实抓好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 制定出台专门文件, 从制度上保证流动人口家庭子女在流入地平等入学。

四是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配合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整体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篇6:湖南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初探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目前,我国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农村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问题。而农村的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家庭所有成员个人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社会风尚的好转与和谐稳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它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目前,我国农业人口的道德水准参差不齐,其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是与家庭道德教育质量息息相关的。因此,笔者通过对我国农村家庭道德教育现状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农村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

根据笔者调查分析,农村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与以农村社会背景等因素紧密相联的。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道德观念的历史嬗变时期,承受着新旧道德的冲突。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异军突起与人口的流动,时尚生活元素与新的生活观念无时不在给人们以诱惑;另一方面,受几千年传统文化与思想的影响,人们的心态与追求,又不得不有所禁忌,这就让处于两难境地的中国农业人口,陷入了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国农村的社会现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如: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农副产品、粮食价格的上涨远远跟不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速度;贫富差距日益增大;个别富裕者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炫富、骄奢淫逸、飞扬跋扈,导致生活在底层的个别人仇富等等,从而显示了农村道德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现断层与脱节。

众所周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人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同时,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因此,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 加强农村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在我国教育现状中,农村教育最为薄弱。而在农村的道德教育中,其家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农村家庭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1 提高认识,增强农村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家庭道德教育,首先就是要提高认识,增强对农村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家庭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这是导致许多农村家长忽视家庭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家庭之中,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父母的言行,势必对儿女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当好子女的表率。唯有高素质的言传身教,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2 提高素质,修正不利于家庭道德教育的观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实用主义价值观、金钱万能等理念,给农村家长带来了思想的困惑与道德教育观念的混乱。因此,农村家长务必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对良莠不齐的社会道德现状作出正确的思考与判断。

家长们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正直、乐于助人,但又害怕孩子长大后上当受骗,被人欺负,甚至因为帮助别人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大环境,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积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2.3 明确方向,积极探索农村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时,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儿童。你们的举止、谈吐,你们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欢乐和发愁等等这一些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性:

第一,培养孩子诚实、勇敢的品质。“言必行、行必果”。诚实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有的家长自己说谎话,又怎能要求孩子不说谎话呢?又怎么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呢?又如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成绩不好或是做了错事时,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轻则严厉训斥、重则动手打人,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们因恐惧而不敢如实讲真话,只能讲假话编造谎言来逃避家长的打骂。其后果是使孩子们失去了改正错误的胆量与勇气。

第二,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一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从小要求孩子们学会独立自主,掌握最基本的生活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让孩子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切忌大事小事,一律由家长包办,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第三,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劳动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生活逐步现代化。特别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生怕因为孩子参加劳动,而耽误孩子的学习,或是担心孩子不会做和做不好,于是便代替孩子去做。久而久之,便让孩子养成了懒惰、不爱劳动的习惯。马卡连柯说:“父母把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不惜牺牲一切,其实,这是父母给孩子可怕的礼物。”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这对孩子品格形成自然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要让孩子懂得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在劳动中去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喜悦心情,在劳动中培养优秀品格和坚强意志。

当然,要使农村家庭道德教育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除以上努力外,还应该获得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共识,各行各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道德风尚建设,形成良好道德的社会大环境,让农村道德教育化作一种“新潮”与力量,引领农村每个家庭道德教育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1-01.

上一篇:大班篮球体育教案下一篇:高中团结主题班会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