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极心得

2024-06-03

我的太极心得(精选12篇)

篇1:我的太极心得

我的太极心得

这个学期,因为公选课的原因和在同学的建议下,选了太极与中医养生这门课。一开始,我对这门课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为了学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但后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真正学会了耍太极,我觉得太极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心的运动。在此之前我从未学过任何武术、气功之类的东西,并且体质很差。但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现在学会打一套太极了,对养生太极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功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精神状态、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初步体会到了太极拳的奥妙之处。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之间的切磋,我喜欢太极与中医养生这个班集体,更喜欢太极老师的孜孜不倦,更更喜欢太极这项有益身心的运动。

虽然因为大三实习一个月的缘故,旅游管理系的同学都被迫请了一个月的假期,但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我每周二实习下班后就会到行政楼下学动作,除非遇到非人为因素,我才会错过太极课。看着老师的动作,我才真正见识到正宗的太极拳,要不是上这门课,我也不会看太极视频,也见识不到真正的太极拳。

作为女生,虽然我的动作不够男生正宗,但凭着我的努力,我学会了整套太极拳。当我在舍友面前打太极的时候,她们就取笑我动作太夸张,她们说那不是太极,而是“泰极”,有泰拳味道的太极。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就是动作张扬了一点,这完全符合老师的要求。有时候自己在宿舍练的时候,遇到不清楚的部分,我就会看陈小旺的《内功拳学阐微》,自己揣摩个中的内涵,再不懂的话,就等到周二的时候问同学或老师。

总结一个学期下来的太极体会,我认为太极拳是一种既神秘又普通的功夫。说它神秘是因为两点。一点是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另一点是所有练太极拳的人当中真正地学会太极拳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和“意”的功夫。虽然形意拳、心意拳等功夫也重“意”,但太极拳是和宇宙本源相通的一种功夫,其“神”、“意”是其它功夫所不能及的。第二,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以意运身,是太极拳的根本特点,也是练太极拳的根本方法。太极拳是一项很放松身心的运动.学习和工作之余,小小的练一下,对于缓解疲劳就很见效果。第三,我很喜欢

书法。练习太极拳,对我理解和学习书法也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以意运身,内外合一”的十六字真言和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道学书法家所表现的境界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同的。那时缓时急,亦缓亦急的动作给我的感受,和我欣赏<<兰亭序>>时的感受几乎是一样的。

老师说要学好太极拳是要下苦工夫的,所以他也是理解我们的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还要抽出时间练习太极拳的确是难为我们了。因此老师也是很专心地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们,特别是我们旅游管理系的学生,老师更是每周二提前30分钟到场地,教我们,在大学很难得仍然能看得见这么位负责任,专心教导学生的老师。

现在我学习了太极拳,虽然只是知道了招式,但我每天都练,争取早一天加深对它的了解。同时,也是对自我生命的了解。

篇2:我的太极心得

我给大家说说我的太极朋友宋梁道。

他有大大眼睛,长长的.腿,虽然只比我大一岁,但个头却比我高可多。我们是在和孙满长老师学习太极拳的时候认识的。我们在一起学习了两个多月,相互之间也了解了很多。

他热爱学习,喜欢打太极、踢足球、吃牛排,不喜欢打乒乓球、坐车、吃白菜。我的爱好他也都知道。我俩在一起时大都相处的很好,但也有很多小摩擦。有一天下午,我们照常来到体育场练习,他正在认真练习的时候,我走到他旁边想和他说话,但他正好出拳,拳头打到了我身上,我以为他是故意的,所以和他打了起来。大人看到了,过来把我们拉开了,问清楚了原因,让我俩和对方说对不起。我当时还不想说,但宋梁道不加思索就对我说了对不起。我一愣,也赶忙和他说了对不起。从那件事情之后,我们俩更加好了。

篇3:我的太极观

太极者,大道也,拳术乃为道之技。人体乃道“器”也,人心向道,“器”可感也。《周易》、《内经》、《黄老》、《孙子》,铸造培育了这一传统文化之奇葩,今之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人心不古,忍“太极十年不出门”之沉寂者尚有几人?杨禄禅、杨班侯、陈发科辈的神功妙技,今天看来已成天方夜谭。纵有邓公“太极拳好”唤醒百万太极拳众,得其道者仍凤毛麟角耳。

今之拳之劣者,欺世盗名,居以场馆;精拳高士,隐之野数;“太极文人”持迂腐之笔,著玄虚之文,使人难窥太极门径。科学之昌盛,影视之普及,虽可将太极“大师”们请进寻常百姓之家,而道学非视可摹,非听可悟,太极高手非“明师”言传身教难成也,以影视书刊为师,欲登太极殿堂,乃水中捞月,徒劳也。

篇4:太极-习拳运劲心得

习拳运劲心得 汪金林

记得在大学国术社练太极拳时,一腰部对身体的可贵,难矣!对一个经常运动者而 言,腰部运作的重要性自然较能有所认识,但要说到深入了解腰部在运动时和身体 其它部位的关系,仍是少数。因为绝大多数运动的旁的学长总是不时得提醒「用腰带」,简单的三个字,却是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的练习,才开始体会得到。一个甚少运动的人,是几乎不可能感受到邀腰部的重要性,除非受伤生病导致腰部无法受力支撑身体,否则要体会到肢体动作皆在剎那间完成,纵使已是该项运动的佼佼者,对腰与身体的关系,仍是知之有限。但在拳术的领域中,对于这方面的体验,必须要有深入了解功夫才能日益精进。在自己练太极拳时,头一个困难就是必须改变平常的习惯以四肢带动身体,所以,是「用腰带」的要领,就让我吃足了苦头,彷佛硬要身体多出,进而可以牵引四肢。基于腰是身体上下相连之处,也是身体少运用部份中比较有机会动到的地方。因此唯有对初学者不断提醒,先习惯用腰带动身体的运作,才能更进一步窥得武术的精妙。当习拳者将此种肢体牵引感觉逐渐熟悉后,便可进一步提醒练习者在运一样东西,而四肢却变得很累赘,要如何运作才是「用腰带」,实在是难以体会,经过数年的练习,才渐渐知道这是一种牵引关系,平常人可以轻易地用四肢随意肌牵引身体,可是练拳却是恰恰相反,要将不随意肌训练到随心所欲作过程当中,试着将脊椎和腰的带动作串连,强化此种牵引的感觉,这部分的练习在学拳历程中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介绍拳理的书籍中,常会看到「拧转」、「折迭」、「缠丝」等词语,其实都和脊椎的运作有密切的关系。前辈们为了使后进者更容易体会这种抽象的感觉,因此从生活中找寻人们熟悉的事,其实并不尽然,但必须付出辛苦的汗水,反复练习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开发这一片原本已在你我身上的处女地。在中国权术当中,描述「内力」最多且以「内家拳」正宗自居,当算是太极拳,现在所建立太极拳理论者,不外乎是以传统阴阳五行思想或力学角度切入,可说是相当完物,同时又符合拳理的词汇来表达。说得更确一点,这是一种深化的牵引作用,完完全全由内在的运转,进而带动外部四肢的运动,所谓「内力」其实就是此种运作方式的外显现像,如同在枪管中加了樘线一样,具有毁灭及贯穿性的力量,造成的伤害自然异常严重。在武侠小说中读到「内力浑厚」的高手如何如何时,不禁让人羡慕,并认为此种能力是神秘的、高不葛及的整,但就笔者练习的感觉而言,这些论据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却无法与自身经验产生直接共鸣。当人们埋首这些论著时,却忘记了其实拳理真正原线索才最真确。从接触武术那天开始,就常听到一些动作要领的话语,诸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立身中正、松腰坐跨、膝屈足稳等,并且强调如此才能含胸拔背,扎下厚实的根基。对于这些词语是在也熟悉不过了,尤其在基础桩步练习,教练调整动作时,通常也是由这几个大方向作指标,届时便发现原来那些话语是动词而非是名词。为了使练习者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自我提示,前辈们整理了「八大要领」,点出身体八个部位在练习时,该处于何种状态,该到达什么位置,越想做到这些动作要领就越是吃力,汗水越是省不得,因为身体外部的几个点要达到标准,必须靠身体内部的力量去支撑。换言之,内力的产生正有赖于度作要领的确实。因此,初学者必须先体会腰的运作流程,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增加双腿的支撑力,进而由对腰带动全身的感受,延伸到由脊椎带动全身的体会。所以,必定要虚领顶劲,即是将脊椎拉直,头顶悬而尾吕收,自点在哪里,甚为可惜,且内力究竟从何而来,也就越来越不可得了。所以,如果要解释内力的运作方式,应该从外在的动作要领去找寻然便可含胸拔背,也就比较能够体会脊椎和力量对称性的感受。由此可知,内力运作与基础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位高手必然是已经熟悉这些过程而且运用自如,自然转化成外放动作减少,内部力量增加,发出的劲道自然不同凡响。从这里也就可以解释为练拳忌躐等了,一方面是当功夫不到,却硬要接触较深的东西,容易造成筋骨及内以了解为何太极拳打得慢,其实是因为要做到「极」、「尽」,当然快不了,而非故意放慢。因此,太极拳的本意应是与道教中的阴阳思想无直接关连,只是两者之间

多有其说服力而已。就的拳实践者而言,仍然要从基础出发,方不致忘本,进而使老可兼容之处,譬如开合、虚实与阴阳可以相通,加以中国文化的特性及社会发展的背景,乃成为今日太极拳的主流理论。至于以力学建构的理论则是为了印证太极拳的科学性,强化祖宗的好东西能真正发扬光大。所以,由脊椎牵动全身所带出的力量,才是内力的发端,也就是身体的力量。藉着占较多数不随意肌所发出的力量,透过少数随意肌向外爆发的运作方式,如此内力才算真正展现出来。从这里解释太极拳为何以内力称着,因为此种拳的风格就是要把拳的动作要领做到极,开要开到极限、合脏的伤害,一方面也是练不到而自欺欺人罢了。要合到尽头的缘故。这也就可八十八年十二月

篇5:太极练习心得

2011年9月1日偶经光明山新一佳广场,我被张老师他的那种待人的诚恳,博大的胸怀,不图名、不图利,只想把自己所学的太极拳让人们去了解、去受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在张老师悉心指导下正式开始练习太极拳。在练拳过程中,老师把自己的太极精髓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学生,不厌其烦,手把手地言传身教,老师的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个赞许的眼神,都在激励我一定要坚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意念。

缓慢的打拳让我身心绝对的放松,既让身体得到了锻炼又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消除了一天的疲倦,我练太极拳已近二个月,原来从未接触过,但仅是这二个月我觉得打太极拳真是养生的好方法。我一向体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学习太极拳,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至今没歇一天。感觉特别好,特欣慰的是多年未愈的颈椎病竟奇迹般地好了,二个月以来感冒都未患了,同事都说我现在人也健壮了,精神状况也好了。

近二个月来在张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学会了太极拳的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虽说是只知其形,不知其神,没有达到稳静.正大庄严的气象,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一招一式慢慢练,张老师在教学中常提全身心的.放松,心静体松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和难点,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领。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因此,行拳一切动作都应有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能得到彻底的放松和舒展。大脑在动中获得休息,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好调整,对治疗神经衰弱和防治高血压病有很好的作用。 以意导体,意气合一,意气合一时,则和针灸“得气”、气功的“内气”一样,随着意的到来,肢体内有热、胀、蚁走、电麻样的感觉在流动,甚至自指端有向外放电的感觉,能达到治病防病保健祛疾、养生长寿的功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能强身健体。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练太极拳的行列当中来,。太极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是如果想练好,那需要一段刻苦努力的过程。

篇6:心得—太极拳

首先,学拳开始,动作要规范,每一势要做到位,通过摆好姿势检查脚手是否和身体正中线方向(鼻尖)一致,看能不能产生的合力为原则,通过把脚手骨骼调节顺,便于保持攻防最佳间架。在此基础上注重以外形带动身体转动划圈,注意外三合的协调配合。

其次,当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外三合基本能协调配合后,意念开始以身体带动外形练拳,手臂等上肢意念上要慢于身体,身体通过节节贯穿保持气血传递,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有蠕动感,使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能够转动,手落下时自然松垂,如衣服架上挂了一件服装,袖子下摆自然,如无垠树上挂着三尺罗衣,随风荡漾。手臂上摆时,手指向上,手臂尽量和身体中垂线保持平行,身体以脊柱为轴保持左右对称,上下协调,能通过身体把圆圈转出来,一切动作都是为了转圈,并且通过身体传递,下至脚底甚至穿过地下循环再反传至头顶而完成身体大循环即大周天,有利于气血流畅,能很好的增强人的身体健康,对防身技击更有实效性。

最后人才能在一种自然态中练拳练功,一切功夫都体现在日常练拳当中,如拳论中云:“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如书法行书到草书的过渡,要的是一种气势,也体现了拳道的一种艺术,从拳道之小道而得大道。在实战中,一切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不和对方有一丝的抵抗,一有对抗就转动变化,而意识始终在先,始终在松空中控制对方,才能做到发放人随心所欲。

练武术练的是对自已身体的敏感程度。有二层意思:1,对自己身体内部的敏感,可以灵活支配自己的肢体,2,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当受到外界打击时,身体会自发的作出动作规避伤害。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

人是一个重心支撑体。

前不久看了一个叫功夫天下的论坛和徐世煕网站。其中有很多关于功夫和太极拳和论述,看后感觉受益很多。

关于太极拳:很有争论,自己也知道练的是太极操。徐老师的这就是太极拳的视频一下子让人明白了。棚捋挤按,以前看都不看的东西,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也说明徐老师是有很多体会的。

基本功很重要,招式是下架子,必须要靠基本功才能发出来。这些基本功包括:力量,速度,稳定性。最起码的练习:站桩,俯撑之类。不管练什么,基本的东西都要有。

篇7:我的太极梦

去年初秋,身体特别不好,心情格外低落,总爱一个人到天坛公园闲散地走走。一群衣袂飘飘的太极拳人就这样走进我的世界。

那动作的浑厚端庄,那意境的深沉稳健,令我不由自主停下脚步,太极拳的神韵瞬间吸引住我,并如一缕金色阳光射入我阴云笼罩的内心。

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而言,太极拳既熟悉又陌生。它离我们那样近又那样远。说熟悉,是因为没人不知道“太极拳”这三个如雷贯耳的大字:说它陌生,是因为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接近太极拳。

真正接近太极拳的人太少,并不是说太极拳高高在上。其实太极拳的包容性极大,任何人都可以练,无论年少年长、身强体弱、男人女人、富贵贫贱,不同层次的人都完全可以和谐地在一起修炼。太极拳如同宗教一般接纳众生,没有任何门槛,这在武术中是独一无二的。

现实中,能不能走近太极拳,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阅历和心境。拿我来说,如果时光退回几年前,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练太极拳的,哪怕别人硬拉着我去。那时的我,像许多人一样奔波在生意场中,完全为金钱名利而生活。那时的我,性如烈火,意如飘风,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奋力拼争那些实质上已经不再需要的东西,很难停下来。

力不从心的时刻终究到来,情随事迁,唯感慨系之。在经历深深的失落,在经过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后,我自觉自愿地走进太极世界的大门。

引我入门的是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萧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赵艳老师。50多岁的她看起来红光满面,神清气爽。自1998年起,她开始教授太极拳,并组织成立了首都武术文化沙龙和萧式太极拳研究会。她拳法标准,形神兼备,且性格开朗活泼,极富亲和力,因而备受学员喜爱。我投到她的门下,开始了我的太极之路。

赵老师讲拳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往往是先讲拳理,再至动作,思路格外清晰,听者极易明白。对于特别难以掌握的地方,她总能不厌其烦地对要领给予详细阐述,严格要求大家反复练习,直到大家对拳意、拳法掌握精准为止。

百练成拳,千练成技,万练成名,亿练成家。为达到老师的神形之美和境界,我全身心投入其中,每天反复上千次地练习单式,并从书本和视频上学习精义,深入揣摩整套拳法的内在境界。突破如期而至,我的拳法由稚嫩渐入佳境,身心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愉悦,那是一种精进的喜悦,是任何金钱和功利都带不来的,是发自内心的、提升自我的大欢喜。

但这种喜悦是时断时续的,一次突破的喜悦后,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障碍,而且新的障碍越来越难突破。在最难突破的时候,我有时甚至想到放弃。然而,太极拳让我终究不能放弃,每次有几天不练拳,我的心便如丢了宝石的戒指空落落的,太极拳的魔力依然牵着我的心。

太极拳最需要的是耐心和扎实,任何企图走捷径的人都无法登堂入室。一番番不懈的深入习练后,新的突破随之而来,在喜悦与苦恼交替之间功夫与日俱增,我逐步体会到自身与生俱来的韧性。这是生命的韧性,不因任何困厄而放弃成长,不因任何阻碍而停止前进。三十年来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体会到它,是太极拳让我体会到生命之韧!

有太极拳的日子不再浮躁,有太极拳的日子不再空虚。一开一合,一顺一逆,一阴一阳,我的身体和心智一天天强健起来,如春之苗,如燕筑巢,不见其增却日有所长,整日的烦乱心绪一扫而光,数年的缠身之疾不治而愈。不到一年时间,太极拳给了我脱胎换骨的变化。今年夏天,我回东北老家小住一段时间,父母亲友都为我身体和气质的变化感到惊喜。

那段时间,在家中的客厅里,在广袤的田野边,在潺潺的小河旁,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到处留下我练功的身影。而在家乡的公园里,我也见到了好多好多的拳友。太极拳已经普及到如此程度,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如今在中国,不论你到哪一个城市,都不难找到大批的拳友。感谢命运让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回京不久,2011年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大会进入倒计时。我迎来练拳以来最为重大的一次交流赛事。重在参与,成败不计,我进入赛前的强化训练,身体的柔韧性、动作的精准度和拳法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10月16日,我以最佳状态走入赛场。调整气息,渊停岳峙般肃立片刻,眼前没有评委,没有观众,如在“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的山间,一套已经融入生命的太极精武拳如长江大河缓畅涌出。

金奖!第一次参加赛事,就获得了金奖。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这确实是太极拳对我的褒奖。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经历无数次盘根错节和无数次迎刃而解后,太极拳向我展示了崭新台阶。

天地“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而太极拳赐我以“从容”。曾几何时,我不止一次地想,一个人想要淡定、骄傲而又充满希望地生活,是多么地不容易。不想,在太极拳中我找到了这种生活状态。

修炼太极拳吧,太极拳必定给你厚重而绵长的回报。在博大精深的太极拳面前不懈修炼,一次次进入更新境界,直至巅峰,这就是我的太极梦。

篇8:太极心得体会

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太极拳法,小时候就听说过,并且由于电视剧《少年张三丰》,对之就更加崇拜了,只是由于众多原因,根本就没有机会学习。现在在南阳理工学院学习,学的又是医学中的中药学,在这一学期有幸可以学习太极拳,真的是万分兴奋!

第一节课时,由于天气的原因只能上室内课。这节课老师就先给大家进一步介绍了太极拳,并教了大家最基本的用手臂画圆和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吸气和呼气。最开始时要“坐桩”,要坚持十分钟。刚练时就只觉得太累了,什么崇拜呀全丢在脑后了,但是老师不断鼓励我们,我也就对自己说不要放弃,不要放弃,然后照老师说的每个步骤伴随着吸气或是呼气的气息变化着,什么都不去想,静静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风刮树的声音,鸟叫声,渐渐的觉得整个人全身都变得很轻松,也不再觉得那么累了。在那一刻,可以忘记一切杂念。

学了小半年了,这门难得的太极课也快要结束了。现在基本动作已经都差不多掌握了,那么在这里,我就谈一下我的一些感受。

学过太极拳的都知道,学太极要把心思放在寻找拳意上、寻找灵感上。不断积累拳意和灵感,通过质量互变的转换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方向迈进。太极拳练的是全身敏感,不是一拳一脚,而是全身都透着小心,全身都长着眼睛,全身都是拳脚,挨着何处何处发。

一、太极拳的姿势要求: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⑥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二、优秀的太极拳表现出的要领:

①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②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③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④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⑤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⑥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⑦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

紧密衔接。

三、我个人认为锻炼之三步非常重要:(1)、轻轻开始在开始练习时,我们往往容易着重用力地提手动脚,这样非常容易将已经放松的身体归于紧张,在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身体感觉只有一丝空气引导我们的身体,轻轻开始按照太极之理运动起来,此时之身体心理都非常的宁静,心里一派清净,身体非常的圆融!(2)、慢慢运行在轻轻开始的基础上,按照太极拳运行的基本法则,慢慢走圆形地进行相对的从一点到另外一点的运行,此时之身体心理都非常的舒服,身体里一派精神,身体感觉非常的圆融,沉着!(3)、默默停止,默默停止分两种情形,一是每势终止时,这时应该默默停止,以等待下势之机的产生,从而再“轻轻开始,慢慢运行,默默停止”!(4)、练习完一套完整的太极拳以后的收功之时,这时也更加应该默默停止,以等待全身之机的产生,此时之身体心理都非常的舒服,身体里自然会有感觉,静静地体悟身体内的非常圆融的感觉。

四、学练太极拳在形体上的三步标志:

初学时,一般只顾到四肢的活动,并且最注意两臂的比划,这时以两臂比划为主要标志。第二步是以腰动为象征的周身一体的运动,这时才找到了太极拳“腰为车轴”带动全身的劲路,这一步以腰的活动为主要标志。第三步,长了功夫,形神兼备,腿健步稳,这时可以把腿的稳健看为主要标志。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检验自己的拳学练到了什么地步,也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测定别人的拳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从两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学练进展的,不是单靠模仿就能成的。当然明确一些学练步骤和方向,可减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但苦练还是少不了的。每进一步都要下相当功夫。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进到第三步的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他基础好等原因。大多数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练习,花一定时日,少则几月,多则几年不等。

五、太极拳之行与意的结合。

太极拳所有发力都是缠丝劲,像螺丝旋转着钻出去,即使是掩首宏拳、金刚捣碓、当头炮这样看似直线的出拳动作也是旋转着发出去的。在螺旋缠绕中,引化对方劲力,消化对方劲力或改变其劲道。练拳时还要注意气息与动作的协调,这就是形与意合、意与气合。一般来说,一个动作配一吸或一呼,以保持呼吸顺舒畅,动作到位,姿势准确。当动作到位时呼吸已尽,或当呼吸已尽时动作到位。在意识的指导下,呼吸要配合动作,动作也要配合呼吸,两者要互相兼顾,才能把动作与呼吸相结合做好,由于我是初学者,体会不到体内气是如何走的,这样连就是用先意练气。

六、修心养性为太极之根本。

灵感的积累要在松静上下功夫,大松大软才能气力内敛、意沉丹田。神气外露、满脸劲气,容易把人变得愚昧。而松静要求心境平和,全身上下舒舒服服、沉稳泰然。身体的深层宽舒自然在于心灵的宽舒自然。心灵的宽舒首先在于养成宽恕的品德,孔子说:“忠恕违道不远”、耶稣也说:“爱你的敌人,为迫害你的人祈祷”、老子也告诉世人要:“以德报怨”。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敌意,那他就心气不和、血流不畅,加以时日必将百病缠身。仇恨和敌意是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源,也是一切坏事和邪恶产生的根源。不彻底消除仇恨和敌意,莫练太极。练太极当有大博爱、大胸怀、大智慧、大毅力。体谅苍生方能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七、最后,太极拳与女性养生很有帮助

通常来说,由于生理原因,女性的气血易于亏损、不调,进而导致贫血、肾虚、内分泌紊乱,直接导致衰老的过早来临。没有哪个女人不爱美,不希望青春与健康常驻,太极拳就是满足她们这些愿望的最佳方案。中医理论与实践证明,高强度的运动形式不利于科学健身。

而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呼吸匀长,静中寓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交修。打拳过程中,内气自然流转、动作和谐统一,可以调和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以至肾气旺盛,神清目明。总之,太极拳就是通过颐养精、气、神来增强人体生命力,使之日趋旺盛。

篇9:太极心得

指导老师:余学好教授

体育系10级体育教育专业4术科班

姓名:张福海 学号:1013402033 刀在古代是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刃薄,适于劈砍。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练习方法: 刀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朴实无华和简练流畅。相对于已经严重趋向虚华的多数表演性套路来,刀的单势和套势,都显得要简单一些,凡一刀一势,莫不脚踏实地,严守规矩与法度。动作之大小,进退之尺度,全在一定的规定下进行,不允许随意变化和玩弄所谓身法。这种近乎刻板的要求,是现代一般武术中不多见的。然而,这一刀一势一进一退,都非常之吃功夫,需要从大功夫、大辛劳入手,在千万次的练习中求得成功。在正确指导下,练之既久,功夫到了,“刀味”便慢慢渗透出来,长刀特有的“杀气”也会放射出来。这时,随着“脚法”日见提高,流畅感油然而生,练之者自能领略到“流畅”所带来的愉悦,游刃自如,神气淋漓,欲罢不能。观之者能得到一种在花派武术那里绝对享受不到的气势感和韵律美。基本功:

(1)

步型:弓步、办马步、独立步、虚步、开立步、仆步、丁步。步法:上步、退步、碾步、进步、撤步、摆步、侧行步、跟步。身型:五弓备齐,内劲自生、自然得体,蓄放有度。身法:拧身、转身、翻身、起身、塌身、伏身。腿法:蹬腿。

套路:(1)弓步缠头

1.右腿屈膝略蹲,左脚向左上步。右手持刀使刀背贴身从左绕向身后,左臂内旋(拇指一侧朝下)向左伸出,掌心朝后。目向左平视。2.上身左转,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右手持刀手心朝上,与上身左转之同时从身后向右、向前、向左肋处绕环平扫,手心朝下,刀背贴靠于左肋,刀身平放,刀尖朝后;左臂随之屈肘上举,至头顶上方成横掌。目向前平视

要点:缠头时,刀背必须贴着脊背绕行。扫刀时,刀身必须平行,迅速有力。

(二)虚步藏刀

1.上身右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右手持刀,手心朝下,与上身右转之同时从左肋处向右平扫,刀背朝前;左掌随之向左侧平落,手心向上。目视刀身。

2.顺扫刀之势右臂外旋,手心朝上,使刀背向身后平摆。

3.右脚前脚掌为轴碾地,脚跟外展,上身随之左转。左脚后收半步,膝关节微屈,右腿屈膝略蹲。

右手持刀,刀尖朝下,从背后向左肩外测绕行、向右腋处弧形绕环。目向左前方平视。

4.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微屈膝,左脚前脚掌点地,成右实左虚之虚步。右手持刀从左肩外侧向下、向后拉回,肘略屈,刀刃朝下,刀尖朝前;左手随即向前成侧立掌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目视左掌

要点:以上四个分解动作,必须连贯起来做。扫刀要平,绕刀要使刀背贴靠脊背。

(三)弓步前刺

左脚稍前移,踏实,右脚随即向前上步,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箭步。左掌在上步之同时从前向上、向后直臂弧形绕环,至身后平举成钩手,钩尖朝下;右手持刀随之向前直刺,刀刃朝下,刀尖朝前。目视刀尖刀盘), 刀刃朝前 , 刀尖朝上 , 刀背贴靠前臂内侧;右手五指并拢 , 垂于身体右侧

1.右手向右、向上成弧形直臂绕环上举,手心朝左。

2.右臂外旋并屈肘,从左下降至左腋近测,手心朝上;左手握刀在右手屈肘下降之同时,由身前屈肘从右臂里面直臂向上穿出,手心朝右,刀尖朝下。目视右手。

3.右手从左腋向下、向右弧形绕环,同时左手握刀从上向左、向下弧形绕环。目随右手。

学习刀术的要领: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属于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流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刀以劈砍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还有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刀法。

心得体会:

首先要研究领悟每一个动作的意义、用法,不明白就纯粹是乱舞。明白用法之后,就要更多的注重“刀意”,体现出刀法的凶狠威猛。所谓刀走黑,刀与剑不同,它属于重兵器,挥刀直近,猛杀猛砍,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也具有完全明白了用法,并能很好地体现出每招的用法,刀法才会真正有味道,有真功夫、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刀法是真是假。另外,刀法还要注意圆转,基本动作是里外缠头裹脑加斜劈。所以缠头裹脑一定要反复不断地练,练到能顺手就用。练刀,还要注意手法。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你的刀法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不持刀的那只手的动作看得出来。不持刀的手,不是摆设,是要配合刀来进行的,它始终走在刀的前面,起到保护、引化、防守和辅助进攻的作用。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用的。要研究透彻。最后,练刀还要注意身法和步法。身法是要正,要圆,不要藏头猫腰,缩头缩脑,也不要过于挺直导致僵硬。步法要活,重心要随时保持在一条腿上,重心转换要快,要自然,即所谓打人如行步。刀是我国古代兵器的一种,现代中国武术短器械之一。以各种刀法组成的刀术套路是现代武术运动项目之一。刀术具有健体防身、竞技比赛、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刀术”指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刀,“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儇跳超距,眼快手捷”,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刀术的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还有云、崩、挑、点、抹等刀法。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雄健骠悍,如猛虎一般。

参考文献 :《刀术学概论》 徐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中国刀术教程》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篇10:太极拳心得

--李雅轩

(一)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收藏才行。

(二)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主要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的充实起来,养这种灵感主要的练法,是在稳静上练功,如不稳不静,那就绝对练不出灵感来,如手上身上脑筋里没有灵感,那就不能算太极拳的功夫。(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练太极拳,心里要平静舒适泰然,把气息调的舒舒服服的去练,不要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只是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就行了,如是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这是练外功拳的形态。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子也找不着拳意,拳意不上手,是一辈子瞎糊闹。

(四)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如找着拳意就算入了门了,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如不相信这句话,那就练不好拳了。(六五年四月五日)

(五)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李香远就这样练出来的。第二步的练法,是注意周身关节的放松放软,无论是腰膝或肩肘,甚至指节,腕节。脊骨的每一节部,都要以思想之力慢慢的将其松开了来,这步功夫不易作到,但如日子久了,以思想力慢慢灌输,是绝对可以作到的。

(六)每练功务要以腰脊为轴,带领着四肢而动,如感觉两臂、两手松软软沉甸甸的,才是练对了,在这个时候,两脚两腿是很柔弹的,很扎实的蹋在地面上,这样子才对。

(七)在练时要随时体会腰脊上的源动力,它是如何的劲带动,挑动着两臂两手而动转的。是柔劲,还要有弹力。

(八)练功夫第一要紧是提起虚灵的神气来,一身的神气要充满,但又要收藏在内心不使外露锋芒,又要以灵机灌注,不能呆板,神气极稳,浑身是意,这才是好的练法。(六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九)一定要在大松大软上,两臂如在掉下来一样沉甸甸重砣砣的一手一势去练,否则就练不出好的身势来。在练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舒舒畅畅的去用功,如长江大河之水滔滔的不绝之势,如不如此,练不出好身法来,此道理要好好想想。

(十)最上乘的练法,是练神,练意,练气,练虚无,不能死死的练筋骨肌肉为主也。

(十一)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

(十二)太极拳也要有些基本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是柔的力量,而不是僵的硬力。有了基本上的力量,再有柔软,再有松沉,再有灵巧再有轻妙,这才够完全,如是脚下浮漂的,那就练不出实用的功夫来。有了基本上的力量,然后注意练灵感,一步一步的把灵感充实起来,然后在推手时才能作到蝇虫不落,寸草不粘的地步。

(十三)太极拳的功夫,还不能死死的在沉劲上下功夫,因为有沉劲,只可是用于友谊的推手沾粘,如是用之于对付比斗,是非有蝇虫不落、寸草不粘,轻妙绝伦、变化神奇的功夫才行。所以说太极拳总要在轻灵变化,神气灵感等方面下功夫才对。

(十四)练柔是初步的功夫,然这种初步的功夫的练法很要紧,因为柔是练筋骨上的力量的,这是根本上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然后才能练大松大软,以达到轻灵虚无等上层的功夫。

(十五)如真的沉下心气练功夫,其身势就特殊的庄严伟大,其五官面目就显见一种非常庄严的气派,正大的神气,有令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之威势,此所以自古以来,练武的人士多有忠直侠义之风也。假如说功夫到了上乘是讲究轻灵虚妙,如沉着劲稳重去练功,这不是矛盾吗?不,因为轻灵虚妙的功夫,是稳重沉着的.功夫,出来的自然轻灵虚妙,而不是初练时就找轻灵虚妙的。如是沉着稳重的功夫尚未练到成功就找轻灵,那就成了浮漂而不是真正的轻灵了。

(十六)老论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就是说在不发劲时是百无所有,也就是极柔软也,在发劲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所有之劲打来,这就是所向无敌,极其坚刚也。

(十七)练太极拳的功夫,如能每早晚静坐一下以养虚灵,是最好的,在练功时,一定要摒除杂念,松腰坐胯,沉气顶头,塌肩垂肘,动以腰带领,这虽是初步的规矩,然无论功夫进步到如何阶段,也是要刻刻注意的。

(十八)太极拳修练歌:心要清慧要澄良知良能藏胸中身心悟觉如明镜体察事物有智明神清骨爽无限美修身致用妙无世人不知其中乐道在有为无为中。

(十九)每练功,一手一势要作到好处,要作到优美,这样子就进步快,如偷工减料的练法,是自欺欺人也。如能练到优美,别人看见也感觉一身舒适,精神愉快可爱,否则看的人也感觉不舒服,感觉讨厌。

(二十)初学时,其呼吸是要舒适自然,不必注重配合动作,否则必致周身不安,甚至胸部痛,气受拘束,久之面黄肌瘦。在初学时,只是身放松软,心放稳静,呼吸任其自然足矣。以后架子找顺打熟,其呼吸自然就会自己找配合了去,如以水泼在地上,水自然的就会低处流去也。斯时若不自然的呼吸配合动作开合,就不舒适不自然,不顺劲,故不要去注意。呼吸配上了动作是一个什么情形呢?在姿势的放大开展伸长时,是呼出气的时候,在姿势的收回缩小时,是气吸入的时候。说沉气,不是用压制的办法,将气压到丹田去,而是将身势放松,使气自然而然的自己落下去到丹田的。不但如此,就算是精神意思也要安定于丹田,盖腹部全身的发力源动处,所有各种的发动全赖于腹部的气的鼓荡,如腹部丹田的源动力不鼓动,身上便无力量发出也。然而注意是注意,又不可以拘束,否则,一身动作不灵。总之,将精神放在丹田,又要由丹田发布于全身各部,不过以丹田为主宰也

(二十一)每练功一定要把劲沉在丹田,如能丹田沉下劲去,人的气度一切就要改变,如沉不下去,那一切的神态气度都是浮的,所以练功须练到气沉丹田这一步。

(二十二)练功夫必须刻刻留意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是要纯以神行。

篇11:我的太极养生

刚开始学太极拳的时候,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两腿酸痛,夜里两条腿酸痛得无处摆放。我通过细细的分析发现,原来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下肢运动的时候要分虚实,这样一来身体的重量必须由一条腿来负担,而且腿还要往下弯,这样必然导致肌肉收缩度增大。另外从一个招式到另一个招式的转换动作缓慢,所用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这样也增加了下肢肌肉的负担,增大了下肢的运动量,使得腿部极易感到疲劳而产生酸痛。

为了减少练拳带来的酸痛,我在练拳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练拳后每天坚持做整理运动,做了整理运动后感觉腿部特别轻松。每次运动后我还会轻轻按摩一下身体,特别是两腿要多按摩几次。晚上睡觉前,我坚持用热水洗脚,促进腿部血液畅通,使肌肉放松,也能消除疲劳。这些方法减少了我腿部酸痛的感觉,当然练到一定程度这种现象就消失了。

俗语道:“人老从腿起。”太极拳的腿部动作很多,步法讲究“虚实分明”,在操练中腿部锻炼所占比重很大,常须以腰为轴带动两脚前进后退、左右迈步,因此可以很好地鍛炼腰部及下肢,提高膝关节及韧带的灵活性,有助于人体平衡、下盘稳固,从而延缓人的衰老。

篇12:学习太极心得体会

余中老师说过,凡是选太极的,都希望能够学到一点东西。短短的一个学期,根本无法深刻领会太极的奥妙,所以只能浅学罢了。之所以选这门课,是因为我的动作比较慢,协调能力不太好,我想太极会是比较适合我学习的一项体育项目。然而,当我真正接触到太极之后,我发现这并不简单。看似简单容易的动作,做起来往往力不从心。一招一式都很讲究,要打好绝非易事。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感觉每一招每一式都好像很相似,很容易混淆,这又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了。很多时候,往往跟着老师做,还能做得下去,一旦没有旁人指点,就顿时茫然无措了。我想,唯有平时多留心听讲、多点思考、多用功练习,才能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

即使是学了整个学期,我们都只是学了太极的一些很基础的东西而已。如此历史悠久的太极文化和拳法,单靠短短的十几节课是很难掌握通透的。学了大概仅仅是有了一张纸,可是再细学时接受的东西才会有地方记。学式子容易改式子难,是说学到一定程度的式子改起来难。初学者还是改式子比学式子容易。不管对错,先接受下来,以此为基础,再仔细深入地学习改正。实际上一下子就对是不可能的,那么容易的东西学起来也就没多少意思。不过,不管对错接受下来的式子,脑子里一定不要划句号,要划上一个问号。改正到一定的程度再划句号。但这时脑子里还应该有那个问号,到了彻底吃透、融会贯通甚至有了创新了,才把这问号拉直而成了感叹号。感叹号是问号拉直的,学无止境,还得留一份虚心。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对于中华民族的国粹——太极拳,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传承它,让它永久流传。

上一篇:经销商合作协议范本下一篇:欣赏的必要性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