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曲

2024-06-27

小提琴曲(精选四篇)

小提琴曲 篇1

花间蝴蝶成双对;

千年万年不分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写完乐曲总谱说明文字之后, 浮想联翩的作曲家感慨地题上这四句颂词。正如他们所期待地那样, 这部以颂词尾名题句、被国外听众称为“歌颂蝴蝶爱情”的交响音乐作品, 不仅以鲜明的主题:反对封建包办婚姻, 追求纯真爱情, 控诉封建社会对一对纯情男女迫害, 表现青年男女对封建势力的抗争, 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以其悠美动人的音乐, 一直长久不衰地在中外音乐舞台演奏, 扇动着音乐的翅膀, 从中国飞向了世界。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民间故事, 曾在全国各地长期流传, 许多说唱艺人和地方戏曲都常表演这一家喻户晓的题材, 新中国成立后还为它拍摄了彩色戏曲艺术片。然而用外来纯音乐形式———协奏 曲来表现 这一故事, 则是一项引入注目且颇具难度的崭新课题。它的完成不能不说是音乐界的创举。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 英台》, 以越剧音乐为素材, 采用传统戏曲表现手法和民族器乐演奏技法与奏鸣曲式 (西方音乐体裁的一种) 结构布局相结合的形式写成, 是一部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依据故事的三段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化蝶”而安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示部”, 乐队演奏出引子, 长笛轻快活泼的旋律与双簧管柔美抒情的曲调在和声衬托下交相辉映, 描绘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好园林风光。接着乐曲进入主部, 独奏小提琴奏出优美纯情的爱情主题, 以及象征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友情的与大提琴对答的段落。经过小提琴的一段精彩独奏, 乐曲进入回旋曲性质的副部, 先出现一段活泼轻快的旋律, 接着又现出一段酷似古筝演奏音型的对应旋律, 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两人三年同窗、追逐嬉戏、情同手足的幸福情景。乐曲随后是结束部, 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私语所表现出的难舍难分乐意, 将两人真挚的情谊拓向到更深沉的境界。

突然, 打击乐器演奏出阴森可怕的声响, 不祥之兆, 随音而起。乐曲进入第二部分“展开部”。铜管乐所奏象征封建势力的凶残主题与独奏小提琴表现英台愤怒争辩的挣扎主题交错演进。崇高、善良与严酷、凶恶之间, 产生强烈对抗与碰撞。在乐队全奏的高压似音调之后, 出现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若即若离、如泣如诉的对答, 预示着更大的悲剧即将到来, 接着独奏小提琴用散板奏出渲泄似的倔强音调, 乐队加入板鼓奏出密集音型穿插, 构成一种类似戏曲“倒板”、“紧拉慢唱”的段落, 一步步将英台灵前哭祭时撼天恸地的血泪之情, 推向情绪发展的高峰。在乐队突然短暂停息而仅留独奏小提琴奏出一个悲痛欲绝的乐句之后, 管弦鼓锣齐鸣, 乐队全奏的激昂音乐, 表现了英台纵身投坟, 用生命殉葬去追寻永恒爱情的悲壮选择。音乐渐渐安静下来, 乐曲进入第三部分“再现部”, 装上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和弦乐声部装上弱音器的乐队, 共同奏出先前呈示部中的爱情主题, 它已变化得含蓄深邃而令人神往, 人们仿佛感到双双化为彩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正在虚幻飘缈、美如仙境的云霄里相依相伴翩翩而舞……

聆听大提琴曲《往事》 篇2

偶尔地听到一首大提琴的曲子,起初不知道曲名,只觉得好听。琴声一如以往所听到的那样深沉委婉,舒心润肺。用手机的Shazam音乐识别软件一搜索,才得知它叫《往事》。接着上网查询,下载了几首听了都不是。同名的《往事》大提琴曲有不同版本的,凭我短暂的记忆还是搜寻到了我想要的。那就是上海作曲家平远先生所作的这首《往事》。在一段大提琴主旋律过后,长笛尾随而来。长笛平稳的低音在大提琴的灰色音带上涂抹了一层浅蓝色的色彩。继而出现了女生吟唱的部分,为我们渲染了几分哀怨的氛围。乐曲反复演奏了三遍,仿佛是一咏三叹,也像是一个知己朋友把她的情感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委婉倾诉。

从曲调上来讲,整个乐曲是有几分哀怨和淡淡忧伤的情怀。当我们回忆往事时,最难忘的也多是情感方面的。那些欲得而未得的,那些不舍的舍去了,那些相爱的远去了,回忆起来总是带有几分伤感。

往事随风风又起,过眼云烟烟难散。今日的压力和琐碎把往事挤压一旁,明天的希望和未知又牵扯着我们更多的精力,所以我们常常把往事晾在一边。只是,往事积压久了,把往事的涓涓溪流汇成了一片静湖。一次偶尔的触动,一次梦境的重逢,就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闸门,让往事的湖水一泻而下,那历历往事再一次的填满我们心的沟壑,继而魂牵梦绕!

《往事》这首曲子不同于英国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演奏的《缠绵往事》那么缠绵悱恻。平远先生的这首《往事》出自他的一个专辑《东方炫》,整个专辑主要描述的是上海滩的风采。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往事》就不仅仅描述的是个人的情感世界,而是上海滩上曾经的荣耀和梦想。被誉为乐器美男子的大提琴,在红尘往事中深沉流露出那份细腻的情感。在我们一遍遍聆听的时候,会被音

中国第一支小提琴曲的作者 篇3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私塾教师家庭。他排行老二,取名仲揆。由于家庭教育严格,所以他从小功课就很好。1902年他才14岁(其实是13岁生日刚过),便独自一人去省城投考新式学堂。领取报名表后,也许是有些激动,他竟在姓名栏内填入“十四”(年龄)二字。好在他及时发现错误,遂在“十”字下面加了“八子”,成为“李四”。然而李四这名字又太俗,他见大厅中央挂着一块“光被四表”的匾额,又急中生智,在“李四”后面填了个“光”字。从这件小事中,也可以看出他多么机灵。

入学后的第二年,李四光因成绩优异,被破格送往日本留学。在日本,他结识了宋教仁,加入同盟会,成为该会首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1907年,18岁的李四光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船用机械,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10年他学成回国,入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第二年,李四光赴京参加考试,获工科进士功名。这时辛亥革命突然爆发,他返回武昌,被湖北军政府委以理财部参议一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又被推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13年,李四光因参加革命有功,被临时稽勋局送往英国留学,入伯明翰大学采矿系深造。

李四光虽然学的是工科,却对文学、音乐很感兴趣。1915年,他由采矿系转入地质系,与威尔士教授来往密切。据《李四光年谱》说,当时“李四光喜欢音乐,课余时学会了拉小提琴。有时间就去威尔士教师家即兴演奏,很得他们一家的欣赏”。可见在学习小提琴方面,威尔士先生对他影响很大。

李四光于1918年在伯明翰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到英国东部一座著名的锡矿山工作。1919年11月,他应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同学会的邀请,前往巴黎作关于工业繁荣与能源开发的学术报告。也许是想表达点什么吧,李四光在随身携带的一张五线谱稿纸上,写了几句乐句,共5行19小节,并将自己的英文名(J.S.Lee)和创作时间(22日)、地点(巴黎)写在上面。第二年1月,李四光在这张五线谱的背面,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一首完整的小提琴曲。之后,他又在稿纸的右上角署下“仲揆”二字,在曲谱的右边,写下“千九百二十年正月作于巴黎”等字样。

乐曲写好后,李四光请好友萧友梅指正,因此曲谱一直保存在萧氏手中。萧的经历与李相似。他于1901至1909年在日本留学,是早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萧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因革命有功,被送到德国攻读音乐和哲学。萧于1920年学成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创办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李四光也是在1920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经德国、波兰和苏联回国的,他的手稿很可能在那时就到了萧氏手中。

李四光回国时已经年过而立,但终身大事尚未解决,这使亲朋好友很为他着急。不久,北大化学系教授丁绪贤的夫人介绍他与北京女师大附中的音乐教师许淑彬相识。许女士出身于外交官家庭,她爱好音乐,英语、法语俱佳,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二人相恋两年,虽然许家兄长反对,但他们还是结为伉俪。婚礼上两位新人一个拉琴,一个弹琴,夫唱妇随,被传为佳话。

李四光的这份手稿,虽然被萧友梅珍藏多年,却几乎无人知晓。直到1990萧先生的侄女萧淑娴在一篇文章中提起,人们才知道还有这件事。后来,经音乐史专家陈聆群查找,才在上海音乐学院保存的萧氏遗物中发现。当时萧淑娴女士还健在,经她证实,这确实就是李四光先生所写的那个曲谱。现在,这份手稿已经被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收藏。

关于这首小提琴曲的价值,陈聆群教授介绍说:“该曲在浪漫派风格的音乐中,寄寓着这位地质学家对人生的感怀。尽管以作曲技法而论,尚属稚拙,但无论如何它已是一首有头有尾、像模像样的小提琴曲,而且是目前所见有曲谱为证的由中国人创作的最早一首小提琴曲,其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它的意义,上海音乐学院陈钢教授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他说:“最可贵的是乐曲立意深邃,‘行路难’,这真是中国知识分子苦难历程的一个大概括。”

小提琴曲 篇4

在十年文革中, 由于音乐文化发展传播受到的种种制约, 国民的文化视野极度狭窄, 听觉处于单调疲劳的欣赏状态之中, 以至于不少人在文革刚结束听到这首华丽而优美的曲子时, 还误以为是一首西洋音乐作品, 当得知它是中国作曲家的杰作后, 不仅为我国音乐家的非凡才能惊叹和自豪, 更为乐曲优美的旋律和音乐传达出的那份真挚的民族情感而深深感动。

作曲家陈钢于196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 凭着其扎实的专业功底, 于1958年根据越剧《梁山泊与祝英台》的唱腔音乐, 与何占豪合作, 成功创作了同名小提琴协奏曲。1976年, 陈钢根据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的音乐风格, 并大量吸收了塔吉克族音乐素材后, 创作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首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身的小提琴名作。它大量运用增二度的特性音程和装饰性半音进行, 模仿冬不拉的四音和弦拨奏, 4/8、5/8、7/8多种节拍的交替运用, 以及感情奔放的华彩段落, 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风格。

最初的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 艺术地再现了生活在帕米尔的塔吉克民族生活的几个侧面, 而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不仅将塔吉克人的生活画面进行扩大延伸和升华, 而且在艺术的处理和挖掘上又有了更高的追求与创新, 不仅体现出作曲家陈钢出众的艺术才华, 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无穷的生命力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这首小提琴曲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民间器乐曲的一些特殊演奏手段和西洋的现代作曲技法,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音响色彩, 描绘了塔吉克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表现了“阳光照耀”下的塔什库尔干人多姿多彩的快乐生活。由于其丰富的音乐内涵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使得许多作曲家反复移植, 先后将其改编为二胡曲、琵琶曲、笛子曲和笙独奏曲等, 使此曲展现出多种不同的音响色彩和艺术效果, 也显示出此曲强大的生命力。

塔吉克族是源自中亚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 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白种人之一, 典型的欧罗巴人种, 他们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主体民族, 主要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他们的舞蹈带有中亚人那诙谐、浪漫和狂野的特性, 因此在乐曲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塔吉克人热情豪放、真诚坦荡和追求自由生活的性格特征, 以及他们的音乐所具有的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此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整个乐曲的主题可用“载歌载舞”四个字概括。全曲共分两个部分——“纵情高歌”和“热烈欢舞”。乐曲表现了美丽的高原风光和塔吉克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同时也展现出新疆各民族大团结的动人画面。

乐曲开始时的前奏部分长达四、五十秒钟, 这在以往的器乐独奏曲中是不多见的。通过具有塔吉克特色音乐风格前奏的铺垫, 将听众带到帕米尔高原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之中, 也为听众欣赏将要开始演奏的小提琴曲提供了心理准备和音乐风格的引导, 这无疑是曲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精心安排。

富有塔吉克独特音乐风格的前奏, 使帕米尔高原的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开朗豁达的性格一览无余。小提琴从E弦开始演奏, 辉煌明亮的高音旋律优美流畅、沁人心脾, 为听众展现出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场景——牛羊马匹、草场帐房、白云蓝天、静谧的原野和人们忙碌而快乐的身影。他们的生活是那样的惬意悠闲、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与世无争, 一派世外桃源般的和平景象, 使人无限向往和留恋。第一部分的旋律极富歌唱性, 展现了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与和谐而自由的生活画面。小提琴的拨奏模仿出冬不拉弹奏的效果, 形象地表现出牧民们骑在马上弹琴高歌的欢乐情景。

乐曲的第二部分“热烈欢舞”表现了塔吉克人民欢腾的舞蹈场面。这部分旋律富有舞蹈的跳跃性和强烈的动感, 充分发挥了左手复杂多变敏捷灵活的运指技巧。乐曲在进入第二部分时有一段华彩乐段, 与之前的音乐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风格的突变使气氛急转直下, 快速而紧张的引子使人感到音乐风格的迥异和情绪的跌宕, 预示了新的故事的开始。接下来的音乐展现出塔吉克年轻人或柔美隽秀婀娜多姿, 或诙谐幽默顽皮粗犷的舞蹈场面, 抑或还可感受到草原上的牧民赛马和叼羊比赛的激烈竞争。乐队伴奏快速而连续的和弦顿音, 既表现了舞蹈的精彩和赛马比赛现场的紧张气氛, 也描绘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 饱含了各民族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共享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

姑娘与小伙子们舞蹈音乐主题的交替出现, 使音乐更加富于变化, 犹如姑娘与小伙子们交替出场, 一比高下。他们用自己的舞蹈倾诉心中的爱情, 赞颂美好的生活, 同时也对未来的幸福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使人感到, 在这远离闹市的边疆草原上, 依然不缺少生活的欢乐, 依然拥有生活的富庶和甘甜, 当然, 也有年轻人所追求的爱情与幸福。

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不仅是我国音乐家创作的器乐曲中难得的精品, 也是一幅祖国边疆各族儿女和谐相处、幸福生活的动人画卷, 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颂歌和共建美好和谐家园的奋斗史诗。

摘要: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一部优秀的器乐作品, 也是一幅祖国边疆各族儿女和谐相处、幸福生活的动人画卷, 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 共建美好和谐家园的奋斗史诗。它不仅是小提琴演奏家和广大听众津津乐道的好作品, 也是中国小提琴作品中出类拔萃的精品和巅峰之作。

关键词:陈钢,小提琴曲,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音乐欣赏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0.

上一篇:显性下一篇:控制电源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