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行业现状

2024-06-25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共8篇)

篇1:我国服装行业现状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阿里巴巴钢材2012-11-27专题:钢材打印

27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2012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对国内服装行业进行了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长24.8%。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3%。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5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500.2亿美元,增长2.9%,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446.2亿美元,增长2.6%。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10.0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674.7元,比2010年提高15.9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45%;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29.5%,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17.5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2.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11年从服装制造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在价格上涨和国内外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制造业整体运行情况虽好于预期,但仍面临着生产继续趋冷、出口增长乏力、订单萎缩、库存持续走高、亏损企业增亏加重等问题。同时,汇率问题、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用工问题等,都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长远看,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且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对中高档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显著加快,品牌服装将更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服装产业景气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服装行业政策

①出口退税政策

2005年-2007年,为了缓解国际贸易争端压力,以及促进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多次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2007年7月,服装、鞋帽、箱包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至5%。

2008年下半年,为缓冲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对国内纺织产业的冲击,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分别于8月、11月和2009年2月和4月四次提高出口退税比例。从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较2007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在中国纺织行业景气周期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出口退税比例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

②国内其他相关政策

2009年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研发创新、金融支持以及加强知识产保护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2010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东部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而将自身定位于发展纺织服装高端制造业。2011年1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将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纺织行业唯一的一部国家强制性标准法规,该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适用于我国境内市场的所有纺织产品,其目的在于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安全健康,引导纺织品生产销售企业逐步以产品质量为主,提升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以便从容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2011休闲服装博览会表示: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中国纺织工业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还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整合国内外资源、进一步调整结构,向纺织强国迈进,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出口纺织品服装价值量年均增长7%左右。

③国际相关政策

欧盟发布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新规定,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该规定在原有的13种与纺织品有关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中又新增8种,这将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规的申报和测试将增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成本,对中小企业出口造成很大阻力。我国相关企业应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新加坡是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量呈现逐年递增的上升趋势,其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保护(消费品安全要求)法草案2011》,将管制消费品范围从原有的45种增加到了15,000种。其中,婴儿产品、纺织品服装和服装饰物等都属于受安全管制的消费品。法案要求,商品供应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组织的ASTM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安全标准。若消费品被认定为不安全,或者不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创新委员会(SPRING)可对产品进行撤柜或禁止销售的处理,零售商和供应商也将受到罚款或最多两年刑期的处罚。

(3)服装行业竞争态势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规模趋于萎缩,但由于掌握着品牌和销售渠道,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目前国内服装市场来看,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具有较大的垄断性,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管理、服装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而国内服装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档产品生产和服装加工,出口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内销售网络、人工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在发展中逐渐从规模、产量转变为品牌、品质以及产品个性化方面的竞争,涌现出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如杉杉、波司登、红豆、罗蒙、报喜鸟等。

(4)服装行业前景

在经历10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了调整期,特别是出口增速有所缓慢,服装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也将进一步改善。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迅速淘汰了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国内市场上半年的低迷状态使内销型企业在生产计划和营销目标上都更为理性。从长远看,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为我国服装产业奠定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服装产业将从规模扩张走上价值扩张道路。

在国际市场,中国低档纺织服装品凭借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20%,并形成了以中国香港、日本、欧盟和美国等代表的几大出口区域。但在进出口方面,纺织服装工业面临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问题,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主要是以来样来料加工、OEM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的档次低,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难以获得高附加值。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想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步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并在品牌、质量、特色等方面重力出击。

2009年4月《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建设服装强国的重要推进,也成为探索未来服装强国的第一份可行性规划。行业规划更注重发展导向性和目标性,地区规划将把区域优势性、差异性基础上兼顾与其他地区的协调作为重点,企业规划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由于纺织服装业对劳动力依赖性很大,使得中国的低工资成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和成熟的技术配套,未来全球纺织服装业将会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发展,随着海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服装纺织业正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并形成区域性针织基地。总体上来讲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篇2:我国服装行业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发展,我国服装产业产值增长迅猛,产销衔接平稳,服装内需市场持续旺盛。从2010年1月份到10月份,服装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0536.604亿元,同比增长25.24%;纺织服装制造业利润总额达到530.462亿元,同比增长35.85%。国内的品牌服装消费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发展将成为服装消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十年国内的服装消费将迎来黄金增长期。

然而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殃及国内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另外还有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服装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服装产业电子商务应用不足是尤为令人关注的因素之一。

据相关行业媒体数据分析:2011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924亿元;其中服装类商品销量达到445亿元,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68.9%;服装作为最受用户青睐的网购产品越来越关注。但是相关服装行业中专门设立的电子商务部门的很少,有独立的专门负责电子商务规划、销售或拓展的部门 29.2%;没有独立的部门,但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24.0%;除了IT专业人员外,没有具体的电子商务规划、销售、拓展人员 5.4%;没有IT专业人员,也没有电子商务规划、销售、拓展人员 41.3%;其他 0.1%。即使在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中,也仅有不足三成的单位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相

关部门。

而与大的服装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受到自身管理水平、资金和人

才等因素的制约,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明显滞后。据统计,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而在大型企业中,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采购、销售的比例就已分别达到30%和27%。另外不少服装企

业还存在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虚拟市场在线产品管理不力等问题。

据某知名电子商务人士透露:比如xx推出的xxxx,即专注服装

生产与贸易协同,致力于为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专业的管理软件和交易平台,为各级服装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而服装产业链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平台的出现,相信一定会很大程度上的助推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篇3:我国服装行业现状

关键词:服装,服装结构制图,日本文化原型

一、服装企业结构制图的趋势

(一) 服装企业结构制图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服装企业在过去一直采用比例法制图。因为这是由当时的中国服装企业结构设计师的培养方式决定的, 他们的结构制图方式都是师傅传授的, 这决定了他们只能学习比例法。比例法是当时中国服装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制图方式, 它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 服装企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比例法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一, 比例法结构制图不够精确, 成衣与人体结构的吻合度不高。而且缺少对人体结构数据原理的归纳总结, 计算公式复杂、繁琐, 制作过程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二, 比例法结构制图不够直观, 它对设计师实践经验的依赖性非常高, 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支撑, 无法直观的阐述服装结构与人体体型之间的关系。因此很难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的服装, 提升不了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 比例法结构制图原理因其不太注重人体结构, 制图方法无法把握服装的省道变化, 无法满足当代服装款式时尚性和流行性的要求。因此, 它不具备适应性、时尚性、流行性等元素。第四, 服装企业的结构制版根据自身的品牌风格、产品定位以及消费群体的社会背景、年龄阶段、体型特征以及服装流行趋势的变化等因素, 具有很大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而比例法僵化、呆板的制图理念无法继承服装企业的结构制版, 更无法在服装结构制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 文化式原型在服装企业应用的必然趋势

1.文化式原型是未来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的呼唤

中国服装业在之前的20余年的发展中一直都是世界服装生产、加工的基地。虽然有很多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在为中国服装走向世界而努力, 但效果不佳。而且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 一方面, 我的的服装出口市场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蚕食。另一方面, 我国的国内市场受到一些服装强国的品牌冲击。在内外夹击的形势下, 想要提高我国服装业的生产水平和档次, 必须要像欧美、日本这些服装强国学习。想要使我国的服装结构制版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关键是掌握科学、合理的制版方法和工艺。由于日本的人体体型特征与我国的人体体型特征比较相近, 而且日本在世界上又属于服装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就要深入分析、准确的了解日本的服装代表性原型——日本文化式原型。深入了解分析文化式原型的特点, 总结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这是解决我国服装行业问题的重要基础, 这也使日本文化原型在我国服装企业应用推广成为必然趋势。

2.在企业运用文化式女装原型制版的优势

第一;通过不断的修改来顺应时装界的潮流趋势

20世纪20年代, 夏奈尔设计的直腰身套装以及低腰管状造型的服装成为当时的主流趋势。初创的日本文化式原型随之进行了修改, 把领围变小、胸宽变窄、并且不再设置省道, 以此来顺应国际时装潮流的变化。

20世纪40年代, 在女装的设计中开始广泛的运用男装中的垫肩元素, 为了迎合风靡巴黎女装界的中性化潮流。日本文化式原型进行了又一次修改, 将肩线造型由过去的较低造型调整成较高的符合流行趋势的肩线造型, 使原型的前肩线与后肩线基本持平。

20世纪50年代, 法国时装大师迪奥为了强调运动女性的优美曲线外观, 创立了“新外观”造型, 引领了当时时装界的流行风尚。为了顺应这股潮流, 日本文化式原型再一次进行了修改, 用收胸省的结构处理方式解决了女装胸省的问题, 突出女性的曲线美。

20世纪70年代, 当时的国际时装界开始盛行运动套装, 这种套装对服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不仅追求优美的外观造型, 而且还要具备优良的运动机能性。为了顺应世界时装潮流的变化, 日本文化式原型再一次进行了修改, 把背宽加宽、领围加大、袖窿加深等等。

20世纪90年代, 日本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 参加社会工作并且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日本文化式原型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变化再一次进行了修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了服装的功能性和运动性, 把服装的袖窿弧线高度降低。

2000年至今,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饮食医疗卫生的优化、塑身内衣的出现等等因素导致了人体体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女性胸围不断变大。日本文化式原型为了顺应这种变化进行了第八次的修改, 加大了胸省量并且把胸省量全部转移到袖窿处, 使前后衣身原型处于一条水平线上。

由此可见, 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修改都是有的放矢的, 并且具有非常合理的科学性、与时俱进。它的每次修改都融入了时代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时装潮流发展趋势的变化等多种因素。

第二, 日本文化式原型运用剪开平移、剪开拉展的处理方法顺应时装款式变化

运用日本文化式原型法进行结构制图时, 需要根据具体的服装款式, 将原型纸样运用剪开平移或者剪开拉展的方法, 重新绘制新的结构造型, 如羊腿袖、灯笼袖、木耳边、喇叭袖、荷叶领等等。只要是在原型的基础上需要变化的部位, 都可以运用剪开拉展的方法进行处理。剪展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结构设计方式, 它是一种以平面展开的方式解决服装立体结构造型的方法。在运用剪展法进行服装结构图时, 不需要任何计算公式, 也不需要过多的经验基础, 只需要在剪展的量上多进行几次试验就能达到设计的目的。毋庸置疑, 日本文化式原型中的剪开平移、剪开拉展的方法是最为理想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之一, 它能充分且直观的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构思。

第三, 日本文化式原型以多样化的设计顺应服装业的发展需求

日本文化式原型为了顺应服装行业的发展需求, 分别根据不同的性别和年龄设计了女装原型、男装原型和童装原型等多种原型。而且还增加了裤子原型、裙子原型等多样化的设计。并且随着日本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 服装原型也不断的多样化起来, 在日本文化式原型后, 相继出现了伊东式原型、登丽美式原型、田中式原型等等。

二、服装教育行业结构制图的趋势

(一) 服装教育行业结构制图的现状及问题

1.虽然, 从引入到现在,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我国服装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是日本文化式原型在我国服装教育领域中并没有被广泛采用, 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服装院校中, 由于其信息的滞后、人才的匮乏, 严重阻碍了日本文化式原型的引用学习。

2.比例法的计算公式繁多, 而且过于依赖实践经验。不同的服装款式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同一个服装款式也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并且所有的计算公式都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 因而严重影响初学者的理解、学习和记忆。其呆板僵化的教学方式也严重制约了初学者的设计思维。

比例法的结构制图理念割裂人体结构与服装制图的关系, 在理论基础上误导了学生,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比例法以设计者的经验作为制版的依据, 这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 难度非常大, 容易使学生在结构制版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绘制结构比较复杂的服装款式时, 更不知道如何入手, 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服装结构制版在教育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中等职业院校中的发展。

(二) 文化式原型在服装教育行业应用的必然趋势

1.日本文化式原型制图工具简单, 制图过程简单易学, 通俗易懂, 并且所需要的人体数据较少, 使用的计算公式较少, 不需要大量的数据换算, 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层次。

2.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结构制图方法是以人为本的, 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使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拥有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3.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综合性能与国内现行的各种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相比都比较优越, 它的制图过程不需要过多的依赖经验基础, 只需要将原型拷贝到纸上, 然后根据服装款式特点进行修改即可。它是服装结构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有效工具, 也是服装结构设计中制作复杂款式的理想技术平台。

三、小结

篇4:我国服装行业现状

关键词:服装制版;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0 引言

从我国大学生就业统计来看,服装专业的就业情况一直较好,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大多数毕业生从事的是设计、跟单、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从事服装制版工作的寥寥无几。服装设计与制版是服装专业的两个主要方向,但是就业情况却大相径庭。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并不是服装市场的制版师需求已经饱和。相反的是,我国有近一半的服装企业缺少合格的服装制版师,在一些杭州、深圳等沿海服装大城市,甚至出现花百万元重金聘请法国、意大利制版师的现象。在一些服装产业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制版师短缺,很多小服装厂还在采用花钱买版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情况表明我国高校在服装制版的教学已经与服装企业的用人需求严重脱节。寻找问题,加快服装制版教学改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件事情。

1 我国服装制版行业现状

在我国服装行业中,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着重设计、轻制版的现象。很多企业老板认为,制版师只是技术工人,他们情愿每年投入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聘请服装设计师,却不愿在聘请制版师上做大的投入。其实,在国外,制版师与设计师享受同样的待遇,同样受到重视,每一个成功设计师背后都有一个技术精湛的制版师,这也是国外大品牌服装结构新颖、造型优美,在我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一个好的制版师应该具备高超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将设计师的抽象图稿转化为具体的成衣,并且进一步完善创作。因此,制版师被称为“把设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现实的承上启下的灵魂人物”。而在我国,大部分制版师都是缝纫工出身,在实践中摸索的制版经验,很少人参加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受过高等教育的更少。这样造成制版师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领会设计意图、结构设计、造型审美方面有很大的不足,所以出现了前面说的高薪聘请却人才难得的情况。

2 我国服装制版教学的不足之处

通过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在服装制版的专业教学上还远不能满足服装企业的用人需求。这虽然有制版专业需要长时间实践经验积累的原因,但是也反映出服装制版人才培养在思维方式、美学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2.1 服装制版教材落后

目前,我国使用的服装制版教材基本以日本原型裁剪法和中国比例裁剪法为基础。这两种方法都是采用公式计算数据,以平面思维处理服装版型,这种方法可以处理简单的服装结构,但是不适合处理结构变化复杂、造型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高级时装款式,也很难进行结构创新设计。而目前,高级制版师一般都采用立体思维方式,同时结合立裁手法进行服装制版,这种方法结合人体的自然结构和运动规律,更贴合人体,更科学合理。并且,用立裁的手法能够直接看到面料所呈现出的立体效果,对处理那些结构复杂、造型夸张的服装款式很有帮助,也比较适合做结构上的创新设计,是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制版方法。

2.2 服装制版、设计、工艺教学相脱节

在我国服装教学体系中,制版、设计、工艺通常分开教学。在设计教学中,教师通常讲授服装色彩,绘画技巧与流行时尚,对服装结构与流行时尚的结合很少涉及,以至于学生的服装效果图中只有装饰性线条,没有造型结构线。而在制版教学中,由于制版款式比较简单,没有结合流行与时尚,结构设计缺少美感和创意,练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制版课没有结合工艺,学生无法观察版型的最终成衣效果,这种没有实践检验的练习,只能纸上谈兵。其实,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制版、工艺是缺一不可、互为依存的关系。这中间,服装制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将三者分开教学的方式不利于服装制版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关于服装制版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服装制版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

服装制版不仅是运用制版技术将设计效果图用平面版型的方式表达出来,更是一次服装结构上的二次艺术创作,好的制版师可以让服装设计作品更上一层楼,而缺少艺术修养的制版师只是在机械地复制一个服装款式。作为一个制版师,应该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使设计作品结构更合理,更贴合人体,更能展现设计美感。因此,在服装制版的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对设计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2 提高教师的制版专业水平

从制版师市场的供需关系情况看,高校制版教学与社会需求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也是有些人不去学校而选择社会培训机构学习制版的原因。社会培训机构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高校的学术研究氛围是其无法比拟的。高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优秀的研究人员,对服装制版理论的研究更深入、更系统。只要高校认识到自身不足,加强校企合作,实行教师顶岗培训机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就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了产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3.3 培养复合型服装制版人才

近几年,随着服装产业信息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私人定制业务的迅速展开。服装企业对制版师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不仅要求懂设计、会制版,还要求精通服装cad,熟悉服装面辅料、生产工艺流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服装制版的专业课程要更丰富,更多元化,以适应企业和服装市场的需求。

4 结语

服装是流行与时尚的代言词,服装制版专业技术也在不断进化升级。高校服装专业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大胆进行教学革新,紧跟市场需求的脚步,才能培养出有技术、懂艺术、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服装专业人才,解决校企之间的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http://www.nz86.com/[DB/OL].中国女装网.

[2]http://www.wtoutiao.com/[DB/OL].微头条.

篇5:我国服装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拥有超过十三亿人口的庞大消费人群,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

①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a、oem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的全球纺织服务产业第三次转移中,中国成为了全球纺织服务产业的制造中心,oem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主要的经营模式。

b、odm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加工制造技术日臻成熟,经营模式由oem向更高层次的接单加工模式odm转变。

c、品牌经营阶段:2000年以后,国内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质量和品位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服装行业开始进入个性化、多元化和时尚化的消费时代,市场竞争逐渐从价格、数量转向品牌,品牌服装的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众多品牌服装企业在一线城市、省会和重点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商场店,占据了稳定市场。

2000年以后,我国服装行业以品牌运营、研发设计、渠道建设为重点的商业模式的兴起,为自主品牌服装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我国服装行业增长迅速

服装是生活必需消费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服装行业销售额相应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2年,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零售总额从1,020亿元增加至7,022亿元,增长率均值为26.58%,比同期gdp增长率均值高约16个百分点。

③我国服装行业的供给情况

2012年,我国服装总产量达267亿件。我国服装供给充足,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普遍较低,特别是在高档女装领域,有自主设计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的服装企业更少。

篇6:服装行业现状总结

1、目前,我国国内生产型服装企业,面临:利润率持续降低;世界成衣订单交货期已缩短到15-45天之内;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势日益明显;客户对产品质量及质量稳定性以及交货率要求越来越高;原材料成本及生产成本增高;原辅材料质量以及工艺水平和质量标准越来越高;随着配额的取消,全球化的竞争趋势越来越明显。劳工短缺,员工自我保护法律意识增强,工作时间缩短。资源紧张,用电限制。外单客户设置的非技术性壁垒,如人权保护等。

1.2、当今贸易全球化发展,全世界服装企业生产和供应都处在同一产业中竞争。对信息的收集、交流、反应和决策应对快速将成为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在这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时不我待,我国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3、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在许多服装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企业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凭借经验、记忆进行生产管理的现象,执行力度极差。企业一直在如何加强规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降低管理人员频繁流动所造成的损失上费尽心机。现代的企业管理,应该是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生产管理情况用数字来说明。

1.4、实行数字化管理不公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够更客观地考核员工生产业绩。但是数字含水量高的现象又是企业通病,如欲真正做到减少工作量、减少重复的工作,杜绝中间环节的人为操作而造成的虚报、瞒报现象,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智能的综合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统计数字及数字统计分析,把数据及生产管理情况直观地呈现给管理者,及时为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1.5、在我国,服装行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管理仍沿用传统管理模式。从事服装行业的员工,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习惯于人工操作及经验管理方式,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抵触心理。例如:大多数员工认为手写简便快捷,没有必要使用电脑进行管理。因此,我们开发的管理系统非常简单、直观、易于操作,近似于手工界面,使员工能够较快适应它,并乐于使用它。

2、焦点问题:

2.1订单执行:如果系统不能实时的查看每张订单的执行情况,并对此根据客户优先级、生产计划、原辅料供应、设备及人力资源等进行统筹安排,就会造成停工待料、准时交货率降低、生产或管理成本增加且质量稳定性很难保证。这些情况会直接造成客户满意度的降低,而最终造成客户、订单的流失以及订单量的急剧减小。

2.2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企业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和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人才的流动。管理人才流动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危害?就是会把一些相关资料带走,包括文件资料,无形资料;流出人员有意或无意把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带走,不移交下一任。如欲杜绝这类事情发生,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和平台来记录和保存,管理人员离职,就算没有向新任移交,新任也可得到相关资料。

1)生产计划与生产管理:

目前服装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管控还停留在对任务单与生产计划制订的粗放式管理阶段,还没有充分做到对每道工段、工序的细致化管理,使企业高层无法明确的掌握生产现场的具体生产状况,因此在经营决策方面缺少有力的数据支持。而其他协作部门也存在相同的问题,营销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掌握生产线生产情况,因此降低了对客户出货承诺时间的准确性。物料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了解生产现场状况,只能超额备料或者经常发生紧急采购行为,造成库存增加或停工待料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少一套集成的生产管理系统来实现信息共享和提供决策支持,这表面上是一套管理,实际上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今天,服装产品的“鲜活”性,要求服装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实现敏捷制造和销售;消费观念的变革使人们在选择服装商品时更注重时尚化和个性化,因为服装企业必须向多种、小批量和柔性加工的生产模式发展;今天,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构筑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服装企业,不但是我们“入世”的需要,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2)采购问题:

目前,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大量的采购工作仍然是领靠手工作业的方式,人为参与的空间很大,随意性很强,采购成本和管控容易出现“黑洞”现象,且采购部门、仓储部门以及生产部门往往有流程脱节的现象,容易造成材料高库存和停工待料的情况。3)库存问题:

面辅材料种类繁多,相对于面料来说,因为颜色的不同造成分类困难,由于在生产过程造成大量的边、角废料退库,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频繁的出入库给库存记账带来很多困难,无法准确地计算和评估现有库存。„„材料进仓时间,无法做到刚好适合生产需要,不是太早,就是太迟;材料太早进仓,造成资金积压,周围困难;材料太迟进仓,造成严重影响生产和交期。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系统智能管理来保证。4)销售管理:

具体问题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及时反映、监控和异常情况处理能力,另外就是服务的延续性问题。目前在很多企业存在销售和生产脱节,销售没有办法掌握订单在生产过程的进展情况,在客户跟踪交货期时无法准确答复客户,造成客户对企业的不信任。5)样品管理:

对于现在的交易方式而言,样品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是目前我国外向型服装企业的样品管理上尚属于一片空白,或者尚处于试探性的摸索阶段,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和体系。

3、服装软件行业(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情况:基于目前服装行业对管理咨询、软件的市场需求,很多同行纷纷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和宣传,他们几乎是用其他行业的ERP改成的,一部分内容是以物流、资金流、自动办公为主,没有或很少涉及生产管理;一部分有涉及到生产管理,都是以单独的管理模式或按教材的模式进行开发的;这样很难适应各种规模和管理模式的需要。

另外,所开发的软件窗口相对比较复杂,很难适应服装行业的特殊背景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以销售软件产品为主,培训操作为辅,没有事先导入管理理念,缺乏为用户进行科学的经营、生产管理提供服务的意识。

由于服装行业背景特殊,在策划系统需求时,无法和用户很好的沟通,需求提供者无法按软件开发的思路提供详细、系统的需求,无法做出详细的需求文档,而系统需求设计人员到企业去,无法对企业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不能掌握整个管理过程和部门衔接情况。服装企业生产规模及管理模式是有着很大的变动及不同的,现在市面上的服装管理软件只适应单一的生产管理模式,因为他们是从一个企业里了解到的管理流程,用户在功能、管理模式上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接受。

篇7:我国服装行业的营销规划方案

摘要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服装业也日益发生着巨大变化。自从加入WTO后,中国服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品牌的力量,意识到世界大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知道信息和销售是未来的竞争核心,也是品牌实力的主要表现内容,正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逐渐转变着。在当今产品供应极其丰富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服装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于行业内部,主要来自从纯制造型企业往市场型企业的经营导向的转变,也来自于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企业一定要全面观察世界服装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这些挑战,并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和营销策略。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

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

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装业打造国际时装之都奠定了基础。

1.2 劣势(Weakness)

产品档次不高,对外依赖性强。

缺少自主品牌、缺乏专业设计人才、设计能力弱。

(3)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

很多服装企业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

1.3 机会(Opportunities)

(1)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为中国服装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有利于加强中国服装企业与国际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

1.4 威胁(Threats)

(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出口企业经常遭来贸易保护手段。

二、目标市场的确立

1.女性在购买服装上的欲望明显高于男性,且质量和外观上要求更多

2.消费者大多数追求时尚,所以服饰的购进卖出是流动的,过季的或是过时的需要及 时下架,并且及时了解市场动态

3.相比之下,女性追求的更多的是外观和时尚,男性追求的大多是舒适和质量,所以相对而言,男性多半会选择价格比较高的商品进行购买

4.时尚是服饰企业的根本,但是我们企业的理念是尽量不放过每一位顾客,构建一种“超市”的理念,既有侧重点,而且不去放弃补缺的市场(长尾效应)

由于消费者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求也不相似,中老年消费人群选择的是价格相对低廉的,中青年消费人群以时尚为首选

6.其他因素:学历差异多少会影响消费者追求时尚商品的心理,在选择商品的品牌商会有差异

三、国内服装行业的定价方法

在我国服装在服装销售活动中,定价是一项既重要又困难且带有风险的又它强烈地影响着服装在市场中的被接受程度;影响服装及其卖方的形象;影响着竞争的行为;影响服装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服装店服装定价技巧

1、低价渗透策略

作为商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定价策略,最终目的都是赚钱,这就要求价格的制订必须以成本为基础,不可能低于成本去销售。所以要保持价格竞争的优势,就要从源头做起,大批量直接采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经营效率,争取厂家让利等措施,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实行薄利多销,以低价取胜。

2、以盈补缺法

以低价吸引顾客大批购买自己的某种产品,同时,以相关系列产品获利。现行许多洋超市都把电器商品的价格定得很低,以吸引顾客,而在个种辅助设备上赚取利润。

3、平头低尾法

只是将价格的龙尾微微向下落一落,给人一下降很多的感觉。例如标价198元和标价200元经常给人两个水平的感觉,其实相差只有2元,只占1%。

4、错觉定价法

有一个超市的奶粉500g装,定价9.30元,又推出一种450g装的产品,定价8.50元,一时销路看好,因为消费者有时对重量的敏感远远低于价格。仔细算一下会发现,二者单位定价相差无几,而且后者还略高一些。

5、季节折扣

根据产品淡旺季和消费者购买得时间、数量,来决定是否给予折扣,折扣多少的定价策略。许多商店推出的换季大甩卖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定价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还可以有效调节客流淡季过少等情况,使店面常见顾客盈门。

6、心理定价策略

针对消费者得消费心理,很多洋超市在制订价格时喜欢在价格上留下一个小尾巴,在其所销的商品中,尾数为整数得仅占15%左右,85%左右的商品价格尾数为非整数,而在价格尾数中又以奇数为主。一件商品定价99元人们会感觉比100元便宜,定价101元人们则会感觉太贵,较之99元价格仿佛又上了一个台阶。利用心理定价策略会给人商店价格在整体上的都很低的印象,从而达到吸引并留住顾客的目的。

四、服装店的特殊定价方法

除了服装的一般的定价方式外,还要注意在不同情况下,引进一些附加考虑因素,对其基本价格进行策略性调整。

1.新产品定价

新服装定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新产品能否及时打开、满足、占领市场和取得满意的效益有很大的关系。常见的新服装定价策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价策略,另一种是低价策略。两种形式各有利弊,所以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把新产品的价格定在撇油定价和渗透定价之间,取适中的价格,即满意价格。

2.心理定价

心理价格无论对于顾客还是对于服装店铺本身,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对于服装店来说,价格的高低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和销售业绩,而服装销售业绩又直接影响到服装店的盈亏。至于顾客来说,服装价格是购买服装时重要的判断尺度。心理定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数字定价。商店在确定服装定价时,要特别注意数字的心理影响,利用数字对顾客心理影响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非整数定价,二是整数定价,三是吉祥数字定价。

(2)错觉定价。错觉定价法是利用顾客对服装价格知觉上的误差性,巧妙确定服装销售价格的一种方法。

(3)分档定价。即将服装分成若下等来定价。采用分档定价时,服装档次不要过多,档次过多就失去意义;此外,各档次的差价要适当,如果差价过大,就会失去期望调价的顾客。

(4)招徕定价。招徕定价是针对顾客的求廉心理而采取的方法。求廉心理以追求服装价格低廉为主要目标,希望付出较低价格,而获得较多或较好服装的购物心理:

(5)声望定价。顾客的求名心理是炫耀心理的具体反映。顾客的求篇心理常表现为对名牌服

装的追求。这些顾客在选购服装时,特别重视服装的声望和象征意义,对服装的商标、牌号、名声、购买地点等都十分讲究。服装店可以根据顾客的求名心理,对知名度较高的优质名牌服装,有特色的服装制定较高价格。

(6)陪衬定价。为了适应顾客的选择心理,服装店以主营服装价格带为核心,制定主营服装销售价格,同时补充适当廉价辅助品,以衬托主营服装暖量;补充高价格陈列品,衬托主营服装价格的合理性。

3.折扣定价

服装加盟店为了达到扩大销售和加快资金周转的目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顾客以某种折扣。这种折扣定价策略使生意更加灵活,而不用改变原有价格。

4.调整定价

调整定价表现为提价或是降价。在此情况下,要特别注意顾客对服装的调整价格的心理反应。

五、国内服装行业的推销渠道

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服装销售的渠道和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和创新,迄今为止,各种新的销售渠道逐渐明晰,对服装销售的增长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来说,了解国内服装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有利于企业营销工作的顺利推进。

1、我国服装销售渠道的模式

目前在中国的服装行业,产业空间还是很大的,关键问题是怎么充分的认识自己的资源现实,找到很好的企业价值提升路径。品牌道路空间没有规模道路空间大,也说明了中国服装市场发展阶段的规模特性,发达国家的服装发展空间态势与我国现阶段的相反,他们是品牌的空间要大于规模的空间。

(一)服装批发市场

目前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有四个特征:

1.服装批发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直接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主要为城市工薪阶层、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是处于消费阶层的中低部分。

2.从前简陋的“大棚式”服装批发市场竞相改造,这些商厦式的服装批发市场在硬件上几乎不亚于百货商场,但在软件环境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商厦式的批发市场仍采用摊位形式,往往缺乏试衣间,每逢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

3.发展规模快速化,好多批发市场从原来的地摊式经营逐渐转化为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面对消费者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有的甚至成为全国服装的批发基地。

4.传统的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位的路线,以此求得销售量的提升。那么从目前来看,少数服装批发市场逐渐走上了品牌化的经营道路,创造出批发市场特有的品牌服装之路,当然还面临着价格上的问题,毕竟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格的路线。

(二)大型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仍是服装销售重要的渠道。大型百货商店是服装服饰类商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特别是中高档服装和品牌服装的销售,仍然以百货业态为主要渠道。

(三)连锁专卖的品牌经营店

专卖的品牌经营店在众多的服装品牌销售中最具亲和力,以其新颖的款式、统一的门户设计、赏心悦目的购物环境赢得了现代人的认可。通过这种模式的经营,既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又提高了销售额。

(四)终端市场之痛

1.商场之痛:现在经营商场的各项费用和促销活动等让众多服装企业叫苦不迭,纷纷大叫没钱可赚了商场的促销活动往往很多,诸如折扣和买赠、返现等活动,直接导致产品经营的利润下降。而众多的公关费、进场费、店庆费等又不断盘剥着本已不多的利润。

2.专卖店之痛:专卖店是品牌服装企业的主要销售终端,但时下服装专卖店的生存能力比较让人担忧。很多由经销商加盟的专卖店由于品牌意识淡薄,经常会追求利润而经营一些其他

杂牌的相关产品,或者不对品牌价格进行维护,随意打折销售,这又无疑了专影响卖店的品牌终端形象。

3.直营与加盟并存的管理之痛:直营与加盟并存经常导致各种矛盾的滋生,特别是商场大幅度促销对加盟店的打击是巨大的,很容易引发加盟商众多的不满,而且很容易导致整个价格体系的紊乱。

(五)渠道商造假之痛

这类事情通常发生在一些比较著名的品牌上,因为服装产品很容易模仿,一些代理商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就不惜生产假冒的品牌产品,贴上品牌商标然后高价销售,影响品牌声誉。

2、如何来规范服装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强渠道的销售力?

(一)进行科学的渠道规划设计

把广告与销售结合起来,把与销售分离的广告与销售紧密结合起来,集中产品、集中人力、集中终端,快速形成旺销势头。这种做法的根源还在企业的渠道规划设计上,唐万新说:“没有规划的规划就是废话”,操作终端管理平台是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的终端难题的。

(二)加强渠道诊断

很多企业还缺乏对终端的有效管理措施,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一些咨询策划公司进行定期诊断。渠道弊病对市场的打击常常是巨大的,容易带来恶性循环,甚至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及时诊断发现,可以有效防治,有效治疗。

(三)加强渠道治理

治理渠道必须有坚决的手段,对违反制度的经销商不能姑息纵容,否则会让他们变本加厉。比如说对产品进行条码管理或者特殊处理,可以有助于防止窜货,对于产品的价格进行全国统一,约定最低折扣范围,对违反公司价格政策的坚决给予惩罚,可以让渠道价格体系变的规范。

品牌突围

篇8:我国服装行业现状

关键词:《无用》,服装设计,马可

“无用”是服装设计师马可创立的一个服装品牌, 著名导演贾樟柯拍摄的纪录片《无用》用三段式叙事结构讲述了马可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思路, 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场合、不同人物关于服装的记录, 引发观众对服装行业生态的思考。《无用》拍摄于2007年, 荣获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最佳影片奖。当然, 影片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设计师马可的名气, 而是因为《无用》融合纪录和剧情的拍摄手法, 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物质“衣服”出发, 将中心人物设计师马可与矿区平民裁缝、现代化制衣流水线上的工人自然联贯, 反映出设计师与普通百姓、时尚与生活、艺术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 折射出当前国内服装行业发展的问题和困境。

一、工业发展使服装的设计者与使用者相分离

纪录片《无用》从一个90秒的长镜头开始, 在闷热的广州, 拥挤的车间里, 无力摇摆的风扇将铁丝上挂着的布料吹起, 缝隙间露出服装厂工人的脸。在缝纫机械巨大的轰鸣声中, 灯光下的男女工人正在赶制成衣, 伴随着beyond的背景音乐, 他们重复着规定的动作。在经过排料、裁剪、缝制等几十个复杂程序后, 成衣通过检验贴上标签入了库。这个加工车间生产的服装叫“例外”, 一个马可和友人创立的另一个服装品牌。镜头一转, 这些时尚的服装被陈列在高档的商场, 前来挑选的都是品着红酒挎着LV的时尚追随者。劳累了一天的工人们下了生产线, 来到陈旧的食堂, 端着搪瓷碗打上一份饭, 站着边吃边看橱窗里的报纸。流水线上每一张面孔的未来都不够清晰, 他们不知道亲手缝制出来的衣服自己一个月工资也买不起一件, 他们也不会去追求前沿与时尚, 因为在不知道这个月能结余多少钱寄回家的情况下, 打工妹们是不可能买件香奈儿来体验时尚小姐的生活态度的。

影片中有段对于马可的访谈, 她强调说, 手工制作的衣服更能承载和表达服装设计和制作者的情感。可是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飞跃, 服装制造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 生产线上的女工或许永远不会理解设计师要表达的情感和理念究竟是什么, 因为她们无暇顾及, 只能专注流水线不断传递过来的布料, 去裁边、锁扣、熨烫。缝制出来的衣服是谁设计的, 属于什么风格什么系列, 卖多少钱, 谁会来买, 这都与她们无关。而终端消费者在比较和挑选各种款式的衣服时, 估计没人会去过问甚至想起生产这些衣服的工人。服装承载和表达情感的功能, 因为工业社会设计制造与使用的分离而消失, 没人能像穿妈妈织的毛衣那样从这些衣服里感受到妈妈的爱。

二、服装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存在偏差

在影片的第二部分, 昏黄的灯光下, 身着朴素棉布上衣的马可趴跪在地上, 抓起一把沙土, 揉捏着又放下, 她摇摇头, 嘟囔着说不行。反复测试后, 她找到了满意的沙土材料, 虔诚的将一件件粗布衣服埋了进去, 这是马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天后, 这些厚重的粗布服装来到了巴黎, 登上了时装发布会的展台。古朴大气的服装以静态真人的形式进行展示, 零距离接触的新颖展示方式, 让国外的观众们惊叹不已。

马可在采访中说, 手工的、有历史的东西总是充满了魅力, 这和工业流水线上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所以在未粉刷的仓库里, 她用最原始的织布机织出粗布, 用泥土深埋, 希望创造出文物出土的效果, 从而将厚重的夸张的衣服赋予泥土的气息, 絮乱的缠绕和粗重的布料仿佛下定决心要与现代文明对抗。展出获得了国际观众的赞誉, 但如果站在时装展台下参观的不仅是外国观众, 还有工作室里织布的女工, 并且展出结束后这些衣服都被这些生产者们穿着, 这种历史的、情感的、手工的概念或许表达的会更实在一些。实际上, 在展出现场的老外们都是抱着类似参观兵马俑的态度去观看和评价这些展出的, 它的精彩更多的可能来自于表现形式的创新, 而不是对生活与劳动的敬畏和赞美。

马可不只是一个服装设计师, 更多的是具有一个艺术家或哲学家的特质, 她对手工有着独特的偏爱, 这是一种表达个性和创新的方式, 当前国内很多设计师都以类似的方式表达自己, 但传统手工制造过程复杂效率低下, 所以它只能作为一个创意方式, 而不能真正惠及大众,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知道“无用”品牌的存在却没机会买到的原因, 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概念而已。服装的艺术性无法摆脱实用性这个服装基本属性而独立存在。

三、基层服装从业者正在被现代工业淘汰

到了《无用》第三段, 导演将镜头转到了他自己的故乡, 山西汾阳。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 遥远矿区的小裁剪店偶尔有矿工光顾, 他们来缝缝补补, 顺便聊几句家长里短。一个长相清秀的中年人去煤矿当了工人, 他以前也开着裁缝店, 一直以做衣服为生, 但现在却关门了。在这个门面略显破旧的小店里, 裁缝和她的妻子端坐在炕上接受导演的亲自采访。很明显妻子是有意打扮过的, 粉色衬衣是丈夫几年前给她从县城买的, 她看起来有些紧张。镜头外导演问丈夫为什么不继续开裁缝店而是要去辛苦挖煤时, 丈夫叹了口气说, “我替别人做一件西装的手工费是四十块, 而我给老婆在县城买了一套西装只要三十块钱, 这个行业需要扭转了。如果我有足够的资金, 能买下大型机械, 我会开个服装厂, 但是我没有, 所以没法干这个行业了。”他的手艺很好, 可是工厂批量生产的服装价格更低廉,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传统手工缝制已很难立足, 只能逐渐消亡。

这就是东方传统手工业和西方现代文明、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问题的关键。现代工业技术下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改变与渗透, 对传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破坏是致命的, 传统手工业失去了立足之地, 历史、文化和情感的传递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载体。生活方式的飞速变化, 历史出现断裂, 在这个大趋势下, 基层服装从业者的淘汰只是一个历史的注脚。

四、回归现实是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 煤矿工人们依次穿上戴上沉重的防护服和防护装具, 这是他们下井后的生命依托。一名中年矿工头戴安全帽站在路口点燃一根烟, 手里提着的塑料袋里装着刚在裁缝铺里缝补过的裤子。几个小伙子在矿区骑着摩托车飞奔呐喊, 手里挥舞着上衣, 一个个黑色煤堆映衬着他们年轻的笑脸, 那是对自由的憧憬和渴望。汾阳所关注的朴实与马可的“无用”形成了一个比照, 这是对于时尚的背后所存在的现实生活处境最好的诠释。服装是什么, 服装不是艺术品, 它首先是满足人们温饱需求的一个工具, 不论款式风格如何变化, 首先不能脱离其实用性。

上一篇:什么真好作文下一篇:最新读好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