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肾功能损害

2024-06-17

早期肾功能损害(精选八篇)

早期肾功能损害 篇1

关键词: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尿蛋白,顺铂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5年生存率不到15%, 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肺癌都居前位, 手术和化、放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 其中顺铂是肺癌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一线用药, 其疗效与应用药物剂量呈正比, 但是大剂量顺铂产生肾毒性从而限制其临床应用。本研究探讨应用核医学肾动态显像测量GFR和实验室化验肾功能和尿蛋白两种方法, 评价那种检查更能早期检测顺铂导致肾脏功能受损状况,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首次行肺癌手术的患者共61例, 其中腺癌30例、鳞癌21例、鳞癌腺癌混合型4例、小细胞未分化型2例、大细胞肺癌4例。女患者27例、男患者34例, 年龄27~65岁, 平均48.13±12.10岁, 每位患者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1.2 方法

首次确诊肺癌患者手术前和化疗后第一个周期结束后, 在空腹状态下分别行肾动态显像GFR检测、实验室化验肾功能 (BUN、Cr) 和尿蛋白 (β2-MG、α1-MG) 。化疗选择在肺癌术后1-2个月内采用DDP120mg/m2的联合化疗方案, 21天为一个周期。

1.3 肾动态显像

显像仪器为荷兰Philips Bright view双探头SPECT仪, 配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 能峰140kev, 窗宽20%, 矩阵64×64。测量患者身高 (cm) 、体重 (kg) , 空腹, 显像前30分钟饮水300~500m L, 排空膀胱。然后进行肾动态扫描, 患者仰卧位, 探头视野包括双肾和膀胱。肘静脉“弹丸式”注射, 99TcmDTPA (99锝m标记化合物亚锡喷替酸, 由北京原子高科提供) 剂量296MBq, 注射药物体积<1.0m L。动态采集共21分钟, 其中肾血流灌注相连续采集60秒, 2秒/帧, 共30副图像, 肾功能相连续采集20分钟, 60秒/帧, 共20副图像, 采集前、后分别测量注射器药物放射性计数。显像完后, 应用图像处理工作站自带软件勾画双肾和本底ROI (感兴趣区) , 输入身高与体重, 自动得到经体表面积标准化的GFR (m L/min) 。

1.4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相关化验均在我院检验科进行, 设备为强生VITROS5600, 化验方法采用干化学法。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术前和化疗后各指标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1例患者化疗后出现的不同程度常规化疗反应:如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 大部分患者经过对症治疗3-4周后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 化疗后GFR下降16% (t=8.46, P<0.05) , 肾功 (BUN、Cr) 、尿蛋白 (β2-MG、α1-MG) 变化不明显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GFR为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GFR尚不能直接测定, 只能间接测量。核医学肾动态显像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通过肘静脉“弹丸式”注射显像剂99Tcm-DTPA, 该显像剂迅速在肾脏蓄积、排泄。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肾小球对显像剂的滤过和清除, 间接测量GFR, 是一种无创性、简便实用的方法。GFR正常成人 (<65岁) 参考值:男性:96~145m L/min;女性75~115m L/min[1], 人体肾脏具有很强的储备能力, 肾储备能力下降期, GFR可减少至正常的50%~80%, 此时血肌酐仍正常[2], 也就是说GFR发生改变的时候, 肾功和尿蛋白也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而此时肾脏功能已发生损害。

抗肿瘤药物多经肾脏排泄, 在肾脏浓度高, 易造成肾小管损伤, 有些药物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部分药物可导致肾小球损伤[3]。Knüger B等[4]报道, 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内梗阻均可造成药物在肾内停留时间延长, 并在肾内蓄积, 这是药物性肾损伤的病理学基础[5]。肺癌常规联合化疗方案中顺铂是最常用药物之一, 吴涛[6]和任莉[7]同时提出顺铂的毒副作用主要为肾功能损害和呕吐, 因为顺铂的毒副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肾毒性为剂量限制性毒性[4], 该药物通过肾脏代谢与体内亲核胺基和含巯基团结合沉淀于肾小管, 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间质水肿、急性坏死肾功能衰竭[8]。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肾功能出现异常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即使轻度肾功能损害可明显提高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9,10], 尤其是大部分肺癌患者年龄偏大, 又是心血管病高发人群, 更容易加重患病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灵敏的手段, 临床若仅采取简单降低化疗剂量方式来预防肾功能损害的发生, 使肿瘤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肾功能和尿蛋白化验不能及时反应肾功能早期受损状况, 而肾动态显像检测GFR可及时反应肾小球功能状况, 早期发现肾功能受损, 同时又能了解肾脏功能受损程度。以肾动态显像监测肾功能, 可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保证治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恩惠.中华影像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84-285.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69-579.

[3]程瑶, 李鹏, 胡毅.肾康注射液对轻度肾功能不全化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学院学报, 2013, 38 (3) :318-320.

[4]Krüger B, Benck U, singer T, et al.Drug-induced impaiment of renal function[J].Dtsch Med Wochenscllr, 2012, 38 (6) :1873-1877.

[5]谢立平, Sk rezek C, Wand H.顺铂肾毒性早期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 1996, 11 (6) :268-270.

[6]吴涛.葱丹西酮预防顺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J].贵州医学院学报, 2000, (25) :285-286.

[7]任莉, 周清华, 邱萌, 等.顺铂肾毒性的早期诊断[J].癌症, 2000, 19 (8) :789-791.

[8]Kuhlmann MK, Burkhardt G, Kohler H.Insight into potential cellular mechanisms of cisplatin nephrotoxicity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1997, 12 (12) :2478-2480.

[9]Yamaguchi J, Kasanuki H, Ishii Y, 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for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i, 2004, 93 (12) :1526.

早期肾功能损害 篇2

随着交通运输的车流量不断增加,就使大部分的路面情况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损害,这样就造成了经济上的压力不断增大与交通障碍的不断增多。这就暴露出沥青施工路面在施工与质量控制上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就需要在沥青路面的施工上注重质量控制与早期损害方面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现如今我国的沥青路面在施工质量上的问题

随着近些年我国的沥青路面施工的不断增多,在技术与设备上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部分施工设施已经处于先进的水平,也可以说我国在沥青路面的施工上已经拥有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然而在一些刚刚开通不久的路面上就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与灾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因。也是施工技术在管理上的原因,所以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就要对道路施工的各项环节的管理。经过实践证明,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只有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车辆的通行。①沥青路面所使用的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在材料的管理上也不规范。②在设备设施上存在参数设置问题,且一些设备存在缺陷。③在进行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主要工序沒有实际有效的控制。此外由于施工工艺的不恰当致使在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均质性较差。④在一些施工企业中由于设备设施的投入量不足,或是生产性能上过于陈旧都会给沥青路面造成质量问题。⑤对沥青路面的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案不能满足施工的质量要求。⑥在进行沥青路面的施工的技术管理上存在不足。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使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害的问题,所以加强对上述问题方面的控制,就会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随着我国对新型沥青路面与新型的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的不断应用,就需要增强科学的管理办法与施工技术,但是由于我国进行建设高等级沥青路面施工还处于刚发展的阶段,在经验上还处于借鉴与积累的阶段,并缺乏专业施工技术的人才,加之我国的道路施工又处在发展较快的阶段,所以就需要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在此背景下,对于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与相关病害的研究就成为了我国道路施工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了。

二、对于沥青路面早期损害与质量控制的探究

对于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其实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在施工质量上出现任何问题,都会造成沥青路面早起损害的出现。就如同高温车辙与水损害坑槽等现象都是典型早期损害。

(一)车辙病害与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目前车辙病害已经成为了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交流车流量的不断增大,年均气温也在不断的增高,而沥青路面所出现的车辙病害就与施工材料、施工方案与交通负荷等方面有关。

(二)水损害坑槽与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水损害坑槽其实就是沥青路面在表面存在水分的前提下,水分渗入到沥青面与集料相接的界面上,在水动力的作用下,沥青膜与集料层分开,并使得集料间的粘力丧失,最终导致沥青路面被破坏的过程。且水损害坑槽又是沥青路面中的一种早期病害,水损害坑槽对路面的交通运输与持久耐用有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所形成的坑槽部分有呈现随机性的分布,这也就说明了与进行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有直接关系。

(三)路面开裂与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在路面所形成的裂缝也是沥青路面的一种较严重的破坏形式。随着裂缝的出现,路面的损害情况往往就随之增多。而产生路面裂缝的原因有分为多种,如沥青路面产生龟裂的想象是由于设计强度不足,材料又过于老化所引发的,长久下去就会导致缝宽加大,出现松散性坑槽;沥青路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缝则是由于沥青材料不合格,半刚性基层所导致的,如此一来就会使得路面延伸为龟裂;沥青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时,则是由于施工不规范、温度等原因导致的,最终就会增加缝宽,造成支缝增多的现象。

三、加强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的预防措施

以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为前提,保证路面的安全性能,确保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防止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害。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一)确保施工现场数据的准确性,防止弄虚作假。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施工材料如泥沙、石料等的数据真实度,要做到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保障沥青路面施工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于一些较高的路堤、根基的处理、填挖的结合处以及整体结构的填土等部位进行重点施工与控制,严格禁止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发生,防止影响沥青路面的安全性能。

(二)调整适宜的路面各项指标。对于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深度与平整度来说,各项指标能是否正常关系到路面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对于压实度与平整度来说,不能过分的追求平整度就不重视压实度,而是应当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保证平整度,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在工程竣工通车后,很容易发生早期损害。

(三)严格规范施工材料。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来说,施工材料是否合格关系到后期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对于水泥类材料来说,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选择水泥的剂量与含水量,确保沥青路面基层的设计厚度,在进行洒水与碾压时也要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平整度。对于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来说,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注重基层的养护工作,防止出现裂缝。

(四)按照要求选择好材料

在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当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择施工材料以及材料的配级。一旦发现沥青材料的级配不佳,如发现石油比例过低、沥青含量过大时,就要及时进行调整,且调试时应当要掌握摊铺的厚度,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路面的压实度与平整度,处理好施工缝与结构物伸缩缝之间的施工工艺,防止沥青路面表水下渗的情况的发生。此外,对于一些碾压不到的地方如边角或是有障碍物处,就应当要选择使用热墩锤、平板振动夯等,压实路面。

(五)保证施工温度。为了防止路面早期灾害的发生,就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沥青混凝土的应用,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压实度,而压实温度又是控制压实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压实温度的控制。沥青混凝土在经过搅拌及运输,到达施工现场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样一来就会使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受到外界的干扰进而产生变化,所以在沥青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就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公路行业上,也在逐渐加大的建设的力度,作为公路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沥青路面对于车辆的通行安全以及速度与舒适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升级与改建,且沥青路面施工问题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有中队因素影响着其发展,只有提高对沥青路面的控制,健全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才能够提高我国的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早期肾功能损害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孕产妇组样本来源于2011年1月-2011年9月住院妊娠晚期孕妇和产妇, 共1400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妇女, 年龄18~30岁, 共182例, 肾病患者除外。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与校准

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素、肌酐的校准品和质控品由德国德赛公司提供, 胱抑素C的校准品和质控品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2 试剂

尿素 (Urea) 、肌酐 (Creat) 试剂由德国德赛公司提供, 胱抑素C (Cys-C) 由北京九强公司提供。

1.3 方法

对照组血样采集由本室工作人员真空采集, 孕产妇组血样由临床护士病房真空采集送检。标本处理4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Urea、Creat采用罗氏公司校准品对日立7060生化仪进行校准, Cys-C采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校准品对日立7060生化仪进行校准。每天两次高低值质量控制测定, 并在允许范围内。所有收到的血清标本于当天在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完成, 分孕产妇组和对照组统计Urea、Creat、Cys-C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孕产妇组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Urea、Creat低于对照组, 详见表1。1400例孕产妇肾功能三指标高于参考值上限的情况, 详见表2。1400例孕产妇肾功能三指标出现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的情况, 详见表3。

3 讨论

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基化蛋白质, 机体内所有有核细胞都能稳定分泌, 产生速率恒定, 由于其几乎全部被肾小球滤过, 被肾小管重吸收和降解, 从而使胱抑素C成为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标志物[1]。妊娠时肾小球本身结构改变, 电荷屏障发生了变化, 导致正常妊娠时胱抑素C也会增高[2]。加之妊娠中晚期疾病及并发症多, 影响肾功能的因素增高, 对肾脏的保护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肾功能检查常用的三指标中, 孕产妇的血清尿素和肌酐比正常健康妇女略低, 孕妇尿素、肌酐偏低与妊娠期孕妇代谢产物排泄增多, 肾小管回收尿盐减少有关, 出现异常增高的几率降低。而血清胱抑素C增高明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增高更为突出, 表明在妊娠中晚期及围产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到影响[3]。对孕产妇进行胱抑素C监测, 能及早发现肾功能异常, 在生产和产后注意用药和保护, 有利产后妇女的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对妊娠晚期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00例住院妊娠晚期妇女和产妇进行血清胱抑素C、尿素、肌酐三项指标监测统计分析。结果:血清胱抑素C在妊娠晚期和产妇中含量为 (0.94±0.26) mg/L, 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妇女 (0.68±0.13) 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尿素和肌酐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孕妇早期肾损害的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关键词:孕产妇,胱抑素,肾功能,尿素,肌酐

参考文献

[1]沈清.一种新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Cystatin C[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2, 22 (1) :6.

[2]Strevens H, Wide-Swensson D, Torffvit O, et al.Serum cystatin C for assessment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woman.Indications of altered filtration process in pregnancy[J].Scand Clin Lab Invest, 2002, 62 (2) :141-147.

早期肾功能损害 篇4

关键词:24 h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早期发现,临床价值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如没有得到积极治疗可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以合并肾功能损害最为常见, 也是该类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肾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肾病的最可靠方法, 但技术要求相对高, 具有创伤性, 不易推广。诊断肾功能损害最简单的是检查尿液中的尿蛋白, 如呈阳性说明肾脏可能有早期病变。但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 尿蛋白也多为阴性, 难以做出早期诊断, 这不利于病人的早期治疗和康复。为探讨4 h尿微量白蛋白判定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 该文选择具有可比性的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到该院就诊的且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对象, 患者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呈阴性,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泌尿系统病变和近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25例;年龄在45~84岁之间, 平均 (中位) 年龄45岁。选择除外各种慢性肾病的具有可比性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1.2 检测方法和阳性判定标准

两组研究对象均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用加防腐剂的固定容器留取24 h尿液, 选用同一批号试剂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按说明书操作, 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符合相关标准。24 h尿mALb正常值为20 ng/L以下, 超过者判定为阳性。

1.3 统计方法

由于两组研究对象24 h尿mAlb测得值总体方差不相等, 应用t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人群24 h尿微量白蛋白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24 h 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

对照组24 h尿mAlb的测得值的平均数为 (5.1±0.9) ng/L, 研究组为 (45.6±10.2) ng/L。假设检验表明, 两组24 h尿mALb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30.64, P<0.01) ,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 24 h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的比较

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中, 仅有1人24 h尿mALb呈阳性, 阳性率为1.67%; 研究组60例糖尿病患者中, 35名患者阳性, 阳性率为58.33%, χ2检验表明, 两组尿mALb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45.87, P<0.01) ,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在生理状态下, 由于分子筛屏障和电荷屏障的作用, 肾小球滤过膜只允许4万以下分子量的小分子蛋白通过, 绝大部分再由肾小管重吸收[1]。分子量在4~9万之间的中分子量蛋白不易滤过, 分子量大于9万的大分子蛋白不能滤过。肾功能损害早期, 肾小球基底膜上带负电荷的乙酰硫酸肝素、唾液酸等成分减少, 使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减少, 电荷屏障破坏, 滤过膜上滤孔孔径增大, 肾小球功能受损时中等分子量蛋白 (mAlb69 000) 滤出增加,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时尿中小分子量蛋白排泄增加[2]。

尿mALb检测对诊断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有重要意义, 可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早期肾功能损害, 更好地指导糖尿病患者下阶段的治疗工作, 减少肾功能损害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3]。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 早期检查尿微量蛋白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肾脏处于轻微损害时期, 通过治疗可使病情好转, 当患者发展到临床白蛋白尿时, 已属不可逆转[4]。如果进一步出现肾功能减退, 只能进行性发展, 临床治疗只可延缓发展。发展到尿毒症时, 只能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这个时期的治疗, 不但患者十分痛苦, 而且所需的费用十分昂贵, 远远超过早期检查尿微量蛋白的费用。因此,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病人的主要环节。

该文将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收集24 h尿液, 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判定阳性人数。结果表明, 对照组测得值为 (5.1±0.9) ng/L, 研究组为 (45.6±10.2) ng/L,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30.64, P<0.01) ,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仅有1人24h尿mALb呈阳性 (1.67%) , 研究组35名患者阳性 (58.33%) , 两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45.87, P<0.01) ,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 测定糖尿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 为糖尿病患者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 可准确判定患者是否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 为早期发现和治疗肾功能损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可提高早期治疗效果, 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从而促使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静, 魏明竟.尿液微量白蛋白的研究近况[J].临床检验杂志, 2003, 21 (5) :316-317.

[2]高志强, 夏虹.尿微量白蛋白和α1-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 2008, 14 (24) :79-80.

[3]喻飞, 王佑清, 周本霞, 等.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0 (7) :1116-1117.

早期肾功能损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4年8月62例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 符合《实用儿科学 (第7版) 》相关诊断标准[2], 其中男35例, 女27例, 年龄4~10岁, 平均 (7.03±1.04) 岁, 病程4~20 d, 平均 (11.03±1.62) d, 皮肤型25例, 腹型12例, 混合型10例, 关节型15例。将上述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伴消化道出血、腹痛等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另辅以芦丁、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国药准字H20083330, 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 3~5岁、6~14岁分别4 mg/d、5 mg/d, 1次/d, 睡前服用, 1个月为一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相关指标观察。

1.3 观察指标

受检患儿入院当日、2个月后留取清晨尿液10 m L, 在3500 r/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测定免疫球蛋白G (Ig G) 、转铁蛋白 (TRF) 、β2-微球蛋白 (β2-MG) 、微量白蛋白 (ALB) 、α-微球蛋白 (α1-MG) 、尿酶 (NAG) 。均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 仪器为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NAG采取比色法。参考《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紫癜性肾炎的循证指南 (试行) 》[3]相关标准比较两组临床分型并观察用药安全性。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 #P<0.05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计量资料行±s表示, 组间对比行χ2检验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尿酶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TRF、Ig G、ALB、α1-MG、Β2-MG、NAG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2个月后肾损害及临床分型比较

观察组血尿、蛋白尿总发生率12.90%与对照组35.48%比较显著较低 (P<0.05) , 见表2。

2.3 安全性分析

两组治疗期间及随访2个月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临床治疗方式众多, 尚无统一标准, 肾上糖皮质激素应用较多, 但有关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可显著改善水肿, 缓解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症, 且可抑制关节、消化道症状[4], 但糖皮质激素尚无预防效果,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血浆PGI2值减少, 加重血管痉挛, 使炎症介质、血栓形成增多, 导致肾脏损害加重, 因此在过敏性紫癜中应用有限。低分子肝素预防效果好, 但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急需一种兼顾疗效与安全性的治疗方案。过敏性紫癜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 临床认为与免疫系统有关, 且意识到LTs是重要的前炎症介质, LTs在变态反应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且参与过敏性紫癜性早期肾损伤的病理改变过程, 且水平和病例分级、尿蛋白排泄关系密切。孟鲁司特钠是LTs受体拮抗剂, 用药简单, 安全性较高, 儿童可耐受, 且可长期用药。本研究中, 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后, 其尿微量蛋白、尿酶水平显著改善, 且肾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示其可降低肾损害发生率。研究表明, 孟鲁司特钠可促进哮喘大鼠肺组织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凋亡, 此作用主要通过Fas途径介导, 和CD8+比较, 孟鲁司特钠对CD4+的调节效果更强[5]。另外孟鲁司特钠可降低IL-4及IL-5表达水平, 对干扰素-γ (IFN-γ) 释放有干扰作用, 对患儿肾损害起到保护作用。

综上, 孟鲁司特钠对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患儿有肾保护功能,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娴, 冯仕品, 郑东辉, 等.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J].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 14 (4) :200-203.

[2]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88-69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 (二) 紫癜性肾炎的循证指南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12) :911-913.

[4]周红霞, 梅柏如, 赵丽萍, 等.孟鲁司特钠治疗反复发作性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0, 9 (8) :610-611.

早期肾功能损害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就诊的无任何呼吸道疾病的RA患者51例, 男性9例, 女性42例, 年龄22~65岁之间, 平均41±3.14岁, 病程3个月~3年, 平均1.63±0.86年。全部病例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所制订的RA诊断标准[1]; (2) 美国风湿病学会根据关节X线片检查按RA病情轻重分为Ⅰ~Ⅲ期。Ⅰ期即早期阶段:从组织学看, 滑膜发炎呈炎性细胞浸润;从临床看, 病人有晨僵, 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和活动受限;从X线片看, 受累关节尚未显示结构改变; (3) 所有受试者均不吸烟; (4) 未用过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青霉胺等治疗。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常规临床检查, 并进行关节检查, 关节X线片, 类风湿结节, 胸部平片, 对有肺功能异常者行胸部CT检查。在限定时间 (一般均在上午) 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 仪器选用德国耶格公司CSFRCMSCSL型肺功能检查仪, 选择指标:肺活量 (VC) ;肺总量 (TLC) ;1秒用力肺活量 (FEV1) ;每分肺泡最大通气量 (MVV) ;一氧化碳弥散量 (TLCO) 等。对有肺功能改变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比较, 分析其差别。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 数据均以x±s表示。

2 结果

受试者临床检查未发现呼吸系统异常体征, 13例患者有肺功能异常, 与健康组相比明显统计学差异, 而血气分析、胸片及肺部CT均未发现异常。肺功能检查见表1, 表2。

3 讨论

初步调查类风湿关节炎 (RA) 在我国患病率千分之四左右, 推测至少有500万RA患者。好发于中年女性, 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一般有报道[2], RA患者约40%可伴肺间质纤维化, 而RA的肺部损害引起的死亡率仅次于感染、肾损害及肿瘤, 位于第四位, 约为7.2%, 其中肿瘤发病率与正常人群相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与RA相关的原发性肾脏病变较少见[1], 据报道伴肺功能损害RA患者早期使用环磷酰胺及糖皮质激素 (强的松龙) 治疗肺功能可获明显改善, 而甲氨蝶呤可以加重肺间质病变[3]。因此尽早发现RA患者肺部损害及相关性危险因素, 对改善其预后有极大的意义。大部分报道认为肺功能改变出现在中晚期的患者当中, 但从本研究中发现即使在早期RA患者中即使无呼吸道症状已经出现明显弥散功能改变 (P<0 01) , 说明已有弥散障碍的发生, 此时这些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 是因为肺功能尚能代偿, 但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 病情进一步发展, 后果可想而知。

有的学者认为[2]肺组织的改变可发生于RA患者关节症状出现之前, 并对这些病人进行肺泡灌洗检查, 发现灌洗液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2,4]。也有人对RA患者进行肺活检[5], 发现部分患者早期有胶原纤维增生, 这些提示有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变, 这与后期出现的肺部明显变化是相吻合的。引起这种改变的机制一般认为可能是一种异常免疫反应的结果[6]。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肺功能异常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异常明显活跃, 另外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有文献报道认为类风湿因子使抗人Ig G分子Fc片断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抗体, 其滴度越高, 激活补体能力越强, 所形成的坏死性血管炎就越严重, 对靶器官损害就越大, 从而较早引起肺部的改变。结论:早期RA患者引起的肺功能损害, 主要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 而高滴度类风湿因子、早期出现口、眼干燥、类风湿结节、高球蛋白血症的患者出现肺功能损害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1]栗占国.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概要[M].第一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266。

[2]崔祥宝, 王鸣岐, 萨藤三.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419-20

[3]杜永成, 等.类风湿关节炎引起肺功能损害的研究[J].中华风湿病, 1999, 3 (3)

[4]Aratake K, migita K, et al, An autopsy case of rheumatoid arithritis ac-companied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intesttitial pneumonia.Nihon Rinsho Meneki Gakkai, 1998, 21:129-136.

[5]Champagne B.Tremblay P, Cantin A, et al.Proteolytic clearage of ICAM-I by human neutrophil elastase.JiMMUNOL, 1998, 161:6398-6405.

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评价指标 篇7

1 实验室检查

1.1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m Alb)指尿中Alb排出量在30mg~300mg/24h范围内,即已超出正常上限(30mg24h)但尚未达临床蛋白尿水平的中间阶段。在生理状态下由于分子筛屏障和电荷屏障的作用,分子量69KD并带有负电荷的Alb基本上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一旦肾小球的完整性受到损害,Alb漏出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尿中白蛋白浓度即增加,而出现白蛋白尿。高血压患者m Alb增高的原因[1]:一方面由于系统性高血压引起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所致,因此m Alb增高;另一方面高血压刺激导致了肾小球微血管的缺血缺氧,肾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GFR增加而引起。尿m ALB是高血压患者肾脏结构发生改变的表现,现已公认为是血管内皮发生损伤的表现[2],高血压患者中尿m ALB的阳性率为11%-40%并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增长而升高。m ALB含量随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肾病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1.2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

胱抑素C(Cystatin C)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3KD,由1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率恒定。循环中的胱抑素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不返回血液,因此,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决定,而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传统习惯一般把尿素氮、肌酐作为常规肾功能的检测项目,但因肾脏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在肾小球受损早期或轻度受损时,血中尿素氮、肌酐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只有在严重肾小球损害,一般肾小球滤过率降低50%以下时,血尿素氮、肌酐浓度才明显升高。Cys C作为GFR的替代标志物要优于校正的肌酐值[3]。因此.Cys C可作为反映GFR的一种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当肾小球轻微损伤时血Cys C水平即升高,升高幅度与损伤程度显正相关。其测定具有方法简便、血清水平稳定、可随时检测的优点,在评价肾功能方面优于目前常用的其他指标[4]。综上所述,Cys C是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内源性的敏感指标。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早发现、早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3 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属细胞内溶酶体酶之一。它主要存在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中,不能通过正常的肾小球滤膜,此酶在尿中稳定。肾小管损害时,它在尿中的含量增加[5]。有研究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尿液NAG水平显著高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且尿微量白蛋白与尿NAG相关性良好。证实尿NAG检测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一样,是一种敏感的早期肾损害的指标[6]。24h尿蛋白定量患者需要留取24小时标本,时间长,操作繁琐,易受细菌污染影响结果,尿量测量不准确会引进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尿NAG检测优于24小时尿蛋白检测。但是,NAG活性水平在肾脏早期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尚待更深入的研究,明确它们间的关系。筛选高危人群将为肾脏早期损害提供新的检测项目。因此,需要扩大样本数,在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的人群中进行反复检验,进一步研究NAG在肾小管早期损伤的发病机制。

1.4 视黄醇结合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其分子量是21000。正常血浆中90%的RBP与甲状腺结合蛋白结合,不能被肾小球滤出;10%游离状态的RBP经肾小球滤出后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人尿液中的含量极低。但当肾小球滤过膜或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尿中RBP可明显升高。由于RBP分子量极小,且在酸性尿中十分稳定,被认为是最敏感的肾脏近曲小管损伤指标[7]。尿RB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Cys C,提示在监测肾小管损伤时,尿RBP早于血清Cys C[8]。因此,尿RBP是评价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尿NAG、Cystatin C检测对预防高血压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是通过肾内动脉的血流波型,测出收缩期峰速(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由阻力指数计算公式:RI=PSV-EDV/PSV计算得出。这些参数均可作为反映动脉某一横断面的顺应性和血流弹性阻力,对肾实质损害的程度进行客观的、定量的评价,肾实质损伤时由于末梢血管阻力的增加,舒张期血流减少,使RI值增大至0.8以上时,提示有肾实质的损害。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初期即可引起肾动脉痉挛、肾血流量降低等肾损害的早期改变。原发性高血压对肾脏靶器官的损害最早期是肾内各级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肾内动脉血流测定有助于更早期的发现原发性高血压肾脏损害[9]。RI有较小的变异相关性和标准差,不仅能反映肾的血流灌注情况,还可以进一步推测肾功能,判断预后。叶间动脉更靠近肾实质,能更容易反映肾血流灌注的细微变化和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当实验室检查发现肾早期损害时,叶间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血管阻力明显增高,提示此时肾内小动脉出现管腔狭窄从而导致RI升高。叶间动脉RI可以敏感的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敏感、有效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伤、可重复用以获得血流动力学资料的技术,可以检测肾动脉的血流情况以及动脉的舒缩和顺应性,在肾功能改变的前期就可以提供准确的肾血流阻力情况,对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与研究都要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动态血压监测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够提供白天、夜间及24h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变异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等信息。人体血压的调节有昼夜节律,即昼高夜低,昼夜节律的破坏可能与动脉硬化、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多见。本研究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尤其是超杓型和反杓型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较杓型患者明显升高,而上述关系仅存在于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可导致肾损害,肾损害也可促使血压进一步升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可加快肾功能的恶化[10]。夜间血压不下降或升高使肾脏更长时间处于高压力负荷,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激活全身和肾脏的交感神经系统;促进肾动脉甚至全身动脉的硬化,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可使肾脏受到损害,导致肾功能下降。同时,血压和靶器官损害之问存在着J型曲线的关系[11],夜间血压过低亦可使靶器官灌注不足,缺血缺氧以及过高的血压晨峰等会引起靶器官损害。国外的研究亦发现和杓型相比,超杓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12]。总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尤其是夜间血压升高或过度下降和肾脏损害相关。临床上控制血压的同时,应关注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通过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和调整服药时间等方法防治肾脏损害。

4 心踝血管指数

心踝血管指数(CAVI)是一项新的不依赖血压的动脉硬化评价指标,通过心电图、心音图、肱动脉脉搏波形和踝动脉脉搏波形记录并计算求得,主要与大动脉的僵硬度和顺应性有关,可用于评价高血压动脉硬化程度[13]。高血压肾损害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但肾小动脉硬化导致的肾血流动力学异常是目前公认的机制之一。由于高血压所致动脉硬化为全身广泛性改变,肾小动脉和肾动脉硬化程度与全身大动脉的整体僵硬度和顺应性具有一致性。CAVI是一项新的不依赖血压的动脉硬化评价指标,反映主动脉、股动脉和踝动脉等大动脉的整体僵硬度和顺应性,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强预测因子[14]。有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CAVI与尿MAU、β2-MG及NAG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后者是目前较好反映肾脏轻微损害的指标,因此可确定CAVI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AVI检测操作简单、方便,特别适合于筛查,但由于目前研究病例数较少,尚需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评估该指标的可靠性。

5 踝臂指数

踝臂指数(ABI)是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在评估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时新增加的,非侵入性评估亚临床心血管损害的检查指标。踝臂指数(ABI)是指下肢踝部动脉与上肢肢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ABI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的意义是由于正常人下肢血压高于上肢,所以ABI测值1.0-1.4,但动脉硬化发生和发展致管腔狭窄或阻塞,使下肢踝部动脉血流量减少,致下肢血压低于上肢,则ABI测值会<1,随着动脉硬化程度越重,ABI值越低,而有诊断价值。目前ABI对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都有预测的临床意义,当动脉硬化已累及肾脏时及时进行ABI及尿微量蛋白测定,及早诊治,对该病的逆转有深远的临床价值。有研究表明[15],ABI减低的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增加,提示ABI减低对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参考价值。ABI属于无创检查,测量简单易行,而且重复性好,可在诊室内进行,也适合于人群普查,在基层医院和社区诊所积极开展和利用ABI,可更好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对早期发现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有积极意义。

6 结语

早期肾功能损害 篇8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肾损害,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重要原因, 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与社会适应性, 可合并脑、心、肺、肾等单一或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 其中以肾损害发生较早、发生率最高, 可增加成人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由于窒息后肾损害临床症状不典型, 需借助实验室检查才能早期诊断。本文通过对收治的44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2h内的血胱抑素C (Cys ̄C) 、β2微球蛋白 (β2 ̄MG)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检测, 并与18例无窒息新生儿比较, 探讨各项指标对新生儿窒息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44例窒息新生儿及因产妇康复原因滞留产科观察的18例正常新生儿。其中窒息新生儿 (生后Apgar评分≤7分, 排除麻醉等因素) 中男30例, 女14例, 出生体重2.7~4.2kg, 胎龄 (38.1±1.6) w, 其中<37w者5例、37~42w者36例、≥42w者3例, 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28例、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6例;无窒息新生儿 (生后Apgar评分>7分) 中男12例, 女6例, 出生体重2.8~4.1kg, 胎龄 (38.3±1.5) w。窒息与无窒息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上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新生儿分为窒息与无窒息两组, 均在出生后12h内从股静脉采血标本送检Cys ̄C、β2 ̄MG、BUN、CR。

1.3 标准判断

检测结果正常参考值范围为:血Cys ̄C 0.5~1.13mg/L、β2 ̄MG 2.14~4.06mg/L、BUN 2.5~7.1mmol/L、CR70~123μmol/L, 超过参考值上限为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测定值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后发现, 窒息组新生儿血Cys ̄C、β2 ̄MG水平明显高于无窒息组, 窒息组血Cys ̄C与β2 ̄MG的检测值异常率分别75.6%、77.1%, 两者联合检测的异常率高达91.3%。两组血Cys ̄C、β2 ̄MG检测值分别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1) , 血BUN、CR检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病理基础为缺氧缺血, 可导致肾血管收缩, 加上为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全身血流重新分布, 使肾血流量明显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 (GFR) 降低, 发生功能性障碍, 最终引起肾损害。

β2 ̄MG是一种小分子球蛋白, 合成及释放量相当恒定, 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中。其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 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 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 因此, 它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加的情况。

Cys ̄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在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 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 且不受任何外来因素 (性别、年龄、肌肉含量、饮食、炎症等) 的影响, 在体内唯一的代谢途径是通过肾脏排泄, 由肾小球自由滤过, 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后并在上皮细胞内完全代谢分解, 不重新回到血液中, 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也不分泌, 因此其血中浓度的高低主要由GFR决定, 故能更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屏障通透性的早期变化, 是一种反映GFR变化的理想内源性标志物。

BUN和CR均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而排出体外, 但在肾小球功能受损早期或轻度受损时, 由于肾脏的储备和代偿能力, 血中BUN和CR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 只有当GFR减少到正常值的40%~50%以下时, 血BUN和CR水平才有明显的升高;同时, 血BUN水平易受蛋白质摄入量、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血容量及肾小管被动重吸收性等因素的影响, 而血CR水平则易受年龄、性别、饮食和肌肉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故二者的指标均无法早期诊断肾损害。因此, 血BUN与CR都不是早期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指标。

文中检验值与统计学结果均显示血BUN和CR的水平, 在肾损害的早期变化不大, 反应早期肾损害不灵敏;而血Cys ̄C、β2 ̄MG水平在肾损害的早期明显升高, 因此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结果同时提示血Cys ̄C、β2 ̄MG两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军, 傅泳航, 郑凤娇, 等.尿液微量蛋白联合测定筛查早期肾损害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9) :2145-2146.

[2]李建芳, 萧君明, 唐国辉, 等.尿液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 2013, 14 (8) :1255-1256.

[3]孟涛.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与血清MDA、TGF-β1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4) :399-400.

[4]杨小兰, 黄超群, 黄春花, 等.尿液微量蛋白联合测定在筛查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1, 2 (7) :27.

[5]朱小石, 李运璧.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中尿微量蛋白的变化及意义[J].华西医学, 2008, 23 (4) :736-737.

上一篇:“小众”图书下一篇:高庙文化