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革命

2024-05-29

慕课革命(精选三篇)

慕课革命 篇1

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古而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关于教育机会均等最为经典的观点当属瑞典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提出的三阶段论,即教育起点均等、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则涉及教育设施、教育内容以及师生互动的均等;教育结果的均等包括学业成就以及最终所获学历和教育对日后社会生活影响的均等。而美国的科尔曼教授认为:“如果我们以教育的产品或结果来界定均等,则教育机会均等是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他提出“教育机会的均等”应改为“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减少”。

二、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机会的城乡差异显著

良好的教育,需惠及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让人们在同一层面上竞争。而事实上,城乡在教育机会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教育经费投入为例,根据201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普通初中教育事业费拨款为317865902元,其中农村为18871453元;城市普通高中年教育事业拨款额为135472659元,而农村为19352050元。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较少的经费投入将影响到师资、教学设备等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而城乡教育师资的差异又是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资源的硬件设施差异逐渐缩小。农村学校“不差硬件,差软件”的现象十分明显。一方面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优秀的老师又在不断地流失,最终导致了农村学校师资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状况。

(二)“千篇一律”的教育

民主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体现,指的是每个成员都享有同等的机会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的教育。人的能力、天赋、兴趣和理想是有差异的,所以对不同类型的人提供统一的课程,用统一的形式去考核和要求,显然是存在问题的。

心理学的瓦拉赫效应表明: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从北京大学退学的周浩就是好的例证。高考成绩在青海省理科排名前五的周浩在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下报考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然而,由于此专业理论性较强,喜欢动手操作的周浩最终选择了从北大退学进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2013年,周浩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摘得桂冠。

我们当前的教育离真正的“因材施教”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表现。

三、慕课革命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一)双师教学与教育机会的城乡差异

双师教学是灵活运用慕课的典范,它是指通过互联网,把城市优质的教学资源送到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去。具体来说,乡村学校的课堂上有两位老师,一位是通过远程进行授课的城市中的优秀老师,另一位是乡村学校原有的老师,负责维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讨论,对难点进行答疑以及批改作业。“双师教学”的效果到底如何?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自2013年9月10日开始,五个省区的13所乡村学校开始了与人大附中的双师教学试验。短短半个学期的时间,双师教学项目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参加双师教学的试点班级与非试点班级的成绩比较中,大部分试点班的平均成绩都远远高于整个年级。”在乡村优秀教师大量外流且长期吸引不到优秀人才的情况下,通过“双师教学”的模式,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到乡村学校去,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将会得到极大地改善。

(二)慕课与因材施教

如何让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享有同等的机会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的教育?当慕课出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相信它一定会在“因材施教”上贡献一份力量。同一门课,有全国乃至全世界不同的老师讲授,且难度设置也各有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慕课也开启了自主选择课程的新时代,由于录制慕课的大多是所在领域的专家学者,其课程的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保障,相对于以往的网校学习,慕课更具有结构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习者对某个领域有较为系统的了解。

(三)课堂上的教育机会均等

为了弥补传统课堂的局限,一种新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出现了。近些年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很多,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反过来,学生回家看视频学新知识点,上课不讲新课直接讨论,老师从“讲课者”变成了“引导者”。翻转课堂是慕课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课堂打破了时空和身份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对于一些学有余力或者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另外,慕课提高了学习的交互性,由于压缩了课堂讲授的时间,师生、生生之间讨论、交流和提问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互动的数量与质量。

四、慕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现状

(一)国外基础教育慕课的发展状况

从2010年开始,信息技术在美国K-12教育中得到了空前发展。美国先后发布了《2010年地平线报告(K-12)》等信息技术研究报告,显示出K-12在线教育在改善教学方面的优势。2012年,被称为“在线教育2.0”的慕课更是引发了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热潮。

美国作为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发源地以及实施重地,早在2005年便着手进行翻转课堂实验,密西根州的克林顿戴尔高中和明尼苏达州的拜伦高中是实施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典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明显的便体现在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克林顿戴尔高中从新入学年级中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一年来,学生的英语不及格率从52%降到19%,数学不及格率从44%降到13%,科学的不及格率从41%降到19%。

除美国外,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尝试将慕课和翻转课堂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2013年9月25日,新加坡教育部长做了题为《学生中心、价值驱动的教育:为终身学习奠定宽厚基础》的工作报告,对信息技术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模式正被新加坡大中小学广泛采用。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高中是最早应用翻转课堂的学校之一。实施一个学年后,调查发现90%的学生非常喜欢翻转课堂,录制的课程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开始向慕课领域进军,总的来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慕课实践呈现出两个较为鲜明的特点。其一,“慕课”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此类学校有多年凝练的办学理念、相对先进的硬件设施、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秀良好的生源,教师大都以终身学习为己任。其二,我国尚未形成慕课的标准和流程。部分中小学借慕课、翻转课堂之名将网络上的一些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而这些视频在质量上良莠不齐,没有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和点击频次高的视频课程。很多尝试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对慕课操作性和规律性的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6.

[2]刘和海,张舒予.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7.

[3]刘博智.探秘人大附中“双师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4.7.12(001).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7.

[5]KATHLEEN FULTON.The Flipped Classroom:Transforming Education at Byron High School[J].Digital Schools,2012(4):18-21.

慕课,一场已经到来的教学革命 篇2

核心提示

新学期伊始,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李宏伟向全体教职工推荐了两篇关于教育教学的文章:《基础教育接轨“慕课”:一场已经到来的革命》《“翻转课堂”的实质与路径》,供广大教师研读,以期引发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体悟,进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什么是“慕课”,这种教学方式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何不同,它又如何形成“翻转课堂”的效果?

从慕课说起

真正实现先学后教的改革

“慕课”是课堂教学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一次新革命,它已从美国来到中国,来到我们身边;它已从高校的课堂,走进基础教育视野,它将改变教学模式,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李宏伟对“慕课”的定位,一下激发了记者的兴趣。

“‘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市教育局将其视为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升级版,基础教育也正面临着如何真正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性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李校长告诉记者,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完成,而慕课这种方式却将课堂“翻转”过来——知识传授是学生通过导学案和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完成。

首先,学生通过微课、微视频在网上学习,知识的内化在课堂上完成。慕课这种教育方式来源于美国,尤其是在大学里广泛采用的,因为大学里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比较高,到中国之后,慕课就得到了延伸,走进了基础教育。这种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的“翻转”,是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据了解,所谓“慕课”(MOOC)的概念分解为:“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可以提供给数以万计的学生进行学习;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都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本学期,新海高中将更加深入广泛尝试慕课这种教学方式。之前,该校将部分学科制作微课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在课前学习,如凭借该校省生物课程基地的优势来打造生物课程的微课。本学期,将把这种方式推广到所有学科。

李校长还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省教育厅还将在全省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微课竞赛。这是一个面向全省的面广量大的活动,要从校级竞赛、市级竞赛,最终到省级竞赛,在全省范围内掀起慕课的风暴。该校目前正在整合资源,通过深入研究,把知识的重点、难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制作,展现慕课的特点。在此项工作中,该校提出了“先人一步、高人一筹、位居一流”的目标和要求。

打开电脑来学习

数字化学习风暴

据美国培训与文献学会统计,过去十年间知识总量翻了一番,而预计再翻一番的时间将缩短至一年半。可以供学习的内容以指数倍的速度增长,人类已经进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专家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要在有限的学校学习时间里用原有的学习方式来掌握今天的知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则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有着信息储存量大、信息形式多样化、搜索使用信息极为方便等优势,学生很容易就能在网上查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开展电子网络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学生用着电脑、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课堂教学,我国也不断开展试点和实验项目。

记者在网上搜索“慕课”,跳出了若干个慕课网站,记者在其中一家慕课网上看到,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文学、教育、工科、经济、电脑、流行文化„„虽然针对中小学学生课程的还比较少,但微课的数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往的一些网络课程大多都是将老师上课的内容拍摄并记录下来,而慕课则仅仅是一段或多段4、5分钟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前的学习目标等内容了解课程大致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在这样一家慕课网上,有学术视频近10万部,学生既可以学习自己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进行更大范围的学习。

促成师生角色转变

课堂发生了翻转

记者从新海高级中学学术部主任孙运利处了解到,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为“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为“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的,老师不仅提供了微课视频,还可以在线为学生进行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证实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翻转课堂”的时间带来了师生角色转变,教师变成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帮助者,在教学中,要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它们要进行微课程设计;要为学生进行学习课程设计;要根据学习反馈实时调整教学,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组织技巧,让学生变成了主动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及同学求助,无错误积累,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

近年来,我市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从“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又经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李宏伟校长认为,慕课的引入,翻转课堂的推进必将使我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老师要能够制作微课,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要形成知识的内化,对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要求也比以往更高,对教师的理念也更为重视。

“慕课进入中国后,影响到中国的基础教育,这将对缓解盲目有偿家教产生积极的作用,它甚至将引发全民学习方式的变革。”李校长表示。

慕课

学生喜爱并期待

在新海高级中学,就慕课这一话题,记者采访该校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小海表示,上学期,已经在校园网上看到了生物学科的“慕课”,尤其是对重点问题的讲解,可以反复地看,直到理解为止。“对于这些问题,平常都是请教老师或同学,有时的确是弄懂了,但有时也是一知半解,有了慕课,我可以随时看,反复地学,既能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又能温故知新。”

学生晓涵表示,高中教育指向是高考,如果能将各学科的知识点、必考点和历年的高考真题,作为慕课的内容,让同学们有针对性、有自主性地选择学习,必将提升学习效率,受到广泛欢迎。“我们非常期待这样的慕课,哪怕有些课程是收费的,只要我们需要,也是在合理的收费范围内,我们都愿意学。”

该校高一学生小丽表示,自己在寒假里看了多节慕课,“我在网上寻找自己喜爱的内容,有的和高中学习课程有关的,更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很多是国际著名高校的课程,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太简单、太直观、也太有效了,在电脑前,就可以学到各种知识。”

相关链接

高校课程走进慕课平台

2013年,我国不少高等学府纷纷与“慕课”平台合作,将课程放到网上。北京大学《20世纪西方音乐》、《民俗学》、《电子线路》和《世界文化地理》四门课程在著名的“慕课”平台edX网站上线。与此同时,清华大学的两门课程《电路原理》和《中国建筑史》的课程介绍也出现在该平台,并向全球网民开放注册。

2013年,清华大学打造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正式开放,这是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本月中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7门课将陆续上线。

慕课,一场人人受益的教育革命 篇3

谁也不能忽视慕课革命带来的改变,但大可不必过于惊慌。慕课革命不是洪水猛兽,因此不存在革命的受害者一说。我甚至认为,慕课革命下,所有的人都是受益者。慕课革命是移动互联网革命的一部分,这次革命不仅让教育以慕课的方式得以呈现,而且产生了更多的教育呈现形式。这次革命带给整个世界的好处远大于坏处。

有些人说,慕课时代,多数学校都会关门。这种说法我不太赞同。如果说慕课对传统学校等教育机构有冲击的话,受冲击较大的是占据教育制高点带有资源垄断性质的教育公司、大学、中小学等。慕课会让它们失去垄断地位,并不会引起传统中小学、大学大面积关门。

之所以下这种判断,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等,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慕课形式下,最有可能的是,当地老师不再主导上课,而是让学生上全世界最优质的课程资源,但学生要在当地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互动。在这里,现场老师不是不重要,而是变得更重要了。

慕课会不会对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狭义地说,确实会对部分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如果教育部规定,学生在慕课上完成一定学分的课并且考核合格的话就可以拿到毕业证,那么中国很多二三本院校可能会出现招生困难。很多学校甚至有可能会逐步倒闭或被关掉。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来实施,因此也是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瞬间出现革命性的改变。

而且,虽然教育资源是可以分享的,但学校本身应该是个性化的。哈佛有哈佛的个性,北大有北大的个性。个性不同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同,所培养的人才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如果慕课只让全世界所谓的最好的十几个教授来讲授课的话,那么这也是一种悲哀。这甚至会变成,除了那十几个教授外,在这个领域别人的思想无法得到传播的地步。教育是一种事业,任何机构都有存在的可贵之处。

谈慕课必然会谈新东方。坦率地说,现在很多非刚需性的语言培训已经被线上培训取代了,而且这比慕课还早。新东方很早就实现了通过网络点对点教学生,也很早就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传送讲义、录音、视频等。当然,语言培训的面授方面还是会受到冲击的,新的参与模式在逐渐取代在教室固定上课的传统模式。但是,教学点和教师的价值依然存在。

其实慕课对新东方的冲击不是很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3到18岁之间的孩子们,还不太接受纯粹在网上学习,孩子的家长也不太接受。由于自觉性不够,孩子在视频上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缺乏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我问过中学生,他们觉得通过网上在家里学习非常孤单,集中不了注意力。

18岁以上人群,我叫做高度自觉人群,包括考四六级、考研、出国考试的这些学生,大部分会转到线上去,当然部分还会在线下,但未来一定会以线上为主。理由是,这些学生的时间本身就非常紧张而且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很高,在线上学习课程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就是要把这些课程最优质的资源放到线上去。而且线上基本是免费的。不过,我们线下会组织这些学生的学习俱乐部。这是我们面对自觉性人群要做的事情。

这样一来,新东方庞大的教师队伍就变成了学生的咨询导师,他们可以把课放到网上,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其实,一个老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的,很多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大课以后的一对一辅导,这些老师从教几百学生转为对学生个位辅导。教大课的老师依然还会存在,教大课属于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化。

教育首先是教育资源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新东方在过去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教学资源、两三千万的学生数据、大量的师资队伍。这些在慕课时代,也就是互联网教育时代是不可少的资源。因为技术能搭一个架子,但架子上放什么东西,是需要你来做的。不管架子多么漂亮,上面没有东西也是不行的。新东方的后发优势在于其20多年的积累,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并且把对教育的这种深刻理解用到移动互联上去。

汤敏的这本《慕课革命》主要讲的是,让中国人民最需要的课程在慕课系统中实现。它与美国的慕课模式不太一样。现在美国的慕课模式对应的是精英教育,全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教授在上面授课。这些课的目的用户是全世界想要听这些课的人们,以及美国想要听这些课的人。美国人做这个的前提是,教育已经基本均衡发展了,在每一个板块的教育体系都已经相对完整的基础上,让各个板块分享更加精英化的课程。

当然,中国北大、清华优秀教授的课也可以通过慕课向全中国的大学甚至中学去扩散。不过,就像汤敏在书中所说的一样,中国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众化教育问题,如,中国最紧急需要解决的是中小学教育的不均衡问题,还有就是中国职业人士的培训,尤其是基本的职业技术的培训等。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在全国有很多,水平千差万别,有的职业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职业水平很高,有的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还是小混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中国的慕课,先从这样的基础教育入手,来弥补中国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以及从职业教育入手,弥补青年孩子们从学校走出来,找不到工作这种问题。我是比较同意汤敏所说的,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这样的说法。

如何从这两个方面下功夫,汤敏老师点到为止,没有急于去深化。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新也非常大的社会命题,很多问题还有大量讨论的空间,如政府该如何应对这两个问题,民间力量该如何调动,当地学校该用什么样的组织架构等。我觉得可以用一两个地区来实验,国家来提供实验的支持,摸索出经验后,向全国推广。现实中汤敏老师已经做了双师教学的实验,目前真正大规模的慕课实验还没有出现过。这些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讨论。

上一篇:当前抗生素的使用问题下一篇: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