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科学执法

2022-06-25

第一篇:创新理念科学执法

创新执法理念

论如何创新执法理念提高执法能力

城市管理工作与政府形象、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城管工作者如何处理好服务与执法的矛盾,实现行政执法与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推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执法理念,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型执法”队伍,找准服务与执法的平衡点和结合点,才能切实履行职能职责,提高执法效能。

一、解放思想,进一步创新执法理念。

一是树立服务型执法理念。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进一步突出城管执法的服务属性,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技术先进服务型城管,多做、善做有利于城市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公益性工作。

二是树立平和型执法理念。力求做到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埋怨粗暴;多一些疏导途径,少一些强制执行;多一些亲情提示,少一些行政处罚,高效、平稳地排除行政相对人给城市生产生活造成的不便。

三是树立建设型执法理念。针对城管行政执法中暴露出的典型问题,及时给相关部门发“城管建议”,促使其完善管理、改进工作,把问题解决在执法之前,把矛盾化解在扩大之前。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执法方式。统筹兼顾城市的“面子”与百姓的“肚子”,在转变执法方式上寻求创

新与突破。推进标准化执法。制订和完善城市容市貌标准等方面的管理标准考评体系,用文明的尺度、科学的标准规范市民行为、规范城管执法。推进文明化执法。变驾车执法为徒步执法,变搬上车为搬进店,变以堵为主为堵疏结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宗旨,努力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帮,民有所怨、我有所获,民有所急、我有所办”的“八有”理念。坚持建管并举,进一步提升城管品位。

二、苦练内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新的执法理念要落实到具体的行政执法工作中,并收到实效,必须有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行政执法队伍。为此,必须着力抓好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要把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全面开展法律业务知识学习和遵纪守法教育,采取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秉公执法,不断提高执法工作水平,坚持严格执法。

二是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廉洁自律、秉公执法,是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制定的廉政方面的规章制度,坚决查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提高广大执法人员遵纪守法、拒腐防变能力。要牢固

树立公仆意识,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密切执法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是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以"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执法人员扎实的工作作风。对执法力量进行整合,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最强的力量,最优势的“兵力”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力求执法效率的最大化。

三、内和外顺,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有了新的执法理念和好的执法队伍,只是为执法工作的突破和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良好、宽松的行政执法环境是重要保证。

一是建立保障到位的司法支撑机制。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分支多,外延事物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多,加之执法人员面对的违法对象形形色色,而且行政执法手段单一,缺乏强制执行力度,单靠一个部门和一支队伍的力量是难以搞好执法工作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司法部门在城市管理工作领域的保障支撑作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后,新的行政执法机构工作内容增加了,遇到的违法案件将更加复杂,如果再不加强司法保障工作,将很难保证中心工作任务有效完成,也很难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

权制度中,各级执法队伍应加强与同级司法部门的工作协调,建立起互动的工作协调机制,以便对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后遇到难以执行的违法案件依靠司法部门予以强制执行,保证行政执法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对遇到的暴力抗法案件也能及时立案审理,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维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和行政执法机构的威严。

二是建立新闻媒体积极配合的舆论支撑机制。良好的舆论支持,对城市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对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意义非常重大。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一个运行正常、配合到位、关系密切的舆论支撑机制。一方面可以大力宣传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使广大市民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刻理解,充分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宣传行政执法机构,使广大市民了解这支队伍、支持这支队伍、配合这支队伍,促进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建立配合默契的舆论支撑机制。

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执法的行风支撑机制。权力需要制约,执法离不开监督。一是上级监督,包括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的层次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二是外界监督,包括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特聘的行风监督员监督以及来自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三是内部监督,执法机构内部应建立一整套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如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内部行业纠风办公室、发挥纪委检察室的监督职能、

实行政务公开、设立形象公示栏等等。把行政执法工作始终置于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监督视野之内,使行政执法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以保证行政执法案件的处理公平、公正、公开,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经得起法律的考验、时间的考验、人民群众的考验,通过行风支撑机制的建立,促进行政执法队伍自身建设上台阶,促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顺利推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篇:创新办案理念 提升执法效能

创新办案理念

提升执法效能

纽约市工商局

今年以来,我们纽约市工商局坚持“两个第一”,落实“五个更加”,深入实施“三项行动”,以机构改革和实施新“三定”为契机,立足工商职能,优化办案机制,形成办案合力,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新突破。截止目前,我局查处各类案件1365件,执法办案收入148.9万元,占办案目标的71.26%。

一、落实“三个结合”,立足监管强办案

一是办案与日常巡查相结合。我局按照新的“三定”方案,着力加强基层监管执法人员配备,基层工商所内设“一室一队一站”,其中市场监管执法队的人数不少于全所人员的70%,实行执法办案与日常巡查一体化的日常工作运行模式。通过签订责任书,明确监管执法人员的辖区管理责任,使日常巡查成为市场监管的主要手段和案件线索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局查处的一般案件,85%以上的案件线索通过市场巡查获得;查处的简易案件,全部在市场巡查中发现、办结。

二是办案与企业年检、个体户验照相结合。上半年是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集中开展年检验照工作的法定时间。我局结合年检验照工作,一方面通过完善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

1 管,明确市场主体检验和监管执法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对涉及前置许可、企业出资等行为的重点审查,加大对无照经营行为、违反登记行为、“两虚一逃”行为等案件的查办力度。截止5月底,我局注册分局通过年检验照,办理各类案件32件,罚没金额 11.8万元。

三是办案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围绕民生保障、名优保护、公平促进三大主题和食品、农资、建材等重要商品,通过积极推进打假保春耕、食品安全整治和“两打”行动等专项整治,把办案工作推向深入。强化商品质量监测手段,为办案提供技术支撑,制定食品、商品质量监测工作方案,按照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3个品种的要求,坚持食品快速检测制度,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对流通环节重点商品抽样检测集中查处一批大案,凸显整治效果。今年元至5月,我局共开展食品快速检测920个批次,实施农资、食品、建材等重要商品质量抽样检测151个批次,查处销售不合格商品案件74件,其中万元以上案件3件。同时,狠抓申投诉案件转办,我局元至5月份受理消费申投诉215件,从中转化案件95件,罚没金额21.43万元。

二、完善“三个机制”,给力基层促办案

一是建立办案激励机制。实行大案奖励,对查办万元以上案件的主办人,直接给予罚没款5%的办案奖励。实行新案激励,对查办新领域案件的单位,给予年终考评单项奖励加

2 分。实行办案鼓励,通过推荐孝感市局“办案能手”、评选我局优秀办案人员和办案先进单位,提高执法办案人员和办案单位的积极性。今年5月下旬,我局还组织系统优秀办案人员及办案能手到外地参观学习、拓宽视野、积累经验。通过丰富各类办案奖励措施,激励各单位和办案人员办大案、办新领域案件。我局城北工商所按照办新案的思路,成立新领域案件研发小组,对照国家强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对电动工具、验光配镜、化妆品、服装等行业进行全面清查,查办新领域案件32件。

二是建立联合办案协作机制。以经检大队为龙头,以基层中队为中坚,以各办案机构为主体,根据案件性质、所涉区域、管辖权限等因素,推动各办案机构开展上下联动、横向联动、指导联动、检测联动等“五个联动”,对查处阻力较大的案件实行交叉查办,提高重大疑难案件查办能力。今年4月,我局雷公工商所在辖区发现,中石化纽约分公司所属加油站未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经检大队迅即根据公用企业办案权限,介入调查取证,目前已下达处罚决定10万元。对各类协作办理的案件,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实行罚款分成。今年以来,我局经检大队向基层中队移交案件9件,各办案单位联合办案17件,系统各办案机构出现联动办案的新局面,增强执法办案合力,提高了执法效能,促进了执法人员共同提高办案能力和水

3 平。

三是建立案情通报共享机制。采取会议通报、工作例会、执法简报等形式,通报全市系统案件办理名次,编发系统执法办案动态,形成比学赶超的执法办案氛围。同时,通过介绍典型案件、开展个案评析指导、探索类型案件办理规律等办法,使全系统比照查处同类案件,形成一个案带出一批案、一个办带出一片办的生动局面,提高整体办案成效。今年3月,我局经检大队通过网上搜索,从四川省达县红盾网受到启示,查处一起销售不符合国家尾气排放标准的摩托车违法案件后,通过案情通报和传授办案要点,指导伏水、雷公、巡店等3个基层单位在辖区开展摩托车销售排查,一举查处此类案件7起。今年以来,我局各办案单位通过案情通报、同类比对的办法,共查办各类案件16件,执法办案收入9万余元,使3个基层工商所在商品质量、产品标准、淘汰商品等方面实现了办案新突破。

三、推动“三个强化”,拓展职能助办案

一是强化与企业联合打假。主动与国内知名企业联系沟通,提高执法人员识假辨假能力,对重大制假售假案件,联合辖区相关基层单位,借助知名企业的专业鉴定资源,查处假冒仿冒驰名著名商标案件,扩大“两打”行动效果。同时,与山东荷泽、湖北黄冈等地建立商品质量抽样检测联系工作机制、商品质量动态反馈机制和定向跟踪监测机制,掌握当

4 前商品质量违法动态,锁定重点行业、重点商品和重点品牌,采取统一抽检、分类查处的办法,交由辖区工商所立案查处销售质量不合格商品行为,提高了商品质量监管水平。今年“两打”行动以来,我局通过与国内知名企业联手,获取假冒线索,开展质量鉴定,查获假冒茅台、五粮液白酒价值5000余元,并在城区一居民小区捣毁假酒勾兑窝点1个,查获假冒“枝江大曲”、“白云边”等白酒价值1万余元。

二是强化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强与公安、法院、质监、卫生等职能部门沟通,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机制,健全案件信息通报与移交制度,拓宽办案信息渠道。今年4月,通过我市公安经侦部门移交线索,我局办理一起假冒“金龙鱼”食用油案件,查获假冒色拉油311箱1244桶,依法对销售商处罚款5万余元。同时,以我市人大组织的广告法执法检查行动为契机,牵头带领广播电视、药监、卫生等部门,搭建广告联合执法平台,聚集相关部门职能资源,对药品、医疗器械、医疗等群众反映较多的虚假违法广告进行集中整治,查获广告案件11起,结案7件,罚没5万余元。我局城南工商所在广播电视部门的配合下,对我市前进大药房大量发布虚假违法电视广告行为罚款1万元。今年以来,我局通过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度会议、沟通协作、案件移交等工作机制,查处案件13件,执法办案收入11万余元。

三是强化与上级部门的工作联系。严格实施大案审批备

5 案制,对重大案件,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机构汇报备案,争取上级重视支持和业务指导,请示解决办案疑点,提高案件办理率和正确率。在此基础上,对跨区域案件,通过网上查、QQ聊、去函告等办法,加强与兄弟工商部门沟通,在大案协查、证据调取等方面加强协作,增强办案交流,学习办案技巧,提高新领域、新类型案件发现能力和查办能力。今年3月,我局烟店工商所在辖区发现,湖北白兆山水泥有限公司擅自在其产品包装袋上印刷注册商标标记。因其为当地政府引进企业,案件调查取证困难较大,我局积极向孝感市局公平交易分局汇报,争取支持,因违法印刷厂商涉及孝昌,我们还及时将案情向孝昌县局通报,同时在纽约、孝昌两地全面取证,查明其已销售水泥包装袋10万余条,案值160余万元,为办理此案获取了重要证据。今年以来,我局经检大队共向省局报备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等案件24件。

二0一一年六月

第三篇:树立现代执法理念 推动公安执法观念的创新辅导讲稿

公安部多次强调公安机关要坚持执法为民、立警为公,要从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入手,使广大民警在执法思想观念上来一次革命,进一步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使执法为民的思想根植于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中,体现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转变执法理念,端正执法指导思想,树立现代执法理念是当前和今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现代执法理念的概念

什么是现代执法理念?现代执法理念包涵了“现代”和“执法理念”两个概念,“现代”相对于“传统”,是一个带有时代烙印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执法理念即执法的指导思想,是指影响和制约执法行为的思维、意识。因此,现代执法理念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如刑法修改前的有罪推定原则,在当时在历史条件下,成为刑事执法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惩处犯罪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保护和尊重人权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有罪推定逐渐被淘汰,被无罪推定原则所替代。但有罪推定原则至今仍然支配着一些执法人员的思维。针对当前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打击轻保护”、“重权力轻监督”、“重办案轻保护”、“重公权轻私权”等问题提出的“管理与服务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权力与监督并重”、“破案与办案并重”、“公权与私权并重”等观念就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的现代执法理念。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执法理念是指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以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等为重点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执法思维、意识。现代执法理念还包括公开公平处理、保障公民知情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疑罪从无等以保障人权为基本理念的执法观念。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指导思想,树立现代执法理念,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树立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以提高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为重点的执法理念。

二、树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执法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十六大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把民主法制建设摆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显示了党对民主法制建设空前的重视。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就要求国家平等保护处于不同所有制下的财产,禁止任何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损毁。不论哪种所有制下的财产,都是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利益。再比如,十六大报告提出:“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保障公民正当刑事诉讼权利的问题特别值得人们关注。人身权利和自由是公民一切权利与自由中最为基本的部分。人身权利与自由得不到保障,其他权利就差不多是空的。公安机关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若拘泥于传统观念、习惯做法,凭感觉、经验办事,随意执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就很可能会对公民人身权利和自由产生现实损害。因此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尽快转变执法观念,真正在思想和感情上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实现执法观念的革新。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律和道义上的需要。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每一个人都是司法的作用者,都有权要求在司法程序中受到一定的尊重,不允许自身的权利被随意剥夺和侵犯。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是人民警察区别于其他国家警察的最根本一点。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做到执法为民。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对执法工作的实际要求。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安机关的任务是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对党负责、让人民满意和对法律负责的一致性,捍卫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公众的福利。囿于传统对于公安机关任务认识上的偏差,民警往往重视打击犯罪而忽视人权保障的任务。公安机关执法时对犯罪嫌疑人人格的不尊重,也是公众对公安机关不信任的根源之一。如果警察在人民心中树立尊重、维护和保护人权的形象,公众的信任就会加强,警察就会被群众看作自己当中的一分子,社会的合作就会得到促进,警察就能更密切地联系群众,通过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更好地履行职能作用,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发展。

三、传统的执法观念是造成公安机关执法形象不佳、执法权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一)人权意识淡薄。人权作为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是人们在平等基础上所必须享有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基本权利,包括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应有权利是特定社会的人们基于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传统而产生出来的权利需求,是社会成员所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法定权利是指公民所享有的被法律所确认并以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的权利。人权作为一种法定权利,往往表现为公民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实有权利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实际享有的权利。在这三种人权形态中,应有权利是人权的最高境界,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的转化,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而法律规范就是

66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指出:人权是源于人身的固有尊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人权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为消灭贫穷落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实现享有充分人权的崇高理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矢志不渝的奋斗,使中国的人权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二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下来,从而实现了人权的法律化。82年到99年,国家又对宪法进行了四次大的修改,逐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人权的内涵;1998年10月5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现正等待全国人大批准加入后生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保护公民和法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的主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人权理论的研究和人权事业的发展。中国的人权状况在不断改善、发展、完善,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我国公民人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在宪法中。八二宪法(《修正案四》)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等权;二是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表现自由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权)、监督权;三是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权,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权、文化活动自由权、通信自由和秘密权;四是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权;五是社会经济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生存权、受教育权;六是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包括提起申诉、控告权、国家赔偿及补偿请求权。随着我国批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规定的一些权利也将成为我国公民的法定权利。公约从序言到27条规定了公民的14项权利,即所有人民拥有自决权;任何一个被侵犯了公约所承认的权利或自由的人,能得到有效的补救;男子和妇女享有平等的权利;不得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严格限制使用死刑;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人人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任何被逮捕的人,在被逮捕时应被告知逮捕他的理由,并应被迅速告知对他提出的任何指控。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被剥夺自由的人有资格向法庭提出诉讼,以便法庭能不拖延地决定拘禁他是否合法以及如果拘禁不合法时命令予以释放;任何遭受非法逮捕或拘禁的受害者,有得到赔偿的权利等等。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法律与公约的规定是基本一致的,但仍存在一些差异,如无罪推定原则、不被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即沉默权)等规定。如果从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容看,我国人民享有的法定权利比公约规定的更为广泛。但公约对各项公民权利作出了具体而详尽地规定,尤其是对刑事执法中涉及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问题,规定得更为系统、明确和具体,对于世界各国的人权活动和执法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也将对我国的执法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现代执法活动的首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也是现代执法理念的核心内容,一切的程序、证据和诉讼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维护人权展开的。公安机关要主动适应这种情势变化,在执法活动中牢固树立人权意识,切实转变陈旧落后的执法观念和做法,确立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基本理念。

(二)进一步增强程序意识,以程序保公平,以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加快了立法的进程,20多年来,我国制定了400多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现行有效的法律已经有200多件。国务院和地方人大也制定了一大批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改变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的无法可依的局面,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刑法及有关行政、治安管理法规等实体法不可能将违法犯罪的内涵和外延规定的天衣无缝,使得人们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量罚是否适当等问题上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而且根据人类现有的理性、认知水平和诉讼本身的限制,诉讼中的事实可能会最大限度地接近案件的事实真相,但永远不可能等同、一致,事实真相是无法完全获得的,导致了实体公正的实现必然是有限度的。因此,在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个价值目标发生冲突时,程序公正是我们现实、理性和必然的选择。当前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规范执法活动,说到底就是要规范执法程序,以程序来规范和提高执法质量。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和民警要进一步增强程序意识,牢固树立以程序公正来保障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来促进执法公平,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现代执法理念。

(三)正确认识证据的证明标准,强化证据意识,提高办案质量。执法实践中大量存在把法律事实等同于客观事实,把三大诉讼证明标准相互混淆的情况。因此,要强化民警的证据意识,首要的是要解决什么是正确的证据意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三大诉讼法对认定案件事实的统一标准,什么是事实清楚,证据要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确实充分?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理解,理论界也提出了不同意见和主张。我们认为:

1、这里的案件事实是指法律事实而非客观事实。长期以来,客观真实说一直支配着我国的执法活动,认为诉讼中证明的任务是确定案件的客观真实,认定的事实必须达到客观真实的程度。但是案件事实是已经发生并不可能再重现的客观事件,这种客观事件无法以科学实验的方法加以证明,想得到绝对真实的案件事实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况且,客观真实仅仅只是执法的其中一个价值,还要考虑效率、成本与公正等问题。执法人员只能在一定的期间内,通过收集、运用证据,按照

第四篇:树立现代执法理念推动公安执法观念的创新辅导材料

公安部多次强调公安机关要坚持执法为民、立警为公,要从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入手,使广大民警在执法思想观念上来一次革命,进一步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使执法为民的思想根植于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中,体现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转变执法理念,端正执法指导思想,树立现代执法理念是当前和今后公安

工作和队伍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现代执法理念的概念

什么是现代执法理念?现代执法理念包涵了“现代”和“执法理念”两个概念,“现代”相对于“传统”,是一个带有时代烙印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执法理念即执法的指导思想,是指影响和制约执法行为的思维、意识。因此,现代执法理念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如刑法修改前的有罪推定原则,在当时在历史条件下,成为刑事执法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惩处犯罪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保护和尊重人权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有罪推定逐渐被淘汰,被无罪推定原则所替代。但有罪推定原则至今仍然支配着一些执法人员的思维。针对当前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打击轻保护”、“重权力轻监督”、“重办案轻保护”、“重公权轻私权”等问题提出的“管理与服务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权力与监督并重”、“破案与办案并重”、“公权与私权并重”等观念就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的现代执法理念。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执法理念是指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以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等为重点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执法思维、意识。现代执法理念还包括公开公平处理、保障公民知情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疑罪从无等以保障人权为基本理念的执法观念。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指导思想,树立现代执法理念,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树立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以提高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为重点的执法理念。

二、树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执法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十六大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把民主法制建设摆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显示了党对民主法制建设空前的重视。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就要求国家平等保护处于不同所有制下的财产,禁止任何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损毁。不论哪种所有制下的财产,都是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利益。再比如,十六大报告提出:“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保障公民正当刑事诉讼权利的问题特别值得人们关注。人身权利和自由是公民一切权利与自由中最为基本的部分。人身权利与自由得不到保障,其他权利就差不多是空的。公安机关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若拘泥于传统观念、习惯做法,凭感觉、经验办事,随意执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就很可能会对公民人身权利和自由产生现实损害。因此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尽快转变执法观念,真正在思想和感情上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实现执法观念的革新。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律和道义上的需要。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每一个人都是司法的作用者,都有权要求在司法程序中受到一定的尊重,不允许自身的权利被随意剥夺和侵犯。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是人民警察区别于其他国家警察的最根本一点。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做到执法为民。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对执法工作的实际要求。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安机关的任务是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对党负责、让人民满意和对法律负责的一致性,捍卫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公众的福利。囿于传统对于公安机关任务认识上的偏差,民警往往重视打击犯罪而忽视人权保障的任务。公安机关执法时对犯罪嫌疑人人格的不尊重,也是公众对公安机关不信任的根源之一。如果警察在人民心中树立尊重、维护和保护人权的形象,公众的信任就会加强,警察就会被群众看作自己当中的一分子,社会的合作就会得到促进,警察就能更密切地联系群众,通过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更好地履行职能作用,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发展。

三、传统的执法观念是造成公安机关执法形象不佳、执法权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一)人权意识淡薄。人权作为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是人们在平等基础上所必须享有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基本权利,包括应有权利、法定权利

第五篇: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推进民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民事行政检察理论专题研究5 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推进民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邓川

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指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健康良性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问题。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只有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民行检察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检验民行检察工作,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新进展。

■坚持促进发展的理念,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行政检察制度的内在要求。检察机关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强化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规律的认识,正确处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的同时实现自身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从大局出发谋划和推进民行检察工作。民行检察涉及的主要是与民商事、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诉讼法律关系相关的权益纠纷,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关系到行政管理秩序和诉讼秩序,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坚持执法要想到稳定,办案要考虑发展,监督要促进和谐的观念,有效发挥民行检察在维护公平正义、调节民行法律关系、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

必须坚持把人民性作为民行检察工作的核心价值,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维护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民行检察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关系民生、民利、民权。要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注群众诉求,切实把加强法律监督与维护人民权益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民行检察监督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从思想上感情上贴近群众,研究制定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热情接待来信来访,认真听取诉求,改进办案方式方法,耐心为群众明法析理、释疑解惑,切实把执法为民体现到执法态度、执法行为、执法作风等各个方面。

■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必须遵循民事行政诉讼规律,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一是要树立全面监督与依法监督相统一的理念。民行检察监督覆盖了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从立案到执行全过程,但民事行政检察权决不是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权力。因此必须要牢牢树立依法监督的理念,准确把握监督的重点,把有限的监督资源用到严重妨碍司法公正、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利等关键点上。二是要树立监督的能动性与谦抑性相结合的理念。能动性主要体现为一种意识,也就是说检察机关要意识到我们是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对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司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民事诉讼主要涉及的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问题,应当尊重当事人在法律范围内的意思自治。从这点上讲,民行检察监督又应当体现出一定的谦抑性。三是要树立实体监督与程序监督并重的理念。要把程序公正放在与实体公正同等重要的位置,发掘和实现民行检察监督的纠错、保障、参与诉讼和司法政策表述等多种功能。四是要树立公正与效率相统一的理念。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司法制度价值追求的两个方面,也是我们在制度构建和工作运行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应当将两者置于一种平衡状态。五是要树立办案数量、质量和效果相统一的理念。只有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民行检察工作的成效和价值。

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监督的发展模式。今后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丰富和完善:一是监督范围上的多元化。以对诉讼裁判结果的监督、诉讼过程的程序监督、诉后的执行监督三个方面构成现行民行检察诉讼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同时,还应包括对调解结果的监督以及办理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这些具有公益性质的监督,进一步丰富多元化的监督内容。二是监督手段方法上的多元化。民事行政检察采取何种监督手段,如何运用这些监督手段实施监督直接关系到民行检察监督效能的发挥。在监督手段上,应当坚持以抗诉为中心,综合运用检察监督意见、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等其他监督手段,实现监督手段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在监督方法上,要注意把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纠正错误裁判与纠正违法行为、办理申诉案件与发现移送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扩大监督的整体效能。

■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协调发展

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合理规范各级院民行检察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促进”的局面。面对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的新形势,必须积极建立以省级院为龙头,分州市院为主体,基层院为基础的民行检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院在带头办理案件、领导和指导下级院开展工作、协调下级检察院交叉办案和异地办案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分州市院要在提出抗诉、提请抗诉、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执行监督及工作指导等方面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院要发挥在办案和工作探索方面的生力军作用,以及服务大局的基础作用、执法为民的一线平台作用、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作用。

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建立上下一体化联动办案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为破解“倒三角”难题,要有计划地在民行检察部门建立上下联动办案机制,逐步推行网上办案,上下级院之间通过交办、提办、转办、督办、上级院牵头联办等方式实现检察资源的整合。

全面协调发展要求着眼于工作任务和工作重心的下沉,夯实基层民行检察工作。为了强化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必须有计划地推行新的工作方式,要求基层检察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民行检察工作:一是在一体化办案机制中发挥基础作用;二是全面开展再审检察建议工作;三是探索开展民事调解监督和督促支持起诉工作;四是积极开展释法说理,促使当事人罢访或达成和解;五是结合审查民行申诉案件,努力发现职务犯罪线索;六是配合公诉部门开展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

(作者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上一篇:城乡建设宣传标语下一篇:城乡教师交流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