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欣赏

2024-05-29

小提琴协奏曲欣赏(精选10篇)

篇1:小提琴协奏曲欣赏

浅谈欣赏小提琴协奏《梁祝》之感想

浅谈欣赏小提琴协奏《梁祝》之感想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

这是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那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它把民间传奇故事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7个主要情节。

〈引子〉

钢琴引出秀丽的长笛声声(0’45)和弦乐的演奏,展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音画世界。

一、“草桥结拜”(1’12)自1’12秒起

小提琴奏出优扬、柔情的音乐,(1’53)随着大提琴声的息息相通,(2’38)发展为大、小提琴的一段协奏,好似兄弟情投意合,(3’08)弦乐的齐奏将此情深意笃的情感推向了高潮,(3’59)音乐还续上了一段柔和而又令人陶醉的乐章。与其是从“草桥结拜”的故事情节中去理解音乐,还不如从爱情主题来理解为好。独奏小提琴那纯朴而又含蓄的爱情主题,确实使人如醉如痴。

二、“同窗三载”(4’51)

以欢快、跳跃和激情的三分钟时间的音乐分别讲述了三年的同窗学习情景和如胶似漆的友情。

三、“长亭惜别”(7’33)

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长亭惜别时的依依不舍的乐句,很有情感,令人缠绵悱徊。

四、“逼嫁”(10’18)

不安的音乐带出铜管乐器那凶暴的主题,显示以祝员外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威逼。(11’21)

小提琴以散板形式奏出的音调,揭示出祝英台的痛苦心情。强烈的切分和弦构成的反抗音调,与凶暴的主题交替出现,(12’20)导致英台抗婚的乐曲高潮,隆隆的鼓点以示汹涌澎湃的心潮和愤怒的对抗以结束此乐章。

五、“楼台会”(14’07)

小提琴与大提琴那对话般的乐章,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楼台相会时的互诉衷情,难依难舍、委婉动情。

六、“投坟”

(16’32)急转直下的音乐,从戏曲借鉴来的散板和快板乐章,是英台在山伯坟前向苍天的控诉。在一片寂静中,(19’33)唯有一个小提琴独奏出悲愤的绝句,(19’46)凄惨和悲壮的钹和锣声令人心碎„„。(20’09)随之是管弦齐鸣,讴歌英台反封建精神。

七、“化蝶”(20’18)

晶莹的竖琴、(20’38)清脆的长笛,将人们引入了秀丽的意境,(21’25)装有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使之成为带有神奇色彩的终曲。音乐展现了人们对梁、祝两人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愿。

最感动抗婚化蝶一段。当最后一部演奏时,十分清楚的记住了他们坟前化蝶双宿飞的美好画面,提琴声轻快而柔和。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天下谁人不向往这个美好的结局呢?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山伯与英台的爱情被封建势力扼杀。山伯含恨死去,英台拜祭山伯。脱去嫁衣,里穿白色孝服,感动上天,与山伯化蝶永不分离。当我看到这画面,感觉这种感动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即使无情似石头,也会流出惋惜的泪水。

虽然没有经历过和心爱的人聚合分离的曲曲折折,但一曲落来,感慨万千。和古人相比,我们是何其的幸福自由。至少,我们恋爱自由,婚姻受法的保护。这是幸福,要明白。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篇2:小提琴协奏曲欣赏

1.粗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选曲。复习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和《秋》,请学生说出曲名及作者;引出欣赏《冬》的第一乐章,选出合适的词语表示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2.精听钢琴套曲《四季》中的《雪撬》。

①引言:刚刚感受了维瓦尔第的“冬季”,下面老师再给你们听一首“冬季”的音乐(播放)。初听不揭示曲名,请学生说出乐曲所描绘的人、景、物。

②揭示曲名,复听,学生感受音乐中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和情调,并能根据音乐的对比与重复区分段落(三段体)。

③老师先弹奏第一及第二主题旋律,让学生视唱熟记,再分段复听。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

④完整复听,请学生随“赶车人歌唱”、随“活泼豪放的音调舞蹈”。综合感受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⑤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柴可夫斯基从小就在家乡和母亲那里受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熏陶,年仅5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小曲。柴可夫斯基继承了莫扎特、贝多分、格林卡等西欧和俄罗斯古典作曲家的优秀传统,注意研究和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他非常喜欢独自一人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倾听普通劳动人民的淳朴的歌声,丛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雪橇》的主题音乐富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就是一例。所以人们说他的作品散发着俄罗斯泥土的芳香、表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灵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杰出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简介 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有才华的作曲家。1840年3月7日出生在佛根斯克一个贵族家庭里。10岁开始学习钢琴。柴可夫斯基的父亲希望儿子学法律,把他送进了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柴可夫斯基从这个学校毕业后,到司法部工作,但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1862年,他考进了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安东•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1890年,柴可夫斯基得到梅克夫人的资助,使他得以摆脱沉重的教学工作,专心从事作曲。

柴可夫斯基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交响曲六部,其中以《第六(悲怆)交响曲》最为著名。一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都被列为世界最有名的协奏曲之列;他写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也是歌剧、舞剧里最受欢迎的剧目;管弦乐有《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室内乐包括有《如歌的行板》在内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作品有套曲《四季》;小提琴作品有《旋律》;大提琴作品有《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总之,柴可夫斯基在各种音乐体裁里都有名作,这在世界乐坛上是首屈一指的。

篇3:小提琴协奏曲欣赏

小提琴协奏曲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叫做独奏协奏曲, 即一部小提琴同一个乐队竞奏的演奏形式, 要求小提琴独奏同整个乐队的演奏呼应。相对于整个乐队来讲, 单部小提琴处于弱势, 因此, 如何在协奏曲中把小提琴的特色发挥出来成为亮点, 这是一门艺术。达到这种效果的关键叫做炫彩性, 著名演奏家克尔曼说过“没有炫彩就不配叫做协奏曲”, 所谓炫彩, 包括三个方面, 即炫技、模仿和自如。

西贝柳斯的这首《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表达出一种芬兰风格的热情奔放的气息, 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下面以这部作品为例, 就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独奏艺术进行分析。

二、小提琴独奏的炫技性

通常, 小提琴协奏曲的炫技是表现在演奏技法上的。但是在西贝柳斯的这部协奏曲中, 是很难找到刻意加花、大幅度跳跃等炫技方法的。但是, 这部协奏曲把炫技的方式表现在了节奏变化和持续的力量传递之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属于非常规的炫技方法。

(一) 在节奏变化上的炫技

在第二乐章中, 出现了反复的复调, 并且伴奏的节奏非常混乱, 第一声不还是切分节奏, 而到了第二声部就变成了三连音节奏, 这些节奏的变化恰恰给了这部乐章一种不安分的感觉。通过特殊的节奏安排先是又弦乐开启一个小小的高潮, 而乐章结尾处旋律线条下降又为第三章埋设了伏笔, 预示着小提琴独奏将要开始压制乐队合奏。

进入第三乐章, 整个乐队开始在B音上反复, 节奏上开始出现连续紧凑的跳动, 开始给人一种紧张的富有力量的感觉。伴随着这样的乐队伴奏, 小提琴的独奏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前两个乐章小提琴的独奏如少女般柔和, 但随着第三乐章节奏的变化, 小提琴的独奏节奏也跟随着紧凑起来, 并逐渐进入到了一种奔放狂野的演奏氛围中。

(二) 持续的力量传递所表现的炫技性

很多有演奏这首协奏曲经验的人都认为第三乐章是最具炫技性而且演奏难度最大的乐章。这并非是因为这部乐章需要什么花哨的演奏技法, 而恰恰是由于其力量传递的持续性。

这部协奏曲的高潮是在第三章出现的, 第三乐章的旋律逐渐加快, 要制造的是一种如男人般狂野奔放的气息, 这就要求有一种持续的力量表现出来。为了达到这一效果, 演奏的时候需要始终保持十六分的符点节奏中, 并且整个节奏是一直上行的。想要达到这样持续的力量传递, 对于小提琴演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 这就体现出了协奏曲中小提琴的炫技性。

三、小提琴独奏的模仿性

小提琴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乐器, 模仿性是小提琴独奏的一大特征, 通过模仿, 可以赋予乐器抒情性、歌唱性、吟诵性等模拟手段, 这为小提琴的艺术表现力提供了帮助。小提琴从其音质看来, 可以模仿风笛、模仿弗拉门戈吉他, 但是, 最难模仿的还是人声。而在《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 一大亮点就是对人声的模拟, 这在第二乐章有集中体现。

第二乐章为柔板, 是由木管组所奏的引子开始的, 这一乐章整体风格比较柔和, 从一开始就已经为小提琴的模仿渲染氛围。在这一部分, 我们没有找到小提琴所擅长的高音, 而是自始至终都是一种低沉的、柔和的演奏方式。聆听中, 我们仿佛是听到一个温柔美丽的少女在深情与你诉说着心事。而此时乐队也用同音反复的弱化和声, 使这种模仿表现得更加明显、真实。小提琴原本属于擅于跑动的高节奏乐器, 并不适合这种慢速的表现方式, 但是这里利用小提琴的模仿性, 十分具有表现力, 达到了极佳的表演效果。

四、小提琴协奏曲中独奏的自如性

自如性是小提琴协奏曲中炫技性的第三要素。所谓自如性, 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即兴演奏。在协奏曲中, 即兴演奏一般被安排在“华彩”段, 在“华彩”段中, 小提琴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任意发挥, 展示自己的演奏技艺。一般来说, 为了让演奏者更加无拘无束的发挥, “华彩”常放在演奏的最后部分, 因为人们认为这里小提琴的演奏已经基本脱离乐队, 不会对作品整体性造成影响, 可以任由演奏者发挥。

但是, 在这部《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 西贝柳斯把华彩段安排在了第一乐章, 并且认为华彩段不仅仅是协奏曲的炫技部分。在演奏的过程中, 华彩段并没有任由演奏者即兴发挥, 而是把这部分的风格始终保持在符合作品主题的阴郁暗淡的氛围中, 小提琴始终在一个限定好的度内进行即兴演奏。这样的处理, 使得华彩部分不仅没有影响到整部作品的完整性和情感表达, 反而给乐曲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展示艺术的同时也展示了个性。

五、结语

在小提琴协奏曲中, 小提琴无疑是整个演奏的主角。但是, 一部小提琴想要在整个乐队中脱颖而出表现出其特点并不容易。所谓艺高人胆大, 协奏曲中就是要求小提琴以一鸣惊人的技艺打动观众。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所以成为协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很好地表现了协奏曲中小提琴的独奏艺术, 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竹琛.独奏的力量——对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之独奏性探讨[J].乐府新声, 2011, 4:56-58.

[2]樊海伦.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旋律特点分析[J].乐器, 2011, 10:50-53.

篇4: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赏析

关键词:四季 赏析

乐曲以非常欢快清新的旋律开始,两句旋律每句各重复一遍,让人好像沐浴在温暖的春风中一样。13小节后半部进入B部分,独奏部分以颤音模仿鸟儿欢快的鸣叫声,伴奏部分以快速的32分音符下行以及断奏的形式应和独奏部分。C部分以连续的二级上行下行来表现溪水潺潺流动,如耳语般甜蜜的流动着。进入D部分,雷鸣电闪,暴风雨即将来临,密集的三分音符同音演奏使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独奏部分的音阶上行似一道道闪电划过,低音部的伴奏又如雷声轰轰。突然,雨下起来了,来势汹汹,独奏部分以激励的三连音表现大雨瓢泼的样子,伴奏部配合以雷鸣的效果。随后,主旋律在关系小调中出现,过度到E部分,风雨平息。最后,第一乐章结束在和谐的主旋律上。

第二乐章表现了一个主题,那是一幅极致静谧祥和的画面。独奏部分以舒缓的音调表现牧羊人枕着春风,在一片和谐自然中酣睡着。第三乐章,沉睡的人们醒来了,在乡村牧笛的愉快曲调中,在一片春光中,仙女与牧羊人一起翩翩起舞。

A部分以半音进行开始,表现一种令人慵懒的气氛。在一片寂静中,杜鹃却高声鸣叫起来,似乎是忍受不了如此烈日。B部分以快速的八分音符大跳,来表现鸟儿的躁动。C部分,其他的鸟儿也加入到鸣叫的队伍来了。D部分,三连音级进较弱的进入,炎热的空气中吹入了一丝微弱的西风,风越吹越近,90小节,音乐变得快速而激烈起来,像一股强劲的北风袭来。此时,牧羊人也感受到这如此强劲的预兆,预兆着暴风雨的来临。他为他即将到来的厄运而担忧。E部分前半段旋律忧虑中带着些许哀伤,后半部分从155小节开始,暴风雨步步逼近,情绪也越来越激动,也似乎诉说着命运的不公,激烈的情绪结束在沉重的低音上。

第二乐章,独奏部分模仿蚊蝇嗡嗡的声音缓缓飞来。第3小节后半部,伴奏部突然一快速低沉的仿如雷电般的进入。就这样,雷电雨蚊蝇的袭来声交叉着出现,人们经受不住这双重的侵扰,疲惫的身躯再也撑不住,不得不休息了。

第三乐章,雷声突然在空中炸开,到第五小节戛然止住。突然更大的雷声从更近的地方出来,暴风雨终于来了,不断上升的旋律表明风雨来势的凶猛。整个第三乐章就在一片风雨飘摇中进行着,情绪紧张到极点。如此大的雷雨,牧羊人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天空中的雷电击中了麦穗的枝头,一切都无可挽回。乐曲就在这无情的风雨中结束。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所以第一乐章A部分就展现人们庆祝丰收的欢乐场面。人们载歌载舞,旋律极富舞蹈性。进入B部分欢乐的情绪继续,人们开怀畅饮,酒神的琼浆玉酿使人们流连忘返。众人在欢愉的气氛中沉沉睡去,独奏部分奏出安谧祥和的旋律。C部分后半段重复主旋律,梦中继续着欢快的场景。

第二乐章,人们痛饮到昏睡,大地又重回宁静,万物随庆祝的人们在秋高气爽中一同进入梦乡,一切都那么安静。

第三乐章,天将破晓,人们要开始新的一天,猎人带着猎枪、号角和猎犬离开家去打猎。E部分模仿人们往山里行进的脚步声,急促而有力,沉稳而又自信。F部分很短,只有6小节,野兽听到了猎人的脚步声,四处逃散,这里用连续的三连音形式来表现动物逃命的景象。G部分,有动物受伤,疲惫的身躯逐渐慢了脚步,可枪鸣和犬吠的惊吓一波一波地袭来,逃亡也在一次次地上演。终于,再也逃不动了。人们胜利了,带着战利品,吹着胜利的号角,踩着同样自信而骄傲的脚步踏上归程。

冬季寒冷而残酷,凛冽的北风肆虐地吹着。人们在冰天雪地中挨冻、颤动,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时如此困难,每走一步都要停顿。D部分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冻得牙齿都发颤的样子。

第二乐章,人们在冰上行走要特别小心,冰面太滑,人要小心翼翼的,否则就会滑倒,冰面又太薄,不快走裂开又怎么办?

篇5:小提琴协奏曲欣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13/10/26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大千世界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而声音中最美妙的就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生机。因此音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首先,我很高兴我们学校开设了艺术方面的课程,同时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这么艺术课程--音乐名著赏析。它给了我一次正面面对艺术的机会,让我从过去对音乐的懵懵懂懂逐渐开始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半个学期以来,我们欣赏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作品,通过各方面方面系统的认识,我领略到了世界各个地方的艺术之美。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通过音乐名著赏析这门课程作为平台,我们才能安安静静的欣赏音乐,也只有在这门课上,我们才能用心聆听每一句歌词背后的故事,从繁杂的事物中脱离,给自己的精神补给营养。

这个学期的音乐课虽短,所欣赏的音乐和音乐电影也有限,但并不妨碍我们对音乐的了解,因此我选择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来赏析。

其实从高中开始,《梁祝》就一直是我的最爱,在我手机的音乐播放器中,《梁祝》一直是保留曲目,标准的28分钟的音乐,每次听完都是一次享受。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何占豪两位老师根据同名越剧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曲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曾经看过有关《梁祝》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

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由于我经常听这首曲子,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观点。全曲的故事情节大概沿着“草桥结拜——同窗三年——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双双化蝶”的顺序展开,由于各故事情节的喜怒哀乐不尽相同,所以在音乐的表达上也要各有所奏,此曲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这也是它成功的原因。

其实《梁祝》的成功在于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美感的特征,使欣赏的主体的心灵受到了它多重美感的震撼;欣赏《梁祝》,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才能真正地认识和评价其艺术性;而只有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得艺术享受;欣赏《梁祝》,不仅要多听、多想、而且要专心融入感情……

简单地说,《梁祝》以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越剧唱腔为素材,综合采用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民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

我个人认为,这部曲子最好的部分是最后一段——化蝶。这段音乐既是对开头的重现,也是整部作品的升华。这虽然是一首老掉牙的曲子,但真的非常感人。那对爱情如怨如慕的倾述,那凄凉的旋律,令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水平。艺术修养的提高不仅需要上述的这些,更需要我们落实到行动中去。

篇6:听音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我是个很爱音乐的人,这其中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的热忱表现的更加强烈,虽然我不能像专业学习音乐的人一样,对于一首音乐可以如庖丁解牛一样,清楚明确地划分出它的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但我却可以独自沉浸在属于我自己的音乐世界,就像一个盲人虽然不能通过眼睛来感受这个缤纷世界的中太阳一天中早红中黄晚红的变化,但他却可以通过自己那面朝太阳的脸颊来感受它的光与热。音乐给了我很多,当我心情愉快时,一首明快的音乐就如同一个朋友,她会安静地分享我的快乐;当我悲伤难过时,一首带有淡淡忧伤的音乐犹如一杯浓香的酒,来抚慰我的伤口,聆听我的述说,浇灭我的悲伤。

这个学期很高兴能选修上丁老师的西洋音乐欣赏这门课,时间飞逝,转瞬间七周的课程已经拉下帷幕,而期间老师对于西洋音乐的解析与诠释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西洋音乐的了解从贝多芬、莫扎特的狭小世界里走了出来,我开始慢慢了解到其他的音乐家,如亨德尔,海顿,舒伯特,帕克尼尼,李斯特等,而其中对于柴可夫斯基的介绍尤使我印象深刻。

课堂上对于柴可夫斯基的介绍,让我了解到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那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聆听让我仿佛置身于大师的身旁,他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在我的脑海变得可感起来,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他在通过他的音乐在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对于小提琴协奏曲我也听过很多,但其中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梁祝》外,恐怕就只有这首与贝多芬、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的协奏曲了,如今端坐在书桌前,当晚聆听的旋律还回旋在脑海,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索性,我打开音乐播放器来重温那美妙的旋律。

管弦乐的轻轻奏鸣慢慢在我的耳际响起,仿佛清晨小树林中轻拂树叶而过的微风,从遥远的尽头而来慢慢拂过我的面庞,温柔而又舒适。一会儿,优雅的小提琴独奏穿过层层的树叶,漂浮在静静的湖面上,如同微风过境,湖面上泛起阵阵的涟漪,湖面升起了淡淡的水雾,其中携带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的热情和温馨,此刻的我感受了粼粼的甘甜和温暖,不由感叹生活的如此斑斓多娇。小提琴如痴如醉的在歌唱,如早春布谷鸟儿婉转的鸣唱,期间管弦乐队天衣无缝的默契,那份水乳交融的美,我不由得激情满怀,放开了心中的歌喉,闭上眼睛跟随旋律一起起伏,让音乐的氛围将我团团包围。

下一个阶段乐曲进入欢快的主题,元素更加多元,小提琴与其他乐器完美结合,气势趋于雄浑。乐曲中尽显的是自然之声的铿锵有力、人文的祥和热烈、以及青春肆意挥洒的激情与浪漫。如同初夏的暴雨,欢快的从万米的高空向地面尽情地倾泻着,干涸的稻田中撕裂的一寸寸印记,尽情地吸吮上天的恩赐,田中禾苗抛开了烈日在其身上留下的枷锁,挺直了腰杆,一个,两个,一排排,一片片都在欢唱着,舞动着。田埂上的农民们脸上多少日子积聚的苦恼,借着大雨倾泻的力,彻彻底底地洗净了。他们似乎忘却了自己还站在这雨中,从头到脚都已经被雨淋湿了,当他们回神后,他们不再像躲避暮春的雨,而是彼此看着对面田埂上的人们,大家都会意地笑了,笑的是那么的甜,那么的美。小提琴与乐队三次接替演奏,最后以小提琴的一个强音符将欢乐的气氛拉近尾声。

第二乐章由木管组乐器开篇,起于丝丝缕缕略带哀伤的情绪,奠定了该乐章惆怅忧伤的基调。我想正是这淡淡的萧邦式的哀愁,使她被称为“小抒情曲”“如歌的行板”了吧。我不由开始联想,为什么欢快过后便是忧伤了呢,是什么让一个欢快的人不能真正去快乐呢,是什么束缚了他使得他只能透过束缚的罅隙来争取短暂的快乐呢?一串串的疑问让我开始试着了解这深层次下掩盖的秘密了。此首乐曲创作于1878年,当时俄罗斯社会动荡不安,农民依旧陷于贫穷和痛苦,在柴可夫斯基眼中“祖国正处于最黑暗的时期”“时局不稳,看不清前途”,我想第二乐章的哀伤情节正是作者忧思的流露和表达,这样一种浓浓的哀愁全然反映于乐曲之中,而第一章的快乐应该就是陶渊明笔下落英缤纷,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的另一个缩影吧。但第二乐章也并不是陷于情绪低落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其中间杂一段小提琴与乐队的紧密合作,就像是作者面对现实所产生的深深思考,个人情绪与祖国命运的猛烈碰撞。在这之后便又转回缓慢节奏的悠扬旋律,激动情绪平复,对国家深深的爱恋自然荡漾开来,全曲在节庆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

幸而第三乐章与此前略显消极的情绪不同,又重新拥有了第一乐章式的欢快,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小提琴与乐队紧密相连,音符不断跳跃,曲调逐渐上升,节奏多变,激动和向往之情跃然音乐之间。我的情绪在第二乐章仿佛沉浸在水底,被愁思压得动弹不得,在第三乐章的明朗开篇中便被逐渐拉回,在一连串的激昂旋律中重拾希望。在我想来,这是作者对祖国未来一片光明的希冀了,是对自己和千千万万生活中俄罗斯这方厚土之上的人民的一种鼓舞和激励吧:大家不要灰心,看,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就在我们不远处招着手呢,只要我们为着我们共同的梦想去努力拼搏奋斗。

篇7:小提琴协奏曲欣赏

音乐让人陶醉,音乐让人感动。从小就喜欢音乐,聆听着每一首自己喜欢的歌。静下心来,细心聆听这段经典的感人音乐,一个民间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在乐曲的演绎下,仿佛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展现眼前,让人为之感叹,为之倾倒„„

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的同时,思绪也渐渐的脱离了现实,进入到故事择取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三个情节中,也是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梁祝的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与音乐紧密相连,在竖琴的伴奏下,由小提琴演绎出了这经典的爱情主题。小提琴的乐音仿佛是祝英台在诉说衷肠,而大提琴的合奏,犹如梁山伯与直对答。再加上管弦等乐器的合奏,使全曲波澜起伏,荡气回扬。

第一段为显示部,开曲就展现了其经典的主题乐曲,让人瞬间就为之吸引,期待倾听后面的乐曲。而在“草桥结拜”中小提琴优扬、柔情的琴音让人感到春风扶面,快乐轻松,与大提琴的浑厚圆润的琴音紧密结合,如似兄弟情投义合。而“十八相送”的经典乐曲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极其丰福,节奏的快慢强弱,表达含蓄,演绎的抒情旋律,表达出深沉而复杂的感情,长亭惜别,依恋之情清晰印现。加上尾部的管弦奏出哭调主题,第一次呈现了全曲的悲调色彩。展开部的“英台抗婚”中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节奏,陈述了祝英台的悲痛与惊慌,同时乐队用强烈的节奏,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了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其中“楼台会”中小提琴奏出的琴音情意绵绵,诉说衷肠,同时大提琴的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柔和形成对答,把“楼台会”的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旋律更加优美、抒情。当梁山伯悲痛病逝,祝英台在被迎娶途中,在坟前哭灵时,小提琴演绎出的哀痛欲绝的旋律,不禁让人悲由心来,也让悲剧色彩更浓厚。当乐曲突然变成低音的锣声中,祝英台纵身投坟,此时音乐在锣、鼓、管、弦齐鸣让乐曲进入高潮„„

篇8: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解析

一、艺术特色

《梁祝》最鲜明、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是它的民族化特色。所谓“民族化”, 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 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 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 (《辞海》)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艺术, 都以各自独有的民族化特色为其生命和灵魂, 也为其核心和亮点, 正如俄国作家赫尔岑所言:“诗人和艺术家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赫尔岑论文学》)

不仅本民族传统艺术要强调民族化, 就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艺术品种, 也要强调民族化, 而且更甚。

事实正是如此。众所周知, 对于中国而言, 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但是, 中国的所有外来艺术品种, 都不约而同地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 例如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 钢琴民族化作品《黄河钢琴协奏曲》、《青年钢琴协奏曲》、《战台风》, 民族歌剧《白毛女》、《刘胡兰》、《江姐》、《伤逝》……小提琴也同样走出一条民族化的成功之路, 如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创作的小提琴曲《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等, 民族化特色均十分突出。

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是小提琴民族化的又一个艺术高峰, 它以民族化的无穷魅力, 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在题材上, 《梁祝》以同名越剧的中国民间爱情传说为题材, 富有民族化内涵, 也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

在音乐素材上, 《梁祝》以越剧唱腔中的部分曲调为音乐素材, 并加以重新整合、提升创造, 使越剧唱腔的艺术美与中国戏曲音乐的艺术美完美结合, 民族韵味十分浓厚。

在作曲法上, 《梁祝》做到中西结合, 以民族化为主。以长于表现矛盾冲突的奏鸣曲式为结构基本框架, 将音乐的陈述、发展的逻辑与规律, 同民族艺术欣赏习惯上的情节性要求相结合, 做到“情节”与“情结”的合二而一, 并使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得以充分发挥。

二、艺术成就

《梁祝》达到了中、西音乐精华的有机统一、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统一、独奏与协奏的有机统一, 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峰, 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其一是色彩鲜明, 形象突出。全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扬音乐形象贯穿始终, 人物性别、性格的不同音乐色彩, 均十分鲜明, 其音乐形象, 也十分突出。

其二是主题深刻, 情感浓郁。全曲以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爱情为主题, 既纯真可贵, 又凝重悲壮, 既朴实无华, 又天真浪漫。内蕴深厚, 情绪复杂, 主题深刻, 情感浓郁。

其三是结构严谨, 形式秀美。全曲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大故事情节, 分别安排奏鸣曲式的三大结构———里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之中。层层递进, 相辅相成, 完美和谐, 浑然一体, 水乳交融, 天衣无缝。演奏形式上, 采取协奏方式, 既有独奏, 又有重奏, 形式秀美, 音乐动人。如呈示部的“草桥结拜”中, 以小提琴与大提琴各自的独奏, 象征祝英台与梁山伯的声音形象;随后又由小提琴独奏出华彩乐段, 表现出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爱恋之情, 并运用了中国民间的“加花”、“变奏”等音乐手法与技巧性变化, 使音乐更加秀美。在展开部的“英台抗婚”中, 先以铜管奏出代表封建势力的“逼婚”主题, 又以小提琴独奏展示“抗婚”主题。在“楼台相会, 互诉衷情”时, 再一次以大提琴与小提琴复奏, 并运用了戏曲唱腔的[闪板]、[快板]、[紧拉慢唱]等手法, 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哭灵投坟”。在再现部的“坟前化蝶”中, 采用了笛子、竖琴等乐器, 营造出朦胧浪漫的情调, 使形式美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艺术经验

《梁祝》的成功, 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艺术经验:第一, 民族特色, 主攻方向。民族特色是一切艺术品的得力点、得益点, 《梁祝》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第二, 年轻有为, 强强联手。《梁祝》创作与首演于1959年, 当时, 作曲家何占豪年仅26岁, 是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进修班的学生;作曲家陈钢年仅24岁, 是该院作曲系的学生;首演独奏者俞丽拿, 也是该院的青年学生。他们通力合作, 携手攻关, 创造了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第三, 领导支持, 群众相助。学院领导与广大师生, 都倾注了满腔热情, 才使这部精品应运而生。

《梁祝》的民族化艺术特色, 使它跻身于世界音乐经典之林, 为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和所有中国人, 赢得了殊荣和骄傲。

篇9: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评析

北京交响乐团2006——2007音乐季,王西麟音乐创作50周年作品音乐会12月10日上演于中山音乐堂。笔者聆听了整场音乐会三部作品,至今虽时隔数月,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仍收藏在记忆中。

这部作品的3个乐章分别创作于1984、1995和2000年。可称“十年磨一剑”。

从音乐结构上看,《小提琴协奏曲》有别于其它,全曲三个乐章不间断演奏,似乎将16年的浓缩横穿时空,给人浑然天成之感。其次,《小提琴协奏曲》还别有新意。就音乐本身而言,该曲用中国古老的上党梆子、蒲剧、秦腔等地方戏曲的音乐语言和西欧音乐的当代技术,就此王西麟称:必须谙熟两种音乐文化——中国地方戏音乐根基和西方技术手段,方能落实纵横、嫁接与融合。

第一乐章热情明快,表现出质朴、豪迈的北方乡村风情。一开始,那富有戏剧冲突的管乐齐奏瞬间抓住听众的思绪。小提琴的进入极为自然,随后以民族性的旋律跳进跳出,是一种明显的戏曲化音乐风格,仿佛口操京韵的对白。

第二乐章表现出哀婉的语境,弦乐反复下行四度大跳随着音乐波动渐变为二、三度的下行,激烈的冲突逐渐平息。当持续15秒之久的大鼓与乐队不协和的混响戛然而止,拍板与小提琴应和又交织在一起,音乐中弥漫诡秘色彩。打击乐器的此起彼伏营造不安的气氛。小提琴欲言又止,最终进入依然是民族旋律的陈述。管乐独奏几分悲凉,大提琴的音色显得孤独而忧郁,用另一种音乐性格重复着主题乐句的旋律。

第三乐章充分发挥出小提琴和乐队对立的竞技性和协奏性,表现一种奔放热潮,拍板、镲等民族打击乐器总时常浮现,润色旋律。一段打击乐组与小提琴家的配合,疾速、炫技,又将五声性的音阶融汇其中。常用于戏曲音乐的拍板在管弦乐队中的音色较显另类,但恰当渲染了一种置身旷野之外,桀骜不驯的气度。

三个乐章中,西欧现代音乐语汇的引进获得充分的展示。这似乎暗示着一个现代音乐社会的发展趋势——想要古老的民族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只有正视原有艺术语言的局限性,大胆借鉴新技术、新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难度较大,对不熟悉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并不好理解的作品,竟被来自瑞士的小提琴家埃知迪斯·斯瑞夫(Egidius Streiff)近乎完美地演绎出来了。对于中式风格协奏曲的驾驭娴熟,音乐的融合在这位异国小提琴家手中体现。斯瑞夫说:“请允许我祝贺王西麟精彩的第二乐章——不夸张地说,我相信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堪称那些最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无愧的继承者。能够演奏它是我莫大的荣幸。”演奏家的确拥有精湛的技艺,小提琴独奏与乐队频密的应和式演奏衔接紧密,配合默契,堪称绝佳。快弓之处声音依然清晰,音色亮丽有光泽,透露着严谨的风范。

篇10: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上一篇:高三英语学习方法zhi下一篇: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