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金融对策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分析中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面向金融信息化应用能力要求基础上,提出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打造数理工具课程群,引入金融专业知识框架,并强化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银行业金融对策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银行业金融对策分析论文 篇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分析

摘 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下,银行业金融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本文结合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探讨了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几点策略,比如注重实体经济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等,进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供给测结构性改革;银行业

在我国经济增速收窄、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适时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1]。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为了减少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而开展的结构调整改革,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低迷的经济注入增长动力。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完善我国够给结构,有利于我国经济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银行业作为资本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创新性,成为业内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转变经济方式和调整需求结构[2-3]。首先,有助于转变经济方式。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劳动力投入、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其中资本累积指的是高水平的储蓄率,如何将其转化为经济增长率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本配置;对于劳动力投入这个影响因素来说,如何实现劳动力的有效引导,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枢纽的作用。其次,有助于调整需求结构。前面已经提及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在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对于调整需求结构有重要的作用。供给与需求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因此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的减少无效供给,促进供给与需求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二、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下银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银行业能否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创新发展路径,对于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持续增加,随着信贷业务的逐步紧缩,银行盈利空间逐步压缩,总体来说银行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据统计,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到了2%左右,由于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各大银行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贷款业务中的存贷利差空间进一步压缩。再者,随着融资渠道的逐步增多,银行在金融中的地位收到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部分低成本、方便快捷的融资模式给商业银行的资本配置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将会极大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服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年来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快捷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极大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线下支付,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下,银行业需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不断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银行业金融创新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银行业来说,需要积极面对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开阔思路创新改革路径,本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实体经济建设,明确金融监管职责,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推进个性化金融,积极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银行业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浪潮中,银行业需要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从供给端出发,通过引入市场竞争等手段,提升银行的行业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亟待进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BAT三巨头以及民营银行的快速发展需要传统银行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供给侧结构改革充分利用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局面。

其次,强化实体经济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二者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但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乏力、产业空心化等不良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秉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通过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利润的合理分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银行业需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效性,为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第三,明确金融监管的职责。银行业继续秉承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中心宗旨,深化银行体制改革离不开健全的金融监管。结合我国金融发展以及金融监管的现状,紧抓重点,细化流程,强化制度规划,注重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的协调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机构和中央机构的优势,构成合力。

第四,注重风险防范力度。当前管理和运营风险是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风险。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各个银行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从意识方面落实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除此以外,银行可以考虑引入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确保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事实上,在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的宏观监管下,银行的风险应对水平显著提升。针对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的问题,商业银行通过不良资产债转股工作,有利的促进了实际经济的建设。

第五,积极推动个性化金融。当前银行业发展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个性化金融模式的发展逐步成为银行发展的主要路径。众所周知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银行业应该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高收入群体对于投资有着一定的需求,而低收入群体更加注重助学贷款等需求。银行应该在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有效的把控金融消费的发展趋势,通过推进个性化金融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与银行业创新发展的有机融合。

第六,引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凭借方便、快捷、高效、成本低、广覆盖等优势,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引发了整个金融行业的革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商业银行加大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开始进行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银行可以实现资金支付、投资等形式多样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银行通过设置专门的互联网金融部门,注重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基于互联网平台整合用户资源,为客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第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是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基础。在信息技术快速普及的现状下,具备信息技术和金融知识的人才是银行发展的关鍵。为构建一只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做好复合型人才队伍储备,确保银行在创新发展、风险内控以及业务操作等方面皆有对应性人才。

四、结论

在三期叠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收窄、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持续增加,信贷业务的逐步紧缩,银行盈利空间逐步压缩,其发展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有效应对三期叠加对银行业利润的侵蚀、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收入的分流以及利率市场化与降准降息对银行业的双重冲击,银行应该本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加快创新步伐,提升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要求,银行需要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从供给端出发,通过引入市场竞争等手段,提升银行的行业竞争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下,紧紧把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全面挖掘互联网技术的潜力,注重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基于互联网平台整合用户资源,积极开发新型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此外通过加强运营风险防范力度,大力优化传统业务模式,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银行业金融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以及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有利于银行业经营效率的提升以及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娇. 基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选择[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8(7).

[2] 赵莉, 赵明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银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现代商业, 2017(31):117-119.

[3] 杨大楷, 杨辉, 杨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机遇与转型--基于供给与需求视角[J]. 农村金融研究, 2016(6):16-20.

作者:覃红健

我国银行业金融对策分析论文 篇2:

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在分析中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面向金融信息化应用能力要求基础上,提出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打造数理工具课程群,引入金融专业知识框架,并强化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金融信息化;能力培养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YAO Min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Key words: computer specialty; financial informatiz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自20世紀6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最主要行业之一,金融信息化建设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加快,银行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加强。随着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对金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既懂金融业务又有数据处理和IT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如果能够结合金融专业特色,打造金融信息化复合型、面向应用型人才,就能更好地发挥优长,并更好地满足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1中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

金融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从而引起金融理论与实务发生根本性、革命性变革的过程。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国内银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仅仅限于局部应用和内部集成两个层次,仍然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其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银行业通常模式是业务部门提出业务目标和业务流程,再和IT人员进行沟通,但这不符合金融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从业务、管理到决策的所有环节,从渠道、核算到设计所有领域,无论是设计业务产品、客户系统需求分析、业务流程优化,还是现有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运用,都需要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又有IT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高效完成。[1]

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现状是,纯IT背景的科技人员不懂金融,改行做信息的金融人才达不到IT技术要求,这必然会使金融信息化进程受到阻碍。目前已有一些高等学校在硕士阶段着手培养金融信息化方向的复合型人才,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在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中不仅有硕士层次,也有博士层次。[2]财经院校如果能充分发挥自身财经专业方面的优势,在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方面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金融知识加以融合,既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更能适应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财经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金融信息化人才是高等财经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即要通晓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又要掌握金融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金融业务知识。

2.1通晓信息科学技术知识

了解金融信息化管理流程,熟悉软件开发周期和企业应用开发等相关知识,掌握现代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具备银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2掌握现代数理工具

由于银行业面临大量数据处理工作,学生还应具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够掌握金融数学的方法和模型工具,进行投资分析和金融数据的统计处理。

2.3拥有一定的金融学理论基础

学生还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金融学基本知识和理论、金融运作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金融规则、惯例,熟悉银行政策法规,了解当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银行产品运作流程和核心业务处理系统。

3面向金融信息化应用人才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

按照金融信息化人才能力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在上述三个方面得到体现,兼顾数理、计算机、金融知识的教育,并注意课程间的融合。

3.1打造数理工具课程群

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工具的运用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是现代高等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趋势越发明显。金融信息化过程中更加注重金融产品的开发,微观金融发展迅速,这将更多地仰仗数理工具。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加强。不再局限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还应建立课程群,如进一步开设离散数据处理方法、多元统计方法、金融数据分析与处理、经济计量学、运筹学等高端应用数学课程,教学中还要做到既结合金融领域实际应用,又要结合数学实验软件和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也包括学生使用计算机语言完成相应算法的实现,从而在打造数理课程群过程中融合金融和计算机应用。

3.2引入金融专业知识框架

要完成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信息化的对接,学生对金融领域的总体把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又不可能做到如同金融专业学生一样面面俱到,选择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讲授至关重要。财经院校拥有强大的金融经济类专业教师资源,可以特设相应的金融基础知识课程,如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智能金融等。

3.3强化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

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本身已相对比较完善,但软硬件课程设置上不能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基于面向金融信息化应用的现状,网络类包括组网技术、网络开发技术、网络安全等课程相对要加强。并兼顾银行业网络发展,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金融信息化国际新技术专题介绍。

大学本科阶段虽然不能深入完成金融信息化要求的能力培养要求,但在专业方向打造方面是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的,也指出了财经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黄国平,宣晓影.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银行家,2011(12).

[2]汪宜丹,黄志斌.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11).

作者:姚敏

我国银行业金融对策分析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横空出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传统的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不仅对传统银行业的小额信贷业务造成了影响,同时,也抢夺了传统银行业的大量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也对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传统银行业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增强其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完成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业务范围的扩展。本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了简单阐述,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和积极作用,结合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得出了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下,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业;双重影响;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上的应用,其对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立在传统金融方式上的金融机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网络金融时代的工作速度。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一大批网络金融业务导致传统金融机构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人们使用互联网金融的频率已经远高于传统金融手段。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网上银行、多重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快速的展开,但是在很多的重要方面依然没有大的改善,这就严重影响了银行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进程,延缓了银行在新的发展契机下的进步。

一、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概述

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信息传输,支付以及资金流转等业务的新型金融运营方式。互联网金融机构包括信息中介组织,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小额信贷企业等形式的团体或个人。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资本市场实行的是直接融资模式,传统的银行实行的是间接的融资模式,而互联网金融实行的是不同于这二者的融资模式,由于网络信息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这种全新的融资模式具有高效量大的特点,交易过程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大大降低了成本。但就互联网金融的融资过程来看,仍然包含在直接融资模式的范畴之内。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银行业务创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在业务功能,还是在客户群体上,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然而,互联网金融对于客户资源的抢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统银行业业务功能的创新。互联网金融不仅对传统银行的业务功能造成了影响,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还将引起银行业的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模式的重大变革。创新传统银行业的服务模式,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组织专业团队针对客户不同需求研究并开发全新的金融服务产品,使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处于平等的竞争层面上,并在发展中赶超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全能型的服务。

(二)加快银行服务提升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加快传统银行业的服务提升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传统银行业拥有一定数量的线下客户,很多年龄较大的客户很难接受线上利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和消费的方式,这些客户更愿意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货币形式来实现自身的金融需求,这是传统银行业自身的优势所在,传统银行业一定要抓住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的机会,摒弃掉实体金融业老大的思想,用学习和借鉴的态度向互联网金融吸取经验,在实体服务中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保证客户利益的最大化,重新树立客户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提高客户的体验度,从而加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依赖度。

(三)扩宽银行客户来源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的银行业,其发展都要以客户为基础,没有了客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出的线上服务功能满足了大多数客户的需求,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不同于传统银行业服务的最大优势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客户在线上进行交易或消费的意愿。早在多年之前,招商银行就看到了传统银行业发展中的劣势,很早就开始了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客户的资金走向,利用互联网金融的行销手段,抓住客户的心理需求,为客户提供极具诱惑力的金融产品,完成销售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招商银行发现了很多潜在的客户,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实现了远程销售,成果颇丰。这也为我国传统银行拓展客户资源指明了方向。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一)小额贷款缩减

2014年两会工作汇报期间,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互联网金融”,这就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正式的进入了决策层的视野当中。目前我国的小额贷款机构已经成为了小微型企业资金的重要供应者,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截至到2015年10月末,我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3124家,贷款余额为10257亿元,这些贷款机构中存在着网络贷款方式的占其中的80%。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中的小额贷款不仅具备门槛低放款快的特点,还不需要实物抵押。相对来说这就对我国的银行业内的小额贷款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互联网金融进入国家决策层的视线中,互联网金融中的小额贷款会使银行产业中的小额贷款份额变的越来越少。

(二)冲击银行制度

互联网金融在初始间断,仅仅是为了满足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而产生的,网关仅仅是在银行之间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用户数据的大量积累,互联网金融公司越来越多的对金融服务用户的需求和爱好了解,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的业务从最初的简单的支付转化为汇款、贷款、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多方面业务,这样对于银行的管理制度就会造成很大的冲击,银行如果不做出相应的对策,就不能够在未来的市场中生存。

(三)支付业务下降

互联网支付手段改变了固有的银行支付业务的方式,将支付业务由线下转到了线上,银行业的垄断局面被互联网金融所打破。传统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被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取代。目前,我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在线交易的客户量呈较快的上升趋势。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地研究并开发出了许多新产品,例如很对之前没有开通网上银行的客户,推出了快捷支付产品,使那些没有开通网上银行的客户不必登陆银行的网站也能轻松完成在线交易,放宽了网上支付的条件。传统银行业必将进行经营模式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否则势必被市场所淘汰。

四、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互联网金融进程

传统银行的管理者首先要认清传统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优势,更不能忽视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发展的影响,从自身的管理发展理念出发,进行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调整和改革。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传统银行业的经营运作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互联网金融行业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依托和平台,虽然近些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它必然是一种新兴事物,总体发展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线上的交易总额也无法与传统的银行业相比拟,但是其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是值得传统银行业学习和借鉴的。

(二)创新银行业务

传统银行业在发展中必须不断创新业务功能,为客户提供可靠贴心的服务和产品,才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传统银行业要以客户的利益的服务的中心,客户是银行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把客户利益作为银行指定经营策略的核心内容。现在大多数银行中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操作,但很多年龄较大的客户对于智能化的设备在使用上存在困难,这就要求银行在服务中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出不同的服务办法。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较大程度地抓住客户心理,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传统银行在资金和技术上也要加大投入,组织专业团队研究并开发适合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产品,只有将业务功能细化,才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

金融市场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单兵作战是绝对不可能取胜的,取胜的法宝就是建立统一的金融服务联盟,传统银行业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机构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收集客户信息以及市场变化信息上都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这也是传统银行业的劣势所在,而传统银行业则拥有较雄厚的资金优势,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因此,传统银行业在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中,要互相学习和借鉴,争取占据联盟的主导地位,重新整顿金融市场中的管理制度,努力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五、结语

传统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挑战,必须在充分研究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加快转变银行经营管理者的理念,将客户作为银行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研究并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在保证原有业务功能的前提下,将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展至电子商务领域,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共存的战略联盟关系,利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优势条件,完善自身的电子金融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转移。

参考文献:

[1]张力多.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25-27.

[2]王静. 竞争与变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 中国流通经济,2014,05:122-126.

[3]张钰,封思贤. 互联网金融与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竞合关系分析[J]. 南方金融,2014,06:27-30.

[4]袁晨新. 互联网金融产品对我国银行业在资本市场稳定性影响研究——以余额宝为例[J]. 商业时代,2014,27:92-94.

[5]朱丽娟,何风隽.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06:67-71.

[6]赖玲玲,丰翔,丰林.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业的发展策略[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16-19+76.

[7]李佳.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与融合——基于功能观的讨论[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01:125-130.

[8]罗微.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 中国商贸,2013,31:129-130.

[9]本刊. 金融互联网化 相互包容共生——中国银行业协会互联网金融研讨会纪要[J]. 新金融,2013,12:4-8.

[10]赵南岳.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与机遇[J]. 西部金融,2013,10:30-34.

作者:石博夫

上一篇:高中英语交际法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电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