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园媒体运行中的著作权侵权现象

2022-09-12

一、校园媒体机构及其作品性质的界定

(一) 校媒机构的性质

校媒机构往往隶属于某一学生工作组织或某一行政管理机构, 由其提供经费, 并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传播校园文化”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不具盈利性, 因此校媒机构实为学生组织社团, 而非法人。

(二) 校媒作品的性质

1. 校媒作品不是“职务作品”。

学生与校媒机构之间既非劳动或劳务关系, 也无合同约定著作权属, 其创作的作品也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因而学生为部门工作的开展而创作的作品不是职务作品, 其著作权属于学生本人。

2. 除高校校报属于公开发行的“正式报纸”, 其它校媒机构刊印的各种报纸读物均属于不得公开发行的“非正式报纸”。

首先,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以及《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 高校校报正式取得国内统一刊号, 可在校外、特定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公开征订、陈列和销售。而实际上, 高校校报往往出于舆论宣传考虑仅在校内向师生免费公开发放。

其次, 根据《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 除高校校报编辑部以外的其它校媒机构应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 才能够印发用于组织内部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非正式报纸”, 不得公开征订、发行、陈列或销售。而实践中, 尽管少有校媒机构领取了内部报刊准印证, 但其报纸读物却同样能在向校内师生免费公开发放。

二、校园媒体运行中的著作权侵权形式

(一) 侵犯著作人身权

1. 侵犯署名权、发表权。

前者主要表现为编辑在发表、引用作品时不署名、署错名、多署名, 更有甚者恶意遮挡、消除著作权人设置的署名标识。后者主要表现为, 校媒机构事先隐瞒作者或未经作者同意, 就将其作品发表。

2. 侵犯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表现为校媒机构未经作者同意, 在发表作品时擅自大幅度修改、删节, 甚至改变作者原意。另外, 校媒机构编辑在转载、摘编网络新闻或校外媒体新闻, 转载、摘编或引用专家简介时也经常不署名、署错名, 同时侵犯了原文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

(二) 侵犯著作财产权

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大多数校媒机构没有建立稿费支付制度, 极少数既有制度也缺乏规范性和实效性

著作权法规定,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取得相应报酬, 因而学生作者作为著作权人有权获取稿酬。但实践中此权利并未获得足够重视,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奖状或任职证明以进行精神激励, 并未形成固定的稿费支付制度;有的校媒机构即便制定了相关制度, 也因为经费不足、稿件来源不明、无人主张权利等现实问题, 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2. 不规范的作品使用方式

主要表现在:校媒机构之间未经作者同意, 更未支付报酬, 就本着“互相帮忙”的“惯例”, 直接以复制、转载、引用、改编等形式使用作品, 导致著作权人权利得不到任何一方的有效保护。

(三) 同时侵犯著作人身权、财产权

校媒运行实践中对著作权的侵犯往往是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相伴而生, 纷繁复杂。仅举一例:

甲、乙共同制作了一段视频, 用于所属校媒机构A的活动现场播放。A机构负责人取得视频后又擅自将其上传到了部门官网。有一天, 校媒机构B的编辑丙下载了该视频, 并在另一场晚会公开播放。由于节目时长有限, 丙擅自大幅删减了该视频, 隐去了作者姓名。视频播放后, 其它几家校媒机构纷纷向丙索要视频副本, 丙觉得大家互相帮个忙未尝不可, 便应允下来。3个月后, 甲、乙意外地在一个大型商业活动现场看到了该视频, 但视频中并未出现自己的名字。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向甲、乙支付过任何报酬。

综上不难看出, 甲、乙的署名权、复制权、放映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一系列著作权遭到了侵犯。

三、建议

高校相关部门应重视著作权问题, 对校媒机构人员进行《著作权法》基础知识培训, 增强机构人员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同时, 加大对校媒机构的资金支持, 注重保障学生权益, 建立符合学生组织特色的编稿审稿、稿费支付机制, 使其在法律层面规范运行。

摘要:大学生群体创新思维活跃, 具有较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 因而处于“自媒体”时代的潮头位置, 推动了各高校校园媒体 (即“校媒”) 蓬勃发展。然而, 各高校校媒普遍侧重于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完善, 法律层面上却处于“亚健康”状态, 著作权侵权现象屡见不鲜。因此, 各高校应加强对校媒机构的规范管理,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使其日常工作内容既满足高校信息传播需求, 又合乎法律规定。本文尝试通过界定目前校园媒体的性质, 总结其运行中的著作权侵权现象, 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著作权,侵权

参考文献

[1] 何敏敏.高校校报著作权问题初探[J].新闻传播, 2011 (10) :110-111.

上一篇:PCS7系统在煤矿热电冷联供工程中的应用下一篇:让语文教学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