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2024-06-04

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共16篇)

篇1: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根据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成立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伦理委员会)。

第二条 伦理委员会对本院生殖医学的检查、诊断、治疗等技术实施伦理监督,确保本院人类辅助生殖医学技术的规范性。

第三条 伦理委员会的决策具有公正合理性,决定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功能具有医学性和人文性,伦理委员会有权介入,并努力化解医患冲突,尽量避免法律纠纷的产生。

(二)组织

第四条 伦理委员会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 伦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秘书一名,总委员人数为单数,任期三年。

第六条 伦理委员会由医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生殖医学、护理学专家及群众代表等组成。

(三)任务

第七条 伦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三至四次会议,检查、监督、指导本院生殖中心医疗技术服务的伦理问题,对日常生殖医学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由医疗技术部门提出申请,伦理委员会主任召集、召开会议进行审查、咨询和论证,并及时提出具体建议。

第八条 伦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各委员检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开展情况,监督生殖医学医疗活动是否在伦理原则下进行。

第九条 伦理委员会定期组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业务人员进行生殖医学伦理道德学习,以规范医疗行为。

第十条 伦理委员会对生殖中心临床使用的各种知情同意书,各种表格进行审核。

第十一条 伦理委员会会议必须有会议申请,形成的决议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签字同意。

(四)工作职责

第一条 认真学习贯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理解精神实质,指导工作。

第二条 定期召开会议,检查我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从伦理原则的角度进行总结工作,促进事业发展。

第三条 对所有知情同意书及所有开展的项目进行审核。

第四条 不定期抽查相关业务工作情况,及时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辅助生殖病历进行审核。

第五条 对辅助生殖技术工作人员及其它有关人员进行生殖医学伦理道德教育,提高生殖医学伦理道德水平。

第六条 开展生殖医学伦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配合工作的自觉性。

第七条 做好医患沟通工作,注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为人类生殖健康事业做出既有的贡献。

(五)工作制度

为了使我院各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进行,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实施各项技术和服务,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原则》,特制定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如下:

第一条 伦理委员会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二条 定期召开会议,检查我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医技人员的行为准则,并从伦理原则

角度进行总结、指导工作。

第三条 对本院生殖中心开展生殖医学医疗活动提供伦理监督、指导和培训。第四条 负责生殖中心所有知情同意书、各种记录表格及开展项目的审核。

第五条 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业务人员及其它有关人员进行生殖医学伦理理论、道德培训、提高生殖医学伦理道德水平。

第六条 负责对本院生殖医学的检查、诊断、治疗等技术实施伦理监督,确保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规范性。

第七条 在发生医患冲突和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时,伦理委员会有权介入,并努力化解医患冲突,避免法律纠纷。

第八条 不定期抽查生殖中心业务工作情况,及时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篇2: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为加强对我院涉及人体的医学研究的伦理管理,使医学研究符合伦理规范,保障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特制订本工作制度。

一、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设置

(一)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委员若干。

(二)委员应具备多样性,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别。至少1名委员与医院无关。

(三)委员由医院聘任,每届任期4年,可连任。

(四)法定有效投票人数至少超过委员人数的一半。必要时伦理委员会可邀请专家提出意见,但不参与投票。

二、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职能

维护研究活动参与者的尊严、权利、安全和福利,对提议的医学研究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进行独立、公正和及时的审查,对已经得到同意并且正在进行的研究活动给予定期的伦理学评价;同时也维护研究人员的利益和需求,促使研究活动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具体工作如下:

(一)、对医院的生物医学研究中涉及人体实验的项目进行伦理审查。

(二)、对国外引进的医学新技术(包指医疗器械、药品)、涉及到人类遗传资源的国际合作项目进行伦理审查。

(三)、对拟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及应用的医学新技术进行伦理审查。

(四)、对本单位申请的各种资金来源的科研项目进行伦理审查。

(五)、签发审查项目的伦理意见。

(六)、伦理委员会的秘书工作由科教科承担。

三、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工作制度

(一)委员在项目审查中,应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承担保密任务,实行回避制度。伦理委员会主任如需回避,由副主任主持审查。

篇3: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 政策研究功能

医院的发展和改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 如医院发展的方向、经营管理模式、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科技进步、高新技术配置的比例、利益分配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医院人事及分配制度调整、科研方向的确定以及临床医学、美容、护理、药学、健康与预防医学、生态环境保护、性、人口与生育控制、临床关怀与死亡等, 都涉及伦理导向。尤其是在企业医院,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已成为国有企业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探索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新的管理模式, 在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的大趋势下, 医院伦理委员会承担着对探讨适合本院改革的形式、参与发展的重要决策提供伦理咨询, 确保重大决策符合道德要求, 保证医院发展按正确方向进行。

2 道德教育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和健康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医学教育却没能及时做出调整, 一些医务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 而没有真正地转变到“生物-社会-心理”模式。首先, 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以及道德评议等活动, 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伦理道德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学素养以及对医学伦理问题鉴别、分析、处理的能力。对当前医疗卫生领域中出现的收受回扣、医患相互不信任、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问题, 医学伦理委员会运用医学伦理学理论, 进行剖析, 查找原因, 阐明观点。通过案例解析, 提高警示教育, 帮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 通过开展服务理念、执业行为和人文医疗等方面教育, 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高尚的医德情操, 从根本上体现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 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和谐提供前提和奠定基础。第三, “医学伦理查房是医学伦理委员会介入临床实践的好方法, 通过伦理查房的主动介入, 医学伦理委员会能够及时发现医疗活动中不符合医学伦理的现象, 针对性地加强相关的培训, 及时提出改进要求, 同时也可以通过伦理委员会和医务人员、患者的交流, 提高医务人员、患者对伦理委员会这一维护医患之间公平和公正的中介力量的了解, 更好地发挥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作用。”

3 架构医患沟通桥梁, 改善医患关系

希波克拉底说, 知道患者是什么样的人, 比知道他患了什么病更有价值。我国《黄帝内经》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医生看病前先了解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社会活动, 然后才是诊断治疗, 阴阳表理及用药放在最后, 不了解社会地位变迁, 为一错;不问饮食起居、心中苦乐就开药, 是二错;不根据社会地位和上述变化来诊断, 是三错;不问贵贱、是否有政治上失意、经济上的亏损, 是四错。为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医生必须修正自己传统的伦理观念和思维方式, 用哲学思维去处理医学与社会、医理与法理的关系。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伦理查房, 一方面, 了解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保护、医务人员的敬业守责、技术创新、尊重患者、文明用语等情况, 通过这种主动介入的方式, 及时发现临床医疗中的隐患和不足, 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解决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伦理学问题, 从而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缓解医患矛盾。另一方面, 伦理委员会通过查房从不同角度听取呼声, 多方位推进医疗服务人性化改革, 使医院服务在细节上更加人性化。如医生询问患者病史、体检时回避不相关人员, 避免了在众人面前暴露隐私的尴尬;医务人员进入病房时要先敲门;不在患者面前分析病例、不在院外讨论病情;医生在抢救、手术、输血及选择治疗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 避免使用一些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等。第三, 医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或家属介绍、讲解有关医疗信息, 如不同治疗方案的区别、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不同方案的可能结果、可能的康复时间、费用等, 给患者或家属足够的选择权。不仅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 而且改善了医患关系, 防范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审查功能

医学伦理委员会承担着保护患者权益的功能, 既为医院维权也为患者维权。对于医疗活动中的一些特殊诊疗手段、新技术、疑难手术、药物试验等, 医学伦理委员会将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 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 从医学伦理方面进行前瞻性审查, 凡涉及患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高度关注, 以保证措施、手段合乎道德, 法律手续完备。

两年来, 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在保护患者的权利、调节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升, 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功能, 使之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改善医患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院发展中出现了各种伦理问题。因此, 应运而生的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担负着维护患者及医务人员双方权益的职能。本文从政策研究、道德教育、改善医患关系以及防范医疗纠纷等方面论述了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在医院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医学伦理委员会,医院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孙慕义.医学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侯建全, 温端改.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作用, 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24 (1) :128-129.

篇4: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泌尿外科学名词》《放射医学与防护名词》《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名词》《物理医学与康复名词》进行审议。会议由罗玲副秘书长主持。

刘青副主任首先讲话,指出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受到中华医学会和广大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本届委员会,陈竺副委员长亲自担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和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专家亲身参与这一工作。现在已启动了50多个分支学科的工作,其中已有20多个学科基本完成工作任务,正在组织编辑出版工作。

饶克勤副主任总结了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年多的工作进展。指出学会开展的医学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医学科学技术名词审定职能的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学会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批准备公布的名词,又是学会新一轮名词审定的一个缩影,体现和反映了学会本轮名词审定情况。

篇5: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定期召开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学习有关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医学伦理政策法规,讨论医院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制定有关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工作。

二、定期检查落实医疗、护理工作活动中有关医学伦理问题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三、开展医学伦理宣教工作。利用讲座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中有关医学伦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与普及。

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篇6: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1、医院伦理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为发展在本院内的医学伦理问题进行医学伦理决策提供帮助。

2、医学伦理委员会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的规定,要遵循国际公认的不伤害、有利、公正、尊重人的原则以及合法、独立、称职、及时和有效的工作原则开展工作。

3、医学伦理委员会以维护人的健康利益、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工作目标,兼顾医患双方的利益,积极促进医院生命伦理学的实施与发展。

4、医院伦理委员会由医、护、药、医技人员、医院管理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组成。

5、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实行任期制,任期四年。可以连任。委员可根据需要有所变更。如有变动,应及时补充,以保证足够数量的委员开展工作。

6、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时维护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权益,论证本院的医学伦理及生命伦理问题,开展生命伦理学普及教育好动,对涉及人体或人体标本的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和批准,并提供咨询服务。

7、评价、论证本院开展的涉及人体实验的科学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贯彻知情同意原则,审查知情同意文件,对研究课题提出伦理决策的指导性建议。

8、对本院已经实施或即将引进的医学创新技术;对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重大医疗技术;对医务人员或病人(包括病人亲属)的咨询与请求;对院长提出委托的事件,进行生命伦理的讨论、论证。

9、医院伦理委员会采取阅卷、实地考察调查、听证等方式,对项目或事件进行全面了解。医院伦理委员会根据所论证项目或事件的情况,可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参加讨论,论证。

篇7: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2013年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医院业务工作的变化带来的全新挑战,保护患者个人合法权益,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进一步完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工作,现制定2013年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一、结合创建省级文化城市实际,定期开展活动

医学伦理委员要坚持定期活动原则,把医学伦理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把医学伦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每半季度至少举行一次会议,对我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伦理学审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临床工作提供伦理学方面的指导。

二、加强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自身建设

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审议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有一个再学习的义务;尽管自己具备某一方面的专长,但它对整个委员会的需求而言,仅仅是一个局部,这就需要大家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医院伦理委员会本身有一个成长过程,它需要内部的磨合与配合,逐步进入角色、胜任角色。加强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是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的重要前提。

第一提升基本素质,比如,定期开展人员培训,认真学习各项法规制度,领会有关文件的基本精神,把握生命伦理学的主要内容,积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等等;

第二,开展对内、对外的交流,掌握新的信息,学习外界经验,防止闭门造车或固步自封;

第三,定期回顾总结自己的工作,必要时开展自身考察和评估,在总结反思中得到提高;

第四,虚心听取外界的批评意见,自觉接受上级机构的指导帮助。

三、完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各项制度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加强医学伦理建设的前提。我们将依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有关医务人员文明行医、优质服务等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有针对

性的制定相关制度。为了加强对重点问题的管理力度,将通过医患交流,制定患者意见交流、反馈方法和措施,印发以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病人征询意见表》等,发放到病人手中,及时对医疗服务情况进行交流和反馈。

四、普及深化伦理知识,确保医患关系和谐可亲

作为医院服务的唯一主体,医院服务应以病人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当前,医务人员中仍较普遍存在着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隐私保护权方面关注不够的情况,我院也不例外。这些现象影响了医疗方案的及时实施,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信心,甚至影响了疗效,也可能是导致医患矛盾的导火线。医院伦理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对患者的伦理关爱。只有服务于患者的员工伦理意识深入于心,医疗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出以人为主体,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平等协作,才能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以医患共同决策为目标,让患者和医务人员一起讨论和决定医疗程序,给患者足够的选择权。患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取得理想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患者参与决策可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解决医患之间因对医疗行为理解的差异而导致的矛盾。

五、为新技术、新项目做好审批工作

篇8: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本课题组对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涉及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各类伦理审核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调查对象与方法见“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功能与管理状况研究框架”一文(《中国卫生资源》杂志2008年7月第4期第158页)。

2 结果

2.1 研究伦理审核制度

本次现场资料查阅与访谈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医院伦理委员会均设有初始审核、快速审核与不良事件审核的相应操作规程和要求,对于初始审核的内容、会议的具体流程、评审批件的具体格式等都有较明确的规定;对于快速审核,虽然实际开展的医院并不多,但在其标准操作程序或伦理委员会章程中对此有所规定,主要涉及快速审核的申请条件、审核流程和出现异议后的处理等内容;对于不良事件的处理与伦理审核,90%以上的医院设立了明确的报告制度,80%以上的医院建立了明确的审核制度,对于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时限和处理时限有所规定。所有医院均要求跟踪审核最长时限不超过12个月。

2.2 研究伦理审核

本次调查显示,2006年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初始审核项目数量多的医院达100多项,快速审核最多的医院达20多项。初始审核、快速审核、跟踪审核、不良事件的审核情况如下。

2.2.1 初始审核。

调查显示,82.14%的医院提前数日发放初审材料,但仍有17.86%的医院在会上当场发放初审材料,初审材料提前发放的平均时间为6.05天;平均一个初审项目的审核时间为1.45小时,但个别医院初审项目的平均时间为0.5小时。访谈发现,个别医院的一次评审会议要处理10余个项目,因此一个项目的审核时间受限。

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项目初始审核的内容基本包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内容和方法、研究者的资质、对受试者的医疗保护的审核,但部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初始审核未包括对受试者的个人隐私保护、给予受试者的宣传教育与说明资料以及研究对象的招募广告与宣传资料的审核,仅3.23%的医院伦理委员会考虑社区对研究项目的看法。

2.2.2 快速审核。

调查显示,为数不多的医院伦理委员会快速审核研究项目,多数应用在已通过全体会议初始审核后研究方案修改的审核,如增加无风险或小于最小风险的研究内容,但个别医院伦理委员会会因研究项目的启动时间紧迫,而将研究项目放入快速审核。

研究项目的快速审核流程主要为:提交快速审核申请→秘书或主席判定是否符合快速审核条件→秘书初审→主席或主席指派的1~2名主审委员主审→传达快速审核结果。也有个别医院伦理委员会需将主审结果电话通知其他委员,达成统一意见,若有异议则进行大会全体委员审核。也有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快速审核是在会上完成的,只是省略了研究者陈述和答辩等环节,且评审的时间较快,这种情况下,其审核材料的发放基本在会上当场发或会前半小时内,完成一个快速评审项目的平均天数约为3.67天。

2.2.3 跟踪审核。

调查显示,44.44%的医院伦理委员会没有跟踪审核,尤其是66.67%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没有此类审核。设有跟踪审核的医院伦理委员会中,跟踪审核的最长时间间隔平均为7.30个月,无一个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跟踪审核的最大间隔时间超过12个月。访谈中了解到,实施跟踪审核的医院伦理委员会一般只是让研究者交一份研究进度报告,然后存档,不会对研究者的进度报告作具体审核;仅2个医院伦理委员会会开展现场实地跟踪调查。

2.2.4 不良事件的审核。

调查显示,有7.14%的医院尚未设立明确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9.23%的医院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没有明确的审核制度。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后,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研究者报告伦理委员会的时间限制,三级医院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二级综合性医院最短的要求在24小时内报告,最长的要求在3天内报告,平均要求报告的时间为1.5天。接到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后,要求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的时间限制平均为2.14天,但个别二级综合性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对审核严重不良时间的时间限制定为7天。

2.3 委员参与伦理审核的情况

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的调查显示,2006年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平均参与伦理委员会会议总数平均为5.49次;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会议主要是审核研究项目或医疗技术的临床准入,对重大医疗服务案例的伦理咨询较少(见表1)。

3 讨论

3.1 研究伦理审核制度基本建立

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核是医学伦理委员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目的是维护病人和受试者的权益[1]。研究伦理审核包括初始审核、快速审核、跟踪审核、不良事件的审核。目前,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基本建立了研究伦理审核的相关制度,在保护病人和受试者权益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2 研究伦理审核总体较规范,但跟踪审核、不良事件审核薄弱

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在研究项目的初始审核内容上,基本包括了研究项目伦理审核的重要内容,如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内容与方法、研究者资质、对受试者的医疗保护;但部分医院伦理委员会未对研究对象个人隐私、给予研究对象的宣传教育与说明资料、研究对象的招募广告等进行审核。随着我国公民对个人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药物与医疗器械厂商产品宣传方式的改变,完善初始审核的内容对保护病人和受试者权益非常必要。研究项目的快速审核是伦理审核的一种快速通道,可提高审核效率。但是,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快速审核的项目不多,主要用于研究项目风险小于最小风险的情况,显示对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核较为慎重。

目前在研究伦理审核中,比较薄弱的是跟踪审核和不良事件审核。跟踪审核的缺失或不完善将使医院伦理委员会无法清楚地了解知情同意和受试者保护方面的真实情况;无法或不能及时得到研究项目的进展或调整信息,使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项目的伦理监管难以真正实现[2]。为了使研究项目在实际进行时能切实保障病人和受试者的权益,医院伦理委员会应加强跟踪审核,而且不能停留在研究进度报告的收取和归档层面,需要由委员根据跟踪审核的申请报告做伦理审核,甚至进入研究现场审核。此外,二级综合性医院在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审核规定上,有时间要求规定不当的现象,需要修正和完善。

3.3 建立研究伦理审核的标准操作程序

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流程,上海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核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体现在跟踪审核与不良事件的审核处理上。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学会等应推动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尤其是研究伦理审核的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以促进医院伦理委员会工作(尤其是研究项目伦理审核)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曹永福,王云岭,杨同卫,等.我国“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成立背景、功能和建设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5):31-32.

篇9:医学生医学伦理素养的养成探讨

【关键词】医学生 伦理素养 养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生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医生从事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底线,是对社会和人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医学生来言,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提高整体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解决目前医疗事业发展出现的问题的重要措施。其中医学伦理素养是医生职业操守的核心内容,因此,医学教育机构应强化医学生的伦理素养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1.医学伦理素养现状堪忧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已经转变为服务者和消费者,病人在医患关系中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医生不仅在医疗技术水平上受到病人的重视,其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素养也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一些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现状却不尽人意,有些人收取药品回扣,有些医生服务意识冷漠,医患沟通不良以致医患关系紧张。

医学生是医疗事业的储备人才,应通过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医学教育机构培养合格人才的紧要任务。要让未来的医学从业者既有丰富的医学知识,掌握熟练技能,同时又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

2. 医学伦理教育中的问题

2.1教育认识不足

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教师往往对医学专业课程特别重视,而对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忽视,或者另有人负责,这便使伦理教学不能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教育全过程。校园的文化建设中缺乏关于医学人文关怀,在实践实习中,带教老师更多的也是关注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培养,开展各种专业讲座,加深不同领域的前沿医学知识,但是关于医学生的专业职业操守、思想教育和医学伦理教育相关的则很少。随着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教老师增加了工作量和相关责任,因此也出现了部分老师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对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重要性认识不足。

2.2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

如今的社会高速发展,价值多元化,部分医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错误,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做出与医生职业道德相背离的行为。工作散漫、见死不救、区别对待病人、责任性不强、出现医疗差错等不良现象频频出现,这很大程度的损害了医务人员良好的形象。社会环境和部分从业医生的不良行为对医学生的培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医学生在对医学伦理、职业操守的认知上产生动摇。

3.培养医学伦理素养的措施

3.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效果,文化可以塑造人,环境可以培养人。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全面治理医德环境,激发出医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启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教育他们爱岗敬业、严守医德。在校园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培养优良的学习风气,积极优美的文化生活和环境会对医学生医德素养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注重医德教育的渗透,可以充实医学生的精神生活,升华他们的道德境界,形成医学教育机构丰富的底蕴和人文特色。

3.2增强医学生的自我意识

构建职业操守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让他们具有高尚的奉献精神和优良品质。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医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能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实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在医学护理的实践中脚踏实地的进行自我评估,提高自觉性,并且持之以恒。培养职业精神,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自我教育,不断深化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自觉自发的投入医学实践。医学的人文关怀是最基本的服务态度,如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珍爱和重视生命,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工作者,在学习期间更应该加强自我的人文修养,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培养自己尊重生命、爱岗敬业的人文品质。

3.3提高教师的职业榜样作用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树立正确的模范典型,积极引导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建立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医德教育的关键之处。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内在品质和思想水平对医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和带动作用。

4结语

对于医学生医学伦理素养的养成,需要注重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是从教育环境、自我意识、榜样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浅要的分析,要真正完善医德教育,还需要更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医学教育机构应重视医学生的职业操守的培养,关注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满足发展的医务工作人员,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

[1]尹秀云.医学生之医学伦理素养教育剖辨[J].医学与哲学,2006,27(1):39-40,47.

[2]向鸿梅,马春梅,李树森等.培养医学生医学伦理职业操守的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702-704.

篇10:医学伦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和分管院长领导下,对政策制定、医患关系的伦理矛盾、处理临床疑难病例方案的伦理选择等内容承担伦理讨论咨询任务,对医院开展的工作提供伦理方面的建议。

2、委员会的活动可以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方式,根据需要召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专科会议或全体会议。对复杂问题的讨论要预先做好准备,然后提交伦理委员会讨论。委员的工作要向委员会负责。

3、伦理委员会的功能

(1)政策研究功能。对医院发展的战略方向、利益分配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分配制度等重大问题都具有伦理导向作用。

(2)教育培训功能。承担对医院工作人员、患者及社区群众的医学伦理教育和培训任务。大力提高他们的医学伦理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医学伦理学问题的鉴别、分析、处理能力。

(3)咨询服务功能。对医患之间的伦理纠纷提供咨询服务。对临床治疗措施和特殊技术应用的道德性质提供咨询服务。

(4)审查批准功能。对某些特殊的医学科研项目、敏感的医疗技术应用领域实施伦理审查。

篇11:院所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章程

为加强对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管理,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保护人民健康,成立院所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伦理委员会),并制定本章程。

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组成

1、伦理委员会由11人组成,法定投票人数至少为7人。

2、委员应具备多样性,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别。至少1名委员与研究机构无关。

3、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

4、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主任由院所聘任,任期4年,可连任。

5、必要时伦理委员会可邀请专家提出意见,但不参与投票。

6、当伦理委员会委员因故不能担任相应职责,可由主任委员选择候补委员担任该委员的工作,报院所批准。

二、伦理委员会的职能

1、依据伦理学原则,对院所的生物医学研究中涉及人体实验的项目进行伦理审查,提供伦理审查意见。

2、委员会审查意见,需经参加审查工作的半数以上委员同意,由主任委员签发。

3、在研究进行期间,研究方案若有修改应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4、伦理委员会有权对研究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查。

5、伦理委员会的秘书工作由科研处承担。

三、伦理委员会的工作制度

1、委员在项目审查中,应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承担保密义务,实行回避制度。伦理委员会主任如需回避,由副主任主持审查。

篇12: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功能与职责

3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甘醇磺胺酏剂”临床药害,造成了358人中毒、107人死亡的恶性事件。40年代,英国又一起举世震惊的“甘汞”临床不良事件,导致了585人死亡。1947年,纽伦堡法典首次提出进行人体试验的道德标准。1964年,第18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赫尔辛基宣言》,确立了指导医生进行包括人体在内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性道德准则。1980年美国FDA率先提出了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标准,以立法的形式在全美强制执行。1982年,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进一步联合提出了涉及人体医学研究的国际道德规范。此后,欧共体、英国、法国、韩国、北欧、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先后制定颁布了各自的GCP。我国起步虽晚,也于1995年完成了GCP的制定并送审。医学伦理委员会是GCP的重要环节

GCP是关于药品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监视、记录、分析、报告及审批的一整套标准,规定了临床试验有关部门各方的责任,包括医学伦理委员会、申办者、研究者、受试者的责任,相互关系及工作方法。目的是确保临床试验的科学性与道德性。

GCP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书、申办者职责、监视员职责、研究者职责、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资料保存、质量保证等。其中,建立伦理委员会是GCP的重要一环。临床试验的先决条件,如研究人员的资格要求、试验机构的设备及技术条件、有关试验新药的最新资料和试验方案、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内容及其获取方式等等,必须由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名称及组成

各国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名称及组成不尽相同。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称之为“机构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简称IRB),要求至少由5名不同职业和不同背景的合格人士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自然科学专业人员,1名非自然科学专业人员,1名研究单位及其附属机构以外的人员,1名法律专业人员。所谓合格,是指IRB成员不仅要具有充分的审查研究方案的能力,有各自专业足够的资历与经验,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维护受试者权益的公众意识。

欧共体、北欧和WHO的GCP均称之为“伦理委员会”(Ethics Committees),由医学专家和非医务人员组成,人数未作限制。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功能及职责

美、欧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名称和组成不一样,功能和职责自然也各有侧重。美国的“机构审查委员会”重在审查。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①对临床研究方案进行初审和跟踪审查,并向研究者和有关机构通报审查结果;决定哪些项目需要增加审查次数,哪些项目需要进一步收集原始材料;及时了解试验中的变化;确保消除因方案改变危害受试者的迹象。②及时掌握下列情况:受试者面临着不可预见的风险;因违反法律法规或未按委员会的要求执行方案发生了严重事件;出现了方案中规定的中止或停止试验的情况。

IRB职责可概括为以下5点:①审查新药研究方案,依法作出通过、通知修改和不通过方案的决定。②审查知情同意书内容的合法性。③审查知情同意书获取方式的合法性。④书面通知研究者和有关机构对研究方案通过与否的决定。根据风险系数,依法对临床研究定期进行跟踪审查。

篇13: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生态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也称之为医学观, 它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统领与指导作用[2]。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恩格尔 (G.L.Engel) 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明确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它超越了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的简单化认识, 在医治疾病与促进健康方面起了巨大作用[3]。但是, 近年来如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 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受到相应的质疑, 人类开始探索更加适合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新模式。从而“生态医学模式”应运而生了, 这里的“生态”主要是指从整个生物圈及生物体周围的环境来考虑人类的生存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核心思想是人的健康不仅包含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而且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及其存在物的和谐发展和良性互动[1]。

在中国最早提出生态医学模式的应该是陶功定教授, 他在其专著《大生态医学模式论———医学未来发展战略之哲学和伦理学论证》首创“大生态医学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医学正面临新的革命, 最佳的医学研究方法就是确立一个充分体现人类理性精神而不是满足于现有有利技术手段的宏观的医学理论形态。应该建立最佳的“医学模式”, 即以“大生态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卢焯明、陈诗慧等提出了“基因、生物、心理、自然、社会模式”。梁兆科认为, “目前备受推崇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仍存在很大缺陷, 能全面和深刻反映现代医学实践和认识的模式应为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他认为这一医学模式既能全面地反映人的本质, 反映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 也能全面概括当代实践领域, 并能给健康下一个较完美的定义。在对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中, 很多学者认识了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和局限, 探讨了在当前医学模式下二者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又提出了人体生态医学、人工自然生态医学模式等观点[4]。2003年, 随着SARS的全面爆发, 刘典恩教授等提出了:“生态医学模式是后SARS时代的必然选择”的观点[5]。近年来, 随着生态医学观念在学术界和医学实践中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生态医学”也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建立起来。

二、医学伦理的生态化趋势

医学伦理学是有关医学领域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研究。它的价值取向, 是随人类社会和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生命伦理学主席维克勒曾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归结为四个阶段:专业行为准则的伦理学 (传统医学伦理学) 病人权利论、生命伦理学和人口健康伦理学。历史地看, 西方医学伦理学植根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传统。它基于这样的原则:病人利益至高无上, 医生的义务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判断, 为病人的利益工作[6]。罗伯特·威切斯说:“这蕴涵着若干重要的结论, 包括家长主义, 即使与病人或病人家庭的判断相冲突, 也要接受医务人员关于病人最佳利益的判断, 第三方和社会的利益被置于次要地位或干脆不予考虑, 集中于利益和伤害作为行动是有道德意义的特征, 而不是不顾后果而受约束的道德义务或权利。”[7]很显然, 希波克拉底的医学伦理学属于医学专业行为准则的应用伦理学, 它以医患关系为重心, 把患病的个体作为医学伦理道德关怀的唯一对象。由于近几个世纪以来, “生物医学模式”及其指导下的医学实践以疾病和病人为中心。因此, 希波克拉底的医学伦理传统获得了进一步的强化。然而, 生物医学模式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指导思想, 必然导致不重视对人与其他生命形式的关系、生命与生存环境的关系问题的探索, 致使医学只专注于解决眼前的威胁人的生命与健康问题, 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长远问题则不够重视, 而这些被其忽视的方面正是当前生态价值观所关注的。在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 从人类自身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的“生态医学模式”, 把人摆到了一个不是中心的正确位置上, 它要求人们要着眼于人类生命、健康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要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这就要求在医学伦理中渗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将生态价值观融入医学伦理中来;实际上, 随着“生态医学模式”的建立, 医学伦理的生态化趋势日益明显。

在人类医学史上, 人类对生命、健康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自古以来从未间断。被誉为理性医学开端的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医学, 把健康视为一种处于环境影响中的平衡状态, 是一系列生命方式以及人类本性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衡。同样, 中国古代医学也把人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作为理论系统的基础。这一点在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有充分的体现, 该医学著作在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过程中, 发明了从自然和社会生存环境认识生命体及其生命活动的方法, 综合多因素考察人体健康与疾病, 提出了天然药物、食物和精神心理疗法调节人与其生存环境关系防病治病的生态医学模式。《黄帝内经》进一步阐述了健康的个体与健康的社会是一个大的模型化的秩序必不可少的部分, 疾病是个体和社会水平上的失调。这种以平衡为核心的医学传统, 十分强调疾病的预防以及个体对健康的责任[8]。上述事例说明, 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 人类对生命、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生态价值观影响着医学的发展模式, 这些为医学伦理的生态化转向奠定了基础。

三、生态医学伦理建立的理论基础

建立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之上的医学伦理, 其类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什么样的医学模式就必然产生什么类型的医学伦理。由此我们可以预测:生态医学模式的建立必然促进医学伦理的生态化转向, 而医学伦理生态化转向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新的医学伦理类型———生态医学伦理。下面探讨一下生态医学伦理建立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生态医学伦理建立的哲学基础。

生态自然观是随着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而提出来的, 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是在人类反思世界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 在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自然界的主宰者改变成为人与自然共同体的普通一员, 强调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 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普通一员, 人与自然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自然, 而且要保护自然, 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这些充满生态智慧的光辉思想, 在现代医学上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的医学认为, 人类本身应与自然环境和体内环境和谐共生、相互适应、共同发展, 这也是生态医学模式的主要观点,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也应该成为生态医学伦理的哲学基础。

2. 和谐环境伦理是生态医学伦理建立的伦理学基础。

和谐环境伦理是近年来在学术界产生的一种新的伦理思想, 它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和谐环境伦理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指导思想, 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为中介, 进而研究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论, 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冲突为目标, 并且建立在人类利益和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 旨在实现新的生态平衡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实践准则[9]。和谐环境伦理以人与自然道德关系和谐为研究对象, 不仅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的缺陷, 而且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 这与生态医学模式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所以, 和谐环境伦理应当成为生态医学伦理建立的伦理学基础。

摘要:随着生态医学模式的建立, 医学伦理的类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医学伦理的生态化趋势日益明显, 其结果必然促进生态医学伦理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生态医学伦理的建立提供了哲学基础, 和谐环境伦理为生态医学伦理的建立提供了伦理学基础。

关键词:生态医学模式,医学伦理,和谐环境伦理,生态医学伦理

参考文献

[1]王小芹, 刘典恩, 等.浅析生态医学模式建立的价值基础[J].医学与社会, 2010, (7) :37-39.

[2]张桂芝, 董兆举.对医学模式历史演进的若干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6, (6) :1-3.

[3]曹佃省, 谢光荣.健康概念及医学模式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J].医学与社会, 2008, (10) :4-5.

[4]于秀萍, 刘典恩.生态医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2) :14-16.

[5]刘典恩, 杨瑞贞.生态医学模式:后SARS时代的选择[J].医学与哲学, 2003, (11) :27-29.

[6]刘远明.环境伦理学对医学伦理学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1, (6) :22-23.

[7]邱仁宗.医学伦理学的国际展望[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14.

[8]刘惠宁, 烟建华, 等.论《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5) .

篇14: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循证医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09-02

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于2002年首先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试行,现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献[1]。《要求》产生于现代医学伦理学观念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深入人心、而循证医学正迅速传播的医学变革时期,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要求》明确提出本科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而医疗实践有赖于最新的有效的知识和信息。”

根据《要求》的精神,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2009年5月开始尝试对在院实习医生进行循证医学教学的同时,阐述其内涵的现代医学伦理观念和临床意义,试图通过临床实习

这种非正式的伦理学教育方式来强化医学生的伦理意识。在2010年实习医生进入临床的岗前教育中正式加入“循证医学及其伦理观”等专题讲座,使其在入科之前就植入“循证与伦理实习”的理念。

笔者所在医院实习医生分别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和泰山医学院等,虽然各院校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医学伦理学均是必修课。为了解实习医生对伦理学和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入院培训时笔者针对性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伦理学淡忘者几乎为半数。见表1。进一步询问原因可知各医学院校的伦理学教育大都采用传统的、简单的、刻板的说教方式,学生普遍感到抽象而乏味,考试结束便束之高阁,进入临床的大多数实习医师对医学伦理学只停留在模糊的医德规范的概念上。

对实习医生开展循证医学临床教学时阐述其医学伦理意义是一种教学尝试,对于刚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将伦理学与循证医学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理解两者在医疗行为中的作用和价值。现从多方面论述这种结合的优势和意义。

1 教学的支撑点——从临床实际剖析循证医学的伦理内涵

1.1 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

循证医学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客观地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主动维护病人的医疗选择权和决定权。这种仁爱之心和同理态度是医务从业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医术进步所必需的精神动力。

1.2 体现平等和公正原则

循证医学的信息交流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平等和公正原则,有利于缩小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水平从业者的差距。

1.3 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循证医学强调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数据为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临床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实现追求卓越的医德意愿。

1.4 核心是为病人服务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为病人选择当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诊疗证据。减少医疗干预的失误,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以求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

1.5 可使从业者自觉转变为追求终身教育

循证医学可使从业者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的道德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2]

2 教学形式——提高了规格,有利于教学相长

循证医学从简单解决医疗问题上升为探讨伦理问题,或为了解决伦理问题而争论如何处理医疗问题。这种辅车相依的复杂现象在临床随处可见,也正是临床实习医师的困惑之一。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循证依据和伦理依据的综合评述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临床教师有较高专业和医学哲学的素养,同样也要求学生迅速脱离单一的书本教育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嘉言懿行与学生的感悟会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对各自职责的承诺。

3 教学内容——扩大了视野,贯通了伦理与医疗之桥

实习医生需要学会用“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3]。密切联系实习场景所处的医患关系、医患心理及社会舆论等,但在淡忘或轻视的情况下,即使一如既往进行了入院前医德医风教育,大多数实习医生也不会将所学伦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将循证医学与伦理学并重地进行探讨,使现实中的价值判断和因果剖析更加丰富直观,笔者并不摒弃曾经的教材,相反,是让实习医师重温这些教材的重要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结合临床现实,在实践循证医学中领悟其伦理蕴意,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 教学方式——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

近年的本科实习医生基础知识扎实而联系实际不足,求知欲和自主意识均较强,面对择业、考研等竞争,学业上多有偏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会积极参与,对自认为重复性培训和低水平的讲座常采取抵制态度。如何让他们同时对两门看起来“无关又无用”课程感兴趣,甚至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拮取和剖析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并采用逻辑推理对两者进行链接,阐明其不可或缺的临床作用是本项教学的特征。一个拔新领异、鞭辟入里的讲坛才能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

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也循此方法,即“循证教学”,讲课中时常面对医疗措施提出针对性伦理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其问题设计要击中矛盾的要害,并产生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4] 对初学者来说,临床伦理问题常常不能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只需把握住原则,重要的是实习医师在参与讨论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问题过程中,完成了医学伦理意识的培养和医德素质的提升。

5 教学效果——强调实用性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实习医师在直面病人的早期实践中即掌握了提出问题,寻找、甄别和应用证据,结合病人的知情同意和自身的知识与经验,综合制定循证决策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让实习医师明确这种医学模式符合医学伦理原则,因为它是目前最有利于病人的一种医疗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但目的是通过解决纷杂的临床问题,激发实习医生对医学所含哲理的好奇和兴趣,引导他们走出书本,“由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相互依赖,走向交流与沟通,促进人格、价值取向的转变”[5],领悟即将从事的行业中无处不在的伦理约束及其实践方法,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并重的职业价值观。

教学医院是医学生步入临床现实的第一场景,是领悟和实践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初级阶段。美国伦理学家Richard Harsh等[6]认为:对医学伦理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径。伦理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应该是强制性的。而是在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环境中,通过长期培养和内心感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应该贯穿于教育始终。通过循证医学教学提高实习医师的医德涵养已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实习期的医疗实践中融入伦理实践是重温医学伦理学、完善医德培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略,如果有需要者,请与作者联系)

(收稿日期:2012-02-15)

篇15: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涉及人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工作,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和安全,特组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在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备案。

第二条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是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领导下的伦理咨询组织,负责全院人体生物医学、药物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的临床验证、医疗新技术应用以及涉及人类受试者临床研究的科研项目中有关伦理问题的论证和审查,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决策咨询。

第三条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宗旨是依据国际、国内相关的伦理准则,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要求,保障医学科研中受试者和公民的利益,促进临床研究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

第四条 受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相关管理部门的委托,对临床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医学伦理问题进行论证,为决策提供咨询性意见。对付诸实施或者将要推出的涉及人的临床研究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伦理方面的评估、分析研究,提出修改完善、局部调整或应该终止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

对我院人体生物医学、临床研究、医疗新技术应用中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伦理学问题进行研讨,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

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交流和联系,提高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业务水平,开展伦理培训和学术交流。

第三章

第七条

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应当符合独立、胜任、多元和透明的原则。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决定不受研究者、申办者及其主管部门的影响。

第八条委员会组成成员均为兼职,其中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2名,委员若11名,秘书1人。委员由医药专业(含中医临床专业)、非医药专业、法律专业以及外单位人员,并且有不同性别的委员组成。

第九条 伦理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为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委员可以连任。如换届新的委员应有三分之一的比例。伦理委员会委员可以通过向主任提交辞职信辞去其职位。因各种原因长期无法参加伦理审查工作者;未能通过伦理审查的培训与考试,不能胜任工作者以及因年龄、健康或工作调动等原因不能继续担任伦理委员会委员者可以被免职。因行为道德与委员资格相违背者取消伦理委员会委员资格。

第十条

委员会设立秘书组负责日常性事务。秘书组设在科教科。

第四章

度 第十一条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可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召开全体或部分委员会议,对急需解决的有关伦理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性意见。每年年底召开一次委员会全体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制定工作计划。

第十二条

委员会实行分工协作制度。根据实际任务需要,委员可分别承担专题研究,提出初步意见,交伦理委员会会议讨论。委员未经授权不得代表委员会发表意见。

第十三条 委员会实行利益冲突公开和回避制度,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

第五章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科教科负责解释。

篇16: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人员所属关系(主任委员姓名 性别

/副主任委员/秘书/委员)职称 专业 工作单位

办公电话

查振刚 主任委员

罗良平副主任委员 蔡湛宇 副主任委员 张爱东 委员 肖小敏 委员 刘跃平委员 姜海平委员 陈伟菊 委员 吴晓松 委员 卢冬霞 委员 刘升明 委员 周毅 委员 陈韶华 委员 李伯侨 委员 邱义平委员 程国华 委员 王娟 委员 男 教授/主任医师

骨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 教授/主任医师 医学影像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 讲师 管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 教授/主任医师 心内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女 教授/主任医师 妇产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女 副研究员 管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 教授/主任医师 普外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女 主任护师 护理学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20-3868

女 主任药师 药学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535

女 高级工程师 物理学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 教授/主任医师 呼吸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 教授/主任医师 风湿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女 高级会计师 财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男 教授 法学 暨南大学

男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

广州市天河区慢

性病防治中心

男 教授 药学 暨南大学药学院

女 律师 法学

广东南方福瑞德

律师事务所 郑生

委员 男 工程师 机械制造

天河区天园街道

办事处

广州华侨医院

上一篇:新人生起点下一篇:小班数学长方形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