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练心得体会

2024-05-05

太极拳对练心得体会(共4篇)

篇1:八极拳六手翻对练

第一段

一、起势

1.甲(穿灰色衣者,下同)乙(穿白衣者,下同)并步垂手,相距约三步相对自然站立,目视对方;两人双手同时握拳,向前直臂抬起,臂与地面平行,拳眼朝上(图1)。

2.甲乙双拳变掌,掌心朝上,以肘为轴,前臂后扬,双掌由头前弧形下落至肩上,掌心向下(图2)。

3.甲乙双掌由耳侧下落,掌心朝前,掸拂两侧衣襟,接着两臂分别由体侧弯屈上提,双掌变拳停于两耳边,拳眼朝下(图3)。

4.甲乙双手由耳根处前伸合抱于喉部,左拳变掌扣盖于右拳面上,再向前平抵而出,拳心朝前,双臂略屈(图

5.甲乙屈膝略蹲,左脚向前迈一步,两脚相距约一脚半长;前腿稍屈,脚尖略内扣,后腿屈膝下蹲,脚尖向前,站成四六步,双脚全脚掌着地;上步时,两人的右拳都拉回至腹部右侧,拳心向下,左臂不动,左掌变拳,拳眼朝上(图5)。

二、甲上步右撑捶,乙抓捋迎面掌

1.甲右脚上步成四六步,同时右臂外旋前冲,右拳向乙腹击去,拳眼向上;左拳回收于腹部左侧,拳心向下。

2.乙左脚向前进步,落于甲右足后面,贴紧甲脚踝,前脚掌翘起“埋根”;同时左手向前抓捋并下按甲右腕,破其攻势,右掌迎着甲面直接劈打(图6)。

3.甲左掌向上将乙右臂托起,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借势猛推乙右臂,收回右拳。

技术分析:甲打右撑捶是用了六大开的“顶”,借向前冲击的爆猛之力将乙打翻。为达此目的,甲必须用技击八字中的“崩”,爆发寸劲,打出炮弹出膛般的力量。甲用左手封挡迎面掌要托举接近乙肘的地方,使其失去向下砸肘的力量。乙用右足“埋根”,可以防止甲抽回前腿脱逃,下面的阻挡配合迎面掌推打,若奏效可使甲仰面摔倒。

三、甲埋根扑身缠,乙拦手下砸肘

1.乙左手逆时针弧线上挑拦拨甲左臂;顺势用手指抓扣甲左肘部,继续往左横拨下拽;回抽后的右手不停顿,直接绕到上面推甲左肩;双手合力拉推并结合左足“埋根”绊腿,欲摔甲(图7)。

2.甲右手顺时针上挑乙左手,将其向右拨开后顺势向右下俯身,同时右脚尖外摆,挡绊乙左脚,右腿外拧并跪压乙左腿;右手下伸扣抓乙左小腿,防其抽拔脱逃;左手按压乙左胯;继续右转体向前倾,利用左肩和身体的冲撞,加上右腿的跪压,上下配合,欲将乙摔倒。

3.乙身体略向后坐,化掸甲的挤靠,借重心下沉之陈震龙 男 32岁 广交武林朋友,弘扬精武精神。四川省成都市红花南路38号教师苑610081 机,左手撤回按压甲左肩,右肘逆时针抡动,用肘尖向下砸甲后颈,借机抽回左腿落于身后(图8)。

技术分析:甲运用八极拳中的“借力打力”,既化解乙的抓扯,又顺势使出六大开的“缠”,出下盘进攻,把技击八字中的“挨”、“傍”与“拾腿”结合起来,破坏乙的身体平衡,贴身粘体,绊足锁腿,令乙跌翻在地。对付抱腿摔的利器是“坐身砸肘”,肘部最坚硬的“鹰嘴骨”借助体重下坠砸在后脖颈或脊梁骨上,谁也承受不起。因此,在对练中,为了避免伤害,乙应该将下砸刖·改为扇背掌。

四、甲绕步圈挎,乙滚顶搋裆

1.甲在乙砸肘未到时迅速起身,上左脚绕到乙右腿后“埋根”,同时,身体向左拧转,腰邯带动右臂,由外向里发旋转力,用右臂里侧横扫乙胸部,下绊上“挎”,欲摔倒乙。

2.乙急向左转体约90度,以右肩阻挡甲圈挎,同时用右肘滚顶甲胸部,顺势前臂后甩,右掌向外撩打甲裆部。甲用左手封挡乙肘部,同时防止乙右手搋(音 chud裆(图9)。

技术分析:甲用六大开中的“挎”摔乙,发小旋转的横扫力,自身下盘必须稳固,所以甲左足上—大步,重心前移,步型落成似弓非弓的三角八棱步,拧腰坐胯,运用碾震的步法加大打与摔的力度和速度。乙为了稳定重心,左转体后也站成三角八棱步,借着旋转的滚力,用右肩阻挡,用右肘和手进攻,化被动为主动,解除险情,重创对方。为了避免伤害,乙要将搋裆改为用掌拍甲大腿里侧。

五、甲顺步翻挎,乙反抱牵羊

1.乙在搋裆受阻的情况下,迅速右转体约180度,撤回右腿,顺势右臂上挑,顺时针缠绕,将甲右臂从自己的头上拨挑过去,同时右手向外旋拧,顺甲右臂下滑抓捋甲右腕,左手掌心向内托抓甲右肘,双手合抱,借着右撤腿后坐身的机会,用力向后下捋带甲右臂,欲将其拉倒。

2.甲利用乙的抻拉順势而进,右脚上—大步,落于乙左腿后“埋根”,同时用右肩、腰、胯挤靠乙,配合右臂向外侧下方的翻挎与右腿的拦绊,欲将乙仰面摔倒(图 10正,图10背)。

技术分析:乙利用六大开中的“抱”,借力向后猛拽,企图将甲拉倒。要达到此目的,仅凭生拉硬拽是不行的,必须发挥技击八字中“撼”的威力,如飓风卷恻,连根拔起。甲若用一般的办法,靠着回扯臂后坐身抵抗,则是用了笨招。甲在这里“借力发势”,用上下挤靠拦挤的“挎”法反过来摔乙,化险为夷。

六、甲挂肘圈挎,乙滚顶搋档

1.在甲向前挤时,乙左手放开甲外拐顶撞甲右肋。前臂山旋,用肘尖

2.甲借机右转身抽回右臂,同时右肘下压,向外挂开乙的顶肘顺势左臂向内横扪乙胸部,使用左圈挎摔乙。

3.乙右转体,左肩阻挡甲的圈挎,右f抓捋甲的左腕,左肘顶击甲胸用势甩左掌撩打甲裆.甲用右手封挡乙的攻击(图11正,图11背)。

技术分析:乙利用技击八字的“崩”法爆发寸劲,用肘撞击甲肋部和胸部,发挥六大开中的“顶”的作用;随顶肘后的甩掌撩打又运用了六大开中的“单”,即单手发力成招,“若棉似铁弹如簧”。甲的右挂肘和左圈挎要随着转体同时进行,发力顺达,快速凶猛,—气呵成。

七、甲按膝击裆,乙顶提拦手

1.乙左转体约270度,左脚撤回半步,左手上撩并逆时针缠绕,把甲左臂挑拨过头落至身后,顺势按住甲的肘部,同时上提右膝撞击甲的裆部,右肘逆时针抡砸甲后背。

2.甲左转体下俯身躲闪乙肘,同时左手按压乙膝,化解顶撞,顺势再向里抡打乙裆,被乙用左手封挡(图12)。

技术分析:乙用六大开的“缠’’化解甲的圈挎,借螺旋力反守为攻,使用肘膝击打甲的要害部位,发挥了六大开中“提”的威力。技击八字中的“傍”为粘意,要求不与对方来势相撞,“以圆破直”,如影随形,使对方无法脱逃。乙在顶提拦手中应该用好“傍”。甲遵循八极拳“就近用招”、“连续发力”的原则,在按膝后手不收回,顺势打裆,是技击八字中“突”字的运用,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发袭击,令敌不知所措,反应不及,遭到重创。

八、甲拧身圈挎,乙滚顶搋裆

1.甲左转体约90度,重心前移,双脚碾震,成左三角八棱步,右臂向左横扫乙胸,欲用右圈挎摔乙。

2.乙落右脚,向左转体约90度,用右肩格挡圈挎,右肘滚顶甲胸,被甲用左手阻挡(图13)。

技术分析:同第一段的第四势相同。

九、甲顺步翻挎,乙反抱牵羊

动作说明和技术分析同第一段的第五势(图14)。

十、甲挂肘圈挎,乙滚顶搋裆

动作说明和技术分析同第一段第六势(图15)。

十一、甲摘肘拨拧,乙缠肘滚背

1.乙左转体约180度,两脚拧成叉步,左脚尖顺势外摆,扣住甲脚跟,防其抽腿脱逃;左臂缠绕并逆时针上挑甲的左臂,使其越过自己的头部,将圈挎化解;左手顺势抓扣甲左肘,右肘滚顶甲左肋,身体前拥,拧腰屈体,利用右肩和背部挤靠甲,对甲连打带摔。

2.甲随乙的劲力向右转身,用右手封挡并外推乙右肘,同时左臂里裹向左下弧形拧转乙脖颈,身体再左转配合右手上托乙肘,利用捆绕拧绞的力量,欲将乙仰面摔倒(图 16)。

技术分析:乙运用“缠”化解甲的攻势,同时用肘“顶”甲要害之处,顺势拧身“傍”“靠”甲,对甲先打后摔。甲趁着乙滚转之机“借力加力”,双手运用螺旋劲对乙实施捆锁拧扳,巧妙地将乙摔倒。

十二、甲挤靠扣膝,乙挤靠提膝

1.乙继续用肩背紧靠甲并向前拥挤,使甲的招法不能奏效,同时右手下探,伸至甲右膝外侧,向斜上方抓提甲右膝,欲利用上挤下提的合力把甲拱倒。

2.甲屈身用左肩背向前滚动挤靠乙,与之抗衡,同时右手按住乙右手不让其上提,左手向下伸到乙左胭窝并向斜上方扣拉,要通过挤靠和抓提摔倒乙。乙忙用左手抓握甲手腕,不让其动(图17正,图17背)。

技术分析:甲乙针锋相对,都想利用“缠”、“提”、“挤”、“靠”拱倒对方。“缠”到极处就像发条拧紧蓄力到了顶点,应该先下手为强,找准时机,反向进发,抢先获胜。“挤”和“靠”的威力在于弹撞冲击的速度,速度快力也大,拧腰抖胯得法,就会变快打慢。

十三、收势

1.甲乙同时松手。甲右脚贴地回撤一步到身后,落成左四六步,左臂略屈横抱于胸前,左掌变成拳,拳心朝下,右掌围绕左腕由外缠绕到内,停于左腕上成十字交叉状。乙稍微右转身,左脚跟外碾贴地略回拉,也落成左四六步,两手动作同甲(图18)。

篇2:太极拳对练心得体会

本文重点探讨三元结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实践的指导意义。本人曾发表的《太极拳“气感”修炼》、《如何提高太极拳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意”练太极“神”打拳》等文章,对这方面已有论述,这次进一步归纳整理充实完善。

一、以“形”为“本体”夯实太极拳“基础”

形,是太极拳的第一结构,是太极拳的客观实体,是人们认知太极拳的视觉形态。形包括太极拳的套路、推手和基本功等肢体的运动和变化,是人体在三维空间的表现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运动。习练太极拳就应从形开始,把形练好了,就为练好太极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形的基本要求

身形、身法,步形、步法,手形、手法,腿形、腿法,眼法以及演练套路的风格、特点都属于“形”的范畴。所谓形,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位相对静止时的状态,如马步、弓步、扑步等为步形;所谓“法”,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位运动时的状态,如,上步、退步、行步、盖步、跳步等为步法。总之,凡是用视觉能感知到的都是“形”的范畴。

对于形的要求古人和当代太极名家都有充分的论述,已成为我们习练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如:松、静、自然,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圆裆松胯,一身备五弓,动若抽丝、步若猫行,轻灵沉稳,缓慢柔和,虚实分明,连贯顺达,等等。各流派的太极拳还有很多自己的特殊要求,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松”是关键

“松”就是放松,它包括形体放松、内脏放松和精神放松三个方面,是身心内外和谐的一种状态。形体放松好理解,是指身体百骸、骨骼肌肉的放松,不崩不僵。内脏放松是指胸腔腹腔中的各种脏器(五脏六腑)的放松,要求重心下移气沉丹田,就好像把五脏六腑下沉到小腹中一样,若“提心吊胆”就容易心浮气躁。精神放松是指中枢神经调节下的心意平和、心情平静。要求展眉落腮似笑非笑,不能皱眉,俗称“眉是心头锁”,如皱眉就会有心发紧的感觉。

放松的好处是能改变肌肉关节的紧张度,增强其活动能力、扩大其活动范围,同时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肌肉弹性和增长劲力。形体和内脏放松能使身体的重心下沉,稳定重心,而精神放松能使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提高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稳定性,从而调节肌体各系统机能。打太极拳时的放松是有目的的放松,它可以使大脑某些区域适当兴奋,其他区域得到放松,这样大脑就能得到交替休息,从而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中引起的病理兴奋,改善神经中枢的功能,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保健康复作用。

(三)动作缓慢柔和

动作缓慢柔和是太极拳的显著特点,也是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门派拳种的重要区别。“缓慢”是指在演练太极拳套路时保持舒缓自然的速度,以不急不躁的动作节奏来完成套路动作;“柔和”是指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肢体动作不崩不僵,圆活顺达。因为,太极拳是以意驭形、以形聚气,而内气是一种细微的本体感觉,所以这种内气只有在相对缓慢柔和的运动中才能体察感知,在快速或大强度的运动下是很难感觉到的。

(四)注重动作的整体协调

太极拳的形体动作是一个整体,因此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之说,此作为太极拳练习的要领,广泛为太极拳爱好者熟知。但我们对此不能理解为“一动齐动、一静齐静”,它是一种有先后、有节奏的次第运动,有先后、有节奏的次第平静,这才是其真正的含义,其实质就是整体协调和配合。

人的形体是由四肢、躯干、头项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太极拳的招式动作需要整体配合来完成,肢体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空间运动轨迹,都有自己的运动“矢量”的“度”,过与不及都不好,只有当每一要素都达到相对最佳值时,才会取得最为良好的健身效果。过分追求肢体某一部分的动作高难,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度”,反而会破坏形的整体平衡,进而也会破坏形意气的整体协调与平衡。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拳友,体能弱、柔韧性差,很多还有慢性疾病,他们腰弯不下、腿抬不起来,动作很难达到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自身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维持身体各部位低层次的协调平衡就可以了,而且这样做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整体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总和。就是只要整体协调,不一定非得追求动作的高难。这个“整体大于部分之总和”不是简单的“矢量”相加,而是有条件的,即整体的要素是相辅相成的,每一要素的存在不能制约干扰破坏其他要素的正常存在。比如:太极拳中的分脚和蹬腿动作,有些练习者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超出了自己的功力范围,用了很大的气力,腿是勉强抬高了,结果身体仰到后边去了,这样的动作破坏了身形,与习拳目的背道而驰。在我们现实当中也会出现1+1<2的情况。1+1<2就是系统整体的各要素不能和谐共生、互相掣肘所造成的。

(五)“形‘势’大写意”与“得‘意’忘‘形’”

“势”是指物体或事物的外在整体状态和内在所蕴含的发展变化的潜能与方向。大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不拘小节,要求通过简练、概括、夸张、变形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是一种抽象概括。

太极拳的形“势”大写意,是在比较熟练、比较规范地掌握了套路动作的基础上而成的。当演练太极拳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时,习练者不再刻意追求动作的细节,只注重整体的协调,甚至动作也发生了“变形”,舒胸达意,不再受套路的约束,完全是内意和情怀的外在形体的自然表达。

“得‘意’忘‘形’”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获得、掌握、领会了事物的内在精髓、灵魂、真意而忘其外在之相,以简约化和淡化其外在规定性。这是太极拳演练的一种高级状态,这种不尚细节只注重整体大观的练拳方法,不是随便的、胡乱的瞎打一气,而是在有一定的太极拳功底的基础上,并且是在进入虚灵忘我的状态和特殊的意境时的一种自然流露。得“意”忘“形”,首先是得“意”,这是先决条件,然后是忘“形”。

nlc202309040926

太极拳的“形‘势’大写意”的练功方法,实质是太极拳的一种升华,不是每个拳友都能做到的,不能刻意追求。只有在功力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达到质的变化。这种练法会有很好的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的效果。

(六)太极拳的价值取向决定“形”的风格特点

人们习练太极拳也有不同的目的和追求:有的以强身健体为主;有的追求太极拳的文化属性,注重表演娱乐;有的以竞技为目标,为了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在一个人身上这些追求也可能同时存在。不同的太极拳价值取向,决定了太极拳“形”的风格和特点。

以强身健体为主,就要注重形的整体放松、协调,注重内在的和谐(内三合),功力差一些的拳友,可以在低层次上达到整体的内外和谐,功力好一些的可以在高层次上做到整体和谐。总的原则是,在自己功力(动作)的“阈值”内留有充分的余地,使每一个动作都能达到“游刃有余”,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因为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不在于动作的高难,如果功力不足,而过分追求动作的高、难、新、美,就会打破“形”的整体协调,进而扰乱形、意、气大三角的整体平衡和协调,这样就很难收到健身效果。这时的太极拳侧重的是“形”整体协调和内外和谐。

以太极拳的文化属性为主,作为形体表演艺术,就要注重“形”的高、难、新、美,注重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这时的太极拳就不是以健身为主了,而是要展现它的外在的“美”,使你的表演能够引发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时的太极拳侧重的是“形”外在的“美”。

以竞技比赛为目的,就要严格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来规范“形”体动作。它既不是以追求健康为目的在体能充分有余范围内的协调平衡,也不是作为艺术“美”的展现,而是按照裁判规则达到完美和极限。所以竞技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叫做“训练”,以健身为目的的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叫做“锻炼”。后者侧重的是“形”的规范标准。

二、以“意”为“主宰”纲举目张

“意”是太极拳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方面”,是太极拳的第一要素,是太极拳的灵魂、本质、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古人对这一观点早就有充分的认识和论述,如“心(意)为令,气为旗”、“先在心,后在身”、“心行意,意行气,气运身”、“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等等,只不过没有用现代哲学理论观点来阐述罢了。

(一)排除杂念虚灵忘我

在太极拳运动中,意识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动运用意识,二是无意识(下意识、潜意识)。

所谓“无意识”是指在打拳的过程中,排除杂念、锁住心猿意马,进入清心静意虚灵忘我的状态,这是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打拳时什么都不想,大脑中无意无相、心无挂碍、排除杂念虚灵空白,动作招式变为本能的自然流露,是下意识或潜意识支配的肢体运动。

排除杂念、虚灵忘我,这看起来好像没有意识运动,其实这是人进入了比较高级的意识运动。大脑进入虚灵状态是进行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升级的过程。武林前辈所说的“拳无意、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就是这个道理。

(二)主动运用“意识”做到“形、意结合”

“意识”也就是意念,更直白地说就是“想”,所谓“形意结合”就是太极拳的形体动作要和意念想象相配合。想象可分为整体意念想象和动作意念想象。

1?郾整体意念想象

就是想象自己整个身体置于特定的环境(幻境)当中,去感受体悟。这种想象首先要建立在身心上的“松”、“静”、“自然”方面,然后弱化对外界信息的反映,使大脑进入虚灵忘我状态。想象的意境没有统一模式,可以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心智取向来决定,但通常想象的是:高大、虚无、通透、轻柔、漂浮。所谓高大,就是想象在清纯的宇宙中自己身躯顶天立地巍峨高大。所谓虚无,就是周围环境乃至宇宙都是无形无相的虚无空间,也可以想象自己也是虚无的。通透,就是感觉身躯肢体是透明的。所谓轻柔、漂浮,就是想自己身躯似云又似雾般虚无缥缈。整体想象可以把几种意境组合在一起,这样效果会更好。

2?郾动作意念想象

动作意念想象可分为动作想象和动作的体悟。动作想象就是在打拳过程中,将一定的内在含义加到动作上。如在做云手时,想象巨大的双臂在搅动着宇宙太空或者是在翻江倒海。在做揽雀尾双手下捋时,要想象把一道彩虹从天边牵引下来。在做搂膝拗步时,往前推掌就想象把巨大的气流推向遥远的天的。注意力(意念)应跟随动作的力点走,同时要体会做动作时肢体的内在变化。如在做左搂膝拗步时,意念要在左手上,当左手搂膝要结束时,意念马上转到前推的右手上。在做■手或倒卷肱等动作时,意念跟随手臂运行变化,就会感到两手有抽拉或相吸相斥的感觉。

“形”、“意”结合非常重要,这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认真揣摩体会。

(三)“意”练太极“神”打拳

所谓的“意练太极,神打拳”,就是忽略太极拳的三维空间的物理运动,而专一在意识空间里进行思维运动。也就是不用身体实际练拳,只用大脑默想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回忆打拳的具体过程,这属于纯意识领域里的思维运动。古人称其为“神练”、“意练”、“内视返观”,一些拳友形象地把它比喻为“过电影”或者叫“虚练”。“意练太极”应属于太极拳的上乘修持方法,产生的效果往往会超过实练太极拳,能使人达到身心慧智的至高境界。

意练的方法是,在闲暇时,在安静的环境中,可卧可坐可立,两眼闭合,提肛收睾,精神、体态做到松、静、自然,呼吸平稳,排除杂念,意识内收,然后弱化对外界信息的反映,使大脑进入虚灵忘我状态,入静五到十分钟后,从套路的起势开始冥思静想,一个式子接一个式子“神练”,速度要慢,一切要求同实练相同。

这种意练太极,也可以被称为“太极气功”或“太极静功”,可以作为实练太极拳的一种补充,尤其是对那些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拳友来说更加实用。有人仅仅把意练太极拳(过电影)作为加强对套路的记忆而避免遗忘的方法,但这样就等于舍本求末,没有挖掘出意练太极拳上乘功德。

篇3:八极拳六手翻对练套路

此套路对练方法前辈们称之为“官招”(公开的规定动作),练习时需要攻守严密,配合默契,还需要一招一式地拆讲里面暗含的手法。六手翻里包含有很多摔法、反关节拿法、顶法提法、挎法、盘根法、缠顶法、撩阴法等,一个式子能够变化出诸多的击打动作。

前辈们留有六手翻秘诀和交手歌:

六手翻秘诀

远打折缰近打靠,

贯耳挂提有实效。

滚靠封顶谁能料,

上挎起子招法妙。

贯耳翻车平地撂,

悠裆闭肘取中腰。

交手歌

上手

二人操练互换手,

我打你防抬招抖。

四六炮锤奔中走,

左掌往你面门找。

马闩锁把车翻,

绕步圈挎把人摔。

顺步借力把树靠,

挂肘圈挎把人旋。

转背挂耳去找裆,

进步圈挎翻左右。

要防对方下盘树,

手拐就把膝来扣。

下手

六手翻子二人拆,

你打上手我下手。

抓袍捋袖迎面掌,

吃棍埋根拦手摔。

撩手翻车往下盖,

撤步滚顶往裆揣。

反抱关节把羊牵,

回身进步把肘献。

撩手顶提往后转,

缠肘滚背往下钻。

接住对方左圈挎,

盘树记牢下盘穿。

此六手翻有两种不同的练法,下面介绍第一种练法。二人对练时,必须都会上下手的动作,打完一遍后,上下手互换再打一遍。

一、甲、乙共做起势

1.甲乙相距三步左右,并步垂掌自然站立;再双手握拳,由裤缝向前平端提起,两臂与地面平行,拳眼朝上(图1)。

2.两拳变掌,平提起于头上方,再变为掌心向下落至颈后侧(图2)。

3.两掌由耳侧向

下落,掸拂两侧衣襟;接着两臂弯曲上提,双掌由耳根向前水平推出;右手变拳,贴于左掌心处(图3—图4)。

4.两手握拳,屈体下蹲,左足向前迈一步,成四六步;左臂不动,右拳拉回至腰部,双拳拳眼均向上(图5)。

二、甲四六步炮捶,乙捋袖迎面掌

甲上右足成四六步,右拳向前击出,拳眼朝上,左拳变掌,掌指向下,收至右肩旁。乙右手外拨甲右拳;上左足成四六步,落于甲右足后(埋根),右膝向前顶撞甲腿(吃根),同时左手上前向内捋压甲右臂,右手迎甲面推击;甲用左手格挡(图6—图7)。

三、甲拦马闩翻车,乙撩手翻车

乙左手上挑,用手指扣抓甲左肘部,逆时针方向向外横拨下拽摔甲。甲右手顺时针方向拨掉乙左手,顺势向右俯身,以右小腿外拧跪压乙左腿,右手扣住乙左足跟,防止乙抽腿逃脱,同时左手按压乙左胯部,同时用左肩挤撞乙身,乙用右肘向下砸甲后颈(在对练中,为避免伤害,乙可将砸肘改为扇背掌),同时抽撤左腿破解甲的攻势(图8—图9)。

四、甲绕步圈挎,乙滚顶揣裆

甲迅速起身,上左足绕到乙右腿后(埋根),同时身体向左拧转,用腰部带动右臂,由外向里发横力,用右臂的里则横扫乙胸部,运用右圈挎摔乙;左手封挡乙之肘部,防止乙右手揣裆。乙向左转体,用右肩阻挡甲圈挎,同时用右肘滚顶甲胸部,随之右掌向、向外撩打甲裆部(为避免伤害,乙可将揣裆改为用掌拍甲大腿里侧)(图10)。

五、甲顺步靠树,乙反抱牵羊

乙撤右腿,右手顺时针方向缠肘拧压甲右臂,右手掌心向外扣抓甲右手腕,左手掌心向内托抓甲肘部,双手合抱随后腿后撤用力向后下方掳带甲右臂。甲顺势上右腿置于乙左腿后(埋根),同时右肩、腰、胯发力挤靠乙(图11—图12,正面图应是甲乙背身,这里用的是反面)。

六、甲挂肘圈挎,乙滚顶揣裆

乙右掌迎搓甲面部;甲右转体,右臂拨开乙右掌,顺势左手圈挎摔乙,同时右肘下挂封挡乙左肘,防止乙左肘顶胸揣裆。乙右转体,用左肩格挡甲左臂,左肘顶击甲胸,随之左手向下向外撩打甲裆部(图13,仍为反面图,正面图参看图17)。

七、甲转背击裆,乙撩手顶提

乙左转体,左足撤回半步,左手上撩逆时针方向缠绕,把甲左臂挑在身后随之按住甲肘部,同时提右膝撞击甲裆部(为避免伤害,乙提膝撞甲臀部),右肘砸甲后背。甲左转体下俯身躲闪乙肘,左手按压乙膝,右手击乙裆部(图14)。

八、甲拧身圈挎,,乙滚顶揣裆

甲左转体变左弓步,右臂向左横扫乙胸部,圈挎摔乙,同时左手封挡乙之攻势。乙落右足,向左转体,左手扶挡甲右臂,用右肩格挡甲之圈挎,同时右肘滚顶甲胸部,随之右掌向下向外撩打甲档部(图15)。’

九、甲顺步靠树,乙反抱牵羊

乙撤右腿,右手顺时针方向缠肘拧压甲右臂,右手掌心向外扣抓甲右手腕,左手掌心向内托抓甲肘部,双手合抱随右腿后撤用力向后下方掳带甲肘部,双手合抱随右腿后撤用力向后下方掳带甲右臂。甲顺势上右腿置于乙左腿后(埋根),用右肩、腰、胯猛力挤靠乙(图16)。

十、甲挂肘圈挎,乙滚顶揣裆

乙右掌迎搓甲面部;甲右转体,右臂拨开乙右掌,顺势左手圈挎摔乙,同时右肘下挂封挡乙左肘,防止乙左肘顶胸揣裆。乙右转体,用左肩格挡甲左臂,左肘顶甲胸,随之左手向下向外撩打甲的裆部(图17)。

十一、甲扣膝挤靠,乙缠肘滚背

乙左转体成叉步,左臂缠肘逆时针方向上挑甲左臂,左手顺势扣拿甲左臂,右肘滚顶甲肋郎;再往前拥身用右肩挤靠甲,乙左足尖同时外摆扣住甲右足跟(埋根),不让甲腿抽逃;右手下伸至甲右膝外侧,往斜上方抓提甲右膝,用上下的合力摔甲。甲用右手撑挡乙右顶肘,向右下转体用左肩背挤住乙之滚靠,右手按住乙右手不让其上提,同时左手下伸至乙左膝窝处往斜上方抓提乙膝摔乙(图18—图19)。

十二、甲四六步挂手?乙四六步炮捶

乙上右足,右膝往甲;挡里挤撞;右转身撤左足成四六步,同时冲右拳。甲左转身躲开乙右膝,撤左足成四六步,右手向上向外挂拨乙右拳(图20)。

十三、甲、乙共做收势

两人均两手向下用手背掸拂两侧衣襟,接着两臂在体侧上举,掌心过耳高时再内合翻转,掌心向下由胸前徐徐下按,落收至体侧裤缝,掌心向内;同时收回右足并步立正。

八极拳六手翻对练路线圈:

八极拳形劈演练

八极拳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击方式,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八极拳享誉武坛几百年,其形劈乃门中主要的传统套路,此套路特点是动作朴实、简捷,发力刚猛暴烈,擅用大劈、大擂,一招一式都讲究技击效果。因此,此拳被八极门视若珍宝,秘不外传,难见演练者。我在此介绍的形劈拳是恩师李春和先生言传身教的。恩师曾受教于八极拳第六代宗师丁玉林(字文通)先生隔代学艺,他还曾师从八极拳六世宗师强瑞清之四子强毓璋先师以及六世一代宗师吴秀峰之高足、阴阳八极拳创始人赵福江先生,并与多位八极拳名家高手系统地学习了很多八极拳的套路和技击法。为使八极拳拳技免于流失。

现秉承师意,将形劈拳(六大路)献给广大武术爱好者。

形劈拳讲求劈、砸、崩、挑、突、进,放长击远,远劈近靠,以长制短,变短进身。技击时,以六打开、八大招技击法为导向,劈打技击时,要手眼相随,手脚并用,上打下封,紧逼硬靠,有霸王硬开弓之势。主要打法有:拳打、掌劈、肘顶、肩靠、胯挤,通常体现出了冲、压、劈、砸、贯、蹉、提、缠、盖、撩、拐、刁等技法。腿法踢、钩、踹、踩、跺、碾,要求起腿高不过膝。

演练时,要求头顶、沉肩垂肘、步法以半弓半马步、蹲步、四六步、坡步、转步为主,要求步步紧跟、式式、手随身法起落、以气催力、出手气势n出D出逼人。

预备式:面东背西,并足站立,双膝略曲,双拳下垂拳峰相对,拳心向下、腕内扣,目视身体左侧(图1)。

要领:自然放松,拔顶,闭唇扣齿,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行丹田,足趾抓地,精神饱满。

挑提:左脚向左迈步,右足随之,足面绷起,足尖点于左足内侧,右膝略高于左膝,成右丁步。手随足动,左手略向左划再内旋扣于体前,右拳从体前由下向上挑打。拳眼朝上,目视右拳(图2)。

要领:动作柔中带刚,以转身上步为发力点向前豁挑。

压打:右脚向右后方擦地上步,身体右后转,左腿屈膝贴于右腿内侧;左拳向后、向下翻砸,收于腰间,左拳随式右转成左屈臂立肘右前横截,拳心向内,目视体前(图3)。

要领:右转身要轻柔,右足要含蹬劲。

承上式,随即左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左弓步,左臂内旋扣压至胸前,右拳随上步从右体侧拧腕向前冲出。目视右拳(图4)。

要领:左足落地要有碾力,冲拳要拧腰顺胯,醒气发力。

粘:身体右后转,双足碾地,右臂后拉屈臂至右腰间,肘尖外现。左足擦地向右后方,右足向前滑进一步,同时右拳自胸前向左上方翻出,拳心向上、重心落于右腿。目视左前(图5)。

要领:左臂翻挎要有反撑转之力,臂不过直。

冲天提:左足前滑步,屈左臂内旋扣于腰间,右拳随即向上冲提,同时,右腿屈膝提起,重心落于左腿,腿略曲,目视前方(图6)。

要领:提拳、提膝力要相合,要有向上的顶力。

砸抱:右上冲拳随即下劈砸,左拳同时变掌迎击右砸拳,后屈臂坠肘,掌心朝外至右肩处。右脚提膝向前踹出,目视体前(图7)。

要领:沉肩下气,蹬踹要力达足跟。

挎:右腿踹出即落地成右弓步,右拳由下向右上方翻挎出,左掌随式下按于腰间。目视右拳(图8)。

要领:右足落地要有跺力,右挎肩臂要有外靠之感。翻挎之手臂不可过直,左手下按肘有外顶之力。

抱肘:身体后坐,重心落于左腿,右拳屈臂向内横击、左手自下而上迎击抱于右肘处,目视前方(图9)。

要领:抱肘要有带、勒、沉坠之力。

搓提:左足微后滑步,右拳成掌,左掌向前右掌随,双手同时向身体右侧捋,右足随即踢出。重心落于:左腿,目视前方(图10)。

要领:右足踢出、足尖内扣,左肩要有靠撞之意。双手抓捋要合力、上下要连贯。

撑捶:右足向右前落步,身体随之拧转,左手上翻收于腰间,右手成拳随足落、拧腰转胯向右前冲出,目视右拳(图11)。

要领:右足落步要碾跺、与左足蹬地成挣力,出臂要松肩松胯。

闭裆式:左足擦地向左撤步,右足随之滑一步,右拳外翻,臂向下回拉,身体拧裹,左掌合击右小臂,右拳扣至裆侧,目视右体侧(图12)o

要领:闭裆式要打出崩、炸、沉坠之力。

压打:右足滑步前行再向右转,左足随之跟提,右手成掌向右外划弧,收至右腰间,左臂屈肘向前横截,目视体前(图13)。

承上式,左足擦地滑步向前一步,成弓步,左臂内扣下旋压于胸前,右拳即经左臂上向前冲出,目视朽拳(图14)。

篇4:八极拳“六肘头”单练与对练

“学会六肘头,遇敌交手不用愁”,这句八极拳谚中所说的“六肘头”是八极拳具有代表性的单练与对练套路。此套路短小精悍,全套动作只有十几个拳式。套路虽短,却包含了踢、打、摔、拿等极为丰富的内容,尤其体现了八极拳太极肘的变化,技击性极强。

“六肘头”技击歌诀

六肘头属八极拳,六开八打是根源。

顶肘抱肘抱中提,提里加顶用要狠。

左耙右提单阳换,提中有挎胯力缠。

折缰朝阳分上下,八极本是大周天。

由于历史原因,八极拳门极保守,如今此状况虽有所改变,但公之于众的内容却仍有藏头盖尾之嫌,鲜有合盘托出者。故而本人愿将所学全盘披露,为推动中华武术发展作路石之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肘头”,初学者掌握此技艺后,在没有达到拳劲收发自如之前,切不可轻易与人试手,以免伤人,望慎之。

单练

预备式

背北面南,并足站立,双臂抬起伸直双手握拳,拳心相对,拳面朝前。目视前方。

要领:全身放松,意静自然。头要正,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含胸拔背,沉肩下气,足心虚含,呼吸自然。

起式(恭揖式)

双手缓慢向前、向上划弧,双拳变掌经头侧轻落于肩,掌心向下,肘尖前指。

上动不停,翻掌掌心向上,从肩下落经胸前下掸,分至体侧展开,上划于头两侧耳垂处后,双掌变拳(图3)。稍停,双拳下落至喉部(图4),左拳变掌扣于右拳眼上,再向前平推而出,臂不可过于伸直(图5),上动不停,右拳变掌与左掌同时以腕为轴向前抓握变拳,两腕外旋,拳面相对(图6)。

要领:起式前,先鼻吸口呼一次,气沉丹田。双手上捧,意念将天地之精气捧贯于头并沉至丹田。

拉弓式

接上式,上体不动,左脚向前迈半步,右脚随之进一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左四六步;左臂不动,拳面向前,右拳随左脚上步的同时拉至腹前,拳心向下,右肘尖同左拳成一直线,目视前方(图7)。

要领:上步应擦地而出,落成四六步,前脚跟虚抬;上步与右手回拉要轻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黑虎掏心

右足蹬地猛然踏步前闯,后足滑步跟进半步成右四六步;右拳随上步拧腕向前冲出,拳心向里成立拳,左拳变掌同时回拉至右肘下,目视前方(图8)。

要领:右足前踏步落地时要踩,与后足蹬地形成争力。冲拳同时要拧腰转胯,松肩松胯,自然呼吸,发力时要配合醒气。

窝心肘

右足擦地向前滑进一步,左足跟进一步;右拳翻拧屈肘内旋,落步的同时向前顶肘。左掌在右臂内旋时向前下划弧内收于右肘处,肘尖后撑;目视肘尖前方(图9)。

要领:前顶肘应略低于肩,后肘要与前顶肘形成二挣力;进步时前腿要有撑劲,后腿要有蹬劲。

上翻挎

步法同上式。右臂外旋向右上方翻挎,左掌旋腕下落至右肘下方,目视右拳上方(图10)。

要领:右臂翻挎时要发挤转之劲,亦有冲撞之劲,翻挎之手臂不要过直;右膝要向里拧裹发劲。

左贯耳捶

接上式,上翻之右臂内旋下扣至右腹下,肘尖外撑,左掌变拳从右肘下经左小腹划弧,拧臂旋腕向前上方贯击;右臂下扣与左拳贯击的同时,双足由右四六步变为右虚步,头向右转45°,目视左拳上方(图11)。

要领:贯击要注意扭腰顺肩打出脆劲,变步时左胯要有后抽之劲,右膝要内扣出裹劲。

揣肋炮

左臂外旋回拉至小腹左侧,拳心向内贴于小腹,同时右拳自腰际旋拧向前打出;右脚向前蹬变马步,目视右拳前方(图12)。

要领:此式要打出八极拳特有的十字劲,并要注意上顶下沉,左撑右拉;右脚蹬的同时,配合扭腰转胯,辅以发声,以声助气,以气催力,拳出如炮。

闭肘式

承上式,左足稍抬擦地向左回撤一步,右足亦随之滑一步;右拳向内旋拧向下、向左划弧,左拳变掌;整体拧裹,左右小臂崩击小腹,同时两臂内旋催动两肘外撑。头在左足回撤同时向左转,崩击小腹时猛然甩头向右,目视右前方(图13)。

要领:拧裹发力要势如拧紧的发条,两肘尖内旋外撑如脱销之发条突然膨胀,整个拳势要打出拧裹崩撑沉坠之劲。注意发声助力。

挂耳肘

承上式,两足跟顺时针转动45°成右四六步,向前滑进一步;右拳变掌由下向前、向后撩至右耳侧,掌心向内护在右耳旁,右肘尖前顶,左掌下按与上撩之右掌同时发劲,胸微含,眼视右肘前(图14)。

要领:右掌上撩要有外崩后带之劲,右肘尖要有前顶之劲,左掌下按要有后撑之劲;两膝亦有前顶之劲,身体要借左足蹬地右足前搓发拥劲。自然呼吸。

掳手截肘

上动不停,步不动;上体右转带动右掌从耳旁自面前下划至胸前再向右勾手外挂;右足后撤一步成左四六步,同时左小臂成立肘;向右旋身旋臂发力,头随左转,目视左前方(图15)。要领:右勾手外挂不可将小臂打开;右足后撤整体要有拧旋之劲。撤步时,左足要回蹬发劲,右足落步亦蹬。

摇手抱肘

上动不停,步不动,双手变立掌下勾,同时小臂向左侧摇甩,随之身体右转,同时左小臂再成立肘随身体拧旋滚截,右手掌护于左肘侧,目视左前方(图16)。

要领:甩臂为绵弹之劲,滚截则为崩弹之劲。

挂肘击裆

上动不停,左肘贴左肋下划外挂,同时上右足成八楞步;右掌变拳亦同时下旋划弧向前贯击,力达拳面,拳眼向下,左手掌亦回旋护子右肘里侧,眼平视(图17)。

要领:挂肘时注意要吞胸拔背;贯击时,要猛然弹腰挺背、送肩旋臂、打出冷脆之劲,发劲时左胯后坐与贯击产生挣力。

左贯耳捶

步不动,右前足蹬地将身体猛然弹起,成右四六步;右拳同时向里划弧回收至右小腹前,上体右转的同时左臂内旋外摆向前贯击,拳眼向下,高与耳平,目平视(图18)。

要领:蹬地弹身与右拳回收、左拳贯击要同时动作,贯击拳外摆幅度不要过大;弹身时,上体要有上拔之意。

回身立掌

接上式,双足拧转向后成左四六步,右拳变掌起手内划下按,左拳回收屈肘从右肘至小臂外侧向前划弧立掌坐腕,掌略高于肩;眼平视(图18)。

要领:立掌、转体要稳,全身要有绷撑之劲,自然呼吸。

说明:立掌之后接黑虎掏心,再打回上式之处收式,演练结束(图20,21)。单练技法熟练掌握之后,方可进入对练阶段。

对练

预备式

甲(红衣者)乙(白衣者)相距约两米,相对而立。双足并立,双臂前伸,双手握拳,拳心相对,拳面朝前眼睛注视对方(图1)。要领:与单练预备式要领相同(图2-图5)。

起式(恭揖式)

动作、要领与单练起式相同(图6)。

拉弓式

动作、要领与单练拉弓式相同。

一、甲上步黑虎掏心,乙撤步刁手。

甲上右步,同时右拳击向乙胸部,左掌立于右胸前,目视乙;乙左足向左后方斜撤一步,右拧身的同时,右手向外勾带甲右拳,左臂回收置于体侧,目视甲(图7)。

要领:甲上步出拳应注意借助蹬地前冲打出穿透之劲;乙撤步勾带要用身体的旋拧吞胸发粘巧之劲。

二、甲进步顶肘,乙屈臂截肘

甲前进一步,同时右拳回收屈肘顶击乙胸部,左掌护于右肘下;乙撤右足,同时屈左臂以小臂之外侧截击甲右肘,右掌护于左肘内侧,头左转,目视甲(图8)。

要领:甲顶肘要借乙向勾带之劲顺势前顶,身体不可前倾;乙截肘时,身体要撑拧带动手臂发劲。

三、甲埋腿上挎,乙逃腿摇手

甲右足向前跨步置于乙左腿后,同时右臂向上翻砸乙面部,膀根亦发冲力撞击乙之身体,左掌护于右肘下(图9);乙速抬左腿落于甲右腿外侧,右手同时格挡甲右小臂,上动不停,双掌下勾抛甩甲右臂,目视甲(图10)。

要领:甲上挎身体要有拧转之劲,亦不失冲撞之劲;乙逃腿摇手抛甩甲右臂要顺甲上挎之势借等劲。

四、甲贯耳捶,乙旋抱肘

甲后坐胯变右虚步,右拳回抽至腰际,左掌变拳外旋贯击乙右耳;乙旋身以左小臂之桡骨外侧抱击甲左拳,右掌护于左肘内侧,目视甲(图11)。

要领:甲打贯耳捶要做到拧腰顺肩,胯亦有抽劲;乙旋抱要有拧裹滚带之劲。

五、甲揣肋炮,乙挂肘击裆

甲由右虚步变为右四六步,左拳回拉至腰际,同时右拳击乙左肋(图12);乙左肘下挂甲右拳,同时上右足变八楞步,右拳贯击甲裆部,左掌护于脸右侧,目视甲(图13)。

要领:甲之揣肋炮要打出冲劲,亦体现出八极拳的十字整劲;乙挂肘要借吞胸缩身带动左肘下挂,贯击要力求拧身旋臂顺肩施劲。

六、甲闭肘,乙贯耳捶

甲左转身变为马步,右拳回抽拧裹以右前臂崩格乙右拳,左掌立于右臂内侧;乙速起身成四六步,同时右拳回抽至腰际,左拳拧旋贯击甲右耳,目平视甲(图14)。

要领:甲半肘要以全身整体拧裹发力,切忌用手臂局部力;乙贯耳捶应起身抽拳贯击一气呵成,不可有断势断劲之处。

七、甲挂耳肘,乙黑虎掏心

甲右拧身,右拳变掌上撩挂挡乙左拳,左掌护于右肘下;乙双足向前滑进一步,同时收左拳变掌立于胸前,出右拳击甲胸部,目平视(图15)。

要领:甲上撩挂挡要顺肩发崩带之劲,变步拧转要急,双足蹬要有力;乙打黑虎掏心之要领与对练第一式甲方要领相同。

八、甲撤步刁手,乙进步顶肘

甲左足向左后方斜撤一步,右拧身的同时右手向外勾带乙右拳,左臂下垂置于体侧,目视乙;乙向前滑进一步,同时右拳回收屈肘顶击甲胸部,左掌护于右肘下,目视甲(图16)。

要领:甲撤步勾带要借身体的旋拧吞胸发粘巧之劲;乙顶肘要借甲勾带之势前顶,身体不可前倾。

九、甲屈臂截肘,乙埋腿上挎

甲撤右足,同时屈左臂以小臂外侧截击甲右肘,右掌护于左肘内侧,头左转目视乙;乙右足向前跨步置于甲左腿后,同时右臂打开向上翻砸甲面部,膀根亦发冲力撞击甲之身体,左掌护于右肘下(图17)。

要领:甲截肘身体要撑拧带动手臂发劲;乙上挎身体要有拧转之劲,亦不失冲撞之劲。

十、甲逃腿摇手 乙贯耳捶

甲速抬左腿落于右腿外侧,右手同时格挡乙右小臂,上动不停,双掌下勾抛甩乙右臂,目视乙;乙后坐胯变右虚步,右拳回抽至腰际,左掌变拳外旋贯击甲右耳,目视甲(图19)。

要领:甲逃腿摇手抛甩乙右臂要顺乙上挎之势,借其劲;乙打贯耳捶要做到拧腰顺肩,胯亦有抽劲。

十一、甲旋抱肘 乙揣肋炮

甲旋身以左小臂外侧抱击乙左拳,右掌护于左肘内侧,目视乙(图18);乙由右虚步变右四六步,同时左拳回拉至腰际,出右拳击甲左肋(图20)。

要领:甲旋抱要有拧裹滚带之劲;乙之揣肋炮要打出冲劲,亦体现出八极拳的十字整劲。

十二、甲挂肘击裆 乙闭肘

甲左肘下挂乙右 拳,同时上右足变八楞步,右拳贯击甲裆部,左掌护于脸右侧,目视乙;乙左拧身变马步,右拳回抽拧裹以右前臂崩格甲右拳,左拳立于右臂内侧,目视甲(图21,图22)。

要领:甲挂肘要借吞胸缩身带动左肘下挂,贯击要拧身旋臂顺肩拖劲。

十三、甲贯耳捶 乙挂耳肘

甲速起身成四六步,同时右拳回收至腰际,左拳拧旋贯击乙右耳,目视乙;乙右拧身变四六步,同时右拳变掌上撩挂挡甲左拳,左掌护于右肘下,目视甲(图23)。

要领:甲打贯耳拳应起身、抽拳、贯击一气呵成,不可有断势断劲之处;乙上撩挂挡要顺肩发崩带之劲,变步拧转要急,双足蹬要有力。

十四、收式

甲右掌封按乙右肘尖,同时右足后撤一大步、右掌随之回抽至腰际,左拳内旋回收变掌前劈成拉弓式;乙撤右足,同时右掌探爪下爬回收,左掌亦同时前劈成拉弓式。甲、乙分别将左足撤至右足内侧成并步,左掌回收,双掌外划上旋下按至小腹,垂于体侧,复归预备式(图24)。

说明:以上对练为甲、乙互相攻防(上下手),初练要慢,对练时可按直线往复演练(如不接收式即可以反复演练),待熟练之后,亦可走圆圈进行演练,也可以忽左忽右演练。

“六肘头”套路易学易练,而且内涵极为丰富,变化多端,学者不要因套路短与外观看似简单而不屑。应知世间之真正学术,皆形简而意繁,形势花俏复杂者则绝少精义。

上一篇:2020年事业机关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保护眼睛优秀教案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