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情况

2024-06-19

抗生素使用情况(精选十篇)

抗生素使用情况 篇1

1 对出现神经症状的家禽要严格筛选抗菌药

凡有神经症状的家禽,病症多为脑部受损后的表现,大多数抗菌药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发挥治疗作用。

2 抗生素应与抗病毒药配合使用

家禽患呼吸道病时,应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抗病毒药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为家禽呼吸道病往往是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

3 注射链霉素须谨慎

肌注链霉素易造成休克,甚至死亡。体腔注射链霉素易引发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4 防治鸡全身性感染时不宜用青、链霉素

通过饮水投服,青霉素G钠盐,钾盐和硫酸链霉素的水溶液很不稳定,在常温中极易分解失效,当遇到酸碱、氧化剂和重金属离子等失效更快,而污染了的食槽和食物残渣等促使其分解失效的因素。另外青、链霉素口服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仅占给药量的5%左右,对全身性感染疾病几乎无防治作用,只能对某些敏感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有效,但也能因胃肠道内酸性环境和各种消化酶对它们的破坏作用而使药效降低。

5 注意配伍禁忌

用磺胺注射液稀释青霉素会使青霉素失效;青霉素与庆大混合后,庆大会失效;青霉素或四环素和氢化可的松合用,可使青霉素失效、四环素药效降低;四环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均不宜合用。

6 不宜用四环素治疗家禽肝肾疾病

抗生素使用情况 篇2

摘要 目的 了解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排名前十抗生素的用药金额、数量、DDDs、DDDc及临床科室使用情况。结果 2014年住院药房抗菌药占其药品总收入16.54%,头孢类花费占整个抗生素费用36.96%;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1.60%,低于卫生部标准,但呼吸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外科抗生素使用率均高于标准值。结论 2014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较去年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住院药房 用药分析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极为普遍。当前,高效、广谱、低毒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而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医生在应用抗生素上存在较多不合理使用现象[1],例如,选药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合理及疗程长等,致使病原菌耐药性增强、临床效果不理想,同时引发药源性疾病等[2,3]。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随着2011年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院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现象得到一定改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用药金额、常用抗生素药物用药金额、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DDc)、临

床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与2013年进行对比,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1.抗生素用药金额

我院抗菌药物分为19个亚类,合计50个品种。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销售总金额为3273.30万元,抗生素用药金额为541.37万元,占住院药房药品总收入16.54%;而2013年我院住院药房销售总金额为2522.57万元,抗生素用药金额为342.50万元,占住院药房药品总收入13.58%。见表1。通过对比,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销售金额呈年度增加趋势,但在药品总销售中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平稳,提示我院药品管理控制工作较为严谨。

由2014年、2013年常用抗生素药物用药金额比例表(表4)可知,2014年常用抗生素用药金额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2013年常用抗生素用药金额居于前三位的也是头孢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我院住院患者所使用抗生素以头孢类为主,花费比重占整个使用抗生素费用的36.96%,使用数量和金额排名前10位的品种中,尤以第3、4代头孢菌素所占费用最多,包括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曲松,达30.25%(约占到头孢菌素的64.57%)。其次是青霉素类,花费比重占整个使用抗生素费用的22.74%。由此可知,头孢类抗菌药物在2014年和2013年消费金额最大,主要原因是头孢类抗菌药抗菌谱较广、临床治疗效果较高,且毒性较低,适用疾病和年龄较广。青霉素类抗生素由于其抗微生物活性较强,不良反应少,是临床常用抗生素,随着其细菌耐药的相对增多,在近些年的临床中受到一定限制[4]。综合表

2、表3及表4可以发现,目前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的仍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的抗生素。据统计,近些年我国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增加、用药相对集中,导致细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细菌耐药不断增加[5]。临床医生或者更换高级别抗生素,或者增大给药剂量,不但增加患者的医药消费,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造成负面影响。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唑肟均属于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全年用量量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六位,提示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整体使用起点相对高,这不仅和医师片面追求广谱抗菌有关,同时也提示临床药师需加大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普及和抗生素监管力度。2.用药频度DDDs与日均费用DDDc分析

DDDs=该药年药品使用量/该药的DDD值,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值,DDDc为药物的经济性参数,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如表3所示。

如表5所示,结合用药频度分析,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DDDc超过500元有2个,分别是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其用药频度分别为38和28。DDDc排名前四位的药品,其DDDs排名相对偏后,从药物经

济学角度总体来看,DDDc较高的药品,用药频度相对较低,说明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比较合理,我院抗菌药的选用基本考虑广大患者利益。但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药物一般只将其作为二线用药,不推荐初次使用,更不推荐预防性使用。调查发现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DDDs排名相对靠前,提示存在不合理使用的可能。通过对比得知,我院一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连年增长,虽然是解决细菌耐药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如果盲目大量开发使用.则会加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更严重的耐药性。部分抗菌药物的DDDc较高,提示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根据药效学原理、药动学原理竖持用药梯度原则,有针对性的,稳妥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3.抗生素使用的科室分布

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1.60%,低于卫生部要求的低于60%的标准。由表6可知,呼吸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外科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均高于标准值。通过查阅病历,临床科室抗生素的使用上,多呈现出习惯用药和经验用药的趋势,导致我院临床科室抗生素用药种类差异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较长时间在同一病区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可能导致该种抗菌药耐药菌株的产出,这将给我院的院内感染增加风险。例如,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给药应在术前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总的预防用药

时间不能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通过调查分析,我院临床医师存在围术期用药不合理现象,各科室均存在选药不合理、术前未用药而术后预防用药、术后大剂量长时间用药等现象,说明医师缺乏术前用药时机掌控意识。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手术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如3~6d 或更长,不仅不能进一步降低感染率,反而浪费了资源,增加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和引起菌群失调的机会[6]。

呼吸内科疾病大多都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并且发病后又有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感染,所以,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使用量和频率都非常大,2014年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4.47%,高于标准值85%。虽然我院呼吸内科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对其抗生素使用仍要给与严格控制和管理,避免产生耐药菌,还可能会导致肠道菌落平衡被打破,反而会引起其他疾病。特别是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的监测,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选择敏感高的抗菌药物或交替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卫生部规定限制级、特殊级抗生素使用的送检率为50%和80%,而我院每月限制级抗生素使用的送检率低于40%,特殊级的送检率在低于70%,与卫生部送检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需加强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有效、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4.讨论

2011 年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抗菌药物的滥用起到明显遏制作用,专项整治活动已见成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

情况较去年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药不合理、术后预防用药疗程长;②存在抗菌药物用药过度、用药集中现象;③特殊级抗菌药物无临床药师会诊等问题。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达不到抗感染的效果,反而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造成药物和经济上的浪费,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遏制抗菌药物滥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2)落实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核心策略,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我院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分级分类管理,加大对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执行力,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三级管理细则,落实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制度,避免越级使用或用药起点过高等现象。

(3)加强教育与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药师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和抗菌药物的培训,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使其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用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选用合理、有效的药物,减少药物的耐药及不良反应。以此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准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维护患者切身利益,发挥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抗生素使用情况 篇3

【关键词】西药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86-01

现如今随着我国药品的不断增多,药品的合理使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1] ,药品的合理运用不但是安全的基础,同样也是治疗的根本保障。这对临床的合理用药显得非常重要。有相关文献表明全世界共有1/3的患者均死于不合理用药,针对于我国而言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较为严重,不合理用药同样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通过对处方进行全面分析,能够直观、有效的了解医院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督促合理用药。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我院西药药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对我院西药药房的3250张处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西药药房处方共3250张,所选处方包括我院所有科室,抽样具有代表性。

1.2方法 根据我国《新编药物学》以及《处方管理办法》为依据,采用分析表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其统计内容涵盖了配伍、皮试、反复用药、选择剂型、联合用药、剂量以及特殊用药和给予方式等,对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科室抗生素使用分布 在3250张处方中,1700张使用过抗生素(52.3%)。

2.2抗生素使用情况 865张单用(26.6%),685张联用(21.1%);2800张合理使用(86.2%),450张不合理(13.9%),剂型选择不合理、重复用药、皮试不合理、联合用药、给药方式以及特殊用药等为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我院西药药房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2.3%,明显高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其规定应当在40%以下[2] 。这说明我院西药药房的抗生素使用率相对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医师仅凭经验用药,缺少必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导致的。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西药药房的联合用药率相对较高,对于联合用药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尽可能提高药效,但是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因为抗生素并未发挥作用,便继续使用另一种抗生素的情况,并未考虑到抗生素的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加重了患者出现双重感染的几率;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电视上各种广告的大力宣传同时使群众更加依赖于抗生素,这进一步提升了抗生素的使用率。除此之外,药房抗生素使用率高的原因也与医生、药师的专业水平有直接关系[3] 。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药物的配伍不当。配伍用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药物的治疗作用,加强疗效,若是配伍不当将会适得其反。例如抗酸剂和环丙沙星能够有效的起到拮抗作用,可适当环丙沙星和铝抗酸剂同时使用时,环丙沙星将会完全失去活性;而阿司匹林若与红霉素合用将会在患者体内加强毒副作用,使患者出现耳鸣以及其他并发症。对于抗生素药物的用量以及用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可是在临床用药中会经常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而抗生素用药剂量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使用剂量过多,例如甲钴胺片20mg/次,但该药品最小则0.5mg,患者需要服用40片作用,因此严重超出了用药剂量;而像阿莫西林胶囊类药品,一次仅为0.25g,患者用药时达不到规定的剂量,则无法发挥其作用[4] 。

对于以上所述的种种不合理因素,需要从实际临床工作中进行改进,制定出相关的合理用药规定,降低医疗风险。严格按照我国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以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相关标准执行,规范医护人员的的个人行为,同时在院中也应当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同时掌握好药品的配伍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等,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芳,马建丽.2009-2011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10:159-161.

[2] 翟玉红,陈坚.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0-2012年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4,01:166-169.

[3]黎明珍.某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179-181.

我院骨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1月~4月骨科住院病历,随机抽取160份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及公开出版的医药书籍,对骨科使用抗生素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使用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在所抽查的160例病例中,使用至少一种抗生素的1 1 3 例,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79例。

行手术的病例为89例,使用术前预防用药的41例,术后用药48例。病种主要涉及各类骨折58例,软组织损伤26例,术后感染类3例。患者年龄为6岁~80岁,平均年龄39岁。使用抗生素疗程1 d~25 d,平均使用天数9 d。

2.2 使用抗生素品种病历数量统计结果见表1。

表1给出了骨科113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病例的药物使用情况、使用频率及给药途径。由表1可见,抗生素使用率达调查总病例的70.63%,与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规定的抗菌药物应用比率应控制在50%以下相比显得偏高。使用品种多为第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起点较高。给药途径基本为静脉给药,占到抗生素使用频率的99.11%,这可能与医师对《指导原则》认识不足及医院缺乏监管力度有关。

2.3 抗生素联用情况分析统计结果见表2。

表2给出了在使用抗生素病例中两种抗生素联用病例的用药情况,病例数为79例。两种抗生素联用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9.38%,占使用抗生素总病例的69.91%,联合用药比例较高。由于抗生素联合应用后毒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将相应增多,因此需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2.4 患者使用抗生素天数统计情况见表3。

由表3可见,连续使用抗生素超过7 d以上的病例为85例,占使用抗生素总病例的75.22%,抗生素连续用药时间过长易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上升和不良反应的增加。

3 分析

3.1 用药指征

《指导原则》中指出,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院97.35%的患者抗生素为无指征的治疗用药,使用抗生素的目的多是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多,同时也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3.2 给药途径

《指导原则》中指出,轻症感染患者可接受口服给药,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给予静脉治疗,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就尽早转为口服给药(即序贯疗法)。给药途径的转换,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静脉给药并发症的产生。我院骨科静脉给药达到99.11%,远高于WHO推荐的静脉给药比率50%的标准。说明抗生素序贯疗法在我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应加大对抗生素合理化应用的宣传力度,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3.3 药物联用

《指导原则》中指出,抗菌药物联用应有明确的指征,应用单一品种即可有效治疗感染的就不需要联合用药,只有在单一品种药物不能控制的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和重症感染时才可联合用药,而我院骨科抗菌药物联用比率高达69.91%,不仅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毒副作用也会相应增加。加强《指导原则》的宣传和学习,是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发生的重要手段。

3.4 给药次数

《指导原则》中指出,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性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属消除半衰期(T1/2)短者,应1 d多次给药。我院骨科使用抗生素大多数为此类药物,需1 d多次给药,但在调查病例中1 d 1次给药方案近70例,占到了使用抗生素病例的一半以上,这种给药方案既不能确保体内有效的杀菌药物浓度,影响临床疗效,也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和住院费用的上升。

3.5 用药疗程

《指导原则》中指出,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 h~96 h,特殊情况妥善处理。调查发现我院抗生素使用疗程过长,大多疗程在7 d~10 d左右,极易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和毒副作用的产生。

3.6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结果而定。要求住院患者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再按照药物的抗菌特点、患者病情选药。但我院并未开展这项项目,造成临床医师只能凭经验用药。正确的抗菌治疗开始于适当的经验治疗,但不适当的经验治疗可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用药的不合理性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可能影响疗效。

3.7 预防用药

《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给药方法应在术前0.5 h~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根据调查我院术前预防情况较好,而术后患者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抗生素的应用是否合理,对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若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菌群失调,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从而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4 结语

抗生素使用分析 篇5

时间:2011-4-24下午15:00 地点:医务科科室

参加人员:分管院张锦华、二甲办主任梁美凤、医务科主任陈玉地、质控科蔡元行、外科主任陈盛颖、颅脑外科主任周培勇、骨科主任陈长光、妇科主任刘刘、产科主任王晓艳

张锦华院长:最近我们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情况进行了检查,主要是检查运行病历中记录的对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今天召集几位讨论一下,现在由梁主任给大家分析一下。梁主任: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几个问题:

1、抗生素超范围使用,手术科室一类切口使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不符合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文件规定只能用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

2、使用的溶媒不符合规定,检查发现我们的医生使用的溶媒为250ml,按规定溶媒为100ml。溶媒太多,会引起头孢类药物分解,不但降低了疗效,而且产生了其他物质,增加了过敏几率。3、4、5、手术前用药没有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术前半小时用药。外科有用喹喏酮类药物,按规定尽量不用喹喏酮类药物。骨科发现有先用克林霉素一次,又改为头孢类药品,病程记录里又不说明改药的原因,这违反用药规定。按规定是先用头孢类药物,如果头孢类药物有过敏,再考虑用克林霉素。

6、产科剖宫产患者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按规定是在婴儿出生后断脐后给药,不知道产科是如何使用的;还有发现用的是第二代头孢类药物,这不符合规定,按规定只能使用第一代头孢类药物。

7、头孢类药物是浓度抗菌,有发现临床医生一天仅用药一次,而且用量偏大,这也不符合用药要求,要按规定一天两次给药,要按规定的用量给药。以上是我们检查发现的问题。

孕妇如何使用抗生素 篇6

1.可用:首选青霉素。青霉素对人类毒性很小。常用的有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如先锋霉素等)。

2.慎用:氨基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因对胎儿肾功能及听力有损害,故慎用。如确需使用,应小剂量、短疗程作用。

3.禁用:①氯霉素 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经肾脏排出,因胎儿肝内酶系统不健全,肾脏排泄能力差,用了氯霉素易产生"灰婴综合症",可损害胎儿造血系统,引起胎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故孕妇禁用。②四环素:是典型的致畸药,在孕早期它与钙盐螯合阻止钙盐进入软骨和骨骼,导致胎儿四肢发育不良和小肢畸形;孕中期它抑制胎儿骨骼生长,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白内障、乳齿发育异常,乳齿成黄色;孕晚期引起乳齿及骨骼四环素沉积而呈黄色,并可导致孕妇肝脂肪变性,故孕妇禁用。③甲硝唑(又叫灭滴灵),因其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④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SMZ),易透过胎盘进入胎体,与胎儿血中的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易引起核黄疸,故孕妇禁用。另外,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因有致畸作用,所以孕妇禁用。孕妇能否应用制霉菌素、克霉唑目前尚有争议。

某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分析对象

随机抽取江永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药房处方2568张, 抽样基本包括了所有的科室, 涵盖了初、中、高级医师, 抽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分析方法

以我国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印发的《处方管理办法 (试行) 》及《新编药物学》为根据, 自制分析表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内容主要包括皮试、配伍、剂型选择、重复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给予方式、无指证用药、特殊用药等方面, 对出现不合理用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抗生素在不同科室使用情况

在2586张处方单中, 使用抗生素1795张, 使用率为69.41%, 具体科室分布见表1。

2.2 抗生素使用情况

单用1402张, 联用393张, 合理使用1559张, 不合理处方为236张, 送检率为12.26%, 见表2。

3 调查分析

江永县人民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从表1中可以看出, 江永县人民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为69.41%, 高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明确要求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应在50%以下[1], 可见江永县人民医院抗生素使用的机会比较高, 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医师凭经验用药多, 缺乏应有的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 表2中也显示送检率仅为12.26%;联合用药频率高, 原本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提高药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但临床常出现未等抗生素真正发挥作用便更好另一种抗生素, 未考虑起效需要一定时间, 从而使药物无法发挥药效, 增加双重感染概率;广告的夸大宣传让居民更依赖于抗生素, 误导其购买行为, 从而增加抗生素的使用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低, 未能严格掌握抗生素适应证, 出现不应使用抗生的疾病如流感等也使用了抗生素。

4 不合理用药特点分析

从本次调查中发现, 江永县人民医院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配伍不当

配伍用药的本意是增加药物的作用, 提高疗效, 但一旦配伍不当, 将适得其反。比如环丙沙星+抗酸剂的拮抗作用, 当环丙沙星与含镁、铝抗酸剂同时服用时, 环丙沙星的活性几乎完全消失;再如阿司匹林与红霉素同用, 将增加毒副作用, 导致患者耳鸣等并发症;还有维生素C+核黄素疗效降低[2], 因为维生素C在碱性环境中易于氧化失效。

4.2 用法用量不合理

药物的用法与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 严格按照规定给药时确保疗效的关键, 但在实际中, 经常会发现此中出现不合理。比如头孢氨苄、罗红霉素等容易受为内容物影响的药物, 若餐后服用, 则吸收明显减少;阿司匹林肠溶片若采用一半疗法, 不仅破坏了特色结构, 而且降低了药效。剂量不合理主要有剂量偏大, 如甲钴胺片一次20mg, 而甲钴胺每片0.5 mg, 如此每次必须服用40片, 超出了剂量;剂量偏小如阿莫西林胶囊, 成人3次/d, 一次0.25g, 药物达不到必要的浓度, 从而发挥不了该有的药效。

4.3 选药不合理

主要是因为药师对药物的知识没有全面的掌握, 未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选择药物, 如孕妇服用地西泮可引起胎儿慢性中毒, 产生中枢抑制, 凝血功能障碍[3];再如儿童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有可能出现损害幼龄动物的软骨, 影响骨代谢和发育。

4.4 重复用药

近年来, 随着耐药菌株日益增多, 医师常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以期达到良好抗菌效果, 因此同一种处方开同一类抗生素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阿奇霉素片和克拉霉素胶囊均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作用相同, 合用与单用效果相当, 但不良反应率却明显增加[4]。

5 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导致不合理用药, 既有内因, 也有外因, 特别是在信息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 来自四面八方的新信息让人目不暇接, 也容易迷失方向。

5.1 内因——医师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研究成果层次不穷的大背景下, 新药、特殊药不断涌现, 但由于医师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全面的信息, 加上个人水平的差异, 又缺乏临床药师的指导, 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是, 仍凭旧有的经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很多医院将业绩划拨都个人, 导致不少医师在未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 给予大处方药, 甚者滥用药物, 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增加。还有相当一部分医师是根据患者的要求给予药物, 没有事先询问患者的病情, 提出有效建议, 而患者一般也只是借助老经验后媒体广告进行选购, 这样增加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5.2 外因——社会环境影响

由于媒体的发展和药品广告管理的不规范, 常常夸大药效, 迷惑患者的眼球, 在选择药物时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 市场竞争和管理的不规范, 让假冒和劣质药品充斥市场, 对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 从而造成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此外, 我国的目前以药养医的体制还普遍存在, 为不合理用药推波助澜。

6 对策

为进一步规范江永县人民医院合理用药, 必须从实际问题中出发, 制定相关的对策, 来提高合理用药, 从而降低医疗风险。

6.1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

我国相继出台了多种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督办法, 比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通过这个硬性的规定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 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 实行谁出错谁承担的办法。

6.2 利用多种途径, 增强合理用药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 进行合理用药的宣传, 如画报、知识展、宣传单等方式, 让医务人员和大众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设立药物咨询台, 安排临床药师提供药物选择和基础知识的咨询, 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获得做好的服务和疗效;加强随访工作, 对不良反应进行全面监测, 并对其进行分析, 以确保安全用药。

6.3 丰富药师药物知识, 提高其安全用药意识

药师的专业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理用药的效果, 因此, 对于新上市的药, 药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进行了解和掌握, 比如文献报道、新闻报道等。对于旧药, 要不断通过自主学习, 进一步掌握其功能、不良反应、配伍等情况, 以免出现不合理用药。准确掌握协同和拮抗药物, 在使用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的配合。

摘要:目的 通过对江永县人民医院药药房用药处方的调查, 分析其用药情况, 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江永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药房处方2568张进行分析。结果 在2586张处方单中, 使用抗生素1795张, 占69.41%, 单用1402张 (78.11%) , 联用393张 (21.89%) , 合理使用1559张 (86.85%) , 不合理处方为236张 (13.15%) , 不合理类型主要包括皮试、配伍、剂型选择、重复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给予方式、无指证用药、特殊用药等。结论 江永县人民医院药房抗生素使用率比较高, 而且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要通过完善相关用药制度、提高药剂师职业道德、建立监督机制等措施, 提高江永县人民医院合理用药。

关键词:西药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参考文献

[1]温晓娜.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 21 (9) :987.

[2]黄小玲.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 2010, 5 (6) :37-38.

[3]张建平, 王义良.妇产科药物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210.

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处方共计12137张。

1.2 方法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医疗机构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标准》 (以下简称《管理标准》) ,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评价、分析。

2结果

2.1 抗生素联用情况

12137张处方中含抗生素的处方共计4829张, 抗生素使用频率为39.8%。单用抗生素处方4035张, 占抗生素处方的83.6%;2联用药710张, 占14.7%;3联用药72张, 占1.5%;4联用药11张, 占0.2%;5联用药1张。

2.2 抗生素种类及使用频率

我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为主。见表1、2。

3讨论

《管理标准》规定: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应以单用为主, 酌情2联, 禁止3联用药。而我院2联用药处方710张占14.7%, 3联用药72张占1.5%, 且出现了4、5联用药, 严重违背了联用药物的相关规定, 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注意。

本调查显示, 我院抗生素应用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为主。 (1) 头孢菌素类以头孢泊肟酯为主。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为主。 (3) 2009年卫生部38号文规定:氟喹诺酮类药物限用于社区获得性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及肠道感染, 而本调查结果表明我院门诊处方中此类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居前列, 提示管理部门应加强用药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对其隐患的认识。

根据《管理标准》规定, 门诊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使用品种。我院将头孢泊肟酯、头孢克肟、阿奇霉素、替硝唑、奥硝唑等列为限制使用品种, 而本调查中居前10位的抗生素多为限制使用品种, 与《管理标准》的规定相违, 应引起管理部门的注意。

另外, 《管理标准》规定, 门诊处方使用抗生素一般为3~7d。在调查中发现有持续15d使用抗生素的处方, 已明显超出《管理标准》的规定, 临床应引起注意。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的应用情况, 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门诊含抗生素处方4829张进行统计、评价、分析。结果 我院门诊抗生素应用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为主, 存在过度联合用药现象。结论 我院门诊抗生素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应加强规范与管理。

抗生素使用情况 篇9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采用资料均来自我院2010年1月~6月的住院病历,药剂科、医务科联合抽取600份住院病历,涉及到普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妇科、ICU、儿科统计住院病历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正确用药方法。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有580份,占96.7%,不合理应用得病历70份,占11.7%。

2 统计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配伍不合理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减少不良反应,防止产生耐药性,减少药物用量,扩大抗菌谱,但配伍不合理,则适得其反。(1)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哌拉西林钠+克林霉素、头孢吡肟钠+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β-内酰胺类药物是快速杀菌剂,对迅速繁殖中的细菌作用最为强烈,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而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林霉素是抑菌剂,能抑制细菌活动,使之处于静止状态。两药合用,降低了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药物抗菌作用。如需合用,两药应间隔2~3h,先后服用;(2)安体舒通+地高辛,安体舒通可以抑制远端肾小管对地高辛的分泌,减少地高辛的清除,使其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如两药确实需要合用,应减少地高辛的使用剂量,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免引起毒性反应;(3)氨茶碱+醋酸地塞米松+5%葡萄糖注射液。氨茶碱为碱性药物,醋酸地塞米为酸性药物,两药同瓶混滴起中和反应,降低药效。

3.2溶媒选择不当表现在(1)注射用青霉素钠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青霉素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不稳定:在酸性环境中青霉素水解生成青霉烯酸或青霉二酸,在碱性条件下,β-内酰胺环也会发生水解,形成青霉噻唑酸。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2)氟罗沙星用0.9%氯化钠做溶媒,会发生同离子效应产生沉淀,降低药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应该使用葡萄糖做溶媒;(3)红霉素用葡萄糖做溶媒,红霉素是碱性药物,在酸性溶媒中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降低红霉素和疗效,应该应用氯化钠做溶媒,具体操作先用注射用水溶解红霉素,然后加到氯化钠里最合适;(4)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宜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2]。

3.3重复用药表现创成(依替米星注射液2ml:1)和爱益(依替米星氯化钠100ml:0.3),商品名不同而实际是同一种药,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口服罗红霉素胶囊,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重复使用,加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没有扩大抗菌谱或增加疗效。

3.4加药种类过多在此次调查中,把加药种类超过五种以上者定为加药种类过多,为不合理用药,原因是据报道输液中加入1种或2种药物时,污染几率分别为12.7%和16.7%,而加入3种药物时污染几率急剧上升到44.3%[3]。

3.5老年人剂量未减4例7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静脉滴注西索米星150mg+头孢地嗪4.0g,连续应用7天均未减量,会增加此类药物的肾毒性,老年人用药应该是成年人的3/4[4]。

3.6应用药物时间过长一例病人14d应用头孢匹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最后造成病人口腔念珠菌感染,然后停用抗生素,口腔涂抹制霉菌素片剂,缓解病人症状。

3.7给药时间过长1例长期大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易致肝损害,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4 措施

为了配合临床更好地进行药物治疗,采取以下措施:(1)认真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对全院各临床科室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科主任质量分析会上予以纠正;(2)对于专科用药较强的科室,分别到科室,强调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正确用药,杜绝药品使用中开具商品名,严格使用药品通用名;(3)开展全院打讲课活动,定期把发现的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反馈给医师,讲清楚正确用药方法;(4)对护士进行定期轮训,加强在药理学方面的教育,使她们在录入医嘱时,能及时发现用药错误,可立即与医生沟通,更改医嘱;(5)应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工作,我院院感办、医务科、药剂科每月对抗生素使用量进行调查,但未深入到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用药方面,应该让药师参与到临床用药调查工作中去,参于疑难病例的讨论,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6)聘请上级医院的药学专家来我院讲课,提高医生、药师、护士药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新的用药思路,新的药物不良反应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一部分;(7)每季度出一期药讯,汇报一段时间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醒全体医务工作者,严格按照适应症选药,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抗菌谱,即使有相同抗菌谱的药物还存在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差异,各种抗菌药物的临床的适应症有所不同[5]。

摘要: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药理作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费用。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病历,从临床诊断与药物联合应用来分析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共随机抽取600份病历,不合理用药医嘱占11.7%。结论 用药情况基本合理,需进一步改进,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指导合理用药。

关键词:住院病历,医嘱单,不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石建武.探讨抗生素临床滥用所造成的不良反应[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4).

[2]赵汗臣,曲国君,王希海,等.注射药物应用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

[3]史馨霞.1000份住院病历之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46-247.

[4]杨宝峰.药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抗生素使用情况 篇10

1 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2007年至2009年抗生素的年消耗量及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分析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是否安全合理。

2 结果分析

我院2007年至2009年抗生素使用金额前10 (表1) 和其中各类抗生素构成比例 (表2) 。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院抗生素费用呈逐年递增趋势, 并且费用前10的抗生素品种和位次相对比较固定, 只有注射用头孢呋辛、注射用头孢替胺、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有变化。注射用头孢匹胺、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用量和费用比较平稳, 用量占第1位。医院使用抗生素品种多为头孢类抗生素, 尤以第III代头孢与β-内酰胺类数量居多, 抗生素整体使用的起点较高, 这可能与临床医生片面追求广谱抗菌素, 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认识不足及医院缺乏监管力度有关。

从上表可见2007年至2009年间头孢Ⅲ代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比较平稳, 在57.2%~33.7%, 呈逐年下降趋势, 这与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和医院管理有关。β-内酰胺类、头孢Ⅱ代在2007年至2009年中变动较大, 这可能和非正常的临床促销有关。从整体上看, 我院抗生素的使用较为合理、安全, 滥用现象较少。

3 讨论分析

3.1 抗生素的合理选用

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致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但随着抗生素药物的迅速发展, 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抗疾病的能力, 同时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抗生素使用不当, 其不良反应、耐药性、菌群失调等问题又使其成为潜在危害。据报道,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 药品不良反应, 近六成由抗生素引起[1]。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 已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为了保护人类健康, 提高抗生素的用药质量, 防止乱用、滥用现象的发生, 必须对抗生素的使用严格控制, 增强用药的合理性。

3.2 加强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结果而定。要求住院患者在开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前, 先留取相应标本, 立即送细菌培养, 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再按照药物的抗菌特点, 患者病性选药。在药敏试验结果未出来之前, 可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适当的经验治疗[3]。

3.3 抗生素所占比例出现下降趋势

分析原因有三: (1) 一是随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抗生素使用监管力度的加大, 医院加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 杜绝了药品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漏洞, 使我院的抗生素滥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这是导致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4]。 (2) 抗生素作为药品中使用最广泛的类别, 每年都有很多新品种上市, 竞争激烈, 加之药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某些不正当手段的运用, 导致了临床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加重。随着国家加强治理药品回扣措施的影响, 比例明显下降。 (3) 我院的药品采购计划是由医院微机系统根据各药房药品销售量能力产生的。药品的采购力度更合理、更科学, 也是导致比例下降的因素之一。

3.4 抗生素使用起点高

由于标本送检率低, 致使临床用药仍以经验用药为主, 从而导致了广谱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从使用品种上看, 集中在头孢Ⅲ代和β-内酰胺类药物[5]。虽然广谱抗生素应用范围广, 但容易产生耐药、二重感染等, 而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 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 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时, 应优先选用价格低廉, 抗菌作用独特、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生素。

3.5 总的来看, 我院抗生素的应用较为合理。

但是, 存在少量不合理的现象。其原因有:诊断不清, 盲目用药, 药物选择不当;不恰当的联合用药[6];忽视病人的个体差异;使用医生缺乏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 对药物毒性反应无充分认识等。针对我们发现的问题, 我们要下大力气强化抗生素的分线使用和分级管理, 加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知识培训, 在用药中不求贵、求新, 不因厂家的缘故而丧失医生的职业道德, 开大处方, 贵重药品, 使他们在一个合理用药的环境中自觉规范的用药。

参考文献

[1]王惠川, 李艳, 谭志萍.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5) :345~346.

[2]马经明, 覃正碧.某院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9) :657~659.

[3]邓王林.医院感染的防控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6) :156~157.

[4]阮克宽.558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频度及合理性分析[J].云南医药, 2008, 29 (2) :206~207.

[5]马爱群, 吕毅.药剂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112:305~317.

上一篇:急性低血钾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