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创新

2024-05-28

理念创新(共9篇)

篇1:理念创新

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创新理念

关键词: 创新

意识

阅读

写作

综合实践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要求,加强言语操作,创设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本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创新活动的有关要求并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对语文的创新活动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

一、意识类创新

创新行为的源泉是创新思维,培养求异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训练求异思

维,就是要求思维有独创性。具体表现为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对已知事物或者说已经认识的事物,更新途径进行重新审视,提倡多角度观照和独创性相想像。

1、标新立异。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创新。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当然,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事理,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教师应予以点拨(不能批评);学生发表完见解后,教师应给以概括和恰当的评价。

2、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变换思维的角度,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教师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时,应强调逆向思维要准确揭示内涵,要合乎情理,同时强调逆向思维要立意求新,但不能脱离实际。

3、批判意识。批判意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加强的重要内涵。诚然,今天教材中选的作品大多是经典名篇,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是,也应看到不少篇目毕竟带有特定时代和地域的局限,需要我们从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去认识和评析。同时,文学本身往往是个模糊性、多义性的集合体,需要我们作出令人信服的独特阐释。一个人具备了这种批判意识,才能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才能作出明晰的论断,为创新准备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可靠的保证。

4、创新意识。意识支配行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不囿于教师和教材的定论,敢于怀疑,大胆质疑,勇于超越权威学说,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教材升华类创新活动 此活动就是对课文阅读、审美之后,再升化一步,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尝试的方式有:

1、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精选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训练。常用以训练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整句与散句等。

2、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精选教材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扩展,使之更具体生动、形象,表达更细致。压缩语段就是将课文中的某一语段进行精减、提要,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学生大胆地、有独立思维和见解地对课文作者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态度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4、编、演课本剧。是带领学生体味当主角的乐趣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角色,在体验作品蕴含的情感中感悟人生,更可以感悟创作的艰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激活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学生在编、演课本剧时,创造性地复活场面,自制布景、道具,设计对白、动作、特技,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培养。

5、小制作。就是对课文审美后,依据教材制作物品,这既可以巩固知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小制作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采取的主要是以下几种方式:

(1)制作音像制品。如课文录音制品、多媒体课件作品等。(2)制作图表。如绘制课文插图、画语文知识树等。(3)诗词配乐、配舞。诗词、音乐与舞蹈是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教学时可以发动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情调、节奏等,为诗词选配或自谱乐曲、编排舞蹈。

(4)手抄报。即要求学生围绕课文选编材料,但自己创作的稿子不少于整个小报内容的1/4。学生自创版面、自己写稿、自己插图,形成自己的风格。

6、教材指瑕。“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教材在编写时非常严谨,但百密难免一漏,因此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质疑,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瑕疵给予指正。

三、阅读类创新活动

1、比较阅读。就是把教材中相同或相近体裁的文章,或是课内外同样风格、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比较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体裁、立意、标题、结构、内容、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表现手法、描写的方法、记叙的线索、说明的顺序方法、抒情的色彩、议论的方法作用,乃至文章风格、修辞手法、词语运用、语言特色等等。通过比较阅读,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比较联想、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节约教学时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请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文学家传记,可诱导、激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第一,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二,要提出要求,教方法,教会学生读什么和如何读,指导学生分阶段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第三,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共享”的情境;第四,教师应注意课外读物的推荐,“读物的选择,须认定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四、写作类创新活动

1、仿写。仿写就是结合对课文的审美,在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优点后,模仿教材中某一类作品或某种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创作完成之后,可择优指名朗读交流,让学生相互借鉴。

2、师生同题作文。就是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一起写作,进行竞赛,互相学习、借鉴。题目可由教师出,也可以由学生临时出。师生同题作文,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竞争意识,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还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提高。

3、想像作文。想像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像的注脚。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既成目标,加强想像作文的训练与探索已成为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想像作文包括写寓言、写童话、写科幻作品等。

4、作文自改、互改。引导学生按写作训练要求,自改、互改作文,既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也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综合实践类创新活动

1、社会实践。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然后总结,写出游记、访谈录、调查报告、新闻报道或通讯。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并能学以致用,独立打开知识大门,从而达到两个“自能”的境界。

2、当小老师。让学生进入角色,上讲台为大家讲课或做教师的其他工作,如评讲作文、拟试卷、分析试卷、评讲试卷等。

3、对对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对对子”的训练。对联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它不仅要求上下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还要求意义相联、平仄协调。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这一形式进行语言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学做主持人。让学生担任课内讨论的主持人和课外活动的主持人,意在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发掘自己的主持潜能提供机会、提供场所、提供帮助,由此带动他们自觉地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个性,提高综合能力。

5、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为家乡物质文明的精神文建设出谋划策。

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充分吸收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

篇2:理念创新

[摘要]创新型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理念,依靠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创新既是创新型企业的精神核心,又是其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发展理念创新、体制理念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等构成了创新型企业的理念创新体系。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理念创新;创新发展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创造力经济悄然兴起的新经济时代,创新型企业要实现持续创新发展,应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并指导企业的全面创新。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等以相应的理念创新为基础,理念创新是创新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理念创新的内涵和特征

理念,即理性的概念,是指人们基于知识与经验而形成的关于客观对象的理性认知与概括。理念以其概括性、稳定性和深刻性支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理念创新,就是指革除旧有的不合适宜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

通过观念更新推进理念创新。观念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客观事物形成的相对定型化了的认识、看法、观点和思想,它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观念创新就是对传统观念的否定和扬弃。传统观念是历史形成的文化价值,先进理念是引领未来的文化价值;传统观念具有浓厚的历史烙印,先进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观念是先进理念的形成基础,先进理念是传统观念的积极形态。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必须树立新理念,开拓新思维。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就是以扬弃为手段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审视梳理,紧密结合实践,树立起与市场经济、企业发展和时代精神相适应的理念体系。

理念创新从不同视角分析具有不同特点,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客观深刻性。理念创新产生于客观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根植于客观实际。没有客观实际需要的理念创新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客观实际可能的理念创新只能是异想天开。新理念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不论是自身变革社会实践的挫折和失败,还是经验教训的概括总结,或者是来自外部的变革经验和教训。对实践变革的探索,不断提出新思路、新看法、新观念,实践推动了观念的更新,理念的创新。理念创新的实质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具有深刻性,进而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理念是对客观对象的理性认知与概括,没有认识就没有理念,理念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产生变革。人类社会的认识历史就是人类社会观念不断更新的历史,它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深化了的认识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社会实践具有推动作用。理念创新既然是认识的深化,就要在认识深化方面下功夫,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意总结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理性的认知与概括,促进认识的深化,实现创新。

2、继承稳定性。理念创新的前提是继承,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结果。观念的更新是以

逐步进化的方式前进的,是基于对原有知识与经验的认知,在对世界的求知、改造过程中,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抽象、提炼、升华过程。依凭对纷繁复杂变迁着的客观需求,不断调整自身的认知,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使自身发展与客观环境变迁相一致,提高自身生存与竞争能力。所以,观念更新和理念创新都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即以继承为起点,以适应时代为特点,通过内在的运行机制更新创新使其得到不断发展。由于理念是人们基于知识与经验而形成的关于客观对象的理性认知与概括,新理念形成的参照物是人脑中原有的概念、想象、记忆和经验,是以旧的信息基础衡量、组合、规范新信息和新秩序的,因此,人脑的正常思维在固定的运作秩序内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反刍、惯性、定向等特点的思维定势。理念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特质,文化的积淀性对理念的继承和更新起某种决定作用,使理念创新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3、超越突破性。理念创新的本质在于超越,在于对原有观念的突破。这种超越和突破往往使人的思想和行为偏离社会和事物运作的常规,具有大胆探索客观世界的精神品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超越既成现实,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个超越创新的过程。理念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破与立相统一的过程。“破”是对过时的或错误的观念的否定和扬弃;“立”则是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的新理念的创立和完善。随着对旧观念的否定和怀疑,进一步发展到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从本质上认识到旧观念与客观规律不符合的实质,进而要突破和超越,进行理念创新。

4、动态发展性。主客观的统一是实现理念创新的根本。客观事物的变化是必然的、经常的,人的理念也应随其变化而变化。理念属于精神现象,它是以主观形式体现的,其内容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实践中,主观形式与客观实际不统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主观认识的原因,即将主观愿望当作客观实际,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照搬他人的经验模式等;二是客观实际方面的原因,即理念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所反映客观事物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外部环境条件却起了变化。

二、创新型企业理念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型企业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理念,依靠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创新既是创新型企业的精神核心,又是其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因为外在的东西、不论是钱、权、法都不可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只有信念,这种人们思想深处的东西,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优秀企业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秘密就在于能巧妙地将人性化的理念与商业化的操作融为一体。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这个公式揭示了原子弹巨大威力的奥秘所在。该公式说明,一个很微小的物质M,可以在光速C2中成倍地放大,产生巨大的能量E。企业的业绩大小,主要不是取决于企业物质基础的厚薄,而是取决于人的能力及其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只要有了这种人及其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就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产生惊人的业绩。创新型人才越多,理念越新,精神越足,企业业绩也越好。由此可见理念创新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创新型企业的理念创新,是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思维创新,是能动性理念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思维创新是企业从事各种创新的基础,凡是有创新意识,而且持续提高其创新能力的企业,往往都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相反,如果离开创新,那么企业将不仅不能有效地发展,而且连生存都成问题。理念创新使企业具有强烈的内在的创新冲动,能够积极主动地

去创新,通过各种创新方式推动企业的经营活动,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经营创新等。理念创新不是一种被动性行为,而是一种完全的内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的行为,即能动性理念创新。能动性理念创新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将指导创新型企业加深对环境变化的认识,使企业理念产生重大创新和转变。企业理念的不断创新又会推动企业运作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以创新的、先进的、正确的经营理念指导企业,企业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也才会得到企业员工的全力支持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赖。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理念创新,使创新型企业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企业持续发展的含义,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创新型企业在创新理念的激励下,持续创新发展。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是根据企业经营业绩每年一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企业创新的动态。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已逐步从传统的物质产品转向信息化、无形化和连续化的创新能力。世界500强企业普遍鼓励创新,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员工们相信为实现一个超常的目标而奋斗是值得的;虽然一个大胆的理念本身不会产生超人的策略,但缺乏这种理念只会产生平庸的模仿对手的策略。理念创新造就世界500强。世界500强企业其产值的70~80%是由科技和文化创造的。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理念创新对企业发展最为重要。持续创新成长的惠普公司其理念创新的价值观是:“我们对人充分信任与尊重,我们追求高标准的贡献,我们将始终如一的情操与我们的事业融为一体。我们通过团队,通过鼓励灵活与创新来实现共同的目标——我们致力于科技的发展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我国的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的集体企业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取得辉煌成绩的奥秘就是创新。创新理念是海尔的灵魂,是海尔保持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持续发展的奥秘所在。我国创新型企业的代表华为公司曾提出“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

三、创新型企业的理念创新

当前创新型企业要实现持续创新发展,应与时俱进地进行企业理念创新,使企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竞争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创新型企业主要需要以下几种理念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理念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等。它们协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框架。如果企业能够切切实实地实现这些理念创新,那么,将大大地推进企业其它方面的有效创新,使创新能力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创新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1、发展理念创新。创新型企业要实现持续创新发展,就应以全新思维方式进行发展理念创新。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理念创新包括了企业目标观、战略观、文化观、生态观、科学发展观等子观念的创新。这些观念对创新型企业不断探索正确的前进方向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企业树立的目标应该长远,不仅应考虑当前生存目标和盈利目标,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目标;不仅要设计调整好自身的生态发展,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肩负社会责任。“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创新型企业的战略观应体现出国际化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的经济时代,企业面对的是信息化、全球化的大市场,企业要实现发

展理念创新,就要不断分析市场的需求亮点和趋势,分析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新的经营内容、经营手段、经营策略、管理体制、组织框架、重大战略步骤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不断探索正确的前进方向,以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企业的前进方向,构建全新的创新型增长模式。

2、体制理念创新。创新型企业的体制理念创新是指企业在制度安排中应具有的创新理念,即将创新精神制度化,在制度安排上鼓励创新。制度创新通过改变产权结构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现代企业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下一定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直接反映,并为法律和条令所规范,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科学管理等重要特征,其核心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体制理念创新主要包括各种制度创新理念,如契约观、忠诚观、效率观和生产力中心观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而制度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它体现着人们的愿望与需求、结果与目标、方法与手段等,因而习惯、惯例和流行的意识形态都有一个累积的逐渐发展的过程。体制理念创新就是为建立新的要素组合方式或新的产权制度,即创建在生产激励方式、产权组合、资源利用效率上完全不同于原有组织的新的组织形式,以从根本上实现其经济福利改善的目的。成功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美国“硅谷”的成功真正体现了“制度重于技术”的内涵:“硅谷”有自由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有不断促进创新和创业的风险投资市场;有良好的定价机制与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有完善的试产机制,高效且高度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体系。体制理念创新的实质就是要具有生产关系变革的理念,不断完善适应现代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条件;或者说体制创新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体制环境。

3、经营理念创新。创新型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应该具有的创新理念。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就是企业与其外部所发生的业务关系,因而经营理念创新就是企业在处理它与外部关系时应进行的理念创新。企业经营理念创新主要包括市场观、竞争观、速度观、诚信观、法律观等子观念创新。创新型企业的市场观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创新者,根据企业的使命和总体经营战略,通过改变原有的经营要素或者引入新的经营要素,并实现其商品化和市场化,进而开辟新的市场,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并对新市场进行研究、开发、组织管理的理念创新过程。为此,应树立正确的市场导向观念、市场创造观念、开发与合作观念、质量观念和绿色营销观念等。创新型企业的竞争观要求企业不要将自己利益的获得建立在损害竞争对手或危害社会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在能够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上,树立比较优势的竞争、理性的自由竞争和规范性竞争的基础之上,树立诚信观和法律观。创新性企业的速度观强调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的变化、技术的变化、消费主体的观念变化以及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快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活动的观念。速度和效率是新经济的两大特征,速度可以战胜规模,效率能使企业由小变大。在网络时代,实现速度要靠创新思路和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只靠速度赢得的市场难以为继。在创新的过程中,创新还要和速度结合起来,把企业与市场整合在一起,流程全部围绕着用户来转,这样可以实现创新的需求。在网络时代,用户的价值体现在个性化和全球化上。“速度至上”是新经济时代经营的重要理念。

4、管理理念创新。创新型企业的管理理念创新,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员工应该具有的创新理念,是主要用于创新性地协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的理念。企业管理理念创新主要包括人本观、效率观、信息观、学习观、共享观和互动观等。以人为本新理念既重视资金、技术、机器、设备等硬件要素,更重视人的感情、创造力、人与人的关系等软件要素。新理念以尊重人的个性为前提,重视企业士气、客户关系、公众关系、社会责任等

篇3:树立创新理念实施创新教育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最富有个性的人往往最有创造能力。然而, 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教师, 教师的活动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对于“学什么, 学多少, 怎样学”没有发言权, 他们只完成执行性的职责。教师往往以统一的模型化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创新教学在目标的认定上, 绝不可按工艺生产的办法, 依据一个规格、一种模型把学生制造成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标准产品, 而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 因此要求教师围绕这一崇高宗旨而转变“学生观”, 即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个性。作为创造力开发者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 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 为发展其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要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温驯者为优秀的保守态度,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敢持歧见, 提出一个与课本不同的思想, 一个与例题不同的解法, 一个简单化的步骤, 一个新的解题策略。培养其思维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它的人格独立性。每个学生应该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 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 然后站在巨人的肩膀得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保障

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其实质在于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 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 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 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首先是设计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教育方案的能力, 这里包括确定目标、安排结构、运用方法等一系列环节。教师不仅要胸中有“纲”, 而且要目中有“人”, 要把大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 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育内容的安排更是需要付出艺术匠心, 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

其次是永远追求新知识和不懈于教育科研的能力。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特征, 我们必须彻底改变那种视教师知识储藏与传授学生的知识量之比为“一桶水”与“一碗水”的陈旧观念。教师的这一桶水不仅要看量, 更要看质。一个教师拥有的知识的质, 其一是指它的系统性, 即要能掌握所教学科方方面面的知识, 同时还要能旁及边缘学科, 这样通过一个知识网络的建立, 使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 能左右逢源,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而不是坐井观天, 或者临时抱佛脚;其二是它的超前性和鲜活性, 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断发展, 一个教师过去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 如果眼光不瞄准科学技术的前沿, 不追踪文化知识的新成果, 那么你的那“一桶水”很可能就成为误人子弟的死水、腐水, 只有不断引入新知识, 剔除旧知识, 才能不仅使教师的知识, 也能使教师的精神, 始终保持一种鲜活性和前瞻性, 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世界潮流, 唯有如此孜孜不倦求新索异的教师, 方能培养出善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三、教育方法的转换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实施创新教育, 我们需要以新观念为主帅, 新能力为先锋, 新方法为利器。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并非毫无使用价值, 但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内涵, 而优秀的教师作为富有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实践者, 由于受到自身风格特色、时空条件和生源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包涵着某些特殊性, 且随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呈显动态化趋势, 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框定”教师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

其次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 大做“减”字文章, 即减其课时, 减其作业量, 还其思维和想象的广阔空间, 使之有充分的心力和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发展, 走自己的路。爱因斯坦说得好:“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当学生对各种知识达到爱好程度, 学生才会自学地学习、创新地学习。

再次是改进评价, 在目前这种统考模式下, 有多少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朱笔挞伐, 多少英才被死气沉沉的分数线虐杀。因此, 我们应当采用具有一定开放性、弘扬创新智慧的试卷, 让自选题、无标准答案题、即兴智能题等都有堂而皇之地占一席之位, 注重整机中的各个部件的协调操作, 实现由评价考分为重点向创新能力为主的转变。

篇4:创新在于“理念创新”

创新理念 全员育人

就技工院校生源的现状而言,绝大部分属于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而家长又希望孩子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以求将来立足于社会,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要想让这些孩子成人成才,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学校在新的形势下,结合学生特点,形成了“全员育人、以人为本、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这样一种学生管理理念。

全员育人,全校参与

为了实践全员育人的理念,学校形成了副班主任制度,班主任不仅承担着育人的重责,任课教师同样参与育人的过程。任课老师不仅要教授相关的专业课程,而且还要深入班级进行晚自习值班,在学生各项活动中担任评委和裁判,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去了解学生。同时,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学校的工勤人员也会积极配合,帮助教育学生,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达成了全员育人的共识。

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全员育人要取得成效离不开物质方面的保障。为了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关爱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各种物质保障。不仅是物质方面,学校也非常注重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开展相关的促学活动。学校还形成了相关的家访制度,班主任老师不仅在学校关心学生的成长,同时还走进学生家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校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培养好学生。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结合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企业参观,还有各班级自己组织的外出参观,比如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在参观当中,同学们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学校还会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同学们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将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因此,在学生培养和管理中,不能只注重个别优秀生的发展,更要重视全部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最终成人成才。

改进方法 付诸实践 打破传统,注重军训

北京市应用高级技工学校在军训过程中把以人为本和全员育人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借鉴解放军“一日练百日养”的训练传统,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所涉及的内容融入训练项目,让军训与学生的今后学校生活密切相关,并且不管是新生还是老生,每学年都要参加军训,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团队精神和良好习惯,真正作用于学生日后的校园生活。

严抓德育,明确目标

学校德育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同时,在学生管理上也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人物名片

篇5:创新工作理念

有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

佳木斯市民政局 二〇〇九年二月

佳木斯市位于祖国的东北边陲,三江平原腹地。全市辖4区6县(市),总面积3.27万平方公里,人口24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1.5万,农业人口126.7万。

近年来,我们在构建社会救助体系过程中,注意从弱势群体的客观需要出发,在开展基本救助、专项救助和社会互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起了独立的临时救助制度,实现了基本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一体化,提高了救助的实效性。从2006年实施临时救助至今,先后有2761户9362人接受了临时性应急性救助,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23.5万元。其中2075户7611人得到了实物救助,折合资金83万元;686户1715人得到现金救助40.5万元。

一、深入调研,制定政策,全面推进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 临时救助工作是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必然结果,是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的有效手段。我市在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方面,主要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一方面,随着城乡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各专项救助制度的不断建立,基本解决了城乡低保对象“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问题,并向教育、医疗、取暖等方面延伸,式、规范化管理等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有力指导全市临时救助工作的开展。

二、规范操作、丰富内容,切实保证临时救助工作有效开展 为了使临时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从规范操作入手,确保了临时救助工作的科学准确。

一是规范救助范围。临时救助的主要对象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及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为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标准的1.5倍)中因突发性不可抗拒因素,严重影响基本生活的家庭;城市居民中无行为能力、无监护人、居无定所需要救助的人员;因特殊情况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以及其他确需政府救助的特殊困难对象。

二是规范救助内容。随着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和实施,我们从注重救助实效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救助内容,拓展救助领域,通过采取实物救助、现金救助等灵活有效的救助方式,努力满足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临时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突发性火灾救助、突发自然灾害救助、突发重大疾病救助、困难家庭学生入学救助、特困职工救助、低收入家庭一次性生活救助等六个方面。2007年临时救助工作以来,发放突发火灾救助资金24.7万元,救助244人次;对7个村屯45户遭受龙卷风灾害农民发放救助资金3万元;发放突发性大病救助资金6.5万元,救助45人次;发放助学临时救助20万元,救助14人次;为市搬运二公司等改组企业临时困难职工发放救助4.45资金万元,救助227人;2009年春节期间为12.1万城乡低收入人员发放一次性补助资金1526万元。

三是规范救助程序。首先,需要临时救助的个人或者家庭向

展情况督办;将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各区人民政府列为责任单位,实施工作目标量化考核。

二是加强资金管理。我们制定了《临时救助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办法规定,市政府决定财政部门每年列支40万元作为临时救助资金。市财政部门每月向市民政局临时救助专户拨付2万元预备金。实行单独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5000元以下的,由市民政局部门核拨,5000元以上的,由市政府主管市长核批。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第一,对于申请临时救助的贫困家庭,要在社区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第二,财政、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对临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对临时救助情况进行抽查,切实保证救助质量;第三,市财政局、民政局定期向社会公布临时救助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全方位接受社会的监督。

篇6:创新创业理念

XX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始终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大学生六项基本能力,结合学院以文科生为主的特点举办科普知识竞赛,计算机技能知识普及大赛等科普节系列活动以提高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在XX学院营造出追求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创新的精神来指导生活,用创业的精神来丰富生活,以促进学院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希望以此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篇7:企业创新理念标语

2、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3、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4、技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

5、讲究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

6、今天的付出,明天的回报。

7、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8、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9、决心决定成功。要成功,必须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篇8:理念创新

1 强化创新理念, 人人崇尚创新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机遇, 要求其既要有职业教育的共性, 又要有卫生教育的特色。笔者认为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代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不断更新, 新技术、新器械不断涌现, 给卫生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学校应站在时代前列, 把握时代脉搏,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2) 本土化。我校虽然办学历史悠久, 但仍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近几年, 我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国际化、现代化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新路子。

(3) 多样化。由于江苏省有十几家卫生职业院校, 为凸显竞争优势, 我校从自身条件出发, 独树一帜发挥学校优势, 使专业设置有特色。专业设置既要能体现学校特色, 又要能满足市场需求,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我校2002年起开设的英护专业, 因明确的定位、突出的特色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4) 实用性。人才是教育的最终产品, 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区别于普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 其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卫生技术人才, 应是个性化、复合型、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多年来, 我校强化教学质量, 严抓学生管理, 培养合格毕业生2万多人, 毕业生就业率及升学率达90%以上, 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落实创新举措, 个个善于创新

在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 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又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学校创新举措的落实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把其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方面要加大硬环境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制定目标、积极倡导、落实措施、合理组织、有效监督、正确评价, 营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良好的软环境。为此我校积极开展创新大讨论活动, 以“强化创新理念、落实创新举措、实现创新发展”为主题, 围绕“建国际化、现代化无锡卫生职业学校”的目标, 结合“三新三性” (树立新观念, 体现时代性;形成新思路, 体现创造性;落实新举措, 体现实效性) 要求, 以“五化”为目标 (即服务人文化、育人个性化、课程综合化、手段多样化、办学多元化) , 展开讨论, 引导全体师生从学校、学科实际出发, 主动适应科学发展观对学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开展制订创新发展方案、创新竞赛等活动, 努力营造人人思创新、善创新、会创新的浓厚氛围, 在管理机制、教育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3 实现创新发展, 事事成于创新

我校积极深化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 更新办学理念, 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成为卫生部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卫生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指察委员会、江苏省医学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单位和全国涉外护理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并先后获得“中国最具特色职业学校”“全国十佳办学单位”“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全国首批创新型院校”“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校园安全先进单位”“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为确保卫生职业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 学校在想实招、办实事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升格为高职院校、迎接江苏省实训基地视察和江苏省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等有利契机, 以市场—技术为支撑, 专业建设求创新;以实践—服务为主线, 教学模式勤创新;以规范化—现代化为要求, 教学质量提高再创新;以能力—结构为关键, 专技队伍建设谋创新;以招生—就业为依托, 适应市场需求勇创新;以沟通—交流为契机, 国际合作促创新。为使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储备人才, 学校先后与中国光华护士基金、英国吉尔福德学院合作, 并获得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和伊密里欧学院的招生授权, 选送了59名护理专业学生出国学习。其中38名赴英国带薪实习, 1名考取英国吉尔福德学院 (本科) , 1名考入美国德锐大学, 19名赴菲律宾大学深造, 为我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之门。学校连续4年参加“天堰杯”全国护理教学成果竞赛, 获得中职组团体三连冠和高职组团体第一名的佳绩, 同时获得惟一的最佳教学创新奖, 这些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学改革成果和学校的综合实力。

篇9:理念创新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江苏省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这里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全市总面积为8488平方公里,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3450亿元,经济总量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比重为12%,并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城市之一。

宁波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达,全市总面积为9365平方公里,人口553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为2158.04亿元,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工业基地,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荣获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福建省安溪县地处福建省泉州、厦门、漳州金三角地带,面积为3057.2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07万。安溪县产业特色鲜明,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和“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年交易额4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茶都”。2004年底,全县生产总值133.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2.87亿元,财政收入8.01亿元,连年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特点

(一)注重规划编制工作的系统性和编制程序的规范性

江苏省苏州市,被国家列为全国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市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决定规划体制改革结合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的编制进行,并在2004年主要完成了五项工作之后,今年又开展了三项主要工作,在规划中增加了空间布局和人口与城市布局的内容,强化了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生态的内容。

宁波市加强了规划编制的综合管理,建立起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同时制定了《宁波市规划管理办法》并出台了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思路共分十四部分,是编制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重要依据,也为市委起草“十一五”总体规划建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规划提供了依据。

(二)特别注重了规划编制的前瞻性

试点市县首先是非常重视市县区域发展战略的定位,对规划期内市县未来发展在时间、空间和结构上做总体把握和策略上的谋划,重视空间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把规划编制重点和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和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上;其次是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大大增加,更多地规划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规划真正成为为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规划。使规划真正体现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了前瞻性。

三、创新之处

苏州市在创新规划编制的方法和手段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应用了卫星遥感技术,解译获得空间开发有关数据;二是多方案分析比较,如产业发展方式、资源消耗方式比较等,选择最佳方案;三是空间分析法,通过计算提出空间功能分区,空间管制分区等。

宁波市创新规划方面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规划大空间,构筑大城市。根据宁波大都市的功能定位,借鉴国外大都市空间布局的有益经验,到2010年宁波现代化大都市将形成“双核布局,五大组团”即以T字型交通骨架(滨海线、沿海国道主干线)为主轴,以北部都市区、南部生态发展区为片区,以余慈组团、奉化—鄞南组团、象山—宁海组团、北仑组团和镇海组团为组成部分的都市发展新格局。

安溪县规划编制工作除了与其他试点市相同之处外,还有它独到的特点:一是面向安溪县的未来,对规划作出了长远的、科学的制度安排,有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二是特别强调规划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转变重物轻人的观念;三是统筹发展有空间感;四是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四、启示与建议

(一)加大规划的综合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规划编制行为

规范规划编制行为是科学合理编制规划的重要保证,也是依法行政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建议我区各盟市、旗县借鉴试点市县的经验和做法,加强规划管理,形成民主化、规范化的规划编制程序和决算机制。

(二)丰富规划表现形式,创新规划技术方法

要改革传统的规划形式,使市县规划成为图文并茂、易为社会各界理解、易跟踪评估、令人耳目一新的规划。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实施以及规划评估和历史积累全过程管理平台。

(三)充实规划空间布局的内涵,促进区域经济相对均衡发展

编制“十一五”市县规划,要强化调整空间结构和规范空间开发秩序的内容。一是要按照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适宜性对当地地域空间进行功能区划分;二是按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潜力和吸纳人口潜力,合理规划城镇的发展方向、潜在规模和空间布局。要切实改变重产业、轻空间,树立空间均衡的规划理念,把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同空间的合理布局结合起来。在空间布局上,着眼于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打破“行政区经济”,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相对均衡协调发展。

(四)重视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

建议在规划的战略思想、战略重点、战略任务和发展思路上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规划理念和思维方式,拓宽发展的视野,要跳出行政区的界限,跳出具体领域或产业的边界,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考虑资源配置问题。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准确定位规划功能,正确区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防止规划的“越位”和“缺位”。

上一篇:心理团辅的策划书下一篇:纪念馆下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