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理行业行业分析

2024-06-28

我国保理行业行业分析(共6篇)

篇1:我国保理行业行业分析

保理行业半年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

一、保理行业现状

保理是基于应收账款进行的融资、管理、催收、坏账担保业务,进行保理的一个前提便是应收账款。2014年末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量达到了10.5万亿的规模,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24%,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增速在下滑,但是量已经创造了新高,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也在上升。当然这只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占中国企业数量的75%的小微企业并没有在统计范围内,而这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依然不小,他们是供应链中N+1+N的N,我们接触到的就有平海科技和爱德森项目。这些应收账款的规模成为了商业保理的市场。而2014年1-3季度我国的保理业务量为2.09万亿,2014年全年我的商业保理业务量为800亿,较2013年200亿的规模增长4倍。保理的规模远远小于应收账款的规模,商业保理更是零头都不到,由此可见商业保理的市场依然非常广阔,依然是一片蓝海。

伴随着这片蓝海产生的是保理公司数量高速增长,2014年就有1220家,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500家的总量,业内人士非常看好保理的市场发展,希望通过保理公司来实现传统重资产抵押融资的转型。保理行业内的企业股东背景复杂,有国企央企、民营还有电商系,总体格局呈自由竞争态势。进入2015年,上市公司也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保理公司,像伊利集团、格力地产、海尔集团都开始设立自己的保理公司,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打通自己所在行业的供应链。

二、P2P行业开始洗牌

我们主要合作的资金方——P2P行业开始得到风投的青睐,资金不断涌入。爱投资、开财宝、理财范等平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P2P是个烧钱的行业,除了用自有资金来补充融资防止流标之外,还需要砸钱到技术层面,据我的了解,一个平台要将技术部分搭建好至少需要XX万的资金规模,还不算广告投入。从现在百度搜索的情况来看,爱投资、财多多等平台都在广告上开始砸钱,这无疑都增加了平台的成本,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类比前几年团购网站的千团大战,到如今剩下的只有美团、糯米、大众点评,其余的都销声匿迹,沉默死亡,死亡率高达86%。剩下的这三家也是在腾讯、百度、阿里的支撑下死磕出来的。现在的P2P行业也是如此,谁能拿到源源不断的资金、保证钱能烧的持久,平台少出险或者兜的住风险,谁就能成为最后的王者。

第二部分

业务现状

一、从0到1的突破

2014年11月19日,保理公司正式成立,经过最初的探讨,我们在正和恒基项目上实现了保理业务的零突破,在重抵押和重经营的思路上实现了转变。第一次的项目评审会,评委的问题非常的犀利,也让我们认识到这些金融界和实业界的前辈对于企业发展的看法。我们的尽调思路也重新进行调整。对于企业的业务,从最初的业务模式到业务过程中每个环节及凭证的核查,加强了过程控制,让我们对企业的业务的了解更加深入。第一笔业务也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最大的一笔业务让我们的团队思路实现了转型,更加深刻的认识保理,知道怎么做保理。这个思路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的业务中,以后也将会延续下去。

实现零突破的除了思路和业务之外,还有与之相关的合同文本,风险防控原则,以及在尽调中对于项目整体的把握和拿捏。

二、业务发展缓慢

1、开门红之后的消沉

经历了正和恒基过会之后的兴奋,创业之初的热情开始冷却,面临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加。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项目是否合格,买方资信是不是一定非常重要?保理业务是不是能完全按照合同约定的账期回款?暗保理可不可以操作?在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纠结中,我们接触到了凯世德造纸项目、山东华企通项目、草原牧天项目、河北敬业项目、京航达项目、君天首业项目、仟亿达项目、可鑫项目、沥阳手袋项目等。这些项目在初步接触和尽调的过程中被PASS。接触的项目很多,却没有一个项目落地,2015年的前三个月除了正和恒基,我们的项目成功率是零。即便是草原牧天走到了上会的阶段,也是因为自身负债太高而被毙掉。这个阶段每个人都顶着一股莫名的压力,团队的气氛比较低沉。

正是在这几个项目的接触和探讨中,我们逐渐明确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保理业务不仅仅是要看买方资信,卖方本身的经营状况和营运能力也非常的重要。卖方自身的“造血”和“回血”能力决定了其成本利润,它的利润情况也决定了它能承受多大的融资成本,一旦企业自身的利润情况不能覆盖融资成本,企业的经营就是在为我们打工,这个时候企业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本身盈利能力不足的企业被我们筛选出去,项目的开发除了注重买方资信之外,开始注重卖方本身的经营状况,思路逐渐成熟。

2、辛苦却不见效果

伴随着三月份的春天,我和王波开始了商超供应商的挖掘。王波通过他的清华师兄接触到了商超供应商协会,从此开启了商超供应商的探索。多次拜访供应商协会,和企业讲保理是什么,成本是如何,操作模式怎样,希望开辟一条商超供应链的保理业务模式——小额、频繁、一次授信,滚动使用、随借随还。终于供应商协会我们推荐了几个客户,一个是易博合盛项目,为物美超市供应床品。通过尽调,发现商超类的回款并不乐观,没有固定的账期。而且商超供应商多是小微企业,甚至是小作坊,企业财务不规范,凭证不能形成链条,回款不稳定,利润很薄,相对于大型超市话语权极小。

经过侧面了解,部分商超有自己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而且只为重点供应商提供,即质量较好的供应商,可以从商超自身的金融业务中拿到资金,补充血液,而质量较差的既得不到商超的支持,对于我们而言也不是优质的客户。它们规模小,经营不规范,利润薄,无法承受我们的资金成本。

随后的攀龙伟业、东海金昌、秦力华项目也证实了这点。一个多月的摸索和辛苦只是探明了商超这条路优质的客户很少,而且商超行业整体也在下滑,对供应商的压款越来越严重,这个行业现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不适合操作保理业务。而且一个多月的努力只是试错,却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效益。

3、思路变化之后重新出发

经过三月份的洗礼和低迷之后,我们做了季度总结,对第一季度的项目进行分析,也对后期的思路做出总结。前期在项目的管理上比较散漫,现以项目进度表的进度管理,每个项目都由项目经理负责,且加入绩效考核。今后每个项目不再是大杂烩式的进行全部范围内的讨论,而是专人负责,提高效率。在经过前几个月的磨练,项目经理也正在成熟,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每个人的分工更加明确,效率也较以往有提高。

4、尽调中进行锻炼

四月份之前,我的定位一直都很模糊,每每都是临时决定,角色和定位不停变换,一度成为小秘书、机动人员、风控、网站建设等后台人员。前台的项目却也随时调配,正和恒基、草原牧天、凯世德、华企通、瑞驰租车、东方电力、易博合盛等项目全部介入,即便已经入职几个月,却并没有系统性的沉淀什么,而是浅尝辄止,对于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很多。缺乏一个项目从头跟到尾的经验,没有对项目的整体认识,有的只是一堆材料和经过别人转述的只言片语,对项目的把握非常不足。这个阶段手头有很多杂事,没能更好的深入到项目的尽调中去,每每项目讨论的时候,后天不足尤其明显。

在平海科技的尽调中临时做项目助理,完成行业分析和报告最终定稿的工作,项目顺利过会,公司的第二笔业务开展起来。

随后又是漫长的积累期,中途经历人事变动和内心浮躁的阶段。心里压力一度很大,以前觉得有人带着,虽然接触的项目不多,成长很缓慢,心里苦闷却也踏实。很多事情和细节的问题,张口问就可以,自己几乎没有思考。之前的环境是一个安乐窝,慢慢的就有了依赖性。现在做业务的人就剩下的我和学海,这个安乐窝消失了,所有的问题和细节必须全部考虑到,前期访谈、尽调中的资料搜集、员工面貌、报告写作中的细节把握,每一步都需要考虑周全,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紧接着,就接到了爱德森项目,是我自己第一个主刀的项目,当时有压力,但是更想去做些什么。初步接触、第一次访谈、每一次的尽调和每个细节的核实以及最终报告的书写全程都体验到了。也很庆幸第一次主刀的项目并不复杂,脉络比较清晰,让我有时间和精力去掌控它的每一个细节,对项目的认识更加清晰。整个项目在尽调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只是在后期与中慧银通合作的时候,有些不顺利,影响到项目的进度。

第一个操作的项目整体还是比较顺利,在评审会时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障碍,评委的问题也能全部解答,说明我们的尽调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我们查的思路、角度正在向评委看企业的角度贴近。

现在尽职调查中有难度的部分是很难核实企业的实际成本是多少,只能大致进行推算,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加强这个部分的核实。企业员工面貌的观察还有些拿捏不好,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这个方面的经验,同时也会延续以前对企业营运资本的核算。

另外一个尽调的项目便是天人中药,项目在尽调的过程中遇到了企业资料造假的问题,这是从业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个人认为这已经属于骗贷的行为,企业信誉值得担忧。

在操作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的老板会把这个企业说的非常好,但是在尽调的过程中会发现大多数都不如他说的那么好,甚至是完全不好。接触了几个项目之后,心态逐渐变得平静,一切的东西都要根据尽调情况来,其他的都不作数。

在尽调的过程中,会与合作单位一起尽调,我们的尽调和报告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这是我们专业度的体现,这样的风格要坚持下去,去伪存真才是尽调和风控的不二法门。

今年以来我接触的项目共有11个,进度如下:(不包括作为其他同事助理的项目)

5、经得起查的项目不多项目储备不足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企业缺钱是现状,市场上飘着的项目很多,但真正优质的项目和经得起查的项目很少。比如我们毙掉的三十多个项目中,有80%死在了第一次尽调中。盈利能力太差根本无法覆盖资金成本、企业经营混乱,收入并不能核实或者干脆造假。真正可以深入尽调的项目并不多,也就三到五个。我们现在手头的项目有天津XX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福建三明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山东鼎超热力设备有限公司。这三个项目中,天津XX初步尽调,结果并不理想,能否操作还待考。另外两个项目在提供资料中,可操作性未知。手中再无其他储备项目,现在项目的不足在会影响我们以后业绩的增长,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

6、资金难题依然摆在面前且制约业务发展

现在项目端情况总体上还算可以,业务慢慢发展壮大,但是出口的资金端却不乐观。首先是成本问题直接制约了客户的质量。中小企业筹资先是亲戚朋友的借款,基本不需要成本;然后是银行借款,成本较低;信用差一点的就是通过担保公司增信,从银行贷款,成本开始增加;然后就是从小贷公司抵押借款,资金成本更高,风险也更大。从目前来看,我们能拿到的资金成本并不低,客户综合成本能做到18%已经较难,切的客户基本是担保或者小贷的客户。缺乏更多的资金渠道,没有更便宜的资金,我们就很难获得优质的客户,客户质量决定了风险大小,最终风险会全部集聚到我们的头上。

缺乏资金是我们的现状,这个现状短期内并不会改变。便宜和及时的资金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股市繁荣了一段时间,说明市场上的资金还是有的,经济萧条,实业并不景气,资金已经开始从生产中抽离,更加注重投资。而资金找不到安全的项目,项目找不到好的资金,中间缺乏一个渠道,并且这个渠道是有信誉的,就像银行,所有人都认可。现在的P2P发展就是增加了一个资金的渠道,奈何行业刚起步,乱象丛生,大的资金并不敢进入,只能是搜集社会的散钱进行投资。或者说在我看来,就是民间借贷搬到互联网上来而已。大的资金量还在机构手里。便宜的资金未来的方向就是和大的机构合作,或者我们发我们的保理基金。

二、网站、微信公共账号创建完成

建立公司网站的任务接的出乎意料,看教程、和建站技术员沟通,学着怎么创建一个控件从一个完全的外行人到圆满完成了建立网站的任务。在会见同行和平台时了解到,他们也是从我们的网站上了解我们的,网站的宣传作用也体现了出来,我很欣慰。

公司另一个宣传阵地是微信公共账号,这个账号由我一手运作起来。最初的时候,无论是技术操作、还是内容来源都并不顺利。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最初写了开篇致辞、中途重大事件新闻稿的写作到现在内容充实,它逐渐成熟并获得关注。最初希望把它运作成为一个专业、有深度、小而美的平台。在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最终做出了五大板块的架构,第一篇就是保理行业的大事要事,石景山开放商业保理试点、举办第三届保理峰会、天津开放商业保理征信、伊利等企业开设自己的保理公司这些行业的热点都在头条中显现;第二篇是宏观经济的大新闻,高盛对宏观经济的预判、央行多次降准的分析全部紧跟;第三篇是各行业的深度分析;第四篇是互联网金融的动向;最后一篇搜集新鲜搞笑的段子,将形式做的更加活泼。没有宣传,积累了37个关注者,并且通过半年的运作,公共账号也开始产生效益,居然有平台希望通过我们来转发其文章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这又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目前这个部分的内容已经不由我来负责,它的1.0时代已经结束,希望它的2.0时代能更上一层楼。

三、摆在“橱窗里”的东西至臻完美

进入公司之初,并没有立即做业务,而是做了很多后台的工作。最初首担的简介、台账整理。到后来撰写小贷公司、保理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待保理公司成立之后,紧接着完成了中泰保理简介的详版和简版,几易其稿之后最终定稿。后又根据需求的不同做了几次更改。随后出了中泰保理的业务和风控制度并制订了公文标准模板,以后的由公司层面发出的公文以及报告都遵循了这个标准模板。基金备案时也将基金的管理及风控制度进行整理,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打印盖章扫描上传至基金业协会系统。

这些摆在“橱窗”里的东西是一个面子工程,但是它能显示我们公司是一家专业、规范的公司,目前这些东西非常完整的躺在柜子里。

四、转型又一个从0到1——中泰清融1号新三板投资基金成功备案

三月底的时候,公司开始准备保理基金,最初的时候撰写了环保行业投资基金募集说明书;之后开始准备打新,又撰写了打新基金募集说明书,并制作了PPT,中途更是几易其稿。由于投资人的关系,打新基金中途夭折。转而在股东的支持的情况下开始运作中泰清融1号新三板投资基金。从募集说明书、PPT制作、签订基金合同、打款备案,中途耗时两个多月,在对基金运作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生生的弄出了一支基金,并且成功划款。中途还过了一个证券的从业考试。

随着这支基金的成功,基金运作的流程已经摸清楚,以后只要在投研上下功夫即可。而且为我们以后的股权投资做好铺垫。

五、能力在摸索中成长

2015年前半年已过,我将前后台的工作全部都接触了一遍。现在后台规章制度、简介、网站、微信全部都已经创立,后台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这些过程让我的文字功力不断增强,也改掉了我的一些毛病。现在手中还在做周报及会议记录的后台工作,有新人来的时候会将这部分工作交接出来,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项目上。

前台的工作开始上手并逐渐适应,我的也逐渐以业务为主,实现了我最初的想法,去做项目。爱德森项目的成功上会以及对于评委问题的对答如流,说明我考查项目的能力得到认可。我们的尽职调查也获得了爱投资、龙信保理和中慧银通的肯定,以后会将全部的精力放在项目上,做好、做足尽调工作。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第三部分

未来规划——从1到无穷大

一、经济周期下一片萧条

整个宏观经济的下行期并没有真正的结束,虽然二季度GDP的增长7%,但是股票市场的繁荣拉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反观工业界还处于萧条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振。工业界依然艰难运营,而且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破产或者停滞,很多企业都是明知在亏损,却不得不坚持运作,因为停产即意味着死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经济并没有探底。我国的人口红利能否将这一波的经济下行消化掉仍未可知,实业界的风险依然在增加。由此看来,短期内复苏,甚至是企稳的可能性并不大,萧条会持续。

二、保理业务市场前景可期

大环境的状态不佳,小环境也受到了影响。虽然保理行业依然是一片蓝海,但是就目前从同业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业务开展依然缓慢。

股东背景实力雄厚的保理公司,一般会以股东的业务为主,比如瑞安保理的教育行业和医药行业、瑞茂通的煤炭行业、京东的邦汇保理等。还有就是真正掌握数据的通过大数据进行管理的,比如亚洲保理的商超供应商保理;再有就是切入行业纵深的保理公司比如鑫银保理的机票、金润保理的物流保理等。资金背景雄厚,资金便宜的保理公司更倾向于大型的项目,比如中慧银通、龙信保理等,这类保理公司是我们的合作对象。而其他的单纯的商业保理公司运营依然艰难,项目来源不稳定,项目出口受限,业务开展难度较大。

作为业内的人,在我看来保理行业发展不外乎几个方向,一是大企业的进入,给予保理公司强大的资金背景和行业背景,开展行业内的业务,了解行业的规则及潜规则,外行很难进入,现在大集团已经开始了布局。二是银行、信托等的进入,降低资金成本,比如现在平安银行创建了两家自己的保理公司开展业务;三是更低成本的资金介入比如外资等,前海汇能做的事情就是引进外资,降低融资成本。

在这样现状和未来下,我们要做的事情有三件,一是活下来,二是走下去,三是混的好。活下来,就是开拓项目,开展业务,增加收入,首先养活公司,保证牌子还在,加强尽调,项目不出险。走下去,就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发现行业的机会,或者招募到行业中的人,了解行业运行的规则和潜规则,做纵深、做细分;混的好,就是在做到纵深和细分的时候,也就知道细分领域的客户是不是潜力股,我们才能真正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拿到股权,通过上市实现收益的大幅增长。

三、股市热过后债权业务的思考

随着股市在奔六的路上轰然下跌,四倍杠杆全仓中车的满盘皆输最终跳楼的案例依然历历在目,股权市场让人脸红心跳,热血沸腾,却也不是大多数人能承受的风险。攒了很多年的血汗钱转眼就打水漂儿。股市题材概念的操作、庄家的手段都不是散户能看的明白、玩的转的。而债权市场的复杂程度要小很多,企业运作怎么样,由我们来尽调,资金投向哪里他们也明白,至少他们看的清,而我们能把控风险,这样就为资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出口。其实大部分人理财还是以保证安全为前提的。现在债权市场的途径主要是P2P在做,由于平台的出现和跑路导致行业的可信度较低,新一轮洗牌之后,值得信赖的平台会留下,成本也会降低,更加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资金的募集速度也会加快。

四、风险把控再谨慎都不为过

大环境下,业务受到了影响。经济上行期,工业企业可能有些问题,但在运作的过程中会消化掉;但是下行期问题就会集中的爆发出来,可能以前不起眼的一个小问题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们是在它们健康运营的基础上进入获取我们的收益的,所以对他们的尽调和风控再谨慎都不为过,只有把控好风险,不出险我们就一定不会死。

五、低迷时期修炼内功 只为爆发做准备

现在无论是大环境还是行业还是我们的业务都进展的非常缓慢,低迷时期我们很慢也很难,寻找优质项目的难度、寻找出口的难度,这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非常的直接和急迫。但是低迷时期一定是我们修炼内功的时候,只有这个时期我们有时间去慢慢揣摩,在艰难中一点点的梳理自己,梳理对方,在反复的碰撞中加深了解。我们修炼的终极目标就是所有的都对接好了,只待一个机会。机会来了,我们就爆发。

有句话叫做明天很美好,后天更灿烂,今天却很痛苦,而大多数人都死在了今天。我们也是,中国的经济体必然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屹立在世界东方,行业前景可期,而今天我们的业务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而是一点一滴的来磕,就像钻石一样,把自身打磨的璀璨夺目,只待一束光过来,就能绽放万丈光芒。

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做的事情有两个,一是调整内部,优化结构,减少沟通成本,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鼓舞士气,加强项目储备。工作的时候全身心投入,休息的时候全身心放松;二是沟通外部,外部无非就是项目端和资金端,现在的项目端由毕总开发,尽量拿到优质的项目。资金端可以说是前期已经有量的积累,现在只要拿项目去磨合就可以了。

1、调整内部

(1)分工明确。虽然我们现在人少,每个人都会承担多个任务,但是还是要把前后台区分开来,前台的以业务为主,主要承担业务以及和业务相关的所有事物,后台全力支持前台,解决业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比如简化用章的流程、报销的流程等、需要准备的资料及时到位等。

(2)公司文化和团队建设 公司文化不仅仅是写在简介上的专业、敬业、合作。而是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沟通方式,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比如我们现在对外发送邮件的风格、对外文件的样式、尽调的思路、写报告的角度、每周一的例会、每周三的爬楼梯、每次聚餐都组成了我们的公司文化,正是在这些潜移默化的塑造下,让我们和别人区别开来,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中泰人。公司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建立的,一点点的坚持都会发展成为我们以后的整体风格。比如每周三的爬楼梯、每周一的例会,我们还是要努力风雨无阻的坚持下去的。

团队建设,就是给每个人充分表达意见的空间,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以及人文的关怀,让每个人保持愉悦的工作状态,每天上班的心情是愉悦的,起床是有干劲的,而不是每天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

(3)加强项目储备

现在手头的项目并不多,能否成功依然是个未知数,加大项目储备的力度,尤其是优质项目的储备,才能为以后的业务爆发做好准备。

2、对外沟通

(1)对外只有一个声音。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平台的沟通,都由专门的人去沟通,一旦确认了是谁,那么以后所有相关的沟通都由他来做,如果沟通没有到位,我们就内部梳理一下再去沟通,这样就不会出现几个人都就一个事情和对方进行沟通,会让对方觉得我们不够专业,内部管理混乱。同时也能锻炼我们的沟通本领。

(2)与合作方进行深入的交流,摸准他的脉。现在我们的项目找出口很难,对平台的把握很有限,平台对项目的审核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是我们接触的平台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从一而终的,私人关系非常淡薄。就拿爱投资说,最初接触的有丁术鑫,后来有单旭伟、张裕、陈龙等。当然他们有中途换人的情况,我们也从担保转向了保理,但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和合作方私人的关系非常弱,有时候项目去碰是一回事儿,对方我们人的认同又是一回事儿,在人得到认同的前提下,双方会少了很多试探和揣测,有利于项目的推进。

2015年的下半年依然会很忙碌,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中去,眼中看的、手中过的、实际查的项目都尽全力去分析,争取多做项目,增加收入。可以说行业的现状并不乐观,但前景可期,我们依然有努力的方向,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手头的工作,增加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做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埋头苦干的时候不忘仰望天空,知道现在做的事情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样就不会迷茫。坚持和努力终有意义,黎明不远,路在脚下。

篇2:我国保理行业行业分析

一、保理业务的概念及分类

保理又称托收保付,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提供保理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它是商业贸易中以托收、赊账方式结算货款时,卖方为了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增强流动性而采用的一种委托第三者(保理商)管理应收账款的做法。

在实际的运用中,保理业务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有追索权和物追索权的保理;明保理和暗保理;折扣保理保理和到期保理;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

1、有追索权的保理和无追索权的保理

有追索权的保理是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银行(即保理商),供应商在得到款项之后,如果购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保理商有权向供应商进行追索,要求偿还预付的货币资金。当前银行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为了减少日后可能发生的损失,通常情况下会为客户提供有追索权的保理。

无追索权的保理则相反,是由保理商独自承担购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的风险。供应商在与保理商开展了保理业务之后就等于将全部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因为风险过大,银行一般不予以接受。

2、明保理和暗保理

明保理和暗保理是按照是否将保理业务通知购货商来区分的。

明保理是指供货商在债权转让的时候应立即将保理情况告知购货商,并指示购货商将货款直接付给保理商。

而暗保理则是将购货商排除在保理业务之外,由银行和供货商单独进行保理业务,在到期后供货商出面进行款项的催讨,收回之后再交给保理商。供货商通过开展暗保理可以隐瞒自己资金状况不佳的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合同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供应商在对自有应收账款转让时,须在购销合同中约定,且必须通知买方。因此这就决定了目前在国内银行所开展保理业务都是明保理。

3、折扣保理和到期保理

折扣保理又称为融资保理,是指当出口商将代表应收账款的票据交给保理商时,保理商立即以预付款方式向出口商提供不超过应收账款80%的融资,剩余20%的应收账款待保理商向债务人(进口商)收取全部货款后,再行清算。这是比较典型的保理方式。

到期保理是指保理商在收到出口商提交的、代表应收账款的销售发票等单据时并不向出口商提供融资,而是在单据到期后,向出口商支付货款。无论到时候货款是否能够收到,保理商都必须支付货款。

4、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

从保理业务中供应商与其客户的分布地理位置的角度看,现代保理业务可以分为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两方面。国内保理指供应商与其客户都位于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保理业务;国际保理是指供应商与其客户分别位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保理业务。一般来说,国际保理定义为保理商为国际贸易中采用赊销或跟单托收承兑交单结算方式时,为卖方(即供货商)提供的将出口贸易融资、帐务处理、收取应收账款和买方信用担保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保理业务在国内发展的概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银行首先试办国际保理业务,继中国银行之后,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迅速介入,纷纷开展保理业务。2000年以后,中国保理业务实现了高速发展,国际和国内业务总量从2000年的1.12亿美元,至2009年跃升为962.39亿美元。据FCI(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统计,从2008年1月开始,中国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2010年,中国加入FCI的会员有23家;保理总金额达到1545.5亿欧元,其中,国内保理总金额为1199.6亿欧元,国际保理总金额为345.9亿欧元。以上数据表明国内保理作为银行业一种新型的短期融资业务,国内贸易和商业流通领域的保理业务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现状

2012年之前,商业保理业务发展非常缓慢,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甚至不能称为一个行业。除了市场信用环境不佳、三角债现象普遍等外部因素,还有模式、体制、法律、财税和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使得整个行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之中。

2012年之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主管部门政策的不断支持,我国商业保理市场开始发力。其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随着2012年6月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同年11月和12月,上海市和天津市分别出台了商业保理试点办法,我国商业保理试点工作在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正式启动。同年11月26日,首个全国性商业保理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专委会)在民政部获准登记,并于2013年3月初举办了成立大会和首届行业峰会。2013年,商业保理业伴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行业自律的逐步形成,行业发展更是如雨后春笋,生机蓬勃。

1、市场规模巨大

目前中国大陆加入FCI的会员已有25家。据FCI统计,2012年我国国际及国内保理业务量达到343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2.83万亿元,同比上升26.94%。

国内保理业务量达到2.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3%,国际保理业务量达939.72亿美元,增长80.16%。从2008年1月开始,中国出口双保理业务量就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国际国内贸易的发展,保理业务在我国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商业保理业务总量为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不包括第三方支付类、电子商务类及供应链融资类),与2012年相比增长超过一倍。中国服务贸易协议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全部70家会员的商业保理累计业务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商业保理业务年保理营业额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商业保理业务量占国内外贸易总额比例会稳步提高。

2、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和规模放量增长

随着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商业保理企业也再迅速发展当中,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注册商业保理企业284家,注销3家。仅2013年就注册了200家商业保理企业,呈井喷状发展趋势,是2012年注册数量的4.5倍,2011年注册数量的11.1倍。除商务部直接批准的天津、上海、深圳、重庆、江苏等地之外,北京、浙江、辽宁、河南等地也分别经地方主管部门批准零星成立试点商业保理企业。随着上海和天津管理办法的不断完善,深圳以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量商业保理企业的入住,截止2013年底深圳注册商业保理企业共107家,占到注册商业保理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截止2013年底,注册的商业保理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超过290亿元人民币,2013年全年的注册资本金总额就接近在此之前总和的10倍,深圳以69.51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金高居地区榜首。

3、商业保理企业业务模式百花齐放

随着商业保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保理业务模式也是百花齐放。即包括渤海国际保理有限公司、高银保理(中国)发展有限公司、中信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为主开展的传统业务模式的公司,又包括快钱(天津)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等以创新的信息技术从事国际国内包付代理、提供基于人民币和外币的个人和企业支付清结算和账户服务的新型互联网业务的公司。业务范围不仅涉及基础的商贸流通领域,还涉及医疗、环保、教育、物流、航空、公用、建筑、房地产等行业。保理模式也是不断创新。如鑫银保理公司在航空行业保理领域与银行开展的“再保理”合作取得一定突破,在医疗行业保理领域与银行开展的“双保理商保理”合作取得进展;渤海国际保理有限公司在应收账款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取得突破,成为首家利用集合资金信托方式融资的商业保理企业。

四、商业保理运营模式

1、商业保理业务模式

商业保理指保理商为商品供应商提供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融资、账户管理、账款催收或承担买方商业信用风险等业务。即:商品供应商与商业零售企业、连锁店集团签订供货协议以后或同时,并约定60、90或120天结算时,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当商品供应商每向零售商配送一批商品时,由保理商向零售商确定供应商的送货发票及明细,在扣除有关费用后,直接在5-10日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以保证供应商在最短时间的资金回笼,待60、90或120天后由保理商向零售商收取货款。保理商为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预付融资赚取相应的资金费用和服务费用。

2、商业保理的盈利模式

商业保理的盈利模式:资金利息+管理费+监管质押费+服务费

商业保理商由于有效的为商品供应商提供了销售融资、账务管理、应收账款收取和坏帐担保、风险控制等,将在以上四个方面获得赢利。

由于为供应商提供销售融资、应收账款收取和坏帐担保,相当于买断供应商 应收账款、经销供应商商品,将与供应商设定较大的商品价格折让,根据不同商品一般定于0.1%-0.3%/日的折扣率,即每月3-9个点的折扣率,按通常百货商场45天结算约有4.5%-13.5%的资金回报,年资金回报率将达36%-128%;按连锁超市、外资大卖场120天结算期结算约有12%-36%的资金回报,年资金回报率将达48%-144%。当然要扣除资金闲置时间及资金成本;由于为供应商提供帐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保理商还将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1-3%;由于保理业务的风险性,保理商将提出供应商的货物质押或物流监管作为担保措施,还将收取一定的物流监管或质押手续费。

3、商业保理业务流程

①咨询:向客户介绍业务情况和提供咨询服务。保理商向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的咨询服务,介绍保理的特点、优势及供应商采用保理业务对业务发展的好处,分析保理业务对于加快供应商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压力、缓解供商矛盾、降低费用成本、化解货款风险的好处。

②接洽:了解客户市场情况和资金需求。保理商在与客户接触后,了解供应商的市场情况和资金需求,了解供应商的供货单位的大致情况为下一步供应商能否提供保理业务做初步评估。

③审验:客户营业证件和以往营业状况资料提供,核对与零售商的赊销合同。保理商在初步确定开始保理业务的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营业证件,包括但不限于:营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保理业务申请表、与零售商签订的供货协议。

④评估:评估客户市场状况,零售商付款信用、销售状况,做出评估报告。保理商在针对供应商的保理申请资料和市场调查结果,来评估客户市场状况,行业状况、销售状况、保理额度的支付状况,以及零售商商业信用、付款状况、销售状况,风险状况,并做出评估报告。

⑤审批:审核业务记录和评估报告,进行内部核准。保理商在对供应商的各项资料初步审验合格后,对评估报告及其风险进行审核,并召开保理审批会议,进行内部核准。

⑥签约:与客户和零售商签订双方或三方合作协议保理商在审批完对供应商的保理业务后,与供应商签订《商业保理业务协议》,并办理相关的担保手续。

⑦放款:供应商在签署合同后,并办完相应的担保手续,在提供全部有效单证后,经核对无误后,保理商根据保理协议进行放款。

⑧监管:在保理业务开展后,保理商根据供应商的业务状况、销售情况开展供应商的应收账款的管理,监督供应商的货物流向、进货情况、销售动向。并对零售商的日常状况进行充分了解,控制结算风险,保证货款回收。⑨催收:在保理款项到期后,保理商根据合同约定向零售商催收到期货款的过程。

⑩回款:保理商根据合同约定或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收取货款。

五、商业保理业务存在的问题

商业保理企业不断壮大,业务规模不断增加,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保理业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尽管我国接受了国际保理界公认的“两规一约”,即《国际保理惯例规则》、《国际保理仲裁规则》和《国际保理服务公约》,但这是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产生的,并不完全适合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我国缺乏专门针对保理业务的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已有的一些有的已经过时,亟待更新与完善。此外,相关的保理政策制度也需要跟上,为商业保理机构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导向。

2、商业信用的基础不够牢靠。这些年,我国正在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骄人业绩。但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商业信用环境有待继续完善,产品以此充好、商品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信用信息造假甚至经济诈骗等问题,还屡见不鲜,加之缺乏完善的征信制度,这些都给保理业务开展带来许多障碍。

3、交易主体缺乏保理意识。很多交易主体对保理业务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任务保理只会增加费用,增加企业负担,而忽悠了保理便于融资、减少风险、有利于开拓市场的优势。

4、个别商业保理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薄弱。调查发现,有个别商业保理企业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风险管理控制能力需要加强。

5、高额的保理成本,使得交易主体望而却步。有的商业保理企业综合收费偏高,收费项目繁多,包括向企业收取佣金、融资利息、资信调查费等多达10多种。高额的成本,使得部分企业对商业保理不敢问津。

六、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保理行业目前已从初级阶段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的阶段发展。商业保理市场亟待跟家和谐的生态环境,包括法律制度、信用环境、监管体系、保理企业专业经营能力等多个纬度。随着商务部及国家有关部门对商业保理行业的进一步扶持,随着行业政策和制度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行业自律工作的逐步展开,商业保理的公共服务平台、行业统计信息体系、宣传、教育、研究、咨询和培训体系都将逐次建立,这些都将为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铺平道理。

1、行业办法出台,推动更大范围的试点

从监管层面看,商业保理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出台跟家清晰明确的制度法规,引导和推动业务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加快内资商业保理试点推广工作,逐步完善外资保理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准入手续,建立起商业保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强化监管手段,完善行业的监管机制。同时,行业自律和自我规范也是实现有序发展、市场化进步的重要保障。预计随着2014年下半年商务部的《商业保理业管理办法》的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也会制定颁布,保理试点范围将会机械扩大。同时,随着国家对于企业工商注册监管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宽进严管”的监管制度也将催化商业保理企业准入知道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对于商业保理企业,主管部门将在备案制度、重大事项报备、业务数据统计、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

2、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行业发展政策瓶颈

2013年4月16日,商业保理专委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主任办公会,成立了财税、法律、外汇、融资、信息化、标准、培训等工作小组,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力争每年推动解决一至两个制约行业发展的迫切问题。4月23日,商业专委会参加了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和外资司联合召开的商业保理行业问题座谈会,向与会的最高法、银监会、税务总局、外汇总局、保监会、人民银行等有关部分领导汇报了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交了书面建议,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而在2014年,商务部作为商业保理行业的主管单位,将继续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研究突破商业保理企业在债权确认、征信查询、外汇结转等方面的政策障碍。相关试点城市将先行出台地方性法规以及商业保理企业外部融资、风险分担等方面的创新政策,争取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行业标准及服务规范出台,行业发展秩序进一步规范

在行业标准方面,目前《商业保理术语:基本术语》行业标准已进入标准起草报批阶段,预计将于2014年颁布实施。在商业保理行业标准制定的下一阶段,《商业保理业务分类》《商业保理业务系统》德国相关标准体系也将进入起草阶段。据统计,建立一套覆盖商业保理行业的标准体系需要超过100个标准,去除目前可以使用的标准,仍然需要起草49个新标准。标准的起草将为建立健全行业统计和标准化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供有力保障。

4、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布帮助企业避免信用风险

2013年8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商业保理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建立商业保理行业统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商务部的“商业保理信息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信息系统分为管理端和企业端,试点地区的商业保理企业通过登录系统进行信息填报。填报内容包括公司注册信息、高管人员资质、财务状况、业务开展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等,此系统的建立便于商务部准确掌握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状况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商业保理行业进行监督考核。

5、加强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商业保理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就需要复合型、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需要熟悉金融、会计、国际贸易、应收账款管理和法律方面的人才,熟悉保理规则与惯例。

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已经与FCI、IFG达成合作共识,届时中国商业保理企业将通过三方合作的平台,以FCI、IFG会员的待遇接受两者提供的国际课程培训,通过培训后考试的学员,不但能够得到两个国际组织的认可,也会得到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的认可。

篇3:我国保理行业行业分析

关键词: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市场流通,中小企业,债权融资

保理是一种基于贸易的融资方式, 与信用证、信用保险并称为贸易债权保障的三驾马车。保理业务, 因其融合贸易与金融的特征, 半个世纪来在发达国家得到飞速发展, 使用比例目前已远超信用证等传统结算工具。在我国, 保理业务、保理行业及保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但近年来, 在活跃的贸易活动推动下, 我国出口双保理业务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未来几年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保理市场。

2012年伊始, 商务部外资司赴部分地市就外资商业保理先行先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并会同本部有关司局在对国内商业保理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了未来推动行业发展的可行性。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 我们认识到, 商业保理在稳定外贸出口、促进内贸流通和信用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现阶段推动商业保理试点好处很多, 很有必要。

一、商业保理的基本情况

(一) 定义与分类

保理, 又称“保付代理”或“托收保付”, 是指销售商 (债权人) 将其与买方 (债务人) 订立的货物销售 (服务) 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 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

根据服务主体不同, 保理分为由银行提供的银行保理和由商业保理机构提供的商业保理两类。银行保理侧重于融资, 适用于有足够抵押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型企业。商业保理机构更注重提供调查、催收、管理、结算、融资、担保等一系列综合服务, 更专注于某个行业或领域的中小企业, 更看重应收账款质量、买家信誉等, 而非卖家资质, 因此能真正做到无抵押和坏账风险的控制。目前, 我国保理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银行, 商业保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 国际发展情况

现代保理源于美国, 但其后发展中, 欧洲成为主要市场, 近年来, 因适应了提升国内、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需要, 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2001年, 国际保理业务量超过信用证, 在全球贸易结算量中的份额达到44%。目前, 世界范围内主要有欧洲、北美、亚太地区三大保理业务区。进入21世纪后, 保理业务在亚洲加速发展, 2010年业务量达3 556亿欧元, 已超过了美洲市场。

保理行业有两家国际性组织:即国际保理商联合会 (Factors Chain International, 简称FCI) 和国际保理商组织 (International Factors Group, 简称IFG) 。前者已由来自65个国家的244个保理商成为该组织的会员;后者在超过50个国家拥有超过150个成员。

(三) 我国发展情况

据统计, 我国对外贸易中信用证结算比例已经降至20%以下, 赊销比例超过70%, 国内贸易更是大量采用赊销方式, 这为我国保理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业务基础。但是, 与我国每年2万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额以及日益增长的国内贸易额相比, 我国保理业务量依然很小, 国际保理额占进出口贸易额刚超过1%。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 保理被界定为银行开展的一项金融业务, 使得商业保理的社会认知度未能得到提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保理业务, 特别是商业保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发展商业保理的积极意义

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关于推动信用销售健康发展的意见》 (商秩发[2009]88号) 提出“开展商业保理业务试点、促进应收账款流转”, 充分肯定了商业保理在改善流通扩大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是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出现商业保理的概念, 也为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2012年1月, 陈德铭部长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部署商务工作要点时也提出, 商务部将积极深化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推动制定外资保理等领域的准入及管理规定。

当前, 推动商业保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 有利于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保理不同于传统的抵押贷款, 传统的融资方式关注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利润和现金流量等考核企业自身资信能力的指标, 而保理融资的基础是企业产品已经销售并由此获得短期内到账的应收账款, 授信的依据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上被接受程度和盈利状况。因而, 对于整体资信能力较弱、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的中小企业, 尤其是初创期的创新性企业, 保理业务有利于外销形势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获得融资, 助推成长。

(二) 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出口

当前, 国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 买方市场逐步形成, 传统的信用证结算受到挑战,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多重压力。同时, 我国出口企业遭遇的贸易欺诈案件数量也逐年上升, 因未能采用有利合理的结算方式, 每年有数百亿美元出口货款无法收回。在此背景下, 外贸企业需要既能规避信用销售风险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国际结算方式, 而商业保理作为一种国际贸易代理服务行业, 恰恰迎合了赊销、承兑交单、托收等贸易方式发展的需要, 不仅顺应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 更有利于为中小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创造有利条件。这些企业既可以通过向保理机构出让应收账款, 盘活资产, 获得资金融通;也可以通过保理业务提供的一揽子服务如买方资信评估、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促进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 有利于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在国内贸易中, 以赊销为结算方式的商业活动在国内贸易中的占比已近80%。而据有关机构的调查,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坏账率高达1%~2%, 且呈逐年增长势头。如果企业在国内进行交易, 货款回收通常需要90天左右 (国外平均为30天) 。若通过商业保理的形式把债权转让给保理公司, 企业可按约定的时间从保理商获得相应货款, 且利息及承购费较少, 从而实现对账款的盘活, 加速资金周转, 有利于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四) 有利于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调整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将继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作为中国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 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形势, 商务部提出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利用外资方针, 其中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扩大服务业的利用外资, 鼓励外资投向商业保理等服务业吸收外资新领域。

三、开展商业保理试点的几点设想

目前, 我国非银行背景的独立商业保理机构仅数十家, 内外资企业各占一半, 主要分布在天津、上海、北京、浙江等地, 且大多数只从事国际贸易保理业务, 配套业务领域几乎还是空白。国内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长期以来保理被界定为银行开展的一项金融业务, 而商业保理则被排除在管理体制之外, 既缺乏上位法依据, 又缺乏社会认知, 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但从国际保理业的发展特点及保理业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 独立商业保理公司是保理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 提高风险控制绩效, 当前亟待推动商业保理的发展, 并明确外资商业保理准入制度。

近年来, 天津、上海得益于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上海“两个中心” (金融中心、航运中心) 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扶持, 在推动保理试点和对外资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 进行了有益探索。据了解, 为积极探索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 巩固商业保理发展的良好势头, 天津正在研究制订《天津市保理行业发展指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并已进入最后修订阶段。上海市商委和浦东新区政府也在制订促进该市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政策及《浦东新区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保理企业试行办法》等规范文件。

商务部是对外贸易、市场流通及利用外资的主管部委。商业保理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市场流通密切相关, 是商业信用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经济稳妥地引入境外成熟的保理服务提供商投向我保理行业, 更有益于行业规范和快速发展。我们认为, 我部应通过支持开展商业保理和外资准入试点工作确立商业保理主管部门的地位。前期调研也反映出, 地方政府、各地商业保理机构同样希望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开展试点工作, 推动商业保理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具体设想如下:

(一) 依托国家战略, 支持区域试点

天津、上海等地得益于国家战略的扶持, 对商业保理采取了先行先试, 取得良好效果, 为更多地区开展商业保理及外资准入的审批和登记积累了经验, 也为今后中央层面出台相关领域法律法规提供了实践基础, 建议在天津、上海开展商业保理公司试点和外资准入试点, 引导商业保理机构尽快找到正确的市场定位、业务渠道、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 助推保理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今后, 视工作开展情况再考虑扩大试点区域和范围, 条件成熟时着手研究制订全国范围的相关政策文件。

(二) 完善配套政策, 减少发展制约

就商业保理企业关注较多的外汇监管、计税缴纳等问题, 积极协助试点地区沟通外汇、税务等职能部门, 共同研究制定国际、国内商业保理业务的结付汇和纳税等操作规范, 规范完善相应监管措施。对外资商业保理企业反映较多的资金杠杆率限制问题, 结合有关政策文件制定, 研究确定其投注差适用问题。

(三) 加强风险管控, 完善征信体系

目前, 在我国没有专门的保理立法规范来监管保理行业, 主要通过包括《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一些原则规定来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 缺乏系统性, 也不够具体。考虑到我国保理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 为规避信用风险, 应要求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地制订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制度, 比如设置适当的准入条件, 在最低注册资本、股东资信、专业水平等方面作出相应要求。同时, 应着力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础建设, 为保理商掌握客户真实信用信息提供良好的支撑, 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四) 发挥行业自律, 建立协会平台

篇4:我国发展反向保理的对策分析

一、保理和反向保理

(一) 保理业务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已普遍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的多样化使得付款方式也成了竞争的重要因素。进口商更愿意采用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非信用证结算方式进行支付,以减少贸易成本。而出口商为了取得更有力的竞争地位,也不得不接受这种风险较大的支付方式。

保理业务的发展,解决了出口商采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和问题。资金实力雄厚,资信全面的保理商为出口商提供了集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贸易融资为一体的,以收购应收账款债权方式向出口商提供融资的业务。这种业务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出口付款期限不超过180天的中小额货物交易。 众多研究表明,保理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它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国际贸易延期支付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在其开发市场,获得客户和市场份额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比较而言,保理业务在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保理业务收入额在其国家GDP中所占份额也日益上升,但保理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直较为迟缓。

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正常保理业务的风险较大。保理商无法获取更多的历史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出口商资信状况;基于票据买卖的保理业务对伪造应收账款等欺诈行为防不胜防。由于欺诈的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保理业务是“有追索权”保理,即进口商无法支付时,保理商可以向出口商追回融资款,但由于出口商不一定有充足资金偿还,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减少保理商风险。

(二)反向保理业务

反向保理(reverse factoring)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贸易融资业务, 它在大幅减少保理商风险的同时, 提高了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所谓反向保理是指: 保理商与规模较大,资信卓著的高质量买方达成协议,对为该公司供货,位于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保理业务。实务操作中,保理商首先与资信较好的买方达成协议,确定由保理商为向买方供货的中小企业提供保理融资。供货的中小企业履行合同后,向保理商提示买方承兑票据,保理商立即提供融资,并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待票据到期时,买方直接向保理商付款。

这种方式下,保理业务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首先,同正常保理相比,反向保理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由于国家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正常保理要求的资信调查在许多国家无法进行,使得中小企业因为资信资料不完整,无法利用保理的融资功能。而反向保理业务中,对中小企业资信资料的可获得性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其供应商地位得到买方认可,它与买方的有效货物买卖合同就可以得到保理融资。而且由于该合同的信用风险较低,保理商可以提供利率更低的保理业务,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与保理商的长期合作,有助于更好地提升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

其次,买方客户也可以从中受益。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外包。外包和跨国供应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其经营灵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反向保理的应用,一方面使得大企业可以利用保理商进行应付账款管理,另一方面,保理商的资金融通使其能从中小企业获得更为优惠的付款方式。

最后,反向保理为保理商提供较好的保障。这种方式下,保理商只从高质量买方收购应收账款,承受的资信风险只是高信誉客户的违约风险。保理商只需集中精力收集买方信息,计算买方信贷风险,而不是出口方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这种融资方式对于买方信用较好,卖方信息不完善的交易是件极好的规避风险的工具,使得保理商可以为许多信贷风险较高客户提供“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另一方面,保理业务依托于合同的顺利执行,而反向保理中的合同均已由买方确认,不存在正常保理中对合同执行和“贸易纠纷”的过度担心,货物买卖合同执行的风险性大大减小。而长期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使得保理商可以逐渐了解客户,积累客户信息资料,拓宽与中小企业的合作领域,在将来为其提供更多其他的信贷服务,扩展其业务量和客户量。

综上所述,与正常保理相比,反向保理业务降低了客户资信调查的交易成本,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减少了保理商融资风险,可以促使出口商和保理商更快达成协议。

二、反向保理在我国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为反向保理提供了极大的需求

世界银行曾对保理业务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国家中,贸易融资和保理的业务使用量相对较高。在2001年的调查中,全球39个国家中,在法律体系并不严密的国家,贸易融资手段的使用要高于银行贷款。2003年研究表明,在融资体系相对较差的国家,对贸易融资依赖性较强的工业,其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工业。

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讲,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下,利用反向保理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首先,保理业务通过保理商对应收账款的买断,迅速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资金,解决了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链断裂问题。

其次,中小企业将出口应收账款出售给保理商后,可以立即得到部分款项,免除了出口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再后,中小企业利用反向保理业务,实际上是自身毫无经验的将资信调查和应收账款管理进行外包,充分利用保理商在资信调查和应收账款追缴方面的优势和规模化运营,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减少了出口商自行催款的工作。金融危机情况下,国外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受到严重冲击,资信情况在不断调整,让中小企业不断跟踪买方资信的最新变化,是不现实的事情,而经验丰富的保理商无疑会提供很好的帮助。

最后,反向保理密切了中小企业和国外买方的业务联系。在竞争日益激烈、总体供大于求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凭借国内保理商提供的融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确保了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的供货商地位。

(二)我国的加工贸易为反向保理提供了市场空间

近年来,我国外贸持续增长,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以信用证结算的金额只为20%, 赊销方式的金额为70%以上,这部分赊销方式下的交易量恰恰是国际保理业务的根基。若保理业务渗透至10%,便高达840亿美元。但同期我国保理业务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仅为8%, 这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的。

我国出口贸易的另一大特点是一半以上的出口以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制造业外包和服务外包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将其部分生产和服务环节转移到中国,许多中小企业长年为国外大客户提供半成品和成品的最后组装加工,这就意味着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出口已成为国外厂家生产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基于供应链的银行贸易融资已成为许多银行开辟的新的融资方式,这一切均为我国发展反向保理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反向保理中,作为买方供应链上的长期供货商需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一家国外公司确认供应商的条件是:至少有六个月的合作期限,能很好地执行合同,每个月至少完成一项订单。这种双方一段时间的合作减少了由于“贸易纠纷”引起的保理融资失败。

和其他供应链融资相比,反向保理所涉及的内容较少,只是买方资信调查和买卖合同的真实性和顺利执行,没有必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进行动态调研,找出其若干个业务关键点进行融资,在我国目前资信状况不健全的情况下,许多供应链融资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而反向保理相对简单易行。

(三)我国银行业积累的保理经验为反向保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银行积极加入国际保理协会,积极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为我国外贸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至2008年5月,我国已有14家银行成为国际保理协会会员,保理业务量也从2000年的21200万欧元增加到2007年的3297600万欧元,短短7年增长了154.5倍。中国银行成为我国保理业的领头羊,该行已和全球超过60家保理商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世界上合作伙伴最多,业务网络最大的保理商,2007年国际保理业务量激增至85.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31.4%,收益率在众多贸易融资产品中遥遥领先。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对保理业务给予足够重视,如民生银行专门成立了保理的二级事业部,聘请专业人士开辟市场,提供高品质服务,它们的保理业务量也在迅速增加。

不仅如此,我国银行业还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如中国银行推出的“回流保理”业务,为我国企业在美销售提供了较好的资金融通服务。推出的“融易达”业务,在认可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的前提下,占用核心企业额度,不占用供应商额度为供应商提供的保理融资业务及相关服务。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银行业已完全具备从事反向保理业务的能力。

三、我国发展反向保理业务的对策

为了促进保理业务的发展,政府应该努力营建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体系,制订保理业务法律法规,加快保理业务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加大对从事保理业务的人员培养。除此之外,保理商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反向保理的发展。

第一, 加强进口商资料收集

反向保理的最大特点是利用进口商资信规避资金融通风险,因此,进口商的资信调查是反向保理顺利运营的关键。首先,从事保理业务的银行先对其国际结算客户进行跟踪调查,确定可以为其提供反向保理服务的国外客户名单和其业务量;然后,银行根据多种渠道对潜在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其风险水平和风险额度。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主要包括:进口商的经营资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等,进口国的政治,经济及贸易管制等情况是否会影响其按期付款。银行在审核进口商实力后,对业务产业链进行考查,最终确定基本保理额度。

在确定目标客户后,保理商要和进口商建立起业务联系,并实时追踪进口商的最新生产经营情况,保证保理商能够掌握足够信息支持其融资决策。反向保理要求信息在银企之间双向高效传递。

第二, 保理业务电子结算平台的建立

反向保理中,保理商的买断基于国外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在确定买方授信额度后,需要尽可能地利用该资信情况,为其中小供货商提供保理服务。但由于供货商数目众多,地区分散,保理商提供服务较为困难,保理商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困难。这些都增大了保理商的业务难度和风险。

而保理业务电子结算平台的建立,则为保理商,国外买方和中小供货商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很方便地实现电子数据传送和信息交换。墨西哥的NAFIN银行所提供的信息平台,实现了保理商,买方和卖方之间的网上电子文件传递,保理商网上贴现票据,买方网上管理应收账款等功能,降低了参与者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反向保理业务的发展。2004年底,NAFIN建立了由190家大买家和70000家中小企业,20家国内保理商参与的保理平台,每月融资额超过60万美元。这个电子平台为每个大型买家提供专属网页,小规模供应商则通过链接方式集合到有业务往来的买家网页上,买家在自己的网页上张贴“可转让票据”,保理商选择应收账款并报价,供应商访问买家网页,查看所有保理商的报价,做出选择,保理商将应收账款扣除利息后转入供应商账户。这种结算平台,压缩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加剧了保理商间的竞争,促进保理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平台的建设需要众多保理商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需要有相应法律制度保证电子信息传递的合法性,这也许是我国反向保理业务开展的最大难点。

第三, 积极利用FCI,发展双保理业务

FCI对国际保理业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为其会员制定了保理协会章程,入会会员通过FCI提供的平台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信息传递。双保理业务的发展,可以为出口国保理商提供更多的风险保障。由于地缘、语言和风俗的差距,信息收集的困难性和信息的滞后性,都会为保理商的资信调查和随时的资信跟踪带来困难,加大保理商业务风险。而双保理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保理商提供的资信调查跟踪服务,以及进口地保理商对进口商的融资额度的核定,减少出口保理商运营风险。尤其是在目前金融危机下,许多大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十分困难,破产可能性增加,保理商需要及时获取第一手资信资料,调整授信额度,减少经营风险。

第四, 中小企业的监督和风险防范

篇5:我国保理行业行业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采用数据及图表对我国的保理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我国目前保理业务的发展水平较低,但增长势头强劲,具有很大的潜力。其次分析我国国际保理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际保理;发展状况;对策

国际保理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以及信用风险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国际保理解决了赊销中出口商面临的资金占用和信用风险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业务,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

一、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的保理业务量落后于发达国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起步较晚,而且规模较小。近几年,虽然国际保理业务在我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业务规模仍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我国2008年国际保理业务量为550亿欧元,在国际上排名第八位,其保理量占世界保理总量的4.15%,我国国际保理的发展现状跟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属落后。

(二)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速度较快

近十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突飞猛进,连年持续增长,巨大的国际贸易量为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内地企业中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国外客户的影响和要求,叙做业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同时,由于企业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需求旺盛,银行方面也在积极尝试,业务量并且逐步增大。从整体上看,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是比较快的。(见表1)

虽然我国保理业务是呈连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我国是世界第三出口贸易大国,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为25600亿美元,而保理业务量为352.50亿美元,仅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百分之一点三左右,远远没有达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保理业务占贸易总值的水平。

(三)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空间较大

我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位于世界的前列,贸易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仅拥有巨大的市场供应量和需求量,同时还有份额很大的市场空间尚未开发。国际保理业务的应用有助于我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从我国的外贸出口结构分析,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值为12016.7亿美元。其中,纺织品、纺织业、电子设备等都属于结算周期短的商品,占到我国出口商品总值的45.16%,国际保理业务十分适合作为此类商品的结算方式。国际保理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赊销中进口企业信用风险和出口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国际保理业务都十分适合我国企业。

我国企业逐渐认识到国际保理的上述优势,使用率逐渐上升,为我国的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贸易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也为国际保理业务孕育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瓶颈

(一)从我国的企业角度分析

中国企业在出口中出于控制风险的目的,仍然较多地沿用信用证这一传统结算方式。而在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信用证及预付货款这两种方式必将使中国的外贸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同时,我们在对国外的进口商提出这些付款条件时,往往没想到对外商来说同样存在一个信用风险的问题,对方会对我方能否收到资金后准确按合同约定发货也心有顾虑,而国际保理则能很好地为国际贸易中的买卖双方解决信用方面的顾虑,特别是当买卖双方资信较好,但对对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非常适用。但对于中国部分出口商来说,始终认为新的东西风险较大,从而错失商机。

即使出口企业认识到国际保理业务的优势,并愿意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但企业本身某些方面达不到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条件。第一,国际保理业务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和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企业相关人员熟悉财务、法律、信用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现实中,企业往往由于缺乏规范透明的应收账款和财务管理制度,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导致银行拒绝叙作保理业务。第二,我国出口企业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或消费性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有限。企业采用国际保理业务也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成本,因此出口企业多数不愿意,从而限制了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

(二)从我国的银行角度分析

1.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

我国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保理业务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为客户提供融资和账款托收方面。其它方面的服务项目,包括销售账务管理、坏账担保等,则较少提供。就融资功能来讲,也是以提供有追索的融资为主。这一方面是企业相关需求不大,从这一角度讲,我国目前的国际保理业务与典型的现代保理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

2.费用过高

在国内,银行一般按应收账款金额收取的账户管理费、资信调查费、额度核定费等手续费通常为2%至6%,再加上对企业获得的预付款收取利息,保理费是信用证业务费用的十倍左右,也是国外保理费用的好几倍,这常常使进出口双方望而止步。

3.缺乏专业的国际保理人才

保理业务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保理业务专业知识,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丰富的国际金融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熟悉相关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交易规则和习惯等。但从实践上看,由于中国开展此项业务时间不长、业务量少,从业人员在实务操作上的锻炼机会少,因此保理从业人员在办理保理业务过程中业务不熟练,直接影响了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和应用范围。从保理理论知识角度,专业研究人员仍比较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保理业务的推广。我国在国际保理的立法研究上也体现了人才匮乏的现象,同样制约了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

(三)从外部环境分析

1.我国的保理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首先,没有针对保理业务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对国际保理业务中许多具体问题缺乏可操作性,对保理的法律适用规则和纠纷解决机制等内容都没有涉及;其次,保理的监管立法在我国严重缺失。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保理商的资格、成立条件和程序、保理商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及保理行业的管理等未做明确规定;再次,保理业务顺利开展的配套基础法律制度尚未建立。

2.缺乏社会信用机制

篇6:我国保理行业行业分析

现阶段虽然集成吊顶产品价格依然较高,传统吊顶企业专卖店与新兴的集成吊顶专卖店相混合,消费者购买吊顶,买不起集成吊顶产品还可以买传统的吊顶产品,可以说集成吊顶产品不是必要的,这期间存在引导消费者从传统吊顶产品过渡到集成吊顶产品的过程。加上近几年国内家居卖场租金普遍上涨,这让集成吊顶品牌代理商的店铺经营倍感压力。

渠道缺乏品牌影响力

目前市场上集成吊顶产品销售渠道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集成吊顶品牌专卖店,包括集成吊顶企业与经销商合作设立以及企业直营店;第二种是传统吊顶企业的原有渠道,多数仍以传统吊顶产品为主,搭售集成吊顶产品的模式;第三种是家居大卖场,以当地龙头经销商为代表,其卖场里吸纳了各个优质品牌的主流产品,开辟终端卖场区域。

“现阶段集成吊顶企业在终端没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相对传统吊顶企业显得相对弱小,另外集成吊顶产品价格高,终端零售市场短期很难大面积启动,加上今年整体家居建材行业生意惨淡,投资商不敢冒险对集成吊顶企业进行投资。”友邦集成吊顶区域经理尹辉表示,投资商面对集成吊顶的谨慎态度,让集成吊顶企业布局渠道的挖掘难度加大,不少集成吊顶企业直接选择在终端建材卖场开设品牌直营店或者旗舰店。

当前,与集成吊顶企业自己开设专卖店相比,传统吊顶企业慢慢推进的过程或许更具战略性,引导消费者从传统吊顶向集成吊顶过渡,尤其是在渠道布局上,传统吊顶企业依然更具优势。

以友邦集成吊顶为例,在终端市场沉淀多年,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这是其他新兴集成吊顶企业所不具备的。同时,友邦在渠道加盟上能更加吸引经销商的投资,友邦杭州区域代理商王俊表示:“友邦杭州专卖店包括租金、装修、仓库、广告他们首期一共是投资29万元,友邦总部只补贴5万元的装修费用及广告费用,而且还规定了一年的销售总额,等于我们每个月平均进货4万元产品。”传统吊顶企业与集成吊顶企业的差距就在于终端的品牌影响力,现阶段集成吊顶企业还不具备让经销商主动掏钱的品牌吸引力。

随着传统吊顶企业甚至厨卫企业开始大举进入集成吊顶领域,这就意味着它们将与集成吊顶企业在终端渠道展开较量,当前新进入集成吊顶行业的企业在实力、品牌影响力方面明显已经处于劣势。由于目前市场上的集成吊顶专卖店大多数都是以塑造品牌、全国代理为主,与当地老牌经销商相比这些店铺既没有客户资源,更没有品牌影响力,只能靠卖场人气带动销售,处境尴尬。

上一篇:影响力读后感:心理学书籍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下一篇:神奇教室的想象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