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业

2024-05-26

河南省旅游业(精选十篇)

河南省旅游业 篇1

1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分析

1.1政策与理念基础

我国现在正处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2011年国务院正式将“中原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使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发展区域。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争取到2020年, 全省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8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7800亿元。旅游业不与农业争土地, 不与工业争资源, 不与服务业争市场, 是一个能为整个中原经济区建设添活力、添效益、添形象、拓市场的综合生态产业。最近几年, 旅游业发展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与旅游发达地区的距离还相差甚远。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提升中原经济区旅游产品层次、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有效路径。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必将催生出新产品、新业态, 他们将成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新的创新力、生产力。各级政府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开始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大融合。如郑州市提出要树立大旅游理念, 即融会贯通旅游产业发展六要素, 积极开发旅游衍生产品与服务, 提高附加值;加大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其他服务业的相融互促力度, 积极开发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培育拓展旅游高科技生态农业、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新行业。旅游竞争力是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品及市场开发能力、产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反映, 而旅游产业融合将能大大推动旅游产业创新,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最终提升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

为了使农业与旅游业充分融合发展, 2013年, 河南省旅游局建立了河南省旅游乡村网, 以旅游信息服务与旅游电子商务为依托, 致力于充分挖掘、整合、推广省内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与网上营销平台, 为旅游爱好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资讯服务与旅游产品预订服务。

1.2发展基础

2014年, 河南省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58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4366.20亿元。尽管有着可喜的成绩, 但与旅游大省的距离还相差甚远。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而旅游产业要素发育不完善、产业融合度较低、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等是最重要的阻碍因素。

相比之下, 在旅游业发达的欧美国家, 产业融合后而出现的集团化使得旅游企业的规模更强大, 纵向和横向联合更紧密, 服务链条更畅通, 服务质量也更有保障, 旅游业发展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下, 旅游竞争力也自然就提高了。如美国的American Express, 英国的First Choice、Thomson Holidays和Thomas Cook, 德国的TUI、C&N Touristic、Re We, 这些大型的旅游集团都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实现了将旅游产业的各环节转化为组织内部关系, 从而控制了国内近90%的市场份额。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产业融合并实现企业集团化将是必然趋势。

1.3交通基础

自古以来素有“九州腹地, 十省通衢”之称的河南, 地理位置优越, 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 在全国综合运输框架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陆路交通核心枢纽作用。优越的交通条件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 交通先行;中原崛起, 交通先行;三化协调, 交通先行”, 全省树立“客运零距离换乘, 货运无缝对接”的理念, 力争实现“人便其行, 货畅其流”,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些都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河南交通的迅猛发展和完善。截至2013年底, 全省的铁路运营里程达5156km, 快速铁路达到865km, 高速公路达到5859km, 普通干线公路达到1.8万km。新郑国际机场已开通143条航线, 通航城市达到83个。此外, 乡镇已经达到全部通车, 乡镇和行政村的客车通车率也接近98%。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河南省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极强。河南的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也为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策略分析

2.1合理布局与整合

建立在互赢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联动, 能够通过能量流、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深度融合。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源先决条件, 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在开发过程中, 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 还要符合农业生产的基本理论, 如在近郊区比较适合建设生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花卉观赏、园艺农业、设施农业及果菜种植、采摘、水上观光垂钓等体验农事劳作的观光项目, 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农业生产与旅游经营成分比例控制是走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一个成熟的观光农业园不单要重视农业景观建设, 开发其旅游功能, 也要重视农业生产功能的培育和保护。在外部, 要将其纳入区域旅游发展布局的系统中, 防止低质量粗放发展和简单重复建设;在区际间, 要突出自身特色, 开发出绝对竞争优势的农业旅游园区。在内部, 要顾及到各功能区的整体协调, 做到通盘考虑、整体优化。同时, 园区与周边农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园区规划应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因此, 整体规划、优化布局、保护生态、创新兼顾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2.2差异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从资源禀赋上来说, 河南省各地地域差异比较明显, 农业旅游资源类型也各不相同。在以往的开发中, 很多地方盲目模仿, 呈现过度商业化趋势。针对河南省实际, 要充分利用农村旅游地资源, 营造符合旅游者期望的农业旅游环境;注重绿色产品的推出;多增加参与性强的农事体验活动;开发出具有农业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出和乡村特色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差异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此外, 要注意加强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科技的注入, 使农业产品变成旅游产品。

2.3畅通营销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 旅游支付方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 火车票、汽车票、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等都可以在线上购买, 各大旅游网站, 譬如途牛网、携程网、同程网等都在提高这种服务。线上操作一方面方便了游客的购买, 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景区、酒店的影响力, 提高认知度。因此, 河南省的农业旅游景区也要尽快转变自己的营销模式, 重视网络资源的利用, 及时更新网页并发布有用的信息;条件允许的, 要尽快融入到智慧旅游时代的大潮, 逐步形成自媒体营销平台, 如, 在景区内设二维码, 游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景点信息并在消费后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赵静.关于旅游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 22 (02) .

[2]姜永辉, 姜若愚.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联动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 2013 (02) .

河南省旅游业 篇2

.【摘要】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河南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成果显着,已开始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挺进。实践证明,发展旅游业能够增加国民经济收入,赚取外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本文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为河南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旅游业;经济效益;统计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地方政府对旅游的认识和定位,大体经历了从隶属于外交政治事务的政治事业,到独立于外事业务的政治与经济性并重的新兴经济产业,再到各地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最后到现在各地的新支柱产业、三产的龙头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这样一个产业地位日益突出、功能日益重要的发展过程。“十一五”规划中,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河南重点培育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2008年,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更是把这种重视进一步提升到“旅游立省”的高度。但是,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本文采用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研究河南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找出影响河南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以期望为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一、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已开始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挺进。河南实现旅游强省、旅游立省的跨越发展,既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便捷的交通设施以及不断壮大的旅游产业集群赋予了河南旅游业很大的优势。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是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数量多、品位高,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在河南广阔的土地上,点缀着嵩山、云台山、白云山、伏牛山、鸡公山、尧山(石人山)、太行山大峡谷、牛尾山(伏牛山之尾)等名山大川,绽放着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等奇花异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此外,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市场运营机制的不断完善,河南旅游产业不断壮大,逐步走向了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格局。

当然,河南旅游业尚存在的劣势也不容忽视。观念的落后导致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因当地政府财力有限而未得到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也很有限,河南旅游企业整体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融资能力较差。就旅行社而言,小、弱、散是其显着特征。

2006年国务院发出通知明确提出“加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等集中连片旅游区的规划,推进跨省区旅游合作”。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2008年,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更是把这种重视进一步提升到“旅游立省”的高度。近些年来,寻根旅游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河南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确立发展方向。旅游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是明显的,江南秀色、沿海风光、西部荒原、冰城奇观,周边旅游省份对游客的分享,也要求河南以更高的姿态、更好的服务来吸引、招徕游客。

二、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分析

旅游业经济效益是指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实现所需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作为

经济活动,就是研究用较少的资源占用与劳动耗费来获取较多的产出,但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产业,还需考虑其间接经济效益,即旅游业的发展对相关行业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对河南旅游业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认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找出影响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应发挥的因素,为河南的旅游开发工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旅游业对河南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业收入效应分析

旅游业对河南省经济的直接作用(见表3-1)。1997年,旅游收入占河南省GDP的比重为5.64%,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9.45%;2008年,旅游业的总收入占到了GDP的8.65%,是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20%;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总的来说,从1997-2008年12年间,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稳步增加。旅游业已成为拉动河南经济社会增长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注:1997-2004年旅游外汇收入按1:8.2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

(二)旅游业就业效应分析

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其产品的绝大部分是以劳务的形式体现的,为旅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手工劳动所占比例较大。在安排和解决就业问题上,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000年河南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员约为21817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数据的统计口径是相当小的,它只是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没有包括旅游区附近摊点的从业者,所以,建立在此数据基础之上的分析,也只反映出旅游业就业效应的一部分。到2006年末,这一指标总数已经达到了73528人,其中,星级饭店50693人,旅行社12117人,其他旅游企业10728人,比2000年增长237.02%。河南省2006年年末从业人员合计为5719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318万人。从数据上看,河南省旅游业对全社会从业人员的贡献是很小的,只有0.13%,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农村大量隐性失业人员也被统计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之内,所以这一数据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而从旅游业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贡献率来看,这一数字是0.56%。当然,这只是就业的一部分。

根据旅游组织资料介绍,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可以增加5个就业机会。因此,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河南省2006年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员约为7.4万人,那么间接就业人数将是37万人,所以,河南省旅游业总的从业人员为40多万人。因此分别占到了当年河南省全社会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的0.77%和3.35%。

(三)旅游业创汇效应分析

依据旅游收入来源不同,可以将旅游收入划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或旅游外汇总收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入境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全部花费。通常,国际旅游收入都以美元表示。国际旅游收入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收汇能力和对该国国际旅游收支贡献的大小。

如表3-2所示,河南省旅游创汇从1991年以来高速增长(平均增长率23.2%),使得河南省旅游创汇在2008年达到了3.7443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还不够大,但对一个内陆省份来说,旅游业能有这样的创汇额实属不易。

由于受时空距离及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外贸出口额方面,虽然在总量上增长较快,但与全国相比,河南省的增长速度还没有跟上全国出口增长的节奏。

三、河南省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分析河南省1997-2008年旅游收入的数据发现,国内旅游收入在河南省旅游总收入所占的比重一直在95%以上,而且这些年来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9.5%)明显超过了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3.3%)。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有必要对影响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

(一)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1.影响因素的选择

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内旅游收入人数、居民人均花费及包括交通条件、服务设施、接待机构设施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等。经分析,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X2/万人次),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4/元),并以公路里程(X5/公里)和铁路里程(X6/公里)作为相关基础设施的代表。为此设定了以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Y=+X+X+X+X+X++

其中,Y为第t年河南省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到了1999~2008年关于河南省旅游业的统计数据,如图4-1所示。

2.模型的估计

利用Eviews软件,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

t=-461.0832+0.072X2+0.5067X3-0.0060X4+0.0608X5+

0.00000103X6

3.模型的检验

由于R2较大且接近于1,而且F=1256.999>F0.05(5,4)=6.26,所以国内旅游收入与上述解释变量间总体线性关系显着。但一方面样本容量为10,引入了5个解释变量,所以模型的估计结果可能并不可靠,过高的拟合优度可能提供的是虚假信息,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t0.025(10-6)=2.776,不仅X3、X4、X5、X6前面的系数估计值未能通过t检验,而且X4、X5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解释变量之间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此外,DW=2.2054,根据DW检验,因模型包含变量较少,无法确定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现象。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每个要素都与国内旅游收入Y具有较高的相关系

数,而且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二)消除多重共线性

消除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逐步回归法、岭回归法、增大样本容量法,本文经过选择,将采用逐步回归法来修正多重共线性。逐步回归的基本思想是将变量逐个地引入模型,每引入一个解释变量后,都要进行F检验,并对已经选入的解释变量逐个进行t检验,当原来引入的解释变量由于后面解释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显着时,表明可能出现引起严重多重共线性的变量,应经多方面对比,保留最优的变量,而将其他引起多重共线性的变量剔除。逐步回归法的好处是将统计上不显着的解释变量剔除,最后保留在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不明显,而且对被解释变量有较好的解释贡献。

其具体步骤先用被解释变量Y对每一个所考虑的解释变量X2、X3、„、X7做简单回归,然后以对被解释变量贡献最大的解释变量所对应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再逐个引入其余的解释变量。经过对各个引入新变量模型多方面的综合比较,保留2改进最大,且不影响原有变量显着性。经逐步回归,使得最后留在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既是重要的,又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最后修正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回归结果为:

t=-149.0336+0.0726X2+0.0213X

3(27.5295)(0.0046)(0.0086)

t=(-5.4136)(15.6383)(2.4821)

=0.998656 2=0.998272 F=2600.823 DW=1.7696

(三)结论

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旅游人数X2增加1百万人和城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X3增长1元时,国内旅游收入Y将分别增长726万元和213万元。因此,为了加快河南省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应积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扩大旅游消费需求。

四、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综上分析,“旅游立省”战略符合河南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内外部环境的实际,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是实现我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针对目前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结合以上分析,对现阶段河南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

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极广、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性产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主导”不是“政府主干”、“政府主财”,也不是“政府主宰”,更不是事无巨细全由政府进行管理。在行使职能的范围上,应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把握好干预范围和干预程度。在行使职能的性质上,应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实现由人治行政到法治行政的变革。

(二)打造人文旅游精品,突出河南旅游特色

旅游产业在开发过程中如果面面俱到、产品雷同、缺乏特色,就不会引起游客的兴趣,影响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比如以少林武术文化为特色的少林寺和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温县陈家沟、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龙门石窟和洛阳白马寺、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安阳殷墟、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古都开封、寻根问祖为特色的新郑黄帝故里等。这些旅游景区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河南应紧紧抓住这些中原文化特色,加大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介,力争创出河南知名品牌,从而推动河南省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分析 篇3

河南省的旅游虽然起步于五十年代,但是有了较大发展还是从1978年我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仅2009年上半年河南省接待旅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幅度达到21%,超过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2009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省旅游人数达到两千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目前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开辟的国内航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以及港澳地区,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路网。将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紧密相连。“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为河南省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上河南省位于我国版图中央,资源丰富,文化优势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进一步的吸引了国内客源来河南省旅游消费。

在基础设施上面,随着近些年来旅游业的逐渐成熟,河南省结合各种经验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进一步提升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准。1978年全省可接待国境以外游客的旅馆仅仅六家;到1990年达到三十七家,到2012年高达七十家。河南国际饭店、洛阳友谊宾馆、洛阳牡丹大酒店、开封东京大饭店等一系列的酒店都为接待外国宾客提供了便利舒适的服务。旅行社也层出不穷,洛阳国际旅行社、河南省国旅、中国青旅等旅行社组织在河南省旅游公司统一管理下日渐繁荣。

资金投入方面,河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纳入国民经济之中,要求各级政府给与旅游业发展政策并高度重视其实施状况。

虽然在河南省各地市都重视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之时,还是凸显出了河南省旅游业中的问题和劣势。第一,旅游资源中知名度高的景区较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仅有三处,知名度较低,宣传不到位。第二,与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慢,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服务设施水平低,政府财力有限也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第三,旅游行业人员素质较低。河南省人口较多,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经济不够发达,在人才引进上受到诸多限制。目前,河南省旅游业缺乏高层管理人员、缺乏高级领导者、缺乏经济规划和区位优势规划,服务人员外语能力差、接待外宾能力有限,一些景区服务人员低,尤其是知名景点附近“宰人”现象屡屡发生。第四,河南省内许多景区面临着停车位少、房间少,甚至连基本的三餐都无法满足,在开发景点时候忽略了对于市场的开发。

面对河南省的旅游优势和劣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对旅游业重新规划整合,让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支柱。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抓准河南省旅游特色,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水平化。从经济层面加大投入,合理使用产业资金,用最少的钱得出最大的效果。焦作云台山学习成都九寨沟的管理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用大巴、旅游讲解等标准化管理和经营既保护了自然景区的环境,又取得了良好声誉,是一箭双雕。

其次,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更新自身观念,树立以市场为中心、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在旅游产品的开放商,既要结合国内需求,又要走出国际风范。一方面要加强宏观管理,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旅行管理体制。从根本层面上改善河南省的旅行环境,树立河南省旅游新形象。

再次,加大宣传力度,走出局限思维,重塑河南旅游新面貌。通过大城市投放广告、传单、以及央视广告、地铁广告进行全方位介绍,用唯美吸引人的手段感化顾客。旅行社要和旅游主管部分、铁路部门进行合作协调,开通直达专列,提升交通便捷程度。同时要重视河南省省内教育,办好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提升旅游从业者素质,培养旅游业复合型人才。尤其对于当前旅游体验师培养上,加大力度和投入,促使其走出国际路线反哺河南旅游业。

最后,实施抱团、品牌战略。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立足于特色而突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精品路线,进行品牌营销。例如洛阳应该着重突出河洛、汉唐文化,依托伏牛山系景点和中原文化博大精舍、洛阳国际牡丹花会等合力推出“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招牌集合。做大、做强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名人古迹游览,挖掘河南省文化底蕴,扩大旅游业影响力。

旅游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南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我们必须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合理规划,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同时贯穿到旅游建设、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切实保证旅游资源造福国民、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长盛不衰。

论旅游业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篇4

一、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一)旅游资源优势

1.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其北部有太行山、王屋山;南部有桐柏山、大别山;西部有秦岭、伏牛山环绕;中部有嵩山、横贯河南700多公里的黄河。辖区内自然形成的山川、河流、峡谷、洞穴、涌泉等景观宜人,深受旅游者的青睐。尤其是信阳市辖区鸡公山、巩义市辖区雪花洞、林州市辖区林虑山;鹤壁市辖区的大伾山、云梦山;焦作市辖区的云台山、王屋山等,久负盛名的中州四大名泉:辉县的百泉、安阳的珍珠泉、西平的龙泉、修武的马坊泉,每年都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旅游者。

2. 名胜古迹大放异彩。

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发掘于安阳,中国人文始祖黄帝生于河南新郑,中国经历30个王朝,有20个在河南建都。据《中国名胜词典》记载,河南名胜古迹达226处,分布在全省80多个市县,华夏五千年文化遍及河南各地,中华第一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3. 人文资源灿若繁星。

河南山河壮丽,人文景观荟萃,郑州“二七”纪念塔、黄河游览区、确山县中央中原局旧址、兰考焦裕禄墓、林县红旗渠,以及“农民的儿子—史来贺”、“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张荣锁”,“巾帼女强人—刘志华”等,都是河南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战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他们带领群众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关注。郑州“宇通”、安阳“安玻”、新乡“新飞”等先进企业的干部带领职工锐意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的品德,都成为河南省人文旅游资源的“亮点”。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优势

1. 旅游资源可进入性好。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大省,随着全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定假期增加,尤其是河南交通比较便利,省内旅游资源比较多,分布区域相对集中,这为旅游资源进入旅游市场增效创收创造了条件。

2.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

河南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质量高。在全国形成旅游热的大环境中,河南及各地市都注重旅游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旅游市场需要旅游资源,旅游者更需要开发好。当前,旅游业发展正遇好时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3. 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增收创效明显。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迅速发展,为旅游服务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据省旅游局资料介绍,截止2006年底河南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89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0家,出境游组团社22家),旅游星级饭店46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4家,四星级饭店38家,三星级饭店182家),导游员1.2万人,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297家(其中4A级旅游区50家),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二、旅游业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河南省委、省政府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曾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和《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文件。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旅游业已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成长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旅游业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现代旅游中,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都有旅游消费行为的出现,不仅能为旅游地带来商业机会,而且会影响到旅游经济发展。以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实践例证,发展旅游业不仅能使旅游地相关产业受益,而且能够起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能够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就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而言,最重要的经济作用之一,就是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外汇收入,提高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旅游业以超出常规的速度发展,2006年的国际旅游收入高达300亿美元,成为国家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增加外汇收入,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能够起到关联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了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服务、轻纺工业、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邮政通讯等部门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旅游地的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产品的创收,充分发挥其产业联带功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

(三)能够增加内需,回笼货币

就国内旅游而言,它对经济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的渠道,加速货币回笼速度和扩大回笼货币量。目前,我国居民手中的结存购买力很大,这对市场形成了强大的潜在冲击力。发展国内旅游就成为吸纳居民节余购买力、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市场稳定的重要渠道。

河南省旅游景点导游词 篇5

大家好!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得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1那么,千千万万佛像是何人所谓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得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甘肃天水得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行车约40分钟,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得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因古代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得山脚下。另一座为西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得主要景点。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相传两山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得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得风景区。自唐代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得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龙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龙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得门,就得名龙门。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景点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点,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历史,意义,你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没什么好看得,仅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这些情况以后,你就会觉得你所看得东西是非常有价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龙门前,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个龙门石窟。

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篇6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點,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技术系统。[1]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处连通东西、贯穿南北的交通位置,在我国的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旅游局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全国发展旅游的重点是“自然生态看海南,少数民族风光看云南,人文历史景观看河南”,本文将对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

河南省地处黄河流域,中国的中原腹地。悠悠黄河,蕴育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凝炼、积淀下来,在河南16万7千平方公里大地上筑起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巍巍太行,绵延秀丽,婀娜多姿,多处国家级风景区令人向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学观赏价值

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人们到这里观光、度假、疗养,达到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目的。河南省位于我国南北自然过渡带上,兼有暖温带和亚热带两大自然带的特色,有着豫北太行山的秋叶纷飞、银装素裹,也有豫南鸡公山的丛林茂密,四季长青;东西跨中国地势的两大阶梯,东部黄淮平原,辽阔坦荡,沃野千里,黄河远眺源远流长,天水一色;西北太行峡谷,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云台山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以山称奇,以水叫绝,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南部鸡公山奇峰怪石,“大者嶙峋耸峙,小者造化精灵”,中岳嵩山,雄浑刚毅,人杰地灵。河南河流如网,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百泉湖,烟波浩渺;富有南国旖旎风光的南湾湖,吐珠喷玉;千姿百态、神奇曼妙的自然溶洞,都独具特色、美不胜收。

(二)科学研究价值

众多的自然风景区,在地理学上都有某种特殊性,是由特定的地质作用和气候条件形成的,是人们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焦作云台山被誉为“北方岩溶地貌”、“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园区以单面山体构造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园内形成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都与这里的造山运动和流水的自然侵蚀分不开。据考察研究表明:云台山在远古时代乃是一片海洋,由于地壳隆起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的造山运动时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后来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道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面进行侵蚀,加之石灰岩的岩性松软,形成的瀑布、泉和河流的钙华阶地、钙华瀑、钙华滩等,是我国北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南方相比,我国北方水少天寒,并不利于岩溶地貌发育,所以,云台山岩溶地貌的形成,主要不是水参与的化学变化,而是以断裂、崩塌构造等物理因素为主的自然破坏,与南方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化学溶蚀是不同的。[2]鸡公山有“天然植物园和天然药草园”的美誉,和这里“一山有四季”的气候特征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有关。可见,风景名山对研究地质地貌、气候植被自然带等,都具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历史文化价值

河南省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6000年前的阳邵文化、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等遗址,都证明了中原地区已进入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灭亡的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春秋礼器、战国车马坑、汉代画像砖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艺术等,无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河南博物院的大气磅礴、少林功夫的高深叵测、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清明上河园的宋都风情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无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漫漫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都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记录历史的书页,一个古老的风景区就承载着一部历史。

(四)革命教育价值

河南省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610多处。如郑州“二七”纪念塔、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记载着革命前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鲜血的英雄事迹;林州“人工天河”红旗渠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展示了党的好干部“心系人民、廉洁奉公、事实求实、不怕困难”的公仆情怀,这些都成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党政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五)经济价值

近几年,河南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2015年,河南省旅游业再创佳绩,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5.1亿人次和50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5%[3]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直接或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金融、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旅游一动百业兴”。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承接东西、贯穿南北,自古就有“十省通衢”的美称。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郑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大都在50~100分钟之间。以郑州、洛阳、商丘、信阳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连接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宁西五大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车通向全国各地。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新郑机场是内陆地区的一流国际航空港,通往曼谷、洛杉矶、悉尼、巴黎等国际大城市。但另一方面,又存在过往车多,始发车少,对游客在此的滞留时间限制较大;民航的运营问题导致国外游客很少从空中走廊到河南观光旅游;还有些距城市较远的偏远景点,公路等级较低甚至没有公路,路况较差,或没有直达车,客源稀少。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只看周边大城市的交通,更要关注资源地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状况。如林州市有安林高速相通,而洪谷山(林州西南合涧镇三池村)却没有直接通往林州的公路。

nlc202309012143

三、客源市场

再好的旅游资源,没有客源市场或客源不足,资源的开发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所以,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评价的主要指标。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南北长、东西宽的特点,根据客源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原理,游客60%来自本省,河南省虽是人口大省,但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并不高,旅游消费能力不强。据调查,我们滑县教师系统中没有到外省旅游过的人接近半数,河南的景点也只是去过少数几个。周边接壤的山东、河北、湖北、陕西、山西、安徽六省,也都不是整体水平较高的经济发达区,市场比例都不超过5%,全國主要客源输出地如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因距离较远加起来只有10%多一点。国外客源市场也主要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而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吸引力很小。[4]目前河南发展旅游的客源市场明显不足。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潜力巨大,适合中长期开发。

四、基础设施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许多方面,旅游地除了资源本身的价值外,还要有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和配套的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这些设施决定了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也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目前,全省有星级酒店和旅游涉外饭店33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15家,三星级酒店113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5]但旅游区(点)的建设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远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需求,一些热点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还相对滞后,旅游景点购物、娱乐十分欠缺,游客“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河南地处中国南北的中点,北通京津冀、南连珠三角、东接长三角三大经济发达区;亚欧大陆桥承东启西的关键点,是欧洲、西亚各国通往中国的陆上通道;河南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3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拥有世界遗产,就有了发展旅游的世界品牌。借助“中部崛起”战略,搭乘“一带一路”快车,重塑河南形象,提升河南品味,以“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的优势,唱响中国,走向世界,有条件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314

[2]焦作网—焦作晚报,2014-7-21

[3]中国行业研究网,2016.1.19

[4][5]河南旅游网

河南省旅游业 篇7

1.1 自然景观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 亚欧大陆桥东段, 东临嵩岳, 西依秦岭, 南望伏牛, 北靠太行, 有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少林寺名胜、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区、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渡沟”等景点, 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1.2 人文景观

“洛阳牡丹甲天下”, 洛阳以盛产牡丹而享誉中外;周朝的周王城天子驾六是难得的人文景观;唐代僧人玄奘故里、唐朝诗人白居易故居、杜甫墓、汉朝的汉光武帝陵、著名的龙门石窟和著名的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 每年元旦, 中外朋友都要聚集于白马寺来聆听“马寺钟声”, 用10下钟声消除心中一切烦恼。

2 洛阳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2.1 资源优势

(1) 地理条件优越

洛阳位于亚热带过渡地带,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雨林气候, 年平均气温14.2°C, 降雨量546毫米。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 境内有黄河、洛河、涧河、河、伊河以及两座大型水库,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组合。

(2) 动植物资源丰富

洛阳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属、2308种及198个变种、6个变型。洛阳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全市有陆栖脊椎动物342种, 其中有珍稀动物190余种, 天然药物480余种。

2.2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

洛阳作为古都城市, 文明中外。从夏朝开始, 先后有商, 周朝, 东汉, 曹魏, 晋朝, 北魏, 隋朝, 武周, 后梁, 后唐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朝代较多, 历史较长, 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天下名园重洛阳”, “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习俗, 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3 经济和旅游开发优势

洛阳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城市第43位, 经济总量比一些省会城市还高, 是中部六省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五位的城市, 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仅此于省会郑州。经济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洛阳从90年代起就不断加大硬件建设投入, 为洛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3 洛阳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体制

与全国大多数旅游区一样, 洛阳市的旅游也存在管理体制上

陕西科技大学王聪颖颜毓洁刘洋

的问题。土地利用关系和管理体制不顺, 政府职能不够明确。突出表现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旅游管理上不能统筹安排, 重复现象比比皆是。

3.2 开发单一, 开发层次不到位

据调查, 很多游客去洛阳的目的是奔着洛阳牡丹和龙门石窟的, 说明目前开发的旅游资源中大部分没有开发到位, 而且休闲旅游产品的影响力较小。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旅行社、星级饭店数量跟不上, 旅游企业的散漫制约了旅游业的纵横发展, 产业效益无法放大。

3.3 人才因素

洛阳市旅游业近年来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在旅游管理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管理人才的认识还很不到位。没有很好引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 系统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综合旅游的意识不够强烈。

3.4 不和谐的人为因素

一是景区的规划不够合理。投资者大都在景区附近建商店、饭店, 规划不够合理, 破坏着景区的整体效果美。二是停车场的问题。停车场的位置布局不合理, 往往离景区太近, 造成了交通阻塞, 而且也破坏了景区的安谧之美。洛阳旅游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必须抛弃资源掠夺式开发的老路子, 实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

4 洛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树立综合旅游发展观念, 走政府主导型发展之路

旅游业的发展最忌单一, 要大力发展旅游的关联产业, 培育综合旅游产业体系, 围绕“饮食、住宿、游玩、学习、购物、娱乐”来展开。应创建旅游景区的“亮点”和“卖点”, 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建立和完善旅游景区的促销机制和方式[2]。让顾客买的放心, 用的舒心。另外, 可以在景区设置一些新颖的娱乐活动, 推磨、纺织、水中滚球、水上摩托等文艺娱乐活动, 吸引游客游玩下一个景点。最后, 可以在市区设立风味美食一条街, 让晚间的娱乐更加丰富多彩。

确定政府主导发展战略, 建立新型管理体制,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洛阳市政府要把旅游作为区域支柱产业重点扶持, 同有关部门紧密结合, 建立一个综合性协调机构, 以促进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4.2 加强软硬件建设, 做好基础性工作

首先, 要尽快改善外部和内部交通条件。结合地理环境, 着手考虑修建到各大城市的航线, 以及各地小型旅游机场, 积极发展航空旅游。市内通往各旅游景点的道路要逐步扩建和硬化。

其次, 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引进高级旅游专业人才, 建立专门的导游培训学校, 扩大培养的数量, 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最后, 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媒体的广泛联系, 利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共同策划宣传旅游地的活动, 抓住2010年上海

参考文献

[1]肖佑兴, 明庆忠, 李松志.迪庆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21 (1) :93~96.

[2]罗明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J].学术探索, 2008, (1) .

[3]费郁光.黑龙江省滑雪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 .

[4]田广增, 李丹.河南省林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

[5]张艳艳.天津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旅游经济, 2010, (4) .

河南省旅游业 篇8

一、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 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 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 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 形成明确、稳定的引导及鼓励, 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 摒弃“三高”经济增长模式, 倡导“三低”经济运行模式,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9年9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同年11月25日, 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会议认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 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推进节能环保, 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总体要求指出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节能环保, 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合理利用资源, 强化旅游业发展科技支撑, 丰富文化内涵,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与中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 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 推行低碳旅游、倡导低碳消费是河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式。

二、低碳经济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 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 加强了对高能耗产业市场准入管理, 停止审批焦化、电石、铁合金、化学制浆 (草浆) 、酒精等项目, 从严控制产能过剩的电站项目和规模小的化工项目等。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利用天然气和煤气、提高环境绿化率, 维护自然的碳汇能力。一些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减排效应显著, 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作为河南省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之一———旅游产业,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发展低碳旅游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 河南省旅游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各项指标与“十五”末相比实现倍增, 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预计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 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虽然河南省旅游业在经济产业中地位进一步提升, 综合带动作用也更加突出。但是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几个问题。

首先, 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与利用。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盲目开发旅游景区 (点) , 在旅游景区 (点) 的建设中重开发, 轻保护, 使得景区 (点) 布局分散, 整合不足, 同质化严重, 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损害和浪费。同时旅游景区 (点) 的吸引力弱, 知名旅游品牌不多, 游客以观光为主, 停留时间短, 消费水平低, 并且客源波动性大, 节假日热, 景区游客容量超载, 从而增加了碳排放量, 导致旅游景区 (点) 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较弱, 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差。

其次, 旅游企业运营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旅游企业运营中主要包括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和运输业的参与者, 在生产运营过程中, 一些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使用高碳排放、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产品, 不仅浪费了许多资源而且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最后, 旅游参与者低碳环保意识的不足。

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高碳化趋势, 虽然大多数旅游参与者对低碳旅游持积极态度, 但是多年的生活习惯成为落实低碳措施的阻碍,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旅游参与者对低碳认识水平不足和存在误区, 导致不知道该如何实施低碳行为。

三、河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抓住“十二五”时期发展机遇, 立足满足人民群众旅游需求, 把旅游产业放在国民经济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 放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 放在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去考虑, 充分发挥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综合优势, 全面释放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巨大潜能, 倡导旅游参与者从低碳技术、碳汇潜力和低碳生活方式三方面大力推行低碳旅游。

(一) 积极发展和运用低碳技术

1. 旅游资源开发

为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利用生态学理论和循环经济法则, 创建低碳循环型景区。结合国际相关绿色环保标准和国家出台的政策要求, 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环保与开发的地方性法规, 在景区创建中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审批、景区容量规模的控制、景区配套设施智能化、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控制要求。从而降低碳排放量, 实现创建低碳循环型景区。并且在河南省大力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时应采用低碳循环型景区的示范推广机制。目前焦作市通过发展旅游把黑色煤城变为绿色山水城市, 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全国范例, 被全国旅游界誉为“焦作现象”。栾川县以旅游业为引领, 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向“中国旅游强县”跨越的“栾川模式”。把这些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 有效控制资源消耗, 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典型模式, 在不同层面进行经验总结, 积极稳妥全面规范化推广低碳循环型景区。

2. 旅游内容确定 (1) 旅行社

在旅游行程中, 旅行社企业为了树立绿色品牌, 可以通过低碳绿色营销, 为游客设计出可行的低碳旅游产品和线路。特别是在旅游节能减排的重点之一交通方面, 相关资料显示, 航空飞行交通占总排放量的3%, 预计到2050年会达到7%, 其他旅游交通、住宿和相关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1%-3%。因此, 当旅行社在设计线路和选择交通方式时, 结合河南省各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优势, 应采用低碳技术装备、降低燃料消耗的交通工具, 尽可能实现低碳组团。

(2) 旅游餐饮住宿

旅游活动中餐饮住宿占用了旅游消费大部分的能源和水资源, 为了倡导绿色消费, 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 餐饮饭店应坚持低碳清洁生产和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比如利用风源热泵系统或地热提供热水和蒸汽, 利用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 提高综合节能效果。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员工培训管理、客人宣传教育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从而使旅游餐饮住宿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二) 在旅游中发展碳汇潜力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能力。有关资料表明, 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 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因此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根据河南省林业厅统计数字显示, 2008年全省有林地面积502.02万公顷, 森林面积336.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16% (林木覆盖率26.53%) ;与2003年相比, 全省森林面积净增66.29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提高3.97个百分点。特别是, 栾川县地处洛阳市区西南, 栾川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83.3%, 名列河南省第一, 有“中原肺叶”之称。河南旅游各地可根据自身地理森林特点, 增加景区森林覆盖率, 加大绿化面积, 有效的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 保护和美化旅游区环境。

(三) 倡导低碳旅游生活方式

1. 发挥政府引导宣传作用和加大政府执法监管力度

低碳旅游应以政府主导为动力,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引导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从而实现河南省的低碳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全省低碳旅游发展政策, 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 切实加强旅游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环境执法力度, 严格禁止批复耗能高、排污量大的旅游项目。对于旅游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可再生资源循环使用以及低碳项目开发的, 政府应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融资信贷渠道等方面进行扶持。

河南省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等多种媒体, 以及举行一些低碳公益活动, 加大对低碳旅游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广泛宣传教育, 使人们形成低碳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 节约能源和资源, 倡导低碳排放, 增强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 从而使公众积极自觉的低碳旅游。

2. 积极倡导低碳消费

在旅游活动中, 积极提倡公众低碳消费。在消费过程中, 支持循环消费, 倡导节约消费, 使公众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促进消费方式的转变。主要从购买旅游产品和娱乐旅游两层次引导和实现低碳绿色消费。旅游中绿色消费行为是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 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的适度节制性消费。对于低碳旅游产品的包装是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 力求所用材料最少、易于回收和再循环的的适度包装。也就是说, 倡导公众不购买过度包装的旅游产品, 用环保的手提袋代替塑料袋等。而娱乐旅游以不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目的, 多采用在旅游目的地可以就地取材, 旅游者参与性强的活动或游戏。

四、结束语

河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之一, 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而且具有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留下的丰富文化史迹。依托这种资源、区位交通、文化等特色和优势,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高效利用, 不断提高河南省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萌, 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 2010, 25 (1) :13-17.

[2]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河南省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篇9

一、河南省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

1. 市场竞争态模型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市场竞争态模型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一些研究主要是对国际旅游市场的研究, 对于国内旅游市场的研究更少。如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根据该模型对新世纪中国国际旅游30个客源地市场和31个目的地市场进行了定量划分。张彦运用旅游系统市场竞争态模型对陕西省2002年国际旅游业客源市场和目的地市场的竞争态势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张毓峰等基于波士顿矩阵理论模型对四川省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将四川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分别为金牛市场、明星市场、幼童市场、瘦狗市场四个类别, 分析了各自的特征及对应的发展策略。

2.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

波士顿矩阵法 (Boston Portfolio Matrix) 是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首创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 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 构建一个综合反映区域经济市场发展格局的市场竞争态模型。

在旅游市场分析中, 设:Ω为河南旅游市场, 对Ω作p划分得:Ω/P={Ω1, Ω2, Λ, Ωi, Λ, Ω18}。其中:p为市场划分依据, Ωi为经p划分所得的第i个分市场。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同, 所划分的市场也不相同。首先依据游客的来源地, 划分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 来分析18市的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在河南省的情况。ai表示市场占有率, 反映该市场在竞争中所据有的实力和地位, 即所占整个市场的份额;bi表示市场增长率, 反映该市场在竞争中所表现出的发展潜力, 即当年的市场增长率, 两者构成了市场分析和预测中的核心变量。因此, 把市场占有率ai和增长率bi的双指标组合Ωi (ai, bi) 称之为旅游市场竞争态 (Competition State of Tourism Market) 。ai和bi的表达式为:

上式中, Xi为某客源市场第i年的旅游者数量, Xi-1为该客源市场上年的旅游者数量, ΣXi为第i年旅游目的旅游市场竞争态分类及转移地接待旅游者的数量总和。

每个市场的市场竞争态Ωi (ai, bi) 在二维坐标系中对应为一点, 这个点既能确定该市场在同类市场中的地位, 同时又可以清楚地描述该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给定一对合适的阈值或划分标准 (m, n) 后, 依据市场占有率ai和增长率bi把市场竞争态划分4个象限, 对应市场竞争态的4种类型:明星市场 (Bright-star Markets) ;金牛市场 (Cash-cow Markets) ;幼童市场 (Child Markets) ;瘦狗市场 (Thin-dog Markets) 。由于不同类型的市场是相对而言的, 所以m、n的取值根据所研究市场的特征而定。

二、河南省18市旅游市场分析

1. 数据来源。

由于文章对河南省18市的国际和国内旅游在河南市场情况的分析, 因此分国际和国内两种情况来研究。文章中国际旅游者的数据来源是2007年-200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国内旅游者的数据来源是2007年-2008年《河南省旅游年鉴》。

2. 国际旅游在河南省各地市场情况。

河南省旅游业高于国家旅游业发展的速度,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以2007年-2008年为例, 其旅游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为基础, 用平均值法确定m、n值, 分别计算18市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经计算, 取m=5.2%、n=71%进行市场划分, 得出18市旅游市场竞争态格局。

洛阳和焦作属于明星市场。其中洛阳的市场占有率平均值17.86%, 洛阳的国际旅游者在河南省的市场比重很大。洛阳龙门石窟是5A景区 (河南有3个5A景区) , 洛阳又是九大古都之一, 旅游资源知名度大, 对于国际旅游者有很大的影响。焦作的市场增长率72%, 达到377.38%, 近几年焦作市政府对旅游业很重视, 加大了促销活动, 现在, 在全国出现了“焦作现象”。郑州和开封是相对成熟的金牛市场, 郑州市场占有率平均值42.10%, 占河南省国际市场的2/3多, 由于郑州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交通便利、设施相对完善、旅游资源丰富, 如闻名世界的少林寺, 曾接待过多国元首;市场增长率平均值15.69%, 这是典型的金牛市场。开封的市场占有率平均值16.17%;市场增长率平均值为63.85%, 也是金牛市场。新乡、许昌、南阳和商丘市场占有率平均值都低于平均值m=5.1%, 但是市场增长率平均值都高于平均值n=72%, 属于幼童市场。南阳和商丘的市场增长率平均值都在100%以上, 有可能转化为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平顶山、安阳、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信阳、周口、驻马店和济源10市, 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都低于平均值m、n, 这种类型属于瘦狗市场。但是安阳市场占有率的平均值为2.71%, 市场增长率平均值为63.99%, 接近平均值72%, 有可能转化为明星市场。三门峡的市场占有率的平均值3.29%, 它所占的比例在河南省还是比较高的, 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3. 国内旅游在河南省各地市场情况。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是先国际旅游后国内旅游, 然后出境旅游, 最终形成以国内旅游为主,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而河南省客源目标市场总体上以国内市场为主, 海外市场为辅, 国内旅游是河南省旅游业的主体和基础, 且本省游客在国内旅游人次高于外省游客。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内旅游蓬勃发展, 旅游不仅是一种需要, 而且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组成部分。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6.1亿人次, 城乡居民出游率达到122%, 人均出游1.2次。在今后一个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我国居民的出游率仍将会继续快速增长。

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 旅游业的发展正迎来更好的机遇, 有着资源大省转向旅游强省的发展趋势。河南省18市的国内旅游发展情况, 以18市的旅游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为基础, 用平均值法确定m、n值, 分别计算18市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经计算, 取m=5.85%、n=32进行市场划分。

郑州、开封、洛阳和焦作是明星市场。m、n的取值分别为24.71%、36.10%;7.01%、43.8%;14.35%、32.3%;6.93%、37.40%, 都大于平均值5.85%、32%。其中郑州、洛阳的市场占有率的平均值为24.71%、14.35%, 大于平均值5.85%很多, 只要再增加投资, 加强市场营销, 就可以转化为金牛市场。新乡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为3.92%和41.00%, 是属于典型的幼童市场。市场增长率平均值41.00%, 进行有力的开发和经营, 有可能转化为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平顶山、安阳、鹤壁、濮阳、三门峡、许昌、漯河、南阳、商丘、信阳、驻马店、周口和济源13市, 13市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都低于平均值m、n, 这是属于瘦狗市场。其中安阳、三门峡和南阳3市的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都接近于平均值, 分别为5.51%、31.30%;5.34%、31.2%;5.15%、28.3%。这3个市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如果经营得好, 有可能直接进入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

三、河南省18市旅游市场战略的选择

1. 国际旅游市场战略的选择。

由于各地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河南省18市的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18市国际旅游业要取得进一步的成 (下转第279页) (上接第277页) 绩, 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很重要, 如何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是旅游决策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

郑州和开封是金牛市场, 加强市场宣传和营销以保证其持续增长, 力争打造好的品牌是郑州和开封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洛阳和焦作是明星市场, 特别是这几年焦作的旅游业发展迅猛, 年市场增长率平均值高达377.38%。同时应加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 组合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以满足不同客源市场的需要, 努力开发经营转化为金牛市场。新乡、许昌、南阳、商丘4市属于幼童市场, 4市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应联合周边地区共同开发, 提高知名度。平顶山、安阳、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10市, 这10市是年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年市场增长率平均值都低, 典型的瘦狗市场。这类市场发展国际旅游要在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 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 争取旅游业的更大发展。

2. 国内旅游市场战略的选择。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从近年来旅游业绩看, 强大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市场优势。18市在河南省没有发展到金牛市场水平, 还需要加大发展力度。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属于明星市场, 4市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交通区位相近优势联合开发经营, 共同打造品牌, 努力转化为金牛市场。新乡属于幼童市场, 要增大投资、扩大宣传、搞好营销, 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 争取转化为明星市场或金牛市场。平顶山、安阳等13市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都低于平均值, 这13市属于瘦狗市场。但是安阳、三门峡和南阳3市的市场占有率平均值和市场增长率平均值都接近于平均值, 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瘦狗类市场要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 区域联合开发经营, 形成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河南省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的分析发现, 河南省的旅游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经济因素、区位因素、经营管理水平等。但是随着河南省省政府加大旅游业支持的力度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南省一定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摘要:文章应用波士顿矩阵法, 结合市场竞争态指标, 对河南省18市旅游市场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 河南省18市旅游市场呈现出明星市场少、金牛市场不足, 特别是国内旅游市场出现空白、幼童市场不强、瘦狗市场集中的特征, 说明河南省旅游市场需要进一步的开发经营。

关键词:旅游,竞争态,河南省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经济地理[J], 2005 (1)

[3].张彦, 徐昔保, 赵宗锁.陕西省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8)

[4].张毓峰, 袁安贵, 何光汉.基于波士顿矩阵理论模型的四川省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 产业观察

[5].Hiram C.Barksdale, Clyde E.Harris, Jr.Portfolio Analysis and the Product Life Cycle[J], Long Range Planning, 1982

[6].Porter M E.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York:Free Press, 1985

[7].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张辉, 李新建.旅游经济学原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9].邵筱叶, 成升魁, 李琛.河南省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J].经济地理, 2006 (1)

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探析 篇10

一、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背景

河南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二十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七大古都中有三大古都位于河南。河南不仅是中华文明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同时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地域上讲,河南地处黄河流域,贯通东西南北,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之一。这些先天拥有的历史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在河南得到了迅猛发展,旅游收入不断提高,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在河南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共接待游客2 527.4万人次,创造旅游经济效益137.7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同期分别增长13.5%和16.3%,旅游总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二。

现今,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在许多领域和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并且不断衍生出各种产业。对于旅游业产品的营销,网络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原经济区政策已出台,河南的旅游业还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网络营销将对今后河南旅游产品的推销起到重要作用。

二、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前景调查分析

为准确了解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笔者特地在2010年9月做了一次社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河南省内的学生、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调查表共设计15题,内容主要围绕旅游网络产品购买展开。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回收261份,问卷返回率为87%。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261名调查对象中:接触过并且愿意尝试接受旅游网络产品的有18人,约占调查对象总数的0.07%;接触过但表示不愿意尝试接受旅游网络产品的有7人,约占0.03%;没接触过但愿意尝试接受旅游网络产品的有136人,约占52%;没接触过且并不愿意尝试接受旅游网络产品的有100人,约占38%。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河南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还处于极为初级的阶段,可以说尚未被人认知。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愿意接受并尝试的人竟占到了调查对象总数的62%,这也足以证明河南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

首先,从河南旅游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和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企业对互联网和网络营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互联网和网络营销的兴起究竟会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网络营销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构建合理有效的网络营销模式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实践经验也很不足。其次,从顾客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程度在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网络市场当中,新型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网购也成为网络时代的宠儿。随着网购力量的增强和网购需求的变化,网络营销的产品也日渐丰富化、多样化。但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在网络营销市场和电子商务活动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诸如商家诚信度不高、交易不安全、产品质量不能保证等不可回避的网购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阻碍了顾客的网购行为,让顾客对网络市场无法形成确切的认知,对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这一类概念的认知模糊。因而目前来说,不管是实物商品的网络营销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对于顾客来讲都尚处于初级的尝试、认知阶段。

2. 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市场杂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网站质量不高。尽管河南目前的旅游网站有很多,但大多存在网络广告杂乱、景点介绍过于简单等问题。有些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较慢,不能实时、准确地为顾客提供咨询信息;有些网站的网络服务能力较差,不能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和售后为顾客提供服务。

(2)网络环境不安全。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的立法还不够完善,网络营销的相关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网络交易中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而河南目前也并未对网络经济做区域性的管理规定。这样,在缺少制约和存在法律及技术上的漏洞的环境下,一些不良商贩和不法分子投机取巧,扰乱网络市场,打破网络秩序,污染网络环境,破坏了网络市场应有的安宁,影响了网络营销的安全。

(3)河南旅游网络营销企业的诚信建设不够。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有62%的人愿意尝试网络营销的旅游产品,他们认为这种购买方式方便、实惠、省时、省力。但这些愿意尝试的人群和剩下的38%的人群有着同样的担忧,那就是网络营销旅游产品的可信度和安全性。83%的人都对互联网上卖方的诚信度持怀疑态度,认为卖方会在网络上对其所销售的旅游产品进行虚假描述和宣传,害怕自己掉入网络营销的陷阱。事实上,在河南日常的消费者投诉案件中,有关于旅游方面的确实占很大比重,加上目前河南的旅游网站建设尚不完善,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因此,应该说,河南旅游网络营销企业的诚信建设还远远满足不了顾客的要求。

(4)河南旅游网络营销企业的知名度较小。虽然河南的旅游网站数目众多,但由于网络营销的方法单一、途径过窄和经营管理缺乏经验,导致至今尚未在网络上形成一个颇具知名度并获得公众认可的品牌网站。调查对象中,仅有10%的人对网络营销的旅游产品表示知晓,而且大多数还是通过团购网的团购信息知道这个产品的,知晓河南旅游网站的人寥寥无几。

四、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建议

1. 加强河南旅游产品网站的建设和推广。

为满足河南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探索新的旅游业务模式,笔者认为,要借助新兴的网络、信息技术,通过Internet和国内公用数据在线平台,开发个性化的河南旅游电子商务系统;要加强网站建设,丰富网页内容,及时更新网页信息,建立河南网络旅游资源数据库,搭建起河南旅游组织、企业与国内外客源市场之间的信息桥梁;网站建好后,要改变单一的网络营销方法,利用网络的免费资源、搜索引擎、博客、E-mail等加强网站的网络推广,做好产品宣传,借助网络平台把河南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环境、旅游产品等信息快速推向全国和全球。

2. 将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相结合。

旅游业的营销离不开实际的服务工作,旅游业这种无形经济产品的好坏最终还是取决于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旅游产品进行网络营销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对于获取利润和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这种消费方式起不了决定作用。可以说,即使网络营销的效果再好,所能增加的也只是销售机会,想要实现旅游业的长期、持续的发展提高,靠的还是旅游产品的实际质量和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因此,只有做到在线营销和线下营销统一一致,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才能真正保证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3. 把握好河南旅游业网络市场的细分与定位。

目前,国内各省旅游业争相踏足网络市场,力求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增创旅游经济收入。但目前我国的旅游网络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在摸索中前进,网络市场整体比较混乱,存在市场定位不明确、网络市场无细分等问题。因此,河南要想成功发展旅游网络市场,必须合理解决和规避这些问题。在计划进入网络市场之前,河南各旅游企业要在认清自身发展情况、做好市场定位的同时,严格按照网络消费的需求、购买动机、行为因素、人口因素、习惯爱好与地域的差异性等,将网络市场划分成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对网络市场进行合理细分。只有做好了网络市场的细分,才能使企业在网络市场中合理利用资源,及时调整和成功应用网络市场的营销策略,发掘和开拓新的市场机会。

4. 加强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安全建设,建立企业诚信。

要想做好河南旅游业的网络市场,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建设和企业的诚信建设是最基础的工作。具体来说,要从抓好技术做起,把河南旅游业的网络市场做好,要建立一个安全的、服务配套的、功能健全的网络交易平台,保障消费者的交易安全;要从法律法规做起,河南政府要制定与旅游网络经济相关的、适合河南当地旅游网络市场的法律法规,合理合法地维护好网络市场的秩序和网络消费者的权益;要从企业的诚信建设做起,河南的旅游网站要从自身建设抓起,严抓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做好产品监督,不做欺瞒消费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与此同时,河南的旅游企业也要严抓服务质量、设施建设和环境工程,做到让消费者满意、让消费者放心、让消费者舒心,树立企业诚信,赢得顾客美誉。

5. 培养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的专业人才。

目前,虽然河南的旅游企业已在广泛开展网络营销业务,可绝大多数企业网络人才严重缺乏,企业现有人员对网络营销的了解不够全面,不懂得如何应用电子手段和网络资源来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河南的旅游企业要想发展网络经济,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及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的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6. 政府要加大对河南旅游业网络营销的扶持力度。

地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河南的旅游业要想做好新兴的网络市场,在网络市场上抢占先机,除了要注重企业自身的发展之外,更有赖于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重点扶持。笔者认为,政府可以根据河南旅游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给予扶持。比如,制定一些惠民政策,组织一些较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活动,制定并健全网络市场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力重点发展一两个河南本土的、具有代表性的知名网络企业等。

7. 创建河南旅游业网络知名品牌。

上一篇:相变材料的实际应用下一篇:继续专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