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的工作伦理

2024-06-15

图书馆员的工作伦理(精选七篇)

图书馆员的工作伦理 篇1

关键词:图书馆员,工作伦理,工作性质

一、工作伦理的内涵

要了解什么是工作伦理,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伦理。王臣瑞在《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解释:“从字源上讲, 伦理二字是出于希腊文, 是风俗习惯的意思。但是, 风俗习惯广义讲, 包括社会的一切规范、惯例、典章和制度。”“在中文里, 伦理二字早已为古人所采用。中文的伦理二字, 在字义上, 较之希腊文与拉丁文所指的伦理一词, 尤为妥帖恰当;伦字为有辈有类的意思, 是表示人际间的各种关系;理是纹理或道理, 是说明人际间的关系并非紊乱无章, 而是有条有理、有原则和有标准的。”“伦理学研究人的一切伦理事实:诸如人行为的性质、行为的标准、良心的现象、法律的基础等, 无不包罗于伦理学的范围之内。”“伦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本质, 探讨道德的最深基础, 因为它的目的是要建立人行为的标准、确定人的做人之道、使人过一个真正适合于人的生活、做一个真正名符其实的人。”

“伦理学不但是一门纯理论的学问, 也是一门实践的课程, 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 理论与实践要兼顾并重。所以伦理学必须对实际人生指出做人行事的标准来, 譬如如何分辨行为的性质?如何评判道德的价值?如何解释权利与义务的冲突?如何形成确定的良知等等。”

根据以上解释可以清楚地看出, 伦理学就像是一门理论的学问, 但也要兼顾实践, 主要的是在探讨人的行为, 为我们形成一些行为上的规范。

二、图书馆员的工作性质

图书馆员做的是怎样的工作, 恐怕首先要从图书馆的历史谈起, 才比较容易说清楚。人类历史上是先有图书馆, 才有图书馆员, 而且早期当图书馆员不是一个特殊的职位, 即早期的图书馆员, 应该是一般的读书人, 就是很优秀的图书馆员了。有图书馆学校, 训练图书馆员, 还是近代的事。图书馆员是管理图书的。这样图书馆员的工作特性, 就跟图书馆是什么有关了。图书是一种媒体, 就像目前的其他各种媒体一样, 它可以记录很多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知识, 传递到后代,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功臣。因为能这样记录下来流传, 人类的知识才能累积起来像今天这样厚重。所以图书馆史, 经常与文明史连接起来, 就是这个缘故。最近这些年来, 又兴起了咨询这一名词, 所谓咨询, 应是一些数据资料, 经过了咨询科技的处理, 使之成为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这虽然和传统图书馆给读者提供的知识在性质上不尽相同, 但其服务读者的、服务的观念应该是一致的。

三、图书馆员的工作伦理

根据图书馆员的工作特性, 做一称职的图书馆员, 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要认清工作的内容是知识, 工作的对象是读者。在知识方面, 不论是支援学术研究, 或是从事传播普及, 我们都要在透过馆员的工作, 将知识提供给有需要的利用者, 如此才能够使知识的功能发挥到最高点。在工作对象方面, 一方面是读者个人, 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社会。图书馆员的工作伦理, 除了要面对上述的知识以外, 还要兼顾对读者个人以及国家社会的责任。

关于知识方面, 我们如果希望它能发挥最好的功能, 至少要保持完整、正确、传播迅速, 这也就是图书馆员在工作上一定要坚守的原则和保持的态度。

1. 关于完整。

我们常会有这样的经验, 我们所得到的知识, 若是不完整, 对研究工作的进行, 或者一件事物的判断都会出现偏差, 结果当然是导致研究的结论错误, 或者做出不当的认知。所以, 谁得到的知识和咨询越完整, 谁犯错误的机会就越小。图书馆员在这方面应该落实在馆藏的发展上, 馆藏越保持新颖、齐全, 越能够给读者提供完整的知识。一本该入藏的新书未采购, 处理的时间太长读者未及阅览, 都可能造成对读者的伤害。图书馆员如何能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 在知识的体系中尽量地保持完整, 就要靠馆员们随时掌握知识发展的趋势, 了解出版的行情, 及时地、适当地进行馆藏建设工作。当我们从前没有思考图书馆员工作伦理的时候也未曾考虑过这些问题, 这正是我们要讲求图书馆员工作伦理原因, 籍以建立起图书馆员正确的工作态度。

2. 关于正确我们感受应该更深。

提供的知识不正确, 不仅不利个人, 亦且贻害国家社会。但图书馆员实在无法保证每一件的内容都是正确的, 我们有时候也无法说某一件图书资料的内容如何, 而在采购时予以删除, 甚至也不是图书馆员的知识能力所可及, 我们就要在馆藏入藏时保持平衡, 让读者有机会从阅读中了解真相。所以, 我们要尽量维持读者知的权利, 又多少想尽一点指导的责任。两者之间, 就要凭工作伦理的观念。

3. 关于传播迅速, 更是今天咨询传播的一大基本要求。

现在的咨询瞬息万变, 稍有延误就失时效。或者不能及时提供, 就容易让使用者蒙受损失。今天咨询传播的技术日新月新, 转眼间就可以四处传播。若是于我们工作者的关系, 影响到咨询的传播速度, 那就是我们的责任了。图书馆员, 或者说咨询工作者, 如果从这一角度看, 就该省察出一点自己的工作伦理了。工作伦理, 就是要面对自己的工作, 省察其内涵, 寻绎其价值, 领悟其成就, 尽职负责, 全力以赴。

4. 关于馆员与知识活动的关系。

即如上所述。那么图书馆员要服务于读者, 还有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知识是图书馆员工作的内容, 我们把知识的活动处理好, 使知识既能顺利地向高深的层次发展, 又能普及给社会大众, 发挥知识的功能。可是无论是支援学术研究, 或者是从事知识普及, 我们的工作必须考虑读者对于知识或者咨询的需要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他们所需要的;二是他们该需要的。从事研究工作的人, 他们需要研究的资料, 会到图书馆来检索查取。一般人也有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比如他玩股票, 要知道行情。他想旅游, 要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学生写读书报告, 要阅读有关文献。这些都是读者自己有了需要, 会自动到图书馆来寻求, 图书馆员比较容易掌握他们的需求, 满足他们在知识上需要, 也容易把读者服务得满意。因为我们只要将他们指定的资料提供出来, 或者进一步对他们有用而他又不知道的资料也提供给他, 他就会心满意足了。可是, 无论从知识活动立场, 或者服务读者立场, 我们应该要更进一步, 将一些读者应该知道, 而他们却未感觉需要的, 但确实是当今世人所应该知道的知识, 也传播出去, 才会使知识的功能越加发挥。所以, 这样作使图书馆员既忠于知识活动, 也忠于读者。

图书馆员的工作不是坐等有读者来才服务, 而是主动地以读者为对象, 以知识为内容, 所进行的一种工作, 一种隐性的工作, 是教育、是建设、是发展、是传承。图书馆员, 若是在这些工作的伦理观念获得澄清, 图书馆的工作方向就不会有任何偏离。反过来说, 观念上一出问题, 则到处都是纠纷, 到处都是困难。思想是一切的根本, 观念是一切的源泉, 正本清源, 古有明训。图书馆员需要正确的工作伦理, 图书馆把读者服务好了, 社会大众都有良好的知识水准, 都能掌握充裕的咨询资源, 凡事都能理性思考, 人人乐观进取, 进退有法, 融洽相处, 社会祥和, 国家进步。

图书馆员的工作伦理 篇2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在应对青少年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从20世纪初开始,青少年社会工作逐渐地走向了专业化道路。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爱好需求,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专业方法,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一)、相关概念和内涵

1.社会工作伦理

中国学者罗肖泉认为“社会工作伦理是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的职业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社会工作职业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为研究对象,也为评判社会工作从业者的道德规范提供依据” [1]。

2.伦理困境

Frederic G.Reamer曾给伦理困境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 [2] 简单来说,伦理困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种道德上难以取舍和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1、保密与知情权的冲突

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案主的隐私使其不受伤害。但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中,因为青少年在认知、理解及情绪与行为控制方面尚未成熟,并且父母对青少年子女有监护权与知情权,所以社工在开展服务过程中会面临保密原则与青少年案主家长的监护权与知情权之间的冲突。

案例:在仪征司法所对犯罪青少年做评估时,被访者M对我们说,虽然家长不让他和社会上的一些人再来往,可是他认为那些人对他好,把他当成兄弟,因而并没有与他们断绝往来,希望我们保密。当时我很纠结,假设我替他保密,他出了意外怎么办?再次被教唆犯罪怎么办?并且父母和学校对他们的情况有知情权,我们也不能擅自解决。(被访者M)

2、案主自决与社工干预的.冲突

社会工作实践中强调社会工作者尽力鼓励服务对象自我决定,目的是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使服务对象在自助中成长和变化。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由于生理、心理和其他原因,某些服务对象可能没有能力作决定,难以对自身的处境做出清晰的判断,需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来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

当案主是青少年时,由于他们社会经验匮乏,社会阅历尚浅,学校是他们家庭以外第二大社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中国根深蒂固的家长决定制和“孝”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社工会遇到学校、家长的决定与青少年自我决定产生的冲突,或因案主的部分能力受限而完全由学校和家长做决定,使案主自决原则受到挑战。

3、专业关系与私人关系的冲突

案例:在仪征司法所做评估时,一位被访者如是说:“你们以后还来吗?有些话不是很愿意和父母说,能和你们这样聊一聊我觉得很开心。”(被访者L)

青少年叛逆的特点使他们难以接受简单而又生硬的关系建立,因此,社工与青少年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往往都是通过与之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来实现的,这种“朋友”关系更容易给案主带来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是当案主开始依赖于这样一种“朋友”关系时,专业关系将受到挑战。可见,在特定情境下,社工遵守伦理守则要有自己的专业判断,且既不能死板地恪守专业关系,也不能一直以“朋友”关系取代专业关系,以免与案主产生私人情感或利益纠葛,违背专业伦理。

4、案主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

“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职责是增进当事人的福祉。”这是NASW伦理守则中做出的明确规定[3]。案主利益是社会工作者最优先考虑的事,然而,社会工作者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工作上的要求与限制,社工有时不知如何在自己和案主的利益中取舍,如何在其他人或政府的利益中如何取舍,更不知如何去尽量减少由此冲突导致的不利影响和后果。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尽量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导致的不利影响和后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抉择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又具有典型性,但本土社工对于伦理困境的认识并不充分,在应对伦理困境时也没有统一的原则。笔者在访谈中发现,社工对伦理困境的应对能力主要与是否受过专业伦理教育、社工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督导机制是否完善有关。

以下是当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面临伦理抉择时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社会工作伦理教育。

虽然社会工作伦理是社工实务的重要基础,但事实上,它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却受到了忽视。社会工作是一门“道术并重”的专业,在专业教育中不可以仅重视专业服务的技巧传授,还要强化学生对于专业伦理的认识。而且,社会工作伦理教育不能只是点到为止,更应该有对伦理议题的深刻探讨和在专业实习中对于伦理价值观的强调。为此可以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机构中聘请专家学者,教导学生和一线社工专业伦理的相关知识,并能将理论与实践二者做适当的转化。

(二)、寻找资源,获得支持

社工在实践中陷入伦理困境时,常常由于自身工作经验的限制,难以凭一己之力做出最恰当的伦理抉择。而如果有实务经验丰富的督导的指点和帮助,社工团队的协作探讨,社工机构的背后支持,往往能将伦理困境中各方冲突分析得更为清晰、透彻,这也有助于社工做出更恰当的伦理抉择。

(三)、加强社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总结。

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线社工大多非常年轻。青少年社工经验尚不充足,因而处理伦理困境时会更为棘手。经验不足与专业知识不扎实,往往会导致社工身处伦理困境而不自知,合理应对更无从谈起。因此,一线社工也应当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多做探讨和反思,以提升服务能力。

(四)、完善督导机制。

督导是社工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更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也能够协助社工更好地应对伦理困境。然而,由于目前社工行业发展的限制、社工人才的缺失,督导工作有时会被忽视或者没有充分地开展。所以,应该培养社工机构督导人才、运用资源联络资深社工并建立完善的督导机制,这将有助于社工有效地做出合理的伦理抉择。

结语

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教育,加强社会工作者自身知识储备,不断坚持并完善督导机制或许是解决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之道。如此就能减少因为处理不当导致案主受到伤害,进而促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67.

[2] Frederic G.Reamer.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台北:洪叶文化有限公司,:97.

图书馆员的工作伦理 篇3

关键词 职业道德 图书馆员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IFLA

分类号 G250

Abstract On their professional behavior, librarians should obey the library laws and stick to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too. The library associations in five Asian countries drew up the code of ethics for librarians. In 2012, 《IFLA Code of Ethics for Librarians and other Information Workers》 were endor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The IFLA code will surely bring some inspiration to the Asian library associations when they revise their codes.

Keywords Professional ethic. Japan. South Korea. Singapore. Malaysia. IFLA.

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也称职业伦理,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具体包括了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内容,涵盖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1]。职业道德准则,或是行业约定俗成,或由行业协会等组织制定,用以填补行业法律对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没有涉及的空白,与行业法律形成双重保障。最早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是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38年制定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Code of Ethics for Librarians),该准则于1975年、1981年、1995年进行了修订。相比之下,亚洲国家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制定时间晚,缺乏与时俱进的修订。本文选取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这五个亚洲国家,分析其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并根据2012年国际图联制定的《IFLA图书馆员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伦理准则》(以下简称IFLA准则)的主要思想,对亚洲五国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出建议。

1 亚洲五国的图书馆职业道德概况

1.1 日本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図書館員の倫理綱領》(以下简称“日本准则”)[2]

日本准则秉承了1979年修订的《图书馆知识自由宣言》(Statement on Intellectual Freedom in Libraries),由日本图书馆协会于1980年6月4日在其年会上批准通过。准则由前言和正文组成,前言分五点,主要描述准则的建立基础、准则适用的对象、准则的目的与意义等,重点指出准则适用于各种类型图书馆的图书馆员、各种职位各种级别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志愿工作者,以及其他致力于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和其他类似图书馆功能机构的工作人员。

正文共12条,涉及以下七个方面:(1)图书馆员最基本的态度;(2)对读者的责任;(3)对馆藏资料的责任;(4)接受培训的责任;(5)作为组织成员的责任;(6)图书馆之间的合作;(7)对文化创造的贡献。其中对读者的责任、对馆藏资料的责任、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对文化创造的贡献四个方面阐述比较详细,部分举例子加以说明。

1.2 韩国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韩国准则”)[3]

1996年3月18日,韩国图书馆协会在第48届年会上提出《韩国图书馆员道德准则计划》,并于同年9月21日成立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委员会。历经十次委员会会议、两次公开听证会和两次韩国图书馆协会公告讨论,最终在1997年10月30日第35届韩国图书馆协会全国会议上公布了《韩国图书馆员道德准则》。准则分为前言和正文两部分,前言部分指出该准则作为图书馆员在职业工作中的指引,是图书馆员的宣誓和对公众的承诺。正文分别从社会责任、自我成长、职业水准、合作、服务、典藏和职业尊严七个方面阐述,每个部分先是总论,再按A、B、C、D四点加以解释说明。

1.3 新加坡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Code of ethics和LAS Statement of Ethical Principles )(以下简称“新加坡准则”)[3-4]

在IFLA网页的新加坡准则没有提到其制定时间或制定过程等信息,仅列出具体内容。准则分为前言和正文两部分,前言指出,无论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公民、教育机构公民或其他特殊群体,图书馆员都有遵循职业道德的义务。正文从图书馆员与统治当局的关系、与用户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其他图书馆的关系、与职业的关系、与供应商和出版商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七个方面进行阐述,每个部分或有文字说明,或分为几点加以解释说明。新加坡准则是五个国家里唯一谈到图书馆与统治当局关系的准则。

此外,在新加坡图书馆协会的主页上可以看到《新加坡图书馆协会道德准则宣言》(LAS Statement of Ethical Principles),宣言生效时间为2007年1月15日。这是关于图书馆协会的道德原则,同时也是图书馆员职业行为的道德准则。宣言很简单,只有三点:(1)始终指导我们为了人类的利益,跨越时空的界限,朝着保存和传播一切记录形式的知识的方向努力;(2)始终致力于发展和加强我们的能力,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3)保证图书馆职业的利益和保持其连续性。

nlc202309040906

1.4 马来西亚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马来西亚准则”)[5]

1989年,马来西亚出台了《国家信息政策》(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Policy),指导政府机构向马来西亚各阶层公民免费提供信息,但是它没有涉及图书馆员在提供信息服务中的角色和职责。为填补这个空白,马来西亚图书馆协会制定了《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用以规范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保证图书馆员的行为与图书馆目标一致和保护用户的利益。以上信息在准则前言描述,正文部分在注明图书馆员应该遵循《马来西亚图书馆协会宪章》外,还要求做到以下八点:免费平等为读者提供信息,保护用户的隐私权,追求事业的卓越,不可以通过职位和正常服务获取个人利益,不能让个人的信仰影响职业,对待同事要尊敬、友好和公正等内容。

1.5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以下简称“中国准则”)[6]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部署,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于2002年11月15日通过,该准则自通过以来一直是试行版本,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序言阐明准则适用范围是所有类型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所有从事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工作的人员。准则的正文很简短,分十点,每点两句话,每句话六个字,共120个字,分别从职业观念、职业精神、服务态度、职业水平、职业形象等方面进行阐述。

2 亚洲五国的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对比分析

2.1 时间的比较

亚洲国家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相对于欧美地区晚很多,五个国家中最早制定图书馆员道德准则的日本是在1980年,比美国晚42年;中国2002年才制定《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版,比美国晚64年。其次,美国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自制定到1995年已经修订了3次,但是亚洲五个国家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制定后就无修订,新的图书馆涵义和服务在准则中无法体现。与美国相同的一点是,亚洲各国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均由图书馆学会或协会制定,准则基本符合图书馆实际工作的需求。

2.2 形式的比较

五国的准则均由前言和正文组成,前言部分介绍准则的制定背景、制定主体、理论依据、制定目的、适用对象等,正文部分分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准则正文结构比较相近,都是先分七个方面,再细分要点进行论述。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正文相对简单,直接罗列准则内容。

2.3 内容的比较

亚洲五国的准则在内容上不完全相同,但基本都涉及图书馆读者服务、馆藏资源、馆员业务水平等内容。

2.3.1 图书馆员与读者的关系

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是图书馆员道德准则的最基本内容,是五国准则都提及的唯一一项内容。图书馆员向读者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满足广大读者的不同需求是图书馆员与读者关系的基本要求。五国针对图书馆员读者服务提出的准则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保护读者的隐私权,不得透露读者姓名和借阅资料等信息,这点五国准则均有规定。(2)对待读者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为国籍、种族、宗教信仰、年龄、性别或社会地位等歧视读者。这点除中国外,其他四国均有讨论。(3)对读者的服务态度只有韩国和中国有讨论。韩国准则规定,“要以善良友好的方式对待读者”,并在馆员自我提升方面提到“图书馆员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要充满热情、恒心、勇气和希望地工作”。中国准则规定“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

2.3.2 图书馆员与馆藏的关系

主要是针对图书馆采访人员提出的职业准则,规范采访人员不得基于私人利益、个人喜好选购资源。关于这一点,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阐述得比较详尽。日本准则规定图书馆员“不能因为个人利益、个人喜好收藏资源,而应通过自己专业的知识和判断收集、组织、保存和提供资源”。韩国准则规定图书馆员“在收集馆藏时以保护文化遗产和社会记忆为目的,应该排除偏见、干涉和诱惑”。新加坡准则在规定与供应商、出版商的关系时,提出选择供应商、出版商的两点原则:一是以最合理的价格提供最好的产品,建立长期的使用关系;二是图书馆员不能收取个人报酬,不能以图书馆的名义为了个人利益进行商业活动。马来西亚没有针对采访资源提出准则规范,而是笼统地提到“所做的决定和行为由专业的判断,不可以通过职位和正常服务获取利益”。对于资源,日本准则还提到“图书馆员应该使自己尽可能熟悉社会知识的各种资源”,而中国准则只是很笼统地谈到“爱护文献资源”。

2.3.3 图书馆员之间的关系

图书馆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图书馆员工作中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很多国家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都忽略了。五国中韩国阐述最详尽,准则规定“图书馆员有共同分担图书馆工作的职责;对待同事要坦诚,尊重同事的隐私,对于影响到同事的批评,只有为了图书馆服务这个唯一的目的才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反映给合适的领导;同事要形成有礼貌的合作团队”。马来西亚对同事关系方面简单地以“不可以以牺牲读者、同事和聘用单位的利益为代价赚取个人利益”和“对待同事要尊敬、友好和公正”两句话带过,中国准则简单地表述为“发扬团队精神”。

2.3.4 图书馆员通过接受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

亚洲五国准则都提到图书馆员应该提高个人技能,提高服务水平。但对于提高技能的方式,每个国家的准则有不同的规定。日本准则规定,“作为个人和小组成员都需要接受培训,通过自我学习或者向其他机构学习,掌握有关读者、资源、资源组织技巧及向读者提供资源方式等方面的知识”。韩国准则认为提高技能有三种方式:(1)图书馆员应全心致力于研究和实践,培养个人能力积极应对社会变化和读者需求;(2)尽最大努力学习与工作相关的职业知识和技能;(3)认识专业组织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入这些组织。新加坡准则规定,“图书馆员应该加入新加坡的图书馆协会或者其他图书馆协会,积极参加这些组织的会议和活动。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中国准则规定,“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马来西亚准则只是提到要提高图书馆员的知识和技能,但对于何种方式没有论及。

nlc202309040906

2.3.5 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图书馆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

日本准则认为,“图书馆间的合作不能作为图书馆的目标但是应该作为图书馆员职业的特征。图书馆应该和当地的教育部门、社会机构和文化机构共同致力于文化建设。图书馆员应该及时关注出版界、广播和新闻报道,从公众视角和公众需求为文化读物建设而努力”。韩国准则认为,“图书馆应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但应该和图书馆保持合作关系,也应该和社会机构保持合作关系”。中国的准则规定,“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和“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但是以上三个国家的准则都只强调应该注重合作关系,而没有针对合作关系中图书馆员应该遵守的准则。唯有新加坡的准则对合作中有关方面做出相应规定,并加以详细说明。要求图书馆之间相互尊重、严格遵守共同的原则,愿意共享知识和经验,并具体举例说明访问图书馆员应该遵守被访问图书馆的礼仪,受访图书馆应尽一切努力为访问图书馆员提供关于建筑、组织和工作的信息。图书馆员不要擅自以建议、咨询或评论的性质访问一个图书馆,除非接受了邀请。

2.3.6 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职责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准则均谈到图书馆员职责。日本准则认为,“作为图书馆的一份子,图书馆员有积极参与图书馆政策制定的责任”;“图书馆馆长对下级员工的职责包括保证安全的劳动条件,保证足够的图书馆员人数以防止劳动压力、生病”,还特别指出要保证对图书馆员母亲们的保护,可见该准则对图书馆员的人性关怀。韩国准则也对图书馆馆长职责做出规定,“应该培养图书馆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应该为图书馆员提供提高专业技能的机会,并肯定和欣赏他们的工作”。新加坡准则认为,“图书馆员应该鼓励其他人认识图书馆服务价值的认识,应该培养用户形成爱护图书馆财产的意识”。

对于图书馆的社会职责,日本准则规定,“图书馆应该创建文化环境,举办活动促进当地居民形成阅读习惯、向小孩推行图书馆服务”,这与日本政府重视培养少儿阅读习惯有很大关系。中国的准则第一点提到“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但是对于社会职责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概括得太笼统。

3 《IFLA图书馆员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伦理准则》的启示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IFLA)下的信息获取自由与表达自由委员会(IFLA-Committee on Freedom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Free Expression,简称FAIFE)在2010—2012年期间起草了适用于世界范围的图书馆员和信息工作者的伦理准则,并听取了上百个IFLA会员和非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反复进行修改,最后由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IFLA Governing Board)于2012年8月通过了《IFLA CODE OF ETHICS FOR LIBRARIANS AND OTHER INFORMATION WORKERS》,并在其主页提供了各种语言的版本,包括中文版本《图书馆员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伦理准则(IFLA)》(以下简称IFLA准则)。

IFLA准则分为前言和正文两部分,前言阐述的内容包括准则的目的、准则的功能、准则表达的理念和准则的法律依据。正文部分按信息获取、面向个人和社会的责任、隐私安全和透明、开放获取与知识产权、中立、个人操守和专业技能、同事及雇主/员工关系六个方面进行阐述。IFLA准则因为是最近才制定的准则,无论是涉及范畴还是准则的表述都比亚洲国家的准则更接近目前图书馆的工作,值得亚洲国家在修订准则时借鉴。

3.1 图书馆员道德准则与法律、政策相互补充

IFLA准则指出其与《世界人权宣言》(1948)相辅相成,并引用了该宣言第19条规定,“‘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查找、接收和传递信息和观念’的权利,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为公众提供现代化的先进的信息服务的无可辩驳的理论依据”。在准则里提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使两者相辅相成,便于图书馆员查阅相关的法律,在实际工作中同时用法律和道德两层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一点只有马来西亚提到准则与1989年的国家信息政策相呼应。因为图书馆事业在发展,工作内容在变化,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相应的法律进行道德准则的修订,才能满足图书馆事业的需求。

3.2 保障少数群体、弱势群体获取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在提到为读者公平公正服务时,亚洲五国的准则大多概括为“无论用户的年龄、公民身份、政治信仰、身心障碍、性别、教育水平、收入、移民及难民身份、婚姻状况、出生地、种族、宗教、性取向等,均应该向他们提供平等的服务”,几乎没有详细谈到针对个别群体提供平等服务。中国有56个民族,竟然没有提到保证少数民族读者平等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权益,只有日本准则稍微提到图书馆应该保证向儿童提供服务,提倡儿童多参与阅读。在IFLA准则里,特别提出了“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工作者应尊重所在国家的小语种族群,保障他们以自己的语言获取信息的权利”和“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工作者应尊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同时确保这不会影响成人获取信息的权利”。亚洲国家在修订图书馆员道德准则的时候,应多考虑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权利。

3.3 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道德

亚洲五国的准则注重的是对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涉及读者的行为道德。笔者认为,图书馆员对读者与图书馆发生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时的行为道德应该负有引导的责任,也属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范畴。图书馆员应该在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提高读者获取资源服务能力的同时,培养读者在享受图书馆资源服务时应遵守伦理道德。IFLA准则就明确规定,“他们应向用户提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伦理道德,以帮助杜绝剽窃或其他形式的信息滥用”。

nlc202309040906

3.4 形成隐私和透明度的对立统一

在新的信息社会年代,一方面公众要求图书馆员不能透露读者信息,保护读者隐私;另一方面社会要求政府部门、行政机构和其他文化机构信息公开,提供社会透明度。在亚洲国家以往制定的准则只注重图书馆对读者数据的保密,而忽视了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工作者应支持并参与信息公开,让公众能够监督政府部门、管理机构和商业公司的运作。IFLA准则规定,“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工作者还应认识到,揭露不当行为、腐败和犯罪是符合公众利益的,可以通过‘保护告密者’条款来保护因此而违犯信息保密法规者”。

3.5 形成开放获取与知识产权的对立统一

虽然开放获取这个概念早在2001年就被提出,但是由于图书馆界一直以来受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影响甚深,此概念在多数国家的图书馆员职业准则中未被提及。中国2002年制定的图书馆准则第5条 “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虽然被程焕文教授认为“知识产权是法律问题,图书馆界一不小心捞过界了”[7],但这反映了作为向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主体的图书馆很保守地遵循着保护创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IFLA准则规定: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工作者承认作者和其他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寻求确保其权利得到尊重的同时,图书馆应支持开放信息获取、开源和开放许可的原则,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工作者有义务提倡文献信息在图书馆合理范围内不受知识产权限制。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工作者应该倡导版权保护的期限性,超过保护期限的信息应对公众公开和免费;主动促成作者把作品开放存取,并及时有效地揭示给读者。随着开放存取政策和法律越来越完善,图书馆应该也相应地制定准则,规范图书馆员在推广和宣传开放资源时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同时要培养读者尊重创作者知识产权、合理合法使用开放存取资源的阅读道德。

3.6 保证图书馆员的合法权益

亚洲五国的准则都侧重图书馆员的义务,完全忽略或不重视图书馆员的权利。当然,有一部分义务也是图书馆员的权利,如图书馆员接受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既是义务也是权利。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员工作的肯定、为图书馆员创造健康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培训的机会让图书馆员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个人价值,是图书馆馆长的义务,却是图书馆员的权利。IFLA准则有三条款目是保证图书馆员的权利:(1)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工作者应反对因为年龄、国籍、政治信仰、身心障碍、性别、婚姻状况、籍贯、种族、宗教、性取向或者性别认同等原因,在聘用人员时有任何方面的歧视。(2)保障图书馆员获取就业机会平等,并努力推动图书馆员同工同酬同福利,保证图书馆员工获取报酬平等。(3)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工作者拥有在工作场所自由言论的权利,只要它不违反对用户的中立性原则。以上这些权利值得亚洲国家图书馆协会参考: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在规定图书馆员的义务的同时,也要保证他们的权利,只有在保障了个人利益的前提下,他们才能更好地遵循图书馆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 1 ] 刘国生.职业道德与法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5.

[ 2 ] 日本図書館協会.図書館員の倫理綱領[EB/OL].[2013-05-13].http://www.jla.or.jp/library/gudeline/tabid/233/Default.aspx.

[ 3 ] 韩国图书馆协会.韩国图书馆员道德准则[EB/OL].[2013-05-13].http://archive.ifla.org/faife/ethics/klacode.htm.

[ 4 ] 新加坡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宣言[EB/OL]. [2013-05-13].http://www.las.org.sg/LAS%20Statement%20of%20Ethical%20Principles.pdf.

[ 5 ] 新加坡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宣言[EB/OL]. [2013-05-13].http://www.ppm55.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9&Itemid=168.

[ 6 ] 中国图书馆协会.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EB/OL].[2013-05-13].http://www.lsc.org.cn/CN/News/2006-04/EnableSite_ReadNews13633051143993600.html.

[ 7 ] 程焕文.国际图联图书馆员与信息工作者道德规范(草案)[EB/OL].[2013-05-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du9w.html.

蔡金燕 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馆员。广东广州,510830。

(收稿日期:2013-11-11 编校:方 玮)

图书馆员的工作伦理 篇4

1 信息伦理的内涵

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伦理关系。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信息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依靠社会舆论, 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产生作用。它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信息领域人的行为进行认定, 是对信息与道德如何契合的问题所作的研究。

2 信息伦理与图书馆职业伦理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 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图书馆职业伦理的建设, 并通过制定和颁布图书馆职业伦理规范来确立图书馆的职业精神, 规范职业行为。美国图书馆学会 (ALA) 于1938年公布的《图书馆馆员伦理守则》, 经过三次修订之后于1995年正式命名为《美国图书馆学会伦理守则》, 这份伦理守则明确提出维护知识自由、尊重知识产权、保护读者隐私权、维护读者权益等从业原则, “图书馆员作为职业的一分子, 要清楚地允诺担负起维护知识自由和信息自由检索的责任”;我国图书馆学会于2002年11月颁布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 (试行) 》, 也对图书馆员的行为提出了真诚服务读者、保守读者秘密、尊重知识产权、推进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为图书馆行业的伦理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2002年6月, 上海市16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联合发出了关于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倡议, 形成了我国第一个区域性、跨系统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

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社会机构, 在实际工作中便不可避免地遇到信息开发、管理、利用等方面的伦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所产生的伦理问题开始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 例如侵犯读者隐私权、侵犯知识产权、读者信息使用权受损甚至部分读者受到不公正待遇等。在这种背景下,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开展, 更需要用职业道德伦理来约束和规范行业行为。

比较信息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 信息伦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范畴具有相关性, 信息伦理学研究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图书馆的信息伦理建设也息息相关, 例如信息伦理学研究中Richard O·Mason提出的的“PAPA”理论, 提出信息时代有四个主要的伦理问题:即信息隐私权 (Privacy) 、信息正确权 (Accuracy) 、信息产权 (Property) 、信息资源存取权 (Accessibility) ;随后德国的信息科学家拉斐尔·卡普罗教授在《21世纪伦理学对信息社会的挑战》中认为:信息社会出现的信息伦理学领域的伦理问题包括全球化、隐私和秘密、信息的内容规范, 以及全面获取信息。这些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图书馆馆员没有全面理解信息伦理的含义, 就会出现上述有悖伦理规范的行为。

基于此, 图书馆应积极吸纳信息伦理研究的有益经验, 在综合处理信息过程中针对信息伦理的要求、准则、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伦理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落实, 以推动图书馆伦理建设的有效发展。

3 图书馆信息伦理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保障读者信息权利

图书馆的社会职责之一即是满足社会成员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 因此,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是优化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基础。在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 如何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购、利用、评价在合乎信息伦理的基础上加以展开, 如何使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用最大化, 满足更多读者的信息需求仍是图书馆必须加以正视和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此, 图书馆应主动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及时增加新的数据库等信息资源, 建立多种用户交流平台, 尽量利用网站和数据库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平等、自由、合法地利用图书馆并且充分享有其文献信息资源使用的权利。

3.2 完善规章制度, 对馆员进行信息伦理教育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图书馆信息伦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规范图书馆信息伦理、调节各方利益提供参考标准。为此图书馆方面应当认真研究网络信息生活的特点、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关系以及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权益关系, 重新审视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角色转变和行为选择, 适时修订和制定适应网络环境的图书馆伦理规范。

由于馆员的职业与信息开发、传播和使用等环节密切关联, 图书馆要适时对馆员进行信息伦理教育, 使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信息伦理观, 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在鉴别筛选信息资源时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 以确保能为读者提供健康有效的信息内容。同时图书馆应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 培养馆员信息平等的观念, 杜绝任何形式的读者歧视, 以及馆员因滥用自身信息权力而造成的损害用户对信息资源公平利用的现象。

3.3 开展读者信息伦理教育, 建立读者监督机制

网络资源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 使得信息时代道德舆论的承受对象变的极具隐匿性, 这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图书馆对用户的管理和对其不道德行为的约束、制裁, 因此图书馆不仅对用户要提供信息使用技能上的培训, 更应当加强对用户进行信息伦理精神的教育, 将信息安全、信息道德及道德规范、信息法律法规等内容灌输给用户, 使他们明确在信息时代所应承担的道德上的责任与义务, 自觉践行信息伦理准则, 保证信息资源的使用安全。

与此同时, 应积极将用户纳入到图书馆信息伦理的建设实践中来, 建立完善的用户监督机制。这样一方面督促馆员合理合法地利用自身的信息权力, 自觉尊重用户的隐私权、信息使用权;另一方面为用户维护自身的权利提供制度保障, 如果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 便可通过相关机制得以回馈与修正。

结束语

道德伦理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是人类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面对信息时代所提出的挑战, 图书馆应当积极与信息伦理学的研究成果相结合, 反思信息活动中自身的伦理建设, 合理改善图书馆活动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这样才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提升图书馆的形象, 为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构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信息伦理学研究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伦理建设具有相关性, 对图书馆在从事信息活动中所遭遇的道德困境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图书馆应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对馆员及用户进行信息伦理教育等方面完善自身的伦理建设。

关键词:信息伦理,图书馆伦理,道德

参考文献

[1]沙勇忠.信息伦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2]杨绍兰.信息伦理学与图书馆伦理建设[J].图书馆论坛, 2006 (2) .

[3]沈光亮.我国图书馆伦理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 2007 (4) .

[4]赵娟.论图书馆信息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图书馆学刊, 2007 (4) .

女性社会工作的伦理与价值讲稿 篇5

女性社会工作的伦理与价值

一、社会工作一般价值、伦理及其性别盲视

社会工作主要是以人作为工作对象的一项职业活动,因此,价值与伦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工作理论探讨和实务探索的基础。作为一项助人的专业,只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而没有良好的价值取向、人格和道德操守的社会工作者是不合格的。专业价值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不是部分的界定而是总体的界定,它不但决定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而且决定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伦理原则以及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等。

因为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是针对他者福祉的介入,这种介入不像单纯的技术介入那样可以用精确的公式来计算得失成败,有时其结果甚至是无法预知的且不以社会工作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太多的模棱两可和不确定性需要社会工作者凭借道德良知和道德责任做出随机应变的判断,而这种判断需要以一定的价值观作基础,忽视价值的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沦为技术官僚。

(一)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内涵

1.社会工作价值指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它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2.社会工作伦理是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它包括实际工作步骤的一般规则与标准,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和行为规范;也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根基,也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3.价值是理论层面对人和社会关系的规定,较为抽象;伦理则是在将这种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时,在操作层面上对人的行为的一种实际的指导和判断准则,较为具体。所以社会工作伦理集中反映了社会工作价值。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相对于其他众多的学科和职业,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往往被归结为价值、理论和实务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价值体现为统帅作用,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持有的价值观不同,才导致了社会工作个性异常鲜明。关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有许多不同的概括,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两种:

• 1.毕斯特克(Biestek,Felix)分别从人的潜能、责任、权利、需求、社会 功能、社会责任、社会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的自我抉择从九个不同方面论述了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 2.莫雷里斯(Morales,Armando)和雪佛(Sheafor,Bradford)的认为,社会工作的价值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个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以及工作价值观三个层面。第一,关于个人价值观。

(1)每个人不论贫富贵贱,都有他与生俱来的价值与尊严。(2)每个人都具有能力和动机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3)每个人除了要对他自己负责任之外,还要想到社会上其他的人。(4)每个人都有人类共同的需求,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偏好与需求。(5)人人都有归属需要,人与人要互助,而不是个体独斗。第二,关于社会价值观。

(1)社会必须提供机会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实精神与物质生活。(2)社会应提供资源与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免于饥寒、病苦、失 学或遭受歧视。

(3)让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参与改善社会与创造新世界的工作。第三,关于工作的价值观。

(1)相信所有的人均应受到关怀与尊重。

(2)应使人人有最大的机会去决定其生活方向与方式。

(3)应协助每一个人与他人互助,共同建立符合他们需求的社会。(4)要认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要以刻板的观念对待他。

尽管这些价值观主要反映了西方个人主义本位的价值信仰,但是,其中关于 自我、关于他人、关于社会的许多信念还是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启示。

(三)社会工作伦理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括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

②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③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④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⑤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 要求。

⑥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

(四)社会工作的性别盲视

1.社会工作的压迫性力量大多来自日常的主流关系的再生产,尤其是违 反女性愿望,强迫她们囿于家庭。就历史上大多数时候而言,实务工作者不能主张被压迫群体的权 利,而且是增加了压迫而不是促进解放。

2.实务工作者坚持个体应为他的地位负责,将社会问题个体化和私人 化,并据此强迫个体改变自己的 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抗议个体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中存在的不平等。对女性来说,这意味着隐瞒所受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承受照顾他人的重 任而不论这是否合理;强调女性经验的快乐而不是绝望,特别是不能完成家 庭义务或在不利情况下,不能承担她们的角色时所经历的那些绝望。可悲的是,在所谓的照顾服务系统中很少看到实质性的经济援助.不论处理的问题是不和谐的婚姻关系、亲子间不适当的沟通、男人对女 人和儿童的性和暴力伤害还是家庭贫困,传统上社会工作者并不会检讨家 庭中的权力关系。相反,这些情况下的干预依据的是一些心理学概念,将问 题定位于个人内部(通常是在家庭动力中的),当然,如果涉及的人不迎合其 理论提出的刻板的性别角色概念,家庭注定是功能失调的(Minushin,1974)。

3.他们将专家知识强加给服务使用者。结果是,那些寻求改变自身状况的女性很少得到负责她们成长的实务者的支持。女性没有办法对抗习惯的社会化过程,因为,女性感到自己既不能提高她 们的应对能力,也不能靠自身改变处境(Brown和Harris,1978;Rowe,1983)。社会工作者传统上总强调女性是照顾者,意味着她们在这些议题上 没有动员男性(O’Hagen和Dillenburger,1995),总是尽可能地错过他们。

4.社会工作者总是通过否认差异来忽略劳工阶层、黑人、残障人士和老年 女性的独特需要。既然彼此都是女性,为什么女性社会工作者经常给其他 女性提供很差的服务?部分答案在实务工作的意识形态里面。它并不认为个体有性别的差异,并生活在种族分层的社区或易受到其他维持压迫等级 的社会分化的影响。将女性作为一个不分化的类别来回应也潜藏在幕后,它绕过了个体女性经验的特殊性(Mohanty,1991;Jayawardna,1986)。

二、女性社会工作价值观

女性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受到了社会工作本身价值观以及女性主义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张李玺模仿莫雷里斯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界定来界定女性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关于女性

(1)每个女性都是独特的,既有女性的共同特质,也有专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2)每个女性都拥有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潜能。

(3)每个女性都是平等的,不管与女性还是与男性相比较而言。(4)每个女性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公平的尊重。(5)每个女性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员。•

(二)关于女性问题(1)个人的就是政治的。(2)个人的就是关系的。

(3)女性问题体现在女性自身的困境中,但本质上应该归结为社会的性别不平等。

(4)解决女性的问题应该更多地从社会结构入手。(5)女性问题更多地表现为历史性和社会性问题。•

(三)关于专业价值

(1)每个女性都有权利和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2)每个女性都应该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平等的关怀与尊重。(3)应该协助女性突破自我,建立关系,形成互助团体。

(4)对女性的介入应该更多地从社会价值观人手,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5)不能够仅仅止于女性自身,还应该进一步延伸到男性、儿童、家庭、社区等诸多女性利益相关者。

(四)综合性界说

第一,性别的双重视角。所谓性别的双重视角主要指的是我们在性别观点上应该坚持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并重的双重观点,妇女的问题本质上是性别的问题。但是,传统社会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生理性别,误认为女性的问题主要是源自于天生,这就导致了将妇女的社会问题错误地还原为生理问题;与此相应,当代女性主义过度强调社会性别的决定性作用,这导致了将妇女复杂的问 题简单归结为文化决定论的错误。双重性别观的引人可以给我们观察妇女问题提供一个更加科学而又全面的视角。

第二,个人的就是社会的。女性主义主张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个观点本身并不为过,但相对激进了些,因此,女性主义在许多领域引起了男性的强烈阻抗。事实上,比较合适的转换应该是“个人的就是社会的”,这句话的核心意义在于解释妇女的问题尽管表现为妇女个体困境,但事实上,个别妇女的问题往往是社会造成的,因此,对妇女问题根本性的解决应该从对社会本身结构性的改变入手,这句话与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有着本质上的共同。

第三,强化性别意识敏感度。女性主义早已揭示出妇女的问题本质上不是物质问题,而是意识问题,传统的男性主导社会造就了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这种错误的性别意识形态最终会内化于妇女的内心深处,使妇女处于性别压迫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也正因为如此,对性别意识敏感度的强化就显得尤其必需和紧迫。事实上,女性意识这个斗争武器的发现更多地还是得益于马克思的阶级意识。

第四,女性为本。传统社会的错误在性别方面主要体现为男性中心主义,当代女性主义的革命主要体现为针锋相对的女性中心主义的建构,事实上,简单化的男女二分无济于事,任何一种形式的性别压迫都是错误的。在妇女社会工作中,我们所倡导的主要不是以女性中心主义来取代男性中心主义,而是在具体实务过程中,更多地以女性为本,突出女性意识,强调从女性出发,注重为女性服务,最终达到女性的觉醒与发展。

第五,强调关系。比较而言,男性之间更多的是个体奋斗,而女性之间比较多的则是群体合作,因此,关系在妇女中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实之中,许多对妇女提供的服务也常常从关系的建立、修复和重构人手,效果确实非同寻常。

第六,尊重差异。差异性的提出可以视为女性主义非常重要的贡献,在社会工作中,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男性与女性的不同,这促使妇女去寻找和发掘自身的性别特质;另一方面,这种差异则体现在女性和女性内部之间的不同,这体现了妇女自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关于妇女自身内部群体的分化研究已经日益得到证明,这意味着即使面对妇女问题,我们也不应当采取无差别的介入方法,而应该根据不同妇女的个别性特征和差异性诉求,采取灵活多样的介入方法。

第七,追求平等。妇女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推动女性自觉,帮助女性实现 自我。妇女社会工作的最高目标则是致力于平等追求,这种平等既包括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同样也包括女性与女性的平等。平等而不是压迫,这是妇女社会工作和女性主义很明显的不同。

第八,立足社会。妇女社会工作最基本的假设是建立在“个人的就是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妇女的问题主要是社会问题所导致,因此,在妇女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就成了主要介入目标。事实已经证明,关注社会的这种整体介入效果要远远大于仅仅着眼于妇女个体的单一化服务措施。

三、女性社会工作的伦理

• •

(一)多米内丽的界说

妇女社会工作的伦理实质上就是妇女社会工作的价值在女性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进一步具体化,多米内丽归纳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十二项实务伦理规范

• • 归纳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十二项实务伦理

进一步探讨了与女性紧密相关的男性案主的社会工作服务伦理(九条)。

1.承认性别权力关系对男性的影响;

2.认识到男性特征是权力动力——就是把权力强加于被认为社会地位低下或者虚弱的他人之上——的基础;

3.承认男性是凭借性别而优先于女性,因为社会就是以这种方式来组织的; 4.承认存在于男性中的多样性;

5.意识到男性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男性和男性团体特权的不同层次; 6.确保男性为他们侵犯他人的行为负责;

7.认识到通过一些可予以控诉的攻击行来压迫妇女和儿童的男人和没有向嵌入这些行为中的社会关系进行挑战的人之间的关系; 8.赞扬本质上对男性特征的重新界定和平等主义的趋势;

9.认识到结构性限制、个人行为以及(缺乏)情感发育之间的关系。

(二)闫广芬的界定

1.尊重妇女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承认女性有她们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意义 世界

2.提高对妇女问题的认识,端正工作态度。不应把妇女问题个人化,从“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视角出发,应该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尤 其是社会结构失衡、社会政策偏差的结果,把妇女的困境和个人问题放至社会层面,而不是责怪妇女。

3.增加妇女的自信心。使妇女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4.增加妇女的资源。正视妇女在社会权利、资源分配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甚至受压迫的事实,强化社会性别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指导开展具体工作。

5.促进妇女之间的互助,特别是面对类似处境的妇女。6.构建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三)综合性观点

1.相信女性,接纳女性,承认女性的独立性。对于妇女来说,长期的性别歧视环境极大地挫伤了妇女的自我意识,同时,也招致了男性对妇女的歧视行为,因此,在实务过程中,相信妇女是一个平等、独立、有潜能、有权利的主体就显得异常关键,这种认同和接纳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妇女自身的主体意识,增强女性的自信心,从而推动女性自立。

2.发现女性案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成立女性觉悟小组。共同性是女性达成集体认同和团结的重要基础,差异性则是妇女相互区别的本质所在,共同性和差异性是妇女社会工作实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逻辑起点。在共同性的基础之上,可以结成女性觉悟小组,这也是妇女社会工作中被证明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女性觉悟小组主要就是通过妇女共同的问题诉求,借助于多样性的个别体验,最终推动女性自身意识的唤醒。鼓励女性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有益经验,增强女性自我效能感。大多数问题妇女常常充满了无助感和挫败感,这最终又被归结为自我概念的扭曲,妇女社会工作主张首先应该借助于集体的力量来克服个体的问题,因此,更多地倡导求助妇女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支持;在目标上,妇女社会工作希望能够帮助妇女增强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强化求助女性的自我正向评价,重构受助妇女积极的自我概念。

3.诉诸集体力量解决女性个人问题。妇女社会工作面对的对象主要还是个体妇女,这里需要特别警惕的是不能够简单停留在妇女个体自身,而应该更多地诉诸社会,这种诉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个体妇女问题原因的社会性揭示;其次,对个体妇女问题的社会性介人。

4.为女性创造独立的空间和时间,缓解过多的责任、压力和自责。因为传统男性社会的压迫,女性无论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实质上都非常缺乏独立的空 间和自由的时间,许多妇女往往是隶属性而非独立性的,这一方面抑制了妇女自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也给妇女带来了更多的无助感。女性空间和女性时间的创设可以让妇女重新回归自我,逐渐释放自我,真正建构自我。

5.女性问题是多元的,应用多种方法、多种力量,共同协作。因为妇女本身是多元的,而且,妇女置身的情景也是复杂的,所以,妇女自身的问题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这种问题的多元化必然要求解决方法的多元化,要求介入力量的多元化,要求社会资源的多元化。

6.重视、肯定、激发女性潜能,助其自助。在社会工作中有一个非常好的价值信仰,那就是对于弱势案主内在潜能的强烈信仰,现实之中,遭遇问题的案主最大的问题实质在于对自我信心的丧失,而潜能观的提出使我们有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案主,同时,潜能观的提出也可以极大地激发案主的希望和信心。如果受挫妇女能够真正发现并开发出自我的潜能,相应地,自我实现就完全可以通过案主自决而达成。

7.赋权于女性。尽管女性主义确实存在过度之处,但是,非常值得感谢的是,女性主义发现了妇女问题的本原在于女性权力的缺失,这种缺失并不仅仅表现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中,同样也体现在社会这个公共领域中,换言之,女性权力的缺失是全方位的,正是这种根本性的、结构性的权力缺失导致了妇女的各种问题。

美国图书馆协会伦理规范及其他 篇6

关键词:美国图书馆协会 伦理 纽约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9.712;B82-05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5-0013-05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de of Ethic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Other Related Statements

Zhang Hongyun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Mid Manhattan World Languages Collection)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ree statements from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Code of Ethics; Library Bill of Rights, and the Freedom to Read.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s "Ethics and Conflicts Policy for Employees," and elaborates on eight examples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extracts fundamental values of the three ALA statem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ethical statements are the foundation and guide for all professional library staff development.

Key words: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ethics;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NYPL)

CLC number:G259.712;B82-059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5-0013-05

伦理又称为道德哲学,原本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我们常常评论事务的好坏,对错,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这些判断有的是根据法律的规定,有的是根据个人心中的自我认定。这种自我认定的标准尺度便是所谓的伦理。

职业伦理是专业人员心中的天平,任何行为,即使不犯法律,但若不符合心中天平的准则而有所不为。一个社会由众多不同的行业所构成,法律固然明确的规范了最低的权责界限,但法律权责的目的在于防堵不法事情的发生或惩处失职犯错的人员,并不在于提高每个行业成员的积极敬业精神,也不能促使行业成员在其职能范围内追求卓越的工作表现。职业伦理不仅能够培养从业人员扩充本职范围内的知识,还能培养使用该知识时所应有的态度,不断提高职业水平,纠正从业人员心理偏差,面对两难的情况下,知所取舍,以避免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的发生。

在美国,专业组织多有职业伦理的表述,在网站上可以查阅。如美国医学协会,[1 ]美国律师协会。[2 ]即使以图书馆组织来说,各种不同的专业图书馆协会都有他们自己拟定的伦理规范,如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3 ]本文只介绍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伦理规范(Code of Ethic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4 ]

为了使读者对美国图书馆界的伦理精神有多方面的了解,本文除了介绍美国图馆协会的伦理规范外, 另外加上了“图书馆人权法案” 及“阅读自由宣言”,这些都出自美国图书馆协会,可与伦理规范一并参考。最后一部分举例说明纽约公共图书馆中的有关馆员在利益冲突方面的规定。

1 美国图书馆协会“伦理规范”

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伦理规范文件是在1997年公布的,并在2008增补修正。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图书馆专业掌控资讯的选择,保存,整理,散布。在一个植基于知的公民社会(Informed Citizenry)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专注于知识自由(Intellectual Freedom)及传布资讯的自由。图书馆从业人员有义务将知识与思想传递到未来的世代。

(1)我们提供读者最高品质的服务,包括以适切的、有组织的资料来源,公平的服务政策,公平的取阅原则提供服务。并且以准确有礼而不带偏见的服务态度回答所有的咨询。

(2)我们坚决支持知识自由的原则,并抗拒所有对图书馆收藏进行检审的任何努力。

(3)我们保护图书馆使用者的隐私秘密,尊重读者所寻找或已取得的资讯,或读者询问过、借出、取得传递过的所有材料。

(4)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并倡导在资讯使用者与产权拥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5)我们尊重,并且公平,诚恳地对待我们的工作同僚。并提倡提供保障所有员工权利福利的工作环境。

(6)我们不利用读者、同事、或所属工作单位以谋取我们私人利益。

(7)我们清楚区分个人信念与专业职责,绝不以一己之私念而干扰工作单位公平提供资讯的目标。

(8)我们努力在专业领域内追求卓越,鼓励专业发展,不断追求提高我们的知识技能,,并培养有志于图馆专业发展的同僚。

负责参考咨询(Reference)的图书管理员心中必须存有“最高品质的服务”概念。所提供给读者的答案一定是准确而不带偏见的,而且在态度上是礼貌的。

“尊重知识自由”的意思是尊重不同作者的意见。同一主题可能有正反两方全然不同的看法,譬如在美国堕胎、死刑都是争议多年的议题。图书馆收藏应兼容并蓄,不应偏袒任何一方。抗拒“检审制度”(Censorship)就是保障言论意见自由的具体表现。

我们都知道美国极其重视个人隐私权,未经其人同意,不得将其个人资料公诸于世。读者所使用的图书材料,包括书籍、资料库(数据库)、所询问过的问题、此皆属于个人隐私范围之内。图书馆绝对不可向他人透露,这是图书馆员的专业义务(Professional Obligation)。举例来说,一位影视红星来图书馆寻找个人疾病方面的书籍资料,而帮其寻找资料的图书馆员的爱人正好是某大报社影剧版的记者。图书馆伦理将遭到独家新闻的挑战。

这几年来相信大家对“知识产权”一词并不陌生。图书馆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应当与时俱进,在知识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譬如:影印书中的两三页作为参考,这是公平使用,但若为了省下买书的花费,整本书影印后使用,这便侵害了著作者的产权(版权)了。

在图书馆里读者询问的问题种类繁多,图书馆员应彼此尊重个人所长,培养团队精神。一个人不可能娴熟于各种各类的问题,需要互相帮助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我们不在工作岗位上谋取个人的私利,也不利用我们的职位谋取利益。这是职业操守的问题。在图书馆业务上如何避免利益冲突的问题,我们在下面将以事例举证。

若有图书馆员其个人极其推崇某一经济学派的理论,但面对询问经济理论的读者,其不能只推销其个人所娴熟崇拜的经济理论,而漠视其他学派,不供应或不选购其他学派理论的书籍文章。个人的信念要与专业职责区分清楚。

时下科技进步快速,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知识技能赶上时代,以提供读者最新最快最有效的服务。

在美国,一般而言拥有图书馆硕士学位的为图书管理员; 但很多大学图书馆要求图书管理员至少要有一个图书馆管理学位再加上另一个硕士学位。若大学毕业拥有学士学位在图书馆工作,在职业分级上属于另一个级别。第八条指的是鼓励培养年轻同仁往图书馆专业上发展。

除了图书馆伦理规范外,美国图书馆协会还有别的声明与伦理观念彼此呼应,息息相关。如“图书馆人权法案”。

2 美国图书馆人权法案(Library Bill of Rights)

这里首先要声明的是虽然题为“人权法案”,仿佛政治意味甚为浓厚,但此处的“法案”一词只能解读为图书馆从业人员为发展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共识原则。它并非法律条文,对任何图书馆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功效。虽说不具法律功效,但有很多图书馆以此声明为图书发展(Collection Development)的理论基础。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成人及青少年图书发展原则,皆本于此声明之精神。

美国图书馆协会确认所有的图书馆都是资料讯息及理念的讨论平台。所有的图书馆服务应以下列基本政策为其指导:

(1)图书馆中所有的书籍及非书籍资料皆为满足当地社区的阅读兴趣、资讯求取、才智启蒙而设。不应将不同的种族、背景、或持有不同观点的著作排除在外。

(2)图书馆收藏应涵盖对当今或历史事件的全面观点。不应因党派或教条禁制而消灭藏书。

(3)图书馆应挑战检审制度,以负起提供资讯启迪民智的责任。

(4)图书馆应与各方人士合作以抗拒对言论自由及理念自由的限制。

(5)人们使用图书馆的权利不应因种族、年纪、背景或观点而被剥夺。

(6)图书馆的展览空间及会议场所应对公众开放。不论申请使用者的信仰、身份、或其所属的单位组织,皆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1948年6月18日采行。 1961年2月2日补充。 1980年1月23日增添“年纪”词条。 1996年1月23日美国图书馆协会再度确认。

有人认为“Library Bill of Rights” 应译为“图书馆人权宣言”,它的确有宣言(declaration, statement)的意思,但“人权法案”在中文翻译里已成固定译法,故此处还是从俗。

这里要稍加解释的是图书馆对不同的宗教信仰者,一律平等对待,绝不允许歧视任何宗教团体。但一般公共图书馆以非宗教收藏为主(Secular Collection)并不收集各种宣传教义的书籍。图书馆的会议场所或表演厅堂可出借给平民团体使用(可能要付租金),但一般说来并不出借给宗教团体做为宗教活动之用。

在这“法案”里多次提到公平,开放,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检审制度(Censorship)。这些观点在“伦理规范”与“阅读自由”中多次出现,彼此呼应。故在此不再重复解释。

有一点须附带说明,前面已提到这“人权法案”乃是从业人员的理想与共识,并没有法律效力。 2001 年911恐怖袭击后不久,美国布什总统签署了“爱国者法案”(Patriot Act)其中有关图书馆的部分规定政府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得以检查个人过去使用图书馆的资料。此法案在图书馆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纽约公共图书馆针对此法一直到2009年三月仍然有一备忘录,规定若员工被政府相关单位要求交出读者个人资料时,须即刻通知上级领导,由图书馆律师顾问出面处理该项要求。由此可看出美国图书馆界对于保护读者个人的隐私权是不遗余力的。

3 阅读自由 (The Freedom to Read Statement)

《阅读自由》声明最早是在195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与出版商同业协会共同年会所发表的,所以文中多以图书管理员与出版商并称。最后一次增补修订在2004年[5 ]。该项声明的发表正值美国处于麦卡锡主义恐共时代(McCarthyism)。①声明的内容表示图书馆界及出版界对彼时高压清洗政策的反抗。

(1)出版商及图书管理员应尽可能让多方面意见言论同时存在,包括那些非正统的、非时下流行的、或被认为对多数人有危险的言论与意见。因为多样性的意见言论是对社会大众有益的。

(2)出版商,图书馆员及书商不需要完全认同其所供应书籍中的观点。若其按照自我的政治、道德、或美学标准而决定书籍的出版及流通与否,这将与公众利益相冲突。

(3)出版商或图书馆员若因作者个人的背景或政治立场而禁止公众取阅其著作,这将对公众利益做成损害。

(4)我们社会不容许有下列现象:努力地强迫他人阅读的口味;将成年人的阅读范围禁制在一般认为是青少年的阅读材料之内;抑制作者在美学表现上的努力。

(5)强迫读者接受为作品所贴上的标签或其作者是叛逆危险的,这种做法违反公共利益。

(6)做为人民阅读自由的守护神,出版商与图书馆员有责任对抗所有个人或团体企图强加其阅读标准或口味于一般公众。也要对抗政府减少或禁止人民取得应得的公共信息。

(7)出版商及图书馆员有责任借着提供丰富读者思想质量及提高读者意见品质的书籍,使读者了解阅读自由的完全含义。行使这种积极性的责任,出版商及图书馆员将展示好的作品以回应所谓的不好的作品,展示好的观念以回应一般认为不好的观念。

开创性的思想总是新的,与现有的相冲突。诉诸于文字出版之后一定会遭到保守卫道人士的抨击,并企图消灭。一个开放的社会需要有不同思想同时存在以供大家评比选择。强制压抑不同的意见出版流传只会导致社会的僵化,有害于民主社会的发展。

出版商与图书馆员是知识流通的管道,不应以管道的好恶影响到知识的本质,也不应以其人而废其言。我们不能以作者过去的背景立场而论断其作品的好坏。

我们不以道德或是政治的眼光限制文学家与艺术家在美学上的追求与表现。给作品或作家贴上某种标签,或强迫读者接受其标签是违反阅读自由的。

第七点需要做些特别说明。前面几条再三强调阅读自由反对检审,但是否图书馆员在选择书籍上完全没有意见呢?第七点提到了图书馆员的“积极性责任”,这就是说虽然图书馆容许各家不同的意见,但图书馆员有责任选择好书好的意见以对应所谓的不好的书不好的意见,而不是将图书馆员自认为不好的书彻底消灭不予保存,那样便犯了检审的错误了。

这里再补充一点,虽然不同的意见可以并存,但事实必须是正确的。譬如如果有本书声称约翰甘乃迪领导美国打赢了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事实的错误,无关不同的意见。负责任的图书馆员不应该采购这种有事实错误的书籍。不同的意见与准确的叙述是两回事。

4 纽约公共图书馆利益冲突八例

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网页上,也有工作伦理的规定, 举其纲要大概有下列几个方面:①遵守市法,州法,联邦法及一切图书馆之伦理规范;②忠于图书馆职责;③避免利益冲突及其实施细则;④图馆物资使用;⑤图馆之外工作所得;⑥在图书馆外参与义务,政治活动,及专业组织等活动;⑦产权归属问题;⑧工作秘密;⑨私人收藏;⑩赠礼;伦理规章的解释权在于图书馆而不在于员工;此文件一定要分发给新进员工。若有所修改,则应晓喻所有员工。此十二项条文中,特别是第三项,牵涉到法律程序,繁复且琐碎。我选了附录中“利益冲突的八个例子”及其解释条文。读者看了这八个例子,便大略可以知道前面所说的重点了。

案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家人所拥有的公司欲投标图书馆工程

分析:这种情况违反利益冲突原则。图馆工作人员可有两样选择:①劝其家人放弃投标该项工程;②预先告知馆方投标人与其关系。如果当事人选择预先通知馆方,则馆方将以书面决定或建议通知当事人如何处理该项冲突。在接到图馆书面通知允许投标之前,其家人不得投标。

案例二:图书馆工作人员请包图书馆工程的建筑商修缮其自家住屋

分析:这有可能构成利益冲突。建筑商很可能投桃报李,你给我图馆工程的好处,我帮你修缮你的住屋做为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选择:①不雇用与图书馆有工程合约的建筑商修缮其自屋;②书面通知馆方欲雇请该建筑商修其自家房屋之事,待馆方依法考量后以书面告知其决定。

案例三:图书馆最近获得一批作家个人材料,尚未整理公布于公众。图书馆员利用该材料撰写作家之传记

分析:因为该项材料尚未公布于公众,图书馆员显有利用职务之便取得他人 所无法取得的材料,这是不公平的。

案例四:在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里,图书馆员接受厂商邀宴,而该厂商目前与图书馆有商业往来或正准备与图书馆做生意

分析:在多数的情况下图书馆员可以接受书商在图书馆年会期间的午餐或晚餐的邀请或参加书商在年会中支持的文化性活动。只要这些餐饮活动被视为可以抵税的正式商业行为,而且这些邀宴活动不得有损于图书馆员的价值判断。

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美国图书馆年会每年夏季冬季各举行一次。夏季的年会规模甚大,可能有上千商家参与展出商品。冬季年会的规模较小,多数为图馆协会下属组织单位中的行政工作者参与。年会中,商家寻找商机,而图馆也同样寻找适合自己图馆的产品,双向互利。多数商家提供书袋原子笔小纪念品等赠送给大家。有的商家提供早餐,邀请很多图书馆员参加。在用餐交谈时,商家可了解图书馆的需要,同时也介绍其公司的产品及服务项目。有的大公司甚至租用大型巴士在年会期间来往接送会众于各旅馆间。这些都属于商业开销,公司年度报税的时候,可以从盈利中抵税。这就是上面所说“合法可以抵税的正式商业行为”。

案例五:图书馆中的十七世纪法文善本书专家是否可以通知私人藏书家即将举行的法文善本书拍卖会,并提供对拍卖书籍的意见

分析:受雇于图书馆有忠于图书馆的责任,工作上应以图书馆之利益为优先考虑,而不是私人利益。在这个例子里,该善本书专家应向上级领导报告该项拍卖会及其拍卖品的价值。由上级决定是否参与标购。如果图书馆决定参加标购,则该专家不应告知其他私人收藏家拍卖会的举行以防竞标。如果图书馆决定不参加拍卖会,则善本书专家可以通知其他收藏家参与竞标。

案例六:出版商委托图书馆员做学术性的研究或邀请图书馆员参与写书计划

分析:任何职务以外的工作皆不属于图书馆的工作,但馆外职务不应在馆内工作时间进行也不应以图书馆资源做为私用。如果图书馆员为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或参与写作,这种研究与写作属于其工作职责的一部分,自然其可以利用在图书馆的工作时间与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料。这种情况下的研究与写作成果,也就是智慧产权,属于图书馆的。若有金钱收入,也属于图书馆所有,因为图书馆已经付与图书馆员正常薪水从事该项工作。

案例七:图书馆职员在工作时间内向同事推销公益摸奖彩券

分析:在美国社会常见有人在工作场所推销公益活动的彩券或糖果,募集来的金钱多数是为了公益,如学校的特别活动等等,不是为私人赚钱。在工作时间不得从事这种活动,但经由单位领导同意后,可在休息时间或午餐时间从事这种募款活动。

案例八:有机构团体邀请图书馆内的专家演讲,该项演讲有金钱酬劳,并赋予车马费,旅馆费餐费等以供开销

分析: 如果图书馆同意该专家从事演讲活动,则该项演讲属于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该专家可以用图书馆的时间从事该项工作。因图书馆已赋予该专家正常薪水,所以演讲的酬劳当属于图书馆,除非图书馆事先另有明文规定。如果该项演讲不是图书馆所同意或指派,而是该专家自己职业外的工作,那么该专家不得利用上班时间预备演讲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该专家可以自己保留演讲的酬劳,不用上缴给图书馆。不论是图书馆指派或非图书馆指派的演讲,专家皆可以收取车马费,旅馆费及餐费,除非:①该机构团体目前与图书馆正进行或企图进行一笔生意;②报酬的价值可能被认为影响到专家的专业判断或图书馆的声誉。

5 结语

上面介绍了一系列有关图书馆员的伦理规范。特别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环环相扣的三个声明(Statements),使读者对美国图书馆界对其从业人员道德精神上的要求有一大概的了解。我们大概可以从这三篇声明中提取出美国图馆伦理的核心价值:(1)平等的观念:万民皆平等不分种族,宗教,财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皆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也都是图书馆员服务的对象;(2)追求卓越:与一般本企业相同,图书馆员也当追求在其服务范围内的卓越贡献;(3)知识自由。尊重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使用权;(4)民主,言论自由。接纳各方意见,不以一己之好恶,阻止他人意见之发表或限制他人阅读之方向;(5)反抗检审制度;(6)绝对尊重个人隐私权。

这些内容,也代表了一个民主社会的精神所在。在美国,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完全体现了美国式的民主精神。 在国际图联的网站上,可以查到世界多数国家的图书馆伦理规范[6 ]虽然国情不同,各国图书馆仍致力于做为图书馆专业发展基础的伦理建设。在美国图书馆学系里,据我所知图书馆伦理并没有单独成为一门课,而是在入门课中,教授鼓励学生们讨论伦理议题。一般图书馆,在新进图书馆员在职训练的时候,常常强调伦理观念的培养。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讲习课中,更要求学员们在阅读完所有的伦理规范的文件后,要上缴签名文件,以示知悉所有规定。

如果国内图书馆界目前尚无统一的图书馆伦理规范,希望国内图书馆界专家同仁,能在不久的将来,制定出一份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规范,广在出版界及图书馆界推广流传,进而将图书馆的服务品质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AMA Medical Ethics[EB/OL].[2009-10-23].http://www.ama-assn.org/ama/pub/physician-resources/medical-ethics/code-medical-ethics.shtml.

[2]ABA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Model Rule of Professional Conduct[EB/OL].[2009-10-23].http://www.abanet.org/cpr/mrpc/mrpc_toc.html.

[3]American Association of Law Libraries. Ethical Principles[EB/OL].[2009-10-23].http://www.aallnet.org/about

/policy_ethics.asp.

[4]Code of Ethic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EB/OL].[2009-10-23].http://www.ala.org/ala/aboutala/office

s/oif/statementspols/codeofethics/codeethics.cfm.

[5]The Freedom to Read Statement[EB/OL].[2009-10-23].http://www.ala.org/ala/aboutala/offices/oif/statementspols/ftrstatement/freedomreadstatement.cfm.

[6]IFLA[EB/OL].[2009-10-23].http://www.ifla.org/en/faife/professional-codes-of-ethics-for-librarians.

图书馆伦理建设与制度安排 篇7

一、图书馆伦理建设中制度安排的意义

1. 制度安排是图书馆伦理建设环境的重要保证。

伦理道德必须拥有一个能够让其充分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则是由制度构成的。制度通过社会组织的强制作用建立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行为模式,构成一种规范化、秩序化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社会系统就是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1]图书馆通过制度安排,来昭示国家或图书馆倡导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伦理价值,实现制度的凝聚、演示、调节、规范等功能,制约或决定图书馆的道德面貌,使图书馆及其人员的行为符合职业要求。

2. 制度安排是图书馆伦理建设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度安排加强图书馆伦理建设,不一定能从根本上遏制图书馆员的伦理失范行为,但对规范图书馆员言行、树立图书馆形象、提高服务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使图书馆伦理建设更加具体化、条理化、明确化,便于图书馆员遵行。其次,它为有关组织和社会各界监督图书馆员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可参照标准,也为惩处和制裁违纪失德图书馆员提供了明确的尺度。图书馆制度以其明确性、制度性和威严性,保证了道德意识得到普遍养成和图书馆伦理规范得到共同遵守,通过赏罚或激励来影响图书馆员的行为选择,从而起到给图书馆员行为导向的目的。最后,图书馆制度安排内包含对图书馆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内容,使图书馆员的道德自觉得到制度的伦理关怀。

3. 制度安排是图书馆伦理实现的重要条件。

图书馆伦理实现是指图书馆及其人员于图书馆伦理观念、伦理原则、伦理规范的接受、践履以及在道德实践中运用的手段和方式。制度所具有独特的引导、约束和规范功能,其导引的确定性、时间的稳定性和约束的强制性,都极其有利于图书馆伦理道德的实现。[2]首先,图书馆制度能够按照图书馆的工作特点把道德规范和道德目标贯穿于具体的工作要求中,使抽象的图书馆伦理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行为。其次,制度的稳定性有助于道德养成。图书馆制度一经形成,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制度的稳定性使制度规定的内容成为图书馆员反复践履的行为,道德在其过程中也就养成为图书馆员的无意识存在。

二、我国图书馆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

1. 制度缺位。

图书馆法律制度安排的不足,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缺乏法律依据,诸多有悖于事业发展要求的行为做法无以明确界定和有效遏止,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应负职责的履行。从专门的伦理制度上看,我国只有更多象征意义和指导意义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 (试行) 》,具有普适性的、可操作性的图书馆伦理细则还属空白,维护社会信息公平、保障信息自由等,图书馆伦理价值观念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意识形态领域,作为图书馆制度基本要素和伦理关注的诸多内容,如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界定、平等服务、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监督机制和权利制衡等,还没有真正在图书馆制度中结构化和程序化,信息服务中的基本伦理要求和观念,如诚实、信用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导向和约束。

2. 制度虚设。

虽然现在不少图书馆也制定有相应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但普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对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界定模糊,一些图书馆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出现了本不属于伦理规范的内容;二是流于简单化和形式化,难具操作性。[3]现实中的人情关系和无原则的“贵和持中”会使图书馆制度失去标准,在缺乏职业精神品质的图书馆员面前也会流于形式。三是图书馆伦理主体对于公共权力的非合理性甚至非合法性的使用上,包括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扩大执行和中断执行,这些都会导致图书馆规章制度失去应有效力。上述问题及现象不仅使制度的明示作用大打折扣,而且严重影响图书馆制度的规范作用和价值导向功能。

3. 制度的伦理功能弱化。

我国图书馆伦理制度安排最大的问题在于制度安排的不规范。图书馆有些制度多从管理角度出发,权力本位色彩较浓;有些制度没有维护图书馆员的正当权益,漠视读者的信息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其凝聚和调节功能的正常发挥,难以起到昭示图书馆伦理价值、协调图书馆伦理关系的作用。

三、图书馆的制度安排的伦理原则

1. 人文化原则。

图书馆制度安排的过程必须秉持正确的价值诉求,在追求制度的效率目标的同时,重视制度本身蕴涵的伦理精神,体现伦理与道德关怀及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首先,图书馆制度设计应考虑人性因素。一定的制度框架对形成和塑造一定的人性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图书馆制度应当对健康的人性的形成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次图书馆应保障制度的公正性。[4]一是图书馆在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导入人文关怀的思想,即“利他”的人文精神。“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图书馆特别遵循的原则,所有规章制度都要考虑以方便读者、服务读者为出发点,同时又要考虑科学的管理秩序,两者必须统一起来;二是图书馆在树立社会化公众形象,坚持全面服务与公平服务;三是图书馆在利用藏书与保管藏书建设的人文化管理,藏为所用,为人找书;四是营造人文关怀的阅读环境,坚持规范服务行为、倡导文明服务与细致服务。

2. 公正原则。

坚持公正是图书馆制度安排伦理考量的最高目标和根本要求。只有公正的图书馆制度才能激发社会公众的认同感,人们才能自觉自愿地遵从、支持和保护它。图书馆制度安排应牢固树立知识自由、知识平等和知识共享的公正理念。“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求知者人人平等”,“平等对待所有求知者”,“人人都有求知的权利”,这些就是知识公正的基本旨意,也是公民知识权利在平等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图书馆服务中的开放原则、无身份歧视原则、关爱弱势群体原则等,集中体现了社会制度安排上的人文精神。[5]

3. 权益至上原则。

图书馆制度安排过程其实就是不同伦理主体的利益博弈过程,在坚持权益至上原则下,正确协调读者与图书馆员工的利益关系、保障不同伦理主体的正当权益是图书馆制度安排的基本目的。图书馆员和读者始终是影响图书馆的两个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图书馆员权益和读者权益必须要受到同样的重视,不能厚此薄彼。[6]当前在图书馆制度中,限制读者信息利用行为、隐瞒图书馆信息等条文屡见不鲜,读者正当的信息知情权、信息需求权、信息服务权、信息效益权、信息消费权和用户平等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在图书馆员的权益维护上意识更是淡薄甚至忽视。在图书馆伦理建设中,一味强调图书馆员自我奉献,甘为人梯,忽视现实社会中图书馆员的生存和尊严,忽视图书馆员对图书馆伦理价值的认同,而关系到馆员切身利益的事情如职称晋升、学习培训、学术研究却不闻不问,甚至压制。

4. 系统化原则。

图书馆伦理建设体系包括伦理规范、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监督等多个方面。伦理规范是图书馆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和标准,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是提高图书馆伦理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客观外在的推动力,道德修养是主观内在的自我努力,职业道德评价和监督是推动图书馆伦理道德健康发展的保证。图书馆伦理的各组成部分以图书馆伦理准则为核心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书馆伦理体系,各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共同保证图书馆伦理建设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上述伦理建设举措都需要图书馆制度加以保障,因此,也就需要图书馆在制度安排时不断完善,保证制度的系统性。

5. 可操作性原则。

图书馆制度需要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才能不断完善,并通过实践才得以体现其价值与效用。因此,图书馆制度的可操作性是其基本要求。图书馆制度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的具体性,不仅是要规范,还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二是对图书馆行为主体进行客观评价与及时监督,将伦理精神贯穿于图书馆日常工作中,使道德水平真正与员工的绩效相关,在现实实践中推动图书馆伦理建设。

摘要:图书馆制度安排对图书馆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当前我国图书馆制度安排存在制度缺失、制度虚设和伦理功能弱化等问题, 严重影响着图书馆伦理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图书馆伦理,职业道德,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章锦德.略论制度的伦理作用[J].福建论坛 (经济社会版) , 1999 (11) .

[2]鲁鹏.制度的伦理效应[J].哲学研究, 1998 (9) .

[3]沈光亮, 王晓峰.图书馆伦理规范研究[J].现代情报, 2005 (11) .

[4]龚会莲.论制度设计的伦理关怀[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4) .

[5]蒋永福, 田文英, 孙瑞英.知识权利与图书馆制度[J].图书馆建设, 2005 (1) .

上一篇:地形控制下一篇:胃肠减压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