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6-12

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8篇)

篇1: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成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部署。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内陆省份和农业大省的湖南,虽然文化建设在区位、政策、资本及技术等方面都缺乏优势,但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湖南日报》报道,“十一五”期间,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从2006年到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2008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7个千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27亿元,占GDP比重5.2%。在《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的222个文化品牌中,“湘字号”达31个,占14%。2011年10月20日,在省委召开的湖南传达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上,省委书记周强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是湖南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机遇,全省上下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扎实做好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时一步明确了当前湖南文化强省的重任。但由于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省会长沙为中心的城市群,其发展还没有延伸到乡镇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湖南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当滞后,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文化事业正在逐步发展,如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农村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地方文化部门对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等。湖南农村文化建设尚未形成产业,但已出现文化产业的萌芽因素,这些萌芽因素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民间盈利性文化团体日益增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民间盈利性文化团体也应运而生,走向市场。如洞口县黄桥镇文化广播站乐队是在该镇文化广播站的支持下建立的乐队,近年来该乐队平均每年外出表演近百次,成员人均收入近7000多元。隆回县文化局提供的一份最新资料表明,该县当前有各种业余艺术表演队366支,其中乐队279个,秧歌队37支,业余小剧团25个,民俗表演队25支,从业人员达3158人。而在旅游经济比较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凤凰,仅县城沱江镇就有阳戏、文武茶灯及巫傩歌舞剧团等表演团队60余个。二是农村文化娱乐休闲场所陆续涌现。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一些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在农村逐渐出现。2004年,浏阳市沿溪镇大光村就出现了私人建设的休闲农庄,农庄里设有歌舞厅、茶座、棋牌室、餐厅、住宿等设施,歌舞厅向当地居民免费开放,其他项目收费也不高,因此很受当地居民喜欢,大大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据了解,浏阳市已有不少农村建有这类“农家乐”式的休闲娱乐场所。三是农村文化开始出现经济增长点。民俗文化已逐步开始转化为农村的经济增长点。前面提到的盈利性农村文化团体,其中不少就是民俗文化的产物,如凤凰县的阳戏、文武茶灯及巫傩歌舞剧团等。隆回县的滩头年画、花瑶挑花两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民间工艺,商家对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合作开发已在初步进行。四是农村文化市场初现端倪。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所有的乡镇基本上都有网吧、音响店、录像厅、电游店、书店等文化娱乐场所及表演乐队。这些文化娱乐场所及表演乐队,一般都由个人自主经营,已形成初步的农村文化经营市场。当然,目前的这些农村文化市场还很分散,尚未形成规模,经营也不够规范。

但是,虽然湖南农村文化建设已开始出现令人欣喜的产业发展迹象,问题也是显然的。首先,农村文化的产业形态并未形成。目前,湖南的农村文化,基本上是以文化事业为主体,农村文化产业刚刚开始萌芽,产业形态尚未形成。当前湖南农村文化中的一些文化产品的经营与销售、文化市场的初步形成,都完全处于自

发状态,只算得上是带有产业特点的文化现象,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产业。其次,各地农村文化产品的开发不平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尚处于萌芽期,各地在农村文化产品的开发不平衡。各地的经济水平和区域位置及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地区之间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的不平衡。如衡阳市南岳区,依靠南岳衡山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更多的农村地区,文化未能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外,从湖南省城乡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农村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产业的差距日益拉大,湖南的文化业产业,主要集中在以长沙为中心的城市群。第三,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混乱。当前乡镇文化广播站拥有的职权非常有限,既没有审批权,也没有执法权,对乡镇文化娱乐场所无法进行管理,形成了“县里鞭长莫及,乡镇无能为力”的文化管理状况,农村文化市场处于混乱无序的局面。农村的民间文化组织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既不要登记,也无人监管,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演出质量不高,有的演出活动内容违法也无人制止。

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缺乏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政策环境。没有制定鼓励其发展的政策法规。在许多基层政府的负责人看来,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投钱但不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公共事业。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乡镇以致县一级文化部门都只是将农村文化单纯作为公共事业进行建设,没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想法和打算,更没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计划和政策。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经济基础。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物质生活的贫乏必然制约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从而制约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物质生活欠富足,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居民文化意识不强,文化消费能力不高,文化市场不活跃。三是农民的思想文化素养不高,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文化土壤。从整体上来说,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缺乏现代思想观念和创造精神。数千年来,中国农民在封闭的穷乡僻壤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小农文化意识,养成了安贫乐道、墨守成规的生活习惯。大部分农民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洞口县杨林乡联盟村的一位“秀才”农民开玩笑地表示,“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就是他们的基本生活状态。同时,由于封建残余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依然盛行,修坟墓、建寺院、塑神像等现象在农村极为普遍,封建迷信活动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精神文化追求,这些也是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文化事业建设,也要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二者不可偏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并举,使两者互为支撑,互为补充。

第一,迅速转变观念,树立和强化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意识。目前,许多县(市)及乡镇等基层政府的领导干部缺乏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农村文化产业的意识,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农村只可能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不可能发展非公益性的文化产业。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基层政府必须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强化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意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进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第二,整合相关资源,大力开发产品,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形成。农村文化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民俗文化、乡土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必须充分整合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农村文化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最终形成农村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合作开发,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形成的重要途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进行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时,应该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方式,应从以往的“观光游”、“体验游”的单纯而狭隘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提升旅游景点的高文化含量,增加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通过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将潜在的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实力。要形成农村文化产业,必须要大力开

发和生产农村文化产品。产品是产业形成的基础,有产品才能形成市场,也才能进而形成产业。不少农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其内涵,开发和生产出相关的文化产品,从而使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效益。隆回县开发并走向市场的“滩头年画”,就是将民俗文化转化为产品和效益的很好的实例。要积极创新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雕刻、纺织等民间手工技艺项目,积极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戏曲、音乐、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表演和民俗活动,积极开发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进而形成当地的特色文化产品品牌。

第三,招揽和培养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人才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也是最紧缺的资源之一,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首先必须招揽和培养一批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湖南省政府特别是文化管理部门和各市、县等政府部门,应当制定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相关政策,如保留他们的城市户口,按城市标准提供薪酬等,对自愿从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创业的毕业生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等。此举可收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之双重功效。

第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意识。当前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要建设先进的农村文化,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必须要建立健全农民的教育培训保障体系,注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坚定不移地在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提高未来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奠定基础。要创新农村教育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培养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要强化农民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意识,让农民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既是农村文化产业的服务对象,同是又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重要力量。

第五,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文化市场。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文化市场,是农村文

化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要通过现代流通手段,把农村文化产品与文化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改善农村的文化消费环境,提高农村文化资源和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从当前湖南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来看,文化商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但至关重要的农村文化要素市场还基本上处于未开垦状态。如农村的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设施与设备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劳务市场等尚未形成。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农村的文化市场需求,根据其需求创造有效供给。

第六,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建设农村文化产业集团。资源分散和集约化程度低是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从长远来看,要提升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层次,必须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农村文化产业集团。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必然会步入“网络”、“数字化”和“信息高速公路”时代,这将促使农村文化产业内部或地域之间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我们发现尽管当前农村的民间文化团体逐步增多,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文化团体存在着规模小、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等问题,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村的文化市场需求。要最终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发展,组建综合性的农村文化产业集团是一条可供选择的策略,通过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农村文化产业集团,既明确专业分工,又形成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效益。另外,这种农村文化产业集团的筹建和运营,也将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既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学院路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篇2: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推进下,国家在建设进程中不仅仅注重于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同时对于文化生活的建?O更加注重,在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生活的建设,然而,由于农村属于建设的基层,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建设的困难,给文化生活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为此文章分析了农村文化生活中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关于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对策,希望以本文观点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当代农村的文化生活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生活;问题;对策;研究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寄托。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下,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促使农村居民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标准逐渐提高,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文化生活,必须要对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对策,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农村文化生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农业生产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我国农村户口大约有4亿,但是在农村的文化发展上却十分缓慢,在建设方面完全不能够满足农村人口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还没能实现理想的目标,还需要加强建设力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文化生活中,还存在着非常低俗的活动行为,这类活动十分缺乏内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对于现代化文化的推广与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一)缺乏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

由于农村居民多以农业生产为生活来源,但是农业生产有农闲时期,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作物无法生长,大多农业生产者都没有工作需要做,在这难得的闲暇时间农民们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通常会选择一些低俗且缺少内涵的方式度过,比如打麻将、聚赌等,不仅对农民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不利于农村文化的建设及生产。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农民在时间运用上缺乏认知,不明白该如何运用这段时间去创造精神财富。除此之外,大多数农村都没有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造成在这方面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缺乏文化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农民缺少自我学习的的场所。基础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公共健身设施等等,在大多数农村都没有相关的设施建设,促使人们缺少交流与学习的环境。以上这些问题对于农村文化生活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引才不会迷失方向,在农村文化生活中大多缺少专业文化建设人员的推动以及鼓励,在没人带动的情况下,很难使农村居民认识到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促使文化生活建设难以得到全村的参与。

(三)缺乏在文化生活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

要想建设基础文化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当前的农村文化生活中,大多急需建设这些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但是由于农村在国家建设中处于基层位置,促使国家各基层的财政部门,不能够保证将相应的资金投入落实到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当中,更像资金难以保证到位,促使农村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对于农民在文化生活当中的需求难以给予满足。

二、关于农村文化生活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内容必须要严加考虑,要积极探索农民在各项建设当中的需求,对面农民从事的各项活动内容进行丰富,促使弄明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文化生活当中。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以农民带动农民的方式,促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文化生活当中,进一步加强农民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认知及认同,促使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生活的环境中,互相交流与学习,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种植技术,还能够促进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加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

(二)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国农村在文化生活建设方面的意识十分薄弱,需要专业的文化建设人员进行引导与鼓励,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文化交流的场所,促使农民在文化交流中提高文化生活水平的建设。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的支持,农村在这方面的资金来源非常缺乏,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来提供大力的支持才能够实现,为农村建设公共图书馆,搭建文化交流场所及农业知识的培训等,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及农民的综合素质。在建设当中光靠政府的力量等同于杯水车薪,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鼓励社会上的力量投入到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设当中,在提高农村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压力。

三、结语

篇3: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文化事业,农村,文化思想

最近几年, 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之后, 如何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是各级人民政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当前政府财政支出主要针对经济发展, 现在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主要是农民自发的组织的一些文化活动, 也有一些小型演出组织在农村的演出活动, 在带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农村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助于找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最近今年农村文化工作的认识, 笔者人为当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活动与迷信活动不分

当前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中老年人, 他们在农闲时候便组织了一些文化活动, 满足自己精神文化的需要。但是这些中老年人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 加上一些封建迷信残余思想的影响, 错把封建迷信活动当成了文化活动, 导致一些落后的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如一些唱大神的、跳大神的活动等, 这些封建迷信活动的撕毁复燃, 损害了广大农民的文化权益, 还损害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成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2. 一些不良文化娱乐活动流入农村

随着农村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 很多演出机构和组织瞅准了这一时机, 大力开拓农村文化市场, 将各种文化元素融入到了农村演出节目当中, 除了传统的秧歌、红色歌曲等, 还有现代舞、流行歌曲等, 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结构。但是由于监管上的问题, 一些不良文化娱乐活动也流入农村, 主要是一些色情、低俗表演, 这些色情、低俗表演堂而皇之的进入农村, 由于农民文化防范意识差、法律意识差, 不仅没有阻止这些色情、低俗表演的蔓延, 反而成为这些不健康的表演活动牵线搭桥, 从中谋取非法利益, 助长了不良文化娱乐活动在弄农村的蔓延。这些低俗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给大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更重要的是对农村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有可能导致青少年性观念的扭曲发展,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 农村文化服务机构服务功能薄弱

“为群众服务的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 服务能力逐渐弱化, 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是直接服务群众的文化单位, 而目前地方财政只能保证人员工资, 业务人员青黄不接, 设备陈旧老化, 能为农村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越来越少, 而且质量不高, 经费、人员、设备等问题严重存在, 已经没有多大能力顾及乡村。”1现在, 绝大多数农村自然村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阅览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而县级文化演出单位也未能面向农民朋友开展专门的农村文化娱乐创作, 逐渐失去了农村市场。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失去了原有的依仗和基础, 它的发展方向就没有目的性, 受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就越发严重。

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

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引导、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 加强农村健康文化思想的领导和宣传

“要使各级政府和组织明白,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不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应景之举, 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是一项伴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始终的硬任务。文化工作应当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而不是‘撑面子, 打牌子’的表面文章。谁不真心实意地抓好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谁就不能很好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 没有任何可以通融、原谅的余地。”2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农民文化思想的落后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一方面基层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在农村组织一些健康文化宣传活动, 通过一些活生生的案例让广大农民正确区分什么是文化活动, 什么是迷信活动;什么是健康文化, 什么是低俗、色情文化;什么是正常的宗教信仰, 什么是邪教。在这一方面, 基层文化主管单位可以同自然村进行合作, 通过发放传单、张贴标语等多种方式, 深化健康文化思想宣传活动的成果, 在广大农民心中构建一道坚不可摧的文化约了活动防线, 自觉抵制落后、低俗等不良文化活动的侵蚀。

2. 加强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监管

现在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地区文化娱乐活动的监管十分有限, 这是因为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固定, 加上自然村的分散分布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 做好事先防范和事中监督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文化部门可以和工商行政部门展开合作, 对辖区内的各种文化演出团体、组织进行调查摸底, 检查他们的相关演出资质, 对不具有演出资质的团体组织一律解散, 并追求相关责任的人的行政责任, 对于利用文化演出活动从事色情演出的, 或其他触犯我国刑事法律规范的一律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另一方面, 强化农民的不良文化活动的防范意识, 一旦发展有非法演出活动应该立即通知文化主管部门及时予以制止, 各行政自然村应该对本村的文化演出活动进行审核, 发现有不健康文化演出活动的应该加以劝阻, 不听劝阻的应该通知文化主管部门处理。

3. 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

“各级财政要根据财力和文化事业发展需要, 不断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保证文化事业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 尤其是要不断增加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确保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县‘两馆’、乡镇‘一院、一场、一校、五室’、村文化大院‘一场、一校、四室’的相关标准和规定。”2这样就打好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 利用完善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从思想上、发展中促进农民文化思想的转变, 促进期健康文化观念的形成, 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区域内的正规演出团体演出向农村倾斜, 在深入挖掘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秧歌、戏曲、民歌等传统娱乐活动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 反应农民生活巨大变化的节目, 如相声、小品、歌舞等, 利用文化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 让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活动走进农民的日常生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乡风文明

陈磊 (安徽省太和县赵集乡社会事务服务站安徽太和236612)

摘要: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以后, 乡镇文化站和广播站合并, 人员被精简, 农村文化活动处于停滞阶段, 办公设施被占用、工作人员被借用。在农村很少有文化活动开展, 有限的文化活动仅限于群众的自娱自乐, 文化质量差, 对乡风文明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为此, 笔者根据长期在农村的工作体验和文化工作现状撰写了此篇文章。旨在引起各级领导重视, 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更好地促进乡风文明。

关键词:农村文化;乡风文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农村的建设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的体现, 是新形势下农民综合素质的体现, 乡风文明的进步对新农村建设起着推动作用。乡风文明包含农民群众的文化知识、个人修养、致富能力、以及道德素质, 要促进乡风文明, 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营造农民的精神家园, 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科技水平。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乡村两级文化设施落后

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是基层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 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近年来,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 乡村还存在着没有阵地没有设施的现象。特别是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 乡镇文化站被撤并, 原有的文化站人员被调整, 文化站办公室被占用, 有的乡镇连办公室也没有, 村级更没有文化室。个别存在的站、室很少发挥应有的作用, 乡风文明缺少有效载体。

2.农村文化队伍文艺素质偏低, 业务水平不高

由于乡镇机构改革, 人员精简, 现在乡镇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人员很少, 绝大数学非所用, 又无艺术特长, 没有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水平, 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 不清楚如何开展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更多的人员被乡镇党委政府安排开展计划生育等包村工作。农村文化工作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 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不能自主开展本职工作, 更没有很好地受到上级安排的学习、培训和锻炼, 基层服务站业务水平不高。

3.农村文化投入不足, 文化活动匮乏

自机构改革以来, 政府很少对农村文化进行投入, 多数乡镇文化站没有活动场所, 有的也仅限于“一块牌子、一张桌子、几名人员”, 根本不能开展活动, 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常年不能开展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待遇低, 人心不稳, 工作不力, 村里很少有文化活动的专职人员。即使有一些活动也是农民自发组织、自主管理、自行发展, 活动质量差, 文化层次低, 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如自发的秧歌队、唢呐演出队等, 主要为农村红白喜事、开张庆典服务的, 多数是自由涣散, 自生自灭。

二、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农村个别地区, 还存在着聚众赌博现象, 因赌致贫, 因赌引起纠纷的事时有发生;在农村婚丧嫁娶上还存在着大操大办, 活。此外, 电影这一农村传统的文化活动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文化主管部门可以精选一些爱国题材的高清电影如《建国大业》《四渡赤水》, 利用高清放映设备, 让爱国主义电影再次走入农民的文化生活。

总之, 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当前文化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将农村文化事业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形成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促进其健康发展。

盲目攀比现象;封建迷信死灰复燃;重男轻女思想依然严重;个别农民群众消费内容低级庸俗。所有这些陋习的原因, 是因为农民精神生活困乏, 腐朽的封建思想对农村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农民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所有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革除陋习, 推行乡风文明,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培育新农民, 倡导新风尚是促进乡风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传播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 消除愚昧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当前农民文化水平不高, 科技素质偏低, 容易滋生落后愚昧,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以科学文化素质普及为基础, 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目标, 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和教育活动, 通过信息手段采取集中学习与入户送教相结合, 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

三、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推进乡风文明

近年来, 由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 完善文化设施, 为农村文化搭建舞台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建好乡级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 增添内部设施, 配齐充实好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棋牌室,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 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公共文化资源。

2. 建好农家书屋, 满足农民的求知欲望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 要把办好农家书屋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图书要涵盖经济、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内容, 书籍种类要齐全, 内容要丰富, 使农民在书屋中能真正学到知识, 提高素质。

3. 加强培训, 提高农村文化人才业务水平

基层文化站要对本地文化专业户、文化团体、民间艺人进行摸底建档, 给予重点扶持和培植, 上级文化主管单位要定期对乡级文化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乡对村培训, 不断提高乡村文化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4. 广泛开展文化活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经常性地开展送文艺下乡, 送电影下乡, 送科技下乡, 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以优秀的文化作品和丰富的形式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发展农村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华, 按照“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思路,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 提高广大农民综合素质, 才能建成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发展农村先进文化, 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乡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乡风文明的支撑, 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推进乡风文明, 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孟坤.农村文化事业的现状与对策.剧作家.2009年5月.

[2].佚名.当前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http://www.xswh.gov.cn/Subject/Article/2007-07-10/2007071014441919.shtml.

篇4: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澧县葡萄种植始于八十年代末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县鲜食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为了进一步完善葡萄生产体系,加快我县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的步伐,笔者结合近些年鲜食葡萄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展对策方面上的总结,以供大家探討。

【关键词】鲜食葡萄;问题;发展对策

1.鲜食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葡萄生产种植投资成本逐年提高

如表所示:2014年“宽高垂”架式葡萄园建园成本及生产周年成本(按30亩规模园投入,计算平均每亩的投入成本),每亩接近到2.5万元。以上成本合计是当时市场保守价格估算。目前物价水平不断提升,成本还会更高,种植户是“有心而力不足”。

葡萄园建设、生产成本表

1.2品种结构分布单一

随着葡萄种植业的发展,红地球成为全国欧亚种种植面积中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品种。“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让提子在澧县安家落户,葡农选择耐贮、色艳、高产的红地球作为我县的主栽品种,红地球面积一直保持全县葡萄种植总面积的80%左右,而曾经占有一席之地的欧美杂种如高妻、醉金香、巨峰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些葡萄品种虽然口感品质优于提子,消费者喜欢吃,但由于生产过程中易掉粒、不耐贮等原因,而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

1.3自然灾害防不胜防,葡萄生产过程中受灾害性的天气(低温、暴雨、龙卷风、高温干旱等)影响大

我县属灾害性天气的多发地带,暴雨、龙卷风、冰雹天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灾害性天气,破坏性很大,许多葡萄种植企业和种植农户,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灾害性天气基本没有思想准备和防范措施。2008年我县遭受特大龙卷风、冰雹、天气的袭击,葡萄园损失惨重,以中武、大堰垱最为严重,车溪、大坪、澧南、道河、张公庙等其他乡镇葡萄园区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惨重。2013年全县葡萄遭受持续的高温干旱,2014年又逢开花期间受到长期低温、多雨、寡照的天气,这些均不同程度影响到植株翌年花芽的正常分化,给葡农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1.4生产管理技术标准与实际操作环节存在差距

调查中我们发现种植户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按技术标准执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修剪时,摘心、去副梢等操作方法错误或不及时,挖沟施肥的位置不当使根系受到损伤,施肥后不及时灌水,肥料未及时发挥作用、水管理不到位引发葡萄裂果、打除草剂时叶片受到药害影响等等,很多细节工作没有做到位。如葡萄园花芽分化不好,主要原因是由上一年的肥水管理不到位引起的。

1.5葡萄市场销售压力大

澧县的葡萄销售,葡萄专业合作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销售量统计,全县80%以上的葡萄是通过合作社完成的。近年来,合作社销售人员反映葡萄销售越来越困难,主要原因有:全国葡萄种植面积的数量大幅上升,采购商价格选择性更多;重产量而忽略了品质的提高;受气候多变的影响;不正当的市场销售竞争;外省周边葡萄市场的涌入等等。受以上若干因素的影响,我县2012年~2014年红提市场平均价格分别为5.6元/公斤、7.2元/公斤、4.0元/公斤,葡萄销售价格普遍偏低、不稳定。

2.发展对策

2.1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并落实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葡萄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县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积极性高、有信誉的新扩葡萄种植户,按照政策性利率和每亩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发放2~3年中短期贷款。二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级财政安排专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企业、大户和部门开展优质葡萄扩繁体系、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基础建设和新品种引进选育、良种良法推广、技术培训、市场营销,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工作等。三是要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县农业、发改、国土、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移民和电力等部门要对葡萄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扶持,积极支持种植业主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同时,鼓励县直机关单位扶持联系点村发展葡萄产业或兴办实体,带动葡萄产业发展。

2.2调整品种结构,选择优良品种

有选择性的发展优良葡萄品种,有利于推动市场竞争力。选择耐贮、大粒葡萄品种是种植者追求的首选目标,而消费者对葡萄品种成熟期、浓甜香味等优良品质的需求,要求葡萄品种配置多样化,除了红地球、夏黑无核、红宝石无核、比昂扣外,如金手指、巨玫瑰、玫瑰香、高妻等都是可以作为选择性合理配置的优良品种。通过品种引种试验,筛选优良品种进行合理搭配,丰富品种类型,以适应消费群体。

2.3自然性灾害天气,防范、自救、农业保险等措施要做到位

防范灾害性天气,首先,平时要多关注气象信息,根据气象预报及早做好防范准备。其次,要根据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有针对性制订防范预案,如遇暴雨,可在雨前抓紧园内沟系的疏通,防止田间严重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在冰雹来临前,对棚架进行加固,必要时可临时揭去薄膜,防止大棚受损;对于已经造成的灾害要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必要时将干旱、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纳入葡萄种植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内,最低限度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损失。

2.4加强推广技术服务工程,进一步健全葡萄的生产管理体系

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种植户技术素养。针对葡萄修剪中的疏花疏果、副梢处理、施肥、灌水、病虫防治等关键时期的生产技术,聘请专家教授、技术能人开展5~6次课堂或田间授课。葡萄主产区由县乡农业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同时强化县乡农技人员、示范农户和种植户的技术培训,采取定人、定村、定时、定内容、定考核的方式,技术讲座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形式,加强技术骨干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另一方面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积累,不断完善品种及其生产管理各个环节操作技术规程、质量认证与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对葡萄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尤其是无核化处理、果粒膨大、水肥管理等一些关键技术,使之简便易行,让普通老百姓能懂会操作。

2.5认真做好减轻葡萄市场销售压力的相关措施

一是要控产提质。根据品种特性,制定品种优质的单位产量标准。

二是加大宣传效应。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举办葡萄节、新闻发布会等这些活动,扩大澧县葡萄的知名度,促进澧县葡萄产品的销售。

三是改变销售途径。经济活跃带动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也在改变。观光、旅游等娱乐采摘的方式同样也适合发展中的澧县。据了解,葡萄通过这些形式消费出去的平均价格至少要翻两番。就近现采现卖特别适合易掉粒、不耐贮但风味好的葡萄销售。

篇5: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吴志新

摘要:分析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供需矛盾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借鉴国外尤其是日本的成功经验,切实解

决我国农村的金融供需矛盾问题。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需求抑制;日本农协

在一个市场中。决定市场均衡的力量一方面是供给。另一方面是需求。我们在分析农村金融资金供需失衡时往往更关注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而忽视了农村金融的需求抑制。实际上金融抑制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供给型金融抑制由于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不足而导致农户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户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因而使得足。本研究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目前中国农村金融面临的供需矛盾的原因。投资不足。另一种是需求型金融抑制。即由于农户自身金融借贷的需求强度不足,农户贷款意愿低从而导致农村投

农村金融中的供给不足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

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数量缩减,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十分严重 出现了所谓的“农村金洞化”的现象,或者准确地说是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体系空洞化。这种现象的严重后果是: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不到满足,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阻碍农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全社会的和展难以实现。正规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农村金融市场并不表明农村资金供给充裕,实际上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的供求巨大缺口,这样的供需缺口直接导致了现阶段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活跃。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填充。国农村广大农民的资金需求大部分来自于非正规金融市场。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活跃自然是对正规金融市场退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和农村企业。就农户而言,又可分为普通农户和特殊农户。普通农户指那些刚剐,仍在为生存而奋斗的农户。特殊农户有三类:一类是尚未摆脱贫困的贫困户;二类是有一定的市场意识,却是无组、小规模的专业养殖户和经济作物种植户;三类是有地方政府组织。有规划、大规模的经济作物种植户和大型专鲎养几类农户中,普通农户和特殊农户的前二类的信贷需求不仅有生产上的,还有生活上的,但因其生产经营收入的不确规模限制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他们无法提供正规金融机构确信的偿还保障,正规金融机构也不愿为其提供贷款这三类农户却占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第三类农户要么有地方政府干预和支持,要么自身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正规金出于不得已或确信其有偿还能力,因而这类农户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申请到贷款。

农村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农村中小企业现阶段也明显存在融资难的情况。一般说来,农村中小企业处于资期。企业受资金少、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其还贷能力缺乏

出“慎贷”甚至“惜贷”,从而也使农村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龙头企业具有规模经济,资金制度健全。一般可以获得商业金融机构的信用放贷或抵押贷款。

通过上述对农户和农村企业融资情况的分析,不难发现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不愿为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有其客观原因,主农业经济自身的弱质性、高风险性且又缺乏必要的抵押品。以及受土地制度所限制,土地资源难以集中而使农业生产了“内卷化”的小农经营之中。同时,农业业主相对分散。贷款数量虽多但交易零散,这样就提高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成本。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主体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他们生产、生活以及发展上的资金。

农村金融中的需求抑制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农户存在着金融需求和金融借贷需求强度低,在这种现象背后,有很多社会经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从社会角度看。农民在剧烈的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即对未来的预期更加不稳定。在我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农户面临的生存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医疗问题、教育问题、赡养老人问题等,这大量存在。导致农户的投资意愿减弱,最终导致农户金融需求强度不足。相反,发达国家如日本在教育、社会保障和面。国家在财政上给予切实的支持,使得广大农户没有这些后顾之忧。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就变得耪对稳定促进金融度变大。

经济性原因的影响

中国农户投资需求强度不足还有经济性原因。农户的投资如同一切投资一样。首先要考虑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处于弱质、微利的状态,很难激发农民投资于农业的积极性。同时。从市场方面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面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投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的投资选择将基本根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他们计算多种因素收益的影响,当某些因素的作用可能会影响到其投资的预期收益时,农户就会作出改变投资的行为。因此,农户在市的收益最大化的选择动机以及农村市场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下,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资本需求强度不足,也就不难理解农协针对农户的多种需求,为农户提供多种金融需求,如将农户多余的资金投资于农业之外的行业,如购买债券、发甚至开展海外投资等。农协同时也针对农业经营的高风险、低利润情况,开展低息贷款,保证农户的需求能够得到满农户的金融需求强度就会得到增强。

体制性原因的影响

体制内的正规金融部门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对于农户而言,交易成本过高,交易规则约束太强,因此减弱了农户向机构借贷的意愿。而一些菲正规的金融机构以及各种友情借款则具有灵活的特点,容易被农民所接受。另外,体制方,还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国家财政体系和国家产业投资体系变革条件下农村投资的事权界定不明等。

政策方面原因的影响

国家政策一般会给投资主体一种预期。稳定的政策会给投资主体一种稳定的长期预期,诱使投资主体进行长期投资如果政策变动性大。会给投资主体一种很不稳定的预期,从而会减少其长期投资行为。在政策方面,最大的制约来自地政策,国家农地制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业生产力,重构了我国的农业微观经济基础,但是其缺陷也是不容先前的农地制度很容易导致农业粗放式经营以及掠夺式投资。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国家农地政策的多变性和农地性,导致农户对未来的投资收益预期感到不确定,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户的长期投资行为,导致其投资需求强度不高。角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反省在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中的政策与体制。发现其中影响农户投资意愿的制约因进行有效的改进。

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对策

建立农地金融制度

我国农村金融边缘化,除了一些历史遗留的原因以及农业投资周期长、利益低、回收慢、正规机构追逐利益等原因外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缺乏一个理想的抵押品。所以。要解决资金供需缺口问题,除了改革农村金融机构之外,还应为一个理想的抵押品。农地金融是一种以土地为抵押的旨在为农业提供长期贷款的资金融通形式。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用权抵押为条件,藉此发行土地债券,可以聚集大量的社会资金,然后再以低利率贷给农民,使农民获得低成本的中。农地金融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困扰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资金投人不足问题,提高农民从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发展后劲,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要立足农村金融实际,实现监管由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和风险控制并重的监管转变,由封闭控制型明型转变。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建立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提高农村金融监管行业自律,加强农村金融业内控制度建设,使市场竞争的压力有效转化为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动力。同时,农村加强信息披露:强化社会监督。

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

发挥民间金融即非正规金融对农村正式金融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国农村,社会关系不仅不是的障碍。而是促进经济交换的推动力量。建立在社会关系基础上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生性。应该在加强引导和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其发展。以弥补农村正规金融安排的不足。日本的农协就是属于民间金融。在战后大力支持像农协这样的民间合作金融组织。在政策和基金方面,政府都给予大力的扶植。另外,农村地下金融为小型工商企业和农业提供了资金来源。但由于地下金融业游离于中央银行的监管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负效应很大,地下金融业要采取疏导而不是行政堵截的政策。目前对地下金融业的整顿应加大金融执法力度,关键是要对业已形成下金融组织进行规范和改造,促使其向合作金融发展。加快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由于农业是世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的弱势产业,我国又是世界公认的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对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做大农村经济

篇6: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村集体经济的来源主要是易初莲花、高校学区服务中心以及鲍坝村部沿街门面房。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我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缺少专业的经济管理队伍。村级集体经济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由于集体经济受传统观念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很难吸引人才。绝大多数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不愿离开大城市到人才亟需的农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现实问题。甚至就连家乡在农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学成后也不愿回到农村,为农村服务。人才引进成为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总体规划,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东苑公寓房屋没有产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土地面临法律困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急剧减少,存量土地及其厂房、商铺租金等土地非农收益成了社区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经营土地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作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只有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情况下,经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民间私人资本推动的农村工业化,引起的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扩张估计不足;没有为私人创办企业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间。自发、私下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带来较大冲击,并且由于村民集体出租非农建设用地不受法律保护,如发生争议,集体就要遭受损失。

村级集体经济基本做法及主要成效:

(一)人才管理创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随着基础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保证村干部候选人的素质,应该积极扩大高素质村干部候选人的有效供给。要通过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社会各个阶层中有志到农村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后备力量。受农村复杂的地缘、血缘关系,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行相关法律的限制,每年政府应该有

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当地高中毕业生,送他们到相关院校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回村参加管理建设,在治理村庄的过程中接受基层民主的锻炼,以新的理念治理村庄、发展集体经济。对于一些城郊地区、流动人口频繁的村庄,应该适当放开村干部的身份限制,准许一些“准村民”参加村委会选举。

(二)组织载体创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双层经营体制的载体。坚持农村公有制,必须坚持不懈地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建立民主管理、社会监督及强化责任约束的管理机制

这是保障和促进集体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制定切合农村实际的各种管理规章和制度,在具体执行中,把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到发展集体经济的各个环节,保证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强化民主决策,我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召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民主理财。遇到重大项目,让群众广泛讨论,集思广益,科学论证,防止少数干部盲目决策,给集体经济发展造成损失。强化民主管理,健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强化集体的开支、分配约束机制,严格执行财会制度,坚决制止平分集体财产、乱占滥用集体资金和拖欠村组

篇7: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农民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一些地方终年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从多方面加强。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朱保安

(河南农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河南郑州)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

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应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应拓宽思路,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一直把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衡量农村干部工作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农村的一些管理部门和部分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抓经济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就一切都办好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最后,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障碍。’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早在“六五”时期就提出的“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目标至今尚未实现。据查,目前全国还有一部分县、乡没有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文化馆’站*,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图书馆、文化馆’站*有名无实,只挂牌子而无馆舍。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中,有很多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几乎形同虚设。乡镇文化站的情形更差,现有乡镇文化站中,许多只有一个位子’一个工作人员*、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间房子,有的连单独的房子都没有,文化活动的器材更是少得可怜。村办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之类场所无图书、无活动器械的情况更是普遍,有的甚至连场所也没有,只有一块牌子。以前,许多乡镇都建有电影院或电影放映队,现在,这些电影院由于受电视等媒体的影响,许多难以为继,大多已停用或改为他用,一些电影放映队也已解散。当然,还有一些更落后的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或因经济原因,或因居住的环境问题,至今 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三*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管理不善与广大农村地区其他商品市场空前繁荣形成对照,农村文化市场则境况冷清、发育不全。一部分乡镇连一个书店或书摊都没有,导致农民“买书难”。在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的同时,文化市场管理不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农村的文化建设却严重滑坡,文化市场的管理跟不上,电影、戏曲、图书等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很难被农村居民享受到,相反,以电子游戏、桌球、麻将为主的赌博活动重新抬头,以淫秽录像、黄色书刊为主的黄色、低级文化在农村屡见不鲜,甚至一些沉寂了几十年的封建迷信活动也死灰复燃。近年,由于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不严,甚至缺乏管理,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利,私自印制或从海外走私进口了大量带有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内容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并在农村大肆销售这类图书和音像制品,严重损害了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引起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要想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解决好党政“一把手”的认识问题。党政“一把手”的认识问题解决了,认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农村文化工作就有了位置,就能摆上议事日程,农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提高党政“一把手”的认识,不仅要提高市、县领导干部的认识,也要提高乡、镇领导,包括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的认识。

各级党政领导当前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和 ・%++ ・

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对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农村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要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大文化”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各个部门共同的任务,需要党政领导统筹安排,搞好协调。三是富要办文化,穷也要办文化,富有富办法,穷有穷办法,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应该支持和创造条件办文化,不办就会更穷。!二“转变观念,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费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只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其主要渠道有三:一是国家拨款,二是社会筹集,三是自身积累。国家拨款,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目前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而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却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都应围绕开发文化市场、兴办文化产业来进行,集体、个人通过联建、联办农村文化场所,开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活跃生活,共同受益。文化单位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达到“以文养文”,增强发展后劲的目的。为此,文化单位应该用好用足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千方百计开拓创收门路,扩大自身积累。!三”拓宽思路,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寻求经济与文化的结合点,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人文历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为对外开放、经济建设服务,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服务。建设农村特色文化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要树品牌,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正如企业文化一样,打品牌,对外可以扩大影响,对内可以促进凝聚力、增强自信心。可以从建设本地大文化的角度入手,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从中选择确定既有区域文化特色,又可赋予更多时代精神的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现象、历史事件,将其作为特色文化的重点品牌推向社会。%$要抓团队,推进农村社会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前些年各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绩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但是,在一些农村也出现了不少良莠不齐的自娱自乐的文化群体。对这些自发形成的文化群体,应该积极引导、扶持和调整,即在继续巩固提高乡镇文化站以及村办活动室这一主阵地、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以创建特色文化为主,重点抓住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文化娱乐项目,发动其中的骨干分子、积极分子组建文化社团,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来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从而为以团队建设为载体的农村文化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有效地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要抓家庭,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当前农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人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此,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涵盖社会各领域的特色家庭评比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活动倡导农民健康、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位。这些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学艺术、工艺收藏、科技教育、花鸟盆栽等各个文化领域。总之,要通过努力,让特色文化家庭成为农民的追求时尚。

!四"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篇8: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农民文化需求日益强烈,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 各级财政部门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文化事业经费基数小、底子薄, 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事业的发展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以2008年为例, 全国文化事业费248.04亿元, 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共计62.5亿元, 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5.2%。有的地方只注重城市文化建设, 不重视农村文化投入, 导致农村文化设施负债运转, 甚至不具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只看重城市文化‘窗口’建设, 不注重农村文化‘后檐’维修, 就保障不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农村文化缺乏有效载体, 文化活动单调乏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文化工作已经明显滞后, 尤其是文化载体建设不足显得更为突出。尽管经过2006、2007两年的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 新建或改扩建了一批乡镇文化站, 但文化阵地被拍卖、挤占、移作他用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 有的乡镇文化站甚至屡建屡卖, 得而复失。以新民市为例, 24个乡镇目前仅有2个省级文化站, 8个市级文化站, 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站有12个, 18个文化广场, 农村书屋198个, 总藏书30万册。同时文化站还存在活动阵地设施简陋问题, 大都停留在过去的图书室、乒乓球室、书画室等传统项目上, 对于新兴的电子阅览、健身房等文体项目, 几乎无力问津、无法添置, 就连图书馆、室的藏书也无力逐年添置补充, 有的甚至多年得不到更新, 导致大部分现存图书破旧不堪, 无法向外借阅。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从另一方面来说, 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确实单调。集体性的文化活动一年到头也没两次, 一些村屯一年能看上一两场电影就已经很不错了。农民劳作休息之余的消遣活动大多是串门、闲聊、看电视, 有的则聚在一起打麻将赌博。没有先进文化的感染和启迪, 容易造成一些地方腐朽落后思想泛滥, 危害社会风气, 使农民的文化生活品位难以提高。

3.农民文化发展后劲不足, 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当前开展农村文化工作, 需要具有一定文体知识、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农村文化工作者多数专业不对口, 工作能力又有限, 无法开展正常的文化业务活动。还有一部分文化站长是兼职, 有的被长期抽调他用, 影响了本职工作的开展。以新民市为例, 24个乡镇文化站干部中, 事业干部12人, 公务员2人, 兼职干部10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3人、中专高中以下学历的只有1人, 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2人。村级文化工作实在令人担忧。

农村文化工作承担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说到底, 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 不断构建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不断塑造农村新型文化和新型农民。为了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道路, 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加大财政投入, 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文化站的建设、维修、日常运转和业务活动所需经费, 应列入县乡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不得随意核减或挪用。中央、省、市级财政可对文化站设施建设和内容建设予以经费补助。”从这项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的经费保障职责。综合文化站建成投用后, 其正常维修、日常运转和业务活动所需经费必须由县 (区) 人民政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足额保障。中央、省、市文化部门应该与财政部门, 依据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相关评估标准、开展文化活动经费水平和乡镇人口状况, 制定县 (区) 级财政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分类经费保障的标准, 这样县 (区) 级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才能有据可依。

2.开展文化活动,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县乡文化馆、站可以而且应当为当地群众提供最基本的文化服务, 从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角度, 为他们铺设一道“文化低保”线, 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一是送戏下乡。在节假日或者农闲时节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对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如沈阳市这两年开展的艺术惠民“双百万”工作, 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也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要;二是送科技下乡。科技在发展, 农村也都在推广科学种田、科学养殖, 但是由于受到农民文化水平的限制, 农村的科技含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适时到农村地举办一些科技、科普讲座, 农民朋友是非常欢迎的;三是送法下乡。随着我国多年来普法工作的开展, 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不断的增强, 但农民朋友的法律常识还是欠缺的, 多搞些法律知识讲座, 并结合农民、农村中的实际情况来宣传法律, 这也是农民最需要的。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流动图书馆等活动,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在农民中开展适合他们特点要求的文化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组织农民在春节、元宵节等农闲时节开展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文艺表演;利用其他农闲时节组织农民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活动, 如运动会、歌曲比赛等, 以提高农民向往先进文化的动力。同时加强对当地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利用, 精心组织开展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活动。如新民市的省级“非遗”项目杨久清、王树峥的故事, 民族吹打乐等, 经常在农民群众中表演, 不但弘扬和传承了优秀的民俗文化, 也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3.大力引进人才, 增强农村文化自我生长能力。

新农村文化建设, 主要靠的是乡村的文化人才和文化积极分子。因此, 重视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就要积极地在农民中发现和培养本土文化人才, 关心和爱护农村文化工作者, 对做出贡献的文化人才要予以表彰奖励。文化馆、站可以积极发现和培养县、乡文化骨干, 组建农民文艺团体, 鼓励和引导城乡群众兴办业余表演队、民营剧团、家庭书屋等, 变等上面“送文化”为自己“办文化”, 使基层群众真正成为县乡文化建设的主体, 促进县乡文化的自我生长、自我发展。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 采用公推公选、引进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 将“懂业务、会经营、有热情”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馆、站工作。建议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完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切实制定综合文化站干部业务培训计划, 定期对文化站干部进行培训, 切实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上一篇:国外交流访问邀请函范文下一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