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2022-10-20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是为了均衡著作权人和使用者、传播者之间关系的平衡。一方面, 著作权法要保护著作权人的精神和经济权利;另一方面, 著作权法的制度要保证文化作品在一定范围内的传播,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文化事业以及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网络影响里的不断扩大和网络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 丰富了公众使用作品的方式, 因而合理使用制度受网络环境的挑战和冲击越来越大。在网络普及化的大环境下, 该制度作为著作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以改进完善著作权法的立法为目标, 追求利益的平衡, 实现公平公正和社会发展的双赢。既不能恣意地扩大或缩小合理使用的范围, 过度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而影响了文化的正常传播, 也不能放任公众没有原则地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 这两种情形都将导致双方之间利益的失衡, 最终会阻碍文化的正常传播和发展。唯有协调好著作权人、使用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关系, 使大家都能各取所需, 尽可能地使各方利益得到满足, 并且符合著作权法合理使用的合法标准, 才能够鼓励著作权人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新作品, 并使作品得到普遍和高效的传播, 促进整个社会不断进步。

一、国内外现行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概述

(一) 美国及国际组织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1. 美国出台的“四项原则”

1790年, 美国联邦出台了著名的版权法, 在判断个案案例中的情况是否属于合理使用时, 应当考虑以下四项: (1) 使用的目的和性质, 包括是否属于商业性质或非营利性的教学目的; (2) 该受版权保护作品的性质; (3) 与该完整作品相比, 所使用部份的数量和内容之实质性; (4) 该使用对受版权保护作品的潜在市场或价值的影响。上述四项即为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合理使用四项原则。这是联邦政府对版权合理使用仅有的成文法规制。虽然这项立法是概括性抽象化的, 很难直接具体地解决现实中的实务问题, 但这四项原则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和引用。

2. 国际组织中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三步检验法”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以下简称《伯尔尼公约》) 第九条第一款“原则”规定作者享有授权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复制该作品的专有权之后, 在第二款即规定了复制权的例外:“本联盟成员国的立法可以准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复制上述作品, 只要这种复制不与原作品的正常利益相冲突, 也未致于损害原作者的权益。”第九条第二款就是颇具影响力的“三步检验法”。该规定中, 只要复制并没有损害原作品的正常使用, 也没有到危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复制著作权人的作品就是经过法律许可的。

(二) 中国现行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与美国的制定法加判例法的构成不同, 中国通过制定法对著作权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不过尽管在立法背景和立法模式上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著作权法的制定, 仍然在很大程度借鉴了美国版权法确立的合理使用四项原则, 采用了穷尽的列举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 著作权的类型更加多样化, 电影、电视剧、音乐歌剧、艺术品、设计图等等都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被侵权方式也很多, 任意复制的、虚假转发的、冒名剽窃的、未经允许修改的等等。在网络蓬勃发展的现如今,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挑战。

(一) 法律落后于网络科学技术

著作权产业的商业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是靠复制内容来收费的。但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飞跃, 互联网上的作品复制和传播变得非常简单。以往借助于复制、发行的收费的商业体制, 已经成为了被先进的网络技术所绕过, 现今, 对于以往的商业制度进行保护的著作权法也面临新的挑战。伴随着越来越先进的网络科学技术, “复制”也变得越来越简单。由于复制和粘贴变得越来越简单, 以至于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任意地复制并发表匿名内容, 也就是说, 每个人都有有可能在网络上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但是法律不能将惩罚整个公共群体, 此时法律的处理的对象就变得十分为难, 对著作权的权利人而言, 著作权被侵权严重, 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都受到了侵害, 但是又因为个体力量很小, 就算是苹果公司这样的颇具实力的公司, 在面对泛滥的盗版源和盗版用户, 其作为维权力量也是相对较小的。

(二) 诉讼主体的不确定性

既然要借助法律来维权, 首先就要确定诉讼主体的身份, 但这时就会发现, 在网络环境下很多时候是无法确定侵权者身份的。很多网站、论坛、社交软件的用户, 可以匿名注册, 随即就能发言。如若申请网络服务提供商公布盗版用户的详细信息, 他们多数情况下也会选择消极回应。即便供应商回应你, 也有可能只是提供盗版用户的IP地址, 但是普通人也无法依据IP地址, 就来要相关公司提供上网用户的登记信息。所以确定诉讼主体都是一个技术挑战。

(三) 维权成本与侵权成本差距太大

网络环境下, 著作权侵权的主体不仅是不确定的, 还是相当众多的。微博、微信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盗图、盗段子的行为, 但有的人是图好玩有趣, 有的人却是以营利为目的, 如微博的营销号, 但实际上以上行为都侵犯了著作权人的经济权利, 而这种侵权行为的成本几乎为零。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提起诉讼维权, 不仅诉讼周期长, 且成本极高, 与零成本的侵权成本差距太大。

(四) 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能力有限和消极态度

由于盗版用户的泛滥以及匿名用户的普遍存在, 造成了侵权责任人的复杂众多, 因而被侵权人的身份是很难确定的, 这就给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统计和审核造成的很大的难度, 久而久之, 各大服务商由于繁多复杂的案件投诉, 也容易在态度上变得疲软, 更加增加了维护著作权的难度。

三、完善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构想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 要求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 学习引鉴国际上的成功典范, 积极追随网络技术的发展, 响应国际版权的新潮流, 顺应著作权的立法潮流。具体如下:

(一) 明确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标准

除了我国现有的著作权相关法律和条例, 也应进一步制定适应网络环境的合理使用判断标准, 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借鉴美国的“四项原则”和《伯尔尼公约》的“三步检验法”, 进一步明确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二) 树立公众的网络著作权保护意识

在网络环境下, 著作权保护措施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网络著作权方面的立法方面也有许多空缺, 加上网络用户的法律意识薄弱, 例如大部分用户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权利。因而要在全社会普及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 提高公民的对网络著作权的认识。

(三) 明确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抬高侵权者的法定赔偿上限, 加大法定赔偿额度, 以惩罚性赔偿在一定程度上来遏制网络侵权。当著作权人的实际损失是不可计量的、无形的时候, 又该如何确定法定赔偿的计算方式呢?此时法律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条款, 保护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

(四) 强化对“避风港原则”的管理监督

目前各大网络供应商因网络复制他人作品等侵权行为的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大多数均采用“避风港原则”的规避政策。虽然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 这种规避方式是合法合理的,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的了法律对侵权人的惩治, 各大供应商实质上是消极逃避自身责任, 侵权人也因此而更加猖狂。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相关立法应该更加细化对避风港原则的认定, 弥补法律上对这一方面的漏洞。

四、结语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各方面都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 此时法律的保驾护航作用尤为重要。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 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 这些新生事物是进步同时也是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著作权, 是我国法律面临的新的挑战之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 即要均衡著作权人和侵权人之间的关系, 做到既不损害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也不阻碍社会文明和科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创造和谐、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摘要:随着网络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网络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传统的著作权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 但这同时也给著作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立足于我国网络著作权面临的现状, 以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为着眼点, 借鉴国外的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成功经验, 以平衡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传播者之间的利益为核心, 着力于提出一个既有利于鼓励创作、作品的传播和使用, 又有助于网络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利益的平衡和分配的著作权保护体制。

关键词:网络环境,著作权,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美章, 刘江彬.数字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0.

[2]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4] [日]北川善太郎.著作权交易市场一信息社会的法律基础[M].郭慧琴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5] 李明德.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J].环球法律评论, 2001 (1) .

[6] 冉从敬, 黄海瑛.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与重构规则初探[J].知识产权, 2003 (6) .

[7] 罗胜华.网络临时复制问题法律研究[J].知识产权, 2004 (4) .

[8] 阎晓宏.“利益平衡”是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精神[EB/OL].国家版权局网, 2014-02-01.

[9] 徐华毅.论合理使用制度的三步检验法[EB/OL].北京知识产权律师网, 2014-02-0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001) [EB/OL].国家版权局网, 2014-02-0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2002) [EB/OL].国家版权局网, 2014-02-02.

[12]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2006) [EB/OL].国家版权局网, 2014-02-02.

上一篇: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下一篇:环境管理中经济手段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