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变奏曲美文

2024-05-21

电视变奏曲美文(精选2篇)

篇1:电视变奏曲美文

苦与甜的变奏的经典美文

又到瓜熟蒂落的时节。想抢鲜吃到新上市的瓜果,尝点苦头是难免的。这不,前几天买回时鲜香瓜,一不小心就买着了生瓜,苦得没法下咽。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是大可不必大惊小怪,甚至捶胸顿足骂小摊小贩无良之辈什么的。这种淡定,缘自儿时的一些经历。

因为生长在农村,小时候,不光没水果吃,混个肚儿饱有时候也成问题,所以,上山放牛的时候,找一些半生不熟的毛桃、杏子、梅子、李子等等,在它们还未成熟时就来他个先下手为强,尝个鲜。本来是五六月成熟的毛桃,大约从四月份开始就摘下来吃,桃上满是毛毛,没有水洗,在身上咣咣咣擦几下就啃起来。那滋味,不是用味觉一词所能表达清楚的,尤其是梅子、李子,半生不熟的,又酸,又苦,又涩,吃得满嘴发麻犯僵,还有余波殃及到吃饭:牙酸,酸得都没法嚼食物,只得囫囵地把饭菜吞进肚里。

长大后当了记者,采访过挺先进的现代农业种植园,见识了用葫芦苗嫁接西瓜苗,采用人工授粉,并挂上授粉日期标签,从授粉之日起,34天到35天采摘,预产期比生孩子还精确!这瓜一定是既不欠熟也不过熟,成色、甜度个个叫绝。想到中国绝大多数西瓜还没有达到如此种植水平,不过是凭瓜农的经验采摘,难免看走眼。加上尽早上市或可谋个好价钱,欠熟的瓜流入市场再正常不过了。

由是,买到半生不熟的瓜果,我能有更多的宽容。

孩提时代懵懂无知,但是,等到瓜果成熟了摘下来吃,一定是既香且甜,而且,越苦涩的瓜果,成熟后就越香甜,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只是等不到它们成熟的那一天,用我们家乡的一句土话说:猴子等不到锅里滚(烫)!

近年来回老家去,倒是为乡村里另一种景象所惊奇:柿子、桃子、橘子熟了,挂满枝头,落了一地,倒是没人采,没人摘,任其落下一大片,苍蝇阵阵,甚是可惜。本是十一二月份就该采摘完的橘子,春节过后依然挂在枝头,与漫天飞舞的雪花动静相宜,煞是养眼。问其原委,父老乡亲的回答大抵相同:多了,吃不完罗!

这就更易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儿时的滋味促我揣摸瓜果由苦涩变香甜的道理,并由之联想到人生。

先苦后甘,是人生最幸福的路,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励志谚语。我想,许是受到了瓜果苦甜嬗变的启发,才得以凝练成如此精辟的民谚。

国人大都知道宁夏甜瓜之甜,甜得像吃蜂蜜,若不小心将瓜汁滴落到衣衫上,立马会凸起一个小凸点。但是,知道其幼果期之苦,并探究其厚实而粗糙的瓜皮之成因者,恐怕就不多了。

我有幸几次到宁夏造访瓜园,还特意尝过瓜农疏果时疏下来的幼果,不是因为嘴馋,而是想知道,像蜜一样甜的瓜,其幼果是否也像我小时候品尝的.那滋味。那个苦呀,毫不逊于苦瓜,苦中带涩,不叫你瞠目也让你结舌!

宁夏甜瓜的幼果不光是其本身之苦,其生长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可能是外地人难以想象的。

宁夏的土地比较贫瘠,不像东北黑土地那样肥沃,更不如江汉平原既肥沃又雨水充沛,利于作物生长。宁夏甜瓜大都挂在坡地上,称其挂,是因为田地的坡度太大,上面一棵苗与下面一棵苗相距不到一米远,可其垂直落差可能超过一两尺。幼果长到鸡蛋大小,瓜农就会找来一块一块石片,一个一个将小瓜安放到石片上。你别以为小瓜儿享福了,高枕无忧。这样想就错得太远了!宁夏昼夜温差大,夏日,甜瓜生长季节,白天高达40度左右,小小的瓜蛋在骄阳下曝晒,下面还有一块石片相烘托,简直就是煎熬!夜晚,气温骤然降到七八度五六度,搁在一块冷冰冰的石片上,这高枕,真可将之想象为火刑连带冰刑并罚的刑具!

就是这种夜以继日、日复一日、忽热忽冷的煎熬,成就了宁夏甜瓜与众不同的品质!

历尽苦难,凝聚甜蜜,甜瓜的表皮为之作证:厚厚一层皮,皮的外表满是经络,跟历尽沧桑的老人脸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十分像相,用手摸去,就像满身负过伤后留下的疤痕!

宁夏甜瓜如此,新疆哈密瓜也是如此。而且,它们的生长环境、瓜皮经络和瓜的品质还惊人地相似!

在吃宁夏甜瓜的时候,削着既厚且硬的皮,我时常会发出感叹:唯有如此厚重的皮囊,才能承载如此甜蜜之重!

由瓜及人,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杨丽萍的孔雀舞惊艳世人,惊艳的背后是数十年练功房的辛酸苦辣。

刘翔跨栏跨越到人生的一个全新境界,那是以无数次的摔打、骨折为支撑。

中国速度滑冰奥运冠军第一人张虹,经历了多少跌倒、折腾,才能站在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上?

尽拿些明星说事,如果读者诸君不以为然的话那么,请你看看身边的平常之人,但凡事业或家庭有成者,大成就者必是有崇高的追求,艰辛的付出;小有成就者也一定不是心无目标碌碌无为之人!

不经历苦就得到甜,只有两种情况:彩票中了500万,或是生于豪门,衔着金钥匙来到人世。

天上不会掉下的馅儿饼!善良的人们,用苦难与艰辛去酿造甜蜜,哪怕是一星半点,都是值得品味值得倍加珍惜的滋味。

篇2:电视变奏曲美文

天南海北,东南西北,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艺考的考生们和他们的家长们,最先汇聚到了江苏境内,水木秦淮旁边的南艺大院。南艺大院的各个分院和专业学科,成了全国艺考生们首选的“香饽饽”。接连十多天,南艺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千禧后生”们的天真烂漫。

清晨,他们放开还没最终变完声的青涩嗓音,用“孔空练声曲”和播音,表演的“喊嗓”声,划破校园里的那片晨曦,他们身上积聚起的青春热量,已经足以“烘干”南艺这方土地上的雨雪冰霜,寒风劲草。

单说电影电视学院这栋“小黄楼”,每天要吞吐出无以计数,连绵不断的“长龙”队列。被吞进去的“长龙”条条胸怀大志,胸有成竹。“小黄楼”的“舌尖”很敏锐,好一口甜食,且胃口很大,食量也很大,食欲还来的个好。

对“小黄楼”来说,这无疑算是新年头上的一顿美味大餐,食料充足,养料丰盛,口味杂陈,口感上佳。“小黄楼”里的人们,说不上是贪得无厌还是美不胜收。

他们恨不能多一些时间能够把这一桌桌的美味大餐,一道道的甜品全都揽在怀里,留下来“细嚼慢咽”,美美品味。

即便被“小黄楼”吐出来的那一条条的“龙身”,也都会意犹未尽的去触碰其他艺术门类主人们的“舌尖”和味觉。

顿时,“小黄楼”一下子有了家的亲情和年的味道。艺考官们像走亲戚一样欢天喜地,进进出出的艺考生们像是这大家族里的子女儿孙,娇嗔而清纯,任性而撒欢。

这里像是新组建了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像是提前奏响了那首温暖而喜庆的《春节序曲》,指挥是“小黄楼”里的几位“家长”,他们几位,每天分上下半场轮番登上指挥台,“丁书记”指挥乐曲的引子部分,“蔡院长”接棒指挥着乐曲抒情和宣叙段落,“董副院长”指挥的却是乐曲中的进行曲式。

艺考官们,则担任着各个乐段的领奏和齐奏,尽管他们都具备独自出来担任一个乐段独奏的能力,他们更懂得,在这首乐曲中,他们只管在总谱的段落中,演奏乐器的分谱部分与声部,他们所独有的富于个性化的个人演奏技巧,必须与整个交响乐队相融合,相贴近。他们知道,自己只是整首乐曲的一个“三连音”,一个“休止符”,一个渐强或者是减弱标记符号。

正因为如此,即便在这凛冽的寒冬,由这支联合乐队演奏出来的“艺考官冬之协奏曲”听上去是那样的富于影视画面感和燃情张力。

乐曲中那些动情的节拍和妙曼的旋律,那些跃动在五线谱上的万千音符,是艺考生们的心跳和心曲。每样乐器,每个声部,每个升降调,每个切分音,每个休止符都象征着每个省份,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城市艺考生们的乡音和乡情,方言和味道。

传闻和预警中的“暴雪”是不是走到半道,绕道去了别的什么地方?

是不是它们不忍惊扰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座城市里的万千艺考生们,怕他们畏惧风寒,怕他们不小心着凉,怕他们往返不便。

被一件件厚厚羽绒服包裹着俏丽身材的艺考生们,一旦成群结队走进考场,一一退下冬装时,她们贴身穿在里面的艳丽服饰和柔美身躯,会立刻“亮瞎”考官们的双眼。好在这些“不忘艺术初心,牢记招考使命”的艺考官们“心术”是正的,心地是善良的,眼睛是雪亮的,头脑是清醒的,标准是鲜明的。他们每一个考场,对每一位考生是“上心”的,是“走心”的,但绝不会“花心”。

外面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唯有这栋“小黄楼”温暖如春,亲如一家。忙忙碌碌的一大家人,也只有在中午短暂的午餐时间,从各个考场聚集到这间临时餐厅,即兴演奏一曲幽默打趣的《锅碗瓢盆进行曲》,这是“冬之协奏曲”的一个过渡章节,稍作休止片刻,他们又会回到乐队的各自“席位”,跟着指挥的手势,去演奏和完成协奏曲中的每一个华彩章节。

整首《冬之协奏曲》分序曲,引子,“一试”,“二试”,“三试”多个 篇章。

正逢“二试” 篇章的尾声,不管你想还是不想,盼还是不盼,这的第二场雪还是来了。来得虽说有些矜持,有些蹒跚,有些矫情,有些羞涩,既然来了,就权当这首《艺考官冬之协奏曲》的画面背景吧。

相信这一年飘落的雪花会见证;南艺校园的圣洁和绚丽,南艺这座“小黄楼”的亲情和温馨。

“小黄楼”的主人们和聚齐在这里的每一位艺考官们,他们的内心是炽热的,滚烫的,期盼的,亮堂的。他们的个性是真诚的,较真的,又是好客的。

他们似乎已经准备好敞开胸襟的姿势,想用自己的体温温暖那些走进“三试”考场,日后走进“小黄楼”成为新生班上的新同学们。。。。。。

写到这里,手机微信响起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打开“复试考官微群”。一行暖呼呼的问候和通知映入眼帘:“考官们幸苦了,今晚好好休息啊!明天大雪路滑,多穿点衣服保暖,早些来食堂吃早餐,明天早晨八点见”!

撩开窗帘,往窗外望去,雪还在漫天飘着,院子里竟然没有多少积雪,是被“小黄楼”餐厅那一碗碗滚烫的“腊八粥,是被“影视艺考官群”那一句句有温度,有亲情的问候给融化了吗?

作者:张波

上一篇:东财17春秋学期《工程安全与环境管理》在线作业一(随机)下一篇:外科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