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2024-05-29

当前抗生素的使用问题(精选五篇)

当前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篇1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医院感染

抗生素是抗感染治疗和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药物, 由于其广泛应用, 病原微生物与其之间的拮抗现象亦日趋严重和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的抗微生物药物不断推出, 新的耐药菌株不断产生, 这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为使抗生素在治疗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防止对机体产生不必要的反应, 需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1 国内外抗生素使用现状

根据WHO推荐, 抗生素医院使用率为30%,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医院使用率为22%~25%, 而在我国卫生部要求抗生素使用在50%以内,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预防应用抗生素约占其总用量的30%~50%, 其中应用不当者约占50%~80%, 在许多情况下的预防应用均属盲目滥用[1]。

2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状况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具体表现如下。

2.1 忽视病原体鉴别和药敏测定, 仅凭临床经验主观臆断性用药, 导致盲目用药现象在临床中非常普遍, 而根据相关细菌学检查使用抗生素的病例约1/100[2]。

2.2 适应症掌握不当, 临床中无适应症及适应症不明确的用药现象较普遍, 几乎所有发热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疗。

2.3 用药起点高, 新品种使用率高, 不少病例表明, 临床常在病原菌对老牌抗生素仍敏感的情况下, 盲目使用高级的, 新的抗生素, 特别是第3代头孢类。

2.4 抗生素联用的趋势逐年增加, 2联或3联以上抗生素联用的情况很多, 势必造成毒副作用增加或分解失效, 如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联合应用可导致肾毒性增强, 四环素类与红霉素在同一溶液中给药, 可使两药分解。与酯化红霉素联用, 肝毒性增强。[3]

3 合理应用抗生素注意的问题

3.1 选择有效药物应掌握其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 适应症必须是细菌性感染, 并且有明确的感染部位, 感染性质和感染诊断。病毒性感染不宜使用抗生素。

3.2 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 病原菌为单一细菌感染时, 尽量选用窄谱抗生素。

3.3 明确联合用药的目的, 联合应用抗生素仅限于①严重感染;②混合感染;③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3.4 充分考虑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剂量, 疗程及给药方式。

3.5 注意血药浓度监测 (TDM) , TDM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尤其毒性大的药物及肝、肾、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 需要通过TDM来调整给药剂量, 以避免给药剂量过大而引起中毒反应或剂量过小而影响疗效。

4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措施

4.1 建立抗生素管理与指导小组, 对医院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计算机动态监控, 并对每月抗生素使用量最大的前10位进行公布。制定并实施分级别使用抗生素制度, 使用2线抗菌药物治疗需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医生同意, 需要使用3线抗菌药物治疗需经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医生同意后方能使用, 以防止抗生素滥用。

4.2 开展临床用药监护,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包括自愿报告医院, 集中监测, 特别是对新购进的药品, 开展全面系统的监测, 以建立对新药不良反应的早期认识[4]。

4.3 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协助医师制定最佳给药方案, 定期进行处方和病历分析, 找出不合理用药原因和实例供临床医师参考。

4.4 根据抗生素的理化性质和有效期妥善保管, 防止药品过期、变质。

4.5 加强耐药菌的监测, 耐药菌的检出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 医院应进一步改善细菌实验室的条件, 增加投资, 为临床提供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依据。

5 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目标是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关系到每一个人身心健康是否有保障的问题。加强抗生素的管理, 采取一定的措施, 更好的发挥每一种抗生素的作用, 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解斌.等.实用新药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8-23.

[2]王鹤尧, 王文刚.应改变目前国内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3, 1 (2) :30-35.

[3]徐超元, 韩欣, 等.药物毒副作用实例与合理用药.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3:215-216.

关于使用抗生素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2

抗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麻痹了人们的警惕性, 使一些饲料生产厂家和农户误认为可以随意使用和添加。抗生素的毒性较低, 导致它在广泛的应用当中逐步取得人们的信任和依赖, 直到今天滥用抗生素的情况。

众所周知, 抗生素主要有三大方面的作用:一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二是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三是增加饲料利用率并加快动物的生长。在第三种情况下所使用的抗生素又被称为抗菌生长促进剂, 在动物饲料中大量使用抗生素, 导致动物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这些细菌传播至人体后, 会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这是因为细菌作为一种生物, 也会不断地通过进化来适应环境, 趋利避害。

目前, 对于国内一些饲料厂家和农户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 将导致细菌适应这些抗生素, 降低敏感性, 甚至会被培育成一些不怕抗生素的超级细菌。而这种细菌一旦爆发, 人们就会束手无策了。例如前几年在中西部部分地区暴发的猪链球菌病疫情导致多人死亡,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如此, 目前在我国完全禁止抗生素在畜禽配合饲料中的使用也是不现实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饲料生产环节要把握好“度”, 要持谨慎的态度科学使用。

1 应严格按照国家法令选用抗生素

按照我国有关的饲料法规规定, 饲料产品不得添加被明令淘汰或未经批准使用的抗生素。被禁止使用的抗生素都是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 如卡巴多是一种曾被广泛使用的生长促进剂, 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 对预防仔猪下痢效果好。但因其致畸、致癌等问题, 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但是我国对抗生素的监测手段并不完善, 有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 或者提高饲养效果, 仍然使用被淘汰的抗生素, 如痢特灵和氯霉素。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 这种做法都是违反法律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牺牲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 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选用食品添加剂。

2 要针对实际情况, 有选择性地使用抗生素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的环境、气候和饲养情况千差万别, 而每种抗生素所针对的病菌和适用的情况各不相同, 因此, 有必要在熟悉抗生素的前提下, 合理的选用抗生素,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抗生素的效果并降低副作用。可以根据地区差异, 包括气候特征、饲养管理、集约化程度等的不同, 以及畜禽疾病和致病菌的差异,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对相应病原微生高度敏感、抗菌作用强且毒副作用低的抗生素, 以求更好的防病促生长效果。因此, 熟悉本地区畜禽常见病和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 在选择药物时变得尤其重要。在生猪养殖中, 因季节的变化和区域的差异, 所发生的疾病也不尽相同, 如果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佳药物进行预防, 就能提高抗菌效果, 降低抗生素使用量和副作用。有的小型饲料厂多年一成不变使用一种抗生素, 以为广谱抗生素能治百病, 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如冬季北方由于保温问题, 猪舍内通常是阴暗潮湿的, 这容易引起气喘病和腹泻。这时饲料中应用泰乐菌素与杆菌肽锌。夏季多发腹泻和下痢, 在断乳仔猪料中添加利高霉素的效果非常理想。

3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要把握好量

抗生素以较低剂量添加在饲料中时, 可以起到抑制细菌并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但控制适当的使用量是发挥此项作用的前提。目前, 饲用金霉素因其价格低廉、效果显著, 成为最常用的饲料添加剂。但是超量使用的问题也经常出现。2001年, 农业部发布《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其中规定的金霉素用法用量为:混饲, 每1000kg饲料添加, 鸡20~50g, 蛋鸡产蛋期禁用, 休药期为7天。然而, 有些厂家以为超量添加效果更显著, 在生产的饲料中金霉素的用量为规定用量的两倍。殊不知过大的添加量将有可能引起动物体内菌群失调, 造成消化系统紊乱, 甚至引起中毒, 同时造成污染环境等后果。当然, 如果添加量过小, 则会因浓度不够而达不到抑制微生物和促进动物生长的效果。因此, 合理的抗生素使用量是用好抗生素的关键所在, 应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控制抗生素使用比例。

4 忌长期单一使用, 要注意适时轮换

当前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6975张处方单, 其中有2202张来自于妇科, 4523例来自儿科, 250张来自内科。

1.2 一般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 根据我国抗生素应用管理规定对6975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 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1.3 数据分析:

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我院6975张处方单中有5112张处方单使用了抗生素, 占比例的73.29%, 其中静脉注射 (联合用药) 165例, 占比例的3.23%;静脉注射 (单独用药) 1612例, 占比例的34.53%;口服 (联合用药) 570例, 占比例的11.15%;口服 (单独用药) 2765例, 占比例的54.09%。静脉注射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口服用药比例, 且单独用药比例高于联合用药比例, P<0.05, 见表1。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皮试, 无过敏病例发生。静脉给药平均治疗时间为 (3.5±2) d, 口服给药时间平均为 (3±1) d, 两组比较存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5112张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单中共使用了14种抗生素, 其中头孢类抗生素使用率最为广泛, 共有2905例, 占比例的56.83%;其次为青霉素, 共1294例, 占比例的25.31%, 红霉素类抗生素620例, 占比例的12.13%, 其余类型抗生素共293例, 占比例的5.73%, 见表3。

3 讨论

3.1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抗生素滥用情况日渐严重, 对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 我院6975张处方单中有5112张处方单使用了抗生素, 占比例的73.29%, 超出规定, 存在一定不合理状况。对我院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状况进行分析后认为主要与以下问题存在明显相关性。

3.1.1 不必要治疗情况过多:

医师在开处方时过分依赖自身临床经验, 而忽略了患者本身存在的问题, 少数医师在临床中并未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 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处理方式就是更换抗生素治疗, 增加了不必要治疗的存在率[1]。此外, 在调查中发现少数医师对普通感冒患者也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进一步加重了不合理用药率。

3.1.2 预防性用药比例过多:

目前临床中医师通常会对患者进行防感染治疗, 目的是在于预防感染, 而不是治疗感染。少数医师在临床中存在过度使用预防性用药的情况, 进而导致抗生素应用比例增加, 同时也加重了不合理用药情况, 因此控制预防性用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2]。

3.1.3 用药不规范:

少数医师在临床中存在用药情况不规范的状况, 如, 并未根据药物半衰期时间进行给药, 间隔给药时间较短;盲目使用新类型、高价格的抗生素等。此外, 在调查中也发现联合用药情况虽然低于单纯用药, 但联合用药的比例仍然较高, 有效控制联合用药能够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因此要降低联合用药比例。

3.2 解决对策

3.2.1 加强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改善抗生素应用情况的主要途径之一, 医院要按时进行抗生素知识培训, 强化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理念, 让医师从思想上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害处[3]。医院要按时抽查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 并将其纳入年终评比中, 强制性规范抗生素应用情况。

3.2.2 完善管理体制:

完善抗生素管理体制, 监督药物的使用量、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情况, 并按时向医师传授最新的抗生素使用知识[4]。我院抗生素使用最频繁的为头孢类药物, 其次为青霉素、红霉素, 规范药物种类使用状况也能促进抗生素应用合理化。

3.2.3 建立不良反应检测:

各个科室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抗生素使用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并将所有情况上报到药剂科, 提升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 改善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情况。

总的来说, 我院确实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情况, 因此医院要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 提升医师合理应用的意识, 进而改善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

摘要:目的 对基层妇幼保健医院在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同时对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6975张处方单, 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类型、时间、是否存在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 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我院6975张处方单中有5112张处方单使用了抗生素, 占比例的73.29%, 其中静脉注射 (联合用药) 165例, 占比例的3.23%;静脉注射 (单独用药) 1612例, 占比例的34.53%;口服 (联合用药) 570例, 占比例的11.15%;口服 (单独用药) 2765例, 占比例的54.09%。静脉注射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口服用药比例, 且单独用药比例高于联合用药比例, 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皮试, 无过敏病例发生。静脉给药平均治疗时间为 (3.5±2) d, 口服给药时间平均为 (3±1) d,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5112张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单中共使用了14种抗生素, 其中头孢类抗生素使用率最为广泛, 共有2905例, 占比例的56.83%;其次为青霉素, 共1294例, 占比例的25.31%, 红霉素类抗生素620例, 占比例的12.13%, 其余类型抗生素共293例, 占比例的5.73%。结论 提升医师综合素质, 规范用药制度是降低抗生素滥用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基层医院,抗生素,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王平安, 杨毅, 陈一石.基层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军医, 2013, 3 (11) :1634-1635.

[2]闫德伟.基层医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11 (2) :152-153.

[3]胡雨春.乡镇医院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9 (34) :825-826.

当前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篇4

抗生素的合理化使用在临床是既熟悉又敏感的话题。多家医院统计用药分析后表明, 抗生素的使用率排在首位。有人曾分析40家综合性大医院购入药品的前100位中, 抗生素占23种, 使用率大于70%[1]。笔者认为目前比例还应高于上述数字。滥用抗生素的结果不仅导致医疗费用的上升、资源的浪费, 还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极大地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疗效[2]。无论从门诊到病房, 从治疗性用药到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使用都非常普遍, 其中不泛许多不合理的使用。其中既有医疗及药学方面的知识贫乏造成的, 亦有为了经济利益而滥用的, 所以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才能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水平。

1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1 不考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众多抗生素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的大剂量使用对老年和肾功能减退者而引起青霉素脑病和青霉素钾盐快速静脉注射引起高钾血症的问题:头孢菌类和氨基糖甙类对肾功能的损害 (典型例子是在术前用头孢哌酮钠预防性用药, 而忽视了头孢哌酮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使术中出血明显增加)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的肝损害;喹诺酮类对儿童的影响等。

1.2 抗生素的选择不当

对抗生素的选择不当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治疗效果不佳或细菌产生耐药性。目前对抗生素的选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选择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和盲目性。抗生素的无指征的盲目用药非常常见, 其使用不是考虑它的适应证, 而是根据医师的习惯、经验或自身经济利益考虑, 大量使用昂贵的抗生素, 使患者经济负担的加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也是抗菌药物使用中较为重要的问题[3]。部分医师喜欢广谱+广谱, 3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 更有部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和作用机理和规律认识不清, 频繁更换抗生素, 且只要高档, 总喜欢用"最好"的, 不管什么感染都是“第3代”、“第4代”抗生素, 使患者出现机体正常菌群严重失调, 防御屏障被破坏, 抵抗力下降, 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有的出现二重感染。

1.3 抗生素的配伍禁忌

为了增加疗效, 临床医师喜欢联合用药, 而忽略了它们的配伍禁忌, 如用杀菌剂和抑菌剂联合使用, 不但起不到协同作用, 反而降低了疗效;对肾功能有明显损害的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而不密切观察;对一些常见的输液中的稳定性不重视, 如培氟沙星在氯离子的输液中不稳定, 红霉素粉针必须先以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和引起地高辛的血药反应以及禁止与特非那定合用;头孢哌酮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较为稳定而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较差;对二联以上的用药它们不良反应会增加等。

1.4 用药剂量和方法的不当

许多医师凭经验用药, 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及必要的实验室支持, 特别是门诊繁忙时询问病史不够, 对老年人既往史、是不是孕妇、儿童的体质量等重视不够, 使用抗生素剂量过大或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直接导致投诉增加和医疗纠纷。在抗生素使用较长时间后疗效极差的情况下才想到细菌培养。另外不考虑抗生素的半衰期, 所有抗生素都是每天1次。

2解决不合理运用抗生素的对策

2.1 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岗位教育和培训是解决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重要方法, 做到有目的地开展继续再教育工作。从思想上根本解决利益驱动而造成的滥用现象。制定有关抗生素使用规范, 真正做到有效合理地使用, 摆脱“盲目追求广谱高档抗生素”的怪圈。职能部门要定时对门诊及病房实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抽查, 并将各科室有关职责, 执行情况与考核挂钩, 使其成为医疗质量的一部分。

2.2 完善院内药物监测系统, 加强对处方的监督

从源头抓起, 对药品招标及购入药品层层把关, 并对抗生素使用情况定期实行统计, 及时发现不正常用药情况。药师定期向医务人员宣传有关新抗生素的动态, 对一些药理性、化学的配伍禁忌处方拒绝发药。并加强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剂量、疗效和给药方法等方面的宣传。药师对各科室使用情况给予分类、统计、特别对预防用药, 二联用药和高档用药给予监督。

2.3 建立健全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监测

为了确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要求各科室安排专人对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统计并上报到药剂科, 尤其对机体产生严重生理、生化机能改变的抗生素更应重视, 以促进医务人员用药水平的提高和增强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警惕性。

总之, 抗生素的使用目前确实存在一定的误区, 从而导致了耐药菌株、耐药性的产生。但抗生素仍是我们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疗效最确切的药品之一, 随着卫生行政部门抗生素使用规范的出台, 合理使用抗生素仍是将来医疗工作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林青云, 张铭房.抗生素滥用与医院感染[J].中国药房, 1996, 7 (6) :279.

[2]纪名豪.常用抗生素的合理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 (7) :564-565.

当前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篇5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较, 其在数量、分布、载体形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突出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1 网络信息资源的概述

1.1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

网络信息资源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并提供给用户。网络信息资源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到光盘或磁盘中, 然后通过网络通信的技术将其再现。网络信息资源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 通过相关的TCP/IP协议, 为人们提供一定量的文献信息的集合。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 信息资源的传播变得更加快捷、便利。

1.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一般特点主要有:

(1) 内容丰富。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特殊性, 出版社、编辑部不能对其进行审核, 因而各种各样的人会从网络上散布各种信息。不同学科领域信息、各种形式的信息、正式非正式出版物等各种信息充斥在网络中, 导致网络信息资源异常丰富, 既包含大量的有用信息同时又有大量的无用信息。

(2) 分布无序。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性, 缺乏一个统一的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没有统一的发布标准, 造成网络信息资源来源分散、局部有序, 但整体无序的混乱状态。

(3) 信息免费。网络信息资源有些是免费提供给用户的, 这样用户可通过信息浏览免费获得最新时事要闻、娱乐前线以及专业内容。

(4) 动态性强。网络信息分布无序而且经常更替。网页的更替、网站栏目的更新、信息链接的变更等经常处于变动中, 而且这些变动无法预知。

(5) 快速检索。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超文本链接的形式, 呈现立体、网状形式。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排列, 信息间的关联性极强, 超文本技术可将不同国家、地区、服务器、网页间的信息通过节点链接起来, 用户无需知道信息资源的具体地址就可通过快速检索即可获得。但是这些检索系统不具备选择、判断功能, 专业性较差, 通常检索出来的信息会掺杂着一些不相关的信息, 让用户不甚满意。

2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原则

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主要有:

(1) 系统性。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更动频繁, 因而我们在收集网络信息资源时应尽量保证其系统性, 否则就不能获得全面、系统的信息。我们在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跟踪以及实时增加、整理动态信息资源, 这样才可保证信息资源的新颖性。

(2) 针对性。网络信息资源开发者需要结合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发信息, 这样开发出的信息资源才能更有利用价值。

(3) 选择性。信息资源的收集时需要有选择性, 首先在选择网络信息资源的来源时, 需要选择大型的、专业的网站进行资源整理。其次, 选择网络信息资源的搜索途径, 采用不同的搜索方式查询信息。最后, 对整理过后的信息资源进行选择, 将有用信息提供给用户。

3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使用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手段、记录载体等都代表着最新的信息交流动向,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 我国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使用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 协调性不足。我国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上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网络信息产品种类少、服务滞后、内容重复等, 都制约了信息服务的发展。而且在信息建设过程中, 存在着强调信息通信设施建设忽视信息资源建设、重视计算机网络建设忽视基础性资源开发, 而且垄断信息资源重复建设, 造成了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浪费。

(2) 缺乏法律保证。在我国,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新兴产物, 除了有强大的生命力外, 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尤其是法律保证方面, 主要体现在网络管理以及信息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覆盖面不足、法律条文的详细度不够完整性不足以及权力与义务的不一致等方面。

(3) 开发使用资金不足。目前, 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使用的费用需要靠国家财政支撑, 但是由于我国财力有限, 存在着开发使用资金不足的情况, 在硬件投入、数据资源的引入以及研究费用等方面资金调配不周, 严重影响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

(4) 技术开发落后。科学开发网络信息资源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但是目前我国的信息加工仍处于手工阶段, 电子化的普及率较低, 这严重制约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网络工程建设时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强的工作, 我国有关部门应首当其冲, 制定统一标准, 按照规划、统一分配、按步实施, 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 科学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5) 缺乏控制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增长, 信息处理技术已然跟不上其发展速度, 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中的潜在提供者和使用者很难有效控制。而且, 网络信息内容繁杂、缺乏统一的规范, 实际上被用户真正利用的信息资源很少。

4 解决措施

现如今, 人们已逐渐了解到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网络信息服务的价值体现在它提供的信息当中。针对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采取的策略如下:

(1) 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中, 通过统一标准、分工协作, 强化其系统性, 不能各自为政, 需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建立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商业部等统一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 协调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 完善法制。完善的法制是保证网络信息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 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顾全大局、着眼未来, 注重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同时还要集思广益、避免重复立法。

(3) 重视人才培养。科学的人才保障体系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前提, 为了建立科学的人才保证体系, 首先我们应重视教育, 因为人力资源是知识发展的动力, 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其次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 注重培养全方位的创新人才。

(4) 完善技术保障体系。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离不开信息技术, 我们需要开发开放灵活的信息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应用信息推送技术、智能代理技术、元搜索引擎以及指引库技术等。

5 总结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应加速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 使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 人类已进去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开发利用原则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时代,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春艳, 黄丽霞.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 2012 (05) .

[2]姜竹琴.对当前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情报, 2010 (09) .

[3]宋扬.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开发与管理[J].社会科学研究, 2011 (05) .

[4]胡峰, 冯晓, 马中杰.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07) .

[5]宋立荣, 齐娜.我国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基础科学, 2012 (02) .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下一篇:慕课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