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2024-05-19

伦理委员会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伦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12月3日反馈意见

首先现场察访急诊科,后回办公室检查医疗质量并随机抽查各外科科室终末病历10份,再有重点抽查非计划再次手术、重大手术病历五份,现场访谈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一名,最后检查病案室。

一、急诊科:

1、人员配备不合理,只有两名执业医师,主任应是副高职称,否定

2、留观病历不能达到需达到3%,否定

3、上级医师必须定岗位,ICU主任不能同时任急诊科主任

4、挂号时间全部是1月1日

5、提供的病历存在问题共15点科室人员已记录,不再赘述。1)医嘱无医、护签字,所有医嘱无停止时间 2)所有修改的地方无医师签字;

3)留观理由不充足: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全部正常 4)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 5)无病程记录及出观记录 6)诊断依据不充分

7)入院告知书患者无签字,无意义 8)上感无必要留观

9)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只有入院情况,无出院及住院期间记录,未记录出观生命体征,出观理由不充分,入院前三天未记录血压;分级护理记录生命体征时限; 10)重危患者只有一次记录,无出院记录,无签字出院凭证 11)上级医师查房存在复制粘贴,无实质性指导作用 12)异常的辅助检查未予记录分析,13)住院过程中有其他相关疾病,无补充诊断 14)ECG提示电轴左偏,报告电轴不偏

15)更换药物未在病程中体现,注射TAT要记录

二、手术治疗管理:

1、手术医师授权,中医执业是否授权

2、手术医师超手术权限,目前医院级别不能开展三、四级手术

3、手术授权每年一次

5、急诊绿色通道应有记录

4、重大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病历书写质量太差,共指出问题15项 1)术前讨论记录未体现前瞻性

2)病历中上级医师未签字,各类告知书无执业证医师不能签名 3)首页填写缺项

4)病程中抢救记录不写“中、大”

5)脑出血患者昏迷,不能有外出告知书,不需要授权书。从该患者的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记录看出该患者病情预后较差

6)麻醉知情同意书亲属签字应记录关系,并有手印 7)无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8)无抢救记录

9)病历排列顺序紊乱

10)眼球摘除术出院记录出院时情况症状体征描写不切实际

(11眼内炎疾病引起的眼球摘除术属3类手术,不可能甲级愈合。该患者治疗判断欠佳,病情愈合估计欠佳。

12)眼球摘除应送病检

13)麻醉、手术知情同意书应在术前一天完成 14)手术记录应记录引流管型号及质地

15)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部位标识、手术安全核查、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手术记录、术前评估表应由手术医师一人签名

三、医疗质量:支撑材料缺的太多

1、科室目标考核方案有制度无相关支撑材料

2、各管理委员会工作记录不完善;

3、未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无多部门管理协调机制

4、病案书写极不规范

四、医疗技术管理:科室未提供新技术新项目、重大手术、高风险技术操作无审核记录,未建立相关档案及授权记录

五、重症医学科管理:无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开放床位与医护比例不对

六、麻醉治疗管理:

1、人员配备不合理,2、未设置恢复室

3、未开展自体输血;

4、无麻醉质控检查记录

七、病案质量管理:由病案室反馈

篇2:伦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在本中,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在多个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下,结合医学事业发展和我院实际情况,以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工作目标,兼顾医患双方的利益,积极促进医院生命伦理学的实施与发展,大大规范了医疗行为,顺利完成了本工作任务,现将我院2017年工作总结如下:

1、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定期修订完善医院相关制度、流程(包括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等 共2409条制度和流程),修订我院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共344条职责规范),并积极开展学习培训,首先对委员会成员进行宣传教育,加深对我院制度和流程的理解与掌握,委员会各项工作均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领会有关文件的基本精神,把握生命伦理学的主要内容,积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2、按时召开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截至目前,我部门本共召开够工作会议四次,每次会议内容均结合临床实际,就每一阶段我院与医学伦理相关的一些事项进行讨论。同时对我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伦理学审查(共173项新技术、新项目),包括:手术方式、头部MR平扫及增强、康复、护理操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以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使我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到顺利顺利实施,并在需要的时候为临床工作提供伦理学方面的指导。

3、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本我院实践和总结医学伦理学经验:普及深化伦理知识,确保医患关系赴于和谐,作为医院服务的唯一主体,医院服务应以病人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当前,我院医务人员中仍较普遍存在着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隐私保护权方面关注不够的情况,医患沟通不足,这些情况不仅影响了医疗方案的及时实施,影响了患者的 康复信心,甚至影响了疗效,也可能是导致医患矛盾的导火线。医院伦理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对患者的伦理关爱。为加强医患沟通,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防范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降低我院医疗纠纷率,2018年须加强医患沟通考核督导。

4、积极开展全院医学伦理学知识培训,提高我院全体医护人员对医学伦理的认知程度。并重点强化委员会成员的医学伦理专业知识。通过公共卫生领域如食品安全、环境危害等多个方面涉及伦理的问题。使得我委员会成员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医学伦理审查中的重大责任。

以上为医学伦理委员本年工作总结,望在下一年中,将我部门工作更加细致、深入的开展下去,为我院医学伦理方面工作开展得到保障,为了应对新环境下医院业务工作的变化带来的全新挑战,保护 患者个人合法权益,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工作,现制定2018年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计划如下:

1、结合临床实际,定期开展活动。医学伦理委员要坚持定期活动原则,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会议,就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院与医学伦理相关的一些事项进行讨论。同时结合临床实际,对我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伦理学审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临床工作提供伦理学方面的指导。

2、加强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审议的往往是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有一个再学习的义务;尽管自己具备某一方面的专长,但它对整个委员会的需求而言,仅仅是一个局部,这就需要大家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医院伦理委员会本身有一个成长过程,它需要内部的磨合与配合,逐步进入角色、胜任角色。

3、根据三级评审条款的要求,积极组织委员学习,开展三级评审的筹备工作,为我院迎检做好充分准备。

4、开展对内、对外的交流,掌握新的信息,学习外界经验,防止闭门造车或固步自封;

5、定期回顾总结自己的工作,必要时开展自身考察和评估,在总结反思中得到提高。

篇3:伦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本课题组对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涉及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各类伦理审核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调查对象与方法见“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功能与管理状况研究框架”一文(《中国卫生资源》杂志2008年7月第4期第158页)。

2 结果

2.1 研究伦理审核制度

本次现场资料查阅与访谈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医院伦理委员会均设有初始审核、快速审核与不良事件审核的相应操作规程和要求,对于初始审核的内容、会议的具体流程、评审批件的具体格式等都有较明确的规定;对于快速审核,虽然实际开展的医院并不多,但在其标准操作程序或伦理委员会章程中对此有所规定,主要涉及快速审核的申请条件、审核流程和出现异议后的处理等内容;对于不良事件的处理与伦理审核,90%以上的医院设立了明确的报告制度,80%以上的医院建立了明确的审核制度,对于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时限和处理时限有所规定。所有医院均要求跟踪审核最长时限不超过12个月。

2.2 研究伦理审核

本次调查显示,2006年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初始审核项目数量多的医院达100多项,快速审核最多的医院达20多项。初始审核、快速审核、跟踪审核、不良事件的审核情况如下。

2.2.1 初始审核。

调查显示,82.14%的医院提前数日发放初审材料,但仍有17.86%的医院在会上当场发放初审材料,初审材料提前发放的平均时间为6.05天;平均一个初审项目的审核时间为1.45小时,但个别医院初审项目的平均时间为0.5小时。访谈发现,个别医院的一次评审会议要处理10余个项目,因此一个项目的审核时间受限。

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项目初始审核的内容基本包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内容和方法、研究者的资质、对受试者的医疗保护的审核,但部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初始审核未包括对受试者的个人隐私保护、给予受试者的宣传教育与说明资料以及研究对象的招募广告与宣传资料的审核,仅3.23%的医院伦理委员会考虑社区对研究项目的看法。

2.2.2 快速审核。

调查显示,为数不多的医院伦理委员会快速审核研究项目,多数应用在已通过全体会议初始审核后研究方案修改的审核,如增加无风险或小于最小风险的研究内容,但个别医院伦理委员会会因研究项目的启动时间紧迫,而将研究项目放入快速审核。

研究项目的快速审核流程主要为:提交快速审核申请→秘书或主席判定是否符合快速审核条件→秘书初审→主席或主席指派的1~2名主审委员主审→传达快速审核结果。也有个别医院伦理委员会需将主审结果电话通知其他委员,达成统一意见,若有异议则进行大会全体委员审核。也有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快速审核是在会上完成的,只是省略了研究者陈述和答辩等环节,且评审的时间较快,这种情况下,其审核材料的发放基本在会上当场发或会前半小时内,完成一个快速评审项目的平均天数约为3.67天。

2.2.3 跟踪审核。

调查显示,44.44%的医院伦理委员会没有跟踪审核,尤其是66.67%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没有此类审核。设有跟踪审核的医院伦理委员会中,跟踪审核的最长时间间隔平均为7.30个月,无一个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跟踪审核的最大间隔时间超过12个月。访谈中了解到,实施跟踪审核的医院伦理委员会一般只是让研究者交一份研究进度报告,然后存档,不会对研究者的进度报告作具体审核;仅2个医院伦理委员会会开展现场实地跟踪调查。

2.2.4 不良事件的审核。

调查显示,有7.14%的医院尚未设立明确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9.23%的医院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没有明确的审核制度。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后,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研究者报告伦理委员会的时间限制,三级医院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二级综合性医院最短的要求在24小时内报告,最长的要求在3天内报告,平均要求报告的时间为1.5天。接到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后,要求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的时间限制平均为2.14天,但个别二级综合性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对审核严重不良时间的时间限制定为7天。

2.3 委员参与伦理审核的情况

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的调查显示,2006年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平均参与伦理委员会会议总数平均为5.49次;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会议主要是审核研究项目或医疗技术的临床准入,对重大医疗服务案例的伦理咨询较少(见表1)。

3 讨论

3.1 研究伦理审核制度基本建立

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核是医学伦理委员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目的是维护病人和受试者的权益[1]。研究伦理审核包括初始审核、快速审核、跟踪审核、不良事件的审核。目前,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基本建立了研究伦理审核的相关制度,在保护病人和受试者权益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2 研究伦理审核总体较规范,但跟踪审核、不良事件审核薄弱

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在研究项目的初始审核内容上,基本包括了研究项目伦理审核的重要内容,如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内容与方法、研究者资质、对受试者的医疗保护;但部分医院伦理委员会未对研究对象个人隐私、给予研究对象的宣传教育与说明资料、研究对象的招募广告等进行审核。随着我国公民对个人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药物与医疗器械厂商产品宣传方式的改变,完善初始审核的内容对保护病人和受试者权益非常必要。研究项目的快速审核是伦理审核的一种快速通道,可提高审核效率。但是,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快速审核的项目不多,主要用于研究项目风险小于最小风险的情况,显示对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核较为慎重。

目前在研究伦理审核中,比较薄弱的是跟踪审核和不良事件审核。跟踪审核的缺失或不完善将使医院伦理委员会无法清楚地了解知情同意和受试者保护方面的真实情况;无法或不能及时得到研究项目的进展或调整信息,使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项目的伦理监管难以真正实现[2]。为了使研究项目在实际进行时能切实保障病人和受试者的权益,医院伦理委员会应加强跟踪审核,而且不能停留在研究进度报告的收取和归档层面,需要由委员根据跟踪审核的申请报告做伦理审核,甚至进入研究现场审核。此外,二级综合性医院在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审核规定上,有时间要求规定不当的现象,需要修正和完善。

3.3 建立研究伦理审核的标准操作程序

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流程,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核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体现在跟踪审核与不良事件的审核处理上。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学会等应推动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尤其是研究伦理审核的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以促进医院伦理委员会工作(尤其是研究项目伦理审核)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曹永福,王云岭,杨同卫,等.我国“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成立背景、功能和建设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5):31-32.

篇4: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伦理困境;伦理抉择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背景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应对青少年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萌芽时期;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产生和发展时期。1855年成立的基督教青年会世界协会,这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从20世纪初开始,青少年社会工作逐渐的走向了专业化道路,这时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以全面的服务为特征的独立的青少年时期。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2.1相关的概念和内涵

Frederic.G.Reamer(1999)给伦理困境的定义是:“所谓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1]笔者认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就是社会工作者在为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冲突,无法确定哪种选择能够使案主利益最大。

2.2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2.2.1社会工作伦理的研究

王思斌将社会工作的伦理分为“应用伦理”和“职业伦理”两个方面。[2]顾东辉则认为“社会工作的伦理可以归为对人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环境的价值观两类。[3]Reamer,把伦理困境分为直接实务工作中的伦理困境、间接实务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同事之间的伦理困境三大类别。[4]

笔者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大致可以分为:(1)案主自决的权利;(2)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3)保密及隐私权。

2.3社会工作实务中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Loewenberg&Dolgoff认为,社会工作者要遵守以下原则:“首要原则是保护案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即保护生命的原则;然后才是自由、独立、存在差异的原则;机会平等的原则;提高案主生活水平的原则,增强案主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保密和隐私权;诚实和信任的原则”[5]

(1)自决原则

案例1:小雨(化名)是一名14岁的学生,由于在学校里经常惹事,所以频繁换学校。老师找到社工后,希望可以帮助小雨。小雨在家经常被爸爸打,父母觉得她成绩不好,所以她对学习失去兴趣,想要退学的信念十分坚定。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社工遵循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让案主自决,显而易见不利于其发展。社工就小雨的退学问题进行了利弊分析,但她丝毫没有动摇。王思斌曾指出,“案主的自决必须满足两个前提:“第一,案主绝对保持清醒,有自决的意识和能力;第二,自决的方向和后果绝对无害。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案主的自决才是被允许的。”[1]小雨心理和生理还都不完全成熟,她觉得长大了,不需要家长老师的教导。尽管她知道退学之后意味着什么,但是她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者该怎么做出决定?尽管很多的学者建议,对于未满18岁的青少年,要对其自觉能力进行限制,但是这个程度该如何把握,这都是工作者要考虑的伦理问题。

(2)专业关系、保密及隐私权

案例2:小丽是高中生,父母离异,多年来一直由母亲单独扶养。近来经人介绍,母亲认识了一位张先生,打算重组家庭。但小丽知道后心里不愿意,母亲在时,对张先生很热情,不在时百般刁难,为了让小丽真正的接纳自己,张先生最终找社工帮忙。

社工在向张先生了解情况后,决定去找小丽谈谈,但是小丽认为张先生是多此一举。要解决问题,需要跟她建立关系,但是此时小丽对社工有敌意。在我国有着重视人情世故的传统,往往工作者以朋友,亲人的角度去关心案主,其实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信任的关系。那么社会工作者是做出超出社工专业关系的行为,以朋友的身份去接触小丽,还是本着专业的态度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资源去解决问题呢?

几个月之后,她决定接受社工。社工了解到,从她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父亲,她认为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怨恨已久。现在母亲想要跟张先生结婚,在母亲面前不想让她失望难过,但是又讨厌张先生。当小丽告诉社工这些时,她希望社工为她保密,不要让她的母亲知道。但是社工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小丽父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隐瞒事实就没有办法更好的解决问题,如果不遵守保密原则,将小丽的情况告诉母亲,这对小丽也是一种伤害,也会彻底的破坏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那么社工该如何抉择?

社会工作者为案主保密,尊重案主的决定,这是社工的责任和义务。小丽属于未成年人,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绝对的知情权。此案例中可以征求案主意见,分析利弊,最好经得案主的同意后,再采取措施。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总之,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核心,助人自助为理念,具有很强的西方韵味,我们借鉴、创新,将其本土化,为我们所用。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基于社会工作总体的发展而言,随着改革开放,其领域不断扩大,除了青少年的学业,更多的关注青少年的自我实现。青少年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受到了社会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关注。社会力量给青少年社会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使青少年社会工作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Frederic.G.Reamer.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包承恩等译.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74.

[2]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罗肖泉.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1困境[J].广西社会科学报,2003.(9).

篇5: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学伦理委员会

主 任:李和平(院长)副主任:刘晓清(副院长)

委 员:平峰 马振国 靳宏梅 吴风姣

李 敏 闫志刚 董国梅 万文晔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平峰(兼)

制度及职责:

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是一独立的群众组织,以规范医务科技行为,保护受试者、研究者及应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制意识和医德观念为主要任务。

二、医学伦理委员会以《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医学国际组织理事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文献为指导原则,并受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及道德规范的约束。

三、医学伦理委员会成员由10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8人。

四、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审核涉及人体的药品临床试验、医疗新技术、新仪器设备、器官移植、医疗辅助生育、安乐死、克隆技术与基因工程以及其他涉及医务科技行为的项目,是否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要求。

(二)审核临床科研、教学医疗或其成果的医学伦理道德问题。

(三)定期审查和监视上述项目的医务科技行为,审查上述情况条件下所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

(四)通知没有预见的安全问题,并监督缺陷的整改。

(五)进行有关医德国际原则、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的咨询,组织专题培训班或研讨会。

五、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应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参与试验的申办者、研究者的影响。医伦会和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的主要措施。

六、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审批工作程序

(一)首先,申请者向医伦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资料:申请报告;主管部门的有关的批件;技术质量检查或药品检查报告;临床前和临床有关资料,知情同意书样本,试验研究/治疗方案等。

(二)医学伦理委员会应在接到申请后定期召开会议,审阅讨论。每次会议参会人数不应少于总人数的2/3。对申报方案的审查意见应在讨论后,以投票方式做出决定。必要时,可邀请非委员专家出席会议,但非委员专家不参加投票。

(三)审议后,主任委员签发书面意见,并附上出席会议人员的名单、其专业情况及签名。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意见可以是:

1、同意。

2、作必要修改后同意。

3、不同意。

4、终止或暂停先前批准的试验。

七、医学伦理委员会对临床试验方案的审查,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等伦理道德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研究人员的资历、能力,人员配备及设备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二)试验/治疗方案是否适当。受试对象的选择是否合理,并且使受试者在试验中可能获得的治疗利益大于承受的风险。方案中应事先确定在什么条件下必须终止试验,以保护受试者不受严重损害。试验设计前应充分掌握情报资料;了解药物、技术、仪器、设备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力求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三)受试者入选的方法和向受试者或其家属或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料是否完整、易懂,获取知情同意书的方法是否适当。

(四)受试者因参加临床试验而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死亡时如何给以治疗或补偿以及相应的保险措施。

(五)临床试验的最后结果要对病人有利。试验全过程,自始至终要充分考虑受试者获得的利益应大于承受的风险。

(六)对试验方案提出的修正意见是否可接受。

(七)审查受试者所承受风险的程度。

八、任何受试者在参加试验前必须获得知情同意书,经仔细阅读、充分考虑后做出自愿参加试验的决定,并签署姓名和日期。

九、医论会所有会议及其决议均应书面纪录。记录保存及申报审核资料应保存到试验结束后5年。

篇6: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医学伦理委员会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规范医务科技行为,保护受试者、研究者及应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制意识和医德观念为主要任务。

二、医学伦理委员会以《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医学国际组织理事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文献为指导原则,在我国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及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依照我院规章制度开展医学伦理相关工作。

三、审核涉及人体的药品临床试验、医疗新技术、新仪器设备、器官移植、医疗辅助生育、克隆技术与基因工程以及其他涉及医务科技行为的项目,是否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要求。

四、审核临床科研、医疗教学或其成果的医学伦理道德问题。

五、定期审查和监视上述项目的医务科技行为,审查上述情况/条件下所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

六、通知没有预见的安全问题,并监督缺陷的整改。

七、进行有关医德医风、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的咨询,组织专题培训或研讨会。

上一篇: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下一篇:学校反恐怖工作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