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记忆

2024-06-19

革命记忆(精选7篇)

篇1:革命记忆

重温红色记忆,珍惜幸福生活

“任何人都不会被忘记,任何事都不会被遗忘!”

硝烟早已散尽,伤痛不能忘却,珍惜和平吧!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坚持了7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计15年,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赢来了抗战的胜利?1945年5月9日,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从程序上讲这才是正式的投降?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日本将中国视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正式向中国投降?按照国际惯例,签字的次日,即9月3日,是日本签字投降正式生效的日子?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战争、硝烟,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是无尽的伤痛,是家破人亡,是流离失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从而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九一八!!侵略者惨绝人寰的行为,令多少人们丧失生命,多少人无家可归,背井离乡!一首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就唱出了他们的思乡之情:“九一八,九一八,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歌唱出了3000万东北同胞的悲惨遭遇和思乡之情,尤其是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时,更是让人心酸不已。同时,这首歌也愤怒地控诉了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不抵抗”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传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成为了亿万人高唱的战歌,鼓舞了人民抗击日寇收复失地的战斗热情。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多年前,一叶小舟在风雨飘摇的南湖上扬帆起航,此时的华夏大地,正是满目疮痍,破碎的河山遍布着断壁残垣与坟白骨,多少人的期盼和梦想,多少人的血汗和泪水,终于在死亡线上看到了曙光。您,如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在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指引着万千热血战士,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如不灭的灯塔,在漫漫长夜,照亮战士前行方向;您是力量的象征,激励着无数战士披荆斩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虽然都是人民大众组成的,没有上过军校,没有统一的军装,没有好的装备。炎黄子孙都是好样的,“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精神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风所指,所向披靡。”他们凭借自己坚韧的性格,换来了胜利,换来了自由,换来民族的解放。

谁说炎黄子孙是东亚病夫!炎黄子孙都是好样的!!

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话,响彻天空,穿越时空,一个世纪的屈辱随着这声巨响,销声匿迹。华夏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从此不再是一头沉睡的雄狮,那些所谓的东亚病夫的称号已不复存在,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光阴似箭,日历撕了一张又一张,60多年了,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谁说中国人没志气,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戴安澜马革裹尸抗敌枭、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马本斋回民支队的司令员、杨靖宇侵略军最害怕的抗联司令、赵一曼:着名的巾帼英雄、卫立煌: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谢晋元:八百壮士的指挥官、张自忠: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赵登禹: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他们都是好样的!!

60多年的光辉,弹指一挥间,在前进的路上,美好的未来向人们招手。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高山流水,而是人民在前进的高歌!!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歌声飘扬。啊!我的祖国!中国共产党!我伟大的祖**亲!你的儿子衷心祝愿你:

愿您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愿您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篇2:革命记忆

《共产党好》这本读物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共产党好!是啊!共产党是新中国成立的心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人们在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使全国人看到了希望的灯火。

中国共产党中有很多杰出人士,他们为了改变中国的社会,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些事情永远不会泯灭,它一直埋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还记得那句话吗?——“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仲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仲夏还是共产党员。”一句简单的话语里,却充分表达了邓仲夏的爱国情怀。要知道,这句话是在国民党的挑拨和敌人金钱厚禄的利诱下,还有严刑拷打的摧残下坚定地说出来的。在邓仲夏生命的最后一个时刻,他依然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为什么邓仲夏会在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爱国。

邓仲夏的故事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其实像邓仲夏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赵一曼也是很典型的一个。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曾经对敌人说过一句话:“你们可以让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在面对死亡,赵一曼生命的最后十几分钟内,还高唱着《红旗歌》,沿途许多群众感动地落泪。就这样,赵一曼度过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时刻。

同学们,邓仲夏和赵一曼的故事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不!应该是不可以忘记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故事。共产党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强大富有起来。现在这些革命先辈已经老了,或许有的已经不在了,那么谁来承担起建造我们家园的重担呢?少年!没错,我们是新时代的接力棒,祖国的未来将有我们焊接,我们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向老一辈的先辈们发出最响亮的回答:“青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灿的诗篇!”

为了建造更强大更富饶的中国,新一辈的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我们一起加油吧!

教师评语:小作者情真意切,言辞肯定地抒发了自己对革命先辈们的无比敬仰和崇拜之情,也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少年的为国奋斗的决心,使读者也能肃然起敬。(指导教师:张健)

学生征文

篇3:凯恩斯革命之革命

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 其理论很快为各国政要所接受, 并经久不衰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奠定了市场经济理论, 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的康庄大道。斯密崇尚自然哲学, 推崇自由竞争, 认为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 因其产品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使社会利益最大化, 认为“看不见的手”会把一切调节得很好, 不会发生经济危机。政府的职能在于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如公共安全、法律秩序, 以及最基本的公共工程等。今天当世界上更多的国家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时候,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斯密的伟大。

然而, 对于1929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始料未及的。历史需要对经济危机给出新的解释, 历史造就了凯恩斯。对于危机的反应首先是政策性的, 实践性的。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进行了一系列的干预, 例如扩大公共投资, 限制工资下调, 颁布贸易保护的法令等。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进一步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启动经济的新政。罗斯福新政就实质而言与胡佛的政策如出一辙, 其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反自由放任、强调国家计划和需求管理;抛弃了传统的财政平衡的做法, 接受了财政赤字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观点;扩大信贷, 扩大流动中的货币量, 刺激投资;向国外转嫁危机。

凯恩斯适时地出现了。他的出现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这样说, 如果没有凯恩斯的出现, 扩张性政策就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的应急措施, , 而不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更不会成成为为此后各国政府长期的经济政策选择择。。凯凯恩斯把扩张性政策上升到了科学层面、理论层面, 使扩张性政策有了普遍意义, 使之成了一旦遇到危机时政府几乎不假思索的选择。凯恩斯在革古典经济学的命。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对经济危机给予了自己的说明。凯恩斯不像马克思,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在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在于市场经济, 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的制度才能消除危机。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并没有问题, 认为所以发生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 加之危机带来的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 人们不敢投资, 不敢消费。基于上述对危机发生根源的判断, 凯恩斯认为靠市场自身是难以恢复的, 不要指望复苏是一个自然过程, 只有借助政府的干预才能恢复。他认为促成复苏的应当是财政政策。他的政策主张大致包括, 首先要扩大政府的直接投资, 兴办公共工程。他认为政府的直接投资会发生乘数效应, 即一定数量的政府投资可以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 一个就业岗位可以连带地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他甚至说财政部可以把钱装在瓦罐里, 埋在废弃的煤矿里, 让资本家雇人去挖也可以启动经济。二是政府可以更多地举债, 特别是可以发放国债, 可以多发货币。他主张降低利率, 降低利率的办法是制造更多的货币。他认为萧条期间社会缺少货币, 虽然这样做有通货膨胀的倾向, 但只要发行的货币能够把闲置的资源带起来, 产品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就不用担心通货膨胀。三是鉴于收入低的群体边际消费倾向高, 凯恩斯主张通过收入的重新分配, 具体可以通过向富人征税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以提升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自此,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特别受各国政治精英的青睐。其原因概而言之:第一、如果“新政”是成功的, 那么, 凯恩斯则为新政的做法, 即花费更多的货币启动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政府直接扩大支出, 向社会注入大量的货币以启动经济, 在短时间内收效明显, 这符合一切人, 包括政府官员的行为模式——人们都具有短期行为。第三、政府通常由社会精英组成, 社会精英通常认为自己具有超常的能力, 喜欢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发挥自己的作用。凯恩斯经济学为政府直接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是一种让政府大有作为的经济学, 因而是几乎任何政府都愿意接受的经济学。

二、凯恩斯经济政策之负面效应, 催生了凯恩斯革命之革命

然而, 凯恩斯经济理论所倡导的政策并非一帆风顺, 到了上一世纪的70年代, 滞胀发生了, 即通货膨胀与失业交替上升, 通货膨胀上去了, 经济却没有实实在在的发展。1976年9月28日, 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拉汉在工党大会的一次讲演中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习惯于设想, 你可以花钱摆脱一场衰退, 以及靠减税和扩大开支来增加就业。我坦白地告诉你们, 那个主意不复存在了, 而且在它曾经存在的时候, 它能起的作用也是靠将更大剂量的膨胀注入经济, 然后第二步接着是更高水平的失业。那就是过去20年的历史。”实际上, 当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所推崇的政策刚刚开始的时候, 就有人注意到了它潜在的危险。雅克布·怀纳在对凯恩斯与众不同的评论中指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会造成在印刷机和工会之间的竞赛。”

经济理论界开始了对凯恩斯理论的挑战, 首先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弗里德曼直指凯恩斯主义赖以存在的前提, 即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可以互换, 他认为这种互换是不全面的。通货膨胀和失业可以替代是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揭示的一种统计现象。按照这种替换关系, 如果要解决危机期间的失业问题, 就可以注入更多的货币, 以恢复经济,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弗里德曼发现,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非一种简单的替换。他认为在短期内, 失业和物价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的, 具有替代关系, 但在长期内这种关系却会消失, 再要实行扩张性政策, 结果只能是滞胀。凯恩斯的政策所以出现了滞涨, 就是因为长期地看, 这种替换不存在了。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弗里德曼进而认为, 影响就业 (通常把就业状况看做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 的不是通货膨胀的绝对水平, 而是通货膨胀的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例如, 通货膨胀每年递增都在20%左右, 政府不进行干涉, 20%的通货膨胀率完全可以和经济活动的持续发展并存。但如果通货膨胀今年是10%, 后年又变成了30%, 结果完全不同了。通货膨胀的速度越不稳定, 失业人口就越多。他确信, 国家对经济的干涉没有什么好处, 国家最好不要插手经济政策, 唯一可以实行的是所谓“单一规则”, 即政府需要采取的唯一政策, 是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同期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 剩下的问题市场自然会有效解决。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增长, 仅靠注入货币, 只能是滞胀。

弗里德曼的经济政策主张, 曾经使不少国家成功控制了通货膨胀。1979年, 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将货币学派的理论付诸实施, 奉行了一整套完整的货币政策;美国总统里根上台提出的“经济复苏计划”中, 也把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思想作为主要内容。瑞士等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国家, 也自称实践了弗里德曼的思想。弗里德曼成了反通货膨胀的旗手。

面对凯恩斯主义政策产生的滞胀的负面效应, 不仅诞生了货币主义, 还诞生了供给学派。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 主张通过减税刺激微观经济主体, 实实在在地发展经济。著名的拉弗曲线告诉人们, 如果税率太高, 例如100%, 政府实际上收不到税, 因为当把所有收入当做税收上交的时候, 人们会不愿意生产。当然, 在税率是零的时候, 政府也收不到税。拉弗认为税率在100%和50%之间适当地降低税率, 可以扩大税基, 政府可以收到更多的税。基于此, 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给人们以更大的刺激, 促使人们更努力地工作, 更多地投资, 更好地发明创造, 更勇于承担风险, 更敢于消费。他们认为, 人们的这些行为会切实地提高生产效率, 切实地增强经济实力, 降低通货膨胀, 并且由于经济发展而能够增加就业。供给学派主张从供给、从微观层面解决问题。

当我们俯瞰历史的时候, 不仅对直接针对滞胀的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 而预见过扩张性政策必然会导致滞胀的奥地利学派更值得重视。奥地利学派有两个著名的代表人物, 一个是哈耶克, 一个是冯·米赛斯。在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中, 他们坚决地站在市场经济一边。冯·米赛斯认为, 离开了市场价格, 你将不知道资源的稀缺程度, 不知道资源如何分配。哈耶克则特别推崇一切自然的东西, 反对人为设计的东西。他们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危机, 是因为扭曲了资源配置信号, 使整个社会的投资过度扩张, 投资了一些原本不该投资的项目, 特别是一些重工业、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产业。哈耶克反对通过过于宽松的货币供给人为地制造繁荣, 因为人为地过于宽松的货币供给, 会导致相对价格的扭曲, 即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的真实情况。他坚决反对刺激消费需求, 提供公共工程和维持价格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他看来, 市场是会自动矫正的。面对萧条, 政府所采取的任何政策效果都不会好。由于货币在短期内不是中性的, 稳定措施将会适得其反, 而温和的不加管理的政策可能危害最小。除了冯·米赛斯和哈耶克, 另一位奥地利背景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更是深刻地指出, 对于危机只有让它自己治愈自己才是可取的, 任何人为地恢复都会令那些在萧条中未能调整的剩余问题更加严重, 从而又会产生出新的问题, 再造成另一次更严重的商业威胁。

历史似乎能够佐证熊彼特的观点。据郝伯特·斯坦在《美国总统经济史》中的研究, 1929年的那次危机, 虽然有新政的刺激, 但恢复的时间却经历了10年, 且在1933年开始复苏不久, 第二次衰退又在1937年来临了, 且是有史以来最急剧的一次衰退。甚至有人认为, 如果不是一系列的政府刺激, 那次危机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近期的案例则有此次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由次贷引发的危机与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有关。当时泡沫破裂,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但那次衰退的时间很短, 实际上只有一个季度, 原因在于美联储通过降息刺激地产基金而刺激美国经济, 进而阻击衰退, 但代价是美国次贷危机这种更大的泡沫和更大的衰退。

三、危机是一个自然过程, 是一个杠杆

凯恩斯试图通过人为地刺激避免萧条, 凯恩斯革命之反革命们, 例如货币主义特别是奥地利学派则强调顺其自然, 让市场经济机制发挥作用。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危机。

迄今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一波接一波、一个接一个周期地向前发展, 没有周期的发展是不可理喻的。在马克思的经济学里, 经济周期通常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是周而复始的, 所不同的是有时候周期长一点, 有时候周期短一点, 有时候这个阶段长一点, 另外的阶段短一点。当然, 人们都希望高涨阶段越长越好, 最好永远是高涨阶段更好。然而正如一年四季不可能永远都是夏天一样, 经济发展也不可能永远都是高潮。

我们经常讲市场经济的机制, 事实上, 危机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机制。市场经济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那些引领快速发展的产业领域, 通常会吸引大量的投资, 人们高歌猛进, 其中不乏泡沫, 危机就是为快速前进的经济列车踩刹车, 就是把快速发展时期积累的问题集中地、一次性地加以解决, 就是强制性地挤出泡沫, 强制性地淘汰落后, 调整和提升结构, 刺激创新。马克思曾经指出, 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走出危机的契机, 讲的正是这个意思。从一定意义上讲, 没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强制性淘汰, 或许不会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国家所以能够不断创新, 大概就在于危机的强制性。危机与创新的交替形成了周期。

有时人们把危机当做不好的事情, 马克思曾经以鲁宾逊的一切在社会范围内的重演, 以社会将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于各个部门, 取消市场经济的设想消除经济危机。然而, 实践中由于计划者的知识和信息有限, 加之特别强烈的主观价值取向, 结果人为地制造了更大的危机。人们所以最终选择了市场经济, 就是因为相比较而言, 市场经济的社会组织成本更小。

凯恩斯的整个设想就是要通过政府扩大支出, 注入货币刺激复苏。然而经济危机所以爆发, 这其中通常有结构问题, 产能过剩问题。大量货币的注入只能“平面”地恢复, 只能在更大规模上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 甚至使结构问题、产能过剩问题更严重了。应当认识到淘汰的积极作用, 没有淘汰就没有调整和重组。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是一种淡化淘汰的平面复苏, 取消淘汰的更大规模的复苏只能是滞胀。这样的复苏是靠外力打强心剂恢复起来的, 一旦停止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强心剂, 经济就会二次跌入低谷。

篇4:记忆深处爆发革命

斑驳阳光下的某个场景,炎凉世态里的某句讥讽,流离乱世中的某碗稀粥,都可能如同鬼魂般,伴随某个人一辈子。

90年前,武汉的江汉大学实行男女同校,随后有女生妊娠,其实这未必是雌雄杂居结下之恶果,女生不单长着卵巢和子宫,还长着两条腿,春潮决堤起来,跑到校外偷野汉也是可能的。但吴佩孚一怒起来,竟关闭了江汉大学。料想那些弃笔从耕的学生一生都会笼罩上阴影:一人停经,众人失学;爽了你一个,痛煞读书郎。

我们平素见到的乖张之人,出语愤激之人,多半童年时有过创伤,或是生涯里有过剧痛。老年人往往更通达,因为他们大脑皮层下储存的记忆太多,已经恨不过来,遂只好遗忘。

民国元老谭延闿,生母是丫鬟妾侍,吃饭是不能上桌的。他老娘过世时,他扶灵自沪上回长沙归葬,族人曰小妾死后不可从宗祠大门经过,谭延闿怒极,唤杠夫抬棺,他仰卧棺材盖上,经祠堂时大呼:“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族人没见过这等活死人,只好让路。

因母亲遭遇,谭延闿誓不纳妾。老婆死了,亦不续弦,连孙中山介绍自己的小姨子美龄,他都不肯笑纳。几年前的深秋,我把手笼在袖里,独自站在紫金山腰的他的墓前,默默地想他是不是前列腺有点问题。

我们冗长的一生,多数时间都被记忆劫持,我们的好恶,我们的喜悲,从来都不是无迹可寻。我20年前被一所把学生当猪仔卖的大学诓骗,从此不信任何挂着大招牌的机构;我8年前在广州的寒夜里看过卫生部门的发言人在电视上信誓旦旦说“非典”是个谣言,自此不信任何发言人。

谭延闿最凄冷之记忆,是他被解职后自湘赴沪,他的妻正冰冷地由沪返湘,两船在洞庭湖相遇,随行熟人怕他伤心,只诓说故人停泊,过船独吊。谭延闿抵沪之后,方知在浩淼的湖光之上,那错身而过的孤帆之下,竟是发妻的尸首。他痛彻余生。

篇5:追寻红色记忆 感悟革命真谛

——沙洋县工商局组织党员干部赴延安接受红色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学习革命圣地——延安的文化内涵,2011年9月17日至20日,沙洋县工商局党员干部一行40余人赴延安开展红色之旅实践活动。这是一次文明之旅,寻根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之旅。走进延安,会获得一种精神的洗礼;走进延安,才能更深刻地体悟伟大的“延安精神”。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延安——中华始祖黄帝升天的桥山之巅,华夏民族千古瞻仰的祭地,峥嵘岁月,在这片土地上雕琢出永不褪色的“黄土地文化”,将其融人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在我们父辈和爷爷辈的眼里,是那样的神圣和庄严,而在我们的眼里,又是如此的神秘和遥远。今天,当我们真正走近她的时候,油然而生的不仅仅是追忆,更是一种激励和开拓。对于沙洋工商每一个干部职工来说,延安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她是我们心灵的圣地,精神的家园。

一、感受革命老区的崭新面貌

此次红色之旅,与我们想象中的老区交通闭塞、房屋破旧、人民生活贫困的景象截然不同,延安的现状让我吃惊不小:宽敞的马路,新近落成的火车站,栉比鳞次的酒店和商铺,繁华的购物区,无一不流露着时代的气息,这个革命老区俨然成了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我 很犹豫,在这里还能看到多少原汁原味的革命遗物呢?不过,几天的参观学习,还是让我受益匪浅。除了延安的中心城区,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等这些革命领导人的故居遗迹还是很好地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即使是后来重建和修复的,也充分地体现了时代和地方的特色。总的来说,老区处处是经典和时尚的完美结合。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看到了延安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改变落后面貌的创业精神;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紧跟时代的脚步,感受到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鲜气息。

二、感悟革命圣地的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重要根据地,被视为“革命圣地”。从枣园、杨家岭、纪念馆、宝塔山,一路走来,大家听讲解、观图片、看实物、访旧居,从中学习延安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延安革命精神,深深地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打动。从先辈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延安吃小米、住窑洞、驱日寇、运筹帷幄打江山的光辉事迹中,大家感悟到了延安精神的真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种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优良品质、作风的体现,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是我党的宝贵财富,是我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历久不衰、弥久历新、常用常新的传家宝。几十年来,“延安 精神”培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畏艰险,奋斗不息。没有延安窑洞的灯,哪有祖国东方红?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与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胡锦涛同志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就要把“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永恒和发展的“延安精神”来指导和推进我们的工作。

这种精神无处不现,她让我们想到了我们的工作与学习。我们要秉承延安精神,尤其是不断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仔细揣摩,我们又一次领悟到了延安精神所告诉我们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真谛。的确,创新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是从基础工作的实践中来,很多创新就是在做好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当我们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的时候,就会尽可能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更好的途径,以期达到最好的成效,结果在不经意中就实现了创新的过程。事实上,很多创新并不源于刻意的追求,而来源于基础工作过程中的灵感和火花。

三、明确工商管理的努力方向

延安的战火硝烟已沉寂在历史长河中,未来的建设大任担在我们肩头。作为新时期奔赴延安学习的党员干部,我们被“延安精神”震撼了心灵。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使我们情思涌动的同时,也无限感慨 此次延安之行的点滴。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会,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秉承伟大的延安精神,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新一代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的工商管理者。

我们要结合党的建设和工商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各级工商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党性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党性修养的根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是党性修养的首要标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延安精神是一种精神动力,能够推动无产阶级事业的进程;延安精神能够发挥党性教材的重要作用,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延安精神能够发挥宝贵经验作用,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各级工商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中,一定要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一是要坚持刻苦学习,学以致用,加强理论修养;二是要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加强理想修养;三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道德修养;四是要遵守党章,严明纪律,加强纪律修养;五是要坚持艰苦奋斗,自觉奉献,加强作风修养。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要学习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把学习实践延安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争当学习的模范、勤政为民的模范、廉洁自律的模范。

这次延安红色之旅,沙洋县工商局党员干部旨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区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重温革命年代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体会中国共产党9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全体党员干部深刻体会到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充满挑战和机遇,我们要齐心协力,深入实际,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沙洋工商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始终保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动员和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跨越,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作出积极贡献。

西安印象

通过几天与西安的相处,这个十三朝古都在我们的心底留下的深刻的映像。一踏上西安的土地,你就会立即被她透露出的那份历史的厚重感与中国风所吸引。她仿佛一位久经沧桑的老者,她的每一条皱纹、每一道沟壑都蕴藏着故事。一路上,她的风貌在向你娓娓道述着中华几千年的风云巨变。

给我们震撼最大的莫过于秦兵马俑了。站在俑坑前面,所有人都为之折服。如果侧耳倾听,他们低沉的呼吸和呢喃的低语仍然清晰可闻。如今的兵马俑馆早已建设世界级的展览馆,兵马俑不仅仅是研究秦朝历史的一个窗口,更成为一部军事科学的活教材。精妙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让我们感叹并且遗憾:如果没有焚书坑儒,没有那次文化的断层,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秦始皇的目的与想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这留下的奇迹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才能。这也不禁给我们思考,中国的历史究竟是在可悲的后退还是只是轮回着前进?不得不承认如今人们的生活太过于安逸,安于现状的念头让一些人失去了创新的意识。看看秦俑的工艺,我们才认识到,作为智慧的中华儿女,我们必须为了这个强大的祖国而奋斗。

西安有着骊山旁“天下温泉二千六,唯有华清为第一”的华清宫、优美的风景,细腻的温泉与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让西安这块宝地展现出温和的一面。

虽然是十三朝古都,但西安也有她灵动的一面,站在城楼上俯视西安,你会看到繁华的市区与林立的高楼,车水马龙的喧嚣与现代时尚的魅力。一切一切都深深的映入大家的心中,这么多天的相处让西安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加鲜活。

延安体悟

如果说西安带给我们的是文化的冲击、知识的丰富与情操的陶冶,那么延安带给我们的则是精神的震撼于无尽的感动。

在前往延安的途中,我们就逐渐感受到了变化。窗外林立的高楼慢慢切换成黄土高坡的图景。幽深的沟壑、巨大的山体褶皱都让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延安是不折不扣的革命的代名词。我们亲身体验“双手搂定宝塔山”激动与自豪,在革命旧址了解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真谛。

延安有她自己独特的气质,革命的红色精神与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黄土气味让我们感到真切而朴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回顾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看到玻璃窗内陈列的破旧的棉衣和草鞋,还有那些生活用品,都让我们深深的震撼。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杨家岭、王家坪革命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领导人故居的窑洞虽然简陋,但正是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与救国救民的信念带来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延安的特色民居——土窑洞让我们感触颇深。或许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接触如此简陋的住所,当地人质朴的民风也着实让我们感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知足的性格。他们从不多要求什么,很容易满足,所以过的简单而快乐。这或许就是当今一些忙碌的人们所缺失的品质吧。

还有壮观的壶口瀑布„„我们深深浅浅的足迹记录了我们的收获。相信通过这次旅行,我们拥有了更加坚定地信念与生活态度,那些收获都将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旅游日记

(一)我们终于踏上了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土地。站在这片满载历史沧桑感的土地上,你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透过车窗看着一路的西安风貌,她的一切都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就像阳光一般明媚到有些灼人。我们怀抱着学习与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开始了我们的人文之旅。透过历史悠久的古城墙,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粗糙而斑驳的石墙向们诉说当年金戈铁马的宏伟和兵败的亡国的残酷。你会发现西安在她稳重的另一面的灵动。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市区和厚重的城墙相辉映,折射出西安独特的魅力。

旅游日记

(二)尽管天公不作美,在我们到达壶口瀑布的时候天下起了雨,但这丝毫没有减少我们的热情和兴致。滚滚黄河之水北流到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我们不禁惊叹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耳边的波涛之声仿佛转化成黄河大合唱雄壮的歌声:黄河在咆哮„„

淡淡的雾霭笼罩着宝塔山,给延安带去她豪迈和壮烈之外的一丝清新与神秘,空气中淡淡的黄土气味让我们感受到了延安独特的气质。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回顾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杨家岭、王家坪革命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领导人故居的窑洞虽然简陋,但正是这种简 7 朴的生活作风与救国救民的信念带来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怀着深深的敬意,我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继续追溯岁月印迹,回顾革命历程,更加深入地感悟延安精神。

看到巍巍宝塔赫然屹立在眼前,所有疲累烟消云散。耳边萦绕着贺敬之先生《回延安》中的朗朗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心情再次激动。这座看似普普通通、甚至有些破旧的宝塔,却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见证了陕北人民建设新延安的奋斗历程,成为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眺望延河,这条曾哺育了无数革命志士的母亲河,已不复昔日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是几近干涸的一丝细流,黄土地无畏的倔强和特有的沧桑,依然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俯瞰延安城,时光流转,延安不再是历史图片上的黄士地野山沟,长桥飞渡,楼宇耸立,车水马龙,熙熙嚷嚷,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山城已初具规模。

走进杨家岭的这个早晨,阳光恬淡,清风透寒,薄薄的雾气里,远山含黛,宁静而清新。来到党中央的故乡,好像回到母亲的怀抱,亲切而又深沉的美好情愫浮动在我们周围。苍松翠柏间,依山矗立的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至6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认真总结了党成立以来24年的经验,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总路线,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指导地位。

岁月悠悠,会场依旧,礼堂正中央,“七大”会议的横幅依然醒目如初,主席台下,一排排木椅整齐排列。站在领袖们的演讲台前,遥想当年伟人齐聚、群英荟萃,为拯救国家、拯救民族而运筹帷幄的盛况,仿佛还可以看到与会者庄严的神情,听到他们激情的呐喊„„

散落在沟沟岭岭的一孔孔窑洞,是延安城最美丽、最独特的风景线。这些黄土高原上最古老、最简陋的居所,因之与中国共产党的延安岁月水乳交融,而焕发出神奇的魅力。在延安的窑洞里,中国革命翻开了最辉煌的一页,滚滚的抗战狼烟,怒吼的黄河大合唱,热火朝 8 天的大生产运动,大开大合风云际会的解放序曲„„光阴荏苒,它们静伫为历史的一个定格,半圆洞,木质门,格子窗,素朴,淡定,娴静,似乎还在等候主人的归来。

延安窑洞中最著名的,当数杨家岭和枣园的窑洞,因为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导人的名字连在一起而格外引人注目。踏进伟人旧居,驻足端详,这些革命领袖居住过的窑洞,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低矮的围墙,袖珍的小院,简陋平凡的窑洞,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一盏油灯,即是全部家当,可见当时革命之艰苦,生活之艰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领导人在此创造的丰功伟绩,一个个重大的决策,一次次伟大的胜利,全都出自于这一个个不起眼的黄土窑洞。在延安的窑洞生涯中,毛泽东写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论联合政府》,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当年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来到这里,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在延安的窑洞里,我们看到了简单与清贫。在延安的窑洞里,我们看到了涵盖全人类精神的富有。抚今追昔,睹物思人,油然而生敬意。

离开的时候,禁不住回望,经年的风雨烟尘,窑洞的门栏窗棂,已有些斑驳,但在淡淡的春阳下,却闪烁着圣洁的光辉。想起那不知名的几句小诗:单调的窑洞,简朴的陈设,这里曾居住过一代伟人。窑洞的主人早已离开,留下了这油灯、石砚、稿纸,默默地讲述着那个时代„„

如果说杨家岭、枣园是一张张历史的散页,那么,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一部厚重的中国革命的历史书了。2000余件文物和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栩栩如生的油画雕塑、沙盘模型、多媒体演示等陈设,组成红军长征落脚点、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发祥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六个单元,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尽管之前多次听 9 过这段历史的讲座与授课,也读过不少有关的史书论著,可真正当我们置身其间,看着先辈们留下的那些纸张发黄的书籍,锈迹斑驳的大刀长矛,黑漆厚重的土炮,补丁层叠的军装棉被,真切触摸岁月跳动的脉搏,沉浸于那个物质匮乏却激情迸发的年代,心灵仍为之震撼。大家边听边看边想,体味着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

一天的时间无法说尽延安的故事和她的深厚文化底蕴,但是无论是革命旧址还是纪念馆、土窑洞,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她核心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会像奔腾的黄河之水,永远激荡在我们的心中。

旅游日记

(三)西安世园会主题:“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释义:“天”指自然,“人”指城市,“长安”是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名称,也是国家繁荣与安泰的象征。“天人长安”意味着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创意自然”是在尊重自然和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修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旅游日记

(四)“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 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的华清池是西安的一大亮点。虽然这里真正的古建筑不多,大多是最近新建起来的。但是优美的风景,细腻的温泉让这块宝地光芒四溢。想来也只有这样的温润地方才能孕育出玉环与三郎的爱情传奇吧。转朱阁,低绮户,好不容易看到了传说中贵妃洗澡的池子,据说在池中间一个小洞底下几米有块小石,精雕细琢刻了一个“杨”字,唐明皇真的是一个极有情趣的人。但在那个充满勾心斗角的宫殿里,也许不容许那样简单的爱情存在,于是注定了她只能在马嵬坡外“三尺白绫掩风流”,而他抱憾而终。

篇6:革命记忆

xx月xx日下午,xxxxxxx组织党员同志及入党积极分子们参观了焦庄户抗日战争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现属龙湾屯镇。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定名为“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顺义区人民政府于1947年10月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锦旗,并把它插在18米高的民兵指挥瞭网楼顶上。1979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走进纪念馆,历史的庄重迎面而来:斑驳而又黝黑的步枪、传神且生动的壁画、陈旧但却实用的农用器具、还有那如今已不常用的木头碾子„„虽然它们现在作为纪念品都安静的摆放在各个角落,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从展品简介的文字中感受到革命前辈的不屈与顽强。幽暗深邃的地道,如今尽管已经翻新过,但走在里面带给人的压抑感油然而生,很难想象革命先烈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激情。

篇7:缅怀革命英烈弘扬革命精神

为庆祝建党90周年,进一步加强党员革命传统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更好地开展我院争先创优活动。7月11日,我院第二批党员考察团赴贵州省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2日,天色暗淡,细雨霏霏,我院45名党员在常务副院长周胜利和副院长韩朝新的带领下驱车1个多小时,参观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城南6公里阳朗坝的息烽集中营旧址。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而设立的关押中共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三大集中营之一。从1938年建成至1946年撤销近8年时间里,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600多人被秘密杀害,400多人下落不明,幸存者不足100人。党员们在息烽集中营纪念馆听取了集中营建立的背景和历史,详细了解了无数革命先烈在一栋栋铁窗黑牢里,吃着霉米饭,睡在潮湿牢房,经受着种种非人的折磨和惨绝人寰的毒刑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与敌人展开不屈不饶斗争的感人事迹。罗世文、车耀先、黄显声、马寅初等一大批著名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志士,在黑暗的囚牢和敌人的酷刑面前,-1-

英勇不屈,正气浩然。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忘我的牺牲精神和不朽的革命气节,感召着每一位同志。《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烈士亲笔刻下的“先忧后乐”四字的核桃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仍挺立在院中,令我们在树前伫足凝思〃〃〃〃〃〃大家在参观结束后纷纷表示,无数革命先烈在那段风雨如磬的斗争岁月里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铸就了“历尽肝胆为中华”震撼人心的内涵,写下了一部部惊天泣地的壮丽诗篇。

12日下午,我院第二批考察团党员来到了历史名城遵义,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全体党员参观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等、展馆等。随着图片、实物、复制品的展示,渐渐穿越75年的历史烟云,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接着参观了遵义会议期间秦邦宪(博古)住处,位于遵义会议会址后门处。红军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最后,我们一行登上了红军山,面对“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缅怀革命烈士,场面庄严而凝重。

上一篇: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与分工(完成)下一篇:那些背影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