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生素敏感

2024-05-13

对抗生素敏感(精选七篇)

对抗生素敏感 篇1

1 菌株来源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87株痢疾福氏志贺菌群2a型取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

我院住院的腹泻患者送检粪便进行检验得出结果。

1.2 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VITEK32微生物鉴定仪对送检粪便进行检查分析。药敏试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VITK药敏GNS142卡, 并定期做药敏质控

2 结果

13种抗生素敏感实验结果如表1。

3 讨论

由上表可以看出, 呋喃妥英敏感度最高为89.6%其次为诺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丁胺卡那, 头孢曲松钠。呋喃妥英具有敏感度高, 安全度高, 价格低廉等优点, 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停药后重新使用仍可有效[1]。除新生儿和孕妇及过敏者禁用外, 适用于其他所有人群。诺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敏感度分别为79.3%和68.9%, 也是治疗痢疾的首选。药物之外, 它们的治疗效果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在0.1%~0.5%之间。但本类药物可抑制r-氨基丁酸的作用, 因此可诱发癫痫, 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另动物试验证实对软骨发育有障碍, 并有肾毒作用[1]。因此, 18岁以下患者禁用。这样此类药物的使用人群受到一定的限制, 丁胺卡那的敏感度为63.2%且价格适中, 使用方便, 但对耳蜗神经有损害和肾脏有毒性作用, 为了防止和杜绝药源性耳聋的发生, 婴幼儿需特别谨慎使用[1]。另丁胺卡那是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增加给药剂量可提高疗效, 但其不良作用也同时增加, 单用易产生耐药[2]。头孢类的药物副作用小, 相应敏感度也较差。总之, 因为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率的高低, 往往与同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有关[3]。选择药物的使用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人资料, 用药习惯及生活环境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做到有理有据科学用药,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把药物的毒副作用控制为最小, 达到最好的治疗目标。

摘要:目的 为了更准确的选择应用抗生素治疗痢疾病患,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病痛和经济损失, 防止滥用抗生素。方法 利用生物梅里埃VITEK32微生物鉴定仪对近年来腹泻患者送检大便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89株菌株中宋内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各一例外其他均为福氏志贺菌群, 对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论 13种抗生素药敏药敏实验敏感的有:呋喃妥英诺氟沙星丁胺卡那, 中敏呋喃唑酮, 其他耐药。

关键词:抗生素,痢疾杆菌,药敏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等.新编药物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1-103.

[2]孙树梅, 耿穗娜, 张亚莉, 等.医院和社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对照分析.新医学, 2006, 37 (12) :788-790.

对人际关系不敏感的原因 篇2

怯懦心理,怯懦,胆小、害怕之意。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可以说,心存一点恐惧是有益健康的。但是,过于害怕和恐惧,明显的怯懦,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2、 人际关系不敏感之自卑心理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自卑是一种自我否认,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对自己不认同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3、人际关系不敏感之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的意思是时时处处怀疑别人,会影响彼此的信任。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 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猜疑心理 表现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何谓自我牵连太重,就是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猜疑心理作用下,人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圆其说的封闭性思路中,即以某一假想目标为出发点,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上,把假想当作根据,又据此得出结论,在猜疑心理的笼罩下,被猜疑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带上可疑的色彩。

4、人际关系不敏感之逆反心理

社会心理现象之一,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

5、人际关系不敏感之作戏心理

作戏心理意指逢场作戏,不出真心。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6、人际关系不敏感之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就是“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一般,这类型人生活平淡、刻板,缺乏创造性和感情。但内心世界却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担忧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总是以冷漠无情去应付难点,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来应对所遇到的问题,但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却不能压抑其内心的焦虑,长期下去,便产生一些心理疾病来。

7、人际关系不敏感之贪财心理

对抗生素敏感 篇3

【关键词】多孔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药敏;泪囊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20-01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我科自2008年采用敏感抗生素结合多孔留置针管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流泪、流脓病史。眼部检查泪囊区无红、肿、疼痛等急性泪囊炎表现。挤压泪囊区可见有脓液自泪点溢出。泪道冲洗:上冲下溢,下冲上溢,有脓液溢出。排除外伤性泪囊炎及鼻腔肿瘤、鼻息肉、鼻甲肥大等鼻腔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细菌培养+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冲洗后敏感抗生素药水点眼,共27人。b组采用常规妥布霉素冲洗后用妥布霉素眼药水点眼,无效后再加用其它抗生素眼药水,共25人,所有患均冲洗无脓性分泌物后植入自制多孔留置针管。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前冲洗至无脓性分泌物溢出时间,进行t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

多孔留置针制备:选用德国产留置针,将直径约1.1mm静脉留置针尖端磨平,在其套管上每隔3~4mm做一直径约0.5-1mm的小孔,浸泡于消毒液待用。

插管方法操作步骤:(1)以碘伏消毒患眼,(2)方法:锥形泪点扩张器插入上泪小点,向内眦部倾斜进入1-2mm后取出锥形泪小点扩张器。(4)将8号泪道探针自上泪小点垂直插入1-2毫米后,变为水平方向插入泪小管,进针方向以水平略向睑缘方向。轻轻缓慢推入碰至骨壁,退后1~2mm,然后把针上转90度插入泪囊,再缓慢向下向后插入鼻泪管,当探针顶端达到阻塞处,感有阻力,稍用力插入,穿过阻塞区时可有落空感,留置15分钟后拔出探针。(5)同样方法插入静脉留置针,拔出针芯,自五号针头注入妥布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5毫克,确定鼻泪道通畅后,针芯内注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膏约1ml。(6)将多孔留置针套管留出下泪小点外约0.5厘米,将头部用5-0丝线固定,丝线另一端用胶布固定于额部皮肤。术后2周内每2天冲洗泪道1次后再次注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疗效标准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无流泪症状;好转:泪道冲洗欠通畅,有少量液体自上泪点返流;无效:泪道冲洗不通

二.结果

a组植管前平均治疗天数为3.96±0.21,b组平均天数为5.68±0.34,二者行t检验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冲置管前用药时间明显缩短。所有患者并发症:a组术后3例患者感眼部异物感,b组患者有2例出现异物感,调整固定缝线位置后好转。a组治愈23人,好转3人,无效1人,b组治愈20人,好转3人,无效2人,两组术后治愈率及好转率比较P>0.05,显示治疗插管后效果无明显差异。

三.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道疾病,它多由鼻腔炎症致下泪道阻塞,使泪液等不能流入鼻腔,潴留后细菌感染所致,临床出现流泪、流脓等症状,挤压泪囊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它多发于农村,多因农村卫生条件差所致。由于其内有大量脓液,故眼部一旦有伤口,如手术或外伤时,很容易导致感染,故需要引起重视[1]。

由于为细菌感染的炎症,故插管前先控制炎症,术前如果不控制炎症,插管后极易造成眼部的感染,发生急性泪囊炎等并发症,我们所做细菌培养的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与文献报道相同[2],但随着现在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加,故以往敏感药物对现在的细菌并不能达到很好的作用。我们采用细菌培养+药敏实验选出敏感抗生素,然后用敏感抗生素冲洗后点眼,发现敏感抗生素治疗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插管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治愈率均无明显差异,总有效率均达90%以上,显示插管对治疗泪囊疗效较好,与文献报道一致。[3]

我们的治疗方法有以下特点:

1.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缩短了治疗前的准备时间,由于应用敏感抗生素,减少了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2.泪道阻塞探通后在泪道内留置插管可隔离创面、扩张泪道、避免粘连和瘢痕挛缩。

3.取材容易,由于静脉留置临床应用极为普遍,一般单位都可以应用,由于有针芯,故避免了用腰麻等导管还需要另行制做针芯的步骤。

4.可重复性,对于治疗后泪道仍不通的患者可以再次进行操作,如果再次不通的,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5.由于留置管为多孔管,具有如下优点:(1)注药时药物可以通过小孔进入泪囊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为一种软膏,存留时间长,且可以通过小孔渗透到泪囊,其中的妥布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地塞米松可以减轻组织的水肿,防止瘢痕形成,达到治疗效果。(2)泪囊内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小孔渗入到留置针的导管内,由重力排出,解决了无孔置管后,由于下泪道阻塞,导致引流物不能排出,潴留于泪囊插管后仍流脓的缺点。

6.无需手术切口,简单方便,患者痛苦小。

插管操作时,探泪道时不通时忌用暴力,否则易导致泪道损伤。缺点是泪道不能探通者无法使用本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有外伤史的骨性鼻泪管狭窄,不宜置入泪道再通管。鼻息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鼻部疾病应先治疗痊愈后再行泪道再通管植管术。

通过本文的统计显示,泪道植管结合敏感抗生素治疗慢性泪囊炎,可以明显缩短患者门诊治疗的时间,达到减少患者痛苦及加速治愈的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堪兴,主编.眼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2-73.

[2]刘先宁,兰雅娴,杨华,等。慢性泪囊炎患者优势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401

对抗生素敏感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淋球菌菌株

110株临床分离淋球菌系2005年9月~2008年6月从山西省临汾市、太原市、晋中市各级医院检验科获得,来自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男性标本采自尿道口内3~4 cm处,女性采自宫颈口内1.0~1.5 cm处。所有菌株均经形态学检查、氧化酶试验、糖发酵试验确证,纯培养菌落洗于脱脂牛奶中,置于-70℃冰箱冻存备用。ATCC49226标准株为质控株(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1.2 淋球菌培养基及抗菌药物

一次性的GC培养基(天津市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药敏纸片(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2 药敏试验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1],按CLSI标准进行。具体操作如下:用无菌棉拭子将相当于0.5麦氏单位的菌悬液从三个方向均匀涂布于预温的GC琼脂平板上,室温干燥5 min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纸片(青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贴于琼脂表面,37℃培养24 h。以淋球菌ATCC49226作为药敏质控株观察结果。

1.3 耐药判定标准

纸片扩散法判断标准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标准及临床医师诊疗手册中所列标准判定耐药[2],即抑菌圈青霉素≤26 mm,四环素≤30 mm,环丙沙星≤27 mm,头孢菌素的抑菌圈≥35 mm为敏感。

2 结果

2.1 药敏结果

三地市3年间淋球菌对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可见,3年来共检测菌株110株,其中,对青霉素的耐药株为82株,占74.6%,四环素耐药株占81.8%,环丙沙星耐药株占89.1%。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株比例较少,仅有1例敏感性降低。

2.2 多重耐药性

淋球菌的多重耐药结果,见表2。近年来淋球菌多重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并呈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趋势[3],已成为淋病防治中的一个难题。本实验中,我们做了多重耐药比较,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淋球菌的多重耐药率达到了77.3%,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淋病的不断流行和新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奈瑟淋球菌的耐药性也不断发生改变[4],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近几年治疗淋病方案的多元化,耐药菌株也发生动态变化,所以测定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十分必要。连续3年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山西地区淋球菌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仍高度敏感(99.1%),仅有一株低敏菌株出现,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为17.3%,已不适宜再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或次选药物。本次实验中淋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仅为9.1%,与文献[5,6]报道相差不大。环丙沙星[7]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被广泛使用,随后大量出现了第2、第3代甚至第4代,而且其价格相对低廉,正是由于它的广泛不规范用药,导致了高耐药率的产生,已不再推荐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淋球菌感染[8]。此次实验中淋球菌对四环素的敏感性为7.3%,也不提倡用四环素治疗淋病。

同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淋球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淋球菌的多重耐药使得淋病的治疗更加困难[9],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10株淋球菌中,同时耐青霉素,四环素有69株(60.9%);青霉素和环丙沙星,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二重耐药分别为73株(66.4%)和71(64.5);三重耐药(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有63株(57.5%)。文献报道,淋球菌多重耐药性与染色体特异基因位点突变有关,作者推测其直接原因可能与该地区性病患者自行用药或个体行医者用药剂量不规范,细菌长期在低剂量抗生素力下有关。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性病诊疗市场的管理,同时应连续监测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时修订治疗方案,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及流行。

本文结果提示:山西地区淋球菌对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基本没有耐药现象出现,临床可以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还要注意足量、合理规则用药,以免造成耐药菌株流行。

摘要:目的:了解山西地区淋球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现象,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1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青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种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耐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菌株分别占74.6%、81.8%、89.1%、0,同时耐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77.3%。结论:山西地区淋球菌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淋病的治疗;头孢曲松几乎没有耐药现象,可以作为山西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纸片扩散法,抗生素耐药率

参考文献

[1]叶顺章,张木有.现代性传播疾病实验诊断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25-38.

[2]徐勉忠.临床医师诊疗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32-433.

[3]王冬梅,夏忠弟.淋球菌不同耐药水平中mtrF基因的表达[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4):402-405.

[4]张铁军,周晓明.上海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4):622-822.

[5]王秀琴,侯存军.165株淋球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2):411-611.

[6]侯存军,刘庆东.济南地区淋球菌耐药性检测及质粒谱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34-36.

[7]周渭珩,裘新民.杭州地区64株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228.

[8]吕利英,袁红,解读美国2007年版淋球菌感染治疗指南[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8,29(2):88-90.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审美敏感 篇5

下面借一次练习评讲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审美敏感。

一、让学生回归生活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很多学生选择了B选项。其实B选项和D选项是差不多的,尧舜是优秀人物,西施是美女,他们都是借代,而不是比喻。有很多学生不能明白借代和比喻的区别,虽然已经在头脑里有印象借代是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比喻是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但他们只是死记这些概念却不会学以致用。这样的学生语文学得很机械,其实如果经常观察生活中的表达,你就会发现,比喻的两个事物往往是不同性质的事物。比如把一个小女孩的脸比作苹果,他们之间的相似性是圆,小女孩和苹果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所以学生一定要回归生活,思考那些典范的表达,并真正去理解。

二、让学生参与生活

来看一道作文题,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请正确理解此话的含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这篇作文写下来,有很多学生走题了,他们写的“细小的事情”经不起推敲,比如“父母的一句话”、“吃亏”、“挫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学生的生活是太单调了吗?他们的学习生活太忙碌了吗?怎么就没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细小的事情,决定成败”呢?在作文评讲中,我们发现原来是学生不愿意参与生活,他们因为学业压力大,已经无暇品味生活。在评讲中,笔者跟学生介绍在我的生活中,因为一次搞活动,我要制作一百份奖状做表彰,当时为了选合适的奖状,编排奖状内容花了很长时间,第一批奖状打印的时候效果很好,就坐等第二批奖状,但等到的是打印人员大声呼喊,第二批奖状全打反了,我们在思考是不是电脑出现了问题,后来发现原来买的一百张奖状并不全是同一方向,里面有的奖状放乱了。真令人感慨,一件细小的事情,因为打印的时候没有去查奖状放的方向,导致第二批几十张奖状全部作废,真的是一件细小的事情决定成败。学生听得非常认真,笔者从他们的眼神中,体会到他们已经完全参与到我的生活,他们在为这样的事情惋惜。所以让学生学会参与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的耐心,教师要“生活化语文”,即读写的生活化,生活的读写化。将教学情境回归生活,回归到一些生活的场景,使其洋溢着一种生活的气息。正如杨九俊教授所说:“睡魔正与诗魔战,窗外一声婆饼焦。”上课这种“婆饼焦”是很感人的,我们要带领学生多多参与生活,品味日常生活的“婆饼焦”。

三、让学生思考生活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学生深入文本,回归到文本人物的生活并参与其中,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思考生活。比如文学类文本《孤独的庄稼》,第一道题目,请简要概括赵庄稼的形象特征。(4分)很多学生只能拿1分。对照参考答案:①物质生活宽裕但内心纠结;②孤独寂寞;③热爱土地;④心忧现实。(每点1分)学生写的答案停留在赵庄稼“朴实”、“勤劳”上,对照参考答案,我们不难发现,赵庄稼的形象特征在拟写的时候一定要跟主题“悲叹传统农耕文化被逐渐遗弃”联系,所以学生一定要思考,生活中这个人物,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作者借这个人物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如果没有这样的思考,回答总是答不到点上。

再来看文学类文本《孤独的庄稼》第四道题目,小说标题是“孤独的庄稼”,请探究“孤独”的意蕴。对照参考答案:①庄稼由多到少是孤独的;②失去了庄稼的土地是孤独的;③不被理解的赵庄稼是孤独的;④被逐渐遗弃的传统农耕文明是孤独的。(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很多学生第三个采分点写不到位,他们会写妻子死去、孩子去外面打工的庄稼独自一人是孤独的,其实一比较,如果去思考文章的主题,不难写出“不被理解的赵庄稼”是孤独的,它更关乎文章的主题。所以学生在分析文本的时候,去分析“我和你的故事”,不单是回归、参与这个故事生活,更要思考这个故事生活。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不断行走于各种各样的情感之旅中,在学习高潮中与学生共同享受审美体验,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主体性、主体品格的塑造,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审美敏感,这样的语文人生一定会是美好的,这也一定会为学生的语文人生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可能性。所以,语文教师不要只是单纯教会学生知识点,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教的是生命和自我。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审美敏感,教师必须靠自己的丰富学识和教学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去审美,思考生命和自我,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美丽新世界”。

对抗生素敏感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不同住院患者及其不同部位有效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菌100株和肺炎雷伯菌150株, 对研究中的所有菌株采用常规方法以及板条进行科学化鉴定, 具体质控菌株是大肠埃希菌, 型号为ATCC25922。

1.2方法

1.2.1纸片扩散法实施药敏实验借助双纸片协同试验方法进行初筛,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阿莫西林棒酸纸片放置于培养皿中央, 然后在其周围20 mm位置贴上头孢他啶纸片、头孢噻肟纸片、头孢曲松纸片以及氨曲南纸片。抗生素纸片均购于Ox-oid有限公司, 在35℃条件下科学培养18 h, 当阿莫西林棒酸纸片以及周围其他纸片之间出现协同性抑菌作用时, 则可初筛诊断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呈现为阳性。初筛实验完成后, 再采用浓度梯度方法进行确认, 采用瑞士公司提供的标准化Etest (E试验) 试条, 根据规范化方法进行操作。Etest试条主要包括含有或不含有棒酸的氨曲南药物成分、头孢他啶药物成分以及头孢噻肟药物成分, 其中棒酸可以使最小抑菌浓度 (MIC) 下降约8倍以上, 可以诊断为ESBLs呈现为阳性。

1.2.2核型的检测方法与电泳检测方法采用美国公司提供的相关检测工具, 该检测过程主要包括菌细胞的溶解、菌株DNA片段在凝胶电泳方面的分离、限制性内切酶Eco RⅠ对细菌DNA专业化的酶切情况, 以及将大肠杆菌与肺炎肺炎雷伯菌r RNA所操纵的DNA探针和所分离出来的DNA片段之间的杂交情况。严格根据DNA具体位置以及强度实施自动化核型分析与比较。如果相似系数≥0.93, 则可判定为相同核型。在脉冲场的凝胶电泳检测方法中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类型SpeⅠ的消化细菌DNA, 然后利用浓度为1%的琼脂糖凝胶在CHEF-DRⅡ型电泳仪上实施检测。脉冲时间控制在5~60 s, 温度13℃, 电压200 V, 实际电泳时间控制在23 h, 比较每一菌株在电泳条带上的变化情况, 当3条以上电泳带存在差异时, 则可认为是不同分型;当1~3条条带存在差异时, 可认为是不同亚型。在β-内酰胺酶的制备过程中, 需要将细菌接种于5 ml胰大豆液中进行过夜培养, 然后再选取剂量为0.5 ml, 并稀释至为9.5 ml相对新鲜的胰大豆液中, 在37℃条件下进行振荡培养约5 h, 确保离心收集的细胞悬浮于250μl 0.2 mol/L p H值为5.5的醋酸钠中, 将干冰和37℃的水进行反复冻融, 冰浴约30 min, 收集上清β-内酰胺酶粗提物, -37℃保存, 将其作为电聚焦的电泳样品。电聚焦电泳检测过程, 需要在含有两性的电解质标准化聚丙烯酰胺的凝胶上实施, 其两性电解质p H在3.5~9.5、5.5~8.5以及4.0~6.5, 并采用已知等电点值进行判定标准。

1.3观察指标观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实际基因分型特征以及对抗生素的实际敏感性。

2结果

2.1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情况经过纸片扩散法从大肠埃希菌100株和肺炎雷伯菌150株中确认出来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有120株, 其中包括大肠埃希菌40株和肺炎雷伯菌80株, 得出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实际检出率为40.0%, 而肺炎雷伯菌的实际检出率为53.3%;不同标本所进行分离出来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存在差异性。120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中, 呼吸科检出56例 (46.7%) , 重症监护病房 (ICU) 检出30例 (25.0%) , 老年科检出25例 (20.8%) , 烧伤科检出9例 (7.5%) , 不同科室的分离情况存在差异性。这种情况可能与抗生素应用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2.2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情况从基因分型情况上进行分析, 40株大肠埃希菌中, 单独携带有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有18株 (45.0%) , 单独携带SHV型基因有3株 (7.5%) , 同时携带SHVB-内酰胺酶基因基因与TEM型基因的有19株 (47.5%) 。80株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分型中, 单独携带有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有20株 (25.0%) , 单独携带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有8株 (10.0%) , 同时携带SHV型基因以及TEM型基因的β-内酰胺酶基因有52株 (65.0%) 。

2.3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情况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对于头孢菌素类以及青霉素类的实际敏感性为0%~40%。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以及加酶抑制剂之间的合剂对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实际效果好于未加酶抑制剂的实际效果, 而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抗生素敏感性相对较高, 均>30%。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对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均为100.00%, 对于头孢唑林、哌拉西林以及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均为0.00%。拉氧头孢以及头孢西丁的敏感性也相对较高, 分别为78.03%以及68.25%, 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 从某种程度上讲,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出现属于第3代头孢菌素最终选择的结果,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属于比较典型的代表菌, 而且不同国家以及地区之间因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差异 (使用种类以及数量) 而不同, 其基因分型也存在较大差异[4]。一般情况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虽然会对头孢类抗生素具有较强耐药性, 尽管个别细菌体外试验相对敏感, 但体内治疗效果却不明显[5]。此外, 因细菌所携带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质粒能够同时携带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以及磺胺类等药物的耐药基因, 所以可以使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存在多种耐药表型[6]。在基因分型方面, 核型分析属于自动过程, 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快捷, 但是因所反映r RNA基因的相关区域酶切位点出现改变, 且分辨率较低, 所以只能进行初步分型, 尤其是对于分型情况存在差异者, 可以做出流行病学的不相关结论, 核型相同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脉冲场的凝胶电泳分型, 其分辨率较高, 能够反映基因相关性, 效果显著[7]。总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具有较强耐药性, 且耐抗生素的种类相对较多, 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测以及监测, 避免引起医院大面积的流行感染。

本研究中,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具有较强的多重耐药性, 而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均携带了不同程度上的SHV型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对于头孢菌素类以及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实际敏感率性为0%~40%。针对所需研究的第一亚群情况对β-内酰胺酶细菌情况进行基因分型调查, 所分离出的β-内酰胺酶细菌菌株以及携带有TEM型的β-内酰胺酶细菌菌株情况与郭小兵等[1]研究的菌株类型相比较具有一致性, 然而不同基因分型情况所占比率有较大差异[8]。说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基因分型以TEM型为主, 且具有相对较强的耐药性。

参考文献

[1]郭小兵, 代志峰, 宋海容, 等.CTX-M-38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11 (1) :66-69.

[2]蒋鸿超, 奎莉越, 黄海林, 等.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及其与ESBLs基因关系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 2015, 12 (4) :345-347.

[3]贾芳, 周学章.SHV-12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2 (2) :164-167.

[4]侯佳惠, 童郁, 费静娴, 等.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Amp C酶基因分布及流行特征分析[J].检验医学, 2012, 27 (1) :39-43.

[5]徐艳霞, 陈建丽, 王和, 等.儿童重症监护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及其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30 (10) :738-742.

[6]王晓丽, 陈赵慧, 李兴华, 等.314株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 C酶的分布及多药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0 (6) :978-981.

[7]郭桐生, 崔恩博, 鲍春梅, 等.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血液感染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调查[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3, 27 (5) :348-350.

对抗生素敏感 篇7

此外, 随着院内感染细菌谱发生变化, 多重耐药、泛耐药细菌耐药抗生素种类不断增多, 增加了神经外科进行外科干预后的患者发生院内颅内感染的治疗难度。为更好地总结外科干预后颅内感染中脑脊液病原菌的分布特征,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经院内获得性颅内感染送检脑脊液培养结果, 并分析菌株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情况,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外科干预后患者高度怀疑发生颅内感染后送检脑脊液标本培养来源的菌株, 合并相同病例中同一批次采集培养的同一类菌株后共计75株, 分别来源于75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42例, 年龄14~74岁, 平均 (40.2±6.3) 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包括腰椎穿刺术、腰大池引流、脑室外引流、开颅手术等外科干预, 确诊为脑脓肿、开放性颅脑损伤及入院前即有颅内感染可疑体征的病例排除。

1.2 方法

查找医院信息系统内2012年1月—2014年12月神经外科外科干预后感染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的相关数据, 主要包括菌株类型、数量、敏感药物、耐药药物。以1个自然年为周期, 分析2012—2014年该院神经外科三个自然年脑脊液培养菌株革兰氏阳、阴性菌构成比变化, 并分析常用抗生素对细菌敏感率特点。

1.3 统计方法

经Excel软件将数据录入整理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差异率的对比检验采用χ2检验方法,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脊液培养菌株分布特点

2012年1月—2014年12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外科干预后患者送检脑脊液培养标本共分离菌株75株,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1株, 构成比为68%, 革兰氏阴性菌24株, 构成比为32%, 隐球菌1株, 其中以一个自然年为分割, 三年来革兰氏阳性菌构成比依次为87%、68%、51.9%, 在此研究脑脊液培养菌株中占主要地位, 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逐年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脑脊液培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2.2.1 革兰氏阳性菌

在该研究所收集的革兰氏阳性菌中, 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达到100%,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敏感率较低, 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达到51.9%、6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7.6%、38%、57.1%, 对头孢曲松有较高的敏感率, 达81%, 其他革兰氏阳性菌3株分别为屎肠球菌2株, 链球菌1株, 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及哌拉西林的敏感率较低。见表2。

2.2.2 革兰氏阴性菌

在该研究所收集的革兰氏阴性菌株中,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庆大霉素感率较低, 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42.9%、57.1%, 而对头孢哌酮、美罗培南及米诺环素的敏感率相对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除个别菌株对头孢哌酮、美罗培南及米诺环素敏感外, 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全部耐药, 呈泛耐药状态;其余3株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2株、铜绿假单孢杆菌1株, 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敏感率较低。见表3。在逐年比较药物对菌株敏感率时, 头孢曲松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敏感率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 (P<0.05) , 其余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美罗培南、米诺环素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颅内感染发生率高、治疗困难、预后差, 且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2], 早期经验使用抗生素就成为了临床医生治疗颅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该课题研究结果显示, 该院颅内感染菌株种类依然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 近三年来其构成比依次为87%、68%、51.9%, 与周建新等[3]研究结果相近, 这可能与颅内置管、脑脊液漏是发生颅内感染的高风险因素[4]且革兰氏阳性菌是正常人皮肤表面定植菌有关。同时, 该研究中培养菌株药敏试验中培养出45株革兰氏阳性菌对对万古霉素几乎全部敏感, 结合革兰氏阳性球菌在颅内感染菌中占主要构成, 说明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颅内感染经验使用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此外, 课题组在该研究中还注意到革兰氏阴性菌在培养菌株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与隗世波等[5]的研究结果相近, 目前临床使用针对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的治疗主要以三代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为主。作为临床经验用药最多、脑脊液浓度最高的头孢曲松敏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头孢哌酮在本研究的药敏试验中敏感率最高, 头孢他定较易通过炎性血脑屏障, 同时在该研究的药敏试验中有较高的敏感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在该研究的药敏试验中都有较高且稳定的敏感率, 但早期有研究认为[6], 亚胺培南有诱发癫痫的风险, 美罗培南被认为诱发癫痫的风险较低, 且相对较易透过血脑屏障, 是治疗颅内感染可靠药物[7]。米诺环素虽敏感率较高, 但国内尚无针剂, 只有口服剂型, 且该药物是抑菌药, 在高浓度时才有杀菌作用[8], 故选择米诺环素时, 应联合其他抗生素共同使用。随着革兰氏阴性菌在颅内感染致病菌中所占比例不断升高, 根据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的特点, 高度怀疑颅内感染时只使用万古霉素进行经验性治疗可能存在造成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冯玉梅等[9]认为, 美罗培南或三代头孢菌素联合万古霉素并鞘内注射抗生素是可靠的颅内感染经验性治疗。

综上所述, 随着革兰氏阴性菌在颅内感染致病菌中所占比例不断升高, 以及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的特点, 高度怀疑颅内感染时只使用万古霉素进行经验性治疗可能存在造成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因此, 根据不同医院的抗生素使用及院内感染菌株分布情况, 颅内感染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菌株耐药情况会有所差异, 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 应及时了解该院院内感染细菌分布状况, 更新治疗理念, 防止患者耐药性的增加以及自身菌群的失调, 降低给患者带来不良预后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姚国杰, 徐国政, 龚杰, 等.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 14 (9) :532-534.

[2]崔向丽, 于洪娥, 王永刚, 等.神经外科术后感染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化特点[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5, 24 (1) :33-37.

[3]周建新, 王强, 唐明忠, 等.神经外科患者脑脊液细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154-157.

[4]严金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5) :472-473.

[5]隗世波, 刘青云, 周游, 等.神经外科患者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4) :847-849.

[6]Wong VK, Wright HT, Ross LA, et al.Imipenem/cilasn treat-ment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children[J].Pediatr Infect Dis J, 1991, 10:122-125.

[7]姜克文, 张帆, 高永中.美罗培南在预防颅内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10) :2405-2406.

[8]关晓宣, 褚云卓, 白玉兰.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 (3) :47-50.

上一篇:70年代婚姻下一篇:善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