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执法理念转变农业执法作风

2024-05-31

创新执法理念转变农业执法作风(共9篇)

篇1:创新执法理念转变农业执法作风

创新执法理念转变农业执法作风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年活动中,要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为指导,努力实现我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此,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解放思想,破除陈旧的执法理念

通过群众路线活动,我们认为在过去的农业执法工作中,还存有只照搬法律法规规定,不结合实际,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刻守某些陈旧的行业规定,片面追求办案数量,服务还不到位,重罚款、轻教育,执法行为简单等问题。因此,不转变执法理念,农业执法就很难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二、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执法理念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方略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都要对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重点论述,推动党的法治理论不断步入新境界,推动国家法治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十八大报告更加重视与凸显法治问题,对法治的定位、法治的作用、法律的权威、法制宣传教育等问题提出了不少新思想、新论断、新主张,把党的法治理论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加快法治国家建设的思想纲领。

在十八大报告中,“法治”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主题词,1

共出现了18次,“依法”一词出现了21次。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从党的十五大开始,法治通常被理解为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一个法治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执法理念。第一,必须树立农业执法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结合部门职能,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经营者、创业者,多亮“绿灯”少举“红牌”。要坚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的精神,切实把执法的过程,看成是向广大管理相对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既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又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第二,必须破除执法就是执“罚”的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能用不损害当事人权益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就不用行政处罚,坚决纠正乱罚款现象。执法中要多扶持,多引导,有了新法律新政策要给他们提个醒,帮助他们理解掌握,他们在经营中有轻微违法行为要提出警告,帮助他们改正。以宽松的环境,周到的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第三,必须树立行政执法诚实守信的理念。各行各业都得讲诚信,行政执法更要讲诚信。在执法调查取证时,严禁哄、吓现象发生,一定要讲诚信,只有讲诚信,才能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这就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要正确理解,正确向群众解释宣传,切

忌随口表态,乱许愿,乱拍胸脯。要把知情权交给群众,要把法律救济的途径告知群众,只有这样,行政执法才能做到公正、公开,才能秉公执法,树立起诚信执法的良好形象;第四,必须树立行政执法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理念。执法为民,百姓自有一杆秤,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最后还要请人民群众评判。现在,执法工作难度大,执法部门压力大,执法过严或不到位,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都不会满意。要使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都满意,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中把握好“度”,这个“度”就要求我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执法,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第五,必须树立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解决矛盾纠纷方面,破除以判决、裁定为解决矛盾纠纷唯一手段的观念,要树立和为贵、调为先的观念,以促进和谐为目标,认真履行执法职责。

三、建章立制,用制度把理念转化为行动

转变执法理念是转变工作作风的良好开端。但是,仅有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理念及时转化为行动,落实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理念向实践转化的载体是规章制度,只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理念的实施。要根据法定职能和执法程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修订完善适应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使我市的农业执法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通过制度建设,让每个执法人员都明白,我们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谁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损害的不仅仅是被管理者的利益,同时执法者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篇2:创新执法理念转变农业执法作风

为认真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省政法委、省法院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动员大会及8月15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全市政法机关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动员大会之精神,自我院部署开展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以来,--人民法庭按此要求,并围绕着“解决法院队伍在执法思想、执法作风、执法行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自查。

全庭在学习中一致认为,我们应当要以法官职业化建设为目标,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有效载体,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审判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实施“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变作风、强化责任、夯实基础、树立形象。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的权力观,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为加强我庭的作风建设,我庭开展了廉政教育座

谈会、司法大检查等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活动,并建立了以庭长为核心的廉政监督长效机制,多次实施了廉政教育谈话,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把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实处。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端正司法的指导思想,真正做到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没在办案方面不出纰漏避免瑕疵。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大家还认识到作风问题最核心的是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关注民生利益,服务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看我们法官的作风,首先就看我们法院队伍建设的整体的干部作风,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正确把握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干部作风好才能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充分反映民意的要求,才能保证司法为民,关注民生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通过此次自查活动同志们都认为自己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和加强。

大家一致认为应深刻领悟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当在实践中切实行动起来不断学习,进一步强化便民措施,彰显人文关怀,让百姓看到法也有柔

篇3:警察执法理念的转变与践行

一、警察执法理念的界定

警察的执法理念是一种高层次的执法意识, 它是指人们关于警察性质、宗旨、功能、政策、职责、权力、策略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认识、心理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任何执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执法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理性的、规范的有序的活动, 从而保证执法的公正性。

二、传统执法理念的局限性

(一) 人治大于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严格执法要求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职权, 不能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 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不因某一机关、某一人的意志而改变法律的程序和标准, 更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 享有法律的特权, 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现实中有不少民警并没有做到, 这主要是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 德治、人治观念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法律至上的法制观念基本上没有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典型的表现就是当一个人面对权力与法律时, 会让权力大于法律, 由此导致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缺乏一种尊重和信仰法律的良好氛围。

(二) 人权意识淡薄。在法治国家建设中, 国家最高目标之一就是要在全社会都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但是, 人权意识在中国却长期被忽略, 直到2004年3月4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被正式载入宪法修正案, 第一次把“人权”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受此影响, 在相当多的民警那里, 人权意识淡漠, 特权意识严重。最为典型的说法是, 公安机关是专政武器。只要是为了打击犯罪,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 为了破案, 忽略、侵犯一些群众利益是无所谓的。滥用强制措施、刑讯逼供等对人权的漠视时有发生。

(三) 监督效果不佳。世界主要国家在关于警察权的授权立法上都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让警察正常使用警察权, 二是如何在警察行使警察权时对其监督制约。所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2、43、44、47条规定, 人民警察必须接受人民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接受上级公安机关的监督、接受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 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并使这种监督法制化、制度化、长期化。

但是上述种种监督机制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的效果很不理想, 基本上没有发挥预期作用。致使警察执法活动在一些领域失去控制, 成为滥用权力的重灾区, 也为权力腐败提供了条件。

三、践行现代执法理念

(一) 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防止权力商品化。在法治国家, 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一切活动都应以服从国家宪法和法律为最高价值取向, 反对和防止执法权力的商品化。在现实生活中, 任何权力商品化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地方、部门、或个人谋取私利。一些警察抛开宪法和法律, 将自己的权力商品化, 也是为了这样的目的。众所周知, 我们国家警察待遇比较低, 办公条件比较差, 办案经费比较少。虽然国家一直努力改善警察待遇, 但因经济条件的限制, 仍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 许多方面的条件还比较差。一些有钱人对公安人员不屑一顾, 有些民警感到受了伤害, 就开始出租手中的权力, 捞取不义之财。其实我们都知道, 当一个当权者把权力贱卖出去的时候, 自己也就成了他人钓竿上的鱼, 失去尊严、人格、自由甚至是生命。因此, 作为一个警察, 无论什么原因而导致权力出租时, 想法就已经错位。警察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 就得以保护他人和国家的利益为重, 就得以服从国家宪法和法律为最高价值取向。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运用权力, 避免权力的商品化, 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从而更好地提高警察的形象。

(二) 纠正执法的随意性, 避免侵犯群众利益。在日常工作中, 群众最关心, 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警察随意执法。随意执法的最终结果就会直接导致对群众利益的侵犯。所以, 必须改变原来以“管人自居”的执法理念, 把群众真正的当成我们的上帝。虽然造成随意执法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地方保护主义、金钱诱惑、人情干扰、执法程序规定不具体等等。但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我们随意执法的理由。

(三) 坚持道德自律, 追求权力的正效应。警察手中掌握着各种执法权, 这些权力还都是公权力, 并同其他权力一样, 具有二重性, 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以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 使权力产生正效应。它也可以保护犯罪分子, 损害群众利益, 使权力产生负效应。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追求的是权力的正效应, 避免的是权力的负效应。但是为了避免权力负效应的发生, 除了需要带有强制性力量的监督和制约外, 更需要道德自律。警察道德自律就是警察内心的道德自觉, 有了道德自觉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就会严于律己, 坚持秉公执法, 实现警察权力正效应。另外, 警察时时刻刻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诱惑, 如果抵制不了。在工作中就会出现, 有利可图的案子争着办, 没油水的案子拖着办。有的还会因抵制不住诱惑, 而葬送自己。一个警察如果能严于律己, 就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 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使其产生正效应。

(四) 加强宗旨意识, 自觉接受监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一旦权力失去监督、制约和制衡, 就必然导致腐败, 所以要必须有效的监督、约束和制衡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美国学者弗里德利希曾说:“宪法政治秩序的主要功能已经并且仍旧依靠一套加诸执掌政治权力者的规范化约束体系来完成。”这句话说出了对权力监督、约束的重要性。人民警察人人手里都握有法律赋予的重要权力———国家警察权。在执法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涉到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所以,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警察, 不能对社会和公民的监督有所忌讳, 也不必将群众监督看作不易控制的威胁力量、也不必担心媒体监督可能带来的“放大镜”效应, 而且还要将自己行使权力的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积极主动, 配合监督。即使面对投诉, 也要面带微笑, 并表示对公民行使投诉权利的感谢, 这是我们作为政府公务员应该付出的代价。每一个民警都要记住胡锦涛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到的一句话:“接受监督, 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四、结语

总之,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 公安机关担负的责任会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每一位民警必须积极适应执法环境的变化, 不断转变执法观念, 既要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 又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 提高执法水平。同时还要主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 争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警察要想真正做到“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 必须端正执法思想, 转变执法理念, 抛弃过时的执法理念的不良影响, 进一步加强宗旨意识, 坚持道德自律, 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关键词:警察执法,执法思想,执法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意清.派出所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3, 6

[2].尹伟中.警察伦理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篇4:创新执法理念转变农业执法作风

一、加强公安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作风建设是公安机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需要。

公安机关处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与群众打交道多,关系密切。广大民警都应该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的态度看待自身工作,切实转变作风,主动提高工作标准。通过锻造公安机关优良作风,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创优发展环境的新期待,对公共安全的新期待,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对便民服务的新期待。

(二)加强作风建设是克服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完成各项安全保卫任务的迫切需要。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和蔓延,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大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部分群众收入水平下降等后果。这些经济问题在社会领域的反映将更加明显,各类矛盾突出,不确定因素增多,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变,所有这些方面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种政治敏感节点比较集中,各方敌对势力易借机制造事端的可能性加大,公安机关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正如公安部长孟建柱同志所言,2009年很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安工作挑战最多、任务最为繁重艰巨的一年。而作风问题影响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公安机关的作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有着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作风建设是统筹兼顾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水平的需要。

2009年我们将迎接全面实施网上办案、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警务革命,承担着继续深入开展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和纠正立案统计不实等重点工作。要圆满完成这些重点工作,需要我们全面提升“软实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作风问题。没有求真务实、亲历亲为的作风,令行禁止、事不过夜的作风,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作风,拒绝理由、不讲借口的作风,我们将无法统筹兼顾这些重点工作,更谈不上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的标准和水平。

二、加强公安机关作风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部分民警理想信念模糊,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正如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张越同志所讲,作风问题的实质是理想信念问题,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民警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的教育。当前,人民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各种公安机关不良作风,究其根本,就在于部分民警理想信念模糊,宗旨观念淡薄,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少数民警缺乏民本思想和责任意识,没有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观念,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思想标准落后,自我要求降低,自我约束放松,在其位不谋其政,办事不尽责,得过且过,遇事推诿扯皮。

(二)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大局意识不强,自身定位不准的问题。公安机关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公安机关必须自觉置身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要听党指挥,敢于奉献,永葆忠诚本色。公安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只有融入并自觉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公安工作才具有活力。

(三)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贯彻落实不力的问题,确保令行禁止。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而“不落实”是工作中的最大隐患。没有强有力的纪律约束的队伍将是一盘散沙,更谈不上发挥强大的合力攻坚克难,作为半军事化性质的公安机关,必须突出强调组织纪律性,确保令行禁止。唯有此,才能适应公安机关肩负的艰巨任务,在关键时刻冲的上、打得赢,才能成为党和人民群众可信赖的忠诚卫士。而当前,有些民警在贯彻落实上级任务时,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工作消极,甚至阳奉阴违,各行其是,导致上级的安排部署停留在文件上,变成一纸空文。

(四)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执法行为不规范问题,促进公安民警规范执法。执法活动是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执法行为不规范、随意执法等问题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严重损害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执法问题已经成为群众对公安机关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一是要加强执法理念教育。使全体民警认识到执法规范化是必然选择,是执法活动的生命,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使每一名民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严守法纪等正确的执法理念。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法质量检查力度。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约束、规范干警的执法行为,使干警的执法行为有章可循,违规必究。同时要加大执法质量检查力度,通过执法质量检查,及时发现执法不规范行为,严肃查处违规办案的责任人,促使民警执法规范化。三是通过提高执法办案的公开、透明度,促使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要求的网上办案等手段,要求执法办案活动须公开、透明,这样便于接受各方监督,可以达到以公开促公正的目的,有利于执法规范化建设。四是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提高执法素质。通过加强办案业务知识的培训,解决民警执法知识、能力欠缺的问题,提高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五)要着力解决群众观念不牢的问题,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一些民警对群众态度生硬冷漠,对群众诉求当作“小事”,找借口、推诿扯皮。一些民警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能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艺术,与群众“说不上话、交不上心”。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一方面要教育民警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要把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改进对群众的态度作为重点,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群众冷暖记在心里,坚决杜绝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群众工作方法和艺术的学习,努力做到“三懂四会”,不断提高公安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三、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明确工作思路,采取得力措施

(一)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领导干部是关键。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领导干部的个人作风直接影响着广大民警的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单位、部门作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着重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方面,以自身优良的作风,为广大民警做出榜样。

(二)加强思想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要注重加大干警的思想教育,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武装干警的头脑。要加强民警宗旨观念和纪律意识的教育,教育民警树立正确的“大局观”、“稳定观”、“群众观”。让广大民警深刻领会到当前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的投入到锻造公安机关优良作风的活动中来。

(三)健全制度,强化督导问责。公安机关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因此必须科学规划,确立推进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促使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使此项活动有章可循,易于操作,避免作风建设年活动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形成一阵风。要确立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理念,使民警在具体工作中,处处受到纪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以强有力的督导检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纪检、监察、政工部门要发挥督导作用,严肃查处公安民警作风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实行刚性问责,利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为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篇5:转变执法理念

当前,“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市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是新一届合肥市委班子执政理念的集中展现,是加快合肥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全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有效举措。“新跨越、进十强”的奋斗目标,为我市工商机关进一步把握大局,更好地做好各项监管执法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经济检查执法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理念,狠抓工作落实,在把握大局中认清使命,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合肥市新一轮跨越发展需要新境界、新举措、新作为,我们经济检查执法要有新标杆、新加强、新提升。

一、讲发展大局,以执法理念的转变,促进服务效能的增强

当前,合肥经济发展以实现“新跨越、进十强”为大局,围绕着这个经济发展大局,我们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做到“三破三立”:即“破”执法者高人一等、“管”字当头、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的强势执法思想,“立”平等沟通、互相尊重、文明和谐的公正执法理念,善待经营者、善待当事人;“破”部门利益至上、不分违法轻重、不讲程序先后、不顾政策宽严、不管态度好坏、死抠法律的机械执法思想,“立”依法行政、廉洁行政、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刚柔相济的服务性执法理念;“破”违法推定、频繁检查、随意查扣、不讲程序的粗暴执法思想,“立”守法推定、适度监管、区别对待、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的理性执法理念。一是“三破三 1

立”落实到服务发展中,要体现“三先三后”原则:即宣传教育在先,检查处理在后;预警警示在先,行政处罚在后;听取行政处罚相对人陈述申辩在先,下达行政处罚决定在后。二是“三破三立”落实到执法办案上,要体现“三重三轻”原则:即对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侵害农民消费者利益、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行业垄断、不正当竞争等案件重点查办、从重处理;对企业登记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发生的、外来投资企业和外来客商因不了解相关规定而导致的一般违法违章行为,主要是促其整改规范,从轻或免予处罚。三是“三破三立”落实到处罚幅度上,要体现“四严四宽”原则:即主观恶意从严,非主观故意从宽;情节严重、违法数额较大的从严,情节轻微、违法数额较小的从宽;危害严重的从严,尚未造成危害或危害轻微的从宽;屡犯从严,初犯从宽。

二、强执法责任,以履职尽责的到位,促进监管效能的增强

强化执法责任,是经济检查执法工作凝聚民心的可靠保障,是创造机遇的不竭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当前,面临着工商体制调整与建立统一高效市场监管执法机关的“双重压力”,面临着人民群众对市场秩序美好期待与市场监管艰巨复杂的“双重挑战”,经济检查执法工作要按照“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能职责,在其位、司其职、负其责,胸怀担当之志,践行职权之事。一是做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紧紧围绕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和行业,集中查办一批大要案件。加强重点难点行业治理商业贿赂探索工作,结合市场实际,选择金融、保险、4S店等多发领域和重点行业,进行重点调查研究,探索其商业贿赂的特点和规律,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

依据《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着重查处其在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中进行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以及宣称全场打折促销,含有限制性条件,不明示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继续强化反垄断执法工作,严厉查处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企业滥用垄断地位强制交易、强制服务等行为。运用行政建议和行政告诫等方式,制止和查处地区封锁、地方保护等行政性垄断行为。二是做好“双打”工作。重点查处一批假冒、仿冒、虚假标识、虚假宣传、商标侵权、侵犯商业秘密等制假售假和侵犯权利人知识产权的案件,积极主动地发现案件线索,铲除一批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的窝点,对违法行为一查到底,对构成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努力做到“端窝点、堵源头、查办大要案”。继续开展“傍名牌”专项整治。针对食品、烟酒、化妆品、电器、服装、鞋帽、装潢装饰材料等重点商品,重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存在突出问题的大中型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地区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查处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等行为,注重打击利用境外登记的企业名称并以合同、协议、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的行为,切断商标侵权假冒商品的市场流通渠道。三是做好打传规直工作。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属地综合治理”的打击传销工作长效机制,强化打击传销综合治理格局。集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紧盯重点地区,全面开展疑似窝点摸排登记,精准打击,逐点清除,求稳求实,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不断增加“无传销社区(村)”示范点的总量,提升示范点的质量。立体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网络等媒介,发

布警示提示、公益广告,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宣传覆盖面,提升宣传效果。加强对直销企业的监管,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自律,依法诚信规范经营。

三、提办案能力,以监督机制的落实,促进行政效能的增强

合肥新一轮的跨越发展是一场破难攀先的攻坚战,我们站在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查办案件的工作能力,通过多办案、办大案、办有影响案来提振信心、提高威望、提升形象,从而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有为有位和争先进位。一是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办案素质。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经济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注重增强严格依法办案、应急处臵突发事件、运用信息化等方面的能力。要创新学习的方式和手段,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岗位练兵等方式,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大力倡导和建立一人多品、部门多专的学习型、专业型执法队伍。加强各类案件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办案经验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推广优秀的办案方式方法。二是要健全监督机制促进公正公平。让行政相对人知悉执法条件、执法程序及处罚结果,了解自己的听证、复议及诉讼等法定权利,保证行政相对人的平等权,提高案件透明度。及时掌握基层执法动态和重大案件的限时办理,分析评价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认真上报重大案件及移送案件的调查终结报告,落实案件备案制。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案卷及资料等方式进行执法检查,反馈检查结果,实行案件回访制。坚持重大案件集体案审制,避免暗箱操作或一人说了算,有效杜绝多头立案、重复立案等现象。进一步规范立销案、行政强制措施、自由裁量权行使、罚没物品处理、罚没款执行、案件移送等执法行为,确保办理的每一

起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按照省工商局《关于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法>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行为的若干规定》的要求,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按照《合肥市工商局扣押、没收物品管理制度》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全系统罚没物品的统一、规范管理。三是要严肃办案纪律彰显清廉形象。严格执行总局“六项禁令”和省市局各项制度,对执法办案中违反纪律和办案要求的,根据情节和后果,按照过错责任追究规定予以追究。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竞争执法工作中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切实提高办案人员的廉政风险意识,重点加强对案件案源处理、自由裁量权掌握、处罚数额认定、物品暂扣和罚没物资处理等环节的风险点防范。坚决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监管不力等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做到廉洁执法,公正执法。

四、抓任务落实,以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管理效能的增强

“一分布臵、九分落实”。科学的工作思路确定后,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投入更大的精力,把责任变成行动、把能力变成动力、把蓝图变成现实。要发扬高度负责、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切实把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罚没预算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增强抓落实的能力。抓落实的能力,就是执行力。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预案、查办案件的质量效率、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来高质量、不打折扣地完成上级部署的工作和罚没预算任务。二是明确抓落实的职责。抓落实必须抓具体,要把原则要求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各级各部门要对所受领的任务和承担的工作进行分解细化,使每项任务有计划、有措施、有要求、有时限,并确保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分管领导要加强督导,掌握进度,跟踪问效,并及时解决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提高抓落实的成效。干工作、抓落实,必须以成效论成败。我们常说各项工作要务求实效,到底有没有成效,要看实践成果、要凭考核成绩、要问群众评价。工作任务一经明确、罚没预算一经下达,我们就要用实实在在的案件数量、案件质量、案件效率来作为评价成效的依据。同时,抓成效必须严格“问责”、体现奖优罚劣,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确实让那些真抓实干、抓出成效的同志受褒奖,懒散无为、塞责应付的同志“挨板子”,形成真抓实干、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篇6: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

2007年3月2日上午10时,公安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祝春林同志将围绕公安机关执法理念的转变和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等问题接受公安部政府网站访谈。以下是访谈实录。

端正执法思想 转变执法理念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公安部政府网站嘉宾访谈栏目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公安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祝春林,就公安机关执法理念的变革和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

[祝春林]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公安部政府网站这个平台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人们常说公安工作比较敏感,比较神秘,公安工作有些方面应该保密,这是由公安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公安工作不应该搞神秘主义,人民公安应该是透明的“水晶石”和“玻璃板”。神秘是对公开的封锁,而公开则是对神秘的批判。所以,我们强调要把从容接受包括政府网站在内的媒体的采访作为公安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祝春林]最近,公安部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用两天时间,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工作,研究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问题。这里,我想结合学习六中全会作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把你们的问题打个包包涵其中,题目就叫中国公安执法理念变革与和谐警民关系构建。

[主持人]祝书记,您认为什么样的警民关系才能叫做和谐?

[祝春林]在展开这一话题以前,我先给大家谈谈济南交警的故事。1995年,没有经过整顿的济南交警的形象不佳,济南市公安局调历下区公安分局长李长水担任交警支队长,他到位以后,派人拿着摄像机录下交警执勤的现场。摄像机捕捉到了令人尴尬的镜头:有的交警站在岗台上嗑瓜子、有的坐在岗台上翘着二郎腿、甚至个别喝酒后站在岗台上耍酒疯……拍摄回来后,支队长让全体交警看录像片,看到中间,交警们坐不住了。最后的结果是封闭训练40天。40天后,还是这些交警再上岗台,让老百姓眼前一亮,一个个都像雕塑,他们以为来了批新交警。一个星期下来,一个月下来,几个月下来。夏天,岗台温度40度,柏油路都晒化了。公安部后来开现场会,一起看录像,有个交警的爱人,是个售货员,她爱人就在她单位旁边执勤,她哭着要求给自己调换工作,因为她实在不忍心看丈夫那么辛苦。

[祝春林]交警们的举动最终感动了济南百姓。少先队员来了,把凉茶端到民警身边,用稚嫩的声音说:“警察叔叔辛苦了,喝杯凉茶吧。”警察流泪了,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进凉茶里;老大娘来了,颤巍巍地走近岗台,把茶叶蛋塞到警察衣兜里;老将军来了,给他们一个庄严的军礼……警察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在与人民的水乳交融中,人民警察的价值观不断得以升华。当地党政领导作出决定,给每个交警每个月补助170块钱,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给每个交警中队买洗衣机建洗衣房,每个中队的休息室安装空调。

[祝春林]后来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你嗑瓜子能嗑出空调来,耍酒疯能耍出洗衣机来?警察从工作性质上讲是特殊的人群,但同样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的精神动力来自人民,老百姓认可了,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就得到升华。四年后,济南交警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交警支队”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公安战线一面鲜艳的旗帜!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济南市的人民培育了这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什么叫和谐警民关系?通俗点讲就是“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一家亲”,展开说,就是警察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爱护警察,理解警察,支持警察,当然也包括监督警察。我理解,这是一种双向的良性互动关系,是警民双方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好、和谐的境界。正是在实现这种境界的过程中,双方各自获得了一种鼓舞和追求的动力,从而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主持人]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在今天,在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后,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怎么从公安机关的性质来看和谐警民关系构建问题?

[祝春林]和谐警民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种关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先导性关系、全局性关系之一,这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决定的。党中央、国务院曾经指出,公安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

[主持人]你怎么理解这个“不同”?

[祝春林]这个“不同”,我理解就是性质不同,所担负的职责使命不同,中央文件概括为三句话,非常精辟准确,那就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篇7:创新执法理念转变农业执法作风

一、解放思想,破除陈旧的执法理念,为下关经济发展减负松绑提起下关区落后的原因,有的人归结于下关区资源不丰富,缺乏发展后劲上;归结于市委、市政府对下关的关心扶持不够上。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下关人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行政执法中,只照搬法律法规规定,不结合区情实际,办了许多“无损失过错首犯”的案件,罚了许多不该罚的钱;不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刻守某些陈旧的行业规定,处罚了可以不处罚的单位;强调部门利益,忽视全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罚走许多投资者和外商;片面追求办案数,对某一违法行为实施了两次以上的罚款处罚;缺乏爱民之心,重罚款、轻教育,加重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不注重执法程序,执法行为简单粗暴,吃、拿、卡、要等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行政审批中,死搬硬套“硬杠杠”,人为抬高行政许可的门槛,限制了很多经济活动的开展。群众普遍反映,在下关办事难,办成一件事更难。一件简单的审批事项,在别的区随到随办,在下关却让当事人跑上多趟,还未必能办成。执法监督中,片面强调“依法执法”和法律上赋予的职能,把正常的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政府的层级监督,理解为“行政干预”,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常常感叹下关的政策太死,环境不宽松。所以,不转变行政执法理念,下关经济难以发展,不转变行政执法理念,招不到外商外资;不转变行政执法理念,招来的外商外资也会被罚跑、吓跑、打跑;不转变行政执法理念,下关区企业也将被吓跑、罚跑;不转变行政执法理念,下关区将落后,再落后,永远落后!由此可见,转变行政执法理念,关系到下关区社会经济各项工作的兴衰,关系到下关在全市的地位,关系到区委、区政府在下关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稳定。只有转变执法理念,为下关区经济发展减负松绑,下关才有希望,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二、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执法理念,为下关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的经典论述,为我们解放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法律法规或废止、或修订、或作出新的解释。由于法律法规修订的周期很长,作为基层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中既要严格执法,保持法律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状况,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研究新问题,树立新观念,及时调整执法的重点,确保法律为社会进步服务,而不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拦路虎”。如何树立新的执法理念?树立怎样的执法理念?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这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探讨、不断调整的问题。就下关区目前各项工作状况而言,我认为要树立四个理念:第一、必须树立行政执法服务经济建设的理念经济建设是下关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全区上下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为经济工作保驾护航。行政执法直接与经济工作相联系,执法的宽严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牢固树立服务经济工作的理念,是转变执法理念的重要方面。下关区经济目前处于低谷时期,需要的是各方面的雨露阳光和精心的呵护,需要扶持和帮助。执法部门要从全局利益出发,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最终目的,结合本部门的职能,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行政执法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做到法无明文禁止的都可以支持创业者去做、去试、去闯。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经营者、创业者走“绿色通道、快捷通道”,进一步降低投资创业的门槛,宽松执法的环境,多亮“绿灯”少举“红牌”,决不能用部门的条条框框来阻碍全区改革发展的大局,阻塞老百姓思富求进的渠道,阻断生产要素的集聚,拉全区经济建设的后腿。要树立服务理念还必须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和检查,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经过前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企业投资和经营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执法部门要不断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控制检查,对企业做到不告不查,不扰民不查;要严格收费制度,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严禁利用执法权力或行政审批权限搭车收费。现在市区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和开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各项工作,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来说,就是要坚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的精神,切实把执法的过程,看成是向广大管理相对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既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又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调查报告《解放思想 转变行政执法理念》。 第二、必须树立行政执法爱民富民的理念江主席多次明确要求,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切工作包含行政执法。下关区的行政执法要达到这个要求,首先要有爱民之心。与其他城区相比,下关区的群众经济很不富裕,民营和个体经济都很弱小,很多群众只能靠摆摊点、开马自达维持温饱。行政执法中,要设身处地从群众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要通过执法的过程,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群众赖以生存的摊点,要采取“管”“疏”结合的办法,划定设摊地段,进行规范管理,不能简单的取缔。对群众不理解的执法,要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以热情周到的执法,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那种以罚代管,以收费代服务的不正之风必须坚决摒弃。对待个体户和私营业主,同样要报以爱心,理解他们的难处和痛苦。执法中要多扶持,多引导,有了新法律新政策要给他们提个醒,帮助他们理解掌握;他们在经营中有轻微违法行为要提出警告,帮助他们改正。以宽松的环境,周到的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其次,执法要促进富民。执法部门虽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是执法工作也要出社会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突出表现在能否为下关经济发展,为群众创新创业,提供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撑。下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富民,让下关区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是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下关区的经济指标上去了,但人民群众还没有富起来,下关的经济就没有真正搞好。行政执法部门要紧紧围绕“富民强区”这一奋斗目标,通过履行职责,把富民的政策及时传播给人民群众,把富民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人民群众,整合好区内现有资源,为人民群众创业致富提供条件,帮助引导人民群众尽快富起来。第三、必须树立行政执法诚实守信的理念今年,市政府提出了“建诚信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的口号,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与国际社会的接轨,诚信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各行各业都得讲诚信,行政执法更要讲诚信。以前执法部门在诚信方面做得很不够,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下降,执法中,哄、吓、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取证时,哄骗当事人,许愿拍胸脯;证据一到手,翻脸不认人,一副公事公办的派头,这就是不讲诚信;政府部门间职能调整,前一个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后一个部门不认账,这也是不讲诚信。执法部门不讲诚信,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是政府说话不算数,损害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行政执法一定要讲诚信,只有讲诚信,人民群众才能相信政府,才能支持政府的工作。要做到讲诚信,必须要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对法律、法规要正确理解,正确向人民群众解释宣传,切忌随口表态,乱许愿,乱拍胸脯。作出的承诺要兑现,不能兑现的不能乱承诺。要把知情权交给群众,要把法律救济的途径告知群众,只有这样,行政执法才能做到公正、公开,才能秉公执法。现在的群众无论是外商投资者还是老百姓,不怕行政执法严,怕的是执法的不公和不讲诚信。行政执法部门要自觉地解放思想,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执法公正和公开,自觉地把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向社会公布,向群众公开,把服务承诺制度化、规范化,说的和做的要一致,做的和结果要一致,树立起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第四、必须树立行政执法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理念执法是否为民,百姓自有一杆秤,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最后还要请人民群众评判。现在,执法工作难度大,执法部门压力大,执法过严或不到位,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都不会满意。要使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都满意的确很难,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中把握好“度”,这个“度”首先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执法,不能超越法律规定;其次是在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和承受的基础上执法,第三是让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满意的前提下执法。把握了这三点,就把握了“度”,要做好这三点,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与区情民情相一致,以“富民强区”为目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执法工作才能让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满意,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满意了,我们的执法工作就是合格的。

篇8:创新执法理念转变农业执法作风

1 加强三个建设强化综合执法保障

一是完善机构建设。苍溪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由县编办批准按副科级单位管理, 核定专职农业执法人员编制5名。在全县39个乡镇配备了农安员 (农资监管信息员) , 实行农资、农产品监管一岗双责, 形成了县、乡、村全覆盖的农业综合执法网络。二是完善硬件建设。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有装备的“五有”要求, 在完善队伍建设的同时强化硬件保障。近年来, 累计投入农业执法经费280余万元, 配备了农业行政执法专用车、摄像机、照相机等取证设备及办公用品, 建设了涉案物品专用库房, 添置了证据保管专柜, 39个乡镇农资监管信息员均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和投影仪设备, 提升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三是完善环境建设。结合消费者权益日、质量宣传月和法制宣传日, 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在县农业信息网开辟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窗口, 公示农业法律法规, 曝光违法案件和假劣农资, 提高了农民学法用法和识别假劣农资的能力;结合“六五”普法, 坚持在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环节开展执法检查和政策宣讲, 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2 规范三个制度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一是规范行政行为。成立农业行政执法监督领导小组、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以及农业行政处罚重大案件审查委员会, 对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证据、处罚标准等行为过程实行审查。强化内部层级监督, 坚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采取专项检查、个案监督、备案审查、案卷评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 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政行为。二是规范监管制度。先后制订完善农业执法人员守则、涉案物资保管、案件档案管理、错案追究等执法和市场监管的21项制度, 规范建立涉案物资入库登记、案件档案查阅登记、市场巡查履职、案件讨论、售前审查、投诉举报等记录。三是规范权力运行。明确了农业法律法规赋予的农资市场、集体资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土地承包、农能安全等行政权力职能, 分解到相关业务站开展日常监管, 并将日常监管职能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发现履职不到位, 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给使用者造成损失的, 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2014年以来, 清理了公开行政权力事项124项, 规范完成了“苍溪县农业行政权力目录、事项、流程及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建设, 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从受理登记、调查取证、处理决定、结案、行权监督等程序环节单设5台电脑在行权平台审办案件网上公开规范化运行。

3 严把三个关口狠抓违法案件查处

篇9:创新执法理念转变农业执法作风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转变

一、传统环境监察执法概述

(一)传统执法理念

在以往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坚持命令控制理念,具体是指借助环境执法机关自身的行政权威,利用行政禁令等不同的行政强制措施,实现环境执法目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均较为强调环境违法事后防控监督,排查违法行为是其基本目标。主张执法独立于服务,执法部门只有树立良好的威信,方可赢得监管对象的认可与信服,为实现这一目标,则要求强制执法,忽略服务;经济独立于环境,若想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牺牲环境,相反,若想保护环境,则将搁置经济发展,二者对立,成为了一组矛盾体。

(二)传统执法职责

环境监理工作规范清晰指出、明确概括了一般执法职责,主要负责征收各项超标排污费用,及时收取排污水费;践行国家方针,遵循地方环境保护规范;监察执法人员还应针对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排污单位实施监督巡查;认真调查污染事故,掌控纠纷现场;征收、催缴各项费用。

二、理念转变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的前进与技术的提升,企业生产工艺以及污染治理工艺赋予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崇高的使命。为此,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应及时更新执法理念,填补原执法理念的不适应性,从自主接受新事物、应用新技术等层面进行转变。

(一)思想转变

1.确定执法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因出现环境损害问题后,一般无法有效扭转结果,这要求环境执法一定要具有超前性,能够在出现环境损害之前进行有效防范。参照预防为主原则,不允许执法人员待出现污染损害后方对工业企业进行罚款,相反,应在出现环境损害前期,利用环境监管,借助积极手段进行监督,将环境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降低环境破坏。2.队伍整体素质的转变。增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可有效提升其执法力度,重视监察执法队伍改造优化建设,增强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水平。在新时期,应切实提升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构建激励体系,培养优秀的执法人员。通过专项资金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执法骨干,不断增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进行执法比武,组织执法经验交流,以此来提高执法水平。

(二)手段转变

近些年,政府职能发生较大转变,环境保护工作愈发凸显,单纯依赖强制行政措施约束企业违法行为不再可行,且背离新时期标准。经大量的环境监察总结发现,现阶段,仍有一些企业抵抗环境监管,责任意识严重不足。因此,应提出新的执法手段,全面监管工业企业。

1.实施监督员体制 监督员体制关乎着内部环境管理成效,制度要求企业构建完整的管理组织体系,编制保护规范,坚守总负责人的集中领导,让环保监督员落实污染防治、日常监督、综合检查等工作,并依据国家出台的环保法规改进环保工作计划,严格检查污染生成,有效落实资料收集工作,增强环保意识,提升业务技能,优化监管行为。另外,新环保法中新增了公益诉讼这一概念,对损坏消费者根本权益、污染环境等不良行为,相关部门能够申请诉讼。这一规范无疑会促进检查执法工作的开展。同时,社会监督体系还要求从媒体、制度与公众着手,对企业进行监督;

2.动态监控污染源 污染源动态监控是一个新鲜、先进的监控手段。将围绕环境执法活动、总量减排工作于排污收费引入在线数据,要求所有企业内部的在线设备可稳步运转、有效传输。现阶段,该项技术仍然存在不足,发展尚不成熟,致使数据传输不规范,在线比对存在不合格等问题,制约了排污监管,干扰了减排监测考核,然而,在环境监察层面,污染源动态监控已有所提升;

3.夜查、假日查、飞检等动态抽查制度 采用多样化抽查,合理运用夜查、假日查、飞检等动态抽查制度,及时发现不良现象,全面消除负面影响;4.转变惩处方式 建立企业信用红黑榜,并将这一结果公布于众,同时与检查频次相结合;与证监银监系统联网,禁止违法企业一定期限内贷款融资上市;违法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记入个人诚信体系等等。

(三)范围转变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大多强调污染源现场管控、监督,主要面向工业企业,围绕工况现场监察、安全排污隐患监察、规范或不规范定期检查等实施执法检查,其本质为局部监察执法。在新时期,环境监察执法除面向工业企业实施理性监管外,还应面向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农村环境等开展例行监察工作。监察执法范围有所拓展,延伸至环境保护的每一个方面,这要求环境监察执法实施全面、系统的监察监管,及时更新执法理念,进而全程监管辖区所属的企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四)模式转变

在新时期下,监察执法范围逐步拓展,同时,在执法环节还会遇到其它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在此种情形中,环境监察部门若单纯依赖自身力量,则无法有效解决,这要求环境监察部门应充分利用外力,协同其他部门,一起开展执法工作,构建齐抓共管新气象,也可引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将几个行政机关自身的行政处罚权统一起来,赋予综合执法机关,让其全权行使。综合来说,只有在践行新模式的基础上,更新执法理念,统一协调,方可实现社会的稳步,规范开展监察执法工作。

结语

环境监察可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稳步、长久发展。在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最新的执法理念解决新时期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然,这要求执法人员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创新监察手段、拓展监察范围,为基层环保提供坚实的保障,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海波.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8):138.

作者简介

上一篇:校园安全工作学习笔记下一篇:给远方亲爱的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