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模式

2024-05-26

血流模式(精选九篇)

血流模式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患者,根据ALI评分分为两组,ALI评分值≥2.5的16例患者为PEEP通气组,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3~60岁,平均(41.2±5.5)岁,病因为严重脑挫裂伤5例,多发伤8例,其他3例;14例ALI评分值<2.5者为非PEEP通气组,男10例,女4例,年龄24~62岁,平均(43.5±4.5)岁,病因为严重脑挫裂伤4例,多发伤6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PEEP通气组16例患者ALI评分值均≥2.5,对本组患者采用低潮气量+PEEP呼吸支持,均采取辅助/控制(A/C)方式,按照5、10、15、20 cm H2O依次增加呼吸末正压,每种压力持续30 min,并保持吸入氧浓度(Fi O2)不变。非PEEP通气组14例患者ALI评分值均<2.5,动脉血氧分压(Pa O2)维持稳定,本组患者最初采用辅助/控制通气(A/C)方式,逐渐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每种方式持续30 min,3种通气方式的混合氧浓度维持不变。

1.3 观察指标

机械通气过程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B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 O2)、氧饱和度(Sv O2)和p H值,由Semens Elema生理描记仪软件计算心脏指数(CI)、心输血量(CO),记录体循环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的变化,并进行血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PEEP对AL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PEEP通气组16例患者,按照5、10、15、20 cm H2O依次增加呼吸末正压,观察发现,当呼吸末正压在5~15 cm H2O时,CO和CI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当呼气末压力达到20 cm H2O时,CO和CI均较呼气末压力为0时降低较明显,t值分别为6.595和5.23(P<0.05);SVR、PVR也均在呼气末压力达到20 cm H2O时,较呼气末压力为0时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4.23和4.51(P<0.05)。见表1。

注:1 mm Hg=0.133 k Pa;与呼气末压力为0时比较,*P<0.05

2.2 不同PEEP对ALI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Pa O2和氧合指数(Pa O2/Fi O2)随着PEEP的增高而逐渐增加,肺静态顺应性(Cst)亦逐渐增加,但在PEEP增加到20 cm H2O时Cst下降;气道峰值压(PIP)在PEEP增加到20 cm H2O时明显增加。见表2。

注:PIP:气道峰值压;与呼气末压力为0时比较,*P<0.05

2.3 非PEEP组不同通气方式对AL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A/C、SIMV、PSV三种通气方式下的HR、PAP和PAWP、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CO、SVR和PVR比较,SIMV和PSV可明显升高CI(t=2.78、4.36),升高CO(t=2.34、4.69),降低SVR(t=2.06、4.28)和PVR(t=2.87、3.76)(均P<0.05)。见表3。

注:与呼辅助/控制通气比较,*P<0.05,**P<0.01

2.4 非PEEP组不同通气方式对ALI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与辅助/控制通气比较,压力支持通气的Cst明显增加(t=2.56,P<0.05),PIP明显降低(t=4.28,P<0.01),Pa O2显著增加(t=2.07,P<0.05),间歇辅助通气Pa O2增加更为明显(t=4.69,P<0.01),Pv O2亦有所增加(t=2.36,P<0.05),见表4。

注:与辅助/控制通气比较,*P<0.05,**P<0.01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本身即可引起肺损伤。由于急性肺损伤患者多伴有肺水肿和肺不张,导致有效肺容积减少,以及肺顺应性下降,此时进行机械通气相可使气道压力增高,容易发生“气压伤”,使其肺泡过度扩张,通透性进一步增加,从而加重肺水肿;其次,PEEP时较大的潮气量使肺泡在吸气相开放,但是在缺乏足够的PEEP支撑时,其很容易在呼气相再次萎陷,反复地开放、萎陷可导致肺部进一步损伤[4,5]。本组血流动力学研究发现,当呼吸末正压在5~15 cm H2O时,HR、PAP、MBP、CO和CI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急性肺损伤时即有肺间质水肿存在,肺膨胀不全,因此肺损伤区域缓冲保护了气道内压对肺毛细血管和心功能的影响。当呼气末压力达到20 cm H2O时,CO和C均较呼气末压力为0时降低较明显;SVR、PVR也均在呼气末压力达到20 cm H2O时,较呼气末压力为0时明显升高,且Cst下降,PIP在PEEP增加到20 cm H2O时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为PEEP时,呼气末压力过高,导致肺过度膨胀,压迫肺血管,从而使PVR和右心后负荷增加[6]。因此,对PEEP呼气末压力的选择,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应以10~15cm H2O比较适宜,此时,机械通气对呼吸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当Pa O2稳定在一定范围后,可将PEEP适时改为SIMV和PSV,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对ALI评分值<2.5、Pa O2维持稳定的14例患者,先采用辅助/控制通气(A/C)方式,逐渐改为SIMV和PSV,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分析表明,PIP显著降低,减少了气压伤及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从而使CI增加,Pa O2进一步提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SIMV和PSV能够发挥患者的自己调节呼吸的能力,使回心血量增加有关[7,8]。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肺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时期,选择适宜的通气方式,能够降低机械通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进一步提高肺损伤的治愈率。

摘要:目的 研究采用不同机械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按照ALI评分分为两组,其中ALI评分值≥2.5的16例患者采用低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14例ALI评分值<2.5者最初采用辅助/控制通气(A/C),逐渐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观察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PEEP在515 cmH2O(1 cm H2O=0.098 kPa)范围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静态顺应性(Cst)随着PEEP的增高而逐渐增加(P<0.05)。在PEEP增加到20 cm H2O时心输出量(CO)和Cst下降,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气道峰值压(PIP)增加(P<0.05)。SIMV,PSV与A/C相比可明显降低气道峰值压(PIP)并使Cst增加(P<0.05)。SIMV和PSV方式均可降低SVR。结论 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才能更好的增加氧供,减少对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肺损伤,呼吸动力学,血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1]郑康,郑亚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4):2816-2818.

[2]张华茹,张勇刚,李海明,等.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3-5.

[3]王云徽,陈朝明,刘荣,等.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0):68-70.

[4]肖慧,刘灵芝,丁宁.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其针对性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23):2755-2757.

[5]刘大为.机械通气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3):129-130.

[6]刘长文,秦宗和,王海燕,等.不同机械通气策略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液、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5):277-280.

[7]韩志海,段蕴铀,刘于红,等.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海水淹溺急性肺损伤兔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09,30(18):1093-1096.

血流模式 篇2

发布时间:2013-06-13 14:26:05

在来游戏玩了几个月的血流成河换三张了,总结了一些小经验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一是当打完必缺的一门牌之后可以把剩下两门牌中必打牌留一下再打,这样可以让对手不知道你所要的牌。

二是打缺一门牌之后留下的两门牌其中一张靠的比较远的可以提前先打出去,这样也可以让对手不知道你的牌路;

三是在起手牌和起牌的情况不太顺的情况下不要一味的去做清一色,得不偿失;

四是当有三张相同的牌时不要一下就开张,因为是杠进杠出,到听牌时再杠,以免别人胡牌多扣分;

五是有对子的时候不要瞎碰,特别是清一色靠中间的牌不要随便乱碰,容易断腰,基本胡对子多的时候可以先碰.六是牢记:卡下家的牌,防对家的牌,跟上家打牌,这样可以扰乱三家的牌!

血流模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0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择期进行腹部手术全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 (年龄>65岁) 48例, 按照美国麻醉学会分级 (ASA) Ⅱ~Ⅲ级;评估手术时间大于4 h、通气时间大于5 h;排除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史, 嗜酒或药物滥用史患者、无免疫抑制。

4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0组 (n=12) :容量控制通气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VCV) [潮气量 (tidal volume, Vt) 6 m L/kg]+自动变流 (auto flow) 模式;C0组 (n=12) :VCV+恒定送气流速 (const flow) 模式;A8组 (n=12) :VCV+呼气末正压 (end ex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 PEEP) 8 mm Hg (1 mm Hg=0.133 k Pa) +auto flow模式;C8组 (n=12) :VCV+PEEP 8 mm Hg+const flow模式。

各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麻醉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 建立上肢静脉通路, 输入林格液, 将一次性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 BIS) 传感器按标准方法贴在患者前额, 并与BIS监测仪相连, 连接多功能麻醉监测仪, 连接肌松监测仪。以3 L/min的80%氧气面罩给氧, 予以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5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以及得普利麻3.5μg/m L靶控输注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 (采取“Marsh”的药代模型) 诱导麻醉, 3 min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 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 接Drager麻醉机 (德国) 机械通气。调节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ETCO2) 在32~35 mm Hg, 吸入氧浓度 (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 O2) 为70%。以VCV (Vt 6m L/kg) +constflow模式通气60 min后, 再按分组的通气模式进行通气, 麻醉维持期间, 使用瑞芬太尼、得普利麻、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 控制BIS在50~55范围, 4个成串刺激 (train of four, TOF) 值为0, 手术结束时, 停用麻醉药进行麻醉苏醒;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 神志完全恢复送回病房, 整个苏醒期间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防止患者呛咳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 (minute ventilation, MV) , 气道吸气峰压 (airway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APIP) , 气道阻力 (airway resistance, Raw) , 胸肺顺应性 (lung compliance, C) ;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 (heart rate, HR) , 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y pressure, MAP) 。通气60 min及4 h各测1次动脉血气, 观察动脉血氧分压 (arterial bloo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 O2) 数值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应用VCV+const flow模式通气60 min时PIP、R、C、MAP、HR及Pa O2比较

各组患者在应用VCV+const flow模式通气60 min时, APIP、Raw、C、MAP、HR及Pa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各组患者通气模式4 h, PIP、Raw、C、MAP、HR及Pa O2比较

各组患者在应用各自的通气模式4 h后, A0组与C0组比较或A8组与C8组比较, APIP和Raw显著降低, C有显著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8组Raw低于其他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MAP、HR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8组与A0、C0组比较, 或C8组与A0、C0组比较, Pa O2显著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APIP:气道吸气峰压;Raw:气道阻力;C:胸肺顺应性;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Pa O2:动脉血氧分压

注:与A0组比较, *P<0.05;与A8组比较, ▲P<0.05;与C8组比较, △P<0.05;APIP:气道吸气峰压;Raw:气道阻力;C:胸肺顺应性;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Pa O2:动脉血氧分压

3 讨论

VILI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中, 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减轻VILI是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1]。VCV是临床老年腹部手术全身麻醉中最常用的通气模式之一, 其优点之一是能保证一定的通气量;但当采用这种模式时, 若气道阻力增高或胸肺顺应性下降时, 可导致气道峰压过高, 容易引起气压伤的发生。因此如何保证潮气量的同时降低气道压力一直是机械通气追求的目标。

有研究表明手术时间持续较长的老年患者中, 围术期采用小潮气量 (6~8 m L/kg) 通气不易引起肺泡萎陷, 能够满足手术应激需求, 对肺功能没有明显影响;而大潮气量 (10~12 m L/kg) 患者肺换气功能有受损。因此本研究所有的试验对象均采用小潮气量 (6 m L/kg) 机械通气[2,3]。

Auto flow功能是Drager公司麻醉机中的一项辅助功能, 它不是一种新的通气模式, 不能独立使用, 只能与定容通气模式配合使用, 是对各类定容通气模式的补充和扩展。相较于const flow而言, 使用auto flow后Drager麻醉机将根据患者当前的气道压力和肺顺应性对气流进行动态调节, 以减速波的流速波形和最低的压力送入预设的潮气量;const flow则是气流以恒定的流速送入直至预设的潮气量, 最大限度避免气压伤的发生。国内外学者研究报道, 对于肺功能严重受损即呼吸衰竭的患者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MV) +auto flow较SIMV+const flow可改善呼吸力学, 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4,5]。而关于围术期机械通气时应用auto flow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是以排除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史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在应用各自不同的通气模式4 h后, A0组相较于C0组或者A8组相较于C8组而言, 气道吸气峰压和气道阻力显著降低, 胸肺顺应性有显著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auto flow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围术期老年患者的呼吸力学。VCV+auto flow合用使之具有定压型通气模式的特性, 其气道压力较恒定, 在肺内分布较均匀;而VCV+const flow通气时, 气道压力在气道内分布不均匀, 肺泡内的压力在峰压值到呼气末压值之间波动, 因此VCV+const flow较VCV+auto flow模式可能更易导致气压伤。

此外,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时由于自主呼吸消失, 低位肺区的肺泡和小气道有陷闭的倾向, 陷闭区的存在, 导致间隙性分流和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肺血管反射性收缩和肺循环阻力增高。PEEP扩张陷闭的肺泡, 消除间隙性分流, 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从而提高Pa O2。通过肺泡Pa O2的升高, 反射性扩张肺血管, 降低肺血管阻力[6,7]。有研究报道, 通过比较不同PEEP的机械通气对于肺部炎症介质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PEEP=8 mm H2O (1 cm H2O=0.098 k Pa) 组无肺损伤表现, 而PEEP=0 mm H2O、PEEP=16 mm H2O两组有肺损伤表现, 证实适当应用PEEP可预防机械通气引起的肺炎症反应, 而过高的PEEP则加重肺部炎症反应[8,9]。本试验结果显示, A8组相较于A0组, 或者C8组相较于C0组, PO2显著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PIP、R、C、BP及HR未见明显改变, 表明机械通气时使用PEEP 8 mm Hg, 增加PO2, 提高组织供氧, 推测可能有利于减轻VILI的发生。

综上所述, 就老年 (年龄>65岁) 腹部手术患者而言, 围术期以VCV (Vt 6 m L/kg) +PEEP 8 mm Hg+auto flow模式机械通气, 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 增加组织供氧;对于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全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 (年龄>65岁) 48例, 随机分为4组, 每组各12例, A0组:容量控制通气 (VCV) +自动变流 (auto flow) 模式;C0组:VCV+恒定送气流速 (const flow) 模式;A8组:VCV+呼气末正压 (PEEP) 8 mm Hg+auto flow模式;C8组:VCV+PEEP 8 mm Hg+const flow模式。监测每分钟通气量 (MV) 、气道吸气峰压 (APIP) 、气道阻力 (Raw) 、胸肺顺应性 (C)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等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①各组患者在应用VCV+const flow模式通气60 min时, APIP、Raw、C、MAP、HR及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②各组患者在应用各自通气模式4 h后, A0组与C0组比较或A8组与C8组比较, APIP和Raw显著降低, C有显著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8组Raw低于其他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MAP、HR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8组与A0、C0组比较, 或C8组与A0、C0组比较, PaO2显著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应用VCV+const flow+PEEP 8 mm Hg通气模式, 可以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 改善胸肺顺应性, 同时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利于组织供氧, 可能有助于预防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

关键词:机械通气,恒定送气流速模式,自动变流模式

参考文献

[1]Frank JA, Matthay MA.Science review:mechanisms of ventilator-induced injury[J].Crit Care, 2003, 7 (3) :233-241.

[2]Sesh AS, Grant KA, Aliyeva M, et al.Quantifying the roles of tidal volume and PEEP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entilatior-induced lung injury[J].Ann Biomed Eng, 2011, 39 (5) :1505-1516.

[3]Peck MD, Koppelman T.Low-tidal-volume ventilation as a strategy to reduce ventilator-associated injury in ALI and ARDS[J].J Burn Care Res, 2009, 30 (1) :172-175.

[4]赵新国, 黄捷辉, 张艳.AutoFlow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2 (14) :260-261.

[5]Lasocki S, Labat F, Plantefeve G, et al.A long_term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utoflow during assist-controlled ventil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esth Analg, 2011, 111 (4) :915-921.

[6]Sundaresan A, Chase JG, Shaw GM, et al.Model-based optimal PEEP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RDS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Biomed Eng Online, 2011, 10:64.

[7]Bouhemad B, Brisson H, Le-Guen M, et al.Bedside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induced lung recruitment[J].Am J Respir Cirt Care Med, 2011, 183 (3) :341-347.

[8]刘风鸣, 谢逢春, 黄彬, 等.无创机械通气在肺栓塞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13, 35 (3) :321-322.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 篇4

本节内容知识点集中,教材文字叙述不多,但都是重要考点,尤其是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应用的问题较多。鉴于教学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我要求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分布、血流速度、功能,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

本节合作探究环节设计的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应用,本以为学生会很轻松地解决,但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困惑较多,此环节比预设时间超了约莫分钟,展示时间相对缩短,但展示讲解包括拓展都很到位。尤其是学生能准确地把握“‘切脉’是感觉动脉的搏动,眼睑内部的红血丝、脸上的红血丝都是毛细血管,流鼻血是鼻黏膜内的毛细血管出血……”这些生活中的问题。

不足:

1、学生质疑不够。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探究得很透彻,问题已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得到了解决,没有疑问;另一方面可能是老师的鼓励不够,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不高,今后需加强鼓励和评价,尤其是评价的多元化方面多下功夫。

血流模式 篇5

1 高频率振动流

东北大学研究小组, 试用血流的频率成份进行分类, 将本人工心脏产生的具有10-40 HZ频率的成份的血流称为高频率振动流, 这种高频率振动流的特征之一, 是与高频率成份一致的正弦波。

2 振动流人工心脏

2.1 人工心脏的构造。

如图1所示, 利用电磁原理, 将中心振动管以5-50 HZ的频率, 高速振动中心振动管, 进而驱动血液, 振动管的流出侧, 安置了逆流防止瓣。

2.2 人工心脏的驱动原理

图2示驱动原理:1) 开始时振动器与1、小囊内的压力是不变的。当振动管如图向上方移动时, 血液由于粘性和惯性的影响, 也同时向上移动。2) 这时弁关闭着振动管内的压力逐渐升高。3) 超过一定压力以后, 弁膜开放, 血液进入小囊内。4) 振动器的下移动时, 振动管内由压力下降, 弁关闭, 这样反复进行, 血液被泵出[6]。

3 完全左心通路实验。

在本研究中, 所说的完全左心通路是指将血液从左心室或左心房不通过大动脉弁, 输送到大动脉的通路。

4 动物实验

选用健康成年山羊11头 (体重52±3kg) , 给与阿托品以及乙迷麻醉后, 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通过氧气以及乙迷的混合气进行全身麻醉, 在手术开始之前经静脉给予肌肉松驰剂Mioblock, 4mg, 换气回数为14-18回。换气量15-20/kg, Halothaue以1.5-2.5维持麻醉状态。行颈内皮肤切开, 经颈静脉插入压力测定用导管到右房, 在人工心脏驱动开始前经静脉给与肝素约100u/kg, 经左胸进入胸腔, 如图3所示从左心尖将血液送至下行大动脉第五胸椎水平。

5 计测项目与回路设定

将泵流量 (puf:pump flow) , 下半身大动脉血流量 (LBAF:Lower body aortil folw) , 大动脉压 (Aop:aortic pressure) , 左心室压 (LVP: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 右房压 (RAP:right atrial pressure) 作为计测项目。由于是100%的分流, 通过人工心脏流量与下半身血流的差来求得上半身的流量, 进而计算出上半身及下半身血流量及分配率。

计算系统如图4所示, 人工心脏流量及下半身血流量, 分别通过装在送血导管及下行大动脉上的电磁流量计, 进行连续测定。AOP是经插入在第5胸椎水平的下行大动脉的导管测得, 右房压是经颈静脉到达右心房的导管测得, 测得的数据, 连续以数字的数据记录仪 (TEACRD 130TE) 所记录。

6 实验步骤

如图3所示, 实验从常态开始, 在确认各种血行动态安定后, 行5—10分钟的血液驱动, 振动流人工心脏驱动频率数变化为15、20、25、30的同时, 通过振幅的增减来调节流量, 使泵的流量基本保持在700ml/kg/min。

7 解析方法。

7.1 血流分配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电流数字转换器, 将各计测数据的每隔30秒读取数据。读取时间的约30秒 (3000个数据左右) , 并将数据输入专用计算机按照下式计算下半身血流分配率 (%) 以及上半身血流分配率 (%) 。

下半身血流分配率=下半身大动脉血流量/泵流量 (puf:pumpflow) ,

上半身血流分配率 (%) =100-下半身血流分配率.

8 统计处理

测定值以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 在本实验中, 对各实验周体均因同一种机器、动物, 变化的仅为振动流人工心脏的驱动频率的变化, 所以对本实验的数据测定, 均使用重复测定、分散分析的方法, 以P<0.05为有显著意义。

9 结果

9.1 血行动态的经时变化及波形分析

图5示血行动态各因子的记录波型, 横轴是自然的与VFP的驱动频率变化, 纵轴是压力及流量的变化, 当驱动频率为15、20、25、30HZ时, 左心室压比大动脉压低35mmugkg以上, 可以确认是左心室的100%的分流。

振动流人工心脏状态下完全左心分流下的泵流量AOP、LBAF的流量波形, 压力波型, 随着各驱动频率的变动而变化。

随着频率数的增加, LBAF有下降趋势, 但人工心脏流量大体维持在一定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 血行动态的各种数值处于正常状态, 没有出现恶性的心律失常, 依靠振动流取得了完全的左心辅助。

9.2 不同驱动频率对上半身血流比率的影响

图6示:上半身及下半身血流量之比, 将振动流人工心脏的驱动频率分别变化为15、20、25、30HZ后, 虽然是相同流量, 下半身的血流分配率却逐渐减少, 上半身的血流分配率逐渐增多, 双方用重复测定、分散分析 (ANOVA) 的流计分析手段, 观察在15及30频率了上、下半身的血流量分配率存在着有意义的差别。

1 0 考察

1 0.1 计测系统

1 0.1.1 压力测定

在压力测定中使用了对频率变换数的压力变换器 (共和电业PGM-C) 。压力变换器的受压板的固有振动数, 是24K HZ左右与振动流的频率相比较, 有充分的余地, 可以到高精度的测定。另外, 动物实验的血压测定中, 使用了加米诺压力测定系统, 该系统频率应答数为33 HZ实测范围可以在40 HZ范围以内。

1 0.1.2

流量的测定, 在流量测定中, 使用了电磁流量计 (日本光电MFV-3100) 其诱导力的取样频率为1KHZ。能够充分满足本实验的基本要求。

1 0.2 血行动态解析

在本实验过程中, 血行动态的各参数, 均被维持在正常, 没有发现致死的心律失常, 利用振动流得到了充分的左心辅助, 另外增加流量, 可以达到100%的左心分流。15、20、25、30 HZ的振动流人工心脏完全左心分流时, 左心房压较右心房压降低, 这是由于人工心脏左心辅助效果所致, 可有效降低肺循环的负荷。

在100%完全人工心脏辅助状态下, 人工心脏流量、动脉压, 下腔动脉的流量波形压力数形均随着各驱动频率变换而变动。

1 0.3 由驱动频率的不同所致上、下半身大动脉血流量比率的变化

由于将左心室压充分低于大动脉压的状态称之为完全左心分流, 因此, 人工心脏的流量, 可设定为体循环的总血流量。所以, 在本研究中, 上半身血流量是通过从人工心脏流量中将下半身血流量扣除而得到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是同一流量, 由于驱动频率的不同, 上、下半身血流量分配方面出现了差异。究其原因首先考虑可能由高频率状态下的液性因子及神经因子等对血管动态阻抗的形的所致。

到目前为止, 对重力流灌流时的液性因子以及神经因子的研究报告已被发表了许多。近年来, 在非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中, 血中儿茶酚胺等的浓度被人关注[7,8]在本实验中, 每个驱动频率的持续时间是20分钟左右, 既使是这样, 上、下半身的反应不同, 考虑局部产生, 又仅作用于局部, 且作用时间短的物质起到主要作用。例如: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由于脉流的作用, 产生的应力;压力等物理的刺激, 可产生No以及cytosolicph被活性化, 而振动流也是物理刺激的一种, 因此该物质也有ospholipase AZ (CPLAZ) 破激活的可能。

接受到血流的各脏器血管, 由于在脏器内的血管分枝情况, 血管壁的组成等不同, 因此, 有其固有的物理密度、弹性率、血管动态阻抗, 每个脏器对血流在上述性方面都有其固有的数值, 因此, 上、下半身的各重要脏器, 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质, 这也可能是振动流人工心脏的驱动频率变化, 所引起上、下半身血流量分配率不同的原因。

1 1 结论

1 1.1

振动流人工心脏所致的高频振动流状态下, 随着频率变化, 上、下半身血管抵抗及上、下半身血流量比率发生变化。

1 1.2

振动流人工心脏的驱动频率, 对血管的动特性可能给予一定影响。

1 1.3

利用高频振动流所致的人工循环状态下, 通过改变驱动频率, 可控制机体的血流分布。应用该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 有可能利用该系统, 将药物输送到目标脏器。

参考文献

[1]Glbbon JH.Artificial maintelnance of circulation during experimental occlusion of pulmonafy artery.ArchSurg 34:1105-1131, 1937.

[2]Wesolowski SA, Sauvage LR, pinc RD.The role of the pulse in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ic cifculationduring heart and lung bypass.Surgery 37:663-682, 1955.

[3]小林信一, 仁田新一, 片平美明, 山家智之, 菌部太郎, 永沼滋, 秋保洋, 芳贺洋一, 田中元直, 福寿岳雄, 佐藤尚, 毛利平, 桥墩本弘之, 葛西毅, 岩井秀治.电磁驱动式振动流用人工心脏对脑动脉血流量影响的研究[J].人工脏器22 (3) :915-920, 1993.

[4]小林信一, 仁田新一, 山家智之, 部太郎, 永沼滋, 田中元, 福寿岳雄, 毛利平, 葛西毅, 桥本弘之.高速振动流用体外循环时血管特性研讨[J].人工脏器23 (1) :336-341, 1994.

[5]Bertam CD, Greenwaid SE.A general method of dtermining The ferquency-dependend propagaation coeficient and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of artery in The presence of reflections.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 114:112-116, 1992.

[6]菌部太郎, 仁田新一, 片平美明, 山家智之, 永沼滋, 秋保洋, 林博行, 田中元直, 毛利平, 桥本弘之.人工心脏用电磁驱动振动泵的开发[J].人工脏器19:133-139, 1990.

[7]Thomas M, Frederick L, David J, Compafison of steady Flow Pump to apreload Responsive Pulsatile Pump in left Atrial-to-Aorta Bypass in Canines.Aftificial Organs 15 (1) :35-41, 1993.

血流模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1 月—2007年9月就诊患者, 年龄33岁~99岁。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小于Ⅱ级, 超声心动图测LVEF>40%。共选取患者235例, <60岁组59例, 年龄47.7岁±6.9岁;男48例, 女11例;60岁~79岁组104例, 年龄71.9岁±5.5岁, 男86例, 女18例;>80岁组72例, 年龄84.5岁±3.55岁, 男69例, 女3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60岁组 5例, 60岁~79岁组60例, >80岁组5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60岁组3例, 60岁~79岁组18例, >80岁组26例;合并3种以上疾病:<60岁组10例, 60岁~79岁组60例, >80岁组72例。

1.2 操作方法

采用美国Cardiodynamics 公司的BioZ Com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5种参数。患者安静卧位, 两对双向电极分别贴附于颈部, 另两对分别贴附在剑突两侧, 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检查指标

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心脏指数 (CI)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 、胸腔液体量 (TFC)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TATA 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量资料分析用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HR、MAP、TFC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心脏指数随年龄增大下降, >80岁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0岁~79岁组与<60岁组相比CI无统计学意义;SVRI>80岁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1) ;60岁~79岁组与<60岁组相比, CI与SVRI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 论

CHF是一临床综合征, 其发展经历从早期的心功能异常、中期的无症状心功能不全到晚期的心力衰竭。在病因、诱因以及治疗等因素的干预下, CHF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相对稳定期及急性不稳定期交替发生。CHF病理生理方面的异常表现在神经-体液方面的异常及血流动力学方面异常。由于上述CHF的特点以及老年患者受多种病因的干扰, 早期CHF确诊较为困难, 因此寻找一种及时、合理、快捷、方便、无创监测血流动力学在老年病房尤为重要。

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基于胸腔生物电阻抗, 基本原理是记录由于心脏收缩、主动脉射血所致胸腔阻抗变化, 利用生物阻抗波形成的微分峰值 (Dz/dt) max, 可提供无损伤性的反映左室泵血功能参数、收缩功能参数。应用胸电生物阻抗的原理评价心功能, 胸腔生物电阻抗技术检测血流动力学的准确性、重复性已被证实[3,4,5,6]。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可以提供16组血流动力学参数, 使心脏功能评价更趋完善, 同时可以专门评价心肌收缩能力、心脏泵血功能, 较LVEF值更准确, 更灵敏, 可以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7,8,9,10,11,12]。

本研究入选患者为休息时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患者, NYHA心功能分级小于Ⅱ级, 结果显示在各年龄组HR、MAP改变无差异。TFC主要由3种因素组成包括血管内、肺泡内、组织间隙内液体。若肺泡内、组织间隙内液体恒定, 则TFC随胸腔内大血管血流的改变而改变, 即代表前负荷。结果中显示TFC在各年龄组无差异。文献报道心脏指数在 80岁人群中接近2 L/ (min·m2) , 本研究中CI为 (2.47±0.71) L/ (min·m2) , 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结果显示>80岁组CI明显低于<80岁年龄组。本研究显示休息时无明显心功能不全症状高龄患者, CI仍接近于正常低限, 提示诊断>80岁组有无CHF, CI值可能需要适当下调。本研究证明SVRI增高在高龄组同样具有显著性, 考虑与高龄组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相关97% (70/72) [13]。随年龄递增, 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在心排血量的下降及血管阻力负荷的增加, 参照这一特征, 可以对CHF的治疗起到一定帮助。

摘要:目的了解随年龄增长, 无典型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应用美国BioZ 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 选取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正常或Ⅰ级Ⅱ级患者,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0%。235例分为<60岁组59例;60岁79岁组104例;>80岁组72例。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 (前负荷)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后负荷) , 心脏指数5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作定量评估。结果>80岁组老年患者心脏指数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 (P<0.05) ;阻力负荷指数增加 (P<0.05) ;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随年龄递增, 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患者血流动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 表现在心脏指数的下降及血管阻力负荷的增加。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篇7

1 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不利因素

针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通常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由于在透析开始时, 需要将患者血液经血管通路导入动脉管道、去泡器, 到达透析器。而血液和透析液借助于透析器内的半透膜进行逆流交换, 交换后的透析液进入废液槽被弃去, 而被“净化”的血液经过去泡器、静脉管道从静脉血管通路重新输入患者体内, 以达到“清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 置管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①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异状 (是否有脓液排出, 或者是否有弥散性红斑, 或者是否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 一旦存在异常, 即可确认[1];②观察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是否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 (排除其他因素) ;③经血管介入性操作, 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症状 (超过38℃) 和局部有压痛症状。确认患者是否符合上述其中一点, 以此为依据进行确诊。以下简要介绍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不利因素。

1.1 病患方面

患者的年龄、免疫功能状况以及基础疾病都是影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因素[2]。如果患者年龄过大, 或者基础疾病较多, 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概率就会增加。

1.2 导管方面

导管方面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根源在于导管种类与材质选用和导管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的选择[3]。首先, 分析导管种类与材质选用。通常血管内留置导管的种类较多, 一般包括单腔、双腔、多腔、隧道式以及漂浮式肺动脉导管[4]。但是也因此多腔发生感染的概率也会大大的增加。为此, 在选用导管时, 除了要依据血液透析治疗需求选用之外, 还应该遵循一点原则, 即导管材料符合规范标准 (光滑柔韧) [5]。目前, 在临床应用中, 聚氨酯及硅胶材质导管应用的频率较高, 主要是因其质地柔软、表面光滑、组织相容性好、对血管刺激小、抗病原菌附着的能力强的优点。其次, 分析导管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一般而言, 穿刺部位为股静脉所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最高, 风险性依次降低的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6]。锁骨下静脉之所以风险性最低, 是因为该部位皮肤菌落不多, 且皮肤油性及湿度低, 因而固定方便, 从而不易污染。另外,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证实, 导管留置时间越短感染概率越低[7]。

1.3 置管环境方面

置管操作与导管管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也是影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置管操作过程中, 要避免环境污染。此外, 医护人员的置管操作也会造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8]。

2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

2.1 置管操作符合规范

为了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最关键的是实施无菌操作。由于血管介入性导管属于有创的侵袭性操作, 因而需要医护人员的穿刺操作和置管护理水平过关, 才能避免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而致感染。因此, 医护人员在实施操作过程中, 要将无菌手套、口罩、无菌衣按照规定要求穿戴, 以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9]。同时, 在实施置管操作之前, 或者在进行更换输液装置和敷料前, 都要将手部进行消毒处理, 应用抗菌肥皂液 (消毒型擦手剂) 清洗手部 (至少15 s) 。通过置管操作流程规范化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有研究证实, 无菌操作可有效控制菌落增生率, 其菌血症率可下降4倍。

2.2 提高医护人员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知识水平

由于致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 因而需要操作人员了解相关的知识, 才能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护理行为规避这些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要进行操作检验, 以确保实施操作的护理人员可熟练掌握操作流程, 顺利实施操作[10]。同时, 建立工作流程和严格培训制度, 让操作人员在制度的硬性要求下, 做好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工作。

2.3 选择合适的导管和穿刺部位

实施导管操作前, 除了做一些无菌处理之外, 还要针对导管和穿刺部位进行选择。在进行导管选择时, 应尽量选择材质柔韧、表面光滑的导管。同时, 也要注意选用防止纤维粘附较强的材料。基于此, 可选用硅胶或聚氨基甲酸乙酯类的导管。与此同时, 在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 应避免选用管腔多的导管。在选择穿刺部位时, 应尽量选择锁骨下部位进行静脉置管[11]。此外, 在应用皮肤消毒药物时, 也需注意选用效果较好的药物。目前, 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是10%聚维酮碘或2%氯已定制剂、安尔碘。

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

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在置管前, 向家属介绍置管的相关事宜, 以稳定家属的心态。同时, 指导家属一些自我护理的相关操作, 以便于家属实施护理。

导管方面的护理工作较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①穿刺处皮肤护理。对该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并及时清除血凝块, 以免细菌滋生。同时, 敷料要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更换 (每周3次) 。②导管接头的护理[12]。对导管接头进行消毒 (应用安尔碘) , 并采用无菌纱布包裹。③按要求更换静脉导管, 以防止管道堵塞[13]。

为了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概率, 有必要实施早期护理观察和干预。针对患者的状态 (局部皮肤情况、置管、更换敷料的日期和时间) 进行记录, 以此为依据提早做好抗感染的防范工作。为了确定感染是否与导管相关, 在拔除导管后, 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4]。以此为依据判断感染与导管是否相关 (24 h内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关) 。另外, 还需要注意透析时的监护 (密切观察血流量、静脉压、有无血液分层、血液及透析液颜色等) 和透析后监护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 。

可能头破血流的微时代 篇8

究竟啥是“微时代”?

笔者此处并不打算准确地定义什么是“微时代”, 而想以探讨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在讨论“微时代”一词时, “时代”并不难理解, 而重点就在一个“微”字之上。“微”通常被解释为“小”或“弱”, 当然就可以理解为“微小”或“微弱”。然而, 从另一角度看, 它可能也意味着“小巧”与“灵活”。

在过去的2 0 1 0年, 不论是用“微小”“微弱”形容, 还是拿“小巧”“灵活”比喻, 的确有许多东西都异常的活跃。这其中, 有长度只有140字的“微博客”, 有可以在电脑屏及移动终端上观看的“微视频”, 有越来越多的人时时刻刻拿在手中的各类“微终端”

然而, 中国人也许对“小快灵”及“以弱胜强”更加推崇。于是, 我们看到简短的微博客往往将许多以前不可能被人重视的事在全国掀起大动静;我们看到我们抛开传统的大屏幕电视机照样可以利用电脑、手机及其他掌上设备观看最新的电影、电视、网络剧;我们可以看到大街小巷、城市乡村的各类人群手持着手机、MP3/MP4、各式播放器、平板电脑及电子书阅读器——埋头、凝神、触动。

这就是“微时代”, 它可能很“微弱”, 但它更接近于平民百姓;它可能很“短小”, 但它更符合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它可能很“微小”, 但它更容易聚焦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声音;它可能“个头很小”或“屏幕狭小”, 但它更容易伴随着在我们身边随时取用。外观与形式的“微”与“小”却给我们内容丰富、使用便利、传播迅速的感觉。

在微时代来临之际, 为了充分地利用这一时代的特点及时机, 活跃在微时代的主力队员们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要使出浑身解数, 籍出各种绝招。

在微时代带来的巨大市场诱惑之下, 许多企业往往争先恐后、针锋相对。但是, 在竞争面前也有不少企业使用了不择手段、指鹿为马、肆意妄为或釜底抽薪等的阴招与损招, 这种现象已经让不少企业在2010年伤筋动骨。

当然, 即使不是恶性竞争, 而是良性竞争, 微时代下激烈竞争背景下的2011年, 仍然可能让各方头破血流。

“微博客”的大动静

2010年是中国“微博客”高速发展的一年, 它的名字几乎传遍了整个神州, 它仍将在2011年有大动作与大动静,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是微博客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自2009年中期新浪微博推出之后的一年半, 微博客在中国出现了星火燎原之势, 从目前看, 腾讯微博、搜狐微博及网易微博等都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对于新浪而言, 有着媒体基因的微博已经被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上, 新浪全情投入;对于腾讯而言, 在放弃滔滔之后在微博领域卷土重来, 用户增长势头非常迅速, 并且欲与其QQ形成互补;对于搜狐而言, 张朝阳多次发出对其投入不封顶的信号, 并且亲自领导, 提出要做到与新浪微博旗鼓相当;对于网易而言, 他们也对自己的产品特点信心十足, 并欲将其打造成变革性产品。听听这四家人的定位, 便知微博将在2011展开激烈的竞争。除此之外, 还有凤凰微博、人民微博、饭否、天涯微博、嘀咕及做啥等亦不能小视, 也会在这场竞争中发出各自的光芒, 让这场竞争更加火爆。

其次, 是微博客与其他平台之间的竞争。其中, 主要是微博与SNS网站的竞争。在国外, 这一竞争主要表现在Twitter与Facebook、My Space之类的所谓SNS网站之间的竞争。在国内, 主要表现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与人人网、开心网等之间的竞争。从目前的势头看, 微博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从而导致SNS网站流量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 毕竟许多已经习惯了SNS网站的使用方法, 并且他们的大量好友都在SNS网站上, 这让他们不愿意轻易离开已经熟悉的SNS网站。同时, 虽然微博功能强大, 但毕竟最初其使用存在一个瓶颈期, 即粉丝数比较少的阶段, 这会让相当一批人还没有度过瓶颈期就放弃了微博的使用。另外, 还有一个竞争对手——即时通讯工具, 如QQ、MSN, 也都是微博的竞争对手, 那里一样有大量的已经非常依赖于它们的用户。这样, 微博客要面对来自SNS及即时通讯工具两方面的竞争。

最后, 是微博客使用者与被曝光者之间的冲突。这不完全是一个市场问题, 而更象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微博客使用者越来越多, 微博客的传播作用越来越大的前提下, 微博客使用者传递的各类信息中少不了有许多曝光式的信息, 而被曝光者则自己心中不快, 这其中有政府部门、政府官员、企业、名人、明星, 他们可能由于腐败、强拆、造假、产品质量等各类问题而被曝光, 难免会与一些被曝光者与使用微博曝光他们的人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 是否会再出现方舟子被打那样的报复行为还很难说。

“微视频”的大火拼

虽然我们天天在盼望着“三网融合”与“三屏融合”, 但实事上, 用户就那么多, 他们看电视或视频的时间也就那么多, 他们还有别的事要做, 在有限的时间里, 他们会选择哪种方式看电视或视频?

首先, 是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的火拼。显然, 传统的电视 (包括有线电视、ITPV或互动电视) 会受到网络电视的冲击。虽然传统的电视的大屏幕的观看体验良好, 并且目前已经向高清、互动方面不断转换, 但是网络电视则显得更方便, 且其小有小的优势——不占地方。更何况, 随着带宽的不断增长, 网络上的高清视频也越来越多。更何况, 如果已经交了宽带月租费的用户会想, 我用电脑已经不用多花钱看电视或视频, 为什么还要单独再付钱看有线电视、IPTV或互动电视, 结果甚至是一些年青人根本就不买电视机了。另外, 网络电视与视频的资源看起来更丰富。但是, 有国企背景的网络电视台与民企背景的网络电视台或视频网站会有竞争, 同时, 已经上市的优酷、酷六及即将上市的土豆在获得巨大资本的支持之后, 必然要考虑如何赢利的问题。虽然, 国外有Youtube、HULU及Netflix等模式的借鉴, 但国内体制及环境的不同, 不论是模仿国外的单一模式还是组合模式, 都需要在2011年通过实践来探索。目前看, 有的企业 (如优酷) 称要打造Youtube+HULU模式, 而有些 (如乐视) 则要打造HULU+Netflix模式。

其次, 是互联网电视与传统电视的火拼。互联网电视在2010年获得了一些生机, 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采取“集成服务+内容服务”的管理模式, 分别颁发内容服务和集成业务两类牌照。内容服务商提供视听节目资源;集成服务提供商建立平台, 负责向互联网电视输出所有涉及视听的节目, 而其它第三方的文字、图片等内容则没有硬性的规定。两张牌照的管控方式意味着, 互联网电视终端生产商必须“一对一”绑定拥有集成业务牌照公司的客户端, 而集成业务服务商从内容提供商那里获得更多的视听节目。这其中, 有电视机终端制造商之间为争夺用户而进行的火拼, 也有广电行业与工信部所领导的电视机终端制造行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应该引起注意的是, 目前内容服务与集成业务两类牌照都主要发给了广电旗下的企业, 那么视频网站及电视终端制造企业则必然在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 将自己所获利益的一部分交给广电行业。另外, 互联网电视在与传统电视形成火拼的同时, 互联网电视还与网络电视也会有一定的竞争。

第三, 是移动终端视频与其他终端的火拼。在传统电视 (包括有线电视、IPTV或互动电视) 、网络电视及互联网电视之间有相互竞争之外, 观众们还可能被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上的电视或视频节目所吸引过去。毕竟在忙碌的现代社会,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在繁忙的时间间隔方便地观看或点播电视与视频节目。从目前看, 这其中既有手持电视/手机电视, 也可能有手机视频等。2010年的手机电视市场中, 使用广电技术的CMMB仍然只能与中国移动的TD合作, 然而收费之后其市场推广并不是非常好。同时, 包括与广电合作的中国移动, 加上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 也都在搞自己的利用手机通信网络的手机电视及手机视频点播业务, 这样, 广电及移动运营商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竞争。

“微终端”的大争夺

在PC机、笔记本电脑之后, 上网本的尺寸就变小了一些, 接着平板电脑更小一点, 再小的就是电子书阅读器、各类新型移动终端, 最小的当属智能手机。本来, 它们之间似乎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但现在看, 除了PC机及笔记本电脑外, 其他产品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首先, 是智能手机制造商之间的争夺。2010年期间, 智能手机市场可谓精彩纷呈, 有苹果i Phone4的惊艳出世, 有大量使用谷歌Android的智能手机出现, 也有RIM黑莓的身影闪现。另外, 老牌的诺基亚、三星、LG及摩托罗拉在已经落后一步的情况下奋起直追, HTC、联想、多普达、酷派及魅族等则不甘示弱, 而微软则想凭借其Windows Mobile 7与更多的厂家合作。然而, 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显得复杂, 谷歌与微软想通过自己的操作系统控制市场, 苹果则想通过自己的硬件及应用程序平台傲视群雄, 其他厂商多数则是合作型或跟随型。但是, 这其中, 除了硬件、操作系统这两个智能手机的基本问题外, 目前的竞争更激烈的是应用程序商店的竞争, 应用程序既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 而且还涉及参与应用平台的开发商及他们所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审核问题。有人惊呼, 应用程序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争夺战中的决定性因素, 从目前看, 苹果i OS、谷歌Android及RIM黑莓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他们之间都想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 必然在2011年出现激烈的用户争夺, 再加上其他终端制造商、操作系统开发商及电信运营商的参与, 其战局一定非常复杂。

其次, 是平板电脑制造商之间的争夺。苹果i Pad推出带来的轰动效应宣告了平板时代的到来, 该产品于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27日正式发布, 于当年4月3日正式上市, 其精美的外观、良好的操作体验及相对便宜的价格, 一下子掀起了平板电脑消费的高潮。有许多企业纷纷加入平板电脑这一领域的角逐, 苹果i Pad使用的是i OS操作系统, 除此之外, 还有使用谷歌Android及微软Windows的各类平板电脑, 三星、汉王、爱国者、LG、摩托罗拉、索尼、诺基亚、惠普、本易、乐天派、皮尔卡丹、Eking、酷帅、黑莓、东芝、宏碁及七喜等的平板电脑都已经或即将推出。看到这么多厂商纷纷推出平板电脑, 我们自然不难预计2011年这一市场的火爆及竞争的激烈。然而, 这一市场, 除了制造工艺的问题之外, 仍然会有一个应用程序商店的问题, 这方面苹果仍然比较领先, 其它厂商还在模仿跟随苹果的发展。另外, 还有一个竞争领域就是, 为了增加平板电脑的应用, 相关的开发厂商会打破了头为各类平板电脑开发各类新应用, 只是小品牌的风险显然更大。

第三, 是电子书阅读器制造商之间及与平板电脑之间的争夺。随着国外Kindle等电子书阅读器热销, 国内的汉王、盛大Bambook等许多厂商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同时还有一大批企业在生产电子书阅读器。在国内, 汉王与盛大将会有一定的竞争, 毕竟他们都有自己的阅读器及内容平台, 而其他只有阅读器生产能力的厂商则会显得压力非常巨大, 因为毕竟阅读器上需要有内容的支持, 同时盛大Bambook的千元价格已经逼着其他阅读器硬件生产厂商被迫降低价格进而减少收入。另外, 在各类厂商竞相抢食平板电脑大餐的同时, 也有人疑问:它是否会超越上网本、智能手机甚至电子书阅读器?虽然这些设备基本上占据不同的电子消费市场, 如上网本更符合一些喜爱真实键盘用户的需求;智能手机显得小巧玲珑, 更容易携带;电子书阅读器则使眼睛更舒适, 待机时间也更长。但是, 电子书阅读器或多或少会受到其他设备的冲击, 其中主要是上网本及平板电脑, 毕竟因为电子书阅读器的综合娱乐功能不如平板电脑, 且其彩色电子墨水屏的生产技术的提升及成本的下降还需要一段时间。

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TCD表现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6例, 男56例, 女70例, 年龄16~82岁。临床有明显椎—基动脉供血异常表现, 大部分患者均有颈椎CT片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1.2 检查方法

使用国产EMS-9STANDARD脑血管诊断/监护系统。取坐位, 头向前倾, 检测基底动脉 (BA) , 左椎动脉 (LVA) 及右椎动脉 (RVA) , 通过扬声器监听血管杂音, 输入计算机, 记录上述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 (VS) 、舒张期末流速 (Vd) 、平均流速 (Vm) 及搏动指数 (PI) 。以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正常值为界线, 将椎基底动脉供血流异常分为高于正常值的血流增快组, 低于正常值的血流减慢组及BA在正常范围内的血流正常组。

2 结果

(1) 44例患者基底动脉和 (或) 椎动脉血流速度升高, 其中16例伴有频谱改变, 频峰圆钝, 峰时后延, 并伴湍流或涡流频谱, 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血管狭窄。另28例频谱形态正常, 为血管痉挛。 (2) 59例基底动脉或 (和) 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 其中20例频谱频峰圆钝, 峰时后延, 搏动指数正常;17例患者舒张末期流速减低, 搏动指数升高, 峰形表现片有颈椎病表现为高尖型或融合圆钝型。两者分别为动脉硬化和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频谱表现。22例频谱形态正常, 血流速度减低, 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3) 23例频谱形态正常, 血流速度减低, CT片无 (或有) 颈椎病表现, 后经高频治疗仪及理疗推拿后好转, 为颈肩部肌肉劳损。TCD应用于临床, 使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流异常提供了客观依据, 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本组126例患者经TCD检查证实TCD有血流动力学及频谱形态的异常改变103例, 异常率为81.7%, 提示临床诊断与TCD检查异常有很高的符合率。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范围广泛, 供应大脑半球后2/5区及部分间脑、小脑、脑干、内耳、高颈髓的血液。因此, 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时, 可致供血区域脑组织功能减退, 出现相应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常见病因有3种: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病和颈肩部肌肉的劳损。椎—基底动脉硬化TCD表现频峰圆钝, 峰时后延, 血流声频低钝, 血流速度减低;搏动指数升高。患者血流减慢, 表明这些患者病灶处血管供血不足, 其血流速度降低的程度越高, 病变程度越重结合临床, TCD可以做出诊断。颈椎病性VBI是由于颈椎骨退行性变化引起颈椎肥大增生, 椎管椎间隙狭窄, 对椎动脉产生机械性压迫, 致椎动脉血流受限。TCD表现频谱形态正常, 血流速度减低, 结合CT片可以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青年中, 有些职业常以某一固定姿势工作, 头部肌肉长期处于某种紧张状态, 久之则造成颈肩部肌肉的劳损, 致使颈肩部肌肉痉挛, 使经过该部位的椎动脉血流减低, TCD表现血流减低, 频谱形态正常。另外, 本组病例中有28例表现频谱形态正常, 而血流速度升高, 表现血管痉挛, 是因为颈椎的肥大性改变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 引起椎—基底动脉反射性痉挛, 颈椎软组织劳损, 韧带钙化等也能使颈椎交感神经受刺激, 造成椎—基底动脉痉挛。脑血管狭窄, 血流速度越快, 持续时间越长, 说明狭窄越严重, 对脑组织的损害越大[2], 同时提示预后较差, 易发展成为脑梗死。另一种脑血管紧张痉挛, 恢复较快, 一般预后较好。综上所述, TCD对于诊断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在频谱形态、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等血流参数上有很高的特异性, 能为VB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可作为VBI的临床常规检测手段。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血流,经颅多普勒 (TCD)

参考文献

[1] 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和临床[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尊重学生的人格下一篇: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