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作权中的合理使用

2022-11-24

一、合理使用制度的设立依据

(一) 合理使用是基于“利益平衡原则”而设立

一般情况下,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任何人不得擅自利用他人的作品或受相邻权保护的对象, 否则即构成侵权, 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合理使用制度作为著作权限制中的其一, 旨在调整著作权人, 作品的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利益, 是对著作权人私权的保护的同时, 对其权利施加某种限制, 使得作品的使用者或者社会公众在其“合理使用”范围内能够分享该作品所带来的某种精神利益或者文化利益, 即没有前人的创造成果或是社会集体共同劳动提供的优越条件, 著作权人将不可能完成著作, 同样的, 作为回报社会与社会公众或是后人, 著作权人应当将自己的作品所带来的文化财富与社会及公众分享。因此合理使用是基于“利益平衡原则”设立的。

(二) 合理使用是诚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体现

在诚信原则的内涵及其本质中, 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学说, 其中利益平衡说认为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在于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目的在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此种观点恰好的阐释了“利益平衡原则”与“诚信原则”的共性, 即二者都是为了谋求当事人即著作权人的权利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另一方面,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具体化的诚信原则[1]。把诚信原则具体来讲, 可以理解为公平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等, 从这方面来看, 又与“利益平衡原则”互通。

(三) 合理使用是意思自治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渗透

合理使用制度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 而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 即《著作权法》在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的同时, 赋予作品的使用人以及社会公众对其作品的合理使用的权利。该权利由法律规定, 受法律约束, 合理使用的权利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可以行使“合理使用”的范围中, 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使该项权利, 例如《著作权法》中规定的12种合理使用的其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 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 使用人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 而具体的使用形式是编写还是模仿或是续写等等法律没有作强制性规定,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的渗透。

二、合理使用的立法模式及存在问题

经过上述关于和合理使用的立法依据可见, 无论是就“利益平衡原则”而言, 或是“诚信原则”、“意思自治”等在该制度中的渗透, 都带有一种“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或个人利益的对立, 在二者的平衡方面的要求应是极其严格和细致的, 因此, 在立法规定上、立法模式的选择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 《著作权法》第22条对于合理使用的立法采用了具体列举式的立法模式, 即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这种具体的列举式立法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使得立法更加明确, 使得合理使用的可操作性较强, 一定程度上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但是另一方面, 具体规定性的合理使用制度导致了合理使用行为的外延的封闭性, 进而导致合理使用制度不具有现实针对性, 使符合合理使用精神的特定行为可能游离于法定的合理使用行为之外[3]。

另一方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作品形式的不断推新, 现有的有关合理使用的立法规定难以调整不断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 难免会出现立法空白的情形, 从而可能导致有些人借机钻法律的漏洞从而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有关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的法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 而生活中之所以会产生诸多此类侵权案件, 问题在于该制度是基于为达到平衡利益的目的而设立, 但是法律对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并不能面面俱到, 利益的平衡界限有时并不清晰, 而社会公众对于合理使用的理解也不完全甚至疏于了解。

三、合理使用的立法完善

合理使用无法实现, 缺乏保障会造成利益不平衡的结果。因此为了贯彻立法初衷, 应该在立法上作适当调整和完善。

首先, 在立法模式上, 可以以抽象性列举或者是原则性规定的方式为基础 (以此赋予法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 例如“合理使用的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并结合具体的列举式以此作为补充, 具体列举侧重于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4], 从而在个案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是否符合合理使用。

其次, 在所列举的合理使用的情形中, 可以增加一个兜底条款, 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合理使用情形”。因为法律总是滞后的,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及时应对新情况的出现, 增设兜底条款有利于案件公平公正的审理和判决。

最后, 笔者还建议应完善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我国的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且关于著作权的许多方面并没有实行集体管理, 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自愿的集体管理模式, 在实际操作方面遇到诸多问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网络等新形式的发展, 关于著作权的侵权问题也越来越多, 建立和健全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 可以方便管理, 尽量减少著作权侵权的发生。同时,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在著作权人和使用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实现了对利益冲突的平衡和对利益格局的重整[5]。因此, 完善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 可以相对平衡著作权人与使用者及其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合理使用的立法完善。

摘要:合理使用制度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 而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合理使用制度的研究与学习, 提出一些关于合理使用基于什么而设立的思考, 通过法律对合理使用内容及范围的规定即立法模式, 探讨合理使用所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完善或是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的建议或者想法。

关键词:设立依据,存在问题,立法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李明, 冯云翔, 许玉镇.合理使用是诚信原则对著作权的限制[J].学术交流, 2006.4.

[2]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91-95.

[3] 卢海君.著作权中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探讨[J].科技与法律, 2007.2.

[4] 郝靓.论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J].理论观察, 2013.3.

[5] 钱春燕.浅析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D].中央民族大学, 2011.

上一篇:反循环钻机在客运专线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下一篇:中国画技法的独特表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