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血流信号

2024-05-24

彩色血流信号(精选八篇)

彩色血流信号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泌尿外科诊治的26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 治疗前均在我科行经直肠超声检查, 年龄58~86岁, 平均73岁, 直肠指诊阳性, 前列腺血清特异性抗原水平大于或等于10μg/L。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前列腺疾病患者, 随机抽选相同例数, 治疗前均在我科行经直肠超声检查, 年龄38~77岁, 平均69岁, 前列腺血清特异性抗原水平为4~10μg/L。

1.2 仪器与方法

选用ATL HDI—3000, ATL HDI—3500 及GElogiq 9超声诊断仪, 端扫式 (End-fire) 变频探头, 频率为5.0~9.0MHz。患者常规左侧卧位, 探头置入直肠, 先观察灰阶超声图像, 以清晰显示前列腺, 了解前列腺大小、形态和内部回声结构, 测量肿瘤最大径, 然后启动彩色能量多谱勒 (Color power Doppler, CPD) , 显示肿瘤区域及非肿瘤区域血管分布特征, 取样范围包括整个肿瘤区域或非肿瘤区域, Filter调至中等壁滤波, PRF设为1000Hz, 增益调至80%, 降低scale量程, 以利于低速血流显示。测出肿瘤最丰富血管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S)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 、阻力指数 (RI) 及搏动指数 (PI) 。冻结显示最多彩色血流信号的肿瘤及非肿瘤切面, 存储、经图像采集卡输入计算机, 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病灶或非病灶区域有效面积, 并测出彩色血流面积, 计算肿瘤组织及非肿瘤组织单位面积内彩色血流数, 即肿瘤及非肿瘤的彩色血流信号平均密度 (MCVD) 。

1.3 统计学分析

MCVD与 PSA比较采用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流参数、PSA浓度和 MCVD及其与分化程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α=0.05为检验标准。全部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前列腺癌声像图特点

前列腺增大, 形态多数不规整, 局部包膜向外隆起, 回声明显不均, 24例病灶位于外腺, 2例位于内腺;低回声病灶22例, 强回声病灶1例, 混合回声病灶1例, 弥漫型2例;最小病灶约10mm×11mm, 最大病灶约42mm×50mm。局部病灶边界不清, 血流信号丰富, 分布高度集中, 周边可见血流环绕。

P<0.05, 两组血流参数有显著差异。

2.2 前列腺癌组PSA浓度均大于等于10μg/L, 平均为45.6μg/L。

P<0.05, 两组PSA浓度有显著差异。

2.3 前列腺癌的彩色血管平均密度及定量分析:

前列腺癌的MCVD均数为0.2756±0.0381。非前列腺癌组的MCVD均数为0.0827±0.01325。MCVD及PSA随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加。

P<0.05, 两组MCVD有显著差异。

MCVD与PSA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 (r=0.6826, P<0.01 ) 。

3 讨论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病因尚未查明, 但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等有关。临床上前列腺癌发现时多数已是中晚期, 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因而,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近年来影像诊断学科及泌尿外科研究的热点。目前, 国内外均以直肠指诊、超声检查、PSA检测为基础的筛选手段。PSA是目前最敏感的前列腺肿瘤标志物, 其较强的组织特异性蛋白仅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浆内,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明显升高, 因此, 在前列腺癌筛选、分期、疗效监测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代谢需要持续的血管生长, 肿瘤血管的生成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1]。以往仅观察肿瘤的形态、内部回声, 边界, 后方回声等, 以及血流分布、血流收缩期血流峰值、舒张期血流峰值、阻力指数 (RI) 、搏动指数 (PI) 等血流参数。彩色血管能量多谱勒 (Color Power Doppler, CPD) 以能量方式显示血管内的血流信号, 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 不受血流速度、血管方位、声束探测角度的影响, 无混叠现象, 对小血管低速血管敏感, 其与图像处理系统相结合计测的新参数MCVD具有定量的特性, 可以术前间接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效果近似血管造影[3]。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 MCVD和PSA也增加, 肿块恶块性程度越大, 同时MCVD与PS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因此新的超声参数MCVD有可能成为术前评估前列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为临床开展无创评价肿瘤内血管生成提供新技术和方法。本组病例中, PCA多表现为外腺低回声结节, 且边界不清, 与文献报道相同[4]。随着PCA分化程度的降低, PSA升高, 本组PSA均高于10μg/L, 未见假阴性病例[5]。PCA的MCVD也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 PCA的PSA与MCVD呈正相关。通过两项指标的联合应用, 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对于不愿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 此项无创检查手段成为首选诊断方法。但是, 目前的多普勒技术因对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的血流不敏感, 对肿瘤新生的血管 (d≤15μm) 难以显示, 免疫组化法常能测及。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继续前列腺癌微血管方面研究, 以便更能准确的反映肿瘤血管生成, 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信息。

参考文献

[1]Weider N, Sempie JP, Welch WR, et al.Tumor angiogenesis andmetastases-correlation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J].New EnglJ Med, 1991, 324:1-8

[2]Fleischer AC, Wojcicki WE, Donnelly EF, et al.Quantified colorDoppler sonography of tumor vascularity in an animal model[J].JUltrasound Med, 1999, 18:547-551

[3]张华, 赵玉珍, 王小玲, 等.肾细胞癌彩色血流信号平均密度与病理免疫组化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52-55

[4]李颂, 唐杰, 董宝玮.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的鉴别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 9:358-359

彩色血流信号 篇2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彩色多普勒;血流;临床;能量图;检出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00-01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成熟,临床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越来越广泛,这也使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肢体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不断提高[1]。临床中应用高频血管探头,配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测断肢再植的微细血管吻合端,观察断肢再植血管吻合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今后的断指再植术后彩色多普勒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断肢再植患者19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为18-36岁,平均年龄为23.6岁。所有患者均为外伤断肢再植者,其中右环指血管18条,左环指血管1条,右中指血管5条,左中指血管1条。同期统计自体健侧同名血管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本组研究。

1.2 检查方法 选择SIEMENS.S-2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10-12mHz,取样容积1-2mm,血流方向与声束夹角调整为60°以下。检查的时候,患者取坐位,一般情况下,由尺侧至桡侧,患指根部起,测量断端动脉血流频谱,观察其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血流信号。为了了解吻合口血管是否通畅,各段血管均首先选用横切快速扫查,然后再选择纵切面对血流连续性进行观察。血流信号的空间分布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示,对血管吻合端的连续状况进行确定,加用脉冲血流频谱于血流信号处,获取动脉频谱血流指数及流速,反复检查离断吻合端,同期统计同体健侧的血流信号的流速、检出率及阻力指数,并与之相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再植指超声检查 25条血管中,由于断肢再植时其断指用钢钉固定1条右环指桡动脉,使得检测的环指桡侧没有能够充分暴露,从而使得其血流频谱没有能够检测到。另外没有探及彩色血流信号2条环指尺动脉,可能原因是血管位置较深或检测部位血管过细或探头方向与血管角度受限等[2],改为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探查,将取样容积放置在血流信号明确点,能够检测到满意的血流频谱,二相波形是多数多普勒频谱形状,收缩峰呈递减状。

2.2 吻合口形态 再植指形成了一定角度,这是因为其吻合端皮肤相连处正常平直线条失去而形成的。吻合区回声明显增强、结构紊乱、血流方向变化明显、血管走行不固定。

2.3 彩色血流 24条健侧同名指具有较好连续性的双侧动脉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中,检出17条,其检出率为70.83%,诊断断指再植血管早期成活17条,早期成活诊断符合率100%;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查中,检出24条,检出率为100%,诊断断指再植血管早期成活24条,早期成活诊断符合率100%;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中个,敏感17条,其敏感性为70.83%,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查中,敏感24条,其敏感性为100%。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查的符合率、检出率、敏感性见下表1,血流图及能量图检查相比较,符合率、检出率和敏感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超声测值 应用超声对每只再植指动脉5项指标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同体健侧同名指相同部位的动脉5项指标。再植指血管内径大小有显著变化,健侧与再植指血流频谱波型没有显著变化,健側指与再植指的Ved、Vps、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详细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正常四肢的动脉管径左右对称,其管径从近到远呈现逐渐变小的态势。动脉管壁在高频探头中显示为三层结构,即中层内层和外层。内膜不厚、光滑、连续性好,呈现一暗两明三条平行回声带。其组织基础是弹性纤维、外膜胶原纤维与中膜含丰富的平滑肌组织有不同的声阻抗,从而分开了此二者。中膜为低回声,内膜和外膜回声略高,管壁厚度测量的关键是均匀一致的中膜,动脉管壁坚韧、厚,与伴行的同名静脉相比,内径小,探头加压下也不容易造成变形。管壁与动脉的长轴切面平行,动脉管壁具有较强的回声,沿着管腔长径追踪,血管的分支在其内可见,腔内血液呈液性暗区。动脉横切面边界清晰,呈圆形的液性暗区。随着心动周期的进行,动脉管壁有较规律的搏动,内径收缩期大于舒张期。大中小血管腔内的彩色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均能够比较好的显示。但是,在局部肿胀、血管位置较深等特殊情况下,或管腔细血流速度较慢时,或受到角度限制的时候,则比较难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其敏感性较差。血流速度在指端微细血管中较慢,血流信号显示较弱的时候,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进行检查,由于其相对角度的非依赖特性,使得动态范围得到增加,提高了显示低流量和检测血流的敏感度[3]。断肢再植微血管吻合观察中,由于地血流速度的独特优势,凸显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4]。离断吻合指端较为敏感的彩色血流信号指标是微细血管、深筋膜的观察,及活体状态下皮肤的清晰显示。受检者很容易接受其体表的非侵入性检查,同时指标客观及时、使用方便,对预测远期功能恢复程度及指导断肢再植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冬,杨世梅,龙劲松,等.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9,15(4):193-194.

[2] 周健辉,王夫平,李世民,等.带桡动脉深支虎口背侧游离皮瓣在复合组织缺损断肢再植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29):247-248.

[3] 程天庆,吴昊,朱磊,等.足部静脉皮瓣修复断肢再植合并血管、皮肤缺损11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1):24-25.

彩色血流信号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55例均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 年龄18~39岁, 平均24岁。停经33~58天, 平均46天, 其中48例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29例有下腹部疼痛。检查当日均抽取血样行HCG检验, 尿HCG阳性38例、阴性17例, 血β-HCG均升高。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术后病理确诊为异位妊娠未破裂组30例, 异位妊娠破裂组25例。以同期随机对30例正常宫内早孕为对照组, 尿HCG呈阳性, 年龄16~38岁, 平均28岁。

1.2 仪器与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美国V730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 宽频带腔内容积探头 (Volusion expert730) , 频率7~9MHz。检查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首先常规进行二维扫查, 病灶区缓慢匀速移动探头, 用自由扫查方式采集图像, 以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观察孕囊的血流状态, 应用CDFI获得孕囊周边血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 (Vmax) 、阻力指数 (RI) 、搏动指数 (PI) , 然后利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技术显示异位妊娠孕囊血管走行及空间分布。应用VOCAL软件建立彩色血流直方图, 将探头置于感兴趣区, 先激活能量多谱勒, 然后启动3D、4D键, 选择3D功能, 采集图像, 重点显示实时三维图像、感兴趣区的动态图像, 观察异位妊娠孕囊的血管分布、分枝。在透明模式显示图上, 以VOCAL手动模式勾画孕囊感兴趣区的轮廓, 各切面旋转30度, 扫描时间4~10秒, 共勾画6次, 得到一个完整轮廓, 获得直方图。对感兴趣区内总彩色百分比和血流的振幅加权得到下列参数:血管形成指数 (VI) 、血流指数 (FI) 、血管形成-血流指数 (VFI) 。VI代表彩色体元/ (总体元-背景体元) , 表示在组织内有多少血管被检测到, 对显示血管的丰富或稀疏都有意义。FI代表加权彩色体元/彩色体元, 是所有血流的平均彩色值或血流的密度, 表示在三维扫查的瞬间有多少血细胞通过, 代表三维扫描时间内的血流强度。VFI代表彩色体元/ (总体元-背景体元) , 是感兴趣区内加权的彩色值 (对振幅的加权) , 是存在的血管信息和血流信息的结合[1,2]。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各项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多普勒频谱所见:异位妊娠未破裂组、破裂组及对照组周边环状血流的收缩期Vmax为 (15±1.0) cm/s, RI为0.43±0.07, 3组间周边环状血流的Vmax和R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异位妊娠未破裂组的血管参数VI、FI、VFI值均高于异位妊娠破裂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异位妊娠未破裂组的血管参数VI、FI、VFI值亦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与异位妊娠破裂组的血管参数VI、FI、VF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

注:VI、FI、VFI 3组两两比较, 均P<0.05

3 讨论

异位妊娠 (EP) 是由于卵子和精子相结合的孕体种植于子宫以外或子宫内非正常部位, 约有95%~98%发生于输卵管。近年来,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在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中, 超声检查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国内外文献都有较多相关报道[3,4]。早期输卵管妊娠的滋养层周围血流实质为腔隙血液循环, 即孕卵着床周围区域的内膜、间质发育为蜕膜, 血管扩张为血窦, 母体动脉血在进入滋养层间隙后, 阻力明显降低, 形成具有特异性的滋养层周围血流[5,6]。其二维超声典型特征是附件区后壁包绕的圆形囊性光团, 边界清晰, 管壁厚2.4~5.8mm, 呈“同心圆征”。囊内液性暗区透声好, 若见卵黄囊或胎芽及胎心搏动便确诊无疑 (见图1) 。由于胚胎生长的需要, 妊娠囊周边具有丰富的血液供给, 彩超检查时在妊娠囊周边见到丰富的血流信号已被多数学者所证实 (见图2) 。对于妊娠囊周边丰富的血流常用“半环状”“环形”[7,8]描述, 但这只是一种主观目测的定性判断, 缺乏客观的定量指标, 对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难以表述。彩色直方图以其独特的分析方法克服或减少主观判断造成的误差, 故认为此法是一种更为简单易行的估测血流信号丰富程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异位妊娠未破裂组血流信号增多的同时, VI、FI和VFI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血流直方图方法可替代目测法, 是异位妊娠血流信号丰富程度的定量诊断指标之一。由表1可见, 用彩色直方图软件测得VI、FI和VFI, 异位妊娠破裂组最低, 各为5.87±3.99、21.69±5.23、1.64±0.47;其次为对照组, 各为10.40±3.87、32.90±7.94、3.01±1.23;异位妊娠未破裂组最高, 各为21.26±6.82、42.73±8.73、9.69±1.76, 3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这表明异位妊娠未破裂组孕卵着床后, 滋养细胞活动旺盛, 周围滋养血流量增多, 血流灌注增加, 随着孕囊的发育, 发生流产、破裂, 继而胚胎死亡, 滋养细胞活动消失或减弱, 孕囊破裂、塌陷, 异位妊娠内部及周边的血供也随之发生改变。本组异位妊娠破裂组25例中, 40% (10/25) 包块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这可能是因为胚胎死亡时间较长, 滋养细胞凋亡, 滋养血流逐渐消失所致。从本文的结果可以得出:异位妊娠未破裂组血流>对照组>异位妊娠破裂组。血流直方图法更为简单、便捷、准确, 可作为异位妊娠诊断的可靠依据, 且VI、FI、VFI值可以提供孕囊周围血管数量及血细胞数量等信息, 可以通过参数值的大小帮助鉴别异位妊娠破裂与未破裂, 使异位妊娠患者在未发生破裂前尽早作出明确诊断, 为临床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创造了条件,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育功能。该方法是目前惟一一种无创伤三维立体观察孕囊血管及血流状态进行半定量的方法, 可作为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Jarvela I Y, Mason H D, Sladkevicius P,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normal and polycystic ovarian using 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J].J Ass Reprod Gene, 2002, 19:582~590.

[2]Pairleitner H, Steiner H, Hasenoebrl G, et al.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imaging and quantifying blood flow and vascular-iza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1999, 14:139~143.

[3]Doumerc S, Nazac A, Fernandez H.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optimal strategy?[J]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 2003, 32 (5) :401~412.

[4]杨邱洲, 叶旭萍, 钱春蓓.卵巢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5, 14 (1) :36~38.

[5]陈忠年.妇产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2.

[6]王淑云, 杨博.脉冲及彩色多普勒在诊断宫外孕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7, 13 (2) :58~59.

[7]侯新燕, 矫健.彩超半环状血流信号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6, 22 (10) :780~782.

彩色血流信号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均是在我院接受检查并确诊为卵巢肿瘤的患者, 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年龄25~49岁, 平均年龄43岁;病程5~23个月, 平均13.4个月。卵巢囊肿直径2~5cm, 平均3.8 c m。

1.2 方法

患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 阴道探头涂耦合剂外套避孕套, 采用彩色多普勒G E-L O G I Q 7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8MHz。将探头慢慢置入阴道, 紧贴穹隆部, 对子宫及双附件区进行多切面仔细观察, 观察肿瘤形态、大小和位置等, 以及瘤内壁是否光滑, 有无腹水, 有无分隔, 边界是否规则与邻近组织关系, 内部回声和血流分布情况等。多点采样测量收缩平均流速 (Vm) 、期峰值流速 (Vs) 、阻力指数 (RI) 和搏动指数 (PI) 等。

1.3 肿瘤分型和分期 (表1)

36例中, 经过病理及手术确诊恶性肿瘤21例 (58.3%) , 主要为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良性肿瘤15例 (41.7%) , 主要为未成熟畸胎瘤和内胚窦瘤。无漏诊病例;误诊2例, 其中子宫内膜性腺癌Ⅱ期误诊为Ⅰ期1例, 内胚窦瘤Ⅱ期误诊为Ⅰ期1例。

[例(%)]

1.4 良性和恶性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Vs、Vm、RI和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详见表2。

2 讨论

彩色B超由于具有快速、无创、诊断率高的特点, 已成为临床上常规的诊断方法之一。李冰茹等[1]认为二维彩色超声检查可以较好地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卵巢肿块性质, 可以为临床制定术式提供客观参考。罗志群等[2]也认为超声检查是卵巢肿瘤的首选检查手段。

卵巢肿瘤的血管组成和血供有其自身特点, 其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 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组织的快速生长及其旺盛的代谢, 血管形成较多;良性肿瘤血管形成较慢, 因此可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扫查其血流分布的状态, 如血管排列、血管位置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部分恶性肿瘤侵蚀形成血管动静脉瘘, 加之新生血管管壁薄, 可形成高速血流和低阻的特点, 成为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我们体会, 恶性肿瘤周边及内部有丰富血流, 血流速度增加, 新生血管和血液灌注增多, 阻力减少, 内部分隔上、乳头上均可出现血流信号。如未探测到明确低阻力型动静脉瘘, 应该进一步检测腹腔内有无液性无回声区, 以及有无肠壁的小转移结节, 增厚的腹膜和网膜等, 不要轻易否定恶性肿瘤的可能。良性肿瘤血管多分布在病灶周边, 且血管数相对少, 分布相对规则。不伴有实性成分的多房囊肿和单纯囊肿一般为少许点状血流, 血流信号非常弱。

从本次数据结果来看,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患者Vs、Vm、RI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良性和恶性的鉴别可能有意义。我们认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肿瘤可作为临床卵巢肿瘤诊断的常规诊断手段之一, 为肿瘤病变程度和病变性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冰茹, 关新全, 任书哲.阴道超声判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7 (19) :157.

彩色血流信号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通过病理检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318例患者纳入研究, 患者均未放置宫内节育器, 平均年龄 (44.6±16.2) 岁, 病史3个月~6年。嘱患者在月经结束后的3 d~8 d内上午空腹来做检查, 检查前确保膀胱适度充盈。而对于具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疾病患者, 如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其他肿瘤患者等予以剔除。

1.2 检测仪器以及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其探头频率为4.0 MHz。PW:G66/3.0 k Hz;CDE:G50/1.2 k Hz/灵敏度15/余辉5;取样容积范围为2 mm~3 mm, 声束与血流束的夹角小于65°。在检查中患者保持仰卧位, 先行二维B超检查, 即分别以横、纵切全面检测整个肌瘤, 观察肌瘤组织情况;再行放射状斜切进行进一步检查, 以充分了解肌瘤内部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本次研究中的患者二维超声即能清晰显示子宫肌瘤, 而肌瘤周边、内部血以及动脉PW频谱则自能量图中观测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检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探头的频繁移动, 对于感兴趣的、对确诊疾病利用价值较大的病灶部位, 一旦显示则立即固定, 同时嘱患者屏息静待, 达到减少干扰的目的。首先在横断位血流显示最为丰富的层面进行CDE检测, 判定富血供和乏血供, 参照标准为富血供内部以及周边均有血流;乏血供内部无血流, 周边有血流。之后测量内部及双侧子宫动脉内径, 滋养血管周边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 在宫颈宫体反折处有红色血流显示处采集频谱。最后应用彩色像素定量测量软件在CDE条件下对上述感兴趣区域的彩色血流面积及彩色亮度值进行计算。彩色亮度值CV=0.587G+0.229R+0.114B, 并加以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血供丰富程度比较见表1。

注:q、P为浆膜下肌瘤与肌壁间肌瘤比较检验值;q1、P1为浆膜下肌瘤与黏膜下肌瘤比较检验值;q2、P2为肌壁间肌瘤与黏膜下肌瘤比较检验值。

在CV以及CPV值上, 浆膜下肌瘤与肌壁间肌瘤之间无差异 (P>0.05) ;浆膜下肌瘤与黏膜下肌瘤之间差异显著 (P<0.05) , 肌壁间肌瘤与黏膜下肌瘤之间差异显著 (P<0.05) 。

2.2 不同血供的子宫肌瘤营养血管血流动力学比较见表2。

注:q、P为富血供内部血管与富血供周边血管比较检验值;q1、P1为富血供内部血管与乏血供周边血管比较检验值;q2、P2为富血供周边血管与乏血供周边血管比较检验值。

本文结果显示富血供与乏血供周边血管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管径以及阻力指数较高, 且均高于肌瘤内部血管,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临床常见疾病, 对其诊断主要参考影像学和病理学。随着医学发展, 如今, 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价肌瘤血流灌注的病理基础主要依靠如下几点: (1) 随着病变加重, 子宫肌瘤会发生膨胀性生长, 而造成周围正常肌层受到压迫而形成假的包膜, 超声切面上显示的周边血管即为包膜血管。 (2) 子宫肌瘤滋养血管数量丰富, 结构异常。 (3) 病变后扩张、迂曲的子宫动脉提供给肌瘤正常的血供, 一般是围绕肌瘤呈现出弧形走向, 这些动脉构成肌瘤的外层血管网。子宫肌瘤的内部较之周边外部缺乏血管, 而包膜表面血管的过度生成也提示我们这一区域没有足够的血流灌注。肌瘤相对于正常子宫肌层来说血管相对缺乏, 灌注相对不足, 再加上没有足够的侧支循环提供给肌瘤内部足够的血供, 导致肌瘤发生变性。目前已知的子宫肌瘤类型包括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以及黏膜下肌瘤, 三种肌瘤的血供丰富程度具有一定差异[1]。本次研究通过对318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为: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灌注方式、血供不同, 富血供肌瘤较之乏血供肌瘤者, 肌瘤周围血管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管径以及阻力指数较高, 且均高于肌瘤内部血管。这一结论可帮助医生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子宫肌瘤, 同时也可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效果的预测和评估, 为患者尽快恢复康复提供帮助。

摘要: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特点, 提高子宫肌瘤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通过影像学以及病理检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318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重点分析频谱形态、管径、滋养血管分布、彩色血流面积、彩色亮度值以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灌注方式、血供不同, 富血供肌瘤较之乏血供肌瘤者, 肌瘤周围血管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管径以及阻力指数较高, 且均高于肌瘤内部血管。结论 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灌注方式有所不同, 肌瘤体积越大则血供相对丰富, 血供丰富者的血流量大, 流速快, 阻力大。

关键词:子宫肌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灌注,特征

参考文献

彩色血流信号 篇6

1 资料与方法

选者正常成人76例, 年龄17~49岁, 平均年龄28岁, 男性49例, 女性27例, 常规化验、心电图、透视等检查均正常的无肝炎病史和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人员。

仪器与方法:采用GE log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4Hz凸阵探头, 受检者禁食8h, 取平卧位检查, 右臂抬起, 右侧肋间扫查的方法行肝多普勒超声检查, 分别在吸气末屏气和呼气末屏气状态下检测肝静脉、肝动脉、肝门静脉的血流速度和波形变化并储存。

2 结果

2.1 肝静脉

吸气末屏气状态出现三相波5 5个 (7 2%) , 双相波1 2个 (16%) , 单相波9个 (12%) ;呼气末屏气状态出现三相波73个 (96%) , 双相波2个 (2.7%) , 单相波1个 (1.3%) 。肝静脉平均最高流速吸气末屏气状态是27.20cm/s, 呼气末屏气状态是32.07cm/s, 即呼气比吸气时快8.87cm/s (3%) 。

2.2 肝动脉

吸气末屏气时收缩期平均流速55.9cm/s, 呼气末屏气时收缩期平均流速54.1cm/s, 阻力指数分别0.71与0.7。吸气比呼气时流速稍快1.8cm/s (3%) 。

2.3 肝门静脉

.s, 呼气比吸气时的流速快2.9cm/s (12%) 。

3 讨论

利用呼气末检测肝静脉多普勒血流信号时, 会出现正常形态的三相波形, 血流速度也增加。肝静脉血流频谱波形受右心房压和胸腹压及肝实质情况有密切关系[2]。吸气时也使肝静脉的正常周期性减少, 所以建议呼气末屏气状态下检测肝静脉血流频谱波形与血流速度。

本研究中随呼吸状态检测肝静脉血流频谱波形和流速的结果比较来看, 正常成人肝静脉呼气时正常三相波形比吸气时多18个 (24%) 。肝静脉呼气时最高流速与最低流速差是19.90cm/s。肝动脉多普勒波形及流速检测结果, 吸气与呼气时都是向肝性红色血流和搏动性的波形。吸气时比呼气收缩期增加1.8 cm/s (3%) 。肝动脉与肝静脉不一样, 只是吸气时收缩期流速增加一点。Gorg等报道, 肝门静脉多普勒检查最好在吸气一半后停滞状态下获取多普勒血流信号, 才能减少呼吸杂音[3]。正常肝门静脉频谱是单相波形, 平均血流速度18cm/s, 与肝动脉相同, 是向肝性红色血流。比较检测结果来看, 吸气比呼气时血流速度更快些2.9cm/s (12%) 。吸气与呼气时都比正常肝门静脉平均流速 (19.12±1.85cm/s) [4]快, 肝门静脉的波形没有变化。

本研究表明正常成人肝静脉多普勒检查时吸气末屏气状态下获取的频谱波形中, 正常波形较不正常波形多。但血流速度是呼气末屏气状态下更快。肝门静脉和肝动脉检查中不能确定最好的呼吸方法。肝门静脉和肝动脉检查中呼气与吸气时频谱波形无明显差异, 在血流速度上有所差异。本研究提议肝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流速度超过正常范围时, 吸气与呼气状态下都要检测多普勒血流信号。

摘要: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检查正常成人在吸气与呼气状态下肝血流频谱波形和血流速度的变化, 并进行比较, 找出多普勒检查肝血流时最好的呼吸方法。方法 选择76名正常成人实施肝彩色多普勒检查, 记录在吸气和呼气状态下肝静脉、肝动脉、肝门静脉的波形变化与血流速度。将肝静脉的频谱图分类为三相、双相、单相波。结果 肝静脉CDFI吸气时三相波55个 (72%) 、双相波12个 (16%) 、单相波9个 (12%) ;呼气时三相波73个 (96%) 、双相波2个 (2.7%) 、单相波1个 (1.3%) 。肝静脉平均最高流速吸气时27.20cm/s, 呼气时32.07cm/s。肝动脉CDFI吸气时收缩期平均流速55.9cm/s, RI (阻力指数) 0.71;呼气时收缩期平均流速54.1cm/s, RI (阻力指数) 0.70。肝门静脉CDFI平均流速吸气时21.0cm/s, 呼气时23.9cm/s。结论 呼吸对肝静脉流速与波形的影响比较大。呼吸对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影响没有肝静脉显著。

关键词:肝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呼吸,肝血管,血流速度,波形

参考文献

[1]Killi RM.Doppler sonography of the native liver[J].EJR, 1999, 32 (1) :21-35.

[2]唐杰, 温朝阳.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90-402.

[3]Christian Gorg, Riera-Knorrenschild, Dietrich J:Colour Dopplerultrasound flow patterns in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J].Br JRadiol, 2002, 75 (899) :919.

彩色血流信号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因乳腺肿块来我院首诊的女性患者134例, 年龄29~68岁, 经临床医师初步怀疑为乳腺癌, 对其首先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 再经病理检查结果验证。

1.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4]:

检查使用仪器为GE Vivid 7 Pro美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采用高频探头, 探头频率7.5~12.0 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 双臂上举, 以充分暴露乳房。首先进行乳房和乳头的触诊, 对乳腺病变部位的外观、大小、形态进行记录。然后对触诊判断出的乳腺肿块及可疑病变区进行多切面扫描, 以乳头为中心, 顺时针方向旋转, 做纵横切的十字交叉扫描, 在相连的两个切面之间要进行重复检查以防遗漏。通过二维声像图, 来测量肿块的数目、大小、边缘、形态、包膜、内部回声、内部是否出现微钙化等, 同时要注意观察病灶周边是否有血流以及血流量和分布。

1.3血流分级标准[5]。

0级:肿块内部没有血流信号;Ⅰ级:肿块病灶内出现少量的血流, 可以看到1~2处点状血流, 血管大多呈细棒状;Ⅱ级:肿块内部有中量血流, 可以看到3~4处点状血流或1条血管, 血管较长且接近或超过肿块半径;Ⅲ级:肿块内部血流丰富, 可见4处以上点状血流或2条血管。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若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准确度:

将本组134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 89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中有82例在超声诊断中检出, 其余7例误诊为乳腺良性病变;45例病理诊断为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在超声诊断中检出39例, 其余6例误诊为乳腺癌。共诊断正确121例, 诊断准确率为90.30% (121/134) , 灵敏度92.13% (82/89) 、特异度86.67% (39/45) 、阳性预测值93.18 (82/88) 、阴性预测值84.78% (39/46) 。

2.2 血流信号检查结果:

将12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的疑似患者分为乳腺癌组 (82例) 和乳腺良性病变组 (39例) , 观察两组血流信号检查结果后, 表明乳腺癌组肿块内血流明显较良性病变组丰富,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乳腺癌组:例数82例, 0级4例, Ⅰ级11例, Ⅱ级27例, Ⅲ级4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例数39例, 0级19例, Ⅰ级12例, Ⅱ级5例, Ⅲ级3例。

2.3 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特征:

经过术前的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 乳腺癌组中82例患者的声像特征比较典型, 其中形态不规则的69例, 占84.15%;内部回声不均匀的43例, 占52.44%;后方回声衰减33例, 占40.24%;边界模糊的58例, 占70.73%;纵横径比值>1的37例, 占45.12%, 微小钙化灶49例, 占59.76%;乳腺肿瘤良性组中39例患者的声像特征比较典型, 其中形态不规则的13例, 占33.33%;内部回声不均匀的10例, 占25.64%;后方回声衰减9例, 占23.08%;边界模糊的2例, 占5.13%;纵横径比值>1的1例, 占2.56%, 微小钙化灶5例, 占12.82%。两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 广大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普遍认为与环境、食品、生存压力等有关。随着乳腺普查的常规化, 乳腺肿瘤的早期检出率不断上升。乳腺普查主要依赖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 寻求乳腺癌的关键性超声图像特征, 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近年来, 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 而且一般触诊即可发现表浅的肿块, 所以患者往往因乳腺有肿块而就诊。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常具有如下特点[6,7,8]:肿块内出现微钙化, 病灶钙化后导管内部出现簇状分布的细点状强回声, 或者不伴声影[9,10];乳腺癌的癌组织的生长常呈现出不规则浸润性及周围组织的反应性增生, 低回声肿块常具有不规则的形态, 毛刺状的边缘, 突起呈蟹足样, 而诊断乳腺癌的关键是直径<1 cm的肿块, 毛刺又短又细[11];有时会出现肿块后方声衰减, 衰减原因可能与肿块中微钙化数量和纤维组织的含量有关;且不同肿瘤具有不同的特点, 若肿块周围出现小病灶则可能出现乳腺内转移。而彩色多普勒能够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多普勒检测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 对运动的血流和脏器进行检测, 具有多功能、高性能、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等特点, 检测结果比较精准。肿块内部血流和周边血流的多少影响肿块的大小, 这是因为在恶性肿瘤生长因子的刺激下, 会有新的毛细血管从肿瘤组织中产生以维持肿瘤的代谢需求, 而且肿块的生长会增加血液流量, 这就是多普勒诊断的病理基础。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够准确地判定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和发生部位, 而且能够进行反复检查, 而且声像的清晰度比较高, 所以医师能够结合彩色多普勒提供的乳腺肿块内的血流分布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判断病情。

本组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高达90.30%, 并且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的血流及成像图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P<0.05) 。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微小钙化图像, 并不都提示乳腺癌, 微小钙化图像本身也有特征, 沙砾样钙化紧密聚集, 回声较强。有的患者发现微小钙化, 手术病理结果为阴性;还有随访多年, 病灶依旧, 未见恶性改变。所以临症中, 对图像经验的积累与分析依然重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准确率, 而且能有效显示乳腺癌的病灶特征, 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首诊疑似为乳腺癌的患者134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 分析乳腺癌超声检查的血流及成像图特征, 并同时对134例疑似病例进行病理学诊断验证, 用以判定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 经过手术病理证实,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0.30%, 同时通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及成像图特征后, 显示乳腺癌患者乳腺肿块内血流明显较良性病变组丰富 (P<0.05) , 并且乳腺癌组乳腺内肿块形态不规则率、内部回声不均匀率、后方回声衰减率、边界模糊率、纵横径比值>1的比率、微小钙化灶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相应检出率,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 (P<0.0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检出准确率高, 而且能通过血流及成像图特征准确判定疾病状态, 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彩色血流信号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89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观察, 均经B超诊断后确诊为子宫肌瘤, 同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的女性志愿者89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2~50岁, 平均34岁;肌瘤发生部位:肌壁间肌瘤者271例, 浆膜下肌瘤者219例, 黏膜下肌瘤者212例, 子宫颈肌瘤者196例;肌瘤个数:单发者412例, 多发者486例;肌瘤大小5.7~11.2cm, 平均7.5cm;患者病程3个月~11年, 平均4.2年。健康志愿者年龄23~51岁, 平均35岁。患者入组前均已详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于检查时偶然被发现。而其余患者由于肌瘤部位、大小、生长速度和肌瘤有无变性等原因呈现不同临床表现。其中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症状, 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的改变、经量增加或是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部疼痛, 当发生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是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会出现剧烈的腹痛伴发热;另有部分患者有白带增多和/或伴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恶臭;患者体检时会扪及腹部肿块伴有下腹坠胀感;当肌瘤过大或由于其生长部位的原因患者还会出现压迫症状。

1.3 检测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 采用腹部探头测量子宫肌瘤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和子宫动脉血流情况。选用二维超声清晰显示子宫肌瘤, 取横断位血流最丰富的层面检测并判定血供情况, 其中血供贫乏显示为周边有血流而内部无血流, 而血供丰富显示为周边及内部均有血流。同时采用能量图对子宫肌层和肌瘤的血流情况进行半定量测定, 分别以丰富、一般丰富、稀少和无血流表示, 丰富:较多量的动静脉血流信号;一般丰富:有少量的血流信号缺损区;稀少:极少量的稀疏的或呈量点状血流信号及较多量的血流信号缺损区;无血流:未见血流信号。血供丰富率为丰富率与一般丰富率之和。在进行检查时应尽量减少探头易动频率, 同时将探头固定在靶区域病灶的血流处, 叮嘱患者屏住呼吸, 以减少闪烁干扰。

1.4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子宫肌瘤的血供情况, 肌瘤血供丰富者和血供贫乏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舒张期峰值流速 (EDV) 、平均血流速度 (Vm) 、血流量 (BFV) 、搏动指数 (PI) 、阻力指数 (RI) 等来观察子宫肌瘤患者血流灌注情况。通过比较子宫肌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子宫肌瘤患者血流灌注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肌瘤大小与肌瘤血供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血供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肌瘤血供丰富程度不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其中以肌壁间肌瘤血供最为丰富。子宫肌瘤大小与肌瘤血供情况进行相关性比较, 两者呈正相关 (r=0.52, P<0.05) 。

2.2 血供丰富者和血供贫乏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血供丰富者和血供贫乏者PSV、EDV、Vm、BFV、PI、RI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子宫动脉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PSV、EDV、Vm、BFV、PI、RI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3 讨论

发生子宫肌瘤时, 体内的雌激素会增进子宫的血液运行, 子宫血供增加, 并随着肌瘤生长其周围的血管也会不断增粗变大[2]。而切断肌瘤的血液供应能阻断雌激素经血流进入到肌瘤内, 使得肌瘤内雌激素水平下降, 进而引起肌瘤萎缩, 待肌瘤缩小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即可得到改善, 同时部分肌瘤患者的压迫症状也会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此外, 当子宫的血供减少后, 子宫内膜生长受抑制, 月经量减少, 经期逐渐恢复正常, 贫血症状也会逐渐得到恢复和改善。因此子宫肌瘤的血运情况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医疗辅助技术的不断发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已经成为十分成熟的诊断手段。在子宫肌瘤中子宫动脉是其主要的供血血管, 在超声下显示为肌瘤周围的血流信号呈现短条状或是半环状[3]。本研究结果显示, 肌壁间肌瘤血供较浆膜下、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肌瘤血供丰富, 随着肌瘤的不断增大其血流供应也逐渐丰富, 且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均高于血供贫乏者, 有统计学差异。子宫肌瘤患者中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均高于健康志愿者, 有统计学差异。这些均表明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的肌瘤血液供应情况不同, 其中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高于血供贫乏者。而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也高于健康者。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特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898例子宫肌瘤患者和898例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进行观察, 总结子宫肌瘤患者血流灌注特征。结果 肌壁间肌瘤血供较浆膜下、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颈肌瘤血供丰富, 随着肌瘤的不断增大其血流供应也逐渐丰富, 且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血供贫乏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子宫肌瘤患者中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健康志愿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发现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的肌瘤血液供应情况不同, 其中血供丰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血供贫乏者, 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也高于健康者。

关键词: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平滑肌瘤

参考文献

[1] 刘萍, 陈春林, 刘丽芳, 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 17 (6) :470-472.

[2] 戴良图.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前后子宫血流动力学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 2004, 25 (4) :320-322.

上一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下一篇:科学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