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46例临床分析

2022-09-11

随着麻醉、手术技巧、孕妇认识、独生子女的提升, 各地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有报道个别地区可高达90%以上[1], 我院的剖宫产率也在50%左右。抗生素的使用将是一个突出问题。为此, 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住院行剖宫产的所有病例, 通过查看医嘱、病程记录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在927例中146例属于不合理用药,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住院行剖宫产的所有病例共927例, 年龄19~37岁, 中位年龄27.6岁;孕龄34+3~42+4周, 中位孕龄40+5周;孕次1~5次, 平均1.3次;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317例, 占34.2%;孕妇及家属要求200例, 占21.6%;胎头位置异常118例, 占12.7%;胎膜早破79例, 占8.5%;巨大儿57例, 占6.2%;其他因素如臀位、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综合征、过期妊娠、合并子宫手术史、合并妇科肿瘤等共156例, 占16.8%。住院8~25d, 中位12.7d。

1.2 方法

以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为标准, 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分为10类进行分析, 包括是否使用抗生素、预防用药指征、联合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及方法、剂量及疗程、药敏试验、病程记录、围手术期用药及分级使用。抗生素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及合理, 基于有无应用抗生素指征、选择的药品及给药方式是否正确2个方面。用药目的: (1) 治疗用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及由其它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时所用抗生素; (2) 预防用药: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3) 治疗及预防用药:治疗和预防用药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用抗生素。

2 结果

2.1 用药目的

本组927例均使用抗生素, 占100%, 其中预防性用药589例, 占63.5%, 治疗性用药272例, 占29.3%, 混合性用药66例, 占7.2%。

2.2 用药类别

本组使用头孢菌素460例 (35.7%) , 大环内酯类300例 (23.2%) , 抗厌氧菌类224例 (17.4%) , 喹诺酮类190例 (14.7%) , β内酰胺类106例 (8.3%) , 其他9例 (0.7%) , 共1289例 (100%) 。

2.3 用药种类

本组使用抗生素1~3种, 其中使用1种660例 (71.2%) , 2种198例 (21.4%) , 3种69例 (7.4%) 。

2.4 用药评价

本组资料发现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46例, 占15.7%, 其中无指征预防性用药85例, 占58.2%, 包括术后预防用药50例 (34.2%) , 无明确指征联合用药16例 (11.0%) , 选用抗生素不恰当19例 (13.0%) 。不规范用药59例, 占40.4%, 包括剂量过大、过小、疗程过长及频繁换药, 首次治疗性用药和更换药物前未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2例 (1.4%) 。

3 讨论

3.1 抗生素使用率偏高

本组资料显示, 剖宫产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100%, 比率是很高的。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 若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生素[3]。本组资料中, 有58例是择期剖宫产, 无合并症, 羊水清, 使用抗生素均超过5d, 说明目前临床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仍存在随意性和过滥现象。因此要求医生必须严格掌握预防用药的指征, 不能以使用抗生素来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或替代严格的消毒技术及精细的无菌操作, 如此势必使医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 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增加病人经济负担[4]。

3.2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

(1) 预防使用抗生素不规范:预防使用抗生素要求在术前或在术中单次应用, 手术时间超过6h, 追加1次。本组资料中预防使用抗生素均于术后给药, 且连续5d, 与治疗性使用无异。 (2) 选择抗生素缺乏病原学依据:选择抗生素原则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及药物的抗菌谱综合考虑[5]。本组资料显示, 仅有20%的患者首次治疗性用药前做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3) 过分依赖抗生素:手术医师对抗生素存在过高的期望, 无适应证用药的现象很普遍, 对手术中羊水和胎便污染腹腔和宫腔的, 对策较少, 常以加大抗生素用量处之;对术后发热超过2d者, 常添加或更换更强力的抗生素, 其他处置相对匮乏。 (4) 经验性用药:手术医师习惯经验性用药, 有些用药指南甚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对病原菌的变迁、抗菌谱的变化等不甚了解, 导致剂量过大、频繁换药、疗程过长, 缺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依据, 多使用广谱抗菌药, 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大环内酯类、第三代喹诺酮类等。 (5) 其他因素:存在患者及家属点名用药现象, 个别医生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不合理用药时有发生。

3.3 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1) 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 改变产科医师重手术技巧轻临床用药的陈旧观念, 正确合理的用药, 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也是降低细菌耐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步骤, 每个医务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此项工作。 (2) 加强临床药学指导和病原学监测:临床药师要定期参加临床查房、会诊、病例讨论, 协助医师合理使用药物, 及时发现不良处方及医嘱, 并予以纠正;细菌实验室要发展快速检验技术, 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3) 明确抗生素适应证, 合理使用抗生素要有明确的适应证, 必须是细菌性感染且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感染性质和感染诊断, 进行病原学检查, 根据细菌药敏谱选用药物。Berghella等[6]搜索了自1966年至2004年有关剖宫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 预防性、全身性单次应用抗生素 (主要是氨苄青霉素或一代头孢) 优于多次或使用更昂贵的抗生素。 (4) 掌握合理的给药方法, 预防使用抗生素要有指证和针对性, 给药方式、剂量、疗程要合理。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抗菌素。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剖宫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抽取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住院行剖宫产的所有病例共927例, 以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 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分为10类进行分析, 包括是否使用抗生素、预防用药指征、联合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及方法、剂量及疗程、药敏试验、病程记录、围手术期用药及分级使用。结果 927例中全部使用抗生素, 使用率为100%, 其中预防性用药589例, 占63.5%, 治疗性用药272例, 占29.3%, 混合性用药66例, 占7.2%。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评估, 927例中146例属于不合理用药, 占15.7%。结论 制定剖宫产抗生素应用细则, 加强临床药学监管与服务的力度, 使剖宫产抗生素应用更为合理。

关键词:剖宫产,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剖宫产:一个值得重视的产科问题[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8, 11 (4) :217.

[2] 夏国俊, 张春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4.

[3] 沈燕君, 周惟, 许兆军, 等.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201~203.

[4] 何福海.抗生素不合理使用121例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08, 21 (10) :64~65.

[5] 王爱霞.再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 2005, 44 (9) :705~706.

[6] Berghella V, Baxter JK, Chauhan SP.Evidence-based surgery for cesarean delivery[J].Am J Obstet Gynecol, 2005, 193 (5) :1607~1617.

上一篇: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教学管理优化思考——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下一篇:长春市二次供水有关问题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