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2024-06-30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精选十篇)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1

一、滨海旅游的概念

滨海是陆地系统和海洋系统的接合部, 是海陆相互作用而变化的活跃地带。滨海地带主要包括由海湾、岛屿、半岛或海湾形成的内陆水道, 处于海陆两个生态环境的交界处。

滨海旅游 (coastal tourism) 概括为在海岸、离岸水面上发生的全面的旅游、休闲娱乐活动, 包括海岸上住宿、餐饮、食品工业、第二住宅的发展, 基础设施支撑的海岸发展和旅游活动, 例如休闲游船、依托海岸的生态旅游、豪华游船、游泳、休闲渔业、浮潜和潜水。

二、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1. 滨海旅资源开发现状

(1) 滨海旅游资源状况

参照2003年我国出台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 在确定调查范围的基础上 (沿海12个县市) , 对海南滨海地区进行了旅游资源普查, 共调查旅游景点259个, 调查旅游资源单体近600多个。

根据调查评价结果整理

(2) 海南滨海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从总体上看, 海南滨海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数量大, 除了冰雪旅游资源和草原与草地旅游资源外, 基本包含了全部旅游资源主类和亚类。但各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区分布都不均衡。东部沿海6个县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滨海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226个, 占评价总数的76.61%, 西部6个县市滨海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62个, 仅占评价总数的21.02%, 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7个, 占评价总数的2.37%。在优良级滨海旅游资源单体中, 东部6县市有119个, 占全部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80.41%, 西部6县市有24个, 仅占16.21%, 西沙群岛有5个, 占3.38%。在所有滨海12个县市中, 三亚市滨海旅游资源单体和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多, 其次是海口、万宁、文昌、琼海等地。

2.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海南滨海旅游景区集中了绝大多数海南旅游资源的精华, 且开发历史较早, 旅游产品和线路相对成熟。目前海南有36个A级旅游景区点, 位于滨海地区的有28个, 其中5A级景区2家, 4A级景区8家, 3A级景区11家, 2A级景区3家, 1A级景区2家, 在建2家。

3. 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海南省凭借着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开发了种类繁多、各色各样的滨海旅游产品。不仅有传统的滨海观光产品, 也有其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根据滨海旅游活动特点、滨海旅游资源组合、滨海旅游产品的内涵及滨海旅游需求趋势, 在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 把海南省滨海旅游产品大致归纳为6大类、26小类 (表3) 。

资料来源:根据周国忠海洋旅游产品分类及相关资料整理。

4. 滨海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现状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大批国内外顶级酒店品牌纷纷进驻, 海南的酒店数量快速增长。截止到目前, 全省共有星级酒店364家, 其中五星级酒店61家, 四星级酒店101家, 三星级酒店131家, 客房54235间, 床位92042张;共有旅行社202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49家, 国内旅行社153家;共有景区80多家, 其中5A级景区2家, 4A级景区10家;高尔夫球场23家;以及为数众多的旅游商场和免税商场。目前, 海南形成的旅游年接待能力已超过2500万人次。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9064公里, 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 “三纵四横”国省干线为主骨架, 县乡村道支干相联, 贯通东西南北、辐射全岛的公路网络格局。铁路建设也实现历史性突破, 建成了从南到北的西环铁路和跨越琼州海峡的粤海铁路, 以旅游观光为主的东环城际快速客运铁路也于2011年12月建成通车, 西环高铁也在规划建设之中。航空事业发展异常迅猛,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4E标准先后修建了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开通国际国内航线近500条。全省现有大小港口24个, 其中以海口、三亚、八所、杨浦四大港口为最大。国内航线可到达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各港口, 国际航线可到达俄罗斯、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资料来源:根据海南旅游统计年鉴 (1996—2010) 整理。注:2003年以后的入境旅游收入按人民币 (亿元) 统计

5. 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

海南的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发展起来的, 从1988年建省至今, 海南旅游业经过22年的发展, 各项旅游指标都有了飞跃增长, 旅游收入明显增加, 并逐步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海南近年来滨海地区旅游收入情况表 (表4) 。

三、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 滨海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产品结构是指旅游产品的构成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国内外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 可以将旅游产品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但绝大多数滨海旅游产品处于初级开发阶段, 产品结构单一, 以基础层次的热带滨海观光、民族风情观赏、海上游乐等旅游产品为主, 提高层次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产品虽已有发展, 但仍未能形成主要旅游产品。高端层次的邮轮和游艇也处于起步阶段。

2.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力度不协调

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是海南独特的旅游资源, 作为海岛型的旅游目的地其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 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大量滨海旅游资源在未经合理规划的情况了进行了大规模的粗放开发, 造成极大的破坏。一些滨海景区开发利用少, 实际产出与资源丰富程度不协调, 难以将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加上一些滨海旅游地超容量接待游客, 造成海滩垃圾遍地、海洋水体遭受污染和沿岸植被的破坏。许多固体垃圾未得到及时的回收处理, 造成岛上生态坏境恶化, 大量游客参与亲水式潜水项目, 并且缺乏对珊瑚礁资源保护的知识, 使珊瑚礁遭到严重破坏。

3. 旅游公共服务不完善,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旅游公共服务是指在旅游目的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 由政府或其他组织等服务主体为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提供的, 具有明显公共性的, 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海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中, 目前只在海口设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中心机关性质比较强。在公共旅游服务网站方面尽管有不少官方以及企业性质的旅游网络, 但功能比较单一, 很难实现与旅游企业的无障碍对接。在主要的机场, 码头、车站都缺少必要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点。海南现在虽然在部分旅游接待设施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 但是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在景区、旅行社、旅游餐饮、旅游商场等方面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都需要提高。

4. 利益主体关系不明确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主要有五大利益主体, 分别是当地居民、地方政府、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作为利益主体的当地居民, 应该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而实际情况是当地居民很少或没有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他们不能明显的体会到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能为他们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这也造成了欺客宰客、态度恶劣等对游客的不友好行为, 以及随地吐痰、乱扔乱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不文明行为的时常发生。这也间接影响了旅游者的利益, 给旅游者带来了不满意的旅游经历。旅游企业在滨海旅游开发中的主力军的地位,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要加以明确。旅游从业人员作为为旅游财富的创造者, 其重要作用也要得到重视与尊重。

四、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1. 丰富产品体系, 满足旅游者多元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 并趋向于体验性、参与性旅游产品。为此, 需要依托海南现有的滨海旅游产品,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新材料, 按照国际化旅游目的地标准改造和升级。同时借鉴国际海岛开发经验, 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多元综合性发展, 注重对自然安静休闲、历史文化游览、独特景观游览、健康休闲、时尚高端旅游、运动休闲等多种度假类型产品的开发, 并形成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 既有高端旅游产品, 也有很多适于大众的中端旅游产品。

2. 加强资源的保护力度, 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滨海旅游环境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 一旦遭到破坏, 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也会从根本上动摇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基础[6]。为了尽量减少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滨海旅游开发中应研究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 并将旅游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 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7]。加强滨海旅游的理论研究, 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制定科学的滨海旅游开发规划, 尤其要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作为衡量旅游开发成败的标准之一加强规划, 尽可能减少因随意性和盲目性带来的破坏。对旅游发展负有责任的政府机构、协会、环境方面的非政府组织应通力合作, 加强可行性研究, 拟定发展框架, 完善旅游规则, 实现海南省可持续旅游发展。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保持海南岛的地方特色, 维护滨海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3.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制定旅游服务质量标准

建立具有旅游咨询、预定和多种服务功能的线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线上旅游网站, 整合网络资源, 推进网上、网下公益性旅游咨询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和相互配套, 推广无线高速宽带网络和探索旅游业数字化, 促进新型电子旅游服务业形成[8];建立以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形成以旅游景区道路连接线、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为主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形成以危机管理、安全救助为主的旅游配套服务系统。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对旅游服务的相关标准。旅游企业要编制服务质量手册, 完善服务流程, 提升服务水平。

4. 注重旅游形象建设, 完善营销体系建设

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特点使得消费者不能象传统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的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形成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的尤为重要。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 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 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 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 从而产生旅游动机, 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国外旅游研究表明, 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 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

海南要树立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重点突出“阳光海南、度假天堂――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岛总体旅游形象定位。要以产品营销为重点, 整合营销资源, 加大营销投入, 创新营销方式,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体、营销代理机构为补充的旅游营销体系。

摘要:滨海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增长最快的领域, 受到了广泛关注。海南省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 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 其滨海旅游的发展更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在调查分析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谷明.国外滨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 2008, 23 (11) :87-94

[2]周国忠, 张春丽.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 2005, 25 (5) :724-727

[3]海南旅游年鉴[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2007

[4]李红波, 李悦铮.海南省海洋旅游发展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25 (10) :109-112

[5]侯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区域 (城市) 旅游发展新引擎[J/OL].http://shijitangren.blog.sohu.com/136930821.html

[6]柴寿升, 严冬平.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思索[J].海岸工程, 2002, 21 (1) :63-67

[7]张月芳, 袁国宏.海南省海洋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2 (上旬刊) :344-345

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篇2

摘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对经济发展它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影响关系,被称之为现代“无烟工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文物众多、品味价值高、内涵丰富,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拉动全省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树立河南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河南旅游业的和谐发展和加快河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有所帮助。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首先介绍河南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对于河南旅游业发展中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则依据上一部分的问题分析提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品牌、交通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1、河南旅游业整体状况

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取得很大的发展。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云台山、白云山、龙峪湾、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云南省高端定制化旅游市场现状研究 篇3

一、高端定制旅游的产生

我国的高端定制旅游产品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最早产生高端定制旅游产品的是广东省。广东省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一些人想走出国门,但是一般的旅行社没有这样的旅游产品,为了满足这一部分人的旅游需求,高端定制旅游产品以俱乐部的形式发展起来,为其会员提供定制旅游路线。时至今日,高端定制旅游产品已经有20年的发展,对于普通游客而言,20年前的旅游“门槛”逐渐被踏平:从之前对信息决策的考虑,旅游中食住行的考虑,旅游消费的考虑,到今天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在旅游中如何满足非標准化的个性需求、彰显个人生活品味。这种转变,决定着高端定制旅游产品的产生和推广。在2014年胡润研究院、亚洲国际豪华旅游博览会发布的《中国奢华旅游白皮书》一书中对中国203名高端旅游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人均旅游年花费15万元。随着中国高端消费者对旅游的热情度不断上升,高端定制旅游产品在市场上逐渐打开局面。

二、高端定制旅游的界定

目前对高端定制旅游产品的界定在学术界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相比高端定制旅游,国内学者研究定制旅游及高端旅游较多。

定制旅游的产生要比高端定制旅游早,大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定制研究的深入和旅游业的发达,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正在由大规模的标准化向个性化、多元化转变。对于定制旅游的概念,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的林爱芳在《定制旅游研究综述》中认为主要有三类:自助游、半自助游、旅游超市、主题旅游、报价游等旅游模式;高端定制旅游与规模定制旅游;以及旅游定制营销、一对一营销、旅行社旅游路线定制、个性化定制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研究。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赵媛媛在《海南省定制旅游市场的开发》中指出:定制旅游最早开始于自助游,传统的旅游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很难涵盖所有旅游者的需求,因此旅游者需求与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错位。大连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张红在《定制旅游的特征及其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中提到:旅游者不仅是理性的旅游消费者,也是个性的富有情感的购买者。定制旅游是指旅游企业通过对旅游者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交流,让旅游者更多地参与到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按需定制,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模块化设计和生产,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体验需求的一种方式。

笔者认为,高端定制旅游不是对应的低端旅游,而是大众旅游,它的前提是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以旅游者为主导进行旅游行动的设计,根据游客的心理需求、文化需求、个人背景、消费预算等,让消费者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以满足消费者旅游体验的高品质、高服务、个性化、内容创新等特点的旅游产品。

三、高端定制旅游的特征分析

(一)产品形式内容个性化、多样化

大众旅游产品,一般以套餐的形式供游客选择,游客购买时只有选择哪一种旅游产品的权利没有更改旅游产品内容的权利。而高端定制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为前提,针对每位游客的需求定制出不一样的旅游产品,真正实现游客的旅游目的。

(二)高品质

相比大众旅游,其高品质主要指旅游产品的质量,高端旅游产品依托的旅游资源通常是稀缺而珍贵的。内容上富有特色,从旅游者需求角度,特色表现在满足不同高端定制旅游者个人的特殊需要。

(三)游客参与度强

传统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提前设计并规划好的,游客不参与其中。高端定制旅游产品中突出的是高端与定制的概念,旅游企业中的旅游建议者要以游客为出发点,从游客的心理需求、消费预算、兴趣偏好甚至是情感需求等方面设计旅游路线,在此过程中游客也参与到了产品的设计之中。

(四)服务全面、满意度高

高端定制旅游中,旅游企业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求与游客建立起一种长期而稳定的关系。以旅游路线的设计为例,在旅游的行程中山川河流大好风光是不可能更改的,与组团旅游最大的区别就是将人为的服务提升到行程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新婚夫妇定制的蜜月游,旅游企业在酒店里可以为游客安排甜美的蛋糕或者温馨的晚餐,只有在了解了游客的旅游目的,着重分析游客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后,才能将服务做得周到。而在行程结束后,旅游企业应有专门的旅游顾问对游客进行追踪访问,一是表现出企业负责人的态度,二是以求继续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定位精准

旅游企业将每一位定制旅游的游客都看成独一无二的微观市场目标,在精确分析游客的心理需求、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出行爱好等之后掌握到游客的出行规律、出行方向,才能够最大程度提供完美的旅游计划。

四、云南省高端定制旅游市场现状及其造成的原因

(一)市场现状

截至2013年,云南省共有416家旅行社(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网)。通过对其中位于昆明市的45家旅行社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云南省高端定制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问题和特点:第一,有67%的旅行社了解高端定制旅游,但没有经营相关旅游产品;13%的旅行社不了解高端定制旅游,因此也没有经营类似的旅游产品;20%的旅行社了解高端定制旅游,并经营高端定制旅游产品,在高端定制旅游产品中较多的属于境外游、主题游,其中蜜月游和艺术之旅占主要部分,针对人群为“80后”和“90后”。第二,在对高端定制旅游的经营过程中,绝大多数旅行社并没有针对其进行项目开发,对高端定制旅游的概念十分模糊,主要以接待设施的标准区分是否高端定制旅游产品。86%的旅行社将高端定制旅游定位为小团旅游,例如6人一个团体,吃住行游购娱比一般团高出一个档次,但是旅游行程没有改变,也不会根据游客的需求定制旅游产品,在概念上的模糊使旅行社并没有根据游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定制旅游的项目。第三,85%以上的旅行社在未来旅游产品的规划中愿意开发高端定制旅游产品。

(二)造成的原因

造成以上市场现状的原因有:一是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大多都是以套餐的形式提供给游客,高端定制旅游产品少,即便游客有所需求也无从选择。二是从成本的角度考量,旅行社认为高端定制旅游成本较高,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产品开发还是市场前期推广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而回报却是未知。三是大部分旅行社把人力、精力、财力都投入到回报率高的大众旅游产品中,旅游经营者不够重视专业化服务和产品个性化设计,无暇顾及高端定制旅游产品的开发。

五、云南省发展高端定制旅游的优势

(一)政策优势

政策优勢是云南省发展高端定制旅游的保障,云南省是中国西南与东南亚交流的窗口,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务院的重点关注。2014年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云南省大旅游产业建设方案》,提出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我省大旅游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1万亿元,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占全省GDP的13%,并同步把云南建成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2015年云南省旅游商会提出并实施了“云南省品质旅游计划”,旨在省内旅游的转型升级,提高云南旅游品牌形象,促进行业发展。多项政策与多方提供的服务,旨在推动云南省对高端定制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核心,云南省高端定制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来自于其依托的高品质旅游资源,省内不仅有雪山、湖泊、高原、草甸,还有温泉、瀑布、热带雨林,能够让游客赏心悦目,休闲养生。资源等级高,审美价值突出为发展高端定制旅游提供了条件。

1.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云南省内自然风光堪称美丽神奇,滇西北有大理、丽江两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古城,也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雪山,香格里拉更是众人追捧的神秘境地;在滇西南有神秘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休闲养生的腾冲温泉瀑布;省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两处。独特的自然风光为发展高端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2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26个,特有的民族15个。在历史上云南是茶文化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南诏文化、贝叶文化、东巴文化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集,多样的民族造就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多样性、乡土性、边缘性和亲和性等特点,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旅游价值。

3.温和的气候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云南省气候温和,全省空气质量为优质,夏季有着避暑型气候,冬季有着避寒性气候,一年四季阳光充足,空气纯净,热带雨林地区更是拥有森林型的洁净空气。在这些优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云南省可以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产品,以满足忙碌于北上广等地的高端旅游者的养生度假旅游需求。

(三)地理区位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东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邻,北邻四川省,西北邻西藏自治区。云南的国境线长4060公里,并与3个国家接壤,分别是缅甸、老挝和越南。肩负我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发展重任,云南省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的越来越密切,云南通往东南亚的交通更加便利,成为辐射东南亚的重心,有利于云南省跨国旅游的发展。随着沪昆高铁的开通,届时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都将纳入云南周末休闲旅游格局,高铁的运行将带来大量的高端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有利于云南省发展高端定制旅游,云南的地理区位优势届时将有利于云南成为国际旅游的集散地,为发展高端定制旅游提供有利的条件。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高端定制化旅游市场现状及营销模式研究”(2014J113)的阶段性成果】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4

1优势。湖南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自然景观独特、民俗文化多样。全省有1处世界自然遗产、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3个国家4A级旅游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旅游形成了以张家界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以韶山为龙头的红色旅游、以南岳衡山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以湘西为龙头的民俗旅游的精品格局。湖南境内还有土家、苗、侗、瑶、维吾尔、壮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劣势。湖南目前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主要依赖独特的自然环境, 如登山、探险, 项目形式单一, 深层次开发不够。开展的各项体育旅游项目未能满足各种年龄结构的需求, 项目多适合中青年游客, 而老年和儿童的项目开发几乎是空白。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如登山、攀岩, 需要有专业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组织、指导和培训任务, 才能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一些旅行社不具备接待体育旅游游客的条件, 这不但影响旅行社的信誉, 更不利于游客的安全保障。

3发展机遇。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 旅游客源市场中涌现出一批新型旅游者。这些新型旅游者具有更丰富的旅游经历、持有新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人口学特征, 对旅游消费持更灵活、更独立的态度。他们更喜爱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希望从旅游中伸展自己的个性。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 旅游企业也尽力生产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生产和消费的个性化特征, 正是未来体验经济的特征。体育旅游产品是一种最能体现和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活动。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活动中, 新型旅游者会感受到惊险、刺激、愉快、兴奋等不同的心理体验, 而每一次精彩的体验都可能会促成下一次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新的动机。

4威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它与人类的一切活动息息相关, 也是实现湖南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湖南省体育旅游活动的不断开展, 它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精神享受的同时, 也给旅游地区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除了体育旅游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恶化之外, 在湖南省旅游地区内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人为的破坏因素 (如雪峰山周边区域由于遭淘金者的破坏而导致环境急剧恶化等) 。

二、湖南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1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要先对旅游者进行体育旅游教育, 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体育与旅游结合, 将体育独特的特点赋予旅游, 使游客在参与旅游活动中既能获得身体、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 又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 一定程度上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加强了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的保护。其次是对体育旅游开发、经营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清当今旅游发展趋势, 在旅游开发经营中运用现代经营策略, 推出真正、时尚的体育旅游产品, 促进体育旅游事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2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首先对现有的体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管理部门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旅游管理经验, 建立一支既精通旅游业务又熟悉体育产业运作的专门人才队伍, 这是湖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同时结合我省高校优势, 开设体育旅游课程, 培养高层次的体育旅游管理人才,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能合理利用各种体育资源和先进手段的经营管理人才, 为湖南省体育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3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制定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规划。首先, 要树立新的资源观, 强化体育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 大力开发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其次, 要不断调整体育旅游产业结构, 进一步合理配置体育旅游产业要素, 坚持先规划、后开发, 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后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现状及承载能力, 力争做到体育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 实现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整合资源, 打造特色体育旅游项目。湖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 我省应充分发挥本地的文化、历史、地理优势, 大力开拓有独特风格和吸引力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调动游客参与的积极性。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是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湖湘文化别具特色、独特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因此, 体育旅游的形象应着重突出特色, 并加以塑造, 以反映出体育旅游产品的实际功效。

摘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 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SWOT分析法对湖南省体育旅游现状进行全面地分析, 为实现湖南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体育旅游,SWOT分析,湖南,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凯、柴新:《体育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6 (4) [1]刘凯、柴新:《体育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6 (4)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5

海南省自2010年进入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人才队伍逐渐趋于成熟。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现状

根据海南省2010年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旅游景区、旅游教育等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一)旅游人才行业构成和分布不均衡:旅游就业的行业构成现状特征显示,就业行业构成不均衡,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大,景区(点)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有所上升,旅游商品、新业态与新兴服务业等从业人员规模还很小,所占的比重较小。

(二)旅游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年轻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中35岁以下(含35岁)年轻人所占比重很大,旅游行业被称为“吃青春饭的行业”。我省餐饮企业、旅游饭店人才中25岁以下的员工比例最高,分别达到54.9%、45.4%,26-35岁者分别为29.1%、31.5%;家庭旅馆从业人员中年轻人所占比重则更高,达到55.6%,26-35岁者,占23.5%;旅行社、旅游景区均以26-35岁人员居多,分别占55.0%、34.4%,其次为25岁以下者,分别为27.8%、32.1%。

(三)旅游行业服务技能人才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全省旅游饭店服务技能人才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42.9%。旅游景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7.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分别占26.0%。餐饮企业学历层次最低,75.2%的员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四)旅游企业管理层及行政管理部门人才学历普遍较高,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当。全省旅游饭店高、中层管理人才的学历较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为49.7%,高层管理人才则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者为81.4%,四、五星级高档饭店的高层管理人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更是达到90%以上;旅游景区管理层受教育水平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达74.5%;旅行社业管理人才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达到88%,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也在80%以上。

(五)旅游人才专业构成多样。与我国其他地方一样,海南省的旅游人才所学专业构成复杂。学旅游专业出身的人才比例并不高。其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中旅游专业仅占9.5%,旅游饭店员工中,只有9.9%所学专业为旅游管理或饭店管理专业。高档饭店的中高管理人才所学专业为旅游类的占12.6%;旅行社人才中旅游、外语类专业人才比重相对较高,分别达到16.9%,外语类占8.7%,两者共占25.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类与外语类占总量的50%以上)。旅游景区人才中所学专业为非旅游类的人才则高达93.1%。

(六)在地域分布上高度集中。我省旅游人才地区分布和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基本吻合,人才地域分布与旅游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一致。我省旅游人才分布总体上呈现典型的“线型”地域空间分布特征,即本省90%以上的旅游人才分布于从海口至三亚东线高速公路沿线各市县,而中部、西部的广大区域旅游人才所占比例不足10%。

(七)员工队伍不稳定,流动率高。从人才流动情况看,2011年,我省旅游行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达到了28.5%,与流入率大体相当(31.1%)。从各层次人才流动的比率来看,诸如餐饮、客房、保安等基层服务技能人才的流动性最大,流动最为频繁;中层管理人才居其次,高层管理人才相对稳定,流动率较低。在基层服务技能人才队伍中,饭店、餐饮等企业普遍出现了“天天有人离职,月月招聘员工”的现象,令企业管理者深感头痛。

二、存在问题

(一)不重视旅游教育和培训,产、学、官三方联动机制的整体功能无法发挥,未形成多方共同促进旅游人才培养的合作体系。

在我省仅高档星级饭店及上一定规模的旅行社、3a级以上景区,有着较为规范的针对本企业各层次、各类人才的培训。而且培训方式多样,主要有本企业内部培养(85.3%)、鼓励员工进修(61.8%)、委托培训机构(27.9%)、所属集团总部培养(20.6%)、委托国内其他企业培养(5.9%)[6]。其他多数旅游企业则因种种原因培训很少。从培训对象来看,针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培训少,针对基层服务技能人才的培训多。许多企业没有开展针对高层管理人才的培训。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篇6

河南地处中原,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河南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农村经济尤为落后。如何找到有效的措施,加快河南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河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制约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除资金、技术、管理、产业结构等生产因素外,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也尤为重要。一、河南农村居民消费现状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有六千万之多,农民的消费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学基本理论来看,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市场的大小和结构直接决定生产市场的大小结构。而现有资料表明,我省农民基本消费水平还是很低。据200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一项表明,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5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44元,实际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1元,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7元,实际增长6.0%。可见我省农民的收入与支出增长不仅绝对数值低,而且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2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恩格尔系数。2007年我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2008年,我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69%为温饱,40~60%为小康,30~40%为富裕。依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已属于富裕阶层。但从消费结构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合理处,主要表现在农村家庭仍然以生活必需品消费为主,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比重小。农民消费支出具有较强的刚性,生活消费品中食品支出占有很大比例。河南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同期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食品、衣着和文化教育。从绝对数量上看,与城镇居民相比,河南农村居民的衣着、文化教育、交通通讯、医疗和家庭设备用品支出仅是同期城镇居民的17.4%、234%、29.0%、27.0%和24.4%,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还处于基本需求阶段,还谈不上对生活品位、高档家庭设备的追求。上述情况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从质与量上都亟需提高。3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原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农业经济。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文化。中华文化及经济思想中“居安思危”、“量入为出”的消费文化在河南农民身上根深蒂固,表现非常突出。而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长期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这种保守的消费观念。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吸收了一些外国先进消费文化,但还是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河南农民消费文化滞后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消费行为上缺乏主体性。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个人的言行往往受制于外在的集体和社会的力量。其表现在消费上就是,消费不是自我的需要,而是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一切消费行为是否得当、合理是以外在价值标准为依据。封建等级制残余思想在河南农民消费文化上表现得较突出。如服饰消费中依个人身份“量体裁衣”;饮食消费中求“量”不讲“质”;居住消费中盲目追求面积的大小,不在意是否适合自己。第二,消费思想上偏于保守陈旧。与传统农民消费文化相比较,河南农民现在的消费观念介于理性消费与感觉消费之间,极需要注入感性消费。理性消费者只是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着眼于物美价廉,经久耐用。以产品的“好”与“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感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心灵的充实,消费变得越来越挑剔,对商品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质量、价格,也不再是品牌,而是商品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魅力,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因此,“满意”与“不满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可见,单一的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构建良性感性消费才是真正未来之路。二、改善我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1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环节。从积极方面看,收入的增加表现为农民自身的造血能力的增强,它与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问题密切相关;从消极方面看,增加收入还有赖于政府财经政策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因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形成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体系化。进而使农民面对市场具有真正主体性和竞争性,能够以我为主,把握主动;能够直接面对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幻。政府应积极教育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及时制定合理的扶持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从税收、财政、金融、保险等各方面为农业产业保驾护航,使农民从中受益。第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形成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我省经济同全国一样,农业与工业在发展水平上既不平衡也不协调,存在明显的二元性。从长远角度看,除了形成农业产业化外,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如巩固已有的税费改革成果,优化政府机构职能,裁减不必要的行政人员,提高服务效率等。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养老、失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每个农民都有能力且愿意参加社会保险,切实感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优越性。为此政府应提高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量,使农民在消费时无后顾之忧。2开展农村居民的消费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教育,是指对广大消费者所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有关消费知识和技能,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广大农村广泛开展消费教育,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农村消费者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农村消费者急需的消费技能,同时可最终形成科学、合理、先进的消费观念,以适应市场对消费者的需要。当前要改善我省农民消费观念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大力宣扬个性化、主体化消费。吃出“科学”,穿出“文化”,住出“品位”,行出“个性”,在消费过程中体现当代农民的新风采,并最终摆脱传统文化的不良影响与束缚。其次,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和宣传引导,努力消除农民不敢消费的心理,使农民减少储蓄,以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为此,政府应积极发展信用支持型消费,扩大消费信货规模,增加信贷品种和形式,使其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方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的依托,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所带来的尴尬。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7

1 体育旅游的概念与分类

体育旅游是一个新兴概念, 至今为止, 体育界和旅游界都没能给体育旅游界定一个准确的定义。体育界的学者认为体育旅游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的体育旅游可理解为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 借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 并充分发挥其各种功能外那个,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活动[2]。虽然体育旅游尚未有统一的概念, 但可以肯定的是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 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前景。

从体育旅游的概念出发, 结合着实践, 可将体育旅游分为观光型体育旅游、竞赛型体育旅游、度假型体育旅游、健身型体育旅游、拓展型体育旅游。

2 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现状

河南省位于南北方自然过度带,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地跨海、黄、淮三大水系, 自然景观神奇秀丽, 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拥有嵩山、鸡公山、云台山等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白云山、石曼滩等1 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宝天漫、黄河古道湿地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还有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省是开发体育旅游相对较早的地区, 而且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一些地方已经形成较有影响的国际知名品牌。

例如, 观光型体育旅游方面, 嵩山少林寺是著名的武术胜地, 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武术爱好者, 它以少林禅宗文化和少林功夫的内涵带动旅游业发展, 已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每年到少林寺旅游习武的人数节节攀升。竞赛型体育旅游方面, 河南省济源市是久负盛名的篮球之乡, 2000年成为国家体育总局首批命名的全国“八大篮球城市”之一。济源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打响全国篮球城市品牌, 投资1.8亿兴建了中国济源篮球城, 至今已经举办了300多场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度假型体育旅游方面, 河南省自2003年以来先后开办了洛阳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等6家滑雪场, 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成为冬季体育旅游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拓展型体育旅游方面, 在河南省的西南地区以山地峡谷河流为主的漂流项目迅速兴起, 平顶山市鲁山县境内的石人山大峡谷漂流和南阳市西峡县境内的鹳河漂流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 每年接待游客人数不断增加, 带动了当地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体育旅游现已逐渐成为河南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存在问题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 在河南省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 缺少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现阶段河南省的体育旅游项目还是以游览观光为主, 没有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一般都为旅游中附带着一些观赏体育活动的项目就被当作体育旅游项目。而真正的体育旅游项目 (旅游者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的项目) 为主题的体育旅游较少, 没有专门组织体育旅游的旅行社。

2.2.2 缺乏专门的体育旅游人才

目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整体上还处于萌芽阶段, 缺少对体育旅游理论的研究, 所以体育旅游专门人才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旅游业的需求。特别是缺乏既有丰富的体育知识, 又有丰富的旅游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 也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 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2.3 体育业与旅游业缺少合作, 体育旅游产业化程度低

自从旅游产业与体育业发展以来, 因为行业从属的不同, 相互交融与渗透也不多, 造成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例如:济源的篮球比赛是由中国篮协会主办、河南省济源市政府承办的, 而济源市的旅游部门并没有参与其中。伏牛山的滑雪和鹳河的漂流都属于当地的旅游部门管理, 而体育部门也没有参与其中。

3 促进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人们对体育旅游的认识程度, 增加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宣传, 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体育旅游并参与其中, 从静态的观赏者, 变为积极参与者。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强化自身对体育旅游的潜力和效能的认识, 掌握该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资源, 增加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有利于其更好的完成全民健身计划。在旅游的形式和内容的开发利用方面要因地制宜, 实施体育旅游的品牌战略, 促进河南省体育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3.2 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体育旅游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 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而且要有一定的体育专项技能, 同时还要精通并能指导各种户外活动, 才能组织旅游。一些项目还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挑战性、危险性, 如攀岩、登山、漂流及其它探险活动等有许多活动项目, 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后才能参加。因此, 本人认为体育旅游人才应由体育专业来培养, 并加以旅游管理知识的学习, 以培养出适合体育旅游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3.3 加快体育旅游产业化步伐

河南省体育局和旅游局要加强合作, 在对体育旅游的景区、景点、休闲娱乐场所进行开发及宣传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体现河南省的民族特色, 创造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 例如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发展。对在后续的管理经营过程中, 政府可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把体育旅游业推向市场, 鼓励外商、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参与开发体育旅游项目, 进一步拓宽体育旅游建设融资渠道, 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体育旅游项目开发[3]。加强区域联合, 发挥区域优势。河南周边诸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加强与邻省的区域旅游、区域体育旅游协作。

4 结语

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宣传, 通过舆论来引导人们逐步认识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以奥运会为契机, 将人们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从目前潜意识状态的自发行为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有利于我省开展全民健身计划。让世界了解河南的体育旅游产品, 使世界通过体育旅游认识一个富有中国古文化内涵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河南, 促进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旅游的概念与分类, 研究了河南省开展体育旅游的资源优势, 分析了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对策, 有助于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宝刚.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概述[J].观点评论, 2011, 7:106~107.

[2]柳伯力, 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2) :5~6.

[3]杨萍.浅析体育旅游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 2011:163~164.

[4]马向文, 郭戈, 苏振男.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探讨[J].体育与科学, 2011, 2 (32) :69~73.

[5]杨赳赳.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 4:34~35, 90.

河南旅游景区营销现状及趋势 篇8

一、旅游景区营销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 市场营销学被引进中国, 并逐渐被应用到旅游活动当中, 我国旅游学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旅游营销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我国旅游景区营销理念总体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 如表1。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认为, 刘峰对景区营销的定义较为直接明了, 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定义为:景区营销就是对景区资源进行综合而全面的分析、具体而详细的规划、强有力的执行以及后期不断跟进的有效监控来实现对景区的管理和经营。[1]

二、河南旅游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

河南历史深厚、资源丰富、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祖根文化独一无二, 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兼备南北特色的自然资源。2014年, 全省旅游以转型升级为主要线路, 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塑造精品旅游景区、打造精品旅游品牌, 重视营销、开拓市场, 改善服务质量、稳塑旅游形象, 加大提升景区产品竞争力度、拓展市场影响力和综合带动力, 2014全年内外游客旅游人次达到4.58亿 (增长率为11.59%) 、旅游行业收入总数达到4 366.2亿人民币 (增长率为12.66%) 的成就。河南省旅游业能取得如此成效, 旅游景区采取的营销方式功不可没。详情如下。

(一) 缺乏营销思维, 营销理念滞后

河南省旅游景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层次的经营理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念, 并未深入地了解现代旅游者, 以及掌握其消费心理, 因此不能真正抓住其内在需求, 造成了市场越来越难做的困境。另一方面, 河南省旅游景区未能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营销模式, 营销手段跟随性强, 营销活动主要效仿其他景区, 方式较为传统, 不具有鲜明的特色, 与发达的旅游景区相比, 营销意识和营销水平较为落后, 营销理念和营销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二) 缺乏整合营销观念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产业, 景区、交通、住宿及餐饮等方面必不可缺, 河南省旅游景区缺乏这些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的理论和能力。[2]为了开拓客源市场, 满足旅游者全方位的个性化需要, 必须要从旅游者的自身需求、消费意念、消费的方便程度以及沟通角度树立整合营销的理念, 注重长期规划。[3]

(三) 缺乏明确的旅游目标市场战略

随着目标市场战略理论的不断完善, 旅游经营者若想吸引游客, 旅游景区目标市场战略的研究者和制定者就必须对游客进行合理的细分, 明确河南省旅游景区的目标群体, 自我认定明确, 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项目, 实现游客的全方位需求。

(四) 促销几乎等同于营销

每逢“五一”和“国庆节”两大节日, 河南旅游景区开始联合旅行社对自身景区进行轰炸式推销, 以此来拉拢客源。此种方式, 明显没有科学合理的营销理念和营销规划, 没有将景区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做宏观的对比分析, 目标市场战略不明确, 以促销代替营销, 效果并不明显。

(五) 景区忽视自身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问题一直使景区管理者颇为烦恼。但是景区营销的重要目标却是在反映景区资源特色的基础上, 把景区形象展现给旅游大众, 然后加以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反馈给他们。近几年河南景区在建立自身的旅游形象时, 由于没有科学分析自身的特点, 没有成功设计出特色鲜明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形象, 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客流量却并未达到预期目标。[4]

三、河南旅游景区未来营销趋势

在对当前河南旅游景区的营销现状及营销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景区营销的经验, 现对河南省景区以后的营销趋势做几点预测:

(一) 营销观念创新化

1. 景区的营销内容要全面

景区营销不只是简单的打各种广告、与潜在合作者跑关系或者低价促销加铺天盖地的广告等传统方式, 旅游景区不能只注重营销方式和手法的简单应用, 一旦忽视了产品和市场定位, 永远不能占领市场。

2. 景区营销牵涉的方面具有广泛性

旅游企业、旅游部门、当地政府等都是影响景区营销的重要因素。所以, 和所有旅游相关单位一起合作, 是景区的营销工作涉及面具有广泛性的具体体现。

(二) 加强整合营销观念

在国际化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之下, 为了增强自身实力, 合作、重组、资源整合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内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美国学者舒尔兹教授众人在上世纪后期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 这一理念被业界认为是市场营销的重大进步, 有着带领企业实现大转折的重要作用。[6]所以, 景区经营管理者未来一定会意识到此理论的重要性, 加强整合营销观念, 将新理念与河南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探究出一系列全面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河南景区的营销问题。

(三) 重视景区的旅游形象建设

由于科技进步、服务水平的提高及管理的完善, 旅游景区的产品、营销水平、服务质量等渐无差异, 所以景区竞争力最终由其在旅游者心中的形象感受所决定。旅游景区要想成功, 不得不采取措施树立优质旅游形象。一方面,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服水平;另一方面, 加强产品与主流媒体的合作, 制作优质宣传片, 传播景区高品质形象。[7]

(四) 重视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不但能降低景区营销的费用, 还能大大地克服散客成团的困难。网上银行、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QQ钱包等一系列新颖而高效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 网络营销在未来给旅游景区带来的收益将不可估量。

(五) 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大力发展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也叫“永久发展”, 20世纪80年代, 该概念在国际社会首次被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由环境要素、社会要素和经济要素三大要素组成, 意在告诫人类孜孜不倦地寻求三者的和谐统一, 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8]但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类为了追求经济的高收益,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生态残缺日益严重。河南省旅游景区在景区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也普遍存在, 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营销理念在这种现实中应运而生。所以,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一方面可以保护景区生态环境, 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 可以吸引旅游者, 提升客流量, 增加经济收益, 达到一举两得甚至是多得的极好效应。

摘要:近年来,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 旅游景区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早已成为热议话题。经过不断探究, 营销早已变成决定景区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 景区进行大力营销, 是当前大势所趋。河南省作为一个资源众多的省份, 一直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放在经济建设的第一位, 希望把资源与经济优势互化, 延长产业链, 增加影响面, 加强市场竞争力。文章本着探索的目的, 通过分析河南景区营销现状, 得出当下河南景点营销中出现的种种难题, 然后做详细解析。以此为基础, 尝试找到一些适合河南省实际情况, 并能迅速提高河南旅游景区营销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旅游景区,营销,营销现状,营销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峰, 董四化.旅游景区营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2]刘怡.河南省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与营销战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 (3) .

[3]郭艳辉.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 2012.

[4]顾永航.我国旅游市场营销浅析[J].中国电子商务, 2014 (4) :29-5.

[5]吴玉霞.浅析河南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的创新思路——以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4) :92-94.

[6]AV.Seaton, M.M.Bennett.Tourism product marketingconcepts, problems and case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7]许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豫西伏牛山生态旅游整合研究[J].河南科学, 2013 (10) :33.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9

据统计2005年底河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122万人, [1]截止到2010年底这已达1280万人, 远高于全省总人口增长速度。河南省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 预示着老年旅游消费活动的潜在顾客群体在不断的上涨, 他们对旅游的需求自然也在不断增加。

1、河南老年旅游市场需求大、旅游消费增长快。

从河南老年人口情况来看, 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求造就了巨大的老年旅游市场。目前, 省内大多老年人已退出工作岗位或空闲在家, 时间较为充裕, 加上医学技术的发达和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 老年人大多都拥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同时, 老年人不仅有自身多年的积储, 还可获得子女经济上的支持。老年人的这些优势使他们具备了外出旅游的条件, 因此, 老年人特别是城镇老年人完全有时间、体力和经济能力参加旅游活动。

2、以就近旅游为主, 远程旅游为铺。

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 老年人普遍对距离都比较敏感, 都有怀旧心理, 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他们大多不愿离开故乡。河南是全国旅游资源大省, 各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加上便捷的交通条件, 河南旅游市场基本能够满足区域内老年人的旅游需求。当然, 随着老年游的不断发展, 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老年人也越来越想感受一下和自己一辈子生活环境差别较大的异域风光, 而河南地理位置适中, 交通又极其发达, 这不仅消除了他们对距离的敏感和对安全问题的担忧, 也满足了他们选择参加各种远程旅游的需求。

3、老年人出游率整体比较低。

河南是农业大省, 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较快, 但人口多, 人均收入低, 出游率整体还比较低, 农村老年人旅游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老年人大多数有勤俭节约的习惯, 他们大多把钱花在子女或后代身上, 除了医疗费用, 他们几乎很少花钱, 大多都缺少自我改变生活质量的意识, 仍然秉承着传统的人生观念和消费观念, 存钱是根本, 一切为儿女。[2]城市老年人也大多愿意逗留在本城市, 以在居住区的公园, 大多还是以郊游取代外出旅游, 他们认为旅游不仅花销大还要担风险, 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河南老年游的发展。

4、老年旅游产品整体结构单一, 开发缓慢。

河南老年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但旅游产品开发总体上还相对滞后, 产品结构不合理, 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旺盛的旅游需求。这集中表现在产品更新换代慢, 结构单一, 构思不新颖, 缺乏特色上。虽然近年来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堪称“夕阳红”的旅游产品上市, 但大多都没有特色。很多旅游社由于不能科学定位老年旅游市场, 甚至用中青年旅游产品充当老年产品, 加上老年旅游的特殊性和低利润使得可供老年人选择的线路很少。特别是老年旅游对旅游设施设备的要求比普通旅游团高, 所以大多旅行社都不愿涉足老年游, 这也导致了河南省老年旅游产品发展的缓慢。就目前的情形来看, 老年旅游市场对许多旅行社来说还是个“烫手山芋”。

二、河南老年旅游市场发展对策

1、认真制定贯彻好老年群体旅游规划。

老年旅游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 同时也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因此, 应该把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来对待, 应努力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 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但由于老年旅游的特殊性使得现今还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河南老年旅游市场似火非火。由此,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老年旅游市场一定的政策倾斜, 在宏观上给予科学指导和规划, 在经营上给予扶持。旅行社也要以“为老服务”为出发点, 全力与旅游业各相关部门协调沟通, 树立长期合作的观念, 以温馨细致的服务和安全舒适的设施设备打动和满足老年游客, 打造出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福利产业链。

2、针对老年群体特征, 设计高质量的旅游专线。

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旅游线路有着特殊的要求。旅游企业应根据老年旅游者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符合他们要求的专项旅游线路和特色线路。河南省自然和人文资源极其丰富,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来设计独特的旅游线路, 吸引省内外老年人旅游群体。如自然生态游、民族风情游、文化旅游、医疗保健游、宗教游、怀旧游、豫剧学习考察游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老年人细分为不同的群体, 分析老年人各自的爱好、需求, 将旅游线路的设计和他们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长短旅游线路。

3、制定灵活, 实惠的价格策略。

受传统农业大省的影响, 河南经济总体还比较落后, 加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部分是在建国初期出生的, 大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贫困生活, 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3]虽然如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使得老年人的收入大大提高, 但目前河南老年人人均收入水平还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加上他们又属于理智型购买群体, 所以, 大多老年人对产品价格都较敏感。物美价廉, 经济实惠是老年人青睐的价格取向。因此, 旅游社在制定老年旅游产品的价格时, 应结合老年人消费特征来制定。旅行社应本着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 必要时可以利用旅游淡季打折促销, 或者实施零利润来扩大产品知名度。

4、制定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

适宜的促销方法不仅可以增强老年人的旅游意识, 还可以改变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人生观念和消费习惯。老年旅游市场的促销策略必须从老年人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 应了解他们的消费偏好, 考虑他们的生理、心理及精神需求, 采取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宣传时必须要注意从老年人生活角度入手, 要适度和实事求是, 努力做到语言诚恳、亲和;要尽量避免夸张性的语言;要以“情”字贯彻始终, 处处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4]多与他们的出游动机相联系, 来触发他们出门旅游的欲望。同时在老人节、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等特殊节假日推出家庭旅游套餐, 利用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引导子女与父母同游。

5、开发具有专业化、差别化的老年旅游产品, 树立品牌意识。

老年旅游的核心就是“老”字, 应抓住“老”字做产品, 树品牌, 不断丰富老年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涵, 逐步提升“夕阳之旅”的专业水准。方便、实用、保健是老年消费追求的主要目标, 所以旅游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应该以此为切入点, 注重旅游产品的整体效能, 打造出具有老年特色的品牌旅游产品。旅游活动组织上, 要注重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使老年旅游真正成为一种休闲娱乐、健身养性的有益活动。同时要强化“敬老爱老”意识, 使旅行社成为老年人温馨的“家”。[5]旅游产品要强调经济实惠, 质量可靠。旅行社应提供优质产品, 并提供优质服务。

三、结语

大力发展老年旅游, 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使老年人在充实、愉快的状态下安享晚年, 这也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目前, 河南老年旅游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定能够打造出具有河南特色的老年品牌旅游市场和一个真正的老年旅游发达大省。

摘要:河南作为人口大省, 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有着先天的优势。本文从河南老年人口构成入手, 分析开发河南老年旅游的可行性, 着重探讨河南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 根据老年游旅游市场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希望为开发河南老年旅游市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河南老年人口快速增长, 每10个河南人有1位老人[N].河南日报, 2006-08-24.

[2]方小燕.论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 (02) :104-105.

[3]凌丽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对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05) :80-82.

[4]王晓裴.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 2010, (10) :153-154.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10

近几年来, 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河南省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态, 自2010年以来, 全省年度旅游创收与创汇经济指标如表1。

根据省政府关于河南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 到2015年, 河南将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功夫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新兴的山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0万人次, 省外游客占接待游客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旅游收入达4800亿, 相当于全省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 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在华夏六千年文明史上, 先后有二十多个王朝在河南建都。河南拥有三大古都;洛阳、开封、安阳;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间历史建筑群[1];8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洛阳、开封、南阳、商丘、安阳、浚县、濮阳;10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代遗址、白马寺等;馆藏文物达130万件, 约占全国八分之一, 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其中, 禅宗祖庭少林寺, 少林功夫誉满全球;佛教释源白马寺,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佛教造像龙门石窟, 规模宏大, 堪称世界艺术宝库;宋都开封, 文包武杨, 世代敬仰;中国武术的两大源流——少林、太极都是从河南发源。

河南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然景观兼有北雄南秀之特色。全省拥有鸡公山和宝天曼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85个省级风景名胜。截至2013年底, 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267家, 其中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神农山、尧山等10个国家5A级景区, 85个4A级风景名胜;星级饭店575家, 其中五星级13家, 四星级95家, 三星级322家;旅行社共有1133家, 其中经营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业务47家, 经营国内和入境旅游业务1086家。全省直接从事导游工作人员7000余人, 中级导游员937人, 高级导游员76人, 旅游从业人员约170万人。

经过基层推荐, 上级审核、选拔, 截至2013年底, 全省已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 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 省级旅游特色村51个, 发展农家乐12784家。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等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转型, 引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十二五”成为河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2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随着河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入境旅客逐年攀多, 这就对河南省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与培养提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从河南省旅游企业的调研情况表明, 要使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又快又好地发展, 就离不开既懂经营管理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目前最紧缺的是应对河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高职旅游英语人才。经过对河南省近30所相关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情况的调研, 课题组得出如下结论: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紧密结合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实际, 建立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实施双证书教育;改进旅游英语教材,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加强学生的旅游文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行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 真正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应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职业实践能力。

2.1 建立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实施双证书教育

按照中国经贸大学蒋三庚教授在《创意经济概论》中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分类, 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应主要属于创意策划者和创意成果经营管理者两类。前者包括项目策划者、展览策划者等, 后者包括景点管理、旅行社经营等[2]。作为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意人才, 应该具有商业运作精神, 能够整合文化旅游的各种资源, 放大产业效益。换句话说, 文化旅游创意人才应该具有复合素质, 不但需要具有创意灵感, 而且还需具有项目运作能力和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

因此,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涉外旅游、海乘、饭店、景区、旅行社、会展、导游等一线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 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旅游服务与管理能力,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实用人才。人才的素质结构见表2。

根据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特征, 以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为依托, 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 将所有课程分为英语类课程、旅游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等模块教学, 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实用性与开放性。为了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能力, 引入了不同级别的国内乃至国际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 实施双证书教育, 即要求本专业学生 (一般在二年级) 考取剑桥英语等级证书 (BEC证书) 和毕业前考取相应的旅游英语专业证书 (全国外语导游资格证书) 。

2.2 改进旅游英语教材, 加强学生旅游文化和综合素质培养

旅游英语属于专业用途英语, 强调英语的专业目的, 所以旅游英语必须与旅游环境相结合。河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在面向世界开放的同时, 旅游英语的教学更具现实意义。由于河南培养的旅游英语人才主要以河南为工作环境, 因此在确定旅游英语教材内容的时候, 不仅要注意确定教材的普遍性, 例如:关于旅行社、饭店宾馆和交通运输各部门的情况介绍, 这些内容在全国统编旅游英语教材中体现得较好, 同时还应注意教材的具体性、针对性和地方性。对于河南而言, 各旅游院校应统力协作, 分工编写基础性地方旅游英语教材《文化河南-壮美中原》, 在教材中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例如在“人文景观篇”要介绍安阳阴虚、龙门石窟、白马寺、少林寺、中岳庙、开封铁塔、清明上河园、开封府、包公祠、相国寺、郑州商城遗址、南阳卧龙岗、医圣祠、李时珍墓等历史文化古迹;“自然景观篇”应涉及到豫南的鸡公山、豫西的地下溶洞、豫北的太行山、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河南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青天河风景名胜区、河南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河南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以及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等;红色旅游篇应包括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陈氏将军祠、商城县金钢台红军洞群、桐柏英雄纪念馆、确山县杨靖宇纪念馆、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豫北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博爱寨卜昌野战军九纵司令部旧址、豫东的淮海战役纪念地、竹沟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以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等为代表的时代精神传承旅游区等方面的内容[3]。只有这样, 才能加强旅游英语教材的地方性和实用性, 才能加强学生的旅游文化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也只有在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原历史、地方特色旅游文化, 比较与研究其在西方文化中的表达范式, 探讨其在一定背景条件中的最佳英文诠释方式的基础上, 才能创造性地为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出创意旅游产品, 才能有效地向境外游客传递河南地方文化的魅力, 提升河南文化旅游的层次, 促进河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2.3 改革教学模式, 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地方特色文化的引入和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性特征都要求人们改革传统的旅游教学模式, 强化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包括课堂实践, 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

课堂实践就是以听说读写译能力训练为目标的实践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 实行“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源收集材料, 然后纳入课堂讨论、进行课堂演示、旅游事例分析和导游中英文模拟讲解训练等。

其次, 实施交际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清除知识盲点。交际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语言交际, 而交际能力正是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目的。交际能力培养可通过角色扮演 (Role play) 、小组讨论 (Group Discussion) 、解决问题 (Problem—solving) 、演讲汇报 (Speech Report) 、情景会话 (Situational Dialogues) 等途径。以情景会话为例, 在每一次角色表演过程中, 学生都会发现在平时很熟悉的场景中运用英语与他人沟通时, 肢体语言、语音语调、表情仪态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而这些问题却是以后工作中最常见和很容易忽略的隐患。运用交际教学法在真实的环境中放大细节, 使学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杜绝隐患。

此外, 可以运用现代化科技构建“多媒体资源—旅游影视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高科技教学模式, 能够解决教学资源和课堂管理中的难题。首先是动感画面和丰富的信息量更高程度地激活课堂气氛, 多媒体、影视、网络结合在一起, 能将最新、最实用的情景交际转化为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上, 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场景中进行交际, 为学生提供更多形式的课堂活动和沟通情景,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 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模式还能为英语老师提供旅游专业知识的来源,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成长为旅游英语专业的双师,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匮乏。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完备的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包括语音实训室、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室、导游模拟仿真实训室、旅游营销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国际文化体验中心等。校内实训实际上是对旅游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延伸和补充,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跟涉外业务较多的大中型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涉外大酒店加强联系, 为学生开辟较多的岗位实训基地。根据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的季节性或节庆旅游的特征与实际需要, 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到实训基地实习或顶岗工作, 一般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为6至8个月, 由企业专家和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实习考核。譬如实习结束前让学生选择或模拟相关的文化旅游景点, 用英语进行导游讲解, 然后引导学生开发景区周边的相关资源, 要求学生现场设计, 制定相应的创意开发方案, 结合口语导游能力和景区资源开发方案给出实习考核综合成绩。这样, 通过加强学生在旅游企业的顶岗实践、实习指导和考核办法的改革, 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旅游英语的兴趣与钻研, 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总之, 河南旅游产业的国际化背景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呼唤着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呼唤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们应以丰富的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 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职旅游英语人才为目标, 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充分融入到河南省旅游英语教材中, 加强学生的旅游文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改革教学模式, 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涉外旅游企业的实践中深入地理解地方旅游文化, 大胆探讨其在西方文化中的表达范式, 从而更加有效地向境外游客传递河南地方文化的魅力。通过大力培育创新型旅游英语创意人才, 充分发挥技能型人才的创意策划作用, 用文化创意开发旅游资源, 以资源开发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文化创意打造旅游产品, 以产品创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文化创意强化旅游营销, 以市场拓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用文化创意引领旅游消费, 以扩大消费促使产业结构升级[4]。可见, 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创新型、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对全省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 对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战.新形势下河南旅游业相对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商贸, 2012 (3) .

[2]黄书生, 等.应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建设[J].职教论坛, 2012 (33) .

[3]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上一篇:华为的创新力下一篇:经济法体系的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