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道癌

2024-06-14

早期食道癌(精选三篇)

早期食道癌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9例早期食道癌中男42例, 女27例, 年龄38-72岁, 平均55岁, 50~60岁是发病的高峰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偶有吞咽不适伴食物阻挡感14例, 占20.29%。胸骨后疼痛、不适38例, 占55.07%。食道内异物感6例, 占8.69%。11例为普查时或进行胃肠钡餐检查时发现异常, 无明显症状, 占15.94%。病程最短的1个月, 最长的9个月。

1.2 方法

造影剂选用青岛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x线双重造影硫酸钡干混悬剂[浓度300% (g/m L) ]及所附发泡剂, 低张力药品为抗胆碱药山莨菪碱15mg。造影方法:1普通钡餐造影。2双重对比造影。3低张双对比造影。第3种造影方法将盐酸山莨菪碱15mg肌内注射, 10min后嘱患者先吞入发泡剂, 然后吞入钡剂, 使食管轮廓及黏膜同时显影, 并多角度点片记录。所有病例均经食管镜活检、手术标本和病理切片观察, 且和X线对照, 同时用3种检查方法观察分析早期食道癌X线分型的检出率、X线表现和病变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

1.3 结果

69例早期食道癌的X线表现为:

1) 黏膜的改变是最常见的现象, 黏膜增粗迂曲、中断、破坏及辐辏的改变呈橘皮样或树皮样改变、少数病例有钡剂滞留, 共56例, 占81.16%;

2) 表现为小溃疡, 可单发或多发, 大小不等, 龛影直径在0.2~0.4cm之间22例, 占31.88%;

3) 表现为局限性小的充盈缺损, 呈小伞状突人食管腔内, 基底部较窄, 食管扩张度差15例, 占21.74%;

4) 食管壁毛糙, 黏膜轻微破坏, 管壁舒张度减低, 显示偏侧性局限性僵硬30例, 占43.47%;

5) 食管功能性改变, 表现为钡剂在病变部位流速减慢, 呈现轻度滞留现象或痉挛现象23例, 占33.33%。以上X线改变表现最多的为糜烂型和乳头型, 分别为51例次和47例次。食管早期癌各型x线表现, 见表1。三种X线检查方法诊断率最高的是低张双对比造影, 糜烂型和乳头型检出率最高, 检出率最低的是平坦型, 见表2。

早期食道癌浸润深度不同, X线检出率也不同, 浸润深度越浅越难显示, 8例食管原位癌均是行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 仅见3例黏膜轻微不规则, 扩张度稍差, 不能确定病变与否, 其余5例均无改变, 可疑检出率仅37.5%, 病灶位于黏膜层内。尚未浸润黏膜下层的食管早癌16例, 有X线改变的14例, 检出率为87.5%。癌组织侵犯黏膜下层的31例, X线均有表现, 检出率为100%。所有病例均经食管镜取活体作病检证实, 平坦型8例为原位癌, 即癌组织仅位于上皮内, 病变最小的只有0.5cm×0.2cm, 最大的为4.5cm×3.2cm。镜下所见全部是鳞癌, 1级15例, 2级54例。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3例, 中段41例, 下段12例, 其中3例为多发病灶。

2 讨论

早期食道癌的定义取自日本内窥镜学会 (1962年) 提出的早期胃癌的定义, 该学会将癌组织仅限于侵犯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癌称为早期胃癌, 同样范围的食道癌也称之为早期食道癌, 现在的教科书定义为癌组织仅侵犯食道黏膜层和黏膜下层, 并且无临近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同时凹陷或隆起的范围一般在 (0.5~2) cmx0.5cm内。由于低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出现, 早期食道癌的检查阳性率显著提高, 再结合食管镜检查, 漏诊率极低。所谓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 癌细胞累及鳞状上皮全层, 但基底膜保持完整, x线检出率很低。本组8例和食管镜对照检查, 只有3例显示轻微扩张受限和黏膜轻微改变, 不能确定诊断, 勉强检出率只有37.5%。郑国梁等报告的3例原位癌, X线和食管镜反复对照, 只有1例出现管腔痉挛、扩张, 黏膜显示模糊, 不能作出X线诊断, 勉强算1/3检出率, 和本组情况基本一致[1]。另外, 内镜发现早期食道癌优于食道钡餐造影和CT。而食道钡餐造影和CT又为内镜和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将早期食道癌x线诊断分为四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平坦型[2]。三种X线检查方法中, 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最高, 69例除平坦型中8例无X线改变外, 其余61例全部检出, 检出率为92.75%。单纯双对比造影检查中, 糜烂型28例只检出20例 (71.43%) , 斑块型8例, 检出6例 (75.00%) , 乳头型25例检出18例 (72.00%) , 合计检出44例, 占69例的63.76%。单对比造影只有乳头型25例检出7例 (28.00%) , 其他各型均无表现, 只占总数的10.15%。可见早期食道癌不进行双对比造影漏诊率太高 (36.24%) , 即使进行低张力双对比造影, 漏诊率还有7.25%, 是原位癌不能显示的原因。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早期食道癌的X线诊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技术, 如不行双对比造影, 就本组资料来看, 漏诊率可高达87.25%, 根本达不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5年生存率大大降低。

X线的检出率绝大多数取决于早期食道癌的浸润深度。原位癌检出率很低, 而且不能肯定诊断, 一旦癌组织浸润穿透了基底膜, 就是最早期的浸润癌, 累及黏膜固有层, 但未累及黏膜下层的病变, 检出率较高, 本组18例检出15例, 占87.5%。主要表现为黏膜轻微破坏, 稍增粗, 扭曲中断 (14例) , 有浅淡小钡池 (10例) , 腔壁线欠光滑, 有小毛刺状改变 (7例) , 只有1例显示小的充盈缺损;当癌组织浸润至黏膜下层为早期浸润癌, 癌组织侵入黏膜下层, 但未达肌层, 也无临近纵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且癌组织较大, 累及范围较广, 本组45例X线全部检出, 检出率为100%。主要表现为黏膜破坏、增粗、有钡剂滞留 (36例) , 有多个小龛影及浅淡钡池 (22例) , 腔壁线不规则, 有小的充盈缺损呈小蕈伞状突入管腔内 (15例) , 腔壁线毛糙, 局部扩张度差, 管腔壁显示僵硬 (30例) 。可见, 癌组织浸润深度和x线检出率有很大关系。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x线低张力双对比造影比单纯双对比造影好, 比单对比造影 (单对比造影检查已经淘汰) 更好, 检查阳性率高达92.75%。糜烂型、乳头型和斑块型容易检出, 而平坦型不能明确诊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容易显示, 而原位癌x线不易发现, 只有病理活检才能确定诊断, 此种类型癌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为了提高早期食道癌的检出率, 建议尽量使用双对比造影, 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使用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

参考文献

[1]郑国梁, 王正颜.早期食道癌的x线征象原因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3, 17:178-179.

34例早期食道癌的x线分析 篇2

1 材料和方法

34例早期食管癌应用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低张双对比造影和钡剂单对比造影三种方法检查病变。所有病例都经食管镜活检检查、手术标本和病例切片观察,且和x线对照。同时用三种检查方法观察食管癌早期x线分型即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和平坦型的检出率、X线表现与病变浸润深度的关系。

2 结果

34例早期食管癌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31-72歲,平均年龄58岁。主要病状是胸骨后疼痛、不适26例,占76.5%,食管梗阻感7例,占17.6%。病程最短者2周,最长者13月。

41例早期食管癌各型x线改变:

(1)粘膜增粗,破坏,扭曲呈断续状改变29例,占85.3%,其中糜烂型13例,斑块型5例,乳头型10例,平坦型1例。

(2)有多个小龛影及浅淡的钡池,呈小水潭样改变12例,占35.3%,其中糜烂型8例,斑块型3例,乳头型1例。

(3)食管边缘不规则,有小的充盈缺损,呈小蕈伞状突入官腔内,基底部较窄,食管扩张度差8例,占23.5%,其中斑块型1例,乳头型7例。

(4)食管壁毛糙,粘膜轻微破坏,有微小龛影,无充盈缺损,局部扩张度好17例,占50%,其中糜烂型6例,斑块型2例,乳头型8例,平坦型1例。以上x线改变表现最多为糜烂型和乳头型,分别占27和26例次。

34例早期食管癌用三种检查方法各型早癌检出率:用单对比造影法共检出5例,占14.7%,其中10例乳头型检出5例,占50%。用双对比造影法共检出21例,占61.8%,其中13例糜烂型检出9例,占69.2%,5例斑块型检出4例,占80%,10例乳头型检出8例,占80%。用低张双对比造影共检出30例,占88.2%,其中13例糜烂型检出13例,占100%,5例斑块型检出5例,占100%,10例乳头型检出10例,检出率100%,6例平坦型检出2例,检出率33.3%。三种x线方法检查出病变最多的是低张双对比造影,糜烂型和乳头型检出率最高,显示率低的是平坦型。

食管浸润深度的不同,x线检出率也不同,越浅越难显示,6例食管原位癌1例在低张双对比造影像上可见到扩张度稍差;另1例粘膜轻微不规则,不能确定病变与否,其余4例无改变,可疑检出率是33.3%。癌肿位于粘膜层内,尚未侵润粘膜下层的食管早癌11例,有x线改变的10例,检出率90.9%;而癌组织侵犯粘膜下层的17例,x线均有表现,故检出率为100%。

所有病例均经食管镜活检证实,34例手术标本为糜烂型13例,斑块型5例,乳头型10例,平坦型6例。平坦型6例为原位癌,即癌组织仅位于上皮内,病变最小的只有0.5x0.3cm,最大的为4.5x3.5cm大小。镜下所见全部是鳞癌,Ⅰ级4例,Ⅱ级30例。癌肿位于食管上段1例,中段29例,下段4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灶。

3 讨论

常见恶性肿瘤诊断规范〔1〕将食管早癌x线诊断分为四型: 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和平坦型。三种x线检查方法中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最高,34例平坦型中4例无x线改变,其余30例全部检出,检出率为88.2%;单纯无低张双对比造影,糜烂型13例只检出9例(62.9%),斑块型5例检出4例(80%),合计检出21例,占34例的61.8%;至于单对比造影只有乳头型10例检出5例(50%),其它各型均无表现,只占总数的14.7%。可见食管早癌不进行双对比造影漏诊率太高(38.32%),即使进行低张双对比造影,漏诊率还有11.8%,是因原位癌x线不能显示之故。

食管早癌浸润深度对x线检出率也有明显影响,原位癌检出率很低,而且不能肯定诊断,一旦癌组织浸润粘膜内,穿透了基底膜,可算是最早期的浸润癌,累及粘膜固有膜或部分达到粘膜基板,但未累及粘膜下层,检出率高。本组11例检出10例,占90.9%。主要表现为黏膜轻微破坏,稍增粗,扭曲断续(10例),有浅淡小钡池(7例),扩张度欠佳有小毛刺状改变(6例),只有1例有小的充盈缺损;当癌组织浸润至粘膜下层,但未达到肌层,也无淋巴结转移,而且癌组织较大,累及范围广。本组17例X线全部显示出,检出率100%。主要表现为粘膜破坏,增粗,有钡剂滞留(17例),有多个小龛影及浅淡钡池(5例),食管边缘不规则,有小的充盈缺损呈小蕈伞状组织突入管腔内为(8例),食管壁毛糙,局部扩张度差,管壁僵硬(10例)。可见,癌组织浸润深度和X线检出率有很大关系。

总之,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比单纯双对比造影好,比单对比造影更好,检查阳性率高达88.2%。糜烂型、乳头型和斑块型容易检查出,而平坦型不能确定诊断。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容易显示,而原位癌即表皮癌肿X线不易发现,只有活检病理才能确定诊断〔2〕

参考文献:

[1] 苏济豪.食道癌的影像诊断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第一分册食道癌和贲门癌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5页 1990.10第一版

早期食道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0年8月收治的早期食道癌患者65例, 男35例, 女30例;年龄35~75岁, 平均56.4岁。临床表现:食道内异物感 (23例) 、胸骨后疼痛不适 (26例) 、吞咽时有食物阻挡感 (16例) 。全部患者病程长达2~10个月, 平均5.5个月。

1.2 X线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为低张气钡对比造影法。检查之前, 患者不需进行特殊准备, 食道造影检查之前禁饮禁食, 避免食道黏膜表面有食物残渣附着而影响检查效果[2]。产自于青岛的复方硫酸钡作为造影剂, 浓度为140~250 w/v低张药物, 造影前5~10 min进行肌肉注射[3]。采用大口吞钡法, 患者取立位右前斜位, 患者含钡 (40~50 ml) 并一口咽下, 同时在服钡剂的过程中能够喝进空气。如果不能一口咽下, 就会咽进小气泡, 对造影质量造成影响。至患者吞钡后, 以不同角度对食道的不同充盈状态进行观察, 同时包括食道的通畅、柔软度、蠕动等情况[4]。大团钡剂通过后, 患者胸腹段食道内壁会有一层薄钡的附着, 所咽空气也会利于食道的双对比状态。由于低张药物的使用, 双对比影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患者于左前斜位、前后位服钡剂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观察。颈部食道的检查时, 患者含钡后摆好位置并对准中心线, 在预定的曝光位置放置胶片, 颈段食道有钡剂通过时瞬间曝光, 在掌握最佳曝光时机的前提下进行曝光, 确保造影检查的良好效果。

1.3 X线表现

(1) 黏膜改变:病变区黏膜纹理中断、增粗及迂曲, 如黏膜下层肿瘤浸润, 受累部位黏膜呈虚线或中断状态;吞钡时管腔充盈完全, 可掩盖病变。 (2) 局限性小充盈缺损:直径0.5~2 cm, 边缘不规则毛糙, 局部黏膜有紊乱现象的存在, 偶尔会有米粒大小的龛影。 (3) 小的溃疡:小溃疡出现在紊乱毛糙的黏膜面上, 呈多发性或单发性, 龛影大小不等, 直径0.2~0.4 cm, 局部管壁存在痉挛现象。 (4) 管腔的改变:食管壁毛糙, 黏膜遭到破坏, 管壁舒张度降低, 出现偏侧性局限性僵硬;吞钡通过速度有所减慢, 也会有滞留或痉挛现象出现[5]。

2 结果

65例早期食道癌患者的X线表现: (1) 黏膜改变较为常见, 发生增粗迂曲等现象, 多数呈树皮样或橘皮样改变, 少数患者有钡剂滞留现象, 共25例患者, 占38.5%。 (2) 出现小的溃疡, 大小不等, 存在直径为0.2~0.4 cm的龛影, 共15例患者, 占23.1%。 (3) 局限性充盈缺损, 突入食管腔内呈小伞状, 基底部较窄, 存在较差的食管扩张度, 共8例患者, 占12.3%。 (4) 食管黏膜轻微破坏, 食管功能性改变, 钡餐流速减慢, 存在痉挛、滞留现象, 共17例患者, 占26.2%。X线改变中, 糜烂型、乳头型表现最多, 其各型X线表现见表1。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 65例食道癌患者分别出现黏膜损坏 (25例) 、龛影 (15例) 、充盈缺损 (8例) 、管腔改变 (17例) 四种现象, 其中黏膜损坏患者较多。且食管早期癌各型X线表现参考《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7], 其诊断又分为平坦型、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四种类型, 其中多见于糜烂型和乳头型。临床检测过程中, 通过运用对比造影和双对比造影对癌症类型进行检测, 且检出率都比较低, 容易出现漏诊的现象。相关研究表明, 及时利用低张力双对比造影进行检测, 也会出现一定的漏诊现象, 而大多数是因为原位癌显示不明显造成的。一般来说, 对于食道早期癌X线的诊断, 其成功率取决于具体的检出方法, 而最为有效的就是双对比造影, 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及早的发现病变, 通过早期治疗可降低对患者生命的影响[8]。

对于食道癌患者而言, X线检查非常的重要, 及时准确地发现食管病变是进行病情诊断的重要举措。采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 对于中晚期食道癌患者也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在早期食道癌诊断过程中, 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由于早期食道癌会对黏膜及下层进行侵犯, 症状轻微、病变范围较小。X线表现多为病变区黏膜紊乱、中断或毛糙, 同时在病变区黏膜上也会有大小不等的小龛影出现;局限性小充盈缺损出现于病变区, 食管壁舒张度减低。为此, 在检查过程中, 必须严格进行多轴位透视点片的检查, 才能较好地对早期病变进行探寻。实际检查过程中, 病变检查的方法较多, 包括CT、食道镜等[9], 而这些检查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 与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的关联。如果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应用的过程中, 能够对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运用, 及时对病变的性质及范围进行检查, 则可较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总之, 造影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创伤性, 检查过程中, 患者表现较为痛苦, 且检查所需的费用也比较高。所以作为医务人员, 应严格掌握造影的检查质量, 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而对于早期食道癌的检查, 必须利用最为有效的检查方法, 并准确及时地对患者的病变进行检查, 做到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有效延缓患者的生命, 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对65例早期食道癌的X线诊断及临床进行探讨, 有效延缓食道癌患者的生命。方法:选取65例早期食道癌患者, 采用低张气钡对比造影法进行诊断。结果:食道癌患者的X线变现为:黏膜损坏25例、小的溃疡15例、局限性小充盈缺损8例、管腔改变17例。糜烂型和乳头型早期癌症检出率较高, 斑块性与平坦型次之。结论:食道癌诊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X线检查, 可较好地对食道的病变部位及范围进行确定, 有利于治疗方法及方案的有效选择。

关键词:早期食道癌,X线诊断,低张气钡对比造影法

参考文献

[1]苏济豪.食道癌和贲门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0:15.

[2]赵晖.45例早期食道癌的X线影像诊断分析[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1, 5 (1) :234-235.

[3]李硕娟.高龄禽管癌病入围手术期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8) :68-70.

[4]吴思惠.放射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1990:161-162.

[5]陈成华.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12 (13) :156-157.

[6]郑国梁, 王正颜.早期食道癌的X线征象原因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3, 17 (3) :178.

[7]杨国清.X线诊断50例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7) :83.

[8]高育傲, 高元桂.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8-25.

上一篇:农村社区性合作组织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