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变奏曲作文

2024-05-25

读书变奏曲作文(精选15篇)

篇1:读书变奏曲作文

读书变奏曲作文

放假啦!作业做完了,干啥呢?眼睛瞟到桌上的一本书,不如读书吧!读书不仅可以充实我的假期时间,还可以让我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更可以陶冶我的情操,这不是一举三得吗?

童话协奏曲

先从最喜爱的.童话书开始。翻开著名的《一千零一夜》,我像一只饥饿的羊闯入了一片肥沃的草地,贪婪地吃着这美味的文学大餐。里面的一个个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天马行空,我看得如痴如醉,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故事里主人公与命运抗争,与大自然周旋,与成功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做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从中体会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文学小插曲

一本文学书勾起了我的兴趣-------《柳林风声》。我聚精会神地看着,用心去体会每只动物的性格和特点。正当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突然,一阵刺耳的电话声把我从书海中揪了出来。原来是妈妈打来的,还没听清楚妈妈说的什么,我就说“知道了”,连忙挂了电话,继续在书海中遨游。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妈妈回来了,问:“饭煮好了吗?”“啊?我都给忘了!”

小说进行曲

最近我又迷上了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有点看不太懂,但是又觉得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特别可笑。一页、两页,我囫囵吞枣地看着,想看哪篇就看哪篇,不求甚解,没几天妈妈告诉我,马克吐温的文章是用讽刺的手法嘲笑当时的美国社会,等我回长大点再来读,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书中的含义了。放下这本书,我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尾声

暑假要结束了。这美妙的读书变奏曲使我的暑假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我将继续演奏下去。

篇2:读书变奏曲作文

苏格拉底认为对人不具任何效用即是丑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丑在外表是丑陋的,给人带来快感,但不会给人带来痛感;休谟则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丑的事物的本质为痛感;鲍姆加通则是用感性的不完善来定义丑。

庄子,闻一多称庄子为“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正是庄子诗人般的性格造就了其与哲学浑然一体的别具一格的美学理论。”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由此可见,畸人在庄子看来仅是异型人,形容状态上与普通人略有不同,庄子描述这些异形人并不是为了展示现实生活的丑陋,而是通过特殊的外在与他们闪光纯洁的内在进行对比。,“大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不止也。’就像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塑造的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作者从理性与非理性的角度,切入哲学话题,丑是对于美学的辩证否定,并非完全否定,其中有一章节着重在描述,审美现代性与审丑,现代艺术在传统美学的观点看来,舞台上的`错乱与歪曲鄙丑都是现代艺术的表达形式,大众传媒主导了传统美学思想的发展,而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对于传统的冲击力,变转了美学的传统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将扭曲与错乱艺术近乎发展到顶峰。

篇3:和谐高效的作文教学协奏曲

一、前奏

作文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老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 耐心指导, 他们就会逐渐喜欢读作文、喜欢写作文, 作文也一定会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

1.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读课外书要及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 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快乐地阅读, 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在多读中求理解、在多读中学表达。正如古人所云:“故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2.口语交际

生活就是教育, 口语交际就是要在生活中进行渗透。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均可以成为儿童实习口语的机会, 由亲及疏, 由近及远, 由己及人, 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拓展视野, 活跃思维, 发展语言, 这样就可以渐次打开学生们心灵。

二、合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事乐意干, 才会用心干、自觉干, 也才能干好。作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表达能力, 发展思维。然而能力靠多练、多练靠自觉、自觉靠喜爱。要使学生喜欢作文, 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 拨动他们爱好作文的心弦。

(一) 与生活协奏

生活就是文章。文章如果离开了生活, 内容是空洞的, 读起来是干瘪的, 枯燥无味的, 再好的文笔如果离开了生活, 它的文章也发不出耀眼的光芒!

1. 生活感悟

所谓“感悟”就是让学生通过跟外界事物接触, 获得启发与领悟。学生的作文写作同样必须源于生活, 是学生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的结果, 也是生活的需要。如何让学生真正把作文当作一种生活的需要, 一种精神的享受, 就要引导和培育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极力营造富有情趣的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在朴实自然的生活氛围中, 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 情感处于快乐之中。

2. 日记积累

经常写日记, 对写作有很大帮助。可是有些学生把写日记当作一种负担, 写作时愁眉苦脸, 要不然也是“挤牙膏”式的写几句空洞而乏味的话。其实日记的写法要比作文灵活得多的多, 一篇日记只是简单地写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感触最深的事情;甚至有时候可以把它当作“出气筒”, 发泄一下自己的心里的苦恼、郁闷……

(二) 与文本协奏

聚焦课本, 有古代的生活、现代生活和当代生活, 也有幻想中的未来生活, 尽管不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 但却是我们写作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1. 童话世界

童话, 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折射一定道理的文章题材。幻想, 是童话的核心, 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 就没有童话。平心而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写童话就要凭借奇特的幻想, 大胆地虚构故事情节。这样写出来的童话故事趣味性强, 情节离奇悬跌, 引人入胜。

2. 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教学中, 先是让学生们整体看图, 粗知图意, 弄清楚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谁在干什么?也就是看图说四素句, 这对于学生们来说不难掌握。但如何才能写得更具体、更生动一些,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可以借助问题让学生根据四素句提几个问题, 在问题的帮助下, 观察图画, 展开合理想象, 运用优美的词句, 把图意说具体、生动。

3. 续写

想象是作文翅膀, 对所学课文进行续写, 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能力的方法。续写就是围绕文章中心, 联系生活实际、课外阅读或电影故事, 给课文补充一个适当的段落, 或插进一个合理的情节。续写还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续写成文;也可以根据文章的结尾, 写出故事的延续和可能的结局。

4. 仿写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契机,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仿写, 学生可以把学到的写作知识直接转化为写作技能, 通过仿写, 学生还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 为他们今后的构思提供材料和模式, 从而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5. 改写

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 举不胜举。对于古诗的教学, 我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即让学生根据古诗的意思, 让学生改写成现代的优美散文, 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课文的能力。我们要教出感情, 教出气氛, 学生从诗词中受到感染, 受到启迪, 往往刻骨铭心, 终生难忘。

(三) 与评价协奏

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作文写好后, 老师评讲是十分关键的, 要引而不发, 含而不露, 点而不破, 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其动脑、动心、动手。作文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欣赏、刺激, 同时还要运用鼓励、指点、讨论、发表等激励手段, 使得学生的信中能够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期待下一次作文的到来, 以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尾声

篇4:读书变奏曲作文

一、为何而苦

1.兴趣的缺乏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初动力和主动力。如果没有兴趣,那么也便没有初动力和主动力,人们因此会对所做事情深感其苦。学生苦于作文,教师也随之苦起来,结果是作文没有写好,还苦了一帮人等,可谓费力不讨好。当作文成为任务时,尽管也会有优秀作文的出现,但也无非是苦树结的几个甜果。

2.人性的束缚

当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坚持“以文为本”,将“现代人”压抑在“过去人”的阴影下,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上,造成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以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使作文这种既可“自娱”,又可“娱人”的精神性实践活动戴上了僵化的教条主义镣铐,作文教学作茧自缚,缘木求鱼。

学生的作文大都是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

3.创造的扼杀

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们创造性的扼杀。有这样一个教例,一次小规模的考试中,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选一人物作为谈论对象,谈谈对此人物的看法。在写作中,学生大多赞美周瑜,贬斥蒋干、曹操,其中有个学生却是赞扬曹操的英才盖世、文韬武略,以及创下的伟业。结果,阅卷老师给这位学生的作文评分很低。但我认为,这篇作文应给高分,因为他的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述见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雪”,既可写它的纯洁,也可写它的虚伪,因为它掩盖了一切肮脏的东西。写一件事既可从这个角度写,也可从另外的角度去表现。千万不要千篇一律,要真正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

4.视野的切断

现在的学生,玩伴少,娱乐少,走出家门走进自然的机会少了。再者,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于是,只许读眼前“圣贤书”,不许“染指”“窗外事”。学校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埋头苦学的份。因此,无形中,我们已经把孩子束缚到“井”里了,他所见到的只是井口大的天空,却他写广阔的蔚蓝的天空,可想而知,这样的要求多么令人为难。

5.心灵感受的干涩

现在的学生,在家大多被视以“龙”、“凤”、“皇帝”、“公主”,可以想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庭中的成员是如何地娇宠他们。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大部分都有那么一点自私,增长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对于他人的关爱、体谅等情感欠缺。所以,他的悲悯意识较为欠缺,因此,杜甫《望岳》中“造化钟神秀”,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他感受不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晚年的潦倒凄凉,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被杀时的沉郁悲愤,他也感受不到。悲悯意识的欠缺造成其心灵感受的干涩,要其干涩的心灵中流淌出涓涓水流似的美文,这恐怕绝不是易事。面对种种难题与障碍,不得不让人陷入更深的思考中。

二、如何苦而甜

1.拓展视野,培养兴趣

让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兴趣,接受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让学生参加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多看勤听常说,才能在写作文时文思泉涌。

2.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内心感受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

(1)追求人性之美。作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就得给学生的阅读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接受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祖国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这样就不难从文中见“人”了。

(2)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写作中,首先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还需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如要求写一种动物,由于多媒体CAI软件的设计,学生不再限于写自己身边的猫、狗,而是在奇妙的动物世界中了解性情粗暴的美洲豹、行动迟缓的亚洲黑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以及一身刺甲的夜行刺猬等,学生的兴趣,在声、光、色的传递中,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得以激发,他们大可依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写作。

(3)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学生在学习中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他们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也是他们的悲悯意识的再现。在讲评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实感,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觉性。

3.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是个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培养创新意识,也可以称作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写作文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外知识,自己去创作;再次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式写作。

(2)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其次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作文教学是能反映学生意识的特殊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让作文教学沐浴着人文的灿烂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县实验高级中学(212400)

篇5:雨天变奏曲作文

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下雨,这是季节变换时的天气,我不喜欢这种阴晴不定的日子,尤其是湿漉漉的.下雨天,更让人感到不便。

有时一早起床,屋外刮大风下大雨,到要上学时,雨还一直下个不停。路面积水,甚至还流进屋里面来,地上全是脏兮兮的水,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光是下大雨就会 造成这种情况,当台风侵袭时的下雨天更是狂风骤雨,四处积水。有时候早上出太阳,中午过后,天空出现乌云。没多久,闪电一阵阵,接着雷声轰隆轰隆响起,天空开始落下雨滴,地面的热气渐渐消失了。这时候,我会撑着雨伞到外面踩水,玩得全身湿嗒嗒的,感觉很有趣。小雨没多久就停了,汽车身上的灰尘不见了,花园里和路边的花草树木经过雨水的冲洗,也变得更清新,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我喜欢这种午后小雨的下雨天。

篇6:住房变奏曲作文

爷爷奶奶小时候,也就是刚建国那时,住的房子是草房子、泥房子。把一块地夯实,就算打地基,然后再用泥土垒几面墙,在四面墙上放几根木头做房梁,然后铺上柴把、稻草,房子就算造好了。这样的房子不结实,时刻需要警惕,因为一旦刮大风屋顶的稻草就会有被大风卷上天的可能,而且大风容易把屋里地上的泥土吹得满屋灰尘!下大雨就更可怕了,泥土墙 被雨水泡久了容易坍塌,住在里面很危险。修屋顶、修土墙更是家常便饭!总而言之,那个年代住的房子连遮风避雨都得不到保障!

我很小的时候,住的房子虽然是楼房,但房间很狭窄,室内装修也很简单,我的美好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后来我家又搬到另一套房子,红色的琉璃瓦面,乳黄色的墙面给人阵阵暖意,用铁栅栏围的小院子里种了很多的花花草草,爷爷还在我的窗下种了一棵紫藤,紫藤慢慢地爬上了窗户,每天早上一睁眼就看到了那生机盎然的油绿绿的叶子,一天的心情都会很舒畅。一到

篇7:小溪变奏曲作文

我是一条明净的小溪,涓涓细流穿越村庄,奔流到海。

鸟儿说我是揉碎了的水晶,晶莹透亮。的确,在阳光、月光、星光的交相辉映下,我时刻闪耀着一层迷人的银光。水草在我的怀抱里轻轻飘荡,一丝一缕,碧绿碧绿的,柔软极了;小鱼儿在我的血液里游泳,偶尔在水草中捉捉迷藏,快乐极了。

各种庄稼住在我的两岸,风儿吹拂着我们,阳光照耀着我们。我滋润着庄稼,庄稼和着风儿为我翩翩起舞。我们每天都快乐地交谈,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村民们可喜欢我了。一大早,远的`近的人就提着菜篮、端着脸盆来到我身边。她们一边洗涮着各种物品,一边高声谈笑着。一阵阵洗涮声成为我美妙的音符,一朵朵泡沫花把我点缀得更加美丽。夏日的傍晚,外出劳动的人们收工了,他们在我这里洗去一身的疲惫、舒展身心;更有那光溜溜的小孩子在我怀里嬉戏打闹,令我忍俊不禁……

我一路欢歌笑语前行。瞧!小鸟儿也在为我歌唱呢!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村子里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身边的庄稼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楼房,石子路、黄泥路也都换成了水泥路。人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姑娘媳妇们打扮得更漂亮了,小伙们更帅了,大家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我欣喜地看着这些变化,奔腾得更欢了。

但是好景不长,住在我旁边的人开始往我身上丢垃圾,各种各样的垃圾融化在我的血液里,一点一点地夺走我的澄澈明净。附近的化工厂也不断地向我排放污水,我越来越脏,慢慢地散发出腐败的臭气,我不再美丽了,不再是揉碎了的水晶。人们在家里用自来水、用洗衣机,不愿到我这儿来洗涮了;小鸟远远地就被我身上散发的臭气熏走,它也远离我了;和我最好的庄稼也不再和我说话,甚至别过头去不屑看我一眼,它们也弃我而去。

我伤心地呜咽着,幸好还有小鱼和水草陪我。可小鱼却活得很费力,它们张着嘴巴,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水里不足的氧气。不久,一条条小鱼也翻着白眼漂浮着;水草也开始腐烂。脏物模糊了我的双眼,月儿昏昏,星儿朦胧,这世间还有谁会喜欢我?就是干涸了,恐怕也没有人在意。我愤怒了,怒吼着想把身上的脏东西冲光,可它们就像是在这儿安了家,再怎么使劲也无济于事。“人们为什么这样对我?”我悲痛欲绝,不再挣扎,只能无助地黯然流淌……

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一天,我身边来了几个人。“这小溪太脏了,对人们健康不利,要治理治理。”“这与我们美丽的家乡一点都不相符。”“嗯,我们正在进行五水共治,这小溪不清理哪能行?”“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我心里暗暗燃起一丝希望。果真,过不了多久,来了一大群手里拿着工具的人,他们铲的铲、捞的捞、搬的搬,很快就把我身上的垃圾清理干净,附近的化工厂也搬走了。我欣喜地感觉到我慢慢地又变得澄澈明净了,又是揉碎的水晶了。离开我的、抛弃我的朋友又都回到了我的身边:鸟儿回来为我歌唱;庄稼亲切地为我跳舞;小鱼儿、小草儿也悄悄地从石头缝里探出了脑袋……

夜,悄悄地降临了,在我身边喧闹的人们都回去了。月儿不再昏昏,星儿不再朦胧,在月光下,我浑身闪耀着银光,弹奏出叮咚的琴声,那是一首轻柔的催眠曲。在我的琴声中,人们睡了、鸟儿安息了、庄稼也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多么寂静、安宁的夜,只有月亮、星星静静地陪着我。梦幻般的月辉,浅浅淡淡,悄悄地弥漫了我的家园,似一层轻纱笼罩在我身上。

这才是我想要的家园:富有、美丽、洁净、和谐。我终于盼到了,我欣慰地笑着,带着拥有美好家园的幸福欢快地奔流着……

★ 风雨变奏曲作文800字

★ 青春变奏曲作文

★ 大自然的变奏曲作文

★ 友谊变奏曲600字作文

★ 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

★ 星星变奏曲教案

★ 理想变奏曲的作文欣赏

★ 初中作文风雨

★ 风雨初中作文

篇8:读书变奏曲作文

对于这首诗, 如果仅仅因为诗歌句式结构上发生的些微变化, 就被称之为“变奏”的话, 那么这种变奏曲也太过于简单和单调了。这时, 我们不禁要问:《星星变奏曲》中的核心意象“星星”的象征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变奏究竟体现在哪里?笔者认为, 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星星”的象征内涵的变化, 是本诗主题变奏的关键因素。而《教师教学用书》对《星星变奏曲》中第二节最后四句的理解, 以及对本诗“变奏”的诠释是值得商榷的。这首诗中, 诗人借助于不断重复的“谁不愿意”和“谁不喜欢”句式, 复叠强化着一片沉积已久、不可渲泄的情绪。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 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 用“星星”象征光明, 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诗的第一节“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 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写人们因为黑暗笼罩了大地, 所以抬头凝望星空, 把星星当做遥远的安慰, 表达了诗人在黑暗的年代里, 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以下十二行, 是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 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 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 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 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 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 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 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 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 随着意象的变换, 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

但是, 诗人并不悲观于恶劣的现实环境, 相反, 第二节重复假设语句, 仍以其强力的诘问“谁还需要……, 谁还会……”试图找出一个极平凡而公正的答案:即使在厄运之中, 人依然向往光明、自由、美。在诗的前半部分, 星星象征着光明, 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 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然而, 到第二节最后四行的时候, 又回到与第一节相同的“谁不喜欢……”的句式上来了: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 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里, 与“星星”这一意象同时出现的其他两个意象“飘动的旗子”、“火”, 共同构成了一组令人浮想联翩的画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来诠释这四句诗的:作者表达了“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 燃烧自己, 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难道仅仅因为看到“火”字, 就可以推断“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吗?这完全是望文生义。笔者认为, 本诗第二节的最后四句中, “飘动的旗子”、“火”、“金黄的星星”构成了一个意象群, 在对这一意象群进行分析后, 我们不难发现本诗中“星星”这一核心意象的象征内涵的变化, 也就能够正确把握本诗变奏的本质了。“飘动的旗子”、“火”、“金黄的星星”这一意象群, 辅之以“涌出”、“升起”这两个动词, 这几句连在一起, 做一个整体理解, 自然会令人联想到“五星红旗”, 联想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旗。这里的“星星”用“涌起”这个动词描述, “星星”的内涵及其象征意义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里的“星星”显然指的是我们伟大祖国国旗上的五颗金黄的星星, 而不再是概念化的象征“光明和希望”了。尤其“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一句中, 暗示着一个黑暗的动荡时代成为过去, 祖国将迎来崭新的黎明。表达了诗人坚信充满蓬勃活力, 充满希望的祖国必将战胜一切困难, 能“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一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对此, 诗人满怀信心, 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气息。这首诗中, 诗人由对星星所象征 (代表) 的光明和希望的渴望与追求, 升华或变奏为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渴望和歌颂。坚信五星红旗象征 (代表) 的伟大祖国在“星星疲倦”的时候“升起”, 意即祖国在黎明到来的时候, 必然能给饱经忧患的大地带来“光明”。

由此可见, 《星星变奏曲》的变奏不仅仅是诗歌结构上的变化, 诗歌结构上的变化, 并不像《教师教学用书》上所说“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它只是诗人在表达感情过程中, 诗句结构上发生的必要的调整与变化, 这样的变化, 形成了诗歌句式的参差错落的变化之美, 也使感情的抒发更加激越昂扬, 而非“变奏”的本意和核心。“变奏”一词, 源出拉丁语“variatio”, 原义是变化, 意即主题的演变。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 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所以, 《星星变奏曲》中, 变奏的真正内涵是主题指向的深化和升华。“星星”这一核心意象的象征内涵的变化完成了诗歌主题的升华和变奏, 即由前所述, 诗人由对光明的渴望升华到对祖国繁荣富强充满期待, 期待祖国在改革开放之后, 在新时代的黎明到来时“升起”并“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才是本诗变奏所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外现代抒情名诗鉴赏辞典[K].学苑出版社, 1989.

[3]二十世纪中国新诗[K].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篇9:刘庄《变奏曲》的变奏手法研究

关键词:主题的旋律特点  旋律变奏  调式  调性

一、《变奏曲》主题的旋律特点

刘庄《变奏曲》的主题取自山东民歌“沂蒙小调”,旋律优美婉转,为“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乐段。

主题为F徵五声调式。乐曲开头在朴素、简练而明净的和声背景上出现了民歌主题。旋律开头四度上行的曲调是这首民歌主题最具特色的音调进行,它在以后的变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织体上采用了四部和声式的进行,其每句的落音采用的是中国民族五声徵调式中典型的商、宫、羽、徵的进行。

二、旋律变奏的手法

变奏I:在这个变奏里,旋律变奏采用了旋律简化的手法。为F徵调式。

从以上主题与变奏一旋律的对比来看,变奏一的旋律是主题旋律的一种简化形式,它保持了旋律进行的走向、结构的支点音及乐句的落音。从另一方面来看,变奏一的旋律又好象是主题的支声旋律。

在变奏一中,作者不仅将主题音调简化,同时紧缩了左手伴奏的节奏,运用了等时值律动。这样的处理使这段音乐在情绪上比主题呈现时显得更加激动些,并且把音乐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此变奏中,作者没有沿用主题的结构,而是将主题结构扩大,由原来的四句体乐段结构扩展为两段体的结构。

在接下来音乐旋律的发展中,来源于主题第一句的新材料在明朗的高音区和弦衬托下与前后构成对比,这段在高音区的旋律似乎是在模仿女生二重唱。

在对比句出现之后,主题再一次压缩重现,在音乐材料的运用上并没有向传统的带再现二部曲式那样对前一段落的旋律进行完全的再现,而仍然是将民歌主题的旋律简化,在一次以另一种旋律进行来加深对主题的印象。最后以F宫结束。

变奏II: F宫调式。旋律的音调主要采取主题第一乐句的动机和其他乐句中的一些因素作发展,主题中具有特点的四度音程在这个变奏中成为发展的重点。并通过跳跃式的节奏与八度琶音,以及连续四度顿音跳进的运用,使这个变奏的音乐活泼,具有朝气。

变奏III:F徵调式。采用主题装饰加花的变奏手法,高音区为十六分音符等时值音流,增加了节奏的密度。华丽流畅的旋律进行将主题紧缩一倍。左手在中音区以快速跳跃的节奏烘托,低音的隐伏线条来源于主题,是主题的简化形式。在情绪上更加的热烈活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主题到变奏三的主题材料与调性均保持一致,并且在节奏律动的基本时值单位和速度都呈递进式增长的发展关系。这些因素使主题与这几个变奏连贯发展,一气呵成,连接成为了一组。

变奏IV:bB宫调式。运用倒影的手法,将主题的第一乐句的音乐材料做以变化。虽然与主题采用同样的比较慢的速度,但是由于节拍的不同(主题为4/4,此变奏为2/4)使得旋律的律动快了一倍。

在此变奏中,作者以F音为轴,将旋律做了自由倒影的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使得主题旋律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变奏V:D宫调式。此变奏将变奏IV的倒影乐句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以倒影的手法进行展开,同时结合三声部自由卡农式的复调手法,使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情绪逐步高涨。后半部分调性不断变化,将音乐引向下一变奏的高潮中去。

变奏VI:D宫调式。此变奏的主题看似犹如新的曲调,其实它同样与原民歌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段旋律为A徵调式,为了能够清楚地扑捉到主题的影子,在这里现将曲调移至主调F徵,与主题进行对比。

由此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一变奏,所谓的新曲调依然与主题有着血肉关系。这一歌唱的长乐句,出现在明朗的高音区,并以八度和弦奏出,配上低音部的琶音做伴奏,使这一段音乐显得饱满豪迈。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从变奏四到变奏六,主要运用了主题倒影的变奏手法,速度放慢,从而产生较大的对比性,与前面的变奏划分开来。三个变奏之间都有因结构扩充而转化成的连接段落,并形成和声的侵入终止,造成结构的重叠。

变奏VII:由G羽调式开始,于C羽结束。采用裁截的手法,将主题旋律的片段与音型式的节奏相结合,频繁变换的调性和快速的进行,使得音乐形象发生改变。

在这个以新节奏占主导地位的变奏中,虽然音乐形象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音乐旋律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其在对比的背后还有紧密的联系。

在变奏的中间,不变的三连音节奏上出现了四度跳进——主题旋律的主要动机。这种贯穿式的发展,使得作品在变化的同时,整体上保持了统一。

变奏七是在前面高潮之后又一高潮的出现。这个变奏的调性和主题的变奏处理非常醒目,整个音乐情绪、性格与前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它的篇幅较长,在变奏手法上运用了动机式的展开手法。体裁上运用了托卡塔式的体裁,从而形成较为独立的部分。

变奏VIII:bB宫调式。运用民歌主题中的前两句进行装饰与节奏紧缩的变化。

在此变奏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定的展开,转入了上四度调。最后的七小节起着连接句的作用,接入尾声。

Coda:F徵调式。尾声部分是民歌主题的再现,其中部分地方稍加变化。伴奏运用更为简单的持续音式的等时值律动作为背景,使主题形象朴实、安静。具有一定的描绘性。

这个尾声具有对全曲回顾的综合概括性作用,如在第9小节处出现了类似于变奏七中的节奏及旋律;在第13小节处出现了变奏四中的片段的音乐材料;在第18小节处则出现了具有变奏一特点的音调与结构。在这里以倒转的手法进行综合型的再现与回顾。

在变奏八与Coda的部分,主题轮廓有显现出来,具有较明显的再现意味。

三、调式、调性的变化

(一)同主音调式的转换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采用了同主音调式的转换,从主题到变奏三均采用了以F为主音的调式。如:主题—F徵;变奏一—F徵;变奏二—F宫;变奏三—F徵。

(二)调性对置

在调性方面,作者运用了宫调式与羽调式的对置——大小调的色彩对比。变奏四、五、六为宫调式,变奏七为羽调式。

篇10:四季变奏曲作文

春天,那绵绵的细雨带着不同的祝福飘落,落在土地上,小草钻出了地面,扭动着它柔弱的身体,新奇地张望;滴在柳枝上,杨柳摆动着窈窕的身躯,随风舞蹈。春雨还是不停的下,蓝色的天空多了雨的相伴更加迷人。可爱了!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无私地把关和热洒向大地,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的,知了在树上“知了……”的叫着,声音低沉而缓慢,像在述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小狗耸拉着耳朵,伸着舌头喘着粗气,老人们在树阴下摇着扇子,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

秋天,稻子被暖暖的秋风吹熟了,像海洋里翻腾的波浪,真逗人喜爱!瞧,枫叶从东红到了西,多像着了火。被风一吹,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纷纷落在地上,远远望去,仿佛是上帝赐给大地的新衣裳。

冬天,白皑皑的雪花,像一个个穿着白衣服的精灵,落在大地上,向四周望去,全世界都好像被白色包围着,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小手虽然被冻的红彤彤的,可他们仍是那么开心,甜美的笑声传遍四方。

篇11:四季变奏曲作文

温柔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把呢喃的紫燕从南方召唤回了,那坡上的小草钻出地面,露出葱心似地嫩芽,也是让她呼唤回来的。河边的柳枝也变成了粉红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春姑娘在和它聊天,逗得它绽开了笑脸,裂开了嫩绿的嘴儿。

春姑娘刚走,热情似火的夏姑娘马上来接班了。她把太阳变得酷热。瓦蓝的天空上没有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夏姑娘的热情我们领略到了,秋姑娘迫不及待地背着大竹筐了。

秋姑娘的筐里装着丰收的喜悦,她飞向天空,把喜悦洒向人间。田野里,稻浪滚滚,万里飘香,棉桃朵朵,一片银海。果园里,逗人喜爱的苹果躲藏在绿叶里,晶莹剔透的葡萄在秋风中微笑……

调皮的冬姑娘吹着口哨来了。她让雪花妹妹为大自然缝制白毛衣,把大千世界打扮得雍容华贵……

篇12:新年变奏曲作文

那时的妈妈,扎着两根小辫子,穿着外婆自己织的粗毛衣,手上抱着一件红棉袄,这是新年新衣服吗?妈妈小心翼翼地把衣服放在凳子上,然后快速拿起凳子另一头的春联,递给外公。只见外公拿起一碗米粥,刷子一浸,用力刷向门框,春联使劲一拍,粘住了,可两边好象还没粘牢,妈妈和外公忙着再蘸点米粥补救。好麻烦呀!贴完对联,妈妈心满意足地坐到了14寸黑白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晚。呀!电视机里的人物、衣服、花什么的怎么都是白呀、黑呀,这怎么看呢?

我又来到了20xx年的春节,这是我的春节。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可却把我的新衣服给“打扫”脏了。妈妈随手拿出一件粉色羽绒服,说:“我们不是买了两件新羽绒服吗,换一件。”哎,一年四季我总是有穿不完的新衣服!

贴对联咯。我把对联翻了个身,双面胶一粘,递给高个子的老爸,老爸大手一抹,搞定!对联就牢牢地粘在门框上了,简单吧。

春晚开始了,50寸彩色电视的屏幕上,节目丰富多彩,有小品、舞蹈、相声……我连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篇13:“家”的变奏曲

当今时代,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突飞猛进”“万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反映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吗?(北师五上“综合活动3”)

闲暇时,我经常缠着爸爸,要他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于是,我知道了一些我家早些年的事。

爸爸的老家在乡下,小时候住的是土坯房,房顶上盖的是稻草。每到雨天,房内多处漏雨,连床铺都会被雨淋湿了。梅雨期,屋内的地面像个小水塘,全家人“不亦乐乎”地往外舀水。爸爸不无调侃地说,这种房子的优点是冬暖夏凉,可以洗天然淋浴。每当夏日炎炎的时候,房顶需要用稻草重新苫盖,否则下雨的日子就无法入住。那种艰苦的生活环境让我无法想象。

听妈妈说,我出生的时候,我们一家四口人“蜗居”在只有20平米的房子里。这只不过是一间砖瓦结构的陋室,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屋内摆了三张床,一张是爸爸妈妈的,一张是乡下来照看我的奶奶的,还有一张自然就是我的摇床了。平日做饭也在这屋子里。房间已容不得再摆上一张餐桌,一日三餐只能坐在床沿上将就着吃。屋内拥挤不堪,有的地方只能侧着身子行走,一家人只能勉强地住着。

当我会走路的时候,我们家迁进了70平方米的楼房。独立的厨房,配套的卫生间,屋内也装饰一新,我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明亮的窗户,典雅的窗帘,精致的灯饰,无不透出几分安逸和舒适。不要说彩电、冰箱,就连电脑、电话等都走入我们这些寻常百姓的家。

最近,我们又乔迁新居了。这次的房子更大,有100多平方米呢!宽敞的客厅里摆着一台液晶电视,墙角立着柜式空调,别提多气派了。厨房里,高档灶具,整体橱柜,消毒柜一应俱全。我不仅有更舒适的卧室,而且还有了一个精致的书房,书桌上放着爸爸的笔记本电脑,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散发出阵阵醉人的墨香……和煦的阳光投进我的书房,屋里更加明亮,我的内心甭提多惬意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我觉得是那么快乐、幸福!

回想以前的居住条件,爸爸妈妈常感叹现在的生活条件真好。那份快乐与满足早已溢于言表。“安得广厦千万间”,一首“家”的变奏曲,奏出了幸福、美满,奏出了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指导教师许德鸿)

教师点评

篇14:听课变奏曲

镜头一:四年级综合实践课《要生宝宝的妈妈》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说:“下面我们希望听课老师贡献你们的知识,和我们一起聊聊要生宝宝的妈妈的辛劳,愿意吗?”即时,一位怀孕八个多月的准妈妈被请上了台。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准妈妈激动地把自己的辛苦传达给了孩子们,又把幸福与喜悦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又有一位妈妈被孩子们点上了台……在我们听课老师的参与中,孩子进一步感受到当妈妈的实在不容易,产生了一定要做个孝顺孩子的心愿。上课老师巧妙地将课堂暂时交给了听课老师,达到了教育的最佳效果。

镜头二:三年级语文课《口语交际:名字的来历》当老师让学生充分交流完自己名字的含义后说:“其实,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们的名字里也含有丰富的意思呢!想知道吗?现场采访一下吧,注意要做到有礼貌。”于是,学生情绪高涨,一跃而起,纷纷搜寻自己的目标。听课老师在这群小记者的“围攻”下,一个个搜肠刮肚,倾其所知,以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最后在孩子得意洋洋的“采访报道”中结束了教学。

镜头三: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数字与编码》上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一组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汽车牌照号码、邮政编码、摩托车号码……在排列时的规律,各表示什么意思?”生:“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家长”,“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咨询”,“查阅书籍”,“向听课老师了解”,“自己摸索”……在老师“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这一声令下,学生胸有成竹地行动开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走向了听课老师,听课老师竭尽全力帮助同学揭开数字与编码之间的谜,有的甚至与孩子一起争辩了起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听课作为教师学习借鉴他人课堂教学优点,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载体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心态之变——“冷眼”变“热肠”

曾经的听课者要么羡慕赞叹,奋笔疾书;要么窃窃私语,品头评足;要么事不关己,应付了事。听课者作为一个观赏者,评判者,旁观者,始终游离于课堂之外。在以上不同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听课老师都不同程度地走进了课堂教学,走进了学生心灵。他们或把自己的切身体验传达给孩子们,让他们感受母爱的伟大;或热情地支持和配合孩子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或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孩子们,为学生提供自己的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成长服务。

角色之变——“权威”变“平民”

在传统观念中,不少教师的脑子里,一直隐藏着一种“权威意识”,正是这种“权威意识”,使得听课者拥有至高无上的评判权。他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个教学环节和学生的表现指指戳戳,而不去考虑教者的心情和学生的需要、感受,甚至于以挑剔的目光去寻找讲课教师授课时的小缺憾,横加指责,不承认、不尊重上课教师的人格,以突出“评判者”的显赫地位。在上述案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听课教师不再是课堂的“裁判”,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更多的是以一位“大同学”的身份参与了学习、探讨、提高。

取向之变——“功利”变“发展”

篇15:生活变奏曲作文

今天难得放假,本想睡他个天昏地暗的,可怎奈,被我那可恨的姐姐硬是拽了起来,她说今天要去摘桔子。我才懒得去呢,你摘你的,干嘛叫我。可我就是个软桔子,卖下萌,三言两语,就跟她上了车。

到了车上,还是昏昏欲睡的。突然,嘀嘀,几下喇叭把我惊醒了。“啊,到了?”二话没说,姐便拽着我下了车。下车后,看见那边有几个美女。哇,美女!我立马提了提神,问姐要了个镜子,整理了一下,弄了弄发型,然后跟着姐过去。原来她们是姐的同学,也是来摘桔子的,和她们一块,一路上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到了。

此地好似天仙之境,那四处萦绕的迷雾,一眼望去,是如此的空旷,连空气也是如此的清甜。八九点钟的太阳,穿不透迷雾,却给迷雾披上了一层色彩,还有那身旁几个貌若天仙的女子。感谢上帝,感谢大姐,这里真是人间天堂,太美了。

就在我沉醉在无尽的遐想中时,突然,一只手推了我一下,噢,是我姐。就她不是天仙,哼。“干活了,傻小子”。我鄙视了她一下,就开始入桔子林摘桔子了。不停地摘,不停地摘,吃完午饭再继续,就这样一直到黄昏。此时的我早已疲惫不堪了,便停下来,斜躺在树枝上,透过叶子,看着那艳若红莲的余晖,听着林边那潺潺的流水声,万般皆寂,一切是那么空灵,那么美丽,我的心里似乎也被渲染得无一点杂念,疲惫的感受着这美好的一切,心是那么的平静。

上一篇:关于游迪士尼500字作文下一篇:水利局干部2021年职工学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