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使用抗生素

2024-05-24

科学使用抗生素(精选十篇)

科学使用抗生素 篇1

实践证明,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是最有效的治疗细菌性疾病治疗方法, 同时可以减低治疗成本、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耐药性产生的可能。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彻底解决因耐药性而导致的细菌性疾病治疗效果不佳问题。通过药敏试验检测, 可以筛选出抑菌效果最好的抗生素, 迅速、准确地体现疗效。避免了因为不了解耐药性而造成的重复、多次投药问题, 真正实现“药到病除”。

(2) 降低治疗成本, 增加养殖业收入。细菌性疾病在初诊后投药前进行药敏试验检测, 有效解决了耐药性问题, 避免使用抑菌效果不好的抗生素, 直接降低治疗成本。由于正确使用抗生素, 缩短了治疗时间, 减少疾病造成的生产损失, 相对延长了畜禽生产期, 间接增加养殖业收入。

(3) 减少药物残留, 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加重, 盲目用药、重复、超量使用兽药导致药物在畜禽体内的蓄积和残留也随之剧增;更是导致畜禽产品药物残留量增加的罪魁祸首, 严重危害人类身体的健康。依据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避免了低效药、伪劣药品的使用, 大量减少畜禽体内及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 结合畜禽不同生产时期对用药的要求和产品强制检测的要求选择性用药, 可以避免违禁药物的使用, 为畜产品安全提供保障。

(4)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周期。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细菌的耐药性已经不可避免, 但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生素, 更加易于诱导产生耐药菌株。而依据药敏试验检测结果选药可以有效减缓耐药性产生速度, 给新药研发留下喘息空间。

(5) 有效减少对人类的威胁,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可以有效杀灭细菌, 减少“耐药菌”通过食物或动物与人的接触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 篇2

抗生素如能合理使用,效果确实非常显著。各种结核病、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以及伤寒、菌痢、尿路感染等都可得到有效的治疗或控制。但在抗生素的疗效面前,人们(包括某些医务人员)却擎生了对抗生素的迷信,因而出现了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的现象。

抗生素滥用的不良后果

(一)使本来敏感的细菌变成耐药细菌虽小,值适位性很强,受到抗生素威胁后逐渐形成对付抗生素的巧妙手段,最有效的一招是制造破坏抗生素的酶。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都可被细菌产生的酶解除武装而失去活力。此外,细菌还可改变外膜通透性或蛋白结构,使抗生素无法进入或发生作用。

抗生素应用后出现一些耐药菌本不足为奇,也不足为大害,但若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则使耐药菌得以迅速增多,并广泛传播,这在医院内尤为严重。

(二)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感染这在医学术语上称“二重感染”。抗生素虽能控制敏感菌所致的疾病,但也会诱发耐药菌的新感染。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伤害人体内正常、有益的一些细菌,并打破细菌间的平衡。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体内一些占优势、较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那些少,量、比较耐药、在正常情况下因细菌间相互制约而不足为害的细菌、霉菌等就乘机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很多抗生素,特别是口服品种应用后可因肠遭内菌群交替而发生腹泻,也有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假膜性肠炎。二重感染大多发生于年老、年幼、免疫缺陷、肿瘤、手术后等患者,常可导致死亡。

(三)引致各种不良反应任何一种抗生素应用后都可发生一些不良反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来如闪电,甚至在皮试时也可发生。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可引起眩晕、听力减退和肾功能损害,老年人、儿童和孕妇尤宜慎用。红霉素和四环素静脉滴注后易引起静脉炎和疼痛,氯霉素可导致预后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口服抗生素大多伴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痛,腹胀、腹泻等。此外,很多抗生素可引起皮疹,药物热;肝功能损害如转氨酶升高也相当常见。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抗生素并非“灵丹妙药”抗生素以往称“抗菌素”,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在于“抗菌”,且各品种间的抗菌范围、活力有很大差别,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适宜的抗生素确具疗效,但对病毒性疾病如感冒、流感、麻疹、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等则完全无效。急性发热多数为病毒所引起,在诊断未明前切忌任意动用抗生素,因应用后将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和病原菌不易被检出,以致贻误正确诊断和治疗。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国内外都很普遍,病人一有发热或伤风感冒就希望很快用上抗生素,而且希望医生用注射方法给药。某些医务人员对抗生素也寄予过多的信赖,一点点小毛病或局部感染就采用抗生素,而且常不必要地用抗生素防病;以庆大霉荣这样毒性较强的抗生素作为门诊第一线用药,也是不恰当的。

如何科学使用抗生素 篇3

首先, 要改善饲养条件, 加强防疫工作, 科学饲养, 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作为畜禽饲养者, 应改善饲养条件, 加强防疫工作, 重视环境卫生, 提高畜禽抵抗力, 适量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最大限度提高饲料报酬, 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第二, 合理选用并科学使用抗生素。每种抗生素都有抗菌谱, 只有选择对应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 抗菌作用强且化学性质稳定, 副作用小的抗生素才能达到良好的防病和促进生长的效果。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时, 适当使用是必要的, 因为此时作为抑菌剂促生长用, 而不是作为治疗药物, 添加量过大, 反而会造成动物体内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调, 引起消化紊乱, 并可能蓄积中毒, 得不偿失。因此, 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按传染病的要求选用抗生素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具有广谱性。夏季以防消化道疾病为主, 秋冬季节以防呼吸道病为主。

2 交替使用抗生素

在畜禽配合饲料中循环使用抗生素可以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因此, 应选用抗同菌的几个品种, 循环轮流使用, 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3 用中草药代替抗生素

中草药添加剂具有抗病助长, 无药残, 无污染的优点, 其作用主要有: (1) 增进食欲, 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2) 通过调节动物的生长发育, 衰老等生理机能提高动物的繁殖能力; (3) 增强免疫能力, 提高抗病力, 比如黄芪多糖; (4) 抗菌驱虫, 保持动物机体健康; (5) 改善畜产品品质, 中草药多为天然植物, 有利于改善肉蛋色泽, 改善动物肌肉的脂肪酸组成, 提高氨基酸级矿物质水平, 提高肉品质, 从而提高畜产品品质; (6) 采用抗生素合剂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使用量, 提高抗菌效果, 增强抗生素的抑菌促生长效果。广谱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变的, 合剂则不同, 它可以根据致病菌的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的抗菌谱品种, 进行“强强联合”, 达到抗菌范围更广, 抑菌促生长效果更佳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 采用合剂必须注意配伍禁忌。

4 严格执行停药期

我国的饲养环境比较差, 近几年畜禽疫病比以往复杂的多, 因此饲料中添加药物也是必须的, 但一定要科学使用。在选择药物添加剂时一定要遵循高效低毒、无残留、对环境污染小的原则。饲料一旦添加了药物, 要严格执行停药期制度。对育肥猪宰前30d禁用各种疫苗;宰前28d, 停止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宰前21d, 停止使用硫酸阿普拉霉素预混剂。

5 限用和禁用人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篇4

滥用抗菌药物对人类有四大危害:一是诱发细菌耐药。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二是损害人体器官。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例如影响肝、肾脏功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三是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处于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人体的皮肤黏膜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处,都寄生着大量的细菌,这些数量繁多的细菌,与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对人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其中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肠道正常的菌群还对危害人体健康的致病菌有着强大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这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学上称为生态平衡。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往往使体内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也就是说,本来使用抗菌药物想杀灭致病菌,结果反遭到更严重的细菌感染。四是造成社会危害。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的治疗会变得十分困难,这样发展下去,人类将对细菌束手无策。

如何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呢?首先应明确是否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是無效的。如出现扁桃体炎、流黄脓鼻涕、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等现象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同时应注意:正确选药、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正确的选药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经济上的浪费。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如克林霉素与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间隔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服药间隔也大有讲究,通常所说的一天三次,大部分人都是在三顿饭时吃药,白天已把三次药吃完,这样的吃法通常不符合抗菌药物的特点。严格的说一天三次,应为每隔八小时吃一次。一般是早六点、下午两点、晚上十点吃。而每天两次应为每十二小时吃一次。一般是早八点和晚上八点吃。这样才有利于药物发挥其疗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抗生素宜空腹服用,因为饭后服用,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或者使药物利用率降低。宜空腹用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异烟肼(雷米封)、利福平等。

适当的疗程一些患者治病心切,用药1~2天后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其他药品。其实,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按规定的疗程用药,当然达不到效果。再则,频繁更换抗生素,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反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按规定的疗程用药。当然,当确认抗生素无效时应及时更换药物,以免延误治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冒很常见,但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自限性疾病。一般是3~5天,就可自愈。不需使用抗生素,只需对症治疗,多喝水、多休息即可。当怀疑合并细菌感染,如出现体温升高持续不退、有脓鼻涕、咳嗽越来越重、有黄色粘痰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所谓处方药,是指经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我国的抗菌药物大多为处方药,因此不要盲目地自己购买抗生素使用,以免延误病情又增加经济负担。

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科学使用 篇5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 不科学使用抗生素的例子数不胜数, 由此造成的耐菌药物、顽固性细菌感染、不良反应等问题越来越明显, 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较高的治疗成本, 还加重了畜禽疾病治疗难度, 甚至可能出现食品问题。兽医临床上如何科学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兽医界、养殖大户甚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1]。

广大农村以饲喂养猪牛羊为主, 一旦有牲畜发病, 养殖户甚至是很多兽医都盲目地使用各种抗生素。据有关调查, 有的兽医误认为抗生素是保健药, 即使畜禽没有疾病, 也可以服用, 并且不会产生不良药物反应;部分兽医为了确保治疗效果, 避免错过治疗时机, 即便是畜禽病情没有达到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程度, 也将抗生素当成首选治疗药物;一些兽医工作者将抗生素作为“强身健体”保健药, 即便畜禽无症状也可以使用;有的兽医不求甚解, 认为不是对人用药, 责任风险低, 草率地使用抗生素;也有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而滥用抗生素。四川省青神县部分兽医无原则地满足畜牧养殖户需求, 依照养殖户要求随意开药, 为了自身利益盲目向养殖户推荐高利润、高价格的抗生素;还有部分兽医工作者与药物厂商和经销商联合, 为了“吃回扣”向对抗生素使用知识相对缺乏的畜主进行各种劝说、诱导而不断加大促销力度, 导致选用抗生素的起点低到任何情况皆可使用的程度。兽医也存在专业理论水平低, 对抗生素的药理理解差, 对药物选择不当, 联合用药过多, 剂量使用过大, 给药方式不妥, 频繁更换种类等问题。此外, 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健全等问题, 无法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导致很多药物在使用前难以制定科学用药方案。

2 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科学使用建议

不科学滥用抗生素可能会造成畜禽出现较强耐药性, 且该病在再次传染时还会对以前有效的药物产生耐药性, 这样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药物不敏感, 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2]。而且动物身上滥用的抗生素的残留物会被人食用, 长期摄入这些牲畜残留抗生素时, 会杀死人们体内的正常菌群, 对人体造成伤害[3]。所以, 兽医临床上的抗生素滥用必将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监督兽用抗生素的审批生产销售和使用, 向广大养殖户普及抗生素知识。

总之, 在牲畜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 应注意一下几点: (1) 牲畜临床一线工作者必须了解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病原体的作用是不同的; (2) 掌握各种抗生素的理化性质及毒副作用等; (3) 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有明确的指征, 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 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控适应症, 由于各种抗生素有不同抗菌谱, 所以要结合诊断报告, 并根据感染特点来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合理对待新药、贵重药, 不盲目使用; (4) 注意剂量、剂型及使用方法, 注意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5) 加强管理兽药市场管理, 严厉打击不法商贩; (6) 规范兽医抗生素处方权, 避免无证人员从事兽医诊疗工作; (7) 加强养殖监管, 对养殖户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 告知其不可长期在饲料中随意乱加抗生素; (8) 完善兽医处方记录制度, 以便检查抗生素应用情况; (9) 加强对兽药生产厂家的监管, 加强执业兽医队伍的建设, 提高业务水平; (10) 食用动物在上市和屠宰前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 必须严格执行休药期, 准确计算屠宰前的停药时间, 以最后一次用药时间为准。

3 结语

抗生素在兽医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功效,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可能会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为了确保畜牧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科学使用抗生素, 拒绝滥用抗生素, 势在必行。

摘要:抗生素在基层畜牧兽医机构中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 使用率非常高, 但存在滥用、乱用抗生素的情况。基于此, 分析抗生素在临床兽医中的应用现状, 并就如何在兽医临床上科学使用抗生素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畜禽兽医,抗生素,科学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森权.兽医临床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J].当代畜牧, 2016 (5) :71.

[2]汤迎春.兽医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甘肃畜牧兽医, 2016 (13) :49-50.

使用抗生素误区分析 篇6

1误区形式

1.1 抗生素等于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 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 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 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 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 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 引起菌群失调, 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 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药物学家们想出了种种妙计来对付细菌的这些变化:给抗生素加上各种各样的化学基团, 保护它们的柔软腹部, 改变化合物的形状使之更有杀伤力, 针对细菌进攻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新化合物以及在自然界中寻找天然抗菌物质等。应该说, 大多数方法还是能够奏效的, 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中, 仅有1%左右能被普通青霉素治愈, 但还有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以及其他较新的抗生素, 它们对大多数细菌感染还是有效的。

1.2 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 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 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相反,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1.3 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 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1.4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 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 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 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 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 价格很便宜, 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 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 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 价格便宜, 不良反应较明确。

1.5 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 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 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 反而降低疗效, 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 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 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 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1.6 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 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1.7 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 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 抗生素无效。

1.8 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 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 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 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 只要加以调整, 疗效就会提高。

1.9 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 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 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 不但治不好病, 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2讨论

抗生素的益处体现在当机体自身抗菌机制已无法对致病菌感染加以抑制时, 此时, 合理的外来干预有助于控制局势, 逆转细菌感染的扩散。因此, 我们需要有针对、适时和充分的进行抗生素治疗。针对性使错杀无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掌握时机裨能避免过度用药, 而一旦开始即做充分治疗方可保证将有变异可能的细菌悉数消灭。当然, 有针对性的对抗生素分子加以改造, 更深入的了解细菌作用的详细机制以设计更有杀伤力的药物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随着基因组计划的进展, 我们必定会对感染及抗感染过程有全新认识, 而由此将能在基因水平开发出新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实用抗生素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60, 76.

[2]金有豫.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07-312.

探讨儿童抗生素使用现状 篇7

1 现阶段儿童抗生素使用情况

1.1 抗生素使用率

我国1993年至2005年儿童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6.1%~100%, 其中单用率范围为1.8%~97.8%, 联用率为2.2%~98.2%, 抗生素平均使用率、单用率和联用率分别为84.5%、48.6%和51.4%;另外, 口服给药占46.3%, 静脉给药占43.8%, 肌内注射给药占4.7%。值得注意的是口服加静脉给药占5.2%。

1.2 抗生素使用种类

使用最多的有青霉素类 (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哌拉西林舒巴坦, 美洛西林舒巴坦等) , 头孢类 (如头孢替安, 头孢替唑钠, 头孢丙烯等) , 抗病毒类 (如利巴韦林等) 。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依托红霉素, 克林霉素也时有使用。磺胺类如百炎净偶尔出现。而且, 儿童抗生素的使用有升级换代的趋势, 头孢类抗生素是使用率越来越高, 而且不仅仅限于非限制类, 属于限制类的头孢三代如头孢克肟, 头孢地嗪也会使用到[2]。

1.3 抗生素联合用药情况

联合用药种类多为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联用,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联用, 青霉素与抗病毒类联用。

2 抗生素过度使用对儿童的危害

2.1 细菌耐药性增强

所谓的超级细菌, 正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 导致细菌基因突变。本世纪初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 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细菌带来的用药困难[3]。

2.2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儿童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均不如成人, 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在儿童身上更加突出。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可产生特有的损害, 可引起前庭与耳蜗损害。由于儿童很难主诉眩晕或耳鸣, 因此耳毒性的早期难以察觉, 结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4]。此外, 大部分的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肾代谢的, 儿童会更容易导致肝肾功能的损害。

2.3 抗生素滥用对儿童免疫力的影响

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得儿童自身免疫系统不会主动与病原微生物抗争, 久而久之, 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下降。此外, 抗生素对肝脏和造血系统功能的不良影响间接削弱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 抗生素对人体正常菌群平衡的破坏, 除了会导致机体局部保护作用减弱易患疾病以外, 还会引起二重感染。二重感染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5]。

3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3.1 抗生素在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过度使用, 造成了很多细菌出现了耐药性, 很多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青霉素就能解决。

如果对每位来就医的患者都进行药敏试验, 病原体检查, 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来说是比较难以实现的。一是医院的工作量会激增, 二是很多家长难以接受, 尤其是现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时候。所以, 在不清楚是何种病原体导致感染的情况下,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 联合用药的情况增加了[6]。这必然会导致耐药性情况的恶化, 结果就是一代头孢不行, 二代头孢甚至三代头孢都用上了。另一个使得医师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原因是来自家长的压力。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小孩以最快的速度好转, 都希望医师用最好的药。甚至有的家长主动要求医师使用抗生素, 口服见效不快的, 就得静脉输液。一天下去药效不明显的, 第二天就要求换药了。如果医师的立场不够坚定, 那么一个疗程下来, 可能用了好几种的抗生素。

3.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长对小孩的健康越来越重视。

一点风吹草动就带上小孩往医院奔甚至自行在家中使用抗生素。但是, 有些情况是没必要使用抗生素的。例如6个月以后的婴儿容易发幼儿急诊疹, 婴儿会持续发热3~4d, 3d后自然退热, 身上出现小红疹子, 第5天就会痊愈。这时候使用任何抗生素都不能改变病程的发展。幼儿急疹不需要做特殊的护理, 让婴儿自然痊愈对母婴双方都有好处。

4 儿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4.1 要有明确的用药指征

儿科医师必须在确定患儿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必须使用抗生素才酌情使用。例如一般的感冒发热是不必使用抗生素的。感冒虽然是由病毒引起的, 但一般很快就能好, 不必使用抗病毒药。使用抗菌药就更加不合理了。

4.2 种类选择要谨慎

抗生素使用一般以单用为主[7]。不要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也不要没有针对性的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 不但不能有效的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反而对正常菌群造成了不良影响, 导致二重感染。

4.3 用法用量要斟酌

能够口服制剂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针剂;能够使用肌内注射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静脉滴注。使用抗生素必须保证足够的剂量, 在体内必须要达到有效浓度, 且要维持一定的时间, 切不可随意停用或减少用药次数, 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不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

综上所述, 抗生素的使用是一把双面剑, 合理使用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过度使用又会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 在使用抗生素方面更应该慎之又慎。儿科医师使用抗生素要有临床用药指征和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支持, 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管理规范。切实掌握每一种抗生素的使用范围、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 尤其要注意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令药物的使用既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其毒副作用又能降到最低。使儿童得到正确合理的治疗, 给儿童一个健康的现在, 一个健康的未来。

摘要:现阶段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的频率越来越高, 其不良后果就是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 对儿童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儿童抗生素的滥用有医师的客观因素也有家长的主观因素。作为医师或者家长应该正是抗生素的合理科学应用, 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抗生素

参考文献

[1]陆庆丽.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抗生素应用的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 :181-182.

[2]刘美玲, 张小同, 杨丽莉.家长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认知行为的调查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 2009, 15 (2) :14.

[3]赵艳梅.儿童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9, 16 (3) :54.

[4]王德强.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对儿童的危害[J].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2) :123-124.

[5]崔琳.小儿抗生素的安全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7) :68-69.

[6]刘战军.浅谈小儿抗生素的临床使用[J].医学信息, 2011, 24 (1) :299-300.

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篇8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不良反应,方法和建议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问题很早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但从未像现在这样较为重视, WHO提示要重视临床合理用药, 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我国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 抗生素在防治细菌污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是一种杀灭和抑制机体内病原微生物的药物。但任何一种抗生素在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菌群, 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合理使用抗生素, 力求减少和防止其发生。

1临床使用抗生素不合理表现

1.1无指证地使用抗生素, 有人把抗生素视为万能退热药, 只要发热的患者, 不管什么原因, 都用抗生素来治疗, 一种不行, 就用两种, 甚至更多的抗生素联合使用。如某孩, 男, 2岁, 在未查明发热原因就给予葡萄糖溶液+头孢噻肟钠十硫酸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 如流感等无效, 盲目使用会给患者造成危害。

1.2根据患者要求用药, 抗生素在使用中盲目求新求贵, 或因患者要求用“好药”, 而不是根据患者病情安危、是否对症等选择抗生素。

1.3抗生素选用不当, 有些患者由于身体原因, 对一些药物存在用药禁忌, 医师未对患者做详细了解就开药, 如肝功能受损的患者给用四环素或氯霉素等。首先我们要清楚选用抗生素的最基本原则, 首选药物一定要考虑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优先选用窄谱抗生素[2,3]。有的医师往往有临床症状, 如腹泻、感冒等, 他不考虑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也不管病原菌的种类, 就首先强效或广谱抗生素。

1.4使用抗生素时缺乏针对性或频繁地更换抗生素, 不合理的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联用, 青霉素对G+菌作用强, 而对G-菌敏感性低, 氨苄青霉素为广谱抗生素, 对G+作用不如青霉素, 但对G-菌作用强, 若为G+菌感染, 用青霉素即可, 若为G-感染, 则用氨苄青霉素, 用青霉素无效, 因此, 两药实无联用必要。

2临床用抗生素无效的原因

当使用抗生素48~72 h后仍无效时, 分析其原因, 看是否与下述因素有关。

2.1抗生素选择不当, 因其抗菌谱不符。

2.2诊断错误, 患者并不是细菌感染, 而是病毒性感染或非感染性发热, 如药物热, 胶原性疾病, 肿瘤或功能性发热等。

2.3用药途经不当或剂量不足或所用药物之间有拮抗作用。药物到达病灶部位的患者身体状况不好, 如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2.4可能是混合感染所致。

3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3.1严格掌握适应证:抗生素不会包治百病, 对发热患者, 尤其是病毒性或非细菌性疾病, 除非有继发的细菌感染, 否则均不宜用抗生素。另外, 每一种抗生素, 不是对所有的细菌都有作用, 如青霉素的主要适应证为链球菌感染, 敏感金黄色球菌感染等, 而卡那霉素主要适应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所致的各种感染。

3.2抗生素尽量不供皮肤、黏膜等疾患局部应用。因为局部使用很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且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一旦全身用药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 除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软膏、氯霉素眼药水、磺胺醋酰钠眼药水等, 其他抗菌特别是青霉素的局部用药要尽量避免。

3.3抗生素疗程应充足, 用量要适当。要根据感染性质确定疗程。一般情况, 抗生素的疗程最短为7 d。对体温恢复正常的一般急性感染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继续用药2~3 d。对于体质较好的患者, 所患急性感染病程不易迁移者, 如急性肠炎, 疗程则不必过长, 停药时间为病情稳定后的1~3 d。严重危极生命的感染, 治疗时间要长, 如急性骨髓炎、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疗程应持续1~2个月。为了避免感染再次发生或者细菌产生耐药性, 疗程应充足。

3.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严加控制。目前, 在病毒性感染 (如感冒、流感等) 、休克、心力衰竭、外科无菌手术等, 预防性用药仍然比较普遍, 有专家认为这样既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又易造成耐药菌株致病, 故应慎重应用。

3.5联合应用抗生素一定要有明确的指证, 一般以两种为宜, 用药选择必须有拮抗作用而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3.6抗生素和所有的医疗用药一样, 都该有用药指征。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 只要用药就该有用药的指征, 否则应一律视为盲目用药[4]。

临床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不但影响治疗的效果, 还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并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5]。药品是特殊商品, 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 使用合理可治疗疾病, 使用不当又可产生不良反应。所以, 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卫生部文件[S].卫医发 (2004) 285号, 2004.

[2]唐荣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J].医药导报, 2006, 25 (1) :76-78.

[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

[4]张永信.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J].中国临床生, 2005, 33 (5) :16-17.

医生不该随便使用抗生素 篇9

几年前,我患了咳嗽,很轻微,还能正常参加体力劳动。一位医生说,“打青霉素好得快”,就给我肌注了1支青霉素。疗效真的很好,咳嗽很快就消失了。过了一些时候,我又患了咳嗽,较前次略重,还是那位医生,又给我静脉点滴了几支青霉素。虽然有效,但没有第一次那样显著了。去年我又患咳嗽,比前两次都严重得多,另一位医生也是给我静脉滴注青霉素,可是滴了大半天,一点效果也没有。记得少年时代读书时,听自然课的老师说:“轻病就用青霉素,到重病需用它的时候,它就没有效了。”那时候,年纪小,知识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真是想不到,几十年以后,老师的话竟在我的身上应验了。通过学习一些医药科普读物,我知道,原来轻病的时候就使用青霉素,这相当于给细菌打预防针,细菌慢慢就适应了这种药物,到重病时再使用产生了耐药性,就没有效了。

早些时候,我正在幼儿园读学前班的小外孙(5岁多一点)放学时拿回一袋药,说是在学校发烧,老师带他去看病,医生给开了药,叫按时服用。我一看,药袋内有几包西药片,有几包七厘散,还有几包硫酸庆大霉素颗粒。我只给孩子服了两次西药片和七厘散,庆大霉素一包也没用。就这样,小外孙的烧退了,恢复了正常。为什么不用庆大霉素?2005年1月号《家庭医药》上说:“卫生部规定,6岁以下儿童禁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这些药可致耳聋、肾功能衰竭。”另一些文章说,全国因药物致聋的人有二三十万之多。这些连普通读者都懂得的知识,而有的医生竟不知道,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

笔者地处山区,医生素质较低, 因开错药而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事都发生过。因此,我每次去看病,特别带小孩去看病,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生怕医生开错药而造成终身遗憾。由此看来,除普通百姓需要学习医药知识外,基层医生更应努力学习才行啊! (广西北流罗福炎)

养猪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篇10

在猪病防控中要避免使用易造成机体免疫抑制与产生耐药性的各类抗生素药物, 特别是不要滥用或长期使用劣质的抗生素, 如氯霉素、痢特灵、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糠皮质激素、泼尼松、可的松、雄激素、睾丸激素, 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不仅对机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且易产生耐药性与药物残留, 影响预防与治疗疫病的效果, 威胁公共卫生的安全。因此, 在猪病防控中, 一定要根据病情科学合理的选择安全、优质、高效的抗生素对症使用。首先要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再对症选择药物, 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 再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作用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或预防, 方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妊娠母猪禁止使用磺胺类药物, 抗菌增效剂、四环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 多粘菌素、制酶菌素、古霉素及硝基咪唑类等药物。

上一篇:彩色血流信号下一篇:建筑结构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