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

2024-06-26

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精选12篇)

篇1: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在现代生活中,手机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们经常通过微信工作,而我们使用手机,无非就是想娱乐消遣,开心过头就会耽误学习。为了让更多同学学会在学习上让手机成为你的好帮手,娱乐时成为你的好朋友,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1、控制娱乐时间,我们必须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才可以玩手机,并且控制在一小时之内。

2、下载有关学习的软件,现在科技发达,有的软件可以强制关闭手机,有的可以寻找学习伙伴,有的可以免费提供古诗文讲解,挑选喜欢的使用。

3、学习时可以播放轻音乐,这样既可以静心,又可以不觉得枯燥。

4、关注分享学习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微信搜一搜可以搜索电子试卷,归纳知识,学习资源很多。

5、观看英文动画,培养语感。

6、看小说动漫或者电视剧时,也可以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

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克制手机的使用时间和过度的娱乐,让手机不再是家长眼中毒瘤,让我们合理使用手机,健康享受学习和生活!

倡议人:X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篇2: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

学风是学校的气质和灵魂,学风建设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但目前我们课堂上,仍有不少不认真听讲的“低头族”,昔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现今“刷微博,刷微信,刷游戏,刷刷不息”,这严重影响同学们的课堂学习质量,干扰破坏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秩序,对学校的学风更是一种无形的践踏。作为学习的主人翁,良好的`学风、文明的课堂离不开每一位同学自觉的维护,为此学生处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专注,打造“无手机”课堂。

上课时我们果断关闭手机,抵制手机刷屏的诱惑,聚精会神地听讲,专心致志地求知,尊重老师、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坚守内心对知识的崇敬,还课堂一方宁静。

二、交流,划分课堂虚拟与现实。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刷屏。”我们希望这句玩笑话不要成为课堂上教与学的现实写照。上课前我们要做好预习,上课时我们要积极思考,紧跟老师教学的节奏,主动与老师互动交流。

三、响应,营造“专心”学习氛围。

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班团骨干要积极响应,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带头上课关闭手机,自觉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各二级学院、各班级要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通过手机收纳袋、签订“无手机课堂”公约等形式,让同学们逐渐养成“无手机课堂”的自觉习惯,积极营造“专心课堂”的学习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抬起头,把心留在课堂上!

倡议人:

篇3:高职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关键词:高职学生,手机,合理使用

如今手机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校园里随处都可以看到摆弄着手机的学生。而且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打电话发短信是基本功能,手机还可以用来玩游戏、听mp3、看电影、挂QQ、上网冲浪……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手机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高职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一、高职学生使用手机现状

1. 手机基本普及。

手机小巧便捷,里面拥有大量生活信息、学习功能,不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成为学生的必备工具。我所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有手机,手机在学生中越来越普及。

2. 容易攀比成风。

目前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学生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高职新生的消费观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容易受周围事物影响,看到其他同学有了手机,往往直接跟父母伸手要,甚至还要更好的手机,无形中造成攀比之风。他们在家庭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情感上无法满足孩子,就在生活上补偿,对于孩子是有求必应。班主任因为学生手机影响学习了,联系家长时,家长往往说是孩子要买的,别的孩子都有了,我们也没办法,等等,为自己推卸责任。

3. 手机安全问题。

自从手机进入校园,丢失、被盗不断,给学生造成了影响,给老师增加了新的工作压力。即使报警了也不一定能找回来。

4. 手机消费已经成为负担。

第一次办理手机号时可以享受优惠,但是每个号码只能享受一次,运营商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他们提供的套餐是有最低消费的,一般都要在30元以上,上网流量超量的话还要另外再算钱,一个月没有用到最低消费金额也要从帐户里扣除相应的金额。除了伙食费外,手机消费成了主要开销,为了少花钱,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将一个号码用到欠费停机,就更换新手机号再继续使用到欠费停机 (1) ,出现部分学生经常更换手机号的现象,钻了运营商网络结算延时的空子,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态。

5. 手机使用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

在课堂上,手机音乐铃声突然响起,或者是手机振动产生嗡嗡的响声,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去,搅乱整个课堂。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发短信,非常隐蔽,人虽然在课堂上,但心思早飞出去了,老师一般无法发现,只是看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自习时总是玩弄手机,不能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这让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非常揪心。

6. 手机不良信息的毒害。

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部门也会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发布一些有关民生的信息。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会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近几年总是不断发生有人被手机短信骗走钱财的事,或者是通过手机传播一些黄段子,引诱学生上一些黄色网站。据《法制晚报》称:对海淀区2005年至2009年未成年人因网络及手机信息“涉黄”而导致性犯罪案件的统计分析,检察官发现,近年来职业高中学生和流动未成年人发案率较高,分别占性犯罪发案总数的43%和58%。[1]

7. 通信运营商主攻对象。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会注意学生用户这部分份额。而且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手机的附加增值功能,能为运营商带来更大的利润。

二、高职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1. 制定手机使用制度需要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与理解。首先需要针对高职学生五年一贯特点,前三年学生完全可以不需要买手机,后两年学生确实需要,可以控制使用。

2. 我根据工作经历发现,家长与学校完全可以通过教师转达一些日常信息。所以学生如果仅是为了与家长保持联系,那么家长完全可以不买手机给孩子。学生在校需要联系家长时,可以使用公用电话,特殊情况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偶尔还可使用学校办公电话。所以完全可以禁止高职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携带手机进入学校,这并不妨碍学生与家长的联系。

3. 后两年学生在校确实需要手机,那么请家长购买一些适当功能的手机,不要买一些花哨的手机,而且从运营商那里就关闭上网功能,不开通手机短信包月,避免孩子养成发短信聊天的习惯。

4. 对目前已经拥有手机的学生,可以召开班委会,让每一位同学来思考手机在学校的利与弊,大多数学生其实都是清楚的,可以制作一个专用于放手机的格子,上课时都将手机关机放进去,并有专人看管,以防失窃,下课或放学时再由学生自己带走,保障课堂教学秩序,杜绝上课玩手机现象。并逐步过渡到前三年不带手机进校园。

5. 仅仅是采用一些强制措施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还是不够的,如今社会几乎不可能不用手机联系。我们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手机的教育,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手机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抵制诱惑。

6. 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一台能吸引观众的晚会,需要一名好导演。一堂好课同样也需要老师组织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前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甚至成为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借口。

总之,学生不能完全靠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就能合理使用手机,还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来,特别是通信运营商们不能只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问其他。现在运营商已出台了实名制,如果能进一步为青少年再做些有益的事,那将会更有利于塑造正面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篇4: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记得上个学期期末的一天,我的同事小张在女生宿舍值晚班,发现一女生正躲在厕所里玩手机。小张要没收学生的手机,学生不但不给还叫嚣说:“现在中学生谁没个手机,玩玩手机又咋了?”其实在那之前,关于“学生到底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的问题,在我们学校已引发好几次讨论,老师、家长、学生各说各的理,持什么观点的都有。

其实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时下校园内、公交车上、马路边、商场里,拿着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的孩子比比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未成年人迅速加入“手机一族”。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成为令众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新问题,而学生带手机已经在学校里成了常态。虽然之前我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是有些学生充耳不闻。更有老师反映,有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还有的学生,甚至是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也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让父母买价格不菲的手机。我也在值午班时多次发现,有的学生用手机玩游戏。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呢?没收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觉得“堵”不如“疏”,应该通过心理疏导,让孩子自觉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

了解手机可能带来的危害

记得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看到一个同学有一款漂亮的手机,十分羡慕。那时候,他常常会拿我或他爸爸的手机看看玩玩。但我通过与儿子沟通,让他明白自己还小,用手机还不合适。后来,为了儿子在夏令营与我们联系方便,我考虑再三,把自己几年前买的,已经“退役”的一部手机给了他。儿子拿着手机,心里很高兴。在儿子看来,有手机就可以了,因为之前我就告诉他,手机的最主要功能是接打电话,能用就行。对这个看法儿子很认同,因为他已经很知足了,他也知道,自己相比爸爸妈妈小的时候,已经很幸福了,爸爸妈妈小的时候连做梦都不敢想能拥有手机。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因使用手机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手机的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多大危害,如何把危害降到最低,成了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让儿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跟儿子一起上网,在百度上搜索有关手机辐射的内容。网上的专家建议十分详细:“1.手机应尽量离身体远一点。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手机别放枕头边,因为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3.莫把手机挂胸前,那样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儿子读后才明白,小小手机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而且它还有危害。他表示自己以后一定要正确使用手机。

走出手机游戏的误区

有段时间,我儿子特别痴迷手机游戏,每当我们找不到手机的时候,肯定是他在用我们的手机玩游戏。有一次我父母搞了一次家庭聚会,我们几个子女都带着孩子去了父母家。几个孩子难得相聚,很快关起门来在一个房间里用姥姥的手机玩起了游戏。我决定跟他们沟通一下。

“游戏有那么好玩吗?”

“好玩!”

“可是手机屏幕那么小,玩起来不但不方便,还对眼睛啊身体啊都不好。”

“可我们又没有其他玩的东西!”

“怎么没有?比如你们姐弟几个可以到户外去玩捉迷藏、跳绳等小游戏呀!”

“玩手机游戏更有意思!”

“要玩的话,也最好是在电脑上玩,每周可以有计划地玩一两次,对眼睛的伤害不会那么大。这会儿你们可以看看书,或者画画、捏太空泥什么的,也都不错。”

……

儿子还是比较克制的,渐渐地就不再用手机玩游戏了,他知道那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当然,我会有计划地在网上找些益智小游戏陪儿子玩,有时在家里跟他杀几盘象棋,或者跟他比赛捏太空泥小人儿。儿子的生活内容丰富了,对手机游戏就无暇顾及了。

在引领孩子走出手机游戏的误区上,家长千万不要言而无信,比如说让孩子玩电脑游戏,怕他控制不住自己又出尔反尔等。我一般每周让儿子玩两到三次电脑,即使有事耽搁了也会让他找机会补上,每次玩三四十分钟。

防止孩子形成攀比心理

有一天,我儿子放学回来,言语里流露出羡慕:“妈妈,我同学都买了苹果iPhone4S了,报价四千多块呢!”

“那妈妈给你买一部如何?”我故意将儿子一军。

“好啊!好啊!”儿子先是很高兴的样子,接着又嬉笑着说,“妈妈,您骗我吧?”

“当然不是,如果你真想要,我就给你买,但妈妈得先和你算一笔账。我和你爸都是工薪族,咱家目前几乎没有存款,但每个月都要还房贷和车贷。如果你买这样一款手机,那将花去妈妈一个多月的工资,或者相当于用掉我们家两个月的生活费,再或者就把我们一家过年买新衣服的钱提前花了。”

看我掰着手指头算,儿子立即用手势制止我:“妈妈,求求您别说了,我不买了。真的,其实我原来的手机还能用。”

“那别人用苹果iPhone4S你不羡慕,心里不痒痒吗?”我问。

儿子说:“痒痒就是痒痒那么一会儿。放心吧,妈妈,我不会真的与同学攀比。”见儿子说到了点子上,我又引导他:“其实攀比也能出彩,比如与同学比谁学习用功,比谁读的书多,比谁更体谅父母更孝敬老人更懂事……”

再后来,儿子觉得手机其实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不但平时不咋带在身上,有时候外出还得我提醒他带上手机。反倒是我开始惦记他的手机,因为里面充的电话费一直没用完,再不用就浪费了。

不可否认,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游戏、照相、上网、听音乐等一应俱全。也正因为手机的功能多,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很多孩子对手机有了依赖,天天网上聊天,看电影,听歌曲,仿佛没有手机生活就暗淡无光了。还有一些孩子,沉迷在手机游戏中,浪费了大好时光。可以说,对不少中小学生来说,手机已成为高档玩具,而不是通讯工具。

因此,家长首先应在给孩子选手机时谨慎行事。手机可以方便孩子与家长联系,也可以传递亲情、友情,但前提是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干扰课堂秩序,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给孩子选手机,功能越简单越好,能够打电话、发短信足矣。当然,对孩子拥有手机的家庭,家长要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工作,不妨在给孩子买手机之前制订相应的制约措施,与孩子“约法三章”:一是控制话费支出。每个月的话费控制在30元以内,超支则属违规,应受到责罚。二是控制开机时间。上课时一律关机。如果发现上课时间没有关机,则收回一段时间的手机使用权。三是如果正确合理使用手机,则会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只有家长和老师双管齐下,重视手机的使用问题,正确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的手机真正成为工具而不是花钱又误事的玩具。

篇5:合理使用手机作文

1、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使用手机的目的的时长,如果到时间没干完,可以适当延时。

2、删掉一些多余软件,只留下学习和社交软件,防止分心。

篇6:合理使用手机作文

如何合理使用手机?我们思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都认同玩手机是快乐的,需要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去控制,但显然这很困难。

但是手机带来的只是一时的视觉刺激和神经兴奋,我们只是想通过这种刺激来缓解焦虑,只会让我们陷入这种循环,没办法解决问题或让我们真正快乐起来。手机里主流的软件都会给我们推送个性化的信息,我们并不是觉得这些信息有意思,而是我们不知道下一条信息是不是有意思,让我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想要合理使用手机,就一定要明确自己使用手机的目的.,打开手机时问问自己:“你为什么打开手机?”“你要看多长时间?”,必要时可以借助相关软件管理时间。

只要能有目的有意识的使用手机,就能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从而做到合理使用手机。

篇7: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网络的发展,手机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同学们携带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今“手机依赖症”的同学越来越多,很多人养成了“睡前最后一件事和醒来第一件事都在玩手机”的坏习惯。

移动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确实方便我们通过手机快捷查询资料,但也让我们失去了思考的乐趣与思维能力的锻炼。不知何时,我们不再追随前辈思想的深度,而是热衷于网络上粗俗浅薄的段子。公共课上,刷一刷微博,摇一摇微信,随便找个陌生人聊天来打发时间,殊不知身边同学老师们真情实意的关心,远比网上漂浮浅薄的友谊更真实、更有意义。昔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如今是“QQ声,短信声,游戏声,声声不息”。此外,从健康角度讲,长时间连续使用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有利无害。从礼貌上讲,上课不玩手机,安静听课也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充满朝气的一代,我们是不断向上的一代。学校是我们汲取知识的殿堂,是我们扬帆起航的地方。学校为提高同学们的听课效率,在上课时间已经在教学区关闭了无线网络,旨在督促大家认真学习,纯净课堂。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大家行动起来,从今天做起,从自我做起,合理使用手机,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此我们向广大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请上课时间关闭手机;

2.请在图书馆、自习教室将手机调至震动并避免使用手机; 3.请在晚上11点以后尽量不要使用手机;

4.其他时间合理使用手机,少打游戏,少浏览无用信息。亲爱的同学们,文明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身为新时代青年应该谨记的道德规范。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合理使用手机,让文明之风、好学之风传遍我们美丽的校园!

篇8: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

摘 要:如何将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应用到外语课堂教学上有效促进教学?这是广大高校师生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探索,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词汇训练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教室内的无线网络访问这个系统,并参与其中的课堂活动。我们在一所大学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运用这套系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准实验研究:实验班(98人)的每次课程结束前的10-20分钟,教师请学生自愿使用这套系统进行词汇练习;而对照班(98人)不使用这套系统;除此之外,两个班的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等完全一致。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班在英语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班;一个学期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在词汇测试中的成绩差异也有了显著减少。另外,自愿参与这项实验的学生也有了增多。这项实证研究的数据表明,在大学课堂上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并改善其学业表现。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课堂;英语教学;希赛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01-05

一、相关研究

智能手机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功能,比如与传统普通台式机可以媲美的计算能力,基于语音和文本的即时通信功能,拍照、录像、播放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功能,上网功能等等;而在价格上则越来越低、易于接受。所以,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6.20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90.1%,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从职业上而言,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最大的群体,占比25.2%。从年龄上看,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最大,比例为29.9%。”[1]。20岁以上的学生,绝大部分应该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了。在国外,2012年Tindell & Bohlander 统计,95%的大学生每天带手机上课[2]。

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后,其实就是拥有了一台功能不菲的计算机,或者说可以取代早期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计算机了[3]。与早期的台式机不同,手机便于携带,可以随着学生进入课堂,也可以在课后使用。手机与笔记本、平板电脑相似,都是一种移动设备。这些移动设备在教育上的应用,就是移动学习。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已经有很多研究。Wu, Wu, Chen, Kao, & Lin (2012)采用元分析的方法[4],系统分析了2003年到2010年的关于移动学习的164个研究,发现它们大部分都关注学习效果以及系统设计,调查问卷和实验方法是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机和其它个人设备是移动学习中最主要使用的设备。

这些研究中有些介绍了如何应用手机的做法,比如教师通过手机文字短信(SMS)或者多媒体彩信(MMS)、podcast等方式向学生推送教学资源和内容[5];学生通过手机的上网功能访问老师指定的网站和教学资源,完成作业、测试、反馈、讨论、维基等特定的课程活动[6];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手机的录音、拍照、录像等多媒体功能记录过程性内容,并上传给老师或者同伴予以评价[7]。大量研究也表明,移动设备在课堂的应用能够对课堂学习产生正面影响,比如,提高课堂参与程度[8],增强学生主动性[9]。

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未涉及到智能手机在传统课堂的应用与常规考试成绩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将聚焦到如何将智能手机应用到大学课堂教学上,及其对学生常规考试成绩的影响。

二、教学系统设计

希赛可系统CSIEC (Computer Simulation i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一个智能的、个性化、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学习系统[10]。我们之前基于该系统的研究证明[11],来自中国四所不同类型中学的实验班学生在机房的多媒体微机上使用它学习英语,经过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学习,成绩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那些使用传统方法学习的对照班的学生。我们用响应性的HTML 5技术改进希赛可系统后[12],学生可以用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通过无线网络访问它,简便易用。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被全国多所大学所采用。参与我们研究的某所大学的一年级本科生也使用了该套教材的第四册。它包括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新的单词和短语,全书共有 348个单词和短语。针对这个教学要求,我们在希赛可系统中为每个单元设计了两种类型的练习:填字游戏,根据发音拼写单词并选择英语和汉语词义。

第一项活动是填字游戏,如图1所示。与传统的静止的填字游戏不同,每个学生所看到的填字游戏矩阵里面的单词内容是不同的,或者说是个性化的。当填写完行和列中的内容并点击按钮“Check crossword”提交后,服务器会检查答案的正确性并反馈给用户。考虑到手机屏幕较小,我们将填字游戏的行和列的最大字符数限制在10以内,以尽量保障学生不用翻屏就能看到填字游戏的全部内容。

第二项活动是“听音写词选意”,就是根据一个单词或者词组的发音,拼写单词,选择其汉语和英语意义,这些意义解释都来自课本后的词汇汇总。课本中有些词汇只有汉语解释,没有英语解释,则题目中也只有汉语意义的选择。尽管一个单元中所要求的词汇总量是确定的,这种听语音写词选意类型的题目总量对所有学生都是相同的,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但是在做测验的时候,每个人看到的题目顺序是不同的,每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也不相同,所以这种测试也是个性化。图2是某个单元词汇“听音写词选意”活动的一个界面。其中第一个单词既有汉语意思又有英语意思的选择,第二个单词则只有汉语意思的选择。

学生做完题目并提交答案后,即刻就看到成绩和做题的详细记录。图3是某个学生做题后看到的反馈结果,它显示出该生做这个测验用了33分钟51秒,答题正确率为91.40%,并且获得一个内容为“Super star!”加5个大拇指的奖励性评价。左上角还显示每道题目的正确性:绿色为全对,橘黄色为部分正确,红色为全错。而每一道题目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正确答案也都显示出来了。

三、研究设计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假设教师指导下的大学教室中的智能手机课程整合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正面影响。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设计一个大学生参与的准试验,因为通常情况下他们是允许带手机到教室的。从2014年2月到5月,北京一所大学的两个班参加了该实验。每个班都有98名一年级学生,由同一位英语教师授课,使用教材相同,都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教学内容和进度、考试内容和方法完全相同。上课教室也相同,学生手机可以通过校园无线网上网。

在前一个学期(2014年1月份)的期末考试中,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 50.1 和 53.2, 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0.006<0.01。经与英语任课教师商议,研究者决定让平均成绩低的班为实验班,使用希赛可系统参与实验,而成绩高的班为对照班。这样的研究设计可以验证在真实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而不是人为设置的环境下,技术支持的学习或者说混合式学习对学生学业表现的真正影响,就像我们以前的研究所验证的那样[14]。

第一次上课时,老师调查了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以及能否上网的情况,发现90%以上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并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上网。所以,我们为每个学生开设了希赛可系统的账号,基本上都是每人的姓名,简便好记。对于没有手机或者不能用手机上网的学生,我们则为其免费提供一个7寸的平板电脑,使之可以借助平板电脑和无线局域网访问课程系统。

从2014年2月26日第一次上课到2014年5月28日最后一节课,实验班上课的设计是:教师先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在最后10-20分钟,让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登录希赛可系统并参与本单元相关的教学活动:填字游戏和听音填词选意。当然如果课上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外可以接着使用系统。教师可以把学生参与单元活动的统计结果通过教师机投影到教室前方的大屏幕上。

对照班学生也分配了登录希赛可系统的账号,但是不能参与单元活动;只能参与词汇前测和后测。教师要求他们平时也要加强词汇记忆和应用。词汇前测和后测是希赛可系统内的测试,内容相同,都包括50道听音写词选意题目,它们是从8个单元的题库中随机选择出来的。在2014年2月底的第一次课上,老师请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参加了前测,在5月底的最后一次课上,又请两个班的学生参加了后测。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强制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这些词汇前测、后测和平时的单元活动,也不将参与情况与期末考评挂钩;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这次准实验研究。

四、实验结果

1.常规考试表现

为了比较两个班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业表现,我们收集了学生在常规英语考试中的成绩,包括实验前的考试、实验结束后的期末考试以及期中考试的成绩。这些考试的平均成绩,以及比较两者差异的T检验的p值都列于表1内。实验前于1月份举行的上学期期末考试可以看作前测,实验结束后的6月底初进行的期末考试可以看作后测。这些考试内容是由大学公共英语教研室统一命题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

前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低2.98,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0.008<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四月份举行的期中考试中,两个班的成绩差异只有0.03,非常不显著。后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低1.18,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0.076>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应用智能手机参与交互性的课程过程,缩小了对照班在常规考试中的差异,这种差异从前测的统计显著性缩小到后测的不显著。

2.词汇测试成绩

表2列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词汇前测和后测中的平均成绩,以及两个班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以及每次测试的参与人数。前测中,实验班27个参加者平均成绩是34.4,而对照班52名参加者的平均成绩是 41.2;两者差异6.9,统计意义上不显著(p=0.110>0.05),可以认为在词汇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是相等的。后测中,实验班80名参加者的平均成绩是65.6,而对照班55名参加者的平均成绩是66.7,两个班的差异1.1,统计意义上更加不显著(p=0.791>0.05)。可见,实验班通过参与智能手机支持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缩小了与对照班词汇测试的成绩差异,并且参加人数也增加了将近2倍。

同时,因为前测和后测内容相同,同一个班的前后测成绩对比是有意义的。实验班的后测平均成绩比前测高出31.2分,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比前测高出25.5分。

为了解学生使用系统的成效,很有必要仔细考察两个班中都参加了前测和后测的那些学生的表现。我们发现实验班的27名同学和对照班的41名同学参加了前后两次测验。表3列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词汇前测和后测中的平均成绩,以及两个班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前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低了6.2,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p=0.167>0.05,统计意义上不显著;后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的平均成绩高出2.7,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p=0.644>0.05,统计意义上不显著。从纵向比较来看,实验班后测平均成绩比前测高出35.8,而对照班仅高出26.9。成对数据T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班各自的后测成绩都显著高于前测成绩。

五、结论和讨论

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词汇训练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教室内的无线网络访问这个系统,并参与其中的课堂活动。我们在一所大学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运用这套系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准实验研究:实验班(98人)的每次课程结束前的10-20分钟,教师请学生自愿使用这套系统进行词汇练习;而对照班(98人)不使用这套系统;除此之外,两个班的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等完全一致。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班在英语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班;一个学期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在词汇测试中的成绩差异也有了显著减少。另外,自愿参与这项实验的学生也有了增多。这项实证研究的数据表明,在大学课堂上合理、适当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并改善其学业表现。

本研究过程收集的考试成绩数据证明了大学生在课上使用智能手机参与教学活动对以成绩为代表的学业表现的正面影响。这种正面影响的产生原因是智能手机作为客户端和希赛可系统作为服务器支持的及时反馈功能。实验班学生通过手机在课上和课外参加各种与课程词汇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并能得到及时反馈,从而更加熟悉词汇的发音、拼写、含义和用法。而因为词汇是英语学习四种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基石,实验班词汇成绩的显著提高促进了普通考试成绩的改善。

教学中的一种最为复杂的学术活动是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沉默学生的表达声音。本研究尝试激励全体学生借助智能手机的输入功能参与课程活动,并在自己的屏幕上即可看到反馈和成绩,也能在老师的演示下比较自己与其他同学的表现。从统计数据上看,实验班参加后测的学生数量明显多于参加前测的学生数量,利用智能手机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交互目的基本上达到了。与实验班学生相同,对照班学生也可以带手机等移动设备到教室内,但是不参加基于希赛可系统的单元活动,所以没有实验班学生那样的参与度,在词汇测试中的表现不如实验班,进一步导致在常规考试中的成绩改善程度也不如实验班的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tech.sina.com.cn/i/2016-01-22/doc-ifxnuvxh5088776.shtml,2016-1-22.

[2]Stockwell, G. Using mobile phones for vocabulary activities: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the platform [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10, 14(2): 95-110.

[3]Tindell, D. R., & Bohlander, R. W. The use and abuse of cell phones and text messaging in the classroom: 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J]. College Teaching, 2012, 60(1): 1-9.

[4]Wu, W., etc. Review of Trends from Mobile Learning Studies: A Meta-Analysis. Computers & Education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59(2): 817-827.

[5]Kim, H. Effects of SMS Text Messaging on Vocabulary Learning [J]. Multimedia-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11, 14(2): 159-180.

[6]Hwang, W-Y., Chen, C-Y., & Chen, H. Facilitating EFL writ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amiliar situated contexts with mobile devices [A]. Proceedings of 10th World Conference on Mobile and Contextual Learning [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5-23.

[7]姜强,赵蔚,王朋娇.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 37-42.

[8]Munoz-Organero, M., Munoz-Merino, J. P., Kloos, D. C. Sending Learning Pills to Mobile Devices in Class to Enhance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Motivation in Network Services Configuration Cours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2012, 55(1): 83-87.

[9]Uluyol, C., Agca, K. R. Integrating Mobile Multimedia into Textbooks: 2D Barcodes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4(59): 1192-1198.

[10]贾积有,克劳斯·迈因策尔.运用自然语言人机交互技术创造英语对话语境[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87-91.

[11]Jia, J. etc. Effects of an intelligent web-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 system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13, 29(6):556-568.

[12]Jia, J. Intelligent Web-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s [M]. PA: IGI Global, 2014.

篇9:七年级作文合理使用手机800字

亲们,还记得不?今年5月份,一则《女护士玩手机被电梯夹头身亡》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电梯发生故障,停在二楼和三楼间的夹层,该女护士玩手机入神,没等电梯完全打开就迈了出去,没想到电梯突然关闭降到负一层,女护士头部被夹,造成大动脉被拉断,不幸身亡。就拿此次事件来说,尽管火车道口没有人员看管,但相关铁路部门是按照国家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的,如在路口安装了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在道路边设有路障仅限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同时又设置了“有火车通行,注意安全”的警示牌,并不断有语音提示,但种.种措施却对该男子毫无作用,仍旧专注玩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当火车贴身而过时该男子才受惊倒地,庆幸的是没有造成伤亡。想必经过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该男子以后再也不会在行走时玩手机了吧。

由此,笔者想到铁路安全管理上有这样一条规定,班中不许接打手机。众所周知,铁路上对于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管理非常严格,一线职工上班不准携带手机,更何况“玩”。其目的当然是防止因职工上班玩手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上道作业,列车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眨眼间就到跟前,若职工现场作业或横越线路时,像女护士一样玩手机“入神”,而此时恰好有车通过,后果可想而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降低事故的发生的最好方法不是“亡羊补牢”,而是“防患未然”。当然,不光是不准“玩手机”,很多能诱发铁路安全事故的细节都应不容忽视。“因为在预防安全的过程中,疏忽大意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我们需要“谨慎而为”。

篇10:七年级作文合理使用手机800字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上中学的伟鸿哥哥与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又经过家门前不远的那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铁路。哥哥抱着手机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游戏,走走停停,玩得忘乎所以,玩着玩着不由得挪不动脚了,此刻他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向他靠近,死亡在向他招手,因为他抱着手机就站在铁轨中间。火车来了,专注游戏的哥哥听不见火车尖锐的鸣笛声,也听不见同学急切的呼唤声,听到的却是死神的召唤,因为此时的他却正沉迷在手机世界里!可怕的一幕发生了,火车带走了哥哥的生命,也带走了姑姑一家的希望和幸福!如今因为哥哥的离世,全家人悲痛欲绝,脸上刻满悲伤与痛苦。假如哥哥当时没有站在铁轨上,假如没有玩手机,可是这世上没有假如,哥哥再也回不来了,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他也无法再看到这多姿多彩的世界了!这一切的一切,是谁的错?难道不是手机惹的祸?

其实,因为手机带来的危险无处不在。在家里大人忙着玩手机孩子掉下楼;在路上妈妈看手机孩子葬送了生命;姑娘因为玩手机掉进了池塘,小伙子玩手机撞上了汽车.....一桩桩血腥的报道,令人胆战心惊,一幕幕惊人的惨剧,让人目不忍睹。危险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因为忽视了安全,一个个生命如鲜花在瞬间凋零。生命短暂而脆弱,所以我们才应该更加珍惜。没有了生命,世界不再精彩;没有了生命,人生不再美好;没有了生命,幸福成为幻影,因为你的大意让亲人活在痛苦之中,这一切是你们想要看到的吗?

人活在世上,必须将生命紧握在手中,永不放开,永不遗弃。 花瓶碎了,还可以修复;花儿谢了,还可以再开;草儿枯了,还可以再长,而我们的生命却只有一次,一去不复返,我们怎能不珍惜?

篇11:提倡规范使用手机的倡议书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代表高级全体同学在国旗下讲话,内容是《达县xx中学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倡议书》。

同学们,上周星期四,学校校级办公会议和行政办公会议已经做出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控制学生使用手机,引导学生正确、健康使用手机。事实上,这一举措并不是我们学校的单独行动,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趋势。日韩等国纷纷立法,禁止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我国很多学校尤其是城市重点中学早已在行动。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禁止中小学生把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带入校园,带进教室。“如果能够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将是学生成长中的一大幸事!”全国人大代表尚庆莲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议案,希望人大立法。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各界已经普遍认识到手机在学生中的泛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一句流行话说:“网吧和手机毁掉了90后。”控制学生使用手机,引导学生正确、健康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广泛共识。

随着手机在学生中的广泛普及,原本用于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的手机,已经成了学生之间短信联系、上qq、看低劣网络小说、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网页内容、偷-拍他人照片、听音乐、打游戏、谈情说爱、考试作弊的工具……更有甚者,得到其他年级或班级不认识的学生的号码,晚上在宿舍打骚扰电话。很多学生除了要钱,几乎从不主动用父母为他们买的手机与父母联系交流,更有甚者,还拒接父母电话,把老师的号码打入黑名单,用手机请霸王假,上课听音乐,到处肆无顾忌地大声播放音乐破坏校园环境;大量的学生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玩手机,在公路上专心玩手机,险些酿成车祸。节衣缩食充话费或者向家长索要更多生活费;有没有手机已经成了学生之间的新攀比现象,借手机产生纠纷,偷手机败坏品行等事件也多有发生……手机使用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同时,大量充电器在教室实验电路上彻夜充电,也给学校的用电安全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为此,我呼吁全体同学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理解学校的决定。我们承诺不用手机或少用手机。星期日到校,晚自习时将手机交给班主任,星期五下午放学时领回手机。家长有事直接与班主任联系。

谢谢大家!

倡议人:

篇12: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不少同学都配有手机。学生携带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间的联系,但手机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一、学生使用手机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更容易受手机辐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会使孩子视力下降。学生通过手机互发短信,其中很可能就包含了诸多不良信息。一些学生通过手机谈情说爱,过早的踏入了成人世界。

二、学生使用手机不利于学习和生活。

多数带手机的学生将手机用于同学之间聊QQ或发短信。中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往往上课、自习时也在发短信聊天,还有的同学利用手机在晚上就寝时间长时间与人聊天、看电子小说、玩游戏等。这样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

三、手机为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

由于手机发短信简单、隐蔽,成了学生作弊的又一理想工具。这不但贻误了学业,而且败坏考风、学风,丧失最起码的诚信美德,对学生学习及塑造良好品德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易形成学生在手机消费问题上的攀比心理。

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而手机款式更新快,无论外形、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容易让学生养成奢侈攀比之风,极不利于勤俭节约良好风气的培养和形成。

无数的事例说明,中学生使用手机弊远大于利。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已经立法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我国很多著名中学,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深圳外国语学校、湖北黄冈中学等,对学生在校期间携带使用手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等都明文禁止,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保证其集中精力用于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想法,已成为越来越多明智家长的共识。

为加强校园管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向各位家长及同学发出倡议:我校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一经发现,学生必须将手机等交学生科进行密封保管,至学期结束时由老师交还给家长。若家长需联系学生可打电话与班主任联系。请家长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引导,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工作,不管任何时候切勿给孩子配备手机,已经配备的,要及时收回,由家长保管,坚决不允许带入学校以及过度使用手机。

学校诚挚的希望各位家长、各位同学给予支持与配合,还我们的校园一片纯净的天空,也给自己留下一片纯洁的心灵!

家长签名:

学生签名:

学校:(公章)

END

上一篇:高一物理牛二知识点下一篇:2023年综治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